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千手千眼

暖一季冬

◎撰文/黃文玲

【浙江、安徽、貴州賑災報導】

最美麗的大自然,有時,也是最無情的,
一旦風雲變色,天降水災、風災、震災……,
美麗的山河劃上了傷痕,其上的人們成了必然的犧牲。
有幸,人們和平仁愛的天性與潛能,因此激發。
慈濟大陸賑災就是希望藉由對困窘災民及時的扶持,
點燃他們希望的火炬,鼓舞出大無畏的信心與勇氣,
走出傷痛,迎向未來。
在一望無垠的水鄉伐舟前行,在深山大嶺爬坡勘察,
走過傷心災區,我們聽到,我們看到,我們來學習--
為災情的慘重而掉淚,
為農民辛勤耕作毀於一旦而心痛……,
但是,農民的堅毅自強、勤奮不息,卻為我們上了寶貴的一課。

用真心加持

◎撰文/林美依

【浙江】

浙江,地處東海之濱,受沿海經濟發達的長期薰陶,
為中國大陸較富庶省分之一;
地形雖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說,
但在農業上,如茶葉、柑橘、稻穀等作物,
產量都佔全國重要地位。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本是典型農家四季,
然去年八月中旬,在十一號強烈颱風巧遇天文大潮,
風雨潮三碰頭下--
臨海縣市的果實全叫倒灌的潮水給吃了,
等了五、六年的一片橙黃橘綠成了槁木叢叢;
內陸山區的糧作也讓爆發的洪澇給淹了,
遍地稻穗楊花不留一棵青翠;
經營了二十年的養殖場毀了,
甚至,連安身立命的家園亦因海塘壩決口,
積水至人身高,一泡就是三個日夜……。
全省受災縣市中,又以三門、寧海、磐安與溫嶺災情最為慘重,
經兩次實地勘災後,慈濟為四縣市十一萬五千多位災民,
帶來了大米、棉衣被和一分真心「加持」--
加強他們支持的力量。

下雪了!元月四,日浙江賑災團此行為期十五天的最後一站--溫嶺。

剛跨坐上三輪車的大叔,兩臂往腋窩處夾了幾下,瞇起眼感受身上那件印著慈濟徽章的嶄新藍棉衣所包裹的溫熱後,滿意從心底竄上了嘴角,把那原本被凍成一直線的唇形拉成了弦月弧。

六十開外、身著布襖的老大嬸,將領到的衣被緊緊地摟在胸前,拖著微顫的身子,向出口處踽踽行去。問她:怎麼不先把棉衣穿上?她說,新衣裳要留著過年穿。

「雪中送炭,慈濟是來雪中送炭的!」人群中,有個聲音傳了出來。雪,仍在飛;身子,暖暖的。

莊稼人的時間,
刻在農作物的成長上

來到位於溫嶺橫河鎮發放點旁的一戶災民家中,掛在二樓木梯上的鐘因浸水停在五點五十七分。

「鐘停了,時間怎麼算?」有人問。

中年男主人搔搔腦勺後,淨是咧著嘴笑著。倒是一直蹲在地上玩著牆角那堆皺皮橘子的小男孩,冒出了這麼一句:「我們不用看那個。」

對莊稼人來說,時間,隨著農作物的成長階段來計算,要習慣點、實用些。

住在寧海縣長街鎮、種植棉花的王昌明便說,從古雨時節(約農曆四月二十日左右)播種,到移栽、耙苗、除蟲、下肥,以至九、十月吐穗期的修花、收成,約莫需一百六十天至兩百天的耕作期,因而他的一年不說三百六十五天,而是兩百天加上一百六十五天。

提起自己的棉地,王昌明既搖頭、又點頭地說,每畝地的一期耕作成本需一千元,收成期若能不遇雨,最高利潤也不過一千二百元左右,但一家子的整年生計及孩子的學費可都靠它呢!

這會兒,鎮上不論是種水稻、棉花或柑橘的人家,都絕收了,日子是咬著牙挺著,但是孩子要讀書……

據寧海第三中學謝老師表示,該學期近期末了,全校仍有三分之一的生學生未繳學費,還好學校擬出「先讀書再繳費」的變通政策,多數學生才不致因而輟學。

走數十里送橘子,
為回應一場推心相待

儘管總在六、七點便出門,賑災團到達發放點也都近九點鐘,而和太陽比早慣了的農民,常是在發放開始前的幾小時便到達定點;在山縣磐安,居民便是已把剛收成的蔬菜挑到約四十分鐘腳程的山下市場兜售後,帶著兩籃空竹簍又折回村子裡等發放。

