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
大愛滿人間
◎證嚴上人
敬愛的護持大德:
梅花吐蕊,大地春回,感恩聲中又一年。
證嚴有無數人的護持和參與,
迤邐成一支浩蕩綿長的慈濟隊伍,
將慈濟的大愛灑滿人間。
證嚴也有無限的期待與渴望,
將「慈善國際化」、「醫療普遍化」
與「教育完全化」、「文化深度化」
編織成慈濟世界的動人樂章。
但願,在行動當中,有更多人的心弦牽動,
化為慈濟的一股源頭活水,
繼續為「社會祥和、天下無災、人人無難」灌注力量。
由衷期盼您我並肩偕行,從現在到未來,永遠永遠……
又是春回大地,萬象更新季節,
證嚴以無比感恩的心,恭賀大家
新年快樂 福慧增長
身體健康 歲歲年年
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會長
釋證嚴 敬賀
▲社論
不與桃李爭顏色--慈濟大愛電視台的自我期許
慈濟「大愛電視台」終於要開播了!大愛電視台的開播,代表的不僅僅是慈濟文化志業的新里程碑;也代表證嚴上人對「淨化人心,社會祥和,天下無災難」的最深刻期許;更代表慈濟為社會注入泓泓傳播清流的決心。
取「大愛」為名,即直接點明了這個電視頻道的本質、節目內涵與新聞取向。大愛是相對於小愛與私愛而言,大愛要表現的是那種大公無私的關懷,那種止於至善的理想與那種喚醒良知良能的志向。
因此就新聞而言,大愛頻道要呈現的是光明與希望,要報導的是美善與歡喜。就節目而言,大愛頻道要播出的是沁人心脾的溫馨小品,豁人耳目的人性光輝,與感人肺腑的人生轉折。無論是新聞或節目要追求的都是真善美的境界。
我們相信,愛,尤其是無私的「大愛」,可以讓人性發光,讓世界發亮,因為當人人心中充滿愛,彼此間就沒有仇恨,這個世界只有相互的關懷與幫助,社會就會充滿溫暖、充滿美麗的色彩。
愛,非一蹴可幾;大愛,尤須點滴匯聚。慈濟初創之竹筒歲月,證嚴上人呼籲「人人日捐五毛錢」,為的是「天天喚醒心中的愛」;同樣地,大愛電視台也是希望透過即時、立體的電視媒介,讓「人人接觸美善事」,「時時刻刻心存愛」。
現在的傳播媒體可以說是頻道充斥,百家爭鳴,但所呈現的不是衝突的場面,就是犯罪的鏡頭,人性最善良、最光輝、最溫馨感人的事蹟,反遭到漠視。整個社會充斥著不信任感,人與人之間變得冷漠、疏離。
水可載舟,亦可覆舟,殺人劍也可以成為活人刀,媒體本身是無善無惡的,只要善用媒體的教化功能,我們深信媒體絕對可以發揮導惡向善、潛移默化之效。
慈濟不是為做電視而做電視,為的是將美善的清流快速地注入每個家庭、深入人心中,因此,大愛電視台的開播無意與人爭豔,而是期待從不同的角度觀看社會,為社會開發一股善的動力。讓每個人可以在大愛電視台看到慈濟美善的真實紀錄、社會溫馨的光明事蹟,乃至世界上具有教育意義、生命啟示的各類報導。
背負著所有慈濟人與社會大眾的期許,大愛電視頻道絕對是一個清新、健康,適合闔家觀賞的電視頻道。在這裡,看不到虛誇不實的商業廣告,有的只是公益、形象、環保廣告。當然,這樣的理想和堅持可預期的是一條長遠而艱辛的路程,但它的成長空間卻是無止盡的。
一個新生命的誕生與成長,值得期待,也需要更多的關懷;讓我們共同期許大愛電視台的開播,能為二十世紀美善的歷史留下見證,更能讓「淨化人心,社會祥和,天下無災難」的心願早日實現。
▲無盡藏
天增歲月,人添積極
◎證嚴上人主講/弟子靜淇恭錄
【聯誼會講話】
國曆八十六年十一月十六日
農曆八十六年十月十七日
人生的壽命到底有多長?看日子一天天地消逝,
三十幾年前的那些委員,現在已是滿頭白髮的老年人了。
看了他們,才知道我也已經老了;
然而,「老」對我而言並不是消極,而是要更積極!
各位大德,阿彌陀佛!
慈濟大家庭每月、每日都有人過生日,我以最虔誠的心來祝福每位壽星。因為慈濟有這些人間菩薩,才能有力量來成就志業。
剛剛看了慈誠隊的手語表演,他們都是剛中帶柔的「護法金剛」--雖然外表剛強,但心中都有一股柔軟的愛;女眾們雖是婦道人家,卻也有堅強的毅力。不管颳風或下雨,只要哪個地方有災難,慈濟人不分男眾、女眾,都會一起加入救災的工作。所以說,只要心中有愛,就有信心、毅力和勇氣,去關心社會暗角的人群。
記得我剛做慈濟時,委員們幾乎都已邁入中年,當時他們的孩子都還小;但是經過了三十二年,這些當初被牽著手的小孩,都已經長大成人,也為人父母了。看到他們,才知道日子過得有多快啊!
人生的壽命到底有多長?看日子一天天地消逝,三十幾年前的那些委員,現在已是滿頭白髮的老年人了。看了他們,才知道我也已經邁入老年了。
然而,「老」對我而言並不是消極,而是要更積極!因為隨著時日的消逝,我的生命已日漸減少,而社會上需要做的工作何其多,所以我們要
更積極把握時間,精進努力!因此,慈濟的空間還很大,路還很長,必須靠大家的力量才能成就。
做該做的事,
就是有智慧;
做不該做的事,
就是愚癡。
記得二、三十年前,孩子們若有機會讀書,都會很感恩父母辛苦養育與栽培之恩。但是現在的一些年輕人,不但不能明白父母對他們的愛,甚至還嫌父母嘮叨,不只不聽勸,還會鬧脾氣反彈呢!
