▲衲履足跡
2000.11.01 念無常
◎撰文/善慧書苑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二000年十一月一日《十月初六(三)》
【靜思小語】天有災,地有難,平安尤須念無常。
戒、定、慧
昨日上人由台北分會經桃園支會、新竹聯絡處,行腳來到台中分會。清晨五時許,聽聞新航空難、象神風災兩起重大災難事件,上人神色憂慮,不斷詢問進一步消息;刻正救災的慈濟人也頻頻報來最新情況。
受風雨影響,電視無法收視,上人在廳堂與來者談事的同時,收音機亦置於在旁,隨時聽取空難及水災最新訊息。「唉!天有災,地有難,人生無常啊……」嘆言之際,上人亦頻頻教人探問慈濟中小學、關山及玉里分院、慈濟大愛屋……是否無恙?
今日行程原本排定赴「希望工程」各校工地探訪,無奈風雨交加,只得暫延。
待風雨稍歇,上人先行帶領新戒子們往華雨精舍敬謁印順師公上人。師公法體尚稱安然,也顯得頗有精神,上人談起了慈濟教育完全化慶典活動,也提及風災及水患救助情形;有悲有喜,人生實乃苦樂參半。
在戒子們搭衣持具謝戒後,師公亦慈示大家,「戒、定、慧」三無漏學要銘記在心、恆持不失,尤其「戒」是「定、慧」的根本,若戒不能守,想要生定、生慧,是遙不可及之事。在戒場上,戒師之教誨要遵行不悖,出戒場亦不可疏忽、怠慢。受了戒後,更要謙虛自抑、尊重別人,切莫心存主觀意識,破和合僧。
辭別師公,上人看天色尚好,遂驅車到豐東國中探視。到了工地,大風吹得傘面開花,上人在車上引頸而望工程進度,才略為放心地離去。
「還在下雨嗎?」回到分會,上人依然不時探詢,往視工地之心急切。得知風雨不如先前猛烈,便在午後由林碧玉副總執行長及江子超師兄陪同,到漳和國小、南投國小、中興國中、至誠國小及中寮國中探視。
風雨之後,工地泥濘不堪,上人小心腳步,來回細看,有些學校基礎工程即將完成,有的則鋼骨架設完成,或正作樓板灌漿。大抵雖然有些受風雨影響,但因之前工事頗為順利,故應可在日後趕上工程進度。
上人欣然表示,連只有一、二層樓者也用SRC,如此堅固的建築,「千秋百世」之學府將不再是形容詞,而是名符其實。「希望大家用愛投入,共同成就這歷史性建築!」
入夜後,上人與中區慈誠師兄開示,話從「人生無常」說起,提到了新航空難及象神水患之救援,感恩慈濟人在風雨中及時紓困,動員力之多且快,令人感動。「人在平安時,要體念無常、居安思危,才能心不放逸,精進不懈;有福要更造福!」
▲衲履足跡
2000.11.02 當勤精進
◎撰文/善慧書苑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二000年十一月二日《十月初七(四)》
【靜思小語】歲月在不知不覺中消逝,如魚漸失水,亦如火燃眉。
巨創後的溫馨
「九二一希望工程校園雕塑藝術品」評選今日展開。上人在評選前與評審們說明,「九二一」帶給大家心靈上莫大的創痛,但也因這分心痛,啟發許多人的愛心。除在事發之時,從全省湧現愛的行動馳援災區外,慈濟之希望工程校園重建,亦蒙海內外愛心人士捐款響應,此真摯情誼令人動容。
「慈濟之希望工程,不只在硬體上講究牢固,也希望透過慈濟人與校方互動,達成教育『以人為本』的共識,培育全人格的莘莘學子。期待在校園中樹立一座藝術文化雕塑,以紀念九二一期間,海內外投注的廣大愛心,讓世世代代的學子,緬懷巨創後的溫馨事蹟。」
一百四十四件參賽作品質優而美,令評審們頗費心思。將選出其中二十九件優等作品,予以放大重塑,永久建置在慈濟援建之學校。
慧命鐘
針對未來將設置在花蓮的「想師鐘」,實體以及所在的廣場景觀事宜,上人與姚仁祿、楊憲宏、高明善、何國慶、李源海師兄以及林碧玉副總執行長等人,座談以集思廣益。
上人希望在靜態的展示之餘,兼具有「功能的觸覺」--使人見之思之,有無常之警示作用。
「生命的歲月,在不知不覺
中分秒消逝,如魚漸失水,亦如火燃眉;必須把握時光精進,如救火般不能等待。所以在以文字表明人類文明長河之靜態呈現外,亦須使參觀者生起警惕之心,感念生命無常,逝者如水,當勤精進。」
上人又言,或許亦可透過具象表達一種精神意涵,如水雖然漸而流失,但並未消逝,永遠不增不減;藉此表達生命有限,慧命無盡。生命之分段生死,生生死死,不斷輪迴;就如水之有變無,無又成有,周而復始。如此可令觀者既生無常之念,又能明白生命與慧命之意義,而看開生死無常,進取永恆慧命。
接續兩場開示中,無論是在前的委員與慈誠聯誼,或在後的榮董與教師聯誼,上人皆言及自己「企盼北上」之心。
「象神風災既已發生,而當地慈濟人應急救災事宜也算處理妥當,原是可以放得下心,但方才又有電話來報,說汐止水又漲起來了,有八、九尺高,瑞芳又有土石流!我人在台中,一顆心卻記掛在台北……」
