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希望之光

影子戲

◎撰文/雷驤

【九二一地震後】

我用簡單的影子概念,
向孩子說明編劇與角色造型的要點,
十來天以後他們一組一齣戲,
耍弄得精采絕倫……

國姓國中一年級在略為闇暗的庫房裏,預備演出影子戲給我們看。

現場道具極其簡單--自製的影偶角色擱在投影機的玻璃台上,向後投照出擴大百倍的影子,如此而已。這一反傳統影子戲幕後操作的習慣,把機具、演出人一概曝露在「前台」。

我從幢幢黑影中依然能識辨孩子們舞動他們的手腳;或者俐落地交換空間以取得較好的操演位置。有時候,之中還有人得跑到稍遠的地方去按動預錄好的音樂和音效以助長情節氣氛;另外有一組人輪流使用著兩個麥克風,作出劇中不同角色的對白表演,以及沈穩的報幕人語言。說起來像「雙簧」那樣,演的人不說而說的人不演呢。

這算是我們對中部受災區學校的參訪與安慰。兩週以前,我用了簡單的影子概念,向這一班國一孩子說明編劇與角色造型的要點,十來天以後他們一組一齣戲,耍弄得精采絕倫,令我大感意外!

這優異的實踐成果,大約與擔任童子軍課程的郭老師熱心組織和督促有關。

第一回我給他們上課介紹「影子戲」,採用了當天上午參訪鹿谷國小取來的一篇關於「地震經驗」的作文當文本--意在暗示他們,朝「震災」的素材去發想、編排。我以為,身歷過的懼怕情緒倘正面面對,在推演故事的時候再加進某種主控的力量,也許心理上的挫傷會藉此昇華也不一定。

現在孩子們的想像力十分有趣,茲錄幾組故事大綱如下:

阿狗是惡性重大的鄉間惡棍。九月二十日設計闖入富人家綁架走千金小姐阿花,拘禁在一處空倉庫裏,打電話索款贖人。怎料二十一日凌晨大地震發生,使阿狗行藏自然敗露,只好束手就擒。

另一則是關於叫「阿不拉」、「阿里不達」與「阿沙不路」流氓家的故事。

有兩組將傳統故事注入新的質素,譬如:

九二一大地震發生之後,小紅帽的母親擔心獨住森林裏的外婆安危,囑命小紅帽前去探視。一路上災情處處,遇見大野狼的時候,竟以防震自救常識灌輸,大野狼感激涕零,自此躲入森林而去。

孫悟空大鬧天宮之後,被如來佛祖施法囚壓在國姓鄉的九份二山之下,怎料九二一一陣天崩地裂,孫悟空從而復出江湖……

我不知道在編寫演練的過程中,孩子們曾身受的驚嚇和損失,曾否稍得心理補償?



▲希望之光

希望工程.攝影筆記 中原國小五年乙班的大合照

◎撰文/阮義忠

【九二一地震後】

從倒下去的地方站起來

剛到草屯鎮的中原國小時,還以為這所躲在鄉野田疇中的學校,幸運地躲過了九二一地震的肆虐。定神細看,才知道災情不輕。原先ㄇ字型的建築群,已被震成只剩一橫。這排孤零零的兩層樓教室,立在大門口,遮住了劫難的痕跡。

左右兩翼全毀的教室,早已拆除淨空,袒露出光禿的地基。簡易教室蓋在運動場另一頭的司令台後方,給一、二、三、四年級上課。夏天到了,孩子們在鐵皮屋頂下,被烤得悶熱不堪。

五、六年級運氣就好多了,他們留在沒倒的教室裏上課。不過,那天星期三早上的頭兩堂課,五年乙班的學生們可有了頂著炎炎烈日上課的經驗。這下子,他們可體會到低年級同學上課有多苦了!

二十九位同學在震垮的地基上集合,等著任課老師的到來。為了拍一張大合照,我選擇了從高角度俯瞰。因為我想拍出他們在哪裏倒下來就從哪裏站起來的照片。等慈濟的「希望工程」幫他們蓋好新學校時,我會回來,在同一個位置、同一個角度拍出「希望到來」的畫面。

把每一顆心聚焦在一起

原來是自然課,而上課的內容和太陽有關。任課的許書瑜老師扼要地交代了光學現象和熱能原理之後,將放大鏡發給同學,要他們就地實驗--將太陽光聚焦點燃枯樹葉。

同學們個個興奮地趴在這片被震垮了的地基上,試著調整放大鏡和太陽的角度,以及找出透鏡與地面的最佳距離,把陽光凝聚成最銳利的光點。他們正試著用自己的雙手去探觸自然的奧祕呢!