有一次,一位家境看來還不錯的太太向我哭訴說,她很擔心唯一的孩子不用功、會變壞,所以天天到寺廟求神、問卜。孩子無形中也受了影響,每當在學校受到老師處罰時,回家就會向媽媽說他今天很「歹運」。
這位太太一聽孩子說運不好,就趕緊帶他去寺廟拜拜、問神。妻兒的迷信,讓身為教授的先生極為不解,因此引起家庭風波。
我告訴她,動不動就去求神、問卜,的確是迷信啊!我常說:一個人如果做該做的事,就是有智慧;如果做不該做的事,就是愚癡。
時下的一些年輕人,常常蹺課、飆車、深夜在外遊蕩……,這些行為都只是求一時的快樂、刺激!「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的錯誤觀念,不僅對自己造成傷害,也擾亂了社會的秩序。
警察先生為了取締青少年飆車,深夜還不能休息;當這些飆車的孩子撞成一團、受傷時,他們父母心中有多痛啊!又有多少父母,深夜還在盼兒歸?這些現象都是社會的病態啊!
在白案兇嫌未被逮捕之前,有一次我在電視畫面上看到好多警察,正在圍捕白案要犯。那晚該區全部戒備,當地居民個個惶恐不安,有些人甚至不敢回家,只好住在飯店!
想想,在富裕的社會中,竟然有家歸不得,這是多麼令人心痛、惶恐的事啊!由於少數人的錯誤行為,造成社會大眾生活在恐懼不安中,這個責任到底該歸咎在誰的身上?
看到嫌犯的父母或妻兒出現在鏡頭上,我真的很不忍心,也很心痛!有哪位父母願意看到自己的子女是這種下場?他們看到自己的子女在擾亂社會,怎能心安呢?
我想那些犯罪者的家屬,內心一定苦不堪言啊!他們日後要如何面對社會呢?那些犯罪者的子女雖然還小,但等到他們長大、懂事之後,是否會有自卑感呢?
所以,人在世間一定要循規蹈矩,盡好本分事。有錢固然好,但總不如做個心理健康的人。因為一個有錢而心理不健康的人,對社會是沒有用的;而一個心理健康、心中有愛的人,一定懂得如何為社會付出。
有健康的身體才能工作,
所以,以後看到有人在工作,
要用祝福的心
向他說聲「幸福」!
我非常感恩社會上有那麼多付出勞力的朋友,如果沒有他們,今天慈濟的各項建設工程,就沒有辦法完成。
前陣子我到嘉義,當時慈濟大林醫院已經建到二樓了。我進入一樓時,發現工地打掃得很乾淨,那時正好有一位工人在固定板模,我便向他說:「辛苦你了!」他看到我,馬上站起來說:「上人,幸福美滿!」我心想:他怎麼這麼說呢?
當我繞了一周,進入工地事務所時,大林地區的委員向我說:「師父,為了感恩您號召那麼多人力到這裏蓋醫院,所以我們必須更努力做。我
們每天都輪班到工地燒開水請工人飲用,冬天煮薑茶,若是天氣熱,就準備涼水。所以,工人們都很歡喜。」
收工時,委員們會對工人說:「辛苦您們了!」剛開始,那些工人總是回說:「為了賺你們幾毛錢,就要做得半死!」
委員們聽了之後,還是面帶笑容地說:「你們能做這個工程,很有福報呢!」
工人們納悶地問:「做得累得要死,有什麼福報?」
委員們解釋說:「這座醫院,是結合全省愛心人士的力量興建的;而醫院可以發揮救人的功能,救人就是造福人群。如果沒有你們的參與,醫院就建不成了。所以,你們也是在造福啊!」
工人們聽了覺得很有道理,就告訴委員以後不要對他們說「辛苦了」,要改說「幸福啊」!
從此,每當工人收工時,委員們就會排成一列,向他們鞠躬說:「師傅們,幸福哦!」工人們則回道:「美滿!」
諸位,身體健康就是福,有健康的身體才能做啊!所以,以後你們看到有人在工作,要用祝福的心向他說聲「幸福」;若有人向你說「幸福哦」,你就回答「美滿」!
我希望在最短的時間內,
將慈濟醫療服務網遍布各地,
所以,我必須更積極!
有一次,我在台北時,有一位三歲的小朋友拿著撲滿,由媽媽帶著來看我。他把撲滿交給我之後,就靠在我身上,跟我說:「撲滿給師公蓋醫院救人。」
接著,他蹦蹦跳跳地跑回媽媽身邊,告訴身邊的委員們:「我將來要當總統!」委員們心想,他一定是把「榮董」說成「總統」了,就問他:「你將來要當榮董嗎?」他說:「才不是呢!我要當總統!」
委員們還是以為他說錯了,就說:「好,好!趕快去跟師公說。」他又蹦蹦跳跳地回來我身邊,說:「我要當總統!」我問他為什麼要當總統?他說:「因為師公建醫院需要很多錢,我當總統就可以賺很多錢給師公蓋醫院救人。」他年紀這麼小就會發救人的好願,而且意志很堅定,我聽了真的很高興!
還有一位十一歲的孩子,當爸爸告訴他:「要幫師公勸募一百包水泥,才要帶你去見師公。」他很有志氣地說:「好!」就去勸募了。那天他帶著撲滿來了,告訴我:「師公,這是要給您買水泥的錢!」
我問他怎麼會有這麼多錢?他說是考試滿分時,爸媽給的獎金,還有平時節省下來的零用錢。另外,則是募捐所得的善款。
我問他是怎麼募捐的?他說是挨家挨戶敲門,向他們說明要為師公建醫院勸募水泥,鄰居們都很樂意捐善款給慈濟建院。他真是一個既勇敢又善良的孩子啊!
所以說,不管是大人或小孩,我都很感恩。因為有這麼多人愛護我、幫助我。
人的壽命有限,我希望在最短的時間內,將慈濟醫療服務網遍布於各地,所以,我必須更積極!一個人的力量不夠,必須靠眾人才能形成一股龐大的力量,慈濟菩薩道需要大家同心合力向前走。
我很感恩諸位從全省各地回來,希望你們多了解慈濟,將來再帶更多人回來參與慈濟志業的工作。
在此,祝福大家福慧雙修、日日吉祥,阿彌陀佛!
