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衲履足跡

2000.12.03-12.05 新世紀.新願望

◎撰文/善慧書苑

二000年十二月三日~五日《農十月初八(日)~十月初十(二)》

【靜思小語】人人共同承擔起大時代使命,世間就沒有做不到的事。

用愛寫校史

帶著歲末的祝福,上人由台北、新竹行腳來到台中;除在台中分會進行四場祝福典禮,為志工點心燈、發福慧紅包外,並參觀台中、南投十三所慈濟希望工程校園重建進度。

「兩層樓的建築,以蓋二、三十層樓的品質來施工,這建築實在是『超勇』!讓人看了很放心!」上人在寒風中視察多校進度;來到霧峰鄉五福國小,對於工人晚上加班趕工綁鋼筋,做工依舊仔細周密,大表讚歎。

由於此行訪視係臨時起意,上人眼見每個工地環境都相當整齊清潔、工作人員臉上綻開愉快的笑容,欣言此高品質的「營建文化」,必將給予學生良好的啟示。

東勢國小發起「一人一天一元」活動贊助建校經費,八週來已募集近四十萬元;校方並定期安排學生參觀工地、書寫心得,見證學校工程的進展。上人怡然表示,此將培養學生的愛心與感恩心,更是學校未來珍貴的史料之一。

動工半年的新社國小建築進度頗為快速,部分牆面已敷上洗石子,上人在上下樓層間細心端詳,為施工品質之高與工地人文感到滿意。

巡視完台中縣各校後轉往南投,最後來到草屯旭光國中時,日將西下。一路下來,上人欣慰之情溢於言表。

返抵台中分會,在針對教聯會老師的歲末祝福中,上人發表此行觀感。

九二一大地震之後,師生們在鐵皮屋上課很辛苦--夏天悶熱、冬天凍寒、下雨天嘈雜、颱風天又擔心屋頂會被吹翻……「所以災後慈濟很著急地援建五十幾所學校,不只要它牢固,還要它美觀,就像是大地湧出的藝術品。」

慈濟援建的學校全面採用SRC建築,上人在親手觸摸、親眼看到建築人員用心施工後,感到十分安心,「鋼骨立起、鋼筋紮下,還要用一個一百三十五度彎的鋼筋把它由兩邊綁紮起來,實在不簡單。建築顧問告訴我,一般的工程,兩個工人一天可以綁一大片鋼筋,但蓋慈濟的希望工程,一根柱子兩個工人就要綁上一天,好辛苦啊!工程品質也

由此可見。」

美德?損德?

「兩千年是一個大時代!一九九九年,大地震毀損了學校的建築;兩千年,大家的愛心又重新建設起千年希望;未來一年,美好的教育遠景不難想見!」上人對教師們表示,新的一年即將來臨,有幸遭逢兩千年的大世紀,因緣實在難得!

「舊的一年天災、人禍頻傳,就是佛陀說的世紀末『劫濁亂世,眾生垢重』--社會惡濁、人心污垢很重;因為眾生心態不正,所以很容易被時代的陷阱所誘惑。放眼當今社會,吵吵鬧鬧,人人彷彿被一股力量牽引著,由不得自己;也不知為何而爭?這就是眾生的心病。怎麼辦呢?唯一解決之道就在教育。」

上人說,現在的社會環境富裕,孩子都非常聰明,所以要從小好好引導,給孩子們正確的教育。上人舉實例說明--

一群一年級的小學生在玩,一個二年級的小朋友走過來問:「你幾年級啊?」小的說:「我一年級。」大的說:「你一年級,我二年級,你看到我怎麼不會尊敬我?」小的說:「你二年級,我一年級,我比你小,為什麼你不懂得愛護我?」

「一個爭要愛,一個爭要尊敬;小小年紀,實在是聰明過度啊!」上人嘆言:「假如老師們多用一點心輔導他們--愛沒有錯,人生需要有愛啊!尊敬沒有錯,人生也需要有尊敬啊!然而,尊敬別人是美德,但是要去爭取人來尊敬自己,那就是損德了。所以,若能立場互換:大的看到小的,很自然地說:『我要愛你。』小的看到大的,很自然地說:『我要尊重你。』而不是向對方討愛討尊敬,那是多麼美啊!」

