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靜思晨語

無爭之美

◎主講/證嚴上人

人從出生到長大、老化,
最後回歸塵土,
這段生命的過程,
是「真空」,也是「妙有」。

物有成、住、壞、空;
人有生、老、病、死。
萬物分分秒秒都在變化,
人的心念也是瞬息萬變;
既然遷變無常,
人間的是是非非,
何需斤斤計較?
若能透徹「真空」,
而能
與事無爭、與人無爭、與世無爭,
人間就是一片淨土。

幫助人的那分踏實美好感覺,
是「妙有」,
付出之後心無掛礙,
是「真空」。
視人與人之間的互助為天經地義,
這樣的人生就是最美、最幸福的。

▲社論

以愛不空過分秒人生

舊曆年剛過,大家還沉浸在年節的歡樂氣氛裏,傳來印度發生規模七點九大地震的消息,報導說已奪走三萬個人命,也有三萬多人受傷,還有七萬多人陷在瓦礫堆下生死未卜。而就在這之前十二天,中美洲薩爾瓦多也發生規模七點六的大地震,造成七百多人死亡、四千多人受傷。

如果不是一年多前台灣也遭遇規模七點三的強震,我們當無法深切體會災民那無語問蒼天的深情的慟;如果慈濟人不是在九二一震災發生後,即刻前往救人,並迅速提供食糧、衣物、醫藥等物資協助,這次我們大概只能望著電視螢幕上的浩劫景象空嘆。

從年前到年後,慈濟人的緊急救難沒有假期。慈濟志工在薩國震後三天就抵達災區,展開發放生活物資、義診,並籌畫蓋千餘戶房屋的一波波行動。不只在中美洲馬不停蹄,也密切注意印度的國際救援動向,準備隨時配合,予以必要且需要的幫助。

菩薩不捨眾生,人間的活菩薩是把握每個當下,聞聲救苦。不只「做中學」--學習怎樣更有效率,且更溫柔地撫慰人間傷痛,還要「做中覺」--覺察在無常與充滿苦難的世間,唯有勇於付出,才能消融自我的煩惱,看到合作互愛的人性無限美景。

這一分「做中覺」,雖是點點滴滴,卻是力量無窮,產生的智慧無數,這是因為心無量。我們用心體會世界所以多災多難擾攘不安,有很大部分是由於人心為惡。如果每個人都能縮小自己,不為私欲危害別人,富足的人幫助匱乏的人,人間會祥和清淨許多。

證嚴上人常常提醒慈濟人,要把人心的輪轉向愛與感恩,才有淨土可言。短短的人生,要有過秒關的心理,當下做就對了!這就是慈濟人的生命觀,不讓時間空過,埋沒了人生的價值觀。

印度詩人泰戈爾曾寫出精鍊的詩句:「生命在世界的需要中找到財富,在愛的呼求中找到價值。」「人被賦予生命,但必須付出生命,才能擁有生命。」

的確,能夠身體力行,發現愛與生命同呼吸的人是有福的,儘管時間飛逝,卻能不斷累積人生的價值感,以及修行的道業。

許多慈濟志工已得箇中三味,儘管付出常常是超乎預期的辛苦,卻不說辛苦,而說幸福!不說國際賑災的隊伍沒有新年假期,花蓮、大林、玉里、關山的慈濟醫院志工人數如常,且照例做居家關懷,給許多獨居老人帶來驚喜和溫暖。而醫護人員依然鎮守崗位救人,也讓人為此守護生命的大愛動容。

在年復一年的連續時間中,人們會淡忘一個個舊曆年怎麼過的。但是,許多慈濟人在年的跨越中,不忘警醒精進,飽覽菩薩道上的心靈風光。以愛不空過分秒人生,這樣的年真是過得很有意義。

▲心靈交流道

心靈交流道

好文章如好友,心煩時開臆解悶,失意時驅愁釋懷,
字裏行間,有歡笑、有溫暖,句逗篇章中,有真情、有大愛……
《心靈交流道》是交會談心的好所在,
不論是心情的回餽或是意見的參考,都竭誠歡迎您來分享。
來函經刊登,將致贈慈濟出版品。

本刊於去年十一、十二月兩期舉行「讀者意見調查」,四百三十八份回收的有效問卷中,經過統計和分析,結果如下:

最受歡迎專欄(前五名):靜思晨語、隨師行記、上人說故事、專題報導、心靈交流道

最受歡迎專題(前五名):九二一大地震關懷專刊(395期)、許一個希望未來(403期)、希望推手(401期)、大林醫院啟業(404期)、回到藍天白雲的故鄉(402期)

對於本刊的封面、版面設計、圖文比例、照片、插圖、印刷品質,近九成讀者感到滿意;另外,有八成讀者表示,收到月刊後會仔細閱讀整本內容。

這項統計結果讓《慈濟》月刊所有工作同仁感到振奮,而仔細閱讀每一份問卷、每一筆字跡,讀者們的關懷與鼓勵躍然紙上,這分溫情與回饋,像是一股暖流,在我們心裏久久迴盪……

「閱讀《慈濟》月刊將近兩年,一期比一期喜歡,一期比一期更仔細閱讀,謝謝月刊所有工作人員及志工的用心,期望《慈濟》月刊能一期比一期更好更貼近人心,進而淨化人心。」

「偶然機會接觸《慈濟》月刊讓我閱讀後有深切的體會,許多事物會因你的一念之間開朗許多,它陪伴我度過不順心的時候,謝謝您。」

「看《慈濟》月刊是一種心靈享受,從中我可以慢慢學習成長,每每看完總會發出會心的微笑。」

「我喜歡看《慈濟》月刊,因為它報導真善美的人生;如果有感性的故事,也會分享給我的朋友。」

「日常生活中的真人真事,像一面鏡子;每月能閱讀到《慈濟》月刊,實是洗滌心靈的一大享受。」

「《慈濟》月刊是一本優良的精神食糧,榮獲金鼎獎優良雜誌出版推薦,真的是實至名歸,恭喜《慈濟》月刊獲獎,也為各位加油。」

我們也在此公開回答幾位讀者的問題--

■我是一位護士,希望能協助志業發展,只是缺乏足夠資訊。我可以每個月收到月刊嗎?因為實在寫得太好了。

慈濟北中南東各區均有「人醫會」投入各地義診活動,非常需要白衣天使共襄盛舉,歡迎您就近至各分會或聯絡處報名參加。

《慈濟》月刊免費贈閱大眾,歡迎讀者在每月二十五日出刊後,就近到慈濟各聯絡處索取(電話、地址請見本期126~127頁)。

若您不方便自取,可以到各地郵局劃撥,一年份的郵資是一百六十五元,我們將每期為您寄到府上。(劃撥帳號及戶名請見124頁)