▲聞思修
樂在分享
◎撰文/靜淇
日前參加摯友結婚二十周年的「感恩宴」,席中有人問她為何捨其他羅曼蒂克的名字,而用此名?只見她神采奕奕答道:「結婚二十年沒被休掉,也沒有成為未亡人,這是多麼值得感恩的事啊!」
摯友是一位開朗豁達、工作有成的現代女性,與在金融機構服務的先生互敬互諒,是眾人眼中的恩愛夫妻。問她經營婚姻的祕訣,她笑著說:「因為不可能要求另一半對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持肯定的態度,所以在勇於表達自己的感受之餘,還要有雅量接受批評;此外,讓他從一開始就知道我的缺點,並真心和他分享生活中的一切。」
好一個「分享」!眾人七嘴八舌地相互探詢是否有過和另一半分享的經驗,令人意外的是,多數都搖頭,承認忽略了分享這門功課。
煩惱和快樂
記得上人曾說過一個故事--在一個小村莊中,有位生性樂觀、做事勤奮的年輕人,雖然生活清苦,但每天工作時總帶著燦爛的笑容,還不時引吭高歌,很得村人的喜愛。
他的對面住了一位富翁,每天都很煩惱收不到租金,又害怕收租回來遭小偷,加上擔心親朋好友向他攀關係、拉交情借錢,所以不但拒人於千里之外,甚至連風吹草動都讓他睡不著覺;久之,成了一個神經兮兮、孤僻、又惹人厭的人。
他很嫉妒年輕人天天都那麼快樂,心想自己不快樂是因為有錢的緣故,如果把錢給了年輕人,相信他也一定快樂不起來,再也唱不出歌了。
因此,有天富翁就站在門外等年輕人下工回來,送給他一大筆錢。沒想到,隔沒多久,歌聲又響起了,而且唱得更嘹亮,一直到夜深還未停。
富翁聽了很生氣,覺得給年輕人這麼多錢,他應該和自己一樣煩惱,也快樂不起來才對,怎麼還能快樂地唱歌呢?因此氣沖沖地跑去問他。
年輕人回道:「你給我的錢,我放著也沒用,所以把它分給了沒飯吃的人;大家都很感恩你的慈悲,知道你愛聽歌,所以用歌聲來謝謝你。」
富翁聽了幡然領悟:原來,「分享」是如此的喜悅。
分享喜悅多
其實,「樂於分享」人生經驗,就會樂在分享的豐足感中。
「分享」喜悅多,所以,別忘了,時時與人分享哦!
▲聞思修
新視界
◎撰文/靜暘
我當過慈院志工,也參與過訪貧和居家關懷,以為自己已看盡人生的生老病死,及無常與無奈的百態。這次到株藝芽佬,參加由慈濟菲律賓分會結合馬尼拉崇仁醫院醫護志工組成的「慈濟菲律賓分會醫療團」第十次義診活動時,眼前卻湧現前所未見的景象--
五千名扶老攜幼、甚至長途跋涉前來求診的病患,看來皮膚黝黑、體形瘦小,有的似乎已被病魔折騰了好一陣子,顯得纖弱無力;還有焦慮中的母親抱著愛兒,儘管孩子在長時間等候下,哭嚎不停,他們還是靜靜地、耐心地,排隊等候著。
阿彌陀佛猶如「天主再現」
在菲國較偏遠的地區,有許多人活了大半輩子,從來沒有看過醫生,不是因為害怕,而是沒有能力去支付藥品費。正如一位患者告訴我們:「有好天氣,才有好收成,否則有一餐沒一餐的。」平日餬口已成問題了,若生病了更是雪上加霜;所以他們多任由身上的病症惡化,扛著「病痛」一日挨過一日。
有一位七歲的小女孩,生下來嘴巴就張不開,只能進食流質,導致營養不良,醫生初步診斷是下牙床顎骨不正常,須轉送馬尼拉醫院治療。小女孩家屬一聽,臉上雖然露出一絲希望,卻不安地告訴志工:「我不曾到過大城市。」志工則安慰地告訴他:「別擔心,我們會安排。」
午餐時,當我張開嘴,嚥下第一口飯時,有種從來沒有過的感覺--原來擁有一張會吃東西、會說話的嘴巴,是多麼幸福!
還有一位三十歲的母親和她十四歲的兒子,兩人均感染嚴重的肺病和急性氣管炎,身體已虛弱得不能站立,醫師看診後,隨即將他們送到鄰近的醫院住院。
當師父帶領我們到醫院探望時,那位母親緊握住師父的手,眼角汩汩流出淚水;該院院長及醫護人員也合掌道了聲「阿彌陀佛」,表達--慈濟醫療團的到來,對篤信天主教的菲律賓民眾而言,猶如「天主再現」!
苦難有盡,溫情無窮
在義診活動中,三十多位「大醫王」馬不停蹄地為病患開刀、看病,工作量雖是平日在院服務的四倍,仍靠著一股強烈的大愛,度過體力上的挑戰;慈濟志工則為麻醉昏睡中的病人擦拭嘔吐物、拍背、倒水,如同照顧親人般,也為義診現場添織了一幅人間美畫。
這三天來一幕幕動人的畫面,一再地讓我亮了視界,也才明白--人間苦難終有到盡頭的一天,而溫情的流轉無窮!
▲聞思修
再見,孤島
◎撰文/慈玫
一個人可以壞到什麼程度,以至於不可原諒?
每天,我們從殺掠事件不斷的新聞報導中,已經逐漸累積一個印象,那就是這樣的壞人,越來越多了。尤其自白曉燕命案發生以來,整個社會蒙受巨大的陰影,對生存環境充滿疑懼,彷彿「陳進興」或「像陳進興那樣的人」會如鬼魅般,在我們四周冷不防冒了出來。
陷入有感無情的麻木
陳進興挾持人質到棄械投降的那一天一夜,全台灣民眾陷入善惡交戰、社會秩序空前失控的集體迷亂情緒中;我們第一次感覺到,居住在這塊島嶼上的人,原來關係是這麼緊密,台灣禁不起這樣流竄而警力竟束手無策的暴力襲擊。
但是,悲哀的是,我們也第一次感覺到,我們之間其實非常疏遠,在懸宕的情節發展過程中,沒有多少人相信事件會平和落幕。在氣憤、無奈,以及更多對人性的失望中,許多人抱著冷眼看熱鬧的心態,而且覺得比看電影還刺激,因為真實的場景延伸到每個家庭中立即播出。
在現場圍觀的民眾臉上,在窮追猛問的電視記者口中,其實我們看到的是世紀末有感無情的麻木,重複渲染人們對罪惡的記憶。相對而言,我們對一念之仁的可能,與人性中為善的本能也急急地摒斥。
所以,當我們意外地聽到陳進興坦承其罪無可赦,不失幾分禮貌地應答,甚至流露出對家人的柔情時,內心的善惡判斷忽然變得矛盾複雜起來,但也很快地為自己生出的一點點同情心感到錯愕與不安。
告別本位的孤島心態
大壞蛋落網後,司法公義得以伸張,為維護治安的善惡分明呼聲在輿論中高漲,許多人在媒體上大加撻伐,對陳嫌的委曲求全,也為他未能結束自己、從這個社會中消失,感到憤怒不滿。
陳進興終將一死,然而,我們從他帶給這個社會的創痛中學到什麼?這個社會的最大危機不是出現或如何殲滅幾個陳進興,而是如何避免這個過程的發生,如何在一個人於一念之間轉惡的當下,予以扶持引導趨善。
這是我們共同的習題,每個人都有責任。我們不能只看到別人的惡,而未見自己也放棄良善潛能的發揮。對周遭的人、所處的社區有所尊重與關懷,盡己所能地增進社會的福祉,是亟應倡導的群己倫理。
在這方面,我們需要虔誠的信念與祝福,相信人心轉惡趨善的可能,告別本位的孤島心態。
十七世紀英國詩人兼神學家鄧恩,在所著《緊急情況下的獻身精神》一書中的一段話,特別發人深省,他說:「任何人都不會是一個自給自足的孤島,一個個人組成了人類這廣袤的大陸。就有如大海淹沒了一個岬角,會殃及你的朋友或家人的邸宅那樣,每有一個人死亡都會影響到我。人類命運休戚與共,因此,永遠不要祈求為他人敲響喪鐘,要知道,那喪鐘也會為你而敲響。」
一個人可以壞到什麼程度,以至於不可原諒?