本來是兩人一組的,但平常就玩在一塊的同學愈湊愈近。羅雯馨、李孟倫、蔡偉庭、洪如萱、許雅喬、李佳珊、林怡安等七位同學,不一會就從不同的角落移過來,圍成一個半圓。她們在比賽,看誰先把葉子給點燃。

這幕景象似乎是在印證這節自然課的道理--光聚焦在一起就有更強的熱力;而每顆心聚焦在一起,什麼事都能克服。

不能錯過的鏡頭

在火燙的太陽和水泥地面上下夾烤,每一位同學都成功地把葉子燒了起來,但是自己也被烤得七葷八素。下課鈴聲一響,個個都衝向洗手台,把滿臉涔涔的汗水洗乾淨。

這時,我才發現這所學校的生活教育極為落實。每位迎面而來的同學,都會向客人敬禮問好。我隨著五年乙班的同學進入教室,第一眼就看到令人感到溫馨的畫面。

洗好臉的同學們正在整理儀容。已經梳好頭髮的林怡安,幫著李佳珊別髮夾。那種細心體貼的模樣,就像姊姊在疼妹妹。最耐看的風光,大概要算人與人之間流露出來的真情了。這個鏡頭我豈能錯過!

把最好的和別人分享

五年乙班接下來的兩堂課是特別調度的。名作家及畫家雷驤特地從台北來到這裏,把孔版畫的技巧傳授給同學們。

將感光、製版、壓印等不同功能,巧妙地設計在一具輕便的小型機器裏,使原先需要專業訓練及龐大器材才有辦法掌握的技術,變成兒童玩具般,人人一玩就會。

藉由這個小機器,有長年教學經驗的雷驤,很快地將孩子的想像力及表達力,引導到新的媒材上。版畫的複雜性,最適合讓同學們親手印製賀卡,寄給親朋好友們。這使原先孩子們塗塗抹抹的顏色和線條,立刻轉變成可以大量傳播的圖像。這著實讓他們對自己的創意及手藝有了以前沒有的信心。

所有同學都送我一張卡片作為紀念。作品最粗獷的要數陳家豪了,三兩撇紅黑線條,簡直像抽象畫。最規矩的是李孟學,他畫的是龍舟,還寫了賀詞--祝你長命百歲。而在上一堂自然課湊成半圓的那七位同學,果然是相互影響來影響去--四位以花瓶為主題,另三位的圖畫裏,都看得出有草莓。

不管他們畫的是什麼,我只覺得我保留了一分美好而珍貴的回憶,因為那天他們每一個人都把自己最好的東西和我分享了。

照片也是可以大量複製的圖像。等新學校蓋好時,我要回去,把那張大合照送給五年乙班的同學。

這張照片可能是他們生命中最特別的經驗之見證--站在九二一地震的傷痕上,一天比一天復原、長大和茁壯。

我也要把自己得意的創作和他們分享。






▲打造希望

伸出歡迎的手--張文明建築師事務所

◎撰文/葉文鶯

【九二一地震後】

從三層樓高的教學樓伸下一隻大手,
拇指是溜滑梯,四指指腹像高高低低的小丘,
讓孩童攀爬遊戲,掌心則是一個表演台……
「你可以說這是一隻佛手,
也可以說是一隻歡迎的手、愛心的手。」
張文明為純樸的竹山營造學童的快樂天堂!

六月初,「慈濟九二一希望工程」第二波動工的十一所學校中,竹山鎮社寮國中、延平國小皆由張文明建築師事務所規畫設計。

張文明長期致力於閩式建築,社寮、延平兩校設計案結合竹山鎮純樸的人文特色與自然景觀,前者以合院聚落式校舍見著,儼然是個山中書院;後者則似兒童的遊戲樂園,饒富趣味。

【山中書院--社寮國中】

從設計模型可以看出,迷你型的社寮國中像「隱士」般--即將興建的三棟校舍,都是古樸的三合院,錯落於高大的黑

板樹、桃花心木、椰林之間。隱而不顯,正是研究學問「虛懷若谷」的精神。

「初勘時,發現這所國中環境優美,從大門角度望去盡是山,很像書院的感覺,於是掌握了這樣的意象,決定將校舍置於樹林之中。」張文明說,未來建築本體與周邊風景互動,更有靈氣。

張文明認為,一所學校之所以漂亮,不單建築物蓋得好看,更重要的是以尊重、謙卑的心態,將建物和自然環境融為一體;此外,藉由外在環境的薰陶,達到學生人格養成的目的,也是建築師最想塑造的。

在高雄執業十多年的張文明,故鄉就是風景秀麗的南投,認養社寮國中、延平國小算是回饋鄉里;再者,設計大型或鄰近巿區學校,光處理動線、噪音等環境條件的限制就很花時間,設計創意勢必大打折扣,因此他選擇了這兩所鄉村小學校。