上人表示,時代的動亂從人心起,若人人只為自己爭取,社會不會平靜;淨化人心需從教育開始,期待有好老師來用心教

育。

「社會真的病了,我們要療治它,用什麼來療治?用愛!人與人之間是可以相互感動、相互帶動的,大家一定要有這分信心。希望就在我們的身邊!人人承擔起這種使命,世間就沒有做不到的事。」

▲衲履足跡

2000.12.06 愛的動力

◎撰文/善慧書苑

二000年十二月六日《農十一月十一(三)》

【靜思小語】用心為人群付出,辛苦難免,但愛的力量會牽引我們不斷往前邁進。

希望在眼前

大林慈院啟業四個多月來,大小事務已漸就緒,草創時期的艱辛,是同仁們刻骨銘心的人生經歷。

一位醫師說,自己生性木訥,常不知如何安撫病患及家屬。「我是基督徒,若不將聖經經義變成生活的一部分,則聖經也只不過是一本書而已。幸有志工們真誠地關懷病人,相信是上人的教育,讓師兄姊能發自內心去付出。」

上人表示,大林慈院是全球慈濟人關心的所在;在此工作的同仁們不必遠出,就能得到慈濟大家庭的溫暖愛護,真是很幸福的人。

接著,上人言及此次探視希望工程的震撼,不僅見到建築品質「超勇」,且工地非常乾淨、整齊,沒有看到工人抽菸、喝酒、吃檳榔。「雖然我身體很疲累、走得腳痛,但心情很輕快,充滿希望的亮麗境界好像就在我

眼前,那種『希望在前面』的感覺,令人歡喜得無法形容,希望工程真是名副其實的『希望』!而這是多少人的汗水付出,才能編織成這一片亮麗的希望!」

「工地可帶出如此美好的營建文化,可見醫院創造愛的醫療文化,也決非難事。」如何提升愛的醫療文化,是上人相當重視的課題。「慈濟蓋醫院為的是尊重生命、不忍眾生病苦,所以得堅持愛的醫療文化,任何情況都不能降低服務品質。」

上人希望大林慈院成立「醫療急難救助小組」,大家自願參加,當有突發之急難,便能立即赴現場提供醫療援助;也藉此提供同仁們志願服務的機會,體會無私付出的踏實感與成就感。

「用心為人間付出,說不辛苦是騙人的,因為人的精神、體力負荷都有限,但愛的力量會牽引著我們不斷往前走;愈往前邁進,就會愈感到生命力的充實。」上人期待大林慈院堅持愛的理念,作為守護生命的磐石,為醫療文化樹立楷模。

▲衲履足跡

2000.12.07 不染雜音

◎撰文/善慧書苑

二000年十二月七日《農十一月十二(四)》

【靜思小語】面對雜音,要以智慧對治,煩惱只會污染自己的心。

不老的心

此行十幾場歲末祝福主要針對全省環保志工,上人在大林慈院志工早會中說,這些環保志工有老有幼;有原本脾氣欠佳,但投入環保後改掉暴躁的性情;也有視力微弱的老阿嬤,「用摸的」在做環保……

上人表示,生老病死是自然的循環,其中老病最是折騰人!「常聽聞社會上有許多獨居老人即便有著健康的身體,卻生活得空虛寂寞。反觀環保志工,儘管白髮蒼蒼,卻做得很歡喜,甚至殘而不廢的也所在多有;這種『拚盡生命使用權』去付出的表現,令人感動!」

找到「公平」

有位同仁說起自己份內工作多,曾覺得不太公平,而今體悟到人生應以付出為目標,何必計較!因此已漸釋懷。上人寓意深長地說:「人生何能真正公平?唯有心中充滿愛,任何境遇都不埋怨也不計較,這種『自己給自己』的最是公平。」

大林慈院身心醫學科病房今天啟用,科主任董俊良表示,為讓民眾坦然面對家中有精神病患,進而為病人尋求正統治療,初期將加強衛教宣導。「上人常言『輕安自在』,這四個字正是我們努力的方向,我們將盡心以赴,使患者的身心都得到輕安自在。」