▲衲履足跡
2000.11.03 幸福願力
◎撰文/善慧書苑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二000年十一月三日《十月初八(五)》
【靜思小語】常把「苦」掛在口中,終必苦不堪言;常說「幸福」,這股「願力」將帶來源源不絕的歡喜心。
不是權力是責任
「先不論慈誠隊為社會做了什麼,單從個人必須嚴守十戒,做到不抽菸、喝酒來說,就足以帶給家庭幸福。」新任台中慈誠大隊長洪武正師兄偕同副大隊長們來見上人,上人開宗明義詮釋慈濟宗旨在淨化人心,多一個慈誠菩薩,就多一個幸福家庭。「多用心開拓福田,使更多人的心靈淨化、更多的家庭和睦,這就是力行祥和社會的使命。」
上人強調,身任慈誠幹部必定要有個理念--所謂「幹部」是負有責任而非領有權力;不只是帶人而已,更重要的是「帶心」。
「在慈濟人人平等,幹部不過是負起服務、協調、聯絡等功能,所以不要有上對下的高姿態。如我與慈濟人,便是以『師徒』的關懷來對待大家,尤其面對弟子的錯誤,更有責任去輔導他。真正能得人尊重不是在權,而是有否發揮使用權去利益人群;若行事常為大眾著想,則不必用權,別人也會跟從。」
「至於『帶心』,是要本著真誠愛人的心,引導人走上人生的正確方向。」
上人並言,事業與志業必定要平行,不能藉口「忙」或者踢到鐵板,就輕言放棄志業。「困難是增長力量的大好因緣,所以說『逆增上緣』。若、沒有遇到困難,就不會想盡辦法去扭轉乾坤,則使用權也就無法徹底發揮。」
「要擇善固執,有所為有所不為。若能堅持理想,不受誘惑,如如不動,就能通過『考驗』。」上人表示,若所遇都是順緣,難免得意忘形,或好逸惡勞;逆境則如增上緣,逆流上游必定要有一股力量。「遇到重重困難時,千萬不要灰心,此時正是培養實力、奮發向上的契機;待突破許多考驗,激發出潛在的逆流而上精神,就不致捲入名利的漩渦中而不能自拔。」
閻王殿裏交保
在場多位榮董也把握因緣請示法益。上人開示,佛陀說「富貴學道難」,其實若真有心也不難,關鍵就在必須深入了解「人生無常」的道理。上人說起一則真實事例。
一位富有的先生忽得急症,送醫時已不省人事。當他甦醒時說,做了個十分恐怖的惡夢。
夢中,他被很多惡鬼、夜叉拖押到閻羅殿,閻羅王一見到他就說:「你已經來啦!」他怕遭遇不幸,趕快與閻羅王說:「我很有錢,地位也很高……」數說起自己擁有多少財富與地位。
「好!除了有錢、有地位之外,你曾做過什麼好事?」他回答沒有。閻羅王聽了說:「既沒做過好事,就讓你給錢交保吧!」「要多少?」「一元就好。」
一元?他馬上全身找錢,卻連一元也遍尋不著,他很著急地左顧右盼說:「我在世間是個大財主,為何現在連一元都沒有?可有人能先替我付這一元嗎?」無人應答。閻羅王很生氣,呼令小鬼打他一大板……這人因此嚇醒了!
「人生『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這人平時沒做好事,雖然在人間位高權重財也多,在地獄裏卻連一元也拿不出來,連小鬼都可以拖著他走!這故事很有警惕作用,人生並非有錢就能得人尊重,最重要是要有好心;但有心也不夠,要去做才行,所以說『做就對了』!」
上人勉勵榮董們放下身段為人付出,有做才得輕安自在,否則執著自己位高財多,是拿繩子自縛,處處掛礙!
揮別台中南行之際,在「感
恩時間」裏,上人言簡義深地剖析「感恩」的內涵。
上人說,有些人的「感恩」,是感恩天天有得享受,天天都很快樂;但是,娑婆世界堪忍事多,欲求天天能有享受的快樂,實在是渺不可得。
「真正的『感恩』,是在人生過程中,合種種酸甜苦辣滋味,化成一番真滋味,這真味自有甘甜在其中;就如走過種種考驗、難關後,終於長養出無比豁達的胸襟,此時閱盡人情世事,卻別有海闊天空的超然心境,則回顧來時風雨路,『感恩』之心盡在不言中。」
感恩「被需要」
行抵大林慈院,上人連續三場與院內醫療科系主任、行政主管們座談,就同仁們所表達的「壓力大」,以同理心慰勉並用法雨滋潤他們心田。
「辛苦所帶來的壓力,要以智慧轉苦為樂。」上人表示,「苦」若常掛在口中,等於自己在咒罵自己,長此以往,真的就會感到苦不堪言;但若換口說「幸福」,久而久之,就會形成一股「願力」,有願就有力,做事的幹勁自然源源不絕。
「人生的方向若是為人群而付出,就會將『辛苦』變成『幸福』,進而化成『願力』。」上人說,凡事起頭難,慈濟建設醫院為的是守護生命,能夠身在有理想的醫療院所服務,是非常幸福之事;並且大家都是大林慈院的開創者,作為跨出歷史第一步的人,又是多麼光榮!