■我想參與慈濟活動,但月刊在活動資訊的報導上似乎不足,能否在當期刊登下個月份的活動訊息?使每個人都能參與慈濟的志業。

為了滿足讀者獲知慈濟活動訊息的期待,向大家推薦慈濟另一份期刊--《慈濟道侶》半月刊,每月一日、十六日出版,內容包括上人開示、慈濟志業發展消息、各項活動訊息,以及志工服務心得和心靈小品欣賞……,歡迎大家向慈濟文化志業中心「發行組」免費索閱(聯絡方式請見本刊第五頁版權欄);或在出刊日到就近的慈濟聯絡處免費索取;也可以上慈濟網站:
http://www.tzuchi.org.tw/查閱。

另外,慈濟「大愛電視台」每日也有最新活動訊息及精彩節目,歡迎收看。

■加入慈濟是否一定要信佛教?慈濟志工需具備什麼條件?能否在月刊中增加全省各機構需要志工服務的地方、性質、電話及時間?如何加入慈青、慈誠、委員等團體?

進慈濟不一定要信佛教,因為在慈濟裏各種宗教信仰的人都有。若您願意加入志工行列、貢獻所長,請與就近的慈濟聯絡處聯繫;或電洽(0二)二七七六0一一一轉二八0六、二八0七、二八0八、二八0九

■家母拜讀月刊常感字體太小,眼睛相當吃力;建議將字體放大,方便一些上了年紀的人閱讀……

每一期月刊共收錄約十五個專欄、近十萬字的內容,在一百二十八頁的固定篇幅中,編輯們常因稿擠必須抽稿而感到難以割捨。在顧及內容豐富完整和方便讀者閱讀的考量下,也曾多次調整版型和字體大小,相信細心的長期讀者一定不難發現。

謝謝您的建議,我們會考量各種因素再做適度調整,讓長輩們在不傷眼力的情況下,輕鬆閱讀好文章。

■很喜歡「證嚴上人衲履足跡」的內容和照片、插圖,每一次拿到月刊,第一個看的就是衲履足跡,此部分的篇幅能否再增加?「上人說故事」有時候看完一篇還有意猶未盡的感覺,最好能再多一、兩篇。

希望月刊能每月刊登一句靜思語,最好能有圖片、句子、故事、舉例,用來陪孩子學習。

「靜思晨語」、「無盡藏」及「衲履足跡」、「上人說故事」等專欄,一直廣受讀者喜愛,但本刊篇幅實在有限,難以再擴充,編輯們會謹慎挑選精彩內容,與讀者們分享上人法語。

在此也向大家推薦:「靜思文化」每三個月會依春、夏、秋、冬時序,出版更完整的上人行記,歡迎讀者們閱讀。

還有許多讀者的建議,讓我們受益良多;針對不同讀者的需求,編輯部會作為未來企畫的重要參考。再次感謝大家!

【統計結果】

◎基本資料

性別:男32.9﹪ 女67.1﹪
婚姻:已婚15.6﹪ 未婚84.4﹪
學歷:國小3.3﹪ 國中24.5﹪ 高中39.2﹪ 專科及大學30.2﹪ 研究
   所以上2.8﹪
身分:慈濟志工11.5﹪ 慈濟會員47.1﹪ 慈濟各志業體員工1.2﹪ 一
   般讀者40.2﹪

◎閱讀習慣

閱讀經歷:半年以下20﹪ 半年~一年22.8﹪ 一年以上52.1﹪
閱讀動機:了解慈濟訊息34.2﹪ 吸收上人法語31.6﹪ 被內容吸引26.1
     ﹪ 親友推薦4.3﹪ 其他3.8﹪
獲知管道:慈濟人介紹56.4﹪ 慈濟世界廣播節目或大愛電視台等媒體18
     .4﹪ 網路1﹪ 公共場所23.2﹪ 其他1﹪
取得管道:寄贈戶30.7﹪ 至各聯絡點親取16.6﹪ 慈濟人贈送36.5﹪ 
     慈濟醫院1.5﹪ 公共場所7.3﹪ 其他7.3﹪
閱讀情形:全本仔細閱讀78﹪ 閱讀1/2左右15.1﹪ 閱讀1/3左右5.6﹪
     只看標題0.8﹪ 只看圖片0.5﹪

◎視覺感受

封面設計:很好88.5﹪
版面設計:很好92.2﹪
內文字體:適中80.1﹪
圖文比例:剛剛好84.1﹪
照片、插畫、印刷品質:很好、不錯94.6﹪

▲無盡藏

◎主講/證嚴上人 整理/編輯部

傾聽遠方的呼聲

短短十幾天,
薩爾瓦多和印度接連發生大地震,
造成的重大傷害讓人心疼!
災難是無奈的,
但人類的合心、互愛,可以化解傷痛。

新春見面時,大家都會互道「新年快樂」、「新年平安」;的確,平安真好,平安才能快樂、才能擁有幸福。

正當我們新年互祝平安、快樂時,印度元月二十六日發生了芮氏規模七點九的大地震!台灣九二一大地震規模是七點三,可想而知印度大地震的災情多慘重!震央發生在第二大工業省,是人口密集區,建築大樓一棟棟倒下,據最新外電報導死亡人數已超過三萬人,瓦礫堆中尚有十多萬人生死未卜……

此時此刻,那片土地上有多少人在瓦礫中生死掙扎?有多少人正為失去的親人淚灑哀號?電視畫面上,一具具屍體用牛車拉到路旁就地火化;有的屍體因為埋在瓦礫堆中好幾天都發臭了,可能引發傳染病危機;還有幾十萬人無家可歸;三萬多名受傷民眾等待就醫,然而多家醫院被震垮,倖存的醫護人員夜以繼日搶救傷患,無奈醫療設備簡陋、人手又極度缺乏……

種種景象讓人很不忍心,印度本來就有很多貧窮苦難的人,現在又遭受這麼大的災難,真不知災民要如何恢復生機,受傷受難的人要如何得救!