每天,我們從殺掠事件不斷的新聞報導中,已經逐漸累積一個印象,那就是這樣的壞人,越來越多了。尤其自白曉燕命案發生以來,整個社會蒙受巨大的陰影,對生存環境充滿疑懼,彷彿「陳進興」或「像陳進興那樣的人」會如鬼魅般,在我們四周冷不防冒了出來。
陷入有感無情的麻木
陳進興挾持人質到棄械投降的那一天一夜,全台灣民眾陷入善惡交戰、社會秩序空前失控的集體迷亂情緒中;我們第一次感覺到,居住在這塊島嶼上的人,原來關係是這麼緊密,台灣禁不起這樣流竄而警力竟束手無策的暴力襲擊。
但是,悲哀的是,我們也第一次感覺到,我們之間其實非常疏遠,在懸宕的情節發展過程中,沒有多少人相信事件會平和落幕。在氣憤、無奈,以及更多對人性的失望中,許多人抱著冷眼看熱鬧的心態,而且覺得比看電影還刺激,因為真實的場景延伸到每個家庭中立即播出。
在現場圍觀的民眾臉上,在窮追猛問的電視記者口中,其實我們看到的是世紀末有感無情的麻木,重複渲染人們對罪惡的記憶。相對而言,我們對一念之仁的可能,與人性中為善的本能也急急地摒斥。
所以,當我們意外地聽到陳進興坦承其罪無可赦,不失幾分禮貌地應答,甚至流露出對家人的柔情時,內心的善惡判斷忽然變得矛盾複雜起來,但也很快地為自己生出的一點點同情心感到錯愕與不安。
告別本位的孤島心態
大壞蛋落網後,司法公義得以伸張,為維護治安的善惡分明呼聲在輿論中高漲,許多人在媒體上大加撻伐,對陳嫌的委曲求全,也為他未能結束自己、從這個社會中消失,感到憤怒不滿。
陳進興終將一死,然而,我們從他帶給這個社會的創痛中學到什麼?這個社會的最大危機不是出現或如何殲滅幾個陳進興,而是如何避免這個過程的發生,如何在一個人於一念之間轉惡的當下,予以扶持引導趨善。
這是我們共同的習題,每個人都有責任。我們不能只看到別人的惡,而未見自己也放棄良善潛能的發揮。對周遭的人、所處的社區有所尊重與關懷,盡己所能地增進社會的福祉,是亟應倡導的群己倫理。
在這方面,我們需要虔誠的信念與祝福,相信人心轉惡趨善的可能,告別本位的孤島心態。
十七世紀英國詩人兼神學家鄧恩,在所著《緊急情況下的獻身精神》一書中的一段話,特別發人深省,他說:「任何人都不會是一個自給自足的孤島,一個個人組成了人類這廣袤的大陸。就有如大海淹沒了一個岬角,會殃及你的朋友或家人的邸宅那樣,每有一個人死亡都會影響到我。人類命運休戚與共,因此,永遠不要祈求為他人敲響喪鐘,要知道,那喪鐘也會為你而敲響。」
▲特別報導
大愛讓世界亮起來
◎文/張舜燕
《大愛電視台開播》之一
當今社會似乎呈現一片亂象,人生的價值觀也眾說紛紜,遂令民眾徬徨不安。事實上,社會真的變得如此可怕嗎?傳播媒體中暴露的社會亂象,果真就是社會的真相嗎?
若靜下心來思考,社會其實並非如此,這不過是少數人的行為、觀念,透過媒體渲染、擴散,才使得閱聽大眾感覺社會似乎很混亂,進而造成內心恐懼不安。
看看慈濟世界遍地清蓮,我們所聽所見都是如此美好感人的事跡,所以,我們對社會要很有信心。
慈濟文化工作的使命,就是如實地描繪這片蓮池淨土、散播社會的光明面,帶動大眾一起來建立清淨祥和的社會。
--證嚴上人
「大愛電視台」即將在民國八十七年元月一日正式開播!這是慈濟歷史性的腳步,也代表著文化志業新的里程碑!
大愛電視台
媒體生態中的清水之愛
「以文化淨化人心,將是慈濟第二個三十年著力的重心;而文化工作同仁則是第二個三十年的前鋒!」證嚴上人曾如此對文化志業同仁勉勵。
回顧走過的三十二年歲月,慈濟所要承擔的,不僅是內部的教育體系,而是以涵蓋整個社會、擴及全球的心靈淨化為宗旨。尤其慈濟近十五年來,在慈善之後,繼而推動醫療、教育、文化,各志業從零出發,進而成長、茁壯,過程雖艱辛,但慈濟人卻深具信心,因為有愛就有力量。
真正的愛,是自內心滿盈而出的,付出自然不求任何回報;慈濟所提倡的愛,就是這種源源不絕的「清水之愛」,亦即清純透徹的「大愛」。
沒有水的滋潤,生命無法生存,但是唯有清淨無染的水,對生命才是有益的。因此證嚴上人特別為文化工作同仁開示:慈濟成立電視台的目的,是以大愛為方向,如實報導真善美的好人好事,提供廣大媒體閱聽者新的選擇--打開大愛頻道,也打開心中大愛,一起來加入社會愛的循環!