「任重道遠的人,是幸福的人。」上人期待大家以心轉境,人生是苦是樂都在一念之間。
若論及自己已是超負荷地竭盡心力任事,但外人不見得滿意乃至於抱怨,又當如何調整自己的心?「用『感恩心』。」上人答。
「慈濟是為愛而來,當他人感受不到我們的愛、覺得我們做得不盡如他的意,就會有所抱怨;此乃因他們對慈濟存著很大的期待與依賴,所以才會有計較與抱怨。能做一個被人需要的人、能在一個被人需要的機構服務,這顯示我們生命的意義,多麼值得感恩啊!因此,我們要感恩大家給予壓力,這正表示你的存在多麼重要!」
上人慈示,將醫院當作自己的醫院、將病人視作自己的親人,大家共聚大林為救人打拚,如此就會「樂在工作」。
▲衲履足跡
2000.11.04 生死都自在
◎撰文/善慧書苑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二000年十一月四日《十月初九(六)》
【靜思小語】人生是循環不已的自然過程,莫讓生死煩惱束縛。
生死只是循環
南華大學人文學院院長慧開法師在大林慈院「心蓮病房」啟用典禮上表示,一位參訪過花蓮慈院心蓮病房的美國專家曾說,慈濟在癌末患者安寧照護方面,有些作法實已超過歐美。「所以我希望慈濟的臨終關懷,不只在台灣,更能在國際上做出榜樣。」慧開法師給予祝福。
上人也表示,一般人每每談「死」色變,臨終之際更感惶恐、不捨與煩惱;但佛教不說死而說「往生」--生是死的起點,死是生的開頭,生死輪迴是很自然的生命現象。
「醫院是守護生命的地方,必須照顧好患者的身體與心靈。慈濟將安寧療護病房稱為『心蓮病房』,意即雖身處如污泥之塵世,仍能將心照顧得很清淨,沒有生死、煩惱之掛礙,如蓮花之出污泥而不染。『心蓮病房』結合醫師、護士、社工及志工,用愛心對癌末病人進行全面關懷,幫助病人在愛的氣氛中,安然走完人生旅程。」
上人走覽心蓮病房各處空間,欣然於病房規畫非常明亮且具家的溫馨:有病人與家屬共聚的交誼廳,餐廳內可自行調製病人喜愛的食物,更有讓遠方家屬休憩的休息室,另有景致宜人的屋頂花園、傾聽病人心聲的協談室、具隔音效果的電話亭……以及名為「菩提居」的佛堂和禱告室,讓不同信仰的人都能得到心靈的慰藉。
心蓮病房預計陸續開放三十四床,目前有五位住院患者,上人溫藹地一一為大家祝福:「過
去的事都放下,心不要讓生死煩惱所污染。人生是循環不已的過程,來來去去很自然,要安詳、自在、歡喜地過每一天……」
跑道與球場
「舉世動盪不安,更需要有人來安定人心。」在雲嘉地區委員及慈誠幹部會議中,上人表示,一日的安定就是一日的福,大家要有同舟共濟的憂患意識,人人將心靜定下來,才能共度波浪;也唯有「合心、和氣、協力」,才能淨化地球,永保平安。
在隨後與雲嘉地區委員及慈誠隊開示時,上人說起象神風災及新航空難這兩起不幸的無常。「菩薩道就如人生的運動場,有跑道、也有球場。只要順著跑道跑,不論快慢,都不會脫軌,如依教奉行就能安步於成佛之道上;球場上有籃球、棒球、足球等各種不同的球,樣樣都有變化球,學佛者要有無常觀,泰然處變,善接各種變化球。」
無常帶來的迅速變化,更使人體悟佛教所言「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面對如此虛幻、短暫的人間,有何好計較或執著的呢?上人表示,正信的佛法是--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心存正知正見,向著真理而行;如此就能達到付出無所求而輕安自在的境地。
鑑及北區慈濟人仍忙於風災救濟工作,上人按捺不下記掛之心,決定改變行程,明日北上。
▲衲履足跡
2000.11.05 勇渡波濤
◎撰文/善慧書苑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二000年十一月五日《十月初十(日)》
【靜思小語】能合心、和氣、協力,就沒有渡不過的風浪。
應變的智慧
上人今晨由大林驅車直抵桃園支會,立即聽取新航空難中慈濟志工的動員報告。
曾任機場地勤的黃巳龍最先抵達空難現場,在強勁風雨中看到飛機殘骸,無常的景象現前,讓他非常激動!謝錦祥和幾位男眾志工,協助引導屍體歸位,「一打開屍袋,看到面目全非的遺體,真教人心痛……」多位師兄姊述及參與助念、認屍、關懷等,淚水潸然落下,或哽咽地無法言語。
「空難使我們看到無常的人生,再次給予我們一番警惕。」上人聽聞弟子們在風雨交加的深夜,動員逾兩千人次投入關懷協助,心中雖然不捨,但也表示十分安慰;他讚許師兄姊們應變的
智慧--對於身無一物的傷者,緊急到醫院送上衣物與拖鞋;兩人一組陪同家屬認屍,溫暖的肩膀讓家屬宣洩情緒;依國際禮儀將屍體分類歸位,利於家屬辨識,也使往生者受到尊重……諸多關懷入微的措施,令人感恩、讚歎!
上人再次提醒大家,在覺悟人生幻化之餘,要居安思危,並積極加強救災的應變能力,以確實有效地幫助更多人。
多一分福,少一分災
副總統呂秀蓮女士來訪,言及當前天災人禍、政治混亂令人憂心,如何才能化解不安?
上人表示,人與人之間要和合、化解衝突,必須做到四件事--
「愛語」,說話要出之以愛,給人信心、給人溫暖;
「利行」,利人而後利己,處處先為人著想;
「布施」,以慈悲心利益他人身心;
「同事」,要先做到布施、愛語、利行來配合他人,才能化解成見,與人調和共事。
上人形容台灣地小人多,實在禁不起任何內部的動盪;一如行船渡浪,面對外在的風浪,掌舵人方向要正確,船中人要保持穩定、不張惶失措,這條船才能化險為夷,不被浪濤淹沒。「領導者先穩定己心才能安定民心;以利益人民為目標,民心自然能安。」
「慈濟三十多年來盡心盡力為社會付出,為的就是安定人心,讓居地平安無災。以此次空難來說,慈濟人因為『合心、和氣、協力』,才能在風雨中發揮及時撫慰人心的力量。所謂『和氣致祥』,與其向外祈禱不如自身造福,若大家能心平氣和,自然就感得風調雨順,多一分福就少一分災。
」
▲衲履足跡
2000.11.06-11.09 大自然的機會教育
◎撰文/善慧書苑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二000年十一月六日~九日《十月十一(一)~十月十四(四)》
【靜思小語】平安的人幫助落難的人,無災的人幫助受災的人。
人多力量大
基隆、汐止等地水患災情嚴重,慈濟人幾天來連夜製作、發送便當、發放慰問金、登錄個案名冊等,至今未曾稍懈。
上人六日上午在台北分會聽取志工報告後,除叮嚀在發放慰問金的同時,必須切實以溫言暖
語安慰災民外,並指示此次是普遍性受災,單靠慈濟人力量有限,必定要勸導民眾「守望相助,敦親睦鄰」--無災的人幫忙受災的人,樓上的人幫助樓下的人,同心協力整頓社區環境;而這也是慈濟落實社區的宗旨。
陸續巡視過內湖聯絡處、汐止救災協調中心以及基隆聯絡處,慰勞辛苦救災的志工後,上人指示炊煮便當的工作,明日起集中在內湖聯絡處的「中央廚房」。
「若能統一採購食材來此炊煮,一來可維護環境安全--避免各區在狹窄通道或自家小廚房製作時,可能造成的危險與妨礙居民通行;二來可控制品質--使所有災戶都能享用色香味俱佳、衛生條件好的熱騰騰素食便當;三來可隨時機動調度,車輛集中來此發車再送到災區,可掌握正確數量。」
上人表示,佛教中有所謂「天廚菩薩」,以色香味俱全的佳餚供養佛陀;慈濟人則習於名為「香積菩薩」,是為讚歎人將菜做得又香又好吃,而今大家都做到了,所以在此稱呼大家:「香積菩薩」!