苦難顯現出愛的珍貴,
因為有心,所以不辭路遙,
依舊伸出關懷援助的手。

印度大地震前十二天,中美洲薩爾瓦多也發生芮氏規模七點六大地震,造成七百多人死亡、四千多人輕重傷。災後第二天慈濟宗教處副主任謝景貴即陪同中華民國搜救總隊二十八名隊員趕往薩國救災;美國慈濟人也組成勘災小組和醫療團,攜帶外傷急救用品、食物包及嬰兒用品等物資陸續抵達。

中華搜救總隊才剛成立國際組,成員大部分沒有出國救援經驗、甚至沒有護照,讓我很擔心,我叮嚀一定要打預防針、要攜帶奎寧丸……到機場送機的桃園慈濟人好貼心,為免他們在美國轉機時受寒,特別採買了禦寒衛生衣,像歡送英雄般一一為他們奉上。

由於倉促成行,他們赴美的手續很難辦理。好在美國慈濟人到機場協助通關等繁複事項,還送上熱騰騰的點心、補湯,溫暖了台灣這支救援隊伍。

美國飛薩爾瓦多的飛機很小,剩下的機位無法容納三十多人的救災團,於是航空公司特別向旅客說明,立刻有旅客自願讓出機位改搭下班飛機。於是救災隊伍順利在十六日清晨,也就是地震發生後六十多個小時,飛越半個地球,抵達薩爾瓦多滿目瘡痍的災區。

九二一地震後,慈濟捐贈中華搜救

總隊兩千多萬元的生命探測器、探索機、熱畫像直視裝備、切割器、油壓剪等設備,這些先進的救難儀器都在這次薩國救援行動中派上用場。

人生有苦難才顯現出愛的珍貴,薩爾瓦多距離台灣要二十多個小時的飛行與轉機時間,儘管如此遙遠,慈濟人還是秉持同樣的熱忱去關心,因為相信「大愛無國界」。在搜救、緊急發放、義診後,目前慈濟人仍駐守在薩爾瓦多籌備大型義診、生活物資發放及建房事宜,幫助災民重建家園。

仇與愛只在一念間,
世間沒有永遠的仇恨,
人性的互愛才能永恆。

新世紀初,短短十幾天內薩爾瓦多和印度就接連發生大地震,造成的重大傷害實在讓人心疼!

雖然印度政府遲遲未向國際求援,但已有好幾個國家整裝待發願意投入救援工作,特別是巴基斯坦也表示願意相助。印度與巴基斯坦長久處在戰爭對立狀態,這讓我想起一九九九年八月土耳其大地震,與土耳其世仇的希臘也伸手相援,成為第一個馳援土耳其的外國救難隊。

仇與愛只是一個觀念而已!世間沒有永久的仇恨,人性的互愛才是永恆的。世間這麼多苦難,需要更多有愛心的人真誠地付出,把握任何救人的機會。

此刻我們在台灣能平平安安,應該感恩,平安的人要幫助受災受難的人。這幾天我一直用心思考要如何幫助印度地震災民,中華搜救總隊也不斷打電話來,表達他們想去印度救援的熱忱。然而當地政府的態度、災區交通狀況以及語言溝通等種種問題尚難克服,目前我們只能等待時機因緣。

災難是無奈的,但人類的合心、互愛,可以化解傷痛。台灣真的很有福,九二一地震後有許多人即刻投入救援工作,真誠投入的愛到現在還持續著,校園重建工作即將陸續完成。而印度地震災區遼闊,慈濟會密切關懷,如果取得救援管道,慈濟會盡可能提供災民復建的支援。

以愛克服人心種種污濁,
讓清流慢慢稀釋污濁,
人心就能恢復光明清淨。

回頭看台灣,我們剛度過歡喜、平安的春節假期。很多人利用假期出國觀光、到各個風景區遊覽或與親朋好友見面、探視,這實在是很歡喜的事;但是當我們正歡喜、闔家團聚時,有一群人正嚴陣以待,隨時投入服務行列。

像軍警消防人員冒著寒冷的風雨執行勤務,守護國家社會的安寧;新聞媒體工作者為了讓大家及時知道資訊,把握分秒掌握訊息;而醫療人員也日夜搶救生命;還有勞工朋友、清潔人員……慈濟人即使是過年也不空過人生,利用假日到醫院當志工照顧病患,發揮愛的良能,還到榮民之家關懷老人。慈濟人將付出當作是本分事、歡喜事,遊覽的是心靈風光,多快樂啊!

不論在那一個崗位上默默付出、盡心盡力奉獻精神與愛心的人,我們都應該感恩;人人有感恩心,就能創造潔淨、祥和、平安的社會。讓我們用愛的大環境,克服人心種種濁流,只要有心、用心,愛的清流會慢慢稀釋人心的污濁,久了,人心自然恢復光明清淨。

隨著日曆一張張撕下,生命也一天天減少;如果能好好運用時間、殷勤付出,日子雖然過去,道業卻會精進。此刻就是生命燦爛美好的開始!讓我們把握當下,向前精進,作個時時刻刻為人群付出的人間菩薩。

過年時人人謹言慎行,一見面都歡歡喜喜說好話;假如把這分心態用在日常生活中,天天都能如此相互祝福,人人心中有愛、手做好事、腳走好路、口說好話,這樣人間就是淨土了。

祝福大家福慧雙修、吉祥如意!(民國九十年元月二十三日到三十日講於花蓮靜思精舍)

▲薩爾瓦多賑災前線

薩爾瓦多救災日記

◎撰文、攝影/薩爾瓦多賑災工作團

中美洲薩爾瓦多共和國元月十三日中午
發生芮氏規模七點六大地震,
造成七百多人死亡、四千多人受傷,
近二十萬戶房屋全倒或半倒。

慈濟勘災與醫療小組
元月十六日清晨趕抵薩國,
緊急發放、義診後,
目前已鎖定薩卡哥友市(Sacacoyo)
作為援助重點,
將於二月二日至六日,
發放約七千人一個月份糧食、
到各村落巡迴義診,
並為多戶災戶重建住屋。