遭水患後的這段日子,因多數農

地還無法復耕,災民原本的工作型態變了,或遠赴外地打零工,或為重建家園留在村裡修築海塘壩,但生活的方式,一樣勤勞、儉樸。

由於遇逢假日,在寧海縣長街鎮發放時,有許多學童跟著村裡的拖拉車來到現場,也適巧成了翻譯員。

就讀小學四年級的葉哲,是來幫鄰居婆婆搬衣被的,他比手畫腳、栩栩如生地說完當時村裡受「洪水猛獸」侵襲的狀況後,即被場中的團康帶動所吸引,飛奔了過去。沒一會兒,又見他快步跑了過來,氣喘吁吁地說:「剛才還有一點我忘了說,謝謝您們給我們物資。」說完,便一溜煙地鑽入人群中。

在寧海,孩童以天真的口吻道出心中的感謝;在三門,前一日領到糧被的隔壁鎮老婦,從浩劫餘生的橘子中,精挑細選,左一袋、右一袋地提了幾十里路,送到慈濟人手中;在磐安,一名少婦更是欲以一只傳家手鐲回報師姊貼心送上的一瓶凡士林……

慈濟人在發放的過程中,展現的是怎樣的態度、舉止,而換得災民如此動容的回應?

郭丁榮說,因為物資到底是有限的,但知道自己親切、尊重的一言一行,可以溫暖他們的心,好久,好久,所以,臉上笑容的誠懇度始終如一;張紅玲憶及索甲仁波切曾言「每個人皆可為他人『加持』,只要有一顆真誠的心」,因此在透過蓋章、送衣被與他們做肢體上的接觸時,不管碰握到的是粗糙乾裂的雙手,或是單薄顫動的身軀,總藉由自己的手傳遞最誠摯的祝福,並為他們「加持」--加強他們支持的力量。

「這次面對災民,沒有可憐、沒有同情,只有關懷與感恩。」陳炳坤如是說。

因為專心關懷,賑災團此行不僅為災民暖了這一季冬,也在災民與天抗衡的這一段路上,加了馬力。

大愛印山灣

◎撰文/楊倩蓉

【安徽】

九一年大陸華東大水,漫延範圍之廣、災情之慘重,
受到國際關注,各國救援物資紛紛運向災區。
對特重災區安徽而言,
慈濟的濟助物資雖然不是首先運達,
救災工作卻做得最久、最務實。
當時,全椒縣流行以「挑燈夜戰」來形容慈濟以兩個月時間,
為災民趕建十四座慈濟村的盡心盡力。
在救急工作上,
除了趕在冬季來臨前,發放救助金與棉衣,
考慮到來春的莊稼,慈濟又提供了種子與化肥,
讓災民生活很快地穩定下來;
而慈濟村的興建,也帶動當地如磚廠、瓦廠、
水泥及建材等相關產業的發展。
沒想到,元氣大傷的安徽五河與固鎮
兩低窪縣的農田,天災猶頻仍交替--
除了旱災與蟲災接踵而來,連年水災再度淹沒大量耕地。
五河流傳的俚語:「七分山、三分灣(指窪地),不是旱的山、就是淹的
灣,三灣一起收,十年九沒有!」
為當地農民艱困的生活環境作了最貼切的寫照。

「你們這些人心地實在太善良了,發物資給我們還向我們說謝謝,我是真的受到感動了!」開車的司機透過車窗玻璃,望著一排排剛領到物資的返家災民,忽然開口對我們說。

五河縣朱頂鄉是我們來到安徽省的第一個發放點,為了讓兩萬七千多位災民能夠順利領到物資,當地領導早在元月六日發放日前便集結村民與工作人員進行實地演練,並特地增加朱頂中學的兩個出入口,將道路改為

暫時性的單行道,以利發放動線的流暢。該校師生也自動至現場幫忙。

在彼此互助合作下,發放工作進行得相當順利,每村都出動一輛拖拉機來載運物資,災民與拖拉機都井然有序地在道路兩旁排了好長一段隊伍,負責棉衣棉被供給的全椒被服廠工作人員也在現場監督作業。

被服廠翟義經理表示,與慈濟合作已邁入第五年了,在製作過程中,慈濟人會定期前來視察品質,務求做到盡善盡美。雖然,慈濟人對衣被品質的要求特別多,但翟經理說:「慈濟來我們這兒賑災,這是我們應該配合的!」

奔入雨中,
為不忍災民淋雨受凍

第二天在曹老集中學發放時,忽然下起滂沱大雨,怕災民淋雨、受凍見師兄姊將發放品送到災民手中,還向他們說謝謝,一旁圍觀的民眾,師兄姊來不及披上雨衣,便急忙奔入雨中,迅速將災民二扶持至各發放區領取。

見師兄姊將發放品送到災民手中,還向他們說謝謝,一旁圍觀的民眾有些不解,但一上午下來,看到師兄姊全身淋濕了依然笑瞇瞇地向大家問好,並為災民凍裂紅腫的手掌與耳朵塗上凡士林,一些民眾也開始下場協助發放,主動幫歲數較大的老人家搬提物資。