「打開心門,坦然接受病症,這需要教育。」上人希望身心醫學科能「衛教」與「治療」並行,使精神病患及家屬都能勇於面對疾病,及時得到最好的醫療照顧。

接續兩場與雲嘉南地區委員、慈誠的開示中,上人期許道,生命隨時日消逝,慧命卻與日俱增,要做一個是非、善惡分明的人--與人共事要以智慧消除雜音,不要讓煩惱污染清淨的心;將「人事當是非」是顛倒,將「是非當教育」才是智慧。

▲衲履足跡

2000.12.08 不輕末學

◎撰文/善慧書苑

二000年十二月八日《農十一月十三(五)》

【靜思小語】後生可畏,用心即是資深。

捨煩惱,得智慧

大林慈院腹地廣闊,需求的志工相對增加,為統籌花蓮與大林慈院兩地志工,來自全省各地的志工代表,向上人提出人力運用以及培訓新人的看法,期透過集思廣益加強志工組織。

針對志工培訓,上人強調「不輕末學」,只要用心就是資深,所謂「後生可畏」,要多儲備人才。

「人生壽命有限,如此有限而短暫的生命,應致力追求慧命。投入志工行列就是進入修行的道場,既能造福又能修慧--三藏十二部經的中心精神是『慈悲喜捨』,此四字的精髓則是『捨』,捨一分煩惱就得一分智慧。」上人鼓勵大家藉事鍊心,多做多得。

「今有幸來做志工,必定要感恩眾人成就,使自己有藉事鍊心的因緣。當透過付出造福修

慧,布善種子,遍功德田。」

末了,上人以《大智度論》文句相勉:「身無諸惡業,口離於四過;心無有疑網,乃得安穩眠。身心無熱惱,安住寂靜處;獲致無上樂,乃得安穩眠。」期待大家投入人群為眾服務,並且超越煩惱,心恆常在清寂中。

兩位元首來訪

在大林慈院同仁們恭候下,午後四點薩爾瓦多共和國總統佛洛瑞斯(Francisco Guiollermo Flores P.)伉儷,由陳水扁總統陪同前來大林慈院拜會上人,感謝一九九八年密契颶風後,慈濟對該國的援助。

「弗洛瑞斯總統告訴我,他是大學哲學系教授,對宗教非常有興趣、對證嚴上人非常敬仰,所以特別要求我陪他一同前來。」陳水扁總統在致詞中提到,只要有災難的地方,就可以看到慈濟人,不管是台灣的九二一地震,或是薩爾瓦多的颶風災害,這種愛心無國界的精神,是偉大的表徵。

「在慈濟醫院裏有很多志工,他們說做志工並不是來幫忙病人,而是來向病人學習;因為上人曾經說過,病人是人生最好的老師。」陳水扁總統表示,他將以慈濟的「慈悲喜捨」作為治理國政的準則。

「我認為人與人之間,心靈上的聯繫很重要,今天能夠來到大林慈濟醫院,和大家聚在一起學習,可以說圓了本人一個很大的心願。」弗洛瑞斯總統表示:「在腳步如此快速的現代化社會中,我常常問自己:如何維持既有的價值觀?在聆聽了林俊龍院長所做的醫院簡報後,清楚地解答了我的疑問--在這裏,我看到了佛教的愛心與高科技成功的融合。」

「求學階段,我讀到關於佛教的一句話:『唯謙卑之人,會見真理。』」弗洛瑞斯總統表示:「慈濟之大愛無遠弗屆,廣被天下蒼生;猶如晨露溶於大海中,點滴皆受潤澤。本人僅代表薩爾瓦多共和國感謝各位的協助!」

上人表示:「宗教的名稱雖然不同,但愛的內涵是相通的。只要那個地方有需要、慈濟有能力,都會全力以赴去協助。慈濟把佛教精神融入人類愛的力行中,所以在教育方面是以愛來啟

發;在生命方面,也是以尊重為陪伴。」

上人致贈薩國總統與陳總統等人慈濟公元兩千年紀念幣,薩國總統則回贈該國結束內戰之紀念幣。一行人隨後參觀心蓮病房等設施,揮別之際,上人竭誠歡迎薩國總統有機會再來台灣,「我將在花蓮等候您們。」