為籌募薩國賑災基金,
美國德州分會、
亞特蘭大聯絡處、
鳳凰城聯絡處等,
已發起各項募款活動……

【薩爾瓦多共和國簡介】

位處中美洲北部,人口六百一十餘萬,面積約台灣的三分之二,是中美洲面積最小、人口密度最高的國家,百分之九十是白種人與印地安人混血種。

地處熱帶,山脈丘陵平原縱橫全境,五月中旬至十月中旬為雨季;主要語言是西班牙語;居民百分之九十五信仰天主教。

大地震動,救援紛至
1/14(日)

慈濟美國分會緊急蒐集災情資料、召集勘災及醫療人員,並採購醫療用品、隨身乾糧、飲用水等。

1/16(二)
四十四人救災團抵聖薩爾瓦多

慈濟宗教處主任黃思賢、副主任謝景貴與中華搜救總隊等一行共三十四人,在洛杉磯會合後,上午七點二十九分飛抵薩國首府聖薩爾瓦多(SanSalvador),立即展開搜救與勘災工作。

新澤西、長島、德州、北加州志工及慈濟義診中心醫護人員,晚間十點陸續抵達薩國旅館集合,大家一邊用晚餐,一邊聆聽黃思賢主任報告今日勘災情形--

有八位居民在地震後回到位在山谷的家中察看災情,不幸遇到餘震而遭掩埋,其中五人往生、兩人送醫、一人失蹤。中華搜救總隊上午抵達後

立即前往挖掘,可惜沒有找到生還者。

在大地震中幸運存活,卻又難逃餘震的魔掌,令人欷噓!

山崩路斷,繞道進災區
1/17(三)
義診:科隆兩處災民收容中心

一早在薩國救難指揮中心,通西班牙文的張楊舜師兄陪同中華搜救總隊前往重災區搜救;思賢師兄則帶領其他志工和醫護人員前往科隆(LasColinas)義診、勘災。多明尼加周貴宏醫師、德州姚樹圖師兄稍後抵達,立即加入我們的行列。

救難指揮中心派了八位摩門教青年協助我們,他們精通西班牙語及英語,能為醫師做最貼切的翻譯,同時也能幫忙我們發放物資及醫療用品。

原本只要三十分鐘車程即可抵達科隆災民收容中心,由於公路受損加上數次餘震,山區走山、路毀,繞道花費了兩個小時才抵達。在科隆衛生所,遇到兩名腳部壓傷血流不止的幼童來急診,我們即刻為他們清理、包紮傷口。

進入科隆收容中心,只見災民大多住在用垃圾袋加上樹枝所搭建的簡陋棚子下--一個不能遮風蔽雨的臨時棲所。樂天知命的性格讓他們依舊笑臉迎人,聽聞慈濟來義診,災民立刻湧上,不一會兒候診隊伍已排成長龍。

義診地點選在居民平日活動的小籃球場,如今住進了五百六十位居民,一旁幾間廁所氣味薰人,醫師們忍受著臭味進行看診。短短兩個小時看了兩百多人,多數症狀為腹瀉、受驚、厭食等地震症候群。

四點半結束義診,將急救包、尿布、奶粉等物資贈予災民;軍方希望我們再前往另一個較大的收容中心。

持續看診至天色昏暗,夜涼如水,整個操場人山人海好似辦晚會,孩子們更是滿場

跑。直到晚上九點半離開時,已是夜黑風高。

陋棚安身,何時可歸家
1/19(五)
義診:科隆三處災民收容中心

一大早,又有九位摩門教青年準時來報到,協助今天義診的翻譯工作。軍方特別派了一部軍車及六位憲兵開道,使我們能由舊公路直抵科隆。此道路已因損害而管制通行,沿途只見橋斷路毀、山石塌陷,處處可見地震帶來的災情。

抵達科隆縣路德市一處一百多戶的小收容中心,曾濟迎醫師立即展開問病,還以針灸為一位八十二歲老婆婆紓解了七十年的膝蓋疼痛。

在這小小的收容中心,災民住的也是由樹枝、木頭簡易搭蓋而成的住所,沒有睡墊,直接躺在地上,環境比市郊的收容中心更差。災民表示從地震到現在,將近一星期都沒水洗澡。

義診中,有戶人家來求助,父母親及女兒都罹患糖尿病臥病在床;懂中醫的內科醫師紀蒢薌與護士林徐美蘭馬上出診。來到一棵大樹下,一張床上躺著一位手足畸形的少女,據家人表示,她今年十七歲,出生就不會說話、不會笑、不會走路,生活起居全靠母親照顧。

當紀醫師治療時,少女啊啊大叫,不知是恐懼或是疼痛?最後當紀醫師及護士扶她起來時,少女手腳已能伸直,雙腳還能移動,並且對著我們笑呢!

接著來到名叫「綠色田園」市的一個收容中心,災民正排隊領取午餐。除了義診,我們也到每個帳棚內贈送家庭醫藥箱,並說明使用方法。

趁著天未暗,把握時間轉往科隆縣剛果市義診。操場上幾位修女正抬著一鍋熱甜粥,一碗一碗舀給災民食用。此收容中心全靠鐵絲網架著,災民就睡在紙箱或布上,中醫師想找張床做針灸都找不到。

剛開始來看診的人不多,志工們分頭去宣導,慢慢地人潮逐漸湧入。雖然又要挑燈夜診,但一想到能及時為受驚嚇者安定身心、為病苦者拔除疼痛,團員們儘管又累又餓,卻都滿心歡喜。