誠正信實
傳播人間美善事跡
翻開報紙、打開電視機,不難觀察現階段的媒體偏重哪些人事物的報導:是一般大眾的平實生活、真實面貌呢?或是社會暴力、血腥犯罪、貪瀆舞弊、災難事件、偏差價值觀等社會邊緣現象?
這是值得省思的議題,也是促成慈濟「大愛電視台」誕生的原因。
回溯民國八十四年十二月一日,慈濟文化工作的範圍由文字、廣播進展到電視聲光媒體,每日一小時的「慈濟世界」電視節目,透過多家有線電視台的護持,在不同頻道、不同時間,以最自然真實的畫面傳播社會清流。
這兩年來,「要看社會光明面,就來看慈濟」的觀念逐漸進入人心,形成一股帶動至善人性的暖流。為將此功能再延伸、擴散,大愛頻道將在民國八十七年元旦正式開播!觀眾朋友隨時打開大愛頻道,就可以聽慈濟、看慈濟、更加了解慈濟!
然而發掘社會中的真、善、美,必須非常謹慎,「社會上打打殺殺之事固然不要報導,虛假的好事也不在報導範圍」,證嚴上人一再強調,如果製播不實的愛心,同樣會誤導人心,所以要非常用心地呈現真實、平實的美善事跡。
成立一個電視台並不容易,但一切辛苦付出都值得,因為--愛,是點燃心燈的力量;人心有大愛,世界就能亮起來!
翻開報紙、打開電視機,不難觀察現階段的媒體偏重哪些人事物的報導:是一般大眾的平實生活、真實面貌呢?或是社會暴力、血腥犯罪、貪瀆舞弊、災難事件、偏差價值觀等社會邊緣現象?
這是值得省思的議題,也是促成慈濟「大愛電視台」誕生的原因。
回溯民國八十四年十二月一日,慈濟文化工作的範圍由文字、廣播進展到電視聲光媒體,每日一小時的「慈濟世界」電視節目,透過多家有線電視台的護持,在不同頻道、不同時間,以最自然真實的畫面傳播社會清流。
這兩年來,「要看社會光明面,就來看慈濟」的觀念逐漸進入人心,形成一股帶動至善人性的暖流。為將此功能再延伸、擴散,大愛頻道將在民國八十七年元旦正式開播!觀眾朋友隨時打開大愛頻道,就可以聽慈濟、看慈濟、更加了解慈濟!
然而發掘社會中的真、善、美,必須非常謹慎,「社會上打打殺殺之事固然不要報導,虛假的好事也不在報導範圍」,證嚴上人一再強調,如果製播不實的愛心,同樣會誤導人心,所以要非常用心地呈現真實、平實的美善事跡。
成立一個電視台並不容易,但一切辛苦付出都值得,因為--愛,是點燃心燈的力量;人心有大愛,世界就能亮起來!
▲特別報導
大愛讓視界更遼闊
◎文/張舜燕
《大愛電視台開播》之二
十七世紀英國哲學家培根曾說「知識就是力量」。在現代的資訊社會中,媒體所傳播的資訊與知識,往往成為現代人吸取新知的重要來源;然而,綜觀社會,對人性失望、質疑人生價值的比例,卻逐年提高。
探究背後的成因,不難發現,使人心徬徨、進而增長對社會負面評價的推手,一部分竟來自媒體所大量報導的混亂社會現象。
當前,因幾則重大犯罪事件的觸媒作用,引發社會各界積極探究媒體應扮演的角色與功能,這也是促使慈濟加速成立「大愛電視台」的關鍵。
心頻道
擺脫商業競爭的媒體經營方式,以發揚社會光明為宗旨,追求新聞即時性、文化深度化的生活頻道--大愛電視台,將於八十七年元旦正式開播!
當晚,會有來自全球的上萬慈濟人齊聚台北中正紀念堂,當舞台中央的地球在眾人注目下亮起時,亦象徵著慈濟文化工作由文字、聲音邁向立體化的開端!
證嚴上人一再強調,他對社會有信心,因為平日所見、所聽的,都是美好、感人的事跡,而且也有愈來愈多人願意加入社會清流的行列,只可惜這些社會光明面往往無法成為一般媒體關注的焦點。
雖然成立電視媒體,必須投入相當大的人力資源、器材設備等,然而證嚴上人告訴同仁們:「一切的付出,要說『幸福』,不要說『辛苦』!因為能親身參與促進社會清淨祥和的工作,是難得的殊勝因緣。」
目前,大愛電視台由世新傳播研究所所長熊杰擔任總監,聘請張平、劉新白擔任電視台顧問;並依工作性質畫分節目部、新聞部、企畫部與行政部,分別由湯以白、黃晴雯、趙敏及李燿,負責推動各部門的製播流程或企畫,帶領兩百多位同仁以大愛精神來經營「心頻道」!