▲衲履足跡

2000.12.13 磨光

◎撰文/善慧書苑

二000年十二月十三日《農十一月十四(三)》

【靜思小語】每一次的摩擦,都要真心感恩對方願意磨損自己,來成就我們發亮。

日日「聞思修」

來自馬來西亞沙巴的濟隆師兄在志工早會中分享--一對台灣夫婦到沙巴旅遊時,婦人意外溺斃,老先生哭哭啼啼地不知如何是好。當地慈濟人接獲求援通知後,前往殯儀館關懷,並協助通知台灣的兒女;老先生表示,他們就住在花蓮慈濟醫院對面,卻從未到過慈濟,沒想到這次會在海外接受慈濟的幫助。

「很感恩大家不問掌聲,也不問回報,只知做得很高興。」上人與馬來西亞慈濟人座談時表示,慈濟是宗教團體、是菩薩道場,並不是一般的慈善機構,若認為慈濟只是在做救濟、自己是救人的人,就會自我膨脹,對修身養性有礙無益。

「人人都是佛菩薩,只要能教導我們行走正確方向的,就是我們的良師,也是傳法的菩薩。」上人表示,苦難眾生是我們的老師,讓我們知道人生無常;與我們相互勉勵做好事的同伴,也都是我們的善知識,那怕有人扯後腿,也要感恩他讓我們練腳力,這是善的增上緣。

「人與人之間,難免因為不

了解而產生碰撞。良玉、鑽石都要經過粗石磨鍊才能發光發亮;因此遇到摩擦,我們反而要感恩對方願意磨損自己,來成就我們發亮。」上人表示,在慈濟每一天都有很多感人的故事,說不盡也聽不完,如果能用心投入,則每天都在「聞思修」中。

教師尋根圓緣在醫學院講堂舉行,上人在聽過多位老師的心得後表示,「人有無可限量的本能,若沒有好好開發潛在本能,這分本能就會白白流失。希望老師們作個稱職的農夫,好好播撒愛的種子,耕耘每一位學生的心地。」

上人引用《無量義經》「無量義者,從一法生」,說明每位老師面對幾十位學生,幾十位學生背後有幾十個家庭,這群學生、這些家庭成員,未來能為社會貢獻多少,都從這一粒愛的種子開始。

▲衲履足跡

2000.12.19 工作的價值

◎撰文/善慧書苑

二000年十二月十九日《農十一月二十四(二)》

【靜思小語】人生的價值,貴在為工作而生活;若為生活而工作,是很無奈且容易疲倦的人生。

闢一方教育淨土

大環境功利取向的趨勢,使人心迷失於物欲追逐,心靈的空虛造成諸多社會問題。上人與來訪的陽明大學魏耀輝教授提到,教育的目的,不該只是給予孩子知識,更重要的是開啟他們的智慧,讓他們明白做人的道理。

「現在的年輕人從書本上汲

取豐富的常識,但對人生的價值卻非常模糊,對於自己生活的環境、周遭的人事物,很少深入去思考與分析,只是人云亦云,實在令人憂心。」上人表示:「慈濟辦學興校的目的,除了希望學生明白生活的意義,也要學習待人接物之進退禮儀,成為知書達理、文質彬彬的時代青年。」

「在目前的社會背景下,想要糾正不正確的觀念,實在是吃力不討好的事。但是,就因為事情艱難,所以才更需要我們去投入。」上人的感嘆,魏教授深以為然,覺得當前教育不易,老師責任重大。

老師要如何擔負起教育使命?上人認為,師道必得維護,一如孔子所說:「溫而厲,威而不猛。」才能收教育之效。「然而,身為人師要被學生尊重,自己要先尊重自己,言行舉止要堪為學生的模範,如此才能受到學生的敬愛,進而發自內心接受老師的教誨。」

上人表示,當今人心受到污染,慈濟希望建立教育的淨土,以淨化社會環境。「人生的價值,貴在為工作而生活,這也是『志業』的意義;若是為生活而工作,這是很無奈,也是很容易疲倦的人生。慈濟教育志業,需要有志一同的人共為理想悉力以赴!」

▲衲履足跡

2000.12.22 活佛在身邊

◎撰文/善慧書苑

二000年十二月二十二日《農十一月二十七(五)》

【靜思小語】拜佛,不如敬活佛;以佛心看人,人人都是佛。

沒有事,那有理

「沒有事那有理?研究學術不要只鑽研在理論中,要『考古引今』;『經』若無法運用,就不是『道』。」上人和慈濟大學宗教與文化研究所教授,言及宗研所的定位及未來發展方向。