「若無你們這些菩薩,許多人家遭大水淹過,無水無電,如何熬過這幾天呢?除了供應便當以外,也還好有你們這群愛心的菩薩幫忙清理家園,受災民眾才能及時恢復正常的生活。」
「患難見真情」,上人讚歎慈濟人在風雨中付出真誠大愛,不愧是人間活菩薩;也致勉奮力以繼,陪伴災民走過風雨之路。
「非常時」與「平常時」
颱風造成北宜線鐵路多處坍方、土石流,上人原訂八日返花的行程因而受阻,遂停留台北繼續關切救災事宜。
災後八日,慈濟已投入逾二十萬人次協助災民,近日工作重點是打掃路街。上人感於此動員力教人動容,也指示在此「非常時」大家能群策群力全力支援,
博得大眾肯定,就易於在「平常時」帶動社區民眾,從事助人的工作。
「在慈濟要有藉事鍊心的修行心態,以無私無我的精神做事,才能成就個己的道業與團體的志業。救災必須發揮『合心、和氣、互助、協力』,配合整體指揮完成任務,切莫私懷己見,我行我素。」
汐止國中侯金利校長來訪,為慈濟到校清理污泥之事,向上人致謝。校長表示,在「九二一」時已知慈濟做事細膩周到,這次水患更親身體驗慈濟人發自內心的真誠付出,「慈濟人默默做事的專注態度,老師們都深受感動,莫不振奮精神,與慈濟人一起賣力工作。」
校長感嘆當地開發過甚,致使災情頻仍。上人表示,這次受災可作為「機會教育」,讓老師、家長和學生共同體認環保的重要。
十一月十日,北宜線鐵路總算恢復通行,上人一行清晨搭火車直抵花蓮。
▲衲履足跡
2000.11.12 生活簡而美
◎撰文/善慧書苑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二000年十一月十二日《十月十七(日)》
【靜思小語】在簡單中生活得美,就是知足。
社會這麼亂怎麼辦?
第二十七期靜思生活營北區榮董營學員,今日一早於觀音殿與上人對談。
「要『安心』唯有知足;要『安定』就必須照顧好自己的心。」面對社會人心浮動,上人開宗明義表示,台灣氣候良好、民心純樸、愛心人士密度也很高,是值得安心的環境。
「在簡單中生活得美,就叫知足,知足即心常樂。人生如果不知足,雖然有天堂般的物質享受,還是煩惱重重。」
「天災起於人禍,人禍出於人們的功利心。而人心的失調,不僅表現在對環境的破壞,也將導致社會失序。」上人強調,儘管外在社會動盪,把自己就定位、安守本分,照顧好自己的心最重要;對社會不但要有信心,而且要付出一己力量,人人若能「自愛」,方是平息天災人禍的根本之道。
進慈濟一定要信佛教嗎?
「進慈濟一定要信佛教嗎?真有『輪迴』嗎?」雙向交流時間,曾經參加過慈濟大陸福鼎義診的謝金龍醫師問。
上人答,「宗教」是人生的
宗旨、生活的教育;只要人生方向沒有偏差、日常生活中處處學習,就是正信。「進慈濟不一定要信佛教,因為在慈濟裏各種宗教信仰的人都有;不過一定要守『十戒』--做人的規矩。」
上人繼而說明「輪迴」。大自然有春夏秋冬的循環,這是大自然的輪迴;一朵花的種子播種後會出芽、生根、開花,花謝後落土一樣還是種子,這也是一種輪迴。
「世間萬物都有輪迴,生命亦然,身體有生、老、病、死,而死是生的開端。既然天地萬物都有輪迴,所以要重視因果,隨時照顧好自己的心念。」
讀經可以國台語並用嗎?
讀經的時候國、台語併用是否不宜?
針對這個問題,上人回答:經者道也,道者路也,讀經用什麼語言都可以,重要的是要用最虔誠的心、體會其中的道理,了解路要怎麼走,並且去實踐。
在稍後的開示中,上人再度呼籲愛台灣就要用行動來愛,而不是喊口號、抗拒、示威等,如此只會讓台灣更動盪。
「不管我們的力量是大是小,匯入大海,都將成為永不乾涸的一滴水。」上人期待大家一起付出愛的行動,共同來愛護台灣。
▲衲履足跡
2000.11.14 坐得穩,船不傾
◎撰文/善慧書苑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二000年十一月十四日《十月十九(二)》
【靜思小語】掌舵者方向正確、乘船者不隨意晃動,就能同心協力、乘風破浪。
眼放遠,心不迷
「台灣島不大,周邊都是海,我們像共乘一艘船,天災人禍宛如風浪。不管風浪多大,只要掌舵的人方向正確,坐船的人穩定自己的位置,不亂晃動,就可以讓這艘船乘風破浪,迎接天晴浪靜。」
上人在志工早會上指出,現今社會混亂、人心浮動,「人與人之間、家與家之間、事業與事業之間,充滿了相互猜疑、各自的見解;每個人只想到自我,保護、維護自己的利益,因此變得短見,而且短視。」
「人人只看到眼前煮好的一碗飯,不會想到這碗飯的稻子原來也只是一顆種子,不曾領悟『一粒米中藏日月』的道理。」
上人期勉大家要信己、信人,眼光要放遠,切莫讓自私自利遮蓋光明的前景。
▲衲履足跡
2000.11.17 考驗
◎撰文/善慧書苑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二000年十一月十七日《十月二十二(五)》
【靜思小語】被人磨而不叫痛,才算真正禁得起「考驗」。
人生之苦
「有苦難的眾生,我們才有機會去付出;也因為深入苦境,才能真切明白自己是幸福的。」上人在志工早會上對眾開示,施與受之間應相互感恩。
「人生道上挫折難免,禁得起考驗、勇於面對現實的人,才能突破難關。」上人說,逃避不但不能「一了百了」,而且會「沒完沒了」,勇敢承擔,才是根本之道。
上人嘆言,人生最苦就苦在與自己過不去、與人事過不去;
對待眾生若能如母親對待孩子,無悔無怨地付出,就能遠離我執的痛苦,得到心靈的輕安。
「人事的艱難是考驗,能做到被人磨而不叫痛,這才算禁得起考驗。」上人對數位來請法的海外師姊開示,做事不要怕人來磨,也不要怕有批評的聲音,真有過失則改,否則就不須理會,如此才能堅定救人的心;否則事事自我困擾,動輒沮喪、消沈,何異於身處地獄?