心節目
「大愛電視台」每週由節目部負責統籌的播映時數為十九小時又二十分鐘,節目數量總計三十八個,涵蓋教育文化、深度報導、綜藝節目、紀錄片、兒童節目等五大類型(請參閱一週節目時間表)。
您知道「豆腐」從哪個朝代開始製造?紅樓夢中的「鴻宴菜單」又包括哪些菜餚呢?湯以白導播邀請觀眾每週一至週五下午五點半準時收看由李梅仙主持的「巧手素家常」,藉由健康環保、生活逸趣的觀點,鼓勵民眾讓素食成為生活飲食的重心,淨化生理也為心靈增添護生溫柔;週六推出第二季「現代新素派」,則邀請擅長製作點心的唐琪來掌廚,打破一般人誤以為「素食無點心,點心無可口」的觀念,對素食點心料理有一番新的認識。
之前,廣受歡迎的「人間菩提--上人開示」單元,將於晚間七點四十五分播出;而製播兩年的「慈濟世界」深度報導單元,如「勤耕福田」、「快樂菩薩行」、「溫暖滿人間」、「衲履足跡」等,則緊接在晚間八點播出。
晚間九點,週一由鄒美儀與陳凱倫攜手主持「家家有本快樂經」,介紹慈濟菩薩家庭中的溫情小故事;週二至週六分別為「非常媽媽」、「三百六十五之二十四」、「其實我懂你的心」、「師兄放輕鬆」與「了然說故事」等精彩單元;週日則由葉樹姍主持「溫柔的心」,將這兩年來「慈濟世界」精彩單元剪輯重現,讓社會大眾深入了解慈濟志業的來龍去脈。
針對青少年製播的「其實我懂你的心」,由曲艾玲與侯昌明穿針引線,利用各種「考題」,讓父母輩「檢視」一下自己,是否真的了解孩子?還是只慣用威權手法逼孩子就範?另一方面,也讓青少年測驗一下自己,是否真的明瞭父母親用心良苦呢?節目中也有親子短劇,當雙方陳述意見之後,由板橋地方法院少年法庭觀護人盧蘇偉擔任「囉嗦判官」,就其專業輔導的經驗,協助尋找親子相處之道,願家庭更和諧。
心新聞
「現階段的傳播媒體,往往定焦在
血腥暴力、譁眾取寵的新聞觀點上,強調少數的偏差現象;可是社會中絕大多數的美善行為,卻是沈默的,更無法在鏡頭前曝光。」黃晴雯說明基於發揚社會光明面與傳遞民生訊息的新聞立場。
「將一般民眾關心的民生焦點立體化,將可吸引社會大眾的目光」,因此,週一至週五的早中晚新聞,包括清晨六點半「大愛早安心新聞」、中午十二點「大愛午安心生活」及晚上六點直播「大愛新聞民生晚報」,將詳盡報導氣象資訊,供觀眾參考。
以新聞方式來呈現全球慈濟人的歷史步伐,刻不容緩,因此週一至週五午間十二點三十分的「慈濟人慈濟事午間特別報導」,採取男女雙主播的播報形式,是提供社會大眾了解慈濟文化、志業發展的管道。值得一提的是,這節新聞內容將由全省視聽志工提供,這也是大愛電視台獨家擁有的資源。
為服務不同族群語系的觀眾朋友,週一至週五晚間八點三十分將播出閩南語「慈濟人慈濟事晚間特別報導」,每週六上午六點三十分播出「大愛客家週刊」,建立多元化的語言窗口,順應不同觀眾的收視習慣。此外,也製播藝術類、圖書介紹、青少年問題等深度報導。
週一至週五午間一點播出的健康新聞資訊節目「慈濟與您健康有約」,採現場連線直播,邀請醫師蒞臨攝影棚,為觀眾解答各疾病產生的原因與癥候,並且將鏡頭帶入家庭中,實地解說病患如何落實生活保健或復健。
目前,新聞部在全省成立東部、中部、南部與北部的地方新聞中心,已完成人力上的部署;也在美國洛杉磯成立海外新聞中心,記錄美洲五十八個分支會及聯絡點的志業發展,提供觀眾全球性的立體印象。
心視野
十九世紀法國文學家雨果曾抒發心中的讚歎--
世界上,
比海洋更廣闊的景觀是天空;
比天空更開闊的景象,
則是內心的活動。
「心」是最寬廣的空間,相信擁有無限延伸的心視野,人生視界必隨之豁然開朗。
這也是「大愛電視台」正在努力的方向。
▲特別報導
大愛電視台精彩節目預告
◎文/大愛電視台企畫部提供
妙語生蓮.人間菩提.慈濟世界
每日19:30-20:30
這一個小時的節目內容「非常慈濟」:有十五分鐘的慈濟歌選手語教唱;十五分鐘的上人開示提供心靈靜思空間;另三十分鐘透過不同主題忠實記錄慈濟的歷史軌跡。
家家有本快樂經
週一21:00-22:00
雖然俗話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但在慈濟的菩薩家庭中,卻因為慈濟精神的感召、靜思語的教化,有著許多感人溫馨的趣事,反而是一本慈濟「快樂經」。
非常媽媽
週二21:00-22:00
母親對子女的愛,是種無所求的付出;撫育子女本來就是一件艱鉅的工作,如果家有身心異常的孩子,或者子女橫遭變故,母親內心的痛以及調適的過程,更是外人無法體會的。本節目希望讓大家瞭解,這些「非常媽媽」們(有堅韌慈靄形象的男性也包括在內)如何在止痛療傷之後,將「小愛」化為「大愛」,為社會增添一分安定與祥和的力量。
24/365
週三21:00-22:00
「三百六十五行的二十四小時」介紹各行各業二十四小時的真實風貌。記錄各領域的慈濟人如何在工作崗位上克盡職責,將慈濟精神融入工作團隊中,並發揚光大。
現代新素派
週六19:00-19:30
由擅長點心製作的唐琪為大家介紹素食點心,讓一向誤以為「素食無點心,點心無可口」的觀眾,有一番新的認識。並設有「飲食信箱」,由營養師等專家與觀眾雙向交流。
愛在春風裡
週六20:30-20:57
許多老師有感於今日學生「對人不感激、對物不珍惜」,亟思重建人格教育;集結上人法語而成的「靜思語」正補此不足。本節目以「靜思語」教學為主軸,透過布偶、動畫與戲劇,向小學老師家長、甚至大學生與社會人士,推廣這項優良的教學法。