雨勢夾雜著冰冷的空氣凍紅了大家的臉孔與手掌,在台灣開麵包店的許榮隆為了讓災民儘早拿到物資好上路回家,心中一急,竟帶著災民,對著棉被區的工作人員脫口而出:「麵包一床!」讓大家笑彎了腰。而陳寬博身上的嚴重骨刺雖陣陣發作,仍強忍著疼痛,掛著微笑,不斷彎下腰來將棉被一一送到災民手中。

發放畢即將離去之際,一位災民冒雨折回走向我們,揚了揚手上的棉

衣,高聲地說謝謝。當賑災團的車子行經災民身旁時,多數都挺有默契地摸了摸方才塗上凡士林的手與耳朵,向我們揮揮手。甚至,還有許多到現場幫忙的學生拿出本子,要求簽名、寫幾句話留念,師兄姊便將靜思語一句句地抄上,鼓勵這些可愛的孩子及時行孝、行善。

三天的發放過程中,志業中心副總執行長王端正與德禕師父一行人也抽空前往附近村落,探視災民的生活狀況,並拜訪幾戶人家。有災民上午領到麵粉,下午即做成麵條,並熱情地要下鍋請我們享用;見一些老人與小孩穿著剛領到的新棉衣,德禕師父忙上前問:夠不夠暖和?陽光溫暖的午後,新領到的棉被已晾在竹竿上見見太陽了呢!

善苗出土,
因為當年慈濟曾播種

據安徽一位員表示,九二年在全椒有一場罕見的龍捲風,一夕之間將整座村莊摧毀,附近慈濟村的居民都開著拖拉機,義務前來載送受災村民至醫院療傷,並提供米糧救急。當時,慈濟村的居民表示,會自動自發這麼做是因為--當年慈濟也曾這樣無私地援助過他們。

這位官員還說,慈濟留給全椒災民的不僅只物資,他以中國傳統文化去理解慈濟的精神,認為知足、感恩、善解、包容,及諴正信實等慈濟文化,這些都是放諸四海皆準的待人處事原則。

添燃料暖荒年

◎撰文/黃文玲

【貴州】

破曉,出發,從昆明到貴陽,從興義到盤縣,從盤縣到丹寨,
星夜,進城,車隊裡的人影在視線注目下逐漸清晰。
從台灣遠道來的這群人,
搭載著夢想與希望--
他們,
對他人的生命有一分呵護與疼惜,
對自己的生活有一分熱情的想望與理想的執著。
他們,
有人小時是甲級貧戶,有一餐沒一餐;
有人曾因繳不出學費而輟學在家數年;
有人終生飽受病魔摧殘、痛苦纏綿。
然,再窮,再苦,再痛,
他們仍在心中織夢,這個夢有如天山雪峰長年的積雪,永遠晶瑩美麗。
而今,他們
有的為災胞蓋房子,有的為失學孩童興學辦校,有的集資為少數民族建立醫療網。
他們共同打造慈善的希望,通往曾經立願的白雪山峰。

車子在山道間搖晃得厲害,如暈船般令人不適。車窗外是接連天際的山巒,賑災團的車子已走了四小時,過了這座山頭還有一座山頭,似難走出山的屏障!

黃褐色的山被充分墾殖為狹長帶狀的綠色梯田,遠望去如人腦皺折,又如韻律的海浪波紋,也像一條條的腰帶!

「腰帶田,腰帶田,好看不中用,青蛙一跳越幾塊,耕牛進不去,鐵犁放不下,種稻只好用鋤頭。」貴州有些地區是以腰帶田來稱呼梯田,這些綠意浪波是山區人民的生機,然由於人多地少,每一戶人家所能有的地也就相當有限。

由於當地災害多,構成每年農產情形是「大災之年大減產,小災之年團小減產,無災之年增點產」。貴州許多偏遠山區正逢大災之年,賑災團的車子正往災民內心的渴望駛去。

車子在山道間搖晃得厲害,如暈船般令人不適。車窗外是接連天際的山巒,賑災團的車子已走了四小時,過了這座山頭還有一座山頭,似難走出山的屏障!

黃褐色的山被充分墾殖為狹長帶狀的綠色梯田,遠望去如人腦皺折,又如韻律的海浪波紋,也像一條條的腰帶!

