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光
希望工程.攝影筆記--太平國小:搬新家的那一天
◎撰文/阮義忠
都是一家人
二00一年十月二十一日,是太平國小搬新家的大日子。我在施工期間造訪過太平國小很多次,由於進度順利,新校區快速變化的樣貌,每回都讓我有認不得的感覺。由鴻範設計規畫公司所設計的四層樓新校舍,將整個校區圍護起來,就像是一座素雅又堅固的城堡,讓人有驚豔之感。
新學校的兩進中庭雖然都還在施工,但已可看出格局的氣派。在第一進,我遇到了喜氣洋洋的宋天賜校長。他
開心地告訴我:「真感恩慈濟人,學校蓋得又好又快!你看這個中庭設計得多周到啊,不但可以集會,還能舉行大型表演,四周四層樓的每條走廊都是視野最好的包廂!我們現在正在裝設八支喇叭,讓校園的每個角落都有最好的音響效果。
信榮營造公司真是負責,從動土到現在只在農曆年休過兩天假,其他日子無論颳風下雨都照常施工。慈濟的志工更是不時來做工,像今天就來了好多人幫忙搬家。「我們是『希望工程』所有學校唯一提早完工的……」
說著說著,北十六區慈誠隊的副中隊長張武夫前來請問校長,今天學校方面出動了多少人,因為香積組正在準備下米煮飯,要確定午餐人數。宋校長感謝慈濟人的體貼,說校方已經自行準備便當了。
看到他倆和樂的樣子好像一家人,而今天在大太陽下揮汗工作的所有人,無論有沒有穿藍天白雲,人人臉上都擦著慈濟面霜,都像慈濟人。我喜悅並感恩地按下快門。
體會慈濟的人文精神
偌大的校園處處可見人頭鑽動,熱鬧極了!校方為了安全起見,讓一到四年級的小朋友停課一天,而自願參加勞動的五、六年級同學在一百多位老師的帶領下打掃教室和校園。
台中區慈誠隊和慈濟委員在搬運課桌椅和教具、台北中和區的慈誠隊和委員們在鋪連鎖磚,學校附近的慈濟會員聞訊也紛紛前來協助。慈濟大家庭今天到底出動了多少志工呢?到香積組打聽最準確--午餐共準備了兩百人份。
「希望工程」所有學校的圍牆都由慈誠隊負責搭建,北十六區的廖年亭副大隊長此刻正領著一組人馬在大門口施工,其中還包括特來支援的十五位國軍台中總醫院勤務隊弟兄。即使是圍牆,地基也挖得有夠深、鋼筋綁得有夠密。廖年亭在指導大家正確的施工法之餘,還不時拿尺丈量鋼筋間距,力求精準。
國軍弟兄們戴著慈誠隊的安全帽,若不是身著全黑工作服,還真分不出彼此。看來兩天的相處,他們不但學會了綁鋼筋,也體會了慈濟人「甘願做、歡喜受」的精神。
慈誠隊埋首苦幹的身影
面積兩公頃多的太平國小,由於規畫得當,校園變得格外寬敞,而慈誠隊的工作量也就相形加重。校園裏四處可見汗流浹背的慈濟志工,埋首於各式各樣的工作,而場面最壯觀、人數最多的,就數第一進中庭廣場的連鎖磚鋪設。
鋪連鎖磚好像接龍,隨著鋪設面積逐漸擴大,傳遞磚塊的隊伍愈來愈長。參加接龍的人只要體力夠就行,所以隊伍中男女老少都有。
然而,第一排鋪磚就不是人人能幹的活,除了體力要好,手藝也要巧。鋪設過程中只要有一塊磚是歪的,整條步道就直不了。看似極容易的一塊拼一塊,卻是既要對水平又要顧垂直,塊塊都得用心鋪。
烈日當頭,工作人員的水份補充十分重要。我在中途小歇時和第一排的慈誠隊閒聊,讚美他們手藝高超,他們卻異口同聲地回答:「我們技術沒有比別人強啦,只是手勁比較大而已!」
第一排這九位謙虛的慈誠隊是陳進財、楊明哲、李明灶、謝其熾、林桂萬、江仁傑、楊銀糖、吳俊明和蔡讚人。我本想好好替他們拍張正面合照,可是大家只顧彎腰工作,來不及理我。回想起來,我所拍到的大多數慈誠隊,不都是埋首苦幹的身影!