有皈依弟子學成歸國,並將返慈濟教育志業體工作,上人坦言心中一則歡喜,一則擔心,語意深長地叮嚀:不能放棄服務人群的志向。
「學歷高的人每每容易太理論化、太理想化,陳義過高、批判性強,就流於愈論愈離譜,愈鑽愈迷茫。人生本是很簡單,當今許多令人憂心的社會現象,就出自於很多複雜的思想。慈濟的教育要簡單、務實,以單純的心將思想拉回現實,致力於人格淨化之教育,這才是整體社會之福。」
▲衲履足跡
2000.11.18 超越天堂地獄
◎撰文/善慧書苑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二000年十一月十八日《十月二十三(六)》
【靜思小語】無所求付出的心,就是超越天堂的淨土。
天堂地獄的筷子
佛陀距離我們已經有兩千多年之久,他的教育還存在嗎?上人在志工早會上肯定地說:「存在,而且就在我們的生活中。」因為生命有限,脫離不了生、老、病、死的循環;而慧命是永生的,就是佛陀教導我們的真理。
上人表示,「淨土」是佛教徒追求的,只要人人心中無污染、行中也沒有污染,當下就是人間淨土。什麼是污染?就是罪惡。「儒家說『人之初,性本善』,人的本性本來都是善良、清淨的,污染都是後天造成的;能保持心靈、行為的純淨,人間就是一片淨土。」
淨土可以創造,同樣的,天堂、地獄也是人心所造。上人舉一個譬喻--
天堂的人吃飯用的筷子,像竹竿一樣長,大家都能吃得非常高興;而地獄的眾生同樣也是用很長的筷子,卻吃得非常的辛苦,還不能填飽肚子。為什麼呢?
「因為地獄的眾生只顧自己,這麼長的筷子很難把菜挾入
自己口中;天堂的眾生比較有智慧,同樣的筷子,他不為自己,把菜挾給對方吃,因為彼此關心,互助互愛,所以人人都吃飽了。」
同樣的環境因為不同樣的心境,而造成不同的結果。上人強調台灣是大家的,人人都想讓整片土地乾淨、都希望保護山河大地;可惜的是幾十年來,大家都為自己的利益無止境地開發,造成近幾年來只要下個大雨,就會發生山崩、土石流。
「這不也像在地獄的人吃飯嗎?只顧填飽自己肚子,不顧慮到大地以及後代子孫,結果就是人人餓肚子。」
上人再舉象神風災為例,停留在北部災區數天,所見都是感人的畫面--雖然有很多人受災,卻也有很多人投入關懷。「破壞山河大地的,是人;受災受難的,也是人;救人、安撫人的,也是人。人,能製造地獄;人,也可以造就天堂。」
慈濟人行菩薩道,希望能超越地獄、更超越天堂--讓人間成為一片淨土。也就是說,不只不做壞事來污染我們的慧命,還要很積極、滿懷感恩地,以三輪體空的精神去付出,而這分付出無所求的心,就是超越天堂的淨土。
「地震、海嘯、土石流……不測的災難隨時可能發生,我們要把握人生,日日月月、時時刻刻,真正創建我們每一個人心地的淨土。普天之下,有這麼多人、這麼多事、這麼多的災難,亟待我們去救援,所以不要停留在人我是非裏,讓是非鬧得滿城風雨。讓人人都能輕安自在、相互關懷、互助互愛,才是最重要的。」
▲衲履足跡
2000.11.19 「放下」就能原諒
◎撰文/善慧書苑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二000年十一月十九日《十月二十四(日)》
【靜思小語】放下我執、我見,就能原諒別人曾經如何對待「我」。
其實人人都可愛
「要去除人我是非,就要先去『我執』、『我見』;若能不執著『我』,自然能原諒別人曾經如何對待『我』。」一位同仁有人事方面的困擾。上人慈示,每個人都是懷抱大愛理想來到慈濟,目標雖然一致,但做事方式與表達言語各不相同,難免發生磨擦與衝突,應學習如何調整自己、尊重他人。
「務必謹慎的是,要將是非、善惡分辨清楚。若是對的,就要配合別人;若不對,就要勇於拒絕。面對污濁社會,唯有提升自己才能逆水上游,否則就會被引誘沈淪。」
「不論身處何地,都要學習先自我淨化,才能淨化人心。就如不愉快的人事陰影,不要常常放在心上,過去就過去了,何苦執著於過去而來困擾現在?」
上人相勉,在慈濟,人人的共同方向是「愛」,若能將四神湯應用在生活中,凡事知足、感恩、善解、包容,就會發現--原來人人都很可愛!
今日是每月一次的藥師法會日,由於精舍正進行連鎖磚鋪設工事,遂移至靜思堂舉行。上人出門前行至精舍後方停車場,忽見蓮花池畔直挺挺地站著一隻鴨子!這鴨子全身黑色羽毛,頭上有紅點,體型中等。
「喔!是稀客!」上人頗為訝異,直走入木屋邊之簷下廊道,憑欄俯身瞧個仔細。眾人饒有興致地討論這鴨子的「品種」,但都無法肯定,上人只道「有緣」吧!這隻有緣的鴨子,始終立在原地,動也不動一下,從牠有時眨了眨眼睛,才不致教人以為是假的呢!