了然說故事
週六21:00-22:00
這是個清新健康的兒童節目。「了然」是九歌兒童劇團中的一個小布偶,是個小光頭,活潑好奇,善良又具有正義感。藉由「了然」的童言童語,加上各種聲光效果、音樂舞蹈、動作表情和現場互動,讓兒童在歡樂之餘,也能有所反省啟發。
歡喜逗陣來
週六22:00-22:30
「歡喜相傳」單元中,包括茶會、慈濟營隊的感觸,乃至每日志工服務中的喜悅;而「歡喜相應」單元藉由現場觀眾的迴響與反應的互動過程,讓社會大眾明白慈濟在做些什麼,更為觀眾打開一扇智慧美善的大門。
真情看人間
週日13:00-14:00
慈院志工以醫院為道場,經常有發人深省、感人至深的體會,值得與所有人一起分享與省思。
走過從前
每日20:57-21:00
以紀錄片的形式,透過照片、新聞畫面,真實呈現慈濟發展史。無論是對於台灣發展歷程,或者研究慈濟歷史的腳步軌跡,都別具意義。
▲人物特寫
聽,郭孟雍的用心
◎文/翁瑜敏
對郭孟雍而言,在慈濟是非常重要的音樂詮釋過程,
音樂不再只是風花雪月,或美的線條與旋律,而是化成人的情感了。
因此,每首歌的誕生,都有許多他忘不了的成長與悸動。
沈潛一年多的郭孟雍因「大愛電視台」的台歌--「大愛,讓世界亮起來!」再度奔波於慈濟大大小小的活動。
深具舞台魅力的他,總會令人有種驚喜--
教唱歌,教到台上台下一片淚水;指揮合唱團表演,在大雨滂沱中仍歌詠不輟;辦社區活動,讓居民捨不得拆下海報;從不懂寫歌,到創作了六十多首慈濟歌曲!一路走來,其實包含了許多他的用心及反省。
致力推廣本土音樂
高二時,音樂老師發掘郭孟雍在音樂方面的天賦,從未接受正規音樂訓練的他,於升高三的暑假開始學彈鋼琴。然因家境不許可,他只能每週借用學校鋼琴練習一次,其餘的時間,便以厚紙板畫出鋼琴的鍵盤,沈浸在音樂的苦行中。
如願考上文化大學音樂系後,郭孟雍從此走入古典音樂的領域。
民國七十四年留法期間,一位教授說:「你們自己即有豐富的素材,為何不整理出來?你到這裡跟我們學音樂,就是來學我們的生活,但你可以在這裡待多久呢?」原以為本土音樂太簡單、水準較低的郭孟雍,受到頗大的衝擊,將音樂「本土化」、「國際化」的理想在他心中逐漸萌芽。
回國後,他即成立「藝術家室內合唱團」,致力於本土音樂的推廣與整理;八十一年起,經行政院文建會徵選為國際扶植團隊,更名為「台北藝術家合唱團」。
這段期間,由於欠缺經濟和人脈,郭孟雍一度疲於奔命,也因人事、經費的不穩定,讓他領悟到,只有企業化經營,藝術團體才能生存。於是「台北藝術家合唱團」有了自己的基金會,也成為國內第一個職業合唱團體。
儘管合唱團慘澹經營,但郭孟雍心中早已勾勒出一張藍圖,他強調:「我們演唱的雖是本土歌曲,但要以國際級的技巧來向世人證明,我們的文化這麼好!在國際上獲肯定後,我
們更要將本土音樂落實到每一個家庭、每一個社區。」幾年來,合唱團屢獲國際性的大獎,並受到國內外各界的讚賞與好評。
為了把音樂「本土化」、「國際化」進而讓「家庭藝術化」,郭孟雍三年前首度在大直社區推動音樂嘉年華會。團員們在社區公園搭起舞台,人手不夠時,他還動員爸媽、姊弟及親朋好友幫忙沿街貼傳單。活動結束了,他和團員拆舞台時,社區居民不讓他們拆,並說:「我們還要繼續辦音樂嘉年華!」給了他莫大的肯定。
「用心」的第一首創作
就在這時,郭孟雍認識了慈濟,卻差點擦肩而過。
民國八十二年,台北藝術家合唱團赴美演出,結識了慈濟美國分會合唱團。返國後,慈濟榮董王明德伉儷趁機邀請郭孟雍參加慈濟醫院七周年慶。第一次看到眾人向上人頂禮的盛大場面,郭孟雍覺得既陌生且驚訝,也因而變得拘謹、沈默了。
那時,王明德認為他是一位音樂家,應該可以替慈濟寫一些歌曲,便向上人推薦;但郭孟雍私下卻以為,他是一個學聲樂、學指揮的人,可從來沒寫過一首歌呢!
之後,他雖隨王明德伉儷再訪精舍多次,但寫歌一事,卻因演出、排練及上課的繁忙暫且擱置了。
十一月多,距郭孟雍訪慈濟已過了四個多月。他的同學廖貞慧亦是慈濟的培訓委員,有天突然打電話給他,說:「《慈濟》月刊上面寫你要替慈濟寫歌啊!」得知月刊的讀者約有十幾萬人後,郭孟雍想:「糟糕,這話登了出來,我怎麼辦呢?」為了更加了解慈濟,他開始勤於往返台北、花蓮;他覺得,既然要寫歌,就要徹底了解才寫得出來啊!
這時正處於「尋歌」階段的郭孟雍,有次在文化大學附近影印資料,店裡,佛號唱誦的音樂不斷自錄音機裡播放出來,老闆娘竟是邊念邊哭。
「只是一個佛號在那邊不停地反覆,有那麼大的力量可以讓一個人不停地流淚!」深覺不可思議的郭孟雍當下領悟,並決定以靜思語作為寫歌的題材。但因一直找不到靈感,又停筆了!
沒隔多久,廖貞慧又打電話來了。「道侶上面寫著郭教授要用靜思語幫慈濟寫歌。」再度感受到眾人的關切,郭孟雍自此一遍一遍地自上人的
錄音帶中汲取慈濟精神。而上人每以多用心」作為開示的結語,亦使郭孟雍每聽一遍,便覺得是上人在他耳畔的親自叮嚀。心有所感,他向上人稟明:「我要寫的第一首歌應該叫『用心』。」
豈料,《慈濟》月刊又登出--郭教授寫的第一首歌叫「用心」。根本還未動筆的郭孟雍,只得試著靜下心來翻閱靜思語;聽了許多「渡」、「悟」的錄音帶後,靜思語對他而言不再像以前那麼索然無味,他開始懂得去揣摩其中的感覺,看到某些話甚至愣住了--以前遭遇到一些事,為何從未如此想過呢?