上人表示,「慈悲喜捨」是佛陀的精神,兩千多年後的今天,不能只停留在研究「如是我聞」;若老是「如是我聞」,誰去實踐呢?「過去人的生活、知識背景,與現代的人不同,現代人若只研究佛陀說過的話、只是虔誠向佛發願,並不能了生脫死,應當去探討現代人的『慈悲喜捨』。」

上人進一步解釋,「就像社會上有富中之富的人,也有富中之貧的人;富中之富的人就是因

為開啟了心中的愛,讓自己的生命更豐富,於是也擁有了真正的幸福快樂。我們可以去探究他們的生命意義、探究他們幸福快樂的根源。」

上人強調,宗教不能脫離人生的宗旨、生活的教育,宗教要導入現代,莫只一味考證過去。上人舉今日志工早會中,前來現身說法的捐髓者詹先生為例,三年前其父車禍住加護病房,因此能感同身受病患家屬的心境,儘管太太臨盆在即,夫妻倆都肯定捐髓救人的行動,詹先生已將孩子取好名字「昱誠」--願孩子的心明亮如慈濟人,未來也加入慈誠行列。而詹先生自己也決定戒菸、加入慈誠隊。

「身體力行為眾生拔苦予樂,這就是真正的『慈、悲、喜、捨』,也是我心目中的活佛啊!既然拜佛,更要敬佛,以佛心看人,人人是佛。」「總而言之,學佛的重點在如何將時空連接起來,將佛的理念落實在人間;若只是把過去拉到現在來做研究,就損失了現代。什麼是佛法?棄除貪、發揮愛、啟發人的良知良能,這就是佛法。」

▲衲履足跡

2000.12.23 你成長了嗎?

◎撰文/善慧書苑

二000年十二月二十三日《農十一月二十八(六)》

【靜思小語】成長不只在於身體、年齡,最重要的是智慧、對他人的感恩、尊敬,以及對社會付出的愛。

珍惜因緣

佛陀時代,有比丘無奈地請示佛陀,僧團中守戒清淨的比丘無法容納不守規戒的人,致使僧團中紛紛擾擾,當如何是好?

「佛陀對比丘們開示道:修學佛法,要把握生命時光,修好自己的本分。『凡夫有錯,聖人有愛』,對於犯戒者不守本分的行為,守戒者若不能以智慧包容,將會使僧團不得安寧。是故,若有人犯戒,守戒的人應以寬闊、包容的心,對其諄諄善誘,將之導向正途方是。」

上人晨語開示後,來自各國的青少年及慈青齊聚一堂,參與早會,現場洋溢著一片蓬勃的朝氣。

提到日前人醫會到印尼義診,為一位婦人割除了身上重達十三公斤的巨瘤,上人十分歡喜地說:「只要每個人付出一點愛,就可以讓一個苦命的人,重新過正常人的生活,這就是『粒

米成籮,滴水成河』的力量啊!」

聽到孩子們在醫院服務中,體會到孝順要及時,上人感到十分安慰,「人生最大的懲罰是後悔,很慶幸妳們年紀輕輕就能將人生調整到正確方向。希望大家珍惜來到這裏的因緣,體會人生無常,學習如何付出愛心,學習感恩,進而照顧好自己的身體、照顧好自己的心。」上人並勉勵孩子們縮小自己,用愛去付出。「今天的行動,就是明天的歷史,我們既然來到人間,就應該在世間留下美善的歷史足跡。」

「從現在開始,要以菩薩自許--以菩薩心、菩薩的智慧來面對人生種種。」上人深切地期許孩子們,除了將所學帶回僑居地外,還要不斷自我成長,「不只是身體的成長、年齡的成長,更重要的是智慧的成長、對父母親感恩的成長、對師長尊敬的成長、對社會付出的愛也要成長。期待下一次回來時,能看到大家一切皆有成長!」