行至山門口,王宗雄師兄等人正將幾株樹木從車上卸下。師兄們昨晚七點從陽明山出發,載來黑松、槭樹及朱竹等樹種,今日將移植在精舍庭園中。上人很欣賞這幾棵黑松蒼勁的形貌,也欣然槭樹已然轉紅的繁葉,只盼能覓得銀杏,為精舍景致更添顏色。
「淨琉璃」的境界
慈濟近來推動「蓮花城市.大愛之鄉」計畫,希望逐步豐富慈濟園區周邊人文形象圈的內涵;系列活動之「鄉土童玩.人文采風」今日上午展開,地點在靜思堂旁的竹軒。
上人來到竹軒,所見是滿滿熱鬧的人潮,每個攤位做成茅草
屋的樣式,鄉土味十足。上人走過麻糬、壽司、油飯攤位,也在精巧的竹編及有趣的童玩攤上駐足,看大人們玩得不亦樂乎,小孩則充滿好奇,上人笑道:此情此境就如三、四十年代的台灣啊!
廣場上,台中瑞城國小幾名學生正表演單輪跳繩,上人與大家圍成一個大圓圈,興味盎然地觀看孩子們的精彩雜技,看到高難度的演出,上人不禁也讚歎道「很棒啊!」之後又有中華舞蹈社的幼小孩子演出的嬰戲圖,柔軟的身手在地上打滾兒,真是一派天真無邪的可愛模樣。
首次不在精舍舉行的藥師法會,因逢星期假日,現場坐滿六百多位來自台中及苗栗等地的會員。上人與眾開示,提及精舍鋪連鎖磚的用意在於「疼愛大地」--大地如同人體皮膚,必須透氣才能維護健康;大地也須有呼吸空間,才能散發熱氣、涵養水源,以維護生態平衡。
上人說,當今社會污濁之氣起於人心污濁,遂令天災人禍不斷、社會動盪不安。慈濟三十多年來,每逢本會發放日必虔誦《藥師經》,以此經作為淨化人心、教育人群的方向。
「《藥師經》主旨在提倡人人發揮愛心,以善的共業締造祥和世界。今日大家有心而來,希望在恭誦《藥師經》的同時,也能發心立願做人間的活菩薩,發揚大愛無私的精神,化人間穢土成為淨琉璃(註)!」
註:「琉璃」為佛教七寶之一。「淨琉璃」又作琉璃世界,是藥師如來之淨土,此世界以琉璃為地,充滿清淨光明。
▲衲履足跡
2000.11.22 心不貪戀
◎撰文/善慧書苑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二000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十月二十七(三)》
【靜思小語】緣盡了,就俐俐落落、灑脫自在地離開。
瀟灑地走
志工早會上,上人以沈重的語氣告訴大家,昨晚九點多接獲台北資深委員靜施師姊往生的訊息。師姊於昨天下午感到身體些微不適,未隨先生外出,下午五時許,先生打電話回來無人接聽,七時許兒子回來,見其趴在桌上已無氣息。
「雖然萬分不捨,不過,何嘗不令人羨慕呢?」上人哽咽說道:「我永遠都不會忘記她那樂觀而認真的態度……我們做晚課時常說:『身無病痛,心不貪
戀。』靜施能夠這樣無疾而終,是很令人羨慕的一件事。」
「慧命是循環不息的,捨此生,有來生,只要有堅定的志願,相信她還會回來的。我們要用歡喜心,祝福她趕快來新生。」上人話語哽咽,座中師兄姊也不斷擦拭眼淚。
過去與靜施師姊有同組之誼的顏惠美師姊追憶往事--
二十幾年前,上人請靜施師姊擔任第七組組長,師姊自認識字不多而推辭,上人鼓勵她要承擔,遂要同組的顏師姊幫忙。
靜施師姊做事非常認真,訪視貧戶上山下海,記錄詳細毫不馬虎。有時一早出門看完所有貧戶,已經晚上九點多,回來後就在大殿向上人作完整彙報。她曾在十二年前心臟病發作,當時情況相當危急,但是她堅定地告訴自己:「師父建醫院需要錢,不能少我一個人。」病癒後更認真積極地做慈濟。
家屬遵照靜施師姊生前遺願,為其捐贈大體,因此遺體一早即由台北出發,運往花蓮慈濟醫學院。上午十一點多,靜施師姊的先生、女兒及媳婦先行抵達,一見上人即哭倒在跟前。靜施師姊的先生悲痛地無言以對,上人告訴滿頭白髮的他:「我們都很不捨,但這是很突然的事,就連她自己也不知道會有這一刻啊!學佛的人,要有面對無常突然到來的準備。」
上人哽咽地安慰老先生,師姊去的很灑脫,我們也要懷著歡喜心為其祝福。「世間誰無生死?只是早離開、晚離開而已,既然人人離不開生死,只能看開一點,祝福她早日回來。」
陪同家人前來的,還有慈敏、靜儷等台北資深委員。慈敏、靜儷這兩位師姊昔日與靜施形影不離,總是在上人行腳台北分會時同時出現,如今見到上人,眼淚早已遏止不住,「前一天才一起為歲末祝福排練手語啊……」上人勸慰:「所以我們要學習她的灑脫……」
中午十二時三十分,靜施師姊的遺體運抵慈濟醫學院大體處理室,上人立即驅車前往。在現場陪伴靜施師姊走完人生最後一程的,除了家屬外,還有許多志工以莊嚴的佛號聲,虔誠為其祝
福。
上人趨前探視靜施師姊的遺容:「很多人來為妳祝福,要記得--智慧、慈悲、感恩。心要、願要堅,師父要妳快去快回呀!」師姊安詳平和的臉上,彷若掛著欣慰的微笑。
「你將身軀捐出來,未來醫學生將因為你的奉獻而有所成就。你要換一個健康的身體再來接棒,要記得生生世世行菩薩道啊!」上人殷殷叮嚀……
▲衲履足跡
2000.11.23 掃心地
◎撰文/善慧書苑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二000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十月二十八(四)》
【靜思小語】掃地掃屋角,洗耳洗耳根,簡單的事,寓意良深。
掃地的學問
走在精舍參道上,腳下是才鋪設完成的梭子型連鎖磚,片片縱橫連綿成一條淺灰色步道,步道兩旁每五步即種有一棵槭樹,葉子在此時節有綠、有黃、有紅;想那臘月時分,小徑將紅葉成拱。
上人晨間經由這條紅葉小徑步出山門,赴慈院參加慈濟教育完全化會議。
「慈濟志業從慈善、醫療、教育而至文化,都是以出世精神,做入世工作。放眼當今社會,人心善的一面被污染,我們要透過教育正本清源,使人回歸清淨本性。」上人希望在慈濟校園中重建人本精神,開啟人人光明、美善的本性,從而締造社會善與愛的循環。
「慈濟教育的目標不離『愛』,三十多年來,這分信念在我心中始終堅定不移。然而,要將簡單的理念落實到人與事中,就變得複雜了。」上人舉「掃地」為例,這類尋常小事也蘊含大道理。
「俗云『掃地掃屋角,洗耳洗耳根』,意即做事不能馬虎,