「用心」的歌詞便在這種情況下誕生了:
眾生心即凡夫心
三心二意無定性
若能用心多用心
真正光明在我心
郭孟雍忘不了第一次唱「用心」時,竟緊張到嘴角發抖。「這是我第一次在上人面前唱歌,也是生平寫的第一首歌,而上人又要求易記易懂、朗朗上口。除了大專聯考外,這是我有生以來第二次唱歌嘴角發抖了。」
寫出音樂的情感
雖然形容自己寫「用心」是「趕鴨子上架」,但這期間的用心,及對靜思語的感觸,使郭孟雍接下來的創作過程,總是靈感泉湧。
「這中間我一直不停地看、不停地學。」藝術家對自我的訓練讓郭孟雍從一個不會寫歌的人,成為受人歡迎的詞曲創作者。
對郭孟雍而言,在慈濟是非常重要的音樂詮釋過程;音樂不再只是風花雪月,或美的線條與旋律,而是化成人的情感了。因此,每首歌的誕生,都有許多他忘不了的成長與悸動。
「祈禱」的創作讓他費時了九個月,靈感卻在印尼慈濟茶會上,渾身發高燒的狀況下乍現。當他終於將整首作品呈現在上人面前時,上人將其中三句話改成了--
我的心念充滿虔誠
我的心念上達諸佛聽
我的心念上達諸佛心
「短短三句話,點出了全部的意境。」這一改,郭孟雍當下懾服。
為賀伯風災而作的「千手來牽手」創作過程,更是他永銘在心的經驗。他強調,這首歌是上人成就的。
那時,郭孟雍寫完歌詞後呈給上人,上人看過後只是放在一旁。敏感的郭孟雍,回去後立即重寫,因而揣摩出了其中精髓--
伸出你的手 和我手牽手
愛是犧牲享受 付出無所求
前後歷經四次修改的歌詞,終獲上人的青睞。
當時,上人對郭孟雍說:「師父這樣刺激你,你會不會生氣?」
他一聽,眼淚幾乎掉了下來,心裡吶喊著:「師父是在成就我!如果我在第一次、第二次時就放棄,便不
會有這首歌了。」
最近,由郭孟雍填寫的「大愛,讓世界亮起來!」獲選為大愛電視台台歌,而「點亮」歌曲的過程更是一段佳話。
三、四個月前,一位日本華僑李老先生偶然間聽到郭孟雍的錄音帶「慈濟情」,力請友人引薦,邀他前往日本,牽引同為詞曲創作者的兒子為公益事業盡分心力。
盛情難卻下,郭孟雍於中秋節前夕到日本拜會李家毅。一句日語也不懂的他,掌握了李家毅音樂中的情感,聽完他的歌曲後即說:「這是一個沒有結局的愛情。」並逐一分析其中含意。李家毅當下彷如找到知己,與他暢快地聊起音樂的種種。當郭孟雍提起為慈濟寫歌時,李家毅拿出了十張CD,表示只要喜歡的任何歌曲,他都可以想辦法讓慈濟使用。
當晚,聽完所有的歌曲後,郭孟雍選定了三首。正苦思歌詞時,突然靈光一閃--若因為愛,能讓世界亮起來多好!妙筆一揮,「大愛,讓世界亮起來」了!
為使歌曲容易傳唱,他將整首歌重新編曲,還馬不停蹄到全省各地教唱,希望大愛電視台元旦開播時,這首歌已能在慈濟世界產生迴響。
為「密閉空間」啟蓋
「我的人生,因為上人而有了三百六十五度的大轉變。」由於在音樂創作過程中有許多與上人溝通的機會,郭孟雍從中領悟到許多人生真諦。
以往留著落腮鬍的他,一拿起指揮捧,只要團員唱錯或演奏錯,眼睛立即瞪了過去,常讓團員嚇得發抖;但現在留著小平頭的他比較會替旁人著想了。另一半蔡瑞婉即深刻感受到他的轉變,她表示,大學時綽號「大炮」的郭孟雍,性子急、說話直,常得罪人,加入慈濟這幾年,他收斂了許多。
在台前頗為風光的郭孟雍,亦會
時時反省自己的定位。他強調:「雖然我從掌聲來,但每一次的掌聲都是我最大的修行,我必須謹記隨時縮小自己。」
一次,郭孟雍在台中教唱,教到最後竟然哭了,這亦是他第一次在慈濟哭得不能自己。下台後,上人告訴他:「你會哭,是因為跟慈濟更親了!」簡短的話語,讓郭孟雍的感觸又較以往超脫了。
雖然心境更為超脫,但因對自己做更多的要求,郭孟雍沈寂了一些時日,亦沈澱出另一番心情;這段日子,即是他所謂的「密閉空間」。
「其實密閉式的空間,是我個人的成長過程,我很感謝慈濟給我這樣的成長機會,讓我把蓋子掀開了。」郭孟雍低著頭,沈思了一會兒說:「進慈濟只有短短四年,感覺好像已跟著慈濟走過了三十年。」
而三十周年慶時,看到上人擔心地來回巡視會場,他心疼上人,也對慈濟文化中的「包容」有時被錯誤詮釋,頗有意見,尤其對慈濟人引以為傲的「時間到了,一定準時完成」的心態深深以為不可。
聽到上人一次又一次對眾人感恩時,他的心情特別沈重。「這句話是這麼輕,但聽在弟子心裡,卻感覺到好重。為什麼讓上人感恩?只因我們為慈濟做了很多事情嗎?」想到上人孱弱的身子肩負如此的重擔,他更堅持:做一位慈濟人除了要勇往直前,更要懂得自律及事先計畫。
「為何要包容?」心直口快的郭孟雍,總是將心事全寫在臉上。
於是,他作了「其實我懂你的心」:
上人的心是菩薩的心
上人的心是媽媽的心
做一個好孩子 不讓您操心
第一次在上人面前發表時,在場許多師兄姊哭了。上人聽完,語重心長地說:「你們真的懂我的心嗎?」
今年七月,他帶領合唱團到澳洲雪梨歌劇院表演,與當地慈濟人到天主教養老院做志工。當眾人手牽手,齊聲唱出「All the things youare」時,一個念頭突然在他腦海閃現:若愛是一切的開始,包容也應該是一切的開始。他當下領悟,忍受團員在成長過程裡發生的錯誤,才能有今天的成長;在慈濟,亦然啊!
為藝術、為文化、為眾生
兩年前,上人對郭孟雍說:「身
為一位藝術家,一定要每場都在國家音樂廳表演嗎?你應該拓展腳步,走入社區,與民眾結好緣。」他幡然反省到這幾年來在社區推動的音樂成果,更加著重在各大小鄉鎮的表演。
走入社區,讓他聆聽到更多民眾的心聲。他說:「對從來沒有機會走進國家音樂廳的民眾來說,那怕是露天場地,在他們心目中,就是最好的國家音樂廳。」
郭孟雍喜歡在音樂會中,以肢體語言營造氣氛,讓觀眾自然融入情境,並受到感動與啟示。一位聽眾來信說,好久未見到七十多歲的父親,聽完音樂會後牽著六十多歲的母親走出會場;一對將離婚的夫婦,在友人勸說下聽了郭孟雍的音樂會,決定試著重新來過。
音樂到底為誰而作?是郭孟雍不斷思考的課題。在慈濟,他接觸了佛教音樂,更謹記著上人的理念--佛教音樂
- May 19 Tue 2009 10:53
1997年12月 373期-A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