▲衲履足跡

2000.12.25 因為有愛

◎撰文/善慧書苑

二000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農十一月三十(一)》

【靜思小語】打開心胸、擁抱大地,讓大地的生命都因有愛而滋長。

愛的傳承

來自海外十一個國家、一百七十六位慈濟青年,結束十天全省志業體巡禮後,於慈濟大學舉行圓緣。上人以歡喜的心情表示,青年是社會未來希望所寄,世間的每一件事都需要傳承,家

業需要傳承,法脈更需要年輕人來傳承。

「孩子們!未來的世界是你們的,未來的使命也要看你們,大家一定要深刻認清自己的生命價值。」上人表示,人生無常,若將一生都用在追求私愛、私利,這樣的人生毫無價值感;要打開心胸,擁抱大地,讓大地的生命都因每個人的愛而成長。

「人與人之間能夠互動、付出,就會得到很大的感動。」海外資源有限且國情不同,發展慈濟志業並不容易,若是在動亂或偏遠地區付出,就更需要有一分勇猛心。上人感恩慈青們能勇於克服困難,和心合力地在僑居地努力耕耘;不管那一個國家,都應該就地播撒種子,讓當地主流社會的年輕人也可以加入慈青。

上人以南非為例,因為慈濟人的長期關懷、互動,很多黑皮膚的年輕人會四部合唱「阿彌陀佛」,而民眾一看到曾載著物資去幫助他們的慈濟吉普車,也都會很自然的合掌,說「阿彌陀佛」。

上人表示,這分愛已經注入當地人的心中,他們對華人從心底生起一分尊重、信任、肯定,這是因為付出時間、愛,還有毅力去身體力行得到的成果;希望慈青能用成熟的智慧,好好體會。

上人表示,畢業後的慈青學長在各行各業,還不忘記慈濟的農夫精神,再回過頭來引導其他年輕人,這就是「愛的傳承」,希望同學們在課業之餘投入志業,培養愛心、學習付出,這就是智慧的開拓。

「慈濟是我們心靈的故鄉,現在網路很暢通,不管你們在那裏,天天都可以上網了解慈濟近況,盼望你們年年回來或者是學成而回,跟我一起打拚!」

▲衲履足跡

2000.12.26 勤耕福田

◎撰文/善慧書苑

二000年十二月二十六日《農十二月初一(二)》

【靜思小語】不傳是非,不說是非。

景美,心更美

今天開始,上人將展開為期十六天、全省四十一場歲末祝福,上人在志工早會中,與大家簡短開示。

二十世紀即將結束,上人感嘆過去的歲月天災人禍不斷,皆起因於人心缺愛;盼望未來大家用愛傳承,在全球播撒無量愛的種子,以虔誠的心和愛,編織吉祥的世紀新年。

車抵宜蘭聯絡處,遠山近樹的倒影浮現在四周水田中,仍是一幅冷冬氣息。上人慈示當地委員及慈誠幹部,宜蘭山環水繞,是個美麗鄉鎮,希望在山水之美外,也能帶動人心多行善事,使地方上充滿人心之美。

「勸募最重要的是募心,是帶動人心向善。一時的發心容易,長期地投入就不簡單了;期待有更多人投入做慈濟,而不只是捐錢而已。唯有投入去做,才能開啟智慧與愛心,體會菩薩道的風光。」

對於新授證的委員與慈誠,上人勉勵,此時就如才拿到駕駛執照,正要開車上路,切莫自滿而原地停滯。

「在團體中要做個自覺的智者,不傳是非,也不說是非。見人有錯,不要到處宣揚,要用愛心和智慧去關懷、輔導;受人無端批評,也要有『菩薩不捨眾生』的精神,不可因此而排斥對方。」

迎接新世紀元年,上人期待每個人都能作個殷勤的農夫,向大地遍撒善種子;擴大心量,團結更多人力,以達到慈濟地球村理想,提升人的品質,使二十一世紀充滿光明、幸福與祥和!