最不顯眼之處尤須注意。我剛出家時在豐原慈雲寺,寺外有片泥地,每天清晨我最喜歡做的事就是掃地。拿著掃帚一畫一畫地掃,人漸漸往後退,眼見帚痕如波浪起伏、耳聽掃帚畫過地面的刷刷聲,那境界真美!每天晨起的掃地對我而言,有著『美化人生』的感覺……」
上人感慨現在孩子掃地都用拖的,那分美的動作已經消失,甚至要他們拿起掃帚也很難,能夠彎腰撿拾垃圾就不錯了。「所謂『人本』教育,除了啟發『人之初性本善』的善良本性之外,也應該包含『生活的本能』。當今社會如此混濁,我們要教育孩子建立自信--,不要盲目跟從流行,卻不知追求人的品質。」上人期勉慈濟教育志業體主管建立這分共識,若能如此,慈濟教育理想的實踐指日可待。
▲衲履足跡
2000.11.24 「大」的隱憂
◎撰文/善慧書苑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二000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十月初二十九(五)》
【靜思小語】人人都想做大官、做大事,就不免相互爭奪,造成社會不安。
觸覺建築
「現在的大環境,人心流於功利現實,有人要做『大官』,有人要做『大生意』,不論想做什麼,都是指向一個『大』字,人與人間就不免相互爭奪,造成社會動盪不安。如何將『宗教』--人生宗旨、生活教育的內涵,表現在建築物,使人接觸時,能靜思人生的價值與意義,是重要的課題。」
位在愛河畔的高雄新會所,籌建工程已步入紙上作業設計規畫,建築師沈芷蓀教授與上人報告初步構想時,上人表示,希望建築物要有「觸覺」的教育--也就是具有「無聲說法」的功能,使人即刻就能感受到寧靜、安詳的氣氛,而不會心浮氣躁。
由於此地將作為社教聚點,上人非常期待透過會所的設立,達到淨化人心的目標。「理想非一人能成,必須很多人理想一致,才能將理想變成現實。」
上人表示,在能源日益短缺的現代,建築物在設計時,確有必要利用自然環境,如藉助通風的規畫,或利用太陽能,來達到節省電力的目的。「自然,也是教育的一環。若能在設計時,使各空間都能自然通風,再者大家生活樸素些,就不必定要吹冷氣不可了。」
警察的使命
慈警會研習營中,自嘲為「站」警的張文能表示,工作上常要罰站似地面對民眾,內心很痛苦,但是想到上人的靜思語「幸福的人才能為人服務」,就不覺得辛苦了。在家庭方面,與太太結褵二十幾年,吵鬧十九年,自從太太加入慈濟志工後,家庭更幸福了。
大安分局林忠傑則受慈濟人的耐心感動,開始從事資源回收工作。有時做了一整天,所得只有一千多元,令他十分汗顏,從此改了吃宵夜、喝酒的習慣,想多省一點錢捐給希望工程。
「每次社會一有動盪,警察菩薩們就必須在風雨中、大太陽下、人群中忙碌,實在令人心疼。然而警察是人民的保母,保護社會人民的安全,就是警察的使命。」上人以己為例表示,自己的使命是要「為佛教、為眾生」,和警察一樣,都是希望奉獻愛來為社會服務。
慈濟有一句話「福田一方邀天下善士,心蓮萬蕊造慈濟世界」,上人期盼在這個大時代、大世紀,社會一片污濁的時刻,警察要像浮在污泥上的蓮花,清淨而不受污染,只要有愈多的心蓮綻放,就可以編織成一個很美的世界。
▲衲履足跡
2000.11.25 平等的慈悲
◎撰文/善慧書苑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二000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十月三十(六)》
【靜思小語】救度眾生不應有分別心,不論遠近、善惡,都應普施救濟。
不變的心
「每念及『無常』,就會想起三十多年前,我身體很不好,有人勸我及早寫遺書交代後事。我告訴他:我每天都在寫遺書,因為我每天都交代得清清楚楚,所以不論那天走,我都了無遺憾與牽掛。」上人在花蓮慈院舉行的全美董事會中,勉勵全美各分會執行長要認知人生無常,積極在僑居地開闢接引眾生的大直道,方不負身為佛弟子荷擔如來家業的使命。
「三十多年前如此,現在也是。我們每天在念頭或見解上,都要很明白自己在做什麼。若所有念頭都是無私的,就會會見清淨本性;這種無私的大愛,對己而言是修行,對眾生而言是公信天下,也唯有無私對己對人,才能真正落實誠正信實的精神。」
上人慨嘆,佛出世兩千多年來,不斷有人假佛教之名,開設許多條叉路,誤導迷茫眾生入邪知邪見中。「我們今日能拜科技之賜,使佛教正法快速地宣流,
更要珍惜時代因緣,好好在僑居地開闢人人可行的菩薩正道。」
因此,上人希望海外慈濟人以正知正見投入社會服務、提升信仰的層次,「佛陀不捨任何一位眾生,若自許為人間菩薩,對於救度的眾生就應平等慈悲,不該心存分別;不論遠或近,也不論善或惡,都要普施救濟。」
上人亦期待師兄姊間互愛,珍惜同在慈濟的好因緣。「大家要好好『觀心』,將自己的心照顧好。我三十多年前與現在,都是同樣一個心,該堅持的志願也都堅持到底,相信來生來世也還是這個不變的心。」
「大家身為佛弟子,要知佛教精神源頭來自『開、示、悟、入』。慈濟內在起點是『信、實、誠、正』,推動於外的是『慈、悲、喜、捨』,法親彼此之間要『合心、和氣、互愛、協力』,若能做到這四點,就是在修行路上大大地跨出了一步!」
▲衲履足跡
2000.11.26 把稜角磨圓
◎撰文/善慧書苑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二000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十一月初一(日)》
【靜思小語】先把自己的角磨圓,就不會處處碰到別人的尖角。
虎子入羊群
「獵人將虎子抱到羊群裏飼養,虎子受到羊群薰染,性情變得十分溫馴;一日,虎子離開羊群發現自己本來面目,不由自主地發出駭人的吼聲……」今晨,上人以這則寓言故事,說明環境對眾生的薰習力。
上人表示,天地萬物皆具清淨本性,然而受到後天大環境的薰染,清淨本性漸為無明習氣所障蔽,以致人與人爭、事與事鬥,終日紛紛擾擾,苦不堪言!