今天在三個收容中心總共義診近一千人。

路邊義診,風沙吹不斷
1/20(六)
義診:阿塞城

開了一個多小時的車,抵達市郊一個小村莊阿塞城(Ciudad Arce)。此地房舍不是全毀便是半毀,電力仍維持,但水必須靠水罐車運送。

我們的醫療站只能設在路邊,只要有車經過,便颳起一陣風沙,醫師和護士需不時漱口以清掉嘴裏的風沙。村民健康狀況和其他災區差不多,多是頭痛、頭暈、胃痛、感冒等。

較特殊的是一位中年男子兩年前左頰被外物挫傷,沒有好好處理而使皮膚發生病變。許明彰醫師為他做了局部小手術,重新仔細清理傷口。

義診站旁就是村長家,塌了好幾片牆,只好用塑膠布在房子後面搭個棚,全家十一口擠在棚下。村長的女兒正坐在棚內哭泣,原來她的母親因肺炎住進醫院,目前情況危急。

村長說,一九八六年那次大地震後,他便建議政府在村尾空地蓋一些較牢固的房子給村民住,但十五年過去了,房子始終沒蓋成,如今村民又承受了一次更大的災難。

我們送給村民大批尿布還有急救包,人口較多的家庭則贈家庭醫藥箱;義診完後剩下的兩大箱藥物,亦請市府顧問Chiso Mentedo先生分配給各村的醫療站;另在當地採買三百四十二袋飲用水,送給Campos Verdes、Congo、Lourdes三地受災家庭。

急需住屋,安身也安心
1/21(日)
評估建房

上午在中華民國駐薩農技團團部聚會,與會有陳團長、大使館謝祕書、葉先生夫婦及台商楊先生、林先生等。林先生在地震後立刻購買了八千條毛毯送去災區,農技團也趕緊收割農產品送給災民……為了救災,大家都盡心盡力。

台灣的搜救隊在土石崩落區沒有發現任何生命跡象,便加入挖掘屍體行列。他們拿掉口罩,以便循屍味來判定屍體所處位置;為免傷到遺體,先以手鍬挖掘,靠近時改徒手挖掘。這分悲心贏得了家屬及其他各國救難隊的尊敬。

在食物方面,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已運送足夠二十萬人吃十五天的食物;需重建的房子約六萬七千棟,薩國政府規畫的簡易屋是五坪不到的鋅板鐵皮屋,政府會提供建房工具,希望各國資助建材費用並訓練居民建屋。

深入訪察,援助務確實
1/23(二)除夕
勘察需求:科隆→薩卡哥友→霍亞克→岱北哥友

今天我們共勘察了四區:

科隆有七百五十戶需要重建,地方政府已籌得四百戶的重建資金;薩卡哥友一千三百五十三戶需要重建,目前只籌到兩百戶的拆除補助款。

我們在薩卡哥友的阿戴歐鎮(Ateos)災民收容所稍作停留,了解他們需要毛毯、睡墊、兒童毛衣、鞋子,以及奶粉、豆、油、糖等;我們也贈送三十個急救箱給收容所的醫療站。

霍亞克(Joyaque)由於山路坍方,市長尚無詳確的災情資料。目前城裏的收容所有一百二十戶約五百人,收容站內糧食、毛毯、睡墊、肥皂都不夠,衛生紙只剩兩捲;同行的葉太太馬上去買了好幾袋給他們。

岱北哥友區(Tedacoyo)有五千五百九十八人受災,我們在市區繞了一下,發現房屋倒塌情況比其他地區嚴重。市長說約一千一百三十四戶需要重建,山上咖啡園的情況更糟,有十個村落幾乎不能住,大家都在樹下搭棚,部分地區地裂開,雨季來時一定會坍,到時非遷出不可。

市長表示,食物、毯子、墊子、醫藥、房子都欠缺,昨天烏拉圭送來一個大型濾水器,西班牙也正評估協助興建永久屋。 

鎖定重點,資源不重複
1/24(三)大年初一
霍亞克發放→岱北哥友勘察醫療需求→阿塞城勘災

七時出發前往霍亞克的災民收容所。收容所管理員羅貝茲先生還沒上班,災民也才剛起床,我們這才真的看到一個帳棚下七橫八豎地擠了八、九人的景況。

由於廂型車裝載量有限,我們帶來的物資--瓜地馬拉

台商吳先生和柯太太捐贈的五穀粉十二袋(二十五公斤裝)、麥粉十二箱(十二公斤裝)、奶粉九百六十包和尿布九袋(八十四片裝),一下子就被搬光了。

到岱北哥友準備和市長談援助計畫,未料這位愛民的市長一大早已出門發放了,於是我們轉到當地衛生所了解醫藥需求。

接下來趕到阿塞城。阿塞城市長表示,該區有兩千戶需要重建,並派人帶我們去鄉間探勘。

晚上打電話去岱北哥友,得知西班牙已確定資助他們蓋永久屋。原本鎖定此區作為慈濟援助重點,但考慮資源不要重複,於是我們立即發傳真給薩卡哥友市長,約定明早討論賑災事宜。  

慎選建材,開始募義工
1/25(四)大年初二
霍亞克發放→薩卡哥友評估建房及食物需求

今天再度裝滿一車食品前往霍亞克,包括麥粉及餅乾。我們遇到美國來的義工裝成小丑逗孩子們玩,另外也有人送來一些睡墊。

隨後,我們轉往離科隆約十公里的薩卡哥友。此區有十個村落,村民多是咖啡田工人,地震迄今外界資源尚未到達。市府已做出重建名冊,此地沒有山坡土石流失的危機,所以每戶都可在原地重建。

市長陪我們在鎮上探勘,路邊正好有人家在重建,材料用的是空心磚。我們請市長估算一下此種材料蓋一戶約九坪大的房子所需價格。

市長表示,若慈濟決定援建,他們可提供一塊近兩千坪的足球場作為社區基地,並找專業技工訓練災民蓋房子。我們請市長儘速確認災戶名冊,並開始募集建屋義工。

此區衛生所無醫師,只有護理人員,地震後有兩名以色列醫師來服務,目前已離開;聯合國慈善機構也已撤離。

籌備發放,善心漸凝聚
1/26(五)大年初三
籌辦薩卡哥友建房及糧食發放事宜

在本地台北飯店老闆女兒陸致心義務擔任翻譯下,一大早我們就來到阿曼可建商公司開會,請他們先以5公尺X6公尺(約九坪)的面積來繪圖,並提供我們各種建材等級的估價。

房屋基本形式為兩門兩窗,由於當地居民習慣在屋簷下活動,所以屋外設計了加長屋簷。建商答應三天內完成初步設計及估價。

中午,我們出城去看阿曼可建商公司在聖安爵用輕水泥板蓋的房子,並詢問居民對此種房屋的接受度。居民表示相當涼爽,也不怕地震。

傍晚回到首都,與玻爾薩農魚產品拍賣場的行政部主任貝女士見面。這是一個非官方的交易機構,作為仲介機構的玻爾薩保障買賣雙方的利益,並維持整個市場價格的穩定。報上每天都登有「各項農漁產品公訂價」,我們貨比幾家後發現這是最好的一家;再向農技團部、薩國農業行銷司長探聽,他們都表示這是一個可信賴的機構。