值得大人學習的小孩
人龍愈接愈長,投入的太平國小師生也愈來愈多,體育老師丁樂芝和就讀六年二班的女兒余侑珊就在行列之中,母女一塊兒做志工的景象十分動人。年紀最小的大概就是四年十班的林原樺了。他雖然停課卻自動跑來幫忙,小小的個子耐力驚人,全身都被汗濕透了,卻牢牢地傳著每一塊對他來說算是相當重的磚。那張滴著汗水的堅毅小臉告訴我,日後他將會是個樂於付出的男子漢。
我問小朋友那一班來的志工最多?五年七班的同學驕傲地告訴我,他們全班三十七位同學就到了三十位。這班的洪菀奇特別吸引我的注意,看她接磚、遞磚時笑靨綻放的模樣,彷彿是在參加趣味十足的遊戲。小小年紀能把這樣粗重的活兒做得如此歡喜,真是值得大人們學習啊!
香積菩薩
要離開太平國小時,我特地到臨時廚房問候香積組的志工們。今天當值的是台北中和區的十二位委員,台中第一組也有好幾位阿嬤級的委員前來支援,七十歲以上的就有劉素珠、卓林月珠和楊銀銓三位。阿嬤們揀起菜葉來,手勢優雅得像在繡花。今天的午餐肯定好吃!除了同樣精緻可口,還會攙著歲月的香醇。廣告影片上常說,有媽媽味的菜最香,有阿嬤味的菜,一定加倍香!
十二位當值的志工個個頭戴白巾身穿長圍裙,當我笑問那位是主廚時,眾人同時指向福福泰泰的吳秀英,而吳秀英卻說:「不只是我一人啦!大家都是主廚!」
香積組不只是燒飯給做工的慈濟人吃。台灣每個角落一有災難,賑災的慈濟人所發放的熱食便當也是由香積組打理。
我總覺得慈濟的素食特別好吃,因為除了手藝精巧、用料講究外,還多了志工們的愛心。我雖然經常享用香積組的傑作,卻不太有機會為她們好好拍照留念。今天因緣具足,讓我能為這些香積菩薩留影。她們是:吳秀英、曹秀勤、吳燕雪、高金鳳、郭紅春、洪鳳凰、邱梅妹、林珠英、卓寶桂、盧淑★和林龍妹。感恩。(★=英左邊加女字旁)
▲打造希望
蕭振欽,會做書籤的工地主任
◎撰文/陳珮瀅
做了六十多種版本、一萬五千多張靜思書籤,
蕭振欽最滿意的是--
今天是星期天。早上十點,蕭振欽從台中北屯的家中出發,來到豐原市豐東國中。
一進校門口,蕭振欽便忙著協調怪手,因為今天要把舊教室的水管線聯結到新校舍。天氣很熱,工地裏沒幾個工人,倒是籃球場叫喊著一片打球聲浪。
「今天下午三點半有人要來參訪,我得趕緊準備一下。」原來蕭振欽今天來豐東國中為的是這件事。
■
豐東國中是豐原的一所大學校,學生近三千人,是地方上的老學校,任教的老師多是服務十年以上的老資格,對學校的感情格外濃烈;也因為這分單純愛校的心,讓豐東國中與慈濟結下了緣。
九二一地震後,豐東國中北
棟四層樓校舍經鑑定為不堪使用的危樓,必須拆除重建。在全台灣忙著救災的慌亂中,豐東國中老師得知慈濟有意援建受災學校,頓時從失望的谷底爬上希望的邊緣。
畢竟,比起南投地區重創的校園,豐東國中並非受創最嚴重,但學生無以為校令校方憂心;於是校方抱著姑且一試的心向慈濟求援,懇請援建該校北棟大樓。證嚴上人點了頭,豐東國中就這麼加入了慈濟的希望工程。
民國八十九年四月十日,豐東國中是慈濟援建學校中第一所動工的學校。
同年六月二十日,負責豐東水電工程的柯福水電人員進駐工地,擔任工地主任的正是蕭振欽。
■
民國九十年七月十日晚上六點多,下了工的外勞正要展開營火晚會,這是他們上了一天工最快樂、也是唯一的娛樂。西下的太陽瞬間沒入地平線,空盪的校園在外勞的笑鬧聲中顯得格外靜謐,而另一邊,工務所裏的燈還亮著,原來是蕭振欽在裏面。