「修行是為了發掘自己的清淨本性。」上人進一步說明,處在人群中可以藉事鍊心;人事的磨鍊,能訓練自己分辨是非,「難得有人可與我們相互教育,難得有事可以讓我們學習,當心存感恩,將是非當教育。」
這則虎子入羊群的故事,啟發返台參加全美董事會的美國師兄姊紛紛分享心得。
宗教處主任黃思賢有感而發表示,從前的自己有如虎子,進到慈濟的羊群裏還蠻溫馴的;然而,一旦離開到了外面,虎性便又現前。因此他建議大家常回心靈的故鄉,去除不好的習性。
夏威夷范師姊語帶哽咽地表示,做慈濟的這些年當中,看到自己的「虎性」不斷浮現,所幸在慈濟道場裏,有機會反觀自照。
美國分會法律顧問張律師表示,認識慈濟以前,他一直認為
律師應該像老虎般勇猛;進入慈濟後才知道,其實律師也可以像一隻羊。所以現在與客戶接洽時,常會以「退一步海闊天空」勸雙方和解。而自從將律師角色調整成「也可以是一隻羊」的心態後,不僅自己覺得更踏實,客戶也對他更能信任。「最高的法律,還是慈濟之道。」張律師說。
磨稜角
早會結束後,美國師兄姊珍惜與上人相處的時光,把握機會請益。
上人表示,美國地大、人多,大家要帶動更多「農夫」,共同耕耘這片大福田。「除了自我負責、勇於承擔之外,還必須做到『和』--對於人我是非,要學習做到『不知不覺』,不要一聽到別人說自己的是非就拿來煩惱、困擾自己。」
「不要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更不要醜化、批評別人來損己之德。若被他人批評,要自我警惕、感恩對方有勇氣指出我們的錯誤;而別人有過,可以面對面提醒,切勿說給第三者聽。」
「好話可以多講,不好的話莫宣揚。當別人在傳是非時,自己要有定力,做個停止是非的智者。一般人多是有稜有角,要先把自己的角磨圓,才不會處處碰到別人的尖角。」
淚光中的勇氣
上人隨後引靜思堂參加中區委員及慈誠培訓圓緣典禮。
一位蔡師兄坦言,幾年前在監獄閱讀了《慈濟》月刊,深受感動,出獄後主動加入會員,並報名志工行列。曾經是一個飲酒度日的浪蕩子,喝醉酒就將家中玻璃全砸碎,為此,母親已多年不曾與他交談;走進慈濟後的改變,才讓家人重新接納了他。蔡師兄懺悔往昔所作所為,並堅定地在眾人面前發願,生生世世都要走這條菩薩道。
罹患小兒麻痹的徐師姊說,去年十二月,她才剛加入大林慈院的志工培訓,正要學習如何服務別人時,竟發現手臂長了惡性皮膚瘤。起初,她實在無法接受這個晴天霹靂般的事實,後來,聽到上人說「一口氣在,千般用;一旦無常,萬事休。」讓她如夢初醒,重新打起意志。
手術後第一次端起碗吃飯時,徐師姊流下了淚水--慶幸手的功能還在,可以服務別人。「雖然手腳不健全,但只要走好路、做好事,不也等於擁有一雙好手好腳?」徐師姊有了這番新的體悟。
對於幾位新發意菩薩勇於當眾懺悔,上人表示,佛陀為引導凡夫走向聖人境域,乃開「懺悔」法門。
「若只在佛像前懺悔,一旦凡夫心起,即可能自我安慰:下次再改。然而,下次還有無窮盡的下次。最好的懺悔方法就是在能提醒、警惕自己的『活佛』面前懺悔--面對人群懺悔,才能真正改過。」
「佛心、眾生心皆平等,差
別只在於清淨與污染。清淨即是智慧,污染即是愚癡;清淨時就是佛性,污染時就是凡夫。」上人勉勵大家照顧好心念,莫使之污染;即使有了污染,也應儘快滌淨--覺察自己的錯誤,及時改過,則雖處於混濁的環境裏,依然可綻放出清淨之蓮朵。
「無論從前走過什麼路、多麼混沌迷茫,都過去了。既已走進這條菩提道,最重要的是心要正,方向才會正。」
▲衲履足跡
2000.11.28 是非風,吹不動
◎撰文/善慧書苑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二000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十一月初三(二)》
【靜思小語】以智慧過濾批評,有過則改,無過則安。
是
- May 20 Wed 2009 17:32
2000年12月 409期-D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