貝女士除了在玻爾薩工作外,也為一個人權組織工作了十年,她主要服務的對象是薩國婦女。我們約明天商談合作計畫,由慈濟提出需要的各種糧食數量、包裝方式、運送地點,他們代為找合適的賣方。

晚上台商劉太太打電話說,大地震死傷慘重的情形讓大家心裏都很難過,很多人都希望為受災民眾做些事,她已號召了二十多位義工,隨時待命幫忙各項賑災準備工作。

眼看著一個個助緣在凝聚,一件美好的事情逐漸在成形,感謝每一個善心,相信這一切也將涓滴成流。

雨季來前,災民有家住
1/27(六)大年初四
簽訂糧食合約→勘察薩卡哥友發放及義診地點

一大早到玻爾薩辦公室,和貝女士擬訂合約。合約上詳列了各項品質要求,及包裝和運送的細節,明天下午五點競標結果出來後,得標廠商馬上可以開始作業。

下午農業部農業行銷司長衛多博先生陪我們去薩卡哥友

勘察發放地點。我們告訴市長,食物預計二月二日運達,二月三、四日發放,而美國和多明尼加約十位醫師將到各村落巡迴義診。我們請市長今晚確認食物發放名單,並安排警察看守糧倉。

關於房屋興建,市長表示可以找到十位師傅帶領居民蓋屋;農業司長則說要招募大學生來幫忙。建商認為,若建材採預鑄板,施工技術比空心磚容易得多,只要有三十組工作人員、每組八人,兩個月內即可完成。

隨後,我們和市長去看最大的發放點--阿戴歐。此處將發放三千多戶,我們確定了四十尺呎貨櫃可以開進倉庫,同時也向市長解釋發放動線;倉庫旁的學校則可作為義診站。

我們在路邊探訪了兩戶人家,了解受災的情形,並核對他們的家庭人數。了解此地房屋全倒和半倒的情況,我們向市長表示,慈濟先援助全倒戶建屋,至於半倒屋必須再調查清楚,或許修復即可;但無論如何請市長先發動村民趕快把倒下來的磚塊清掉,以便立即動工,才可能在五月雨季來臨前把房子蓋好。

援助災民,台商大團結
1/28(日)大年初五
旅館茶會,集思廣益

由於災區的車流量增加,今日開始分兩個時段做方向管制。午夜十二點到中午十二點只開放給進城車輛,其他時段只能出城。原本我們想去薩卡哥友勘察發放定點,因交通管制無法在下午趕回而作罷。

下午三點,二十六位台商來到旅館開會,大家都說早就想幫忙了,只是苦無管道。我們請大家先登記二月三日到五日可來幫忙發放及義診的名單,並請大家前一天下午來做沙盤推演。

其中,陳先生表示他的工廠離薩卡哥友只要半個多小時車程,可以作為儲糧、聯絡、休息,甚至志工住宿之用;他特別強調還有警衛保全。

台商提醒我們要注意安全問題,在發放現場及下鄉義診時,都要請市府安排警衛保護人員及物資的安全。

他們也想把瓜地馬拉的台商組織起來幫忙,特別是翻譯人才,因為開始蓋房時可能需要三十位以上的翻譯輪流排班;至於吃住問題他們都可以安排。

另外一個重要的問題是關於土地所有權的確認,很多咖啡農住的是老闆的地,倘若房子蓋好後,老闆把工人辭退,工人就沒地方住了。如此一來就背離我們為災民安身的本意,所以我們得請市府提出因應方案以保障災民。

前置作業,密集進行
1/29(一)大年初六
大使館提供協助→勘察三個發放點→迎接第一批前置人員

早上向中華民國駐薩國大使報告工作進度,並請求以下支援:

一、發放人員和物資進入災區時,需軍警前導及保護安全;二、請協助向衛生部照會慈濟將在薩卡哥友及岱北哥友兩地進行巡迴義診;三、住屋興建須向住宅部照會,並請求協助認證屋主的土地所有權。

配合管制時段,中午與台商黃先生出城。抵達薩卡哥友後,市長陪同勘察三個發放點。

第一個點在市府前廣場,糧食暫存教堂,預計二月三日週六發放,才不影響鎮民週日的彌撒。第二個點在美景小學(Buena Vista),這是最小的一個點,將發放約兩百戶,我們請廠商儘量排在週五最後一批送糧,免得影響孩童上課。第三個點是小山小學(Montanita),場地理想,有圍牆、儲糧倉庫,不會佔用到教室。

晚間七點,三位從德州來的第一批慈濟志工抵達機場,為二月二日開始在薩爾瓦多的五天發放及義診,和我們並肩努力!(後續報導請見二月十六日出刊的《慈濟道侶》)