電腦列表機忙著印出一張張彩色圖案紙,仔細看,A4的紙中有四張細長的構圖,上面印著上人到豐東國中巡視工程的照片,陪襯在照片一旁的有「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大愛為梁、智慧為牆」、「慈悲喜捨」等語。
蕭振欽拿著印出來的紙張用刀片剪裁下來,然後一一護貝,這些動作對他來說是再熟練不過,因為他已經做了一萬五千次以上。
「我是去年十月開始做書籤和大家結緣的。」蕭振欽說:「我常跟人家說,活到四十幾歲才學『靜思語』還不晚,因為上人的《靜思語》很生活化,我願意和大家一起分享這本書的智慧。」
而這一段心路轉折,連他自己也想不到。
■
豐東國中重建工程預計七個月完工,就建築規模而言,這是合理的時間目標。不過因為豐東國中是第一所動工的希望工程,大家的期望自然提高;而且在工法和建築材料上具指標意義,各承包單位相對來說擔負較多壓力;品質顧好是一定的,但是要在如期完工和品質第一的天秤上取得平衡,似乎無法盡如人意。也因此,當一車又一車的慈濟會員到工地參訪時,蕭振欽是第一個反對的。
「做工程都沒時間了,星期假日還要配合參訪團到工地,根本就是耽誤工作嘛!那時候大家都不敢講,只有我第一個站出來反對。」
不過,蕭振欽還是硬著頭皮,配合參訪團到工地解說工程,而每次的參訪活動,皆由中區第十二組志工負責接待。
「起初我覺得慈濟人很傻,吃自己的飯做別人的工作。」蕭振欽每次看到中區志工為了準備參訪活動而忙進忙出,心中不免讚歎不已,後來乾脆自己也跟著做。
「以前蕭主任很少來工地,都是營造商說要做什麼他才做什麼。」共事一年多,慈濟營建處派駐工地督控進度與品質的張明貴這麼描述蕭振欽,「不過他現在改變很多了!」
「現在蕭大哥如果看到什麼工程作法比較好就會先做,並且跟工作夥伴說用這個材料、這個作法是為了學生,所以要特別用心。」建築規畫的工地主任張敬談,對蕭振欽的轉變感到驚訝,「是因為慈濟吧!」據他觀察。
■
七月二十二日下午四點半,參訪團比原本預定三點半抵達的時間晚了,不過人數卻加倍成四百人。中區志工一邊等,一邊盤算著準備的水果點心是否足夠。
蕭振欽早在十天前,就準備好他特製的「靜思書籤」,兩百多張書籤有十多種不同的構圖,裏頭的照片都是他用數位相機拍下學校的工程進度,再利用電腦軟體繪製而成,原本只會簡單電腦操作的他,現在製作一張書籤只要半個鐘頭。
「從志工身上,我學到付出與關懷。」看到大家甘願做、歡喜受的模樣,蕭振欽感動依舊。
遊覽車來了,這次來的是嘉義的環保志工,慈濟委員王金福用精彩的脫口秀熱絡場面,輪到蕭振欽心得分享時,王金福說:「這個人的轉變是一百八十度看得到的,他總是最早來、最晚走的……」
「上人說我們不只是蓋硬體的希望工程,我們更要做的是心靈的希望工程……」蕭振欽拿起手機看看時間,螢幕上顯示著「有愛最幸福,感恩最快樂」兩句話。
■
一天過去,天色暗了下來,籃球場上的年輕人在微風中繼續揮汗。
做了六十多種版本、一萬五千多張靜思書籤,蕭振欽最滿意的,是一張有腳印的路面地磚與上人照片合成的書籤,上面的「靜思語」是:「今天的行動,就是明天的歷史;我們既然來到人間,就應該在世間留下美善的足跡。」
星期天的晚上,蕭振欽在豐東國中。
▲晶瑩童心
屋脊上的公雞
◎撰文/子魚
【看故事.念童謠】
「ㄛ!ㄛ!ㄛ!」小公雞站在屋脊上,拉開嗓子高聲報曉。農場一天的大小活動,都從這叫聲開始,包括時鐘的長短針也在這個時候積極跑了起來。
一個農場只容許一隻公雞擔任報曉工作,原本這項高榮耀的事是輪不到小公雞的。雄糾糾氣昂昂的大公雞,從事這項工作已經很多年了,為什麼現在卻由小公雞代替牠報曉呢?