社寮國中設計之初,也曾受制於校門入口兩排高大的黑板樹,後來經慈濟副總執行長林碧玉建議更改校門入口,整個視野才豁然開朗。張文明說:「前有樹木,後有遠山,整個林相很美,建築物只有兩層樓,書院的層次感相當好。」

事務所建築師林怡君指出,原校門和兩排黑板樹都保留著,然而顧及校門與道路過於接近,學生出入容易造成危險,故特別規畫一個生態廣場作緩衝。未來,學生進入校園,將先經過一座石板橋,橋下流水則引自流經學校側邊的山溝泉水,遇雨季時也具有紓緩山泉水暴漲的功能。

臨著這條親水溪,生態廣場上鋪設透水鋪面,以增加大地的透水性,藉著竹林等園藝的栽種,將是兼具休憩功能的田園教學區;而錯落的三合院由穿梭林間的迴廊連接,院內自然形成的「埕」可供學生下課遊戲、談天,或從事各種小團體活動,也兼具遊戲與教學功能。

在新舊建築相融合方面,張文明強調,舊建築代表「歷史」,不一定要刻意修飾與新建築協調,而且學

校不同於商業建築,重點應放在配合外部空間做機能上的整體銜接。

「社寮國中保留那棟摺板屋頂的工藝教室,具有那個年代的特色與美學張力,與新建築形成對比,產生不同的趣味。」張文明說,老舊的工藝教室改設為校史室、竹藝館,左右兩棟新建的三合院將其包圍,形成「眾星環月」的焦點,這樣的設計打破一般人喜新厭舊的慣性。

社寮國中規畫案經過不斷討論與修正已臻成熟,然而林怡君認為,一座建築完成之後,真正賦予生命的是人。「藉由師生的共同力量,譬如教學方式、師生關係的經營等,將生命力注入校園,才能營造出屬於自己的學校。」

【遊戲樂園--延平國小】

延平國小設計案更可看出建築師大刀闊斧,建築外觀將小學生活潑開朗的氣質,表現得淋漓盡致。

幾次拜訪延平國小,每當穿越校門前交通繁忙的台三線大馬路,總提心吊膽。規畫案中,校門入口設計了緩衝空間,人車分道、動線分明,日後家長接送孩子上下學,安全更有保障。

進入校門,原本兩百公尺的操場已變成一大片草坪,一條六十公尺的跑道橫越其中,如此設計所節省的空間,正好應校方需求興建一座風雨操場。校長張樹興說,學校始終缺乏一個室內集合空間,以往學生得忍受日曬及小黑蚊的侵擾,如今有了這座半戶外空間,學生不論集合或從事體育活動,一舉兩得。

值得一提的是,正對校門口的校舍區伸出一隻圓潤的手,像在歡迎訪客,設計風格教人眼睛一亮!「你可以說這是一隻佛手,也可以說是一隻歡迎的手、愛心的手。」林怡君說,這是事務所建築師陳貴林靈機一動想出來的點子。

這隻手自三層樓高的教學樓端點,以寬面大型樓梯延伸而下,形成層層退縮的露台,空間層次相當活潑,不但解開兩邊教室的封閉感,所製造的戶外空地,可以讓小朋友就近休憩,或者居高觀賞操場上的活動。

這隻手造型的功能還不止於此,林怡君說:「大拇指設計成一座溜滑梯,學生可順著這個優美的弧度快樂地玩耍;其餘四根手指,指腹像四個小山丘,高低各不同,小朋友可以在上面攀爬遊戲;掌心則是一個表演台,周圍還有觀賞表演的座位。」

當這個設計模型在慈濟三十四周年慶博覽會場上展出時,有人認為這隻圓潤的「佛手」,象徵「以無私大愛重建教育的希望」,而大拇指的溜滑梯,則象徵學童的「快樂天堂」。儘管參觀者各有解讀,建築師的「別出心裁」獲得一致讚許。

此外,在校園後方,建築師利

用自然環境,營造出一個階梯式小劇場及綠色教學園區。「延平國小後面是山坡,我們利用地形高低差異,設計成一個階梯式小劇場。」

林怡君指出,「因坡度關係,山下這條水溝在雨天時水量增多,我們在這裏設計了一座調節池,如果池水滿了,水自然流進來變成一個淺淺的清水空間,圍繞著劇場的小舞台。」

雖然這是夏天才可能出現的景觀,可是每逢冬季呈現「枯山水」,也因為池子裏鋪有鵝卵石,學生可以在上面散步,做做腳底按摩。因此,不論四季變化、有水無水,都是個好玩的空間。