▲薩爾瓦多賑災前線

超級特搜隊

◎撰文/陳美羿

儘管被土石掩埋的受難者生還機會渺茫,
中華搜救總隊仍答應挖掘罹難者;
怕傷到遺體,還忍著惡臭,徒手挖掘。

元月十四日夜晚,黃清猶正準備就寢。忽然電話響起,是陳龍輝打來的:「薩爾瓦多發生大地震,總隊召集搜救人員待命,前往薩國救援。」

黃清猶和陳龍輝都是高雄慈誠隊員,也是中華民國搜救總隊的成員。

當下兩人準備好個人裝備,和其他六位南區隊員連夜搭乘巴士北上集合待命。

九二一集集大地震後,鑑於國內救難器材缺乏,慈濟捐贈了價值兩千萬元的先進儀器給中華搜救總隊。

該隊負責國際事務的陳信宏說:「還沒正式舉辦捐贈典禮,就已經在象神颱風時『啟用』了,現在又要『出國』去了!」

聲納及影像生命探測器、油壓剪、呼吸器、切割器……加上五百條毛毯、五百個睡袋、七十頂帳棚,還有慈濟的七百五十個醫藥箱,光是這些行李就超過兩百件。

桃園區慈濟人在中正機場送行,適逢冷氣團來襲,師兄趕緊採購了保暖的衛生衣,送給每人一件。

「雖然薩國位於南半球,正值夏天,但是入夜還是很冷的,有了這件衛生衣,我們才不致受凍,慈濟人真是太貼心了。」總隊長呂正宗說。

不負所託

飛行十二小時,抵達洛杉磯。

為了協助三十多人及兩百多件重達四噸的行李轉機,慈濟南加州分會的志工在機場成立臨時指揮中心,並提供水果點心。

從洛杉磯到薩國的他卡(TACA)航班全都客滿,幸賴準備返鄉的薩國旅客把機位讓出來,所有團員才上了飛機。

中華民國駐薩大使館沈憲昌參事前來接機;慈濟人雇了一輛大巴士把所有人送到救難指揮中心,在那裏遇見了台北市消防局的搜救隊和其他國家的救難隊。

聽取簡報後,得知該國多是土磚屋,地震後均夷為平地,受難者生還機會渺茫,薩國方面請求協助搜尋及挖掘罹難者,總隊長呂正宗當下就答

應了。

抵薩國的第一天下午,指揮中心派遣直升機,分兩趟把搜救總隊隊員及裝備載往災區。

那是一座山,因地震崩落了,許多人被活埋。罹難者陸續被挖出來,只剩下一位中央銀行的女職員遍尋不著。當地的救難人員已經搜索幾天了,發現了眼鏡和鞋子等,經家屬指認無誤。

搜救總隊北一聯隊長周輝晟帶著八位弟兄仔細地挖掘著,到天黑才收隊。第二天,周輝晟研判失蹤者可能被土石衝到山坡下,於是留三人在上端警戒,其他人冒險下探。

「大概在七、八十公尺的下方,我們就聞到一股味道。」周輝晟說:「經過多人聞過、確認後,我們一字排開,作地毯式挖掘,不久,果真就發現了罹難者。」

不可思議

在薩國,人生地不熟,語言又不通,但搜救總隊還是主動積極爭取任務分派。

「第二天,薩國副總統來到災區,透過翻譯向大家致謝。」陳信宏說:「我們被一輛軍用卡車載往另一個山區。災難現場是個山谷,兩邊土石傾瀉而下,掩埋了山谷中的人。」

當地衛生部主管說,地震前兩小時,有人看見一男一女在山間涼亭散步;當地人曾發動約五百人在廣達三甲的土石堆上挖掘了三天,但是一無所獲。

「他們透過翻譯,要我們使用生命探測器。」隊員黃鐙輝無奈地說:「我們再三解釋,生命探測器是探活人的心跳,他們怎麼都不肯相信。」

由於當地民眾強烈要求,隔天黃鐙輝帶了三位弟兄將現場淨空,用生命探測器探測,奇怪的是,居然有異樣反應。

後來一隻狗跑進來,朝地

上一直刨土,黃鐙輝叫狗主人帶開,再放進來,狗狗還是在同一地點刨個不停。

於是他們就在附近開挖,不一會兒,一股屍臭味飄散開來;不久,一隻手臂出現;再不久,果真一男一女的屍首就被找到了。

「後來翻譯告訴我們,當地人議論紛紛,說他們動員了幾百個人找不到,還是生命探測器管用。」黃鐙輝苦笑地說:「這下子他們真認定生命探測器是可以找到死人的。」

看來這個「公案」,是永遠無法解釋、澄清了。

徒手挖掘

第四天,隊員們全體出動到特重災區科隆。那是一座山垮下來,埋掉五分之四的城鎮,光是這一個地區就罹難了六百多人。

搜救總隊的弟兄們分成四組,配合重機械逐步搜尋。如果聞到「味道」,怪手就暫停,改以人工用圓鍬挖掘。

「味道」越來越重,搜救隊員忍著惡臭,最後連圓鍬也放棄,徒手去挖,以免傷了罹難者的遺體。

「好!出來了!」搜救隊員把變形腐爛的「人」給「抱」了出來,裝進屍袋或以毛毯蓋住,用擔架抬出去,才算功德圓滿。

陳信宏說:「好幾位弟兄因為碰到了屍水,不到五分鐘,手臂立刻紅腫起來。」幸好藥箱裏有應急的碘酒,才讓感染的部位不致惡化。這天挖出來十具罹難者。大夥兒本來要通宵工作,但因夜間照明欠佳才放棄。

隔天一早,大家迫不及待回到現場,卻發現重機械的司機都沒來。於是總隊長呂正宗跳上怪手操作起來,陳信宏也坐上鏟土機,一鏟一鏟地把土鏟開。另外机文瑞和楊偉德也去開另一組的怪手和鏟土機。

這一天在大家通力合作下,又找到了八位罹難者。

救難英雄

中午,結束了薩國的勤務,準備搭機返國;中華搜救總隊是所有國外救難隊最後撤離的一支。

兩位民眾寫了一封信,送到大使館轉交給他們,信上寫著:感謝您們給我們的所有協助,神將對您們的作為予以回報。

「雖然錯過黃金時段,沒有搜救到生還者,但是弟兄們絲毫不敢鬆懈。」呂正宗說:「感恩長榮提供台、美來回機票;更感恩慈濟結緣美、薩來回機票,以及許許多多慈濟人的幫忙和鼓勵。」

在離開之前,搜救總隊把剩餘的乾糧、泡麵分贈給薩國民眾,陳龍輝感慨地說:「看他們歡喜的神情,深深體會到上人說的:能付出就是福。」

回程飛機上,長榮航空的空姐聯合製作了一張精美的卡片,送給這群跨國救難的英雄們,其中一則是這樣寫的--

看到您們火紅的衣裳進入機艙,全機組人員的心情也跟著您們而沸騰!

雖然無法參與,但想藉由這小小的卡片,訴諸感謝……

我們以您們為榮!

▲冬令發放特別報導

春在枝頭

◎撰文/賴麗君

過年,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麼?
團圓、吃年夜飯、領紅包……?

陳婆婆最記得三年前收到的一隻小狗吊飾,
蔡先生最回味的是一道道可口的素菜,
寶治最難忘的是收到一件件孩子的新衣……
咦!他們的過年跟別人不同哦?
因為這是慈濟一年一度
為照顧戶舉行的冬令發放啊!