小公雞出生後,每次看見大公雞站在屋脊上報曉,就羨慕得不得了,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擔任這項工作。
小公雞每天拉開嗓子,學叫:「ㄛ!ㄛ!ㄛ!」牠常常被其他的雞嘲笑:「小公雞,你的叫聲真是難聽。不可能輪到你去叫早晨啦!」小公雞不在乎,依然努力學習報曉。
話說大公雞擔任叫早晨的工作已經五年了,可能做太久,心裏竟然起了投機取巧的想法。
牠不再那麼賣力地高喊:「ㄛ!ㄛ!ㄛ!」有時只喊一聲:「ㄛ!」就停止,大地也是會醒來,太陽也是會起床。不過大家都覺得很奇怪:「大公雞最近怎麼了?只叫一聲就不叫了。」
最慘的是豬仔們了,牠們一定要等大公雞叫到七聲之後才會起床。大公雞只叫一聲,豬仔們根本醒不來,全部賴在豬圈裏不起床。農場主人發現豬仔還沒起床很生氣,罰牠們一天不准吃飯。
大公雞最近愈來愈誇張,乾脆就將「ㄛ!ㄛ!ㄛ!」的聲音事先錄好,直接拿音響到屋脊上去播放。
平時大公雞報曉大約要叫四十九聲,音響可以連續播放一百五十二聲,坦白說效果好像蠻不錯。連續幾天大公雞都在屋脊上放
音響:「ㄛ!ㄛ!ㄛ!」雖然聲音很怪,但大家都還能忍受。
直到有一天,農場主人發現音響不見了,東找西找竟然在屋脊上找到。農場主人下令所有的動物在農場中央集合。
「是那一隻大膽的動物,敢偷我的音響?從實招來!不然我要罰大家不准吃飯。」農場主人訓斥。
動物們都在發抖,不敢說話。這時豬仔們起了一陣騷動,突然冒出一句話:「是大公雞拿的。」
「什麼?是大公雞拿的?」農場主人轉過頭質問大公雞。
所有動物都指著牠,大公雞看賴不掉了,嚇得全身發抖。
「你拿音響做什麼?」
「我,我,我拿去叫早晨。」
「什麼?你拿去叫早晨!」農場主人氣急敗壞:「投機取巧的傢伙,我看你退休好了!」
就這樣,大公雞被換掉了。
農場主人要找新手接替報曉的工作,所有公雞們都爭先恐後報名;小公雞個子小,被擠在最後面。農場主人見這麼多公雞報名,決定採用直接報曉的測驗方式,挑選最合適的公雞。
農場主人一隻一隻測驗,公雞們平時都不練習報曉,根本叫不出好水準。輪到小公雞,「ㄛ!ㄛ!ㄛ!」牠一下子就打敗所有公雞,叫出超高水準,所以被農場主人錄取,站上屋脊擔任報曉工作。
「小公雞,你要認真工作,絕對不可以投機取巧。」農場主人說。
「主人請放心,我會認真工作的。」小公雞回答。
第二天,天剛亮小公雞就準時報曉:「ㄛ!ㄛ!ㄛ!」農場主人點點頭,滿意地微笑。
【童謠】
小公雞
最神氣
做事不投機
站在屋脊
聲聲啼
ㄛ!ㄛ!ㄛ!
叫醒大地
樂無比
▲晶瑩童心
小光頭的禮物
◎撰文/羅子翔(台北縣永和市智育托兒所大班)
師公上人,阿彌陀佛!
我是羅子翔,今年六歲,在念大班。我是左撇子,用左手寫字。
我想去靜思精舍拜佛,可以嗎?我每天看大愛電視台「人間菩提」,都看到師公上人在講話,講得很順,也很標準。我也想要當一個慈濟小孩,因為我覺得我很乖。
師公上人,您什麼時候在家?我想去看您,也要頂禮拜佛。我有個小光頭,眼睛亮亮大大的。我會畫給您看,讓您知道我的模樣。
我想把我的投稿作品「大象」,當成禮物送給您,不知道您會不會喜歡呢?如果您有空,再回信。
祝福
師公上人 健康
羅子翔敬上
《大象》
大象有長長的鼻子
像溜滑梯
可以讓我溜下來
大象有大大的耳朵
像一間房子
可以讓小老鼠住進去
大象有粗粗的腿
像一棵樹
可以讓我爬上爬下
我想騎在象背上
到極樂世界 去找
地藏王菩薩
問問他 天地
有沒有會說話的大象
《我的小光頭》
我的小光頭
摸起來刺刺癢癢的
像刺蝟的刺
我的小光頭
看起來像尖尖的黑鐵樹
風來時,一動也不動
但是,媽媽的頭髮
像海底長長的海草
隨著海浪飄動
我的小光頭
最怕太陽公公發脾氣
它一發脾氣
只好請風伯伯救我
大家都說