運用自然生成的條件造景,活潑、富有生命力,遠不同於人工造池,學校根本不必負擔水費和水池維護費。林怡君指出,神性空間強調的是人的渺小和謙卑,建造必須雄偉,可是學校建築就像這般--應是親和的、生活的、自然的。

「磋」出來的創意

慈濟希望工程建築委員江子超指出,社寮國中、延平國小兩校在討論設計規畫時,很早即建立共識,一來掌握對環境優點的運用,將當地的山貌、原始樹林等特色,在設計上做充分地表達;二是以錯落式的三合院勾勒校園風貌,譜唱閩式農村組曲。

就結合校方意見方面,張文明建築師指出,在規畫階段,他們鼓勵校方多提意見、陪同校外參觀。校方參與討論就是一股凝聚力,建築師也才有更高的挑戰,一旦校方肯定設計規畫,未來不論教學熱誠、師生感情,都會大為提升。

「設計每個案子時,除了盡力達成自己想要的標準,與同事的團隊合

作不僅表現在設計上,還包括溝通、協調,以及如何達成共同目標。在與學校、慈濟及其他單位的人接觸時,也可以體會別人不同的想法和作法,這是很有趣的學習。」林怡君笑說,他們的規畫案其實是一群人「磋、磋、磋」,給磋出來的!

張文明建築師也說:「負責各校希望工程的建築師一起做簡報,也讓我們有機會觀摩其他事務所的設計案,除了定位自己的設計水平,我們也常思考:別人的案子若換作我們來做,會如何設計。」

從抽象概念到一件設計案大功告成,林怡君認為過程中最可貴的是廣泛學習。「改圖對我們來說已是習以為常,但我們發覺慈濟對希望工程的規畫很用心,提出意見集思廣益,讓我們把學校規畫得更好、更成熟。」

「對我們而言,參與希望工程設計案具有特別的意義,若在九二一地震之前,即使是接下一個學校的設計案,恐怕也不容許建築師充分發揮,而且依目前所了解的學校體制,可以想像若不是由慈濟主導,即使建築師設計出創意、活潑的空間,也不見得被接受。」才三十出頭的林怡君滿懷信心地說:「希望工程所塑造的,是從悲傷中站起來重新出發,所以未來的校園環境會更美好,我們的責任就是盡力把學校建好!」

除了社寮國中、延平國小重建工程預訂明年夏天新學期開始啟用,今年三月,張文明建築師事務所又接下社寮國小設計案,由於緊鄰社寮國中,屆時與社寮國中校園景觀搭配,將可發展成一所完整且美麗的學園。




▲聞思修

因禍得福,倍感幸福

◎撰文/林麗如

患病前,都是我在照顧家人,
自開刀住院回家後,
卻發現自己變得「好命」……

身體一向硬朗的我,不但少生病亦少吃藥。大約一年前,右胸外側摸到一顆會滑動、有如鳥蛋大小的腫塊,當時因對乳癌認識不夠,以為若是惡性腫瘤應該會痛,所以不以為意;延遲了一年多,腋下又長出硬塊,才立即求醫檢查。

檢查報告出來,醫師告訴我:「妳得的是二期乳癌,已轉移至腋下淋巴結。」沒想到一下子命運對我做了如此殘酷的判決!突然間,生命變得不再有夢想,心中籠罩著死亡陰影,想到我只有四十七歲,人生就即將終了,不免恐懼不安起來。

雖知「人生無常」,卻不知面對「無常」竟是如此艱難?以前聽到一些有病不求醫,而去求神問偏方的人,總覺得不可思議;如今自己得了絕症,也真的去試吃各種偏方。也許人到窮途末路時,就像在汪洋中遇難,以為攀草求援也可以救命。

當家人、親朋好友知道我因情緒低落,不願接受開刀及化療,便力勸:「再不快求正規治療,只怕會延誤治療時機!」尤其三姊更是積極為我尋找資源,使我從病友口中得到完整的病情諮詢。

患病前,都是我在照顧家人,自開刀住院回家後,卻發現自己變得「好命」:丈夫體貼地幫忙洗衣、做家務;兒子幫忙癱瘓在床的「阿嬤」灌食、擦澡、換尿布;小兒子還貼心地幫我按摩……

歷經這次重大疾病後,我終於領會生存的意義不只是過生活,內心也漸漸豁然起來,想想自己能因禍得福,真是倍感幸福啊!期許自己今後能發揮大愛精神,以親身體驗幫助別人從陰影中走出來,學習做一個感恩、惜福、知足、快樂的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葉方良 Rex-YEH 的頭像
    葉方良 Rex-YEH

    葉方良-LINE@商業教學:【盛鐸電商文創 O2O行銷】

    葉方良 Rex-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