▲衲履足跡

2000.12.27-12.30 雕塑自我

◎撰文/善慧書苑

二000年十二月二十七日~三十日《農十二月初二(三)~初五(六)》

【靜思小語】要得到別人的尊重與信任,必先雕塑好自己的形象。

天天存善念

連續四天的歲末祝福在台北分會及關渡園區舉行,每場開示中,上人莫不鼓勵大家要「合心、和氣、互愛、協力」,以締造幸福家庭、祥和社會;而針對新授證的委員、慈誠,上人亦強調端正行儀的重要性。

「一般人入寺院,莫不虔誠禮拜佛菩薩。」上人表示:「佛菩薩或是木雕、或是泥塑,但人面對泥土或木柴,卻不會恭敬行禮,這也意謂著人必得好好雕塑自己的形象、威儀,才能受人尊重,取得信任。」

上人勉勵慈濟人相互為鏡,顧好端正的形象與氣質,才能深入人心,達到幫助別人、導正社會良善風氣的目標。

北區資深委員「老三師姊」

靜緣,在歲末祝福中分享,早期跟隨上人全省訪視個案的經歷,一次來到中部地區,有人建議順道至溪頭遊賞,卻被上人勸阻……

追憶過往,上人表示:「精舍常住工作非常辛苦,將心比心,我怎可獨自偷閒?再說,時間一去不復返,我該分秒必爭地把握時間,做有意義的事。看看今日的慈濟,不就是三十多年時間累積才有的成果!」

資深委員們有的白髮皤然,有的手拄柺杖,步履蹣跚的模樣,令眾人心中升起無限敬意與感恩。慈敏師姊提到,有回到精舍,正遇上人頭戴斗笠,汗涔涔地從外面歸返,原來是為尋覓慈濟醫院的建地而到處奔走。師姊心疼上人如此辛勞,上人卻勉勵師姊:「愈是困難的事,能夠堅持用心去做,以後回頭來看這段日子,就會覺得很有價值、很有成就感。」

「慈濟從很少人、很少錢開始做起,當初只是基於一個理念--將佛陀的教育推向社會、走入人群,以開啟人本具的佛性,使大家明白:人人都可以有一分力量去幫助別人。所以三十多年前我希望大家在不影響生活的情況下,每天節省五毛菜錢,幫助需要幫助的人。」上人回憶無限地表示:「至今,我仍希望每個人天天都能保持一分善念,以善的共業來創造祥和的社會。」

▲衲履足跡

2000.12.31 二十世紀最後一天

◎撰文/善慧書苑

二000年十二月三十一日《農十二月初六(日)》

【靜思小語】經歷無常遽變,更應自我提醒,好好發揮生命的使用權。

大愛台三周年

今日氣溫陡降,關渡園區裏綠蔭深濃的林木,在微微的冷風中搖曳,更顯庭院深深的蕭瑟、清寂,正是十足的冬日況味。一千三百多位前來參加歲末祝福的桃園區慈濟人,人人笑逐顏開,一掃節候的冰冷氣息,滿溢著歡

樂、溫馨的世間人情。

桃園地區慈濟會務發展得早,初期甚得遠赴新竹山上訪貧,許多資深委員提及當年來回路程約需八小時,但看到阿公阿婆接受物資綻開的愉快笑容,一切的辛苦都煙消雲散。

「中午用餐時,我們在土地公廟或大樹下吃著從家裏帶來的便當,那真是一段令人懷念的歲月。」往事歷歷如在眼前,三十多年前後,慈濟委員始終不變的是那分對人間苦難付出的真情。

上人開示時,感嘆二十世紀的百年間,天災人禍頻仍,近三十多年來,幸有慈濟人堅持菩薩志節,遂為人間增添許多動人的史蹟;殷盼社會大眾明白「和氣致祥和」之理,以和氣、和諧的相處,累積善的福緣,使天下永享太平。

明天是大愛電視台三歲生日,上人午後前往大愛台,與同仁們共度跨世紀的最後時光。

全新設計的新聞棚啟用儀式中,何建明副理表示,新世紀是志工的世紀,人人都應體認到幫助別人是生命最大的意義。「慈濟人如一顆顆珍珠,在苦難世間閃閃發光;大愛台希望成為一條線,將這些珍珠串連成為菩薩網,使人具體感受到--慈濟大愛永遠擁抱地球。」隨後,上人與姚仁祿、杜俊元師兄一起按鈕,啟動「大愛全球新聞」元旦特別節目二十四小時全球連線作業。