我的小光頭像一休和尚
我也會念「阿彌陀佛」
但是,不知道我能不能
像他一樣聰明可愛
吐絲
◎撰文/羅恆源、陳淑玲(子翔的父母)
子翔寫作時,好像春蠶吐絲,有時很快,來不及記錄;
有時又很慢,我們像拉著一條蠶絲,引導他慢慢吐出來,不能急也不能太用力,否則蠶絲就會斷掉了……
羅子翔,男生,目前滿五歲十個月,喜歡看書、畫畫、運動。
他每天上學都要帶一本課外書,有空就看,加上媽媽每天晚上都會講睡前故事,所以子翔的記憶力強,認字速度很快;滿五歲時,一般的兒童讀物已不須大人指導,子翔就可以自行閱讀或播放錄音帶、CD對照著看。
四歲半時,子翔開始學習畫直線、三角形、圓形等圖形,以作為寫字前的準備功夫;五歲開始學寫字,慣用左手。今年五月初經過專家諮詢,鑑定子翔已有小學四年級的閱讀能力,因此建議他開始寫童詩或短文,學習文字運用、意思表達及天真創意。
剛開始子翔只會認字不會寫字,所以就用「口述方式」,由爸爸媽媽代為筆記,再用電腦打成文稿後教他抄寫。我們發覺,在陪子翔寫作時,他好像春蠶吐絲,有時很快,來不及記錄;有時又很慢,我們像拉著一條蠶絲,引導他慢慢吐出來,不能急也不能太用力,否則蠶絲就會斷掉了。
第一篇創作
「大象」是子翔的第一篇童詩作品。在寫作前幾天,我恰巧給子翔看過一幅佛教圖畫,其中有極樂世界及地獄的對照--極樂世界莊嚴微妙,地獄中則有地藏王
菩薩在救度眾生。
子翔首先描述大象的重要部位,將其功能以擬人化的方式描寫出來。難能可貴的是,他都以生活中真實的植物、動物、玩具等有形物體,比喻大象的身體部位和功能,使人讀來,眼前好像浮現出一幅很美的畫面--
有一隻大象,是小孩子的好朋友,和藹可親地讓小孩子在其身上快樂玩耍,小孩子來到大象旁邊,就好像進到遊樂場一樣,玩得不亦樂乎,連小老鼠也可以利用它的大耳朵當房子!
後來,他好像玩夠了,竟然異想天開地想騎大象去找地藏王菩薩!在邏輯上,他也清楚交代:要去那裏?怎麼去?去幹什麼?所以,讀起來順暢自然。
最精采奇妙的是「問問他 天地 有沒有會說話的大象」,這兩句似大海回瀾,不僅與主題相互呼應,且是個頗富禪機的問題:是呀!天地間,到底有沒有會說話的大象呢?
以子翔的年齡,能很「自然地」描述出他心目中的大象,且創作的內容在沒有後天技巧學習之下,竟然能產生實物比喻、對比、邏輯、反問等語句,身為他的父母,我們對這種「反射式的天真」也感到不可思議,也更深信「人有無限的可能」,特別是小孩子。
「小光頭」的留白
子翔從小就喜歡理三到六分的小光頭,寫「我的小光頭」那天,他剛理完頭髮,回家就完成了這篇作品。
他用「刺蝟的刺」及「黑鐵樹的葉子」等實物來描寫頭髮那種「刺刺、癢癢、硬硬、不動」的感覺,讓人覺得非常有創意、富有生命力。他接著又以海草隨浪飄動的樣子形容媽媽的頭髮,不僅表示媽媽在他心目中是溫柔親切的,也巧妙地以對比方式,再次襯托出他的頭髮「又硬與又刺」。
小光頭雖然方便,但也有缺點,就是怕太陽曬。不過還好,他也有解決的辦法。
在小孩子的心目中,好像所有的小光頭都是一休和尚,且都要念佛,子翔也不例外。第四段的轉折,又將意境帶入另一層次。最後他用疑問方式結尾,像電影的留白手法,讓讀者自己去思考、判斷及想像。
■
在記錄子翔的作品時,我們除了指導其文字排列和標點符號外,不去更改內容,以保持他的天真自然想法,和天馬行空的創意。子翔有創意也有主見,即使想幫他改,他也不見得會接受。
子翔在創作時,會將他所讀過、看過、聽過、玩過的資料應用到作品上來,且可以交代引用資料的來源,我想這大概就是多看書、多觀察、多接近自然的好處。
- May 20 Wed 2009 19:48
2001年11月 420期-D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