有熱騰騰的圍爐素餐讓人十指大動,
有精彩的節目讓人笑得合不攏嘴,
有豐富的年禮、紅包讓人滿載而歸,
……

為了讓孤老、無依、貧苦者享受人情年味,
民國五十八年,慈濟開始舉辦冬令發放,
讓暖暖的溫情融化寒冬的冰霜,
當點點春意注入了人們的心頭,
一個個動人的故事就這麼發生了……

▲冬令發放特別報導

模範母親

◎撰文/歐君萍

先生走了十年,
寶治獨力把三個孩子撫養成人。
浮著青筋、長滿繭的雙手,
刻畫著「模範母親」一路走來的艱辛。

「寶治,我們來看妳囉!」

一聽到慈濟志工熟悉的問候,正準備騎車出門的楊寶治臉上堆滿了笑意,趕緊招呼大家到屋內話家常。

「妳曬的這些刈菜,是過年要用的嗎?」

「對啊!乘有日頭曬一曬,過年拿來煮才好吃。」還沒走進屋裏,大家就在屋外空地上聊開了。

「大女兒畢業了嗎?大兒子現在書念的怎麼樣?小兒子高職也快畢業了吧!」幾個月不見,林數美一股腦兒問了好幾個問題。

「最大的幼保科畢業在工作了;老二在苗栗讀二專,成績還不錯;最小的在花蓮讀高職,今年六月就要畢業。」談起兒女,寶治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下星期五,妳要記得去瑞穗圍爐,領冬令發放的物資和紅包喔!」林碧芑窩心地叮嚀。

「會啦!會啦!我會去領,每年過年恁幫阮準備的物資實在有夠齊全,日常用品、吃的、穿的樣樣都有,真的要多謝你們幫忙!」寶治握著林碧芑的手,嘴角顫抖地說著感謝。

「民國七十六年,有一次先生做工時喊肚子痛,去看醫師,居然發現肝長瘤,檢查結果是惡性的,拖了半年人就走了。」回想起過去,寶治紅了眼眶,哽咽地幾乎說不出話來。

「先生往生後,覺得好像天塌下來一樣,拖著三個孩子,實在不知道怎麼辦才好?那時三個孩子都小,最大的女兒才七歲,老么也只有四歲,若不是你們幫忙,恐怕過不下去哦!」

寶治忘不了那段喝蕃薯簽稀飯度日的生活,她說:「婆婆和先生先後因病過世,日子很苦,真的很想自殺,不過三個兒女貼心又懂事,才讓我有了活下去的勇氣。」

「鄰居向慈濟提報寶治的情況,我們幾個人就一塊來看他們。說實在的,他們當時住的破破爛爛,一個女人拖著三個孩子,賺不到錢,孩子也跟著挨餓,看了很不忍心。」洪新花回憶道。

經過慈濟委員和社工人員的初訪及評估,寶治一家四口成了慈濟的長期照顧戶,每個月可以領到三千元和二十三台斤的白米。「每個月我都到瑞穗領濟助金和白米,對我們的生活幫助很

大!快過年時,除了白米還有一些應景的年節食品--像素肉鬆、罐頭等等,而且師姊還會幫我們準備適合每個人穿的新衣服和紅包。」寶治笑瞇了眼說。

「那些新衣服折得整整齊齊,妳沒看到孩子們拿到衣服時的興奮表情,他們試穿後還一直捨不得脫下來呢!」寶治一下子像跌進了時光隧道,回顧過去慈濟幫助她們的種種,感恩之情溢於言表。

「慈濟不只給我們濟助金,還幫我們蓋房子,協助我們向政府申請低收入戶補助,我真的不知道要怎麼感謝!」

原本不到十坪大的破茅草屋,九年前已改建成較堅固的磚造建築,不過寶治還是捨不得把早已破爛不堪的茅草屋拆掉,她說:「那間厝有我和先生很多的回憶,我不甘拆啦!」

陪伴寶治一路走過來的慈濟委員洪新花,十年來大約每兩個月就來看他們。她對寶治的孩子疼愛有加,不僅常帶吃的為孩子加菜,也鼓勵孩子繼續進修,好好孝順含辛茹苦帶大他們的母親。

最讓寶治感到安慰的是,孩子都很上進,大女兒既貼心又懂事,念完幼保科後,目前在永和一間托兒所上班,萬把塊薪水扣掉吃住費用,幾乎全數寄回貼補家用。「她們姊弟之間的感情很好,大女兒寄回來的錢,剛好給兩個弟弟當零用錢。」寶治欣慰地說。

「不只大女兒乖,兩個兒子書也讀的不錯,還跟媽媽一樣節儉哩!」洪新花說。

「對啊!小兒子打算今年高職畢業後去考軍校,他說讀軍校不用花學費。」

「好啦!妳讓他去讀,以後當軍官薪俸很不錯,妳也比較輕鬆。」志工們異口同聲地說。

「快過年了,妳可以帶小兒子到精舍走走,精舍過年很熱鬧哦!」寶治點頭說:「今年過年我一定去!」

「鄉下很難找工作,以前還可以到糖廠打打零工賺錢,現在攏無啊!」寶治無奈地說,「每個月領慈濟的三千元,還有家扶中心給兩個兒子每人每個月八百五十元的學費補助,省省地用,日子比十年前好過多了!」

說著說著,大家將視線移向電視機上的一面獎牌,仔細瞧瞧,獎牌上刻著幾個斗大的字--八十六年度模範母親。寶治搔了搔頭,不好意思地說:「這面獎牌是家扶中心安排我去彰化領的,我不知道他們幫我提名什麼模範母親,我還很意外呢!」

「不用不好意思,這是妳應得的榮譽,一個女人要獨立帶大三個孩子真的很辛苦!」洪新花和林數美不約而同地表示稱許。

「不是我會教,是孩子很乖、肯上進。」那面獎牌拿在寶治浮著青筋長滿了繭的手中,顯得重了一些,不過從寶治露出滿足又欣喜的臉龐上,這面獎牌的背後似乎是最窩心、也是最甜蜜的負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葉方良 Rex-YEH 的頭像
    葉方良 Rex-YEH

    葉方良-LINE@商業教學:【盛鐸電商文創 O2O行銷】

    葉方良 Rex-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