周年慶現場以「回首從前」方式,將大家帶往民國八十四年十二月一日--慈濟電視節目在力霸U2頻道首播。

原是中視資深導播的湯以白師姊回憶,那時候同仁都很年輕,也少有經驗,大家經常利用電視台員工下班後,才借機器剪接影帶,工作累了就暫睡在地板上,「做了三十多年電視節目,就是那段歲月最美好,也是這一生最大的收穫!」

追昔憶往,上人亦言,我們何其有幸能生逢大時代、大世紀!雖然過去的百年間,天災人禍頻傳,尤其台灣發生「九二一」大地震,更令人備感痛心。「一切都過去了,還健在的人應感恩自己能平安度過,正因為我們曾經歷無常遽變,所以才更能自我提醒,要念無常,好好發揮生命的使用權。」

▲上人說故事

貪心失金鵝

◎整理/編輯部

為了換更多的錢來保障生活,
母女四人決定將金鵝的羽毛拔光……

一位婦人在先生往生後,帶著三個女兒到富有人家裏當奴僕,母女四人過著非常困苦的生活。

有一天,一隻全身長滿金黃色羽毛的鵝,突然飛到三位女孩面前說:「我是妳們的父親,我知道妳們的生活很困難,母親養育妳們也很辛苦,妳們可以拔我身上的羽毛去賣錢,改善生活。」

婦人聽了高興地要女兒們趕快動手拔牠的羽毛;金鵝的的羽毛閃閃發亮,母女四人每人拔四、五根羽毛,束成一把出售,賣得的錢,足夠讓她們生活無虞。

金鵝也遵守承諾,每三、五天固定來一次,讓她們再拔幾根金羽毛去換錢。漸漸地,母女們的生活就安定了下來。

有一天,婦人對三位女兒說:「人心都靠不住了,更何況是禽類的心呢?這隻金鵝雖然固定讓我們拔牠的羽毛去賣錢,但是,要是那一天牠突然不來了,我們的生活不就會發生問題嗎?這次牠如果再來,我們把牠全身的羽毛都拔光,多換點錢存起來,以後的生活才有保障。」

因此,當這隻金鵝再來時,母女四人聯手將牠全身的羽毛都拔光。

失去羽毛的鵝,渾身光溜溜的,再也無法飛起來,婦人只好把牠關在籠子裏飼養;不久,鵝的毛又慢慢長了出來,但新長出來的卻是一般的白色羽毛,再也不是金黃色的了。



物質不過是幫助我們維持生活而已,若不懂得節制,貪無止盡,不但會讓自己的行為舉止失去規矩,也可能招來他人的毀謗,以及自己無窮的煩惱。

日常生活中,不要有非分之想,取物要適可而止;否則貪心一起,就像掉落無底洞,讓人不可自拔。

▲晶瑩童心

我不趕流行

◎撰文/孫凡致(台北市博愛國小二年一班)

我們班上有一段時間流行玩鬥牌。有一天,媽媽帶我和妹妹去文具店買鉛筆、書套,我看到鬥牌就告訴媽媽,同學們都有,我和妹妹也想要。

媽媽買給我們一人十個鬥牌,回到家我和妹妹一直玩鬥牌;幾天後覺得沒意思,便將鬥牌放在櫃子裏,再也不去玩,我覺得很浪費。

現在班上又流行神奇寶貝貼紙袋子和怪獸對打機,我都不想買,因為玩了幾天就不好玩了,我跟同學們借來看看就好了。

我覺得把錢存起來比較好,可以買書也可以幫助別人。我要愛護地球,不要跟著流行更換東西,替地球製造愈來愈多垃圾。

分享快樂多

◎撰文/黃凌慧(台北市博愛國小二年一班)

我們家有很多玩具,有芭比娃娃、森林小學、也有吉寶兔等……,好多好多。

有一次,同學來我家玩,看到我有那麼多玩具,也好想玩。她一下子要玩芭比娃娃,一下子又要玩魔術方塊、媽咪寶貝,可是,我怕她弄壞我的玩具,都捨不得讓她玩。

後來,那天我們玩得不高興,也吵了一個架,她再也不來我們家了。

我覺得我擁有這麼多玩具,也沒有用,重要的是有朋友一起分享自己的玩具,才會很快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葉方良 Rex-YEH 的頭像
    葉方良 Rex-YEH

    葉方良-LINE@商業教學:【盛鐸電商文創 O2O行銷】

    葉方良 Rex-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