「腰帶田,腰帶田,好看不中用,青蛙一跳越幾塊,耕牛進不去,鐵犁放不下,種稻只好用鋤頭。」貴州有些地區是以腰帶田來稱呼梯田,這些綠意浪波是山區人民的生機,然由於人多地少,每一戶人家所能有的地也就相當有限。

由於當地災害多,構成每年農產情形是「大災之年大減產,小災之年團小減產,無災之年增點產」。貴州許多偏遠山區正逢大災之年,賑災團的車子正往災民內心的渴望駛去。

以相似記憶,
去同理一分受災心情

「在孩子小的時候,我將一罐養樂多冰凍,切塊分給三個小孩吃,讓他們體會物資的得來不易。」山路漫長,團員在車上斷斷續續交談著;白手起家、事業有成的林夕毅說了這個小故事。他的用意是希望視享有物質為理所當然的現代孩子們,能在芋種情境下,去品嘗物質的不易與可貴。

現今的都會生活中,隨處有便利超商,消夜更不怕沒處去,人們較難想像吃了這一餐,不知下一餐在哪裡的那種酸楚。而當知道有人因天災而處於這種困境時,會是怎樣的反應呢?這也是此行賑災中,我們要去同理的一分心情。

李興林像所有貴州偏遠山區農民一樣,樸實、耐勞、肯幹,手足貼地,插苗、顧秧,是一天生活的重心。

二月種稻米,三月種玉米,一年一收,李興林最盼望的是八、九月的收成,倘若一個大人有四百至五百斤的收穫量,那年度的糧食就夠吃,李興林也就會露出滿足的笑容。

但是在有「十里不同天,無災不成年」之稱的貴州偏遠山區,要保證足夠的口糧收穫量,是要靠運氣的。

比如說,他的「地」(不叫田喔!田是水田的意思,是用來種水稻的,地是旱地的意思,是用來種玉米的)是在高山上,離河水又遠,除了從山下挑水外,主要就靠老天爺下雨!

但是雨又不能下太多,多了就成災!九七年七月十四日至十九日間,雨勢也太兇猛了,毀掉了李興林所在的整村的所有田與地,他好想哭!

而在深山裡的苗族居民是以包穀(玉米)收成論財富,但是這場水災後,即是過去的包穀「首富」,也面臨了沒有食物下鍋!

李興林的家位在貴州興義縣珠東鄉鍋底河村。興義縣山區像他們這樣受災的人並不少,災情特重的有二萬八千餘人。

盤縣距離興義縣一百多公里,同樣也發了災,九七年五月下了大冰雹,打壞了農作,打壞了房舍,威力嚇得許多小女孩當時跳入米缸、油桶躲避災難。雹災引發了病蟲害;七月中旬,有的村隨後又慘遭土石流,農收亦成泡影。

興義與盤縣,受災人口普遍缺口糧,經勘災小組多次實地調訪屬實,慈濟採取了一項重要措施--發給受災戶,每人一個月三十斤大米,從九八年一月至三月連發三個月,紓解村民沒有米吃,又沒有錢買米的問題。

九八年一月五日,李興林天沒亮就出門,翻過幾座山頭,划了兩個小時的船,坐了四十分鐘的車,來到珠東鄉糧辦處,與其他受災的人一樣排隊領糧。

李興林很木訥,當賑災團員拍著背鼓舞他時,他不斷地用「感謝支持、感謝關心、感謝幫助」來表達內心的情感;另一位感情較豐富的災民,則漲紅了臉說;「如果,以後台灣有災,我們也要去幫你們!」

在必要時,
為他人生命添一分燃料

看著李興林排隊的背影,慈濟的一位中年團員沈萬清想到自己生長童年。

他生長在台南的一個小山村,那時曾文水庫還沒建,沒水灌溉田,他放了學,挑水、放牛樣樣來。而山區偏遠,他每日上學來回要四小時,途中還要涉溪,有一次還差點淹死。他家貧,是鄉公所的甲級貧戶,而靠著自己的上進,與鄉公所及善心人士的補助,順利念完高中。

在辛苦創業過程中,九一年時,他聽到慈濟為華東水患災民蓋房子,心想十萬元在台灣是買不起房屋的,但卻能幫災民重建家園,於是在自己還沒有房子前,就先為災民起了一間房。

賑災團許多師兄的心事也和沈萬清很接近,他們都白手起家,都曾走過貧窮,「受人點滴,湧泉以報」是他們至今未曾改變的的信念。他們想到自己從無到小有經濟成就,和自己的生活或生命會更好,其點滴過程不只是自己努力,更有許多人的助力;在必要時,他們也願意為他人的生命添加燃料。

給予大米、棉衣被,所給的不僅是最及時的救命糧,和最溫暖的棉被,大家還種植了一顆希望--

「希望我所遇到的每一個人的生命都愈來愈好!」

幫助他們度過這個荒年,讓莊稼的手有氣力再揮動,在鼓舞中生龍活虎地下田去,農村的綠意和希望就能再度開展。



▲天涯共此情

夷靈子民的想望

◎撰文、攝影/謝景貴

【越南】

在如詩畫般的山水間,
棲息著怎樣的子民,
需要我們千里送暖?
這模糊的想像於抵達家合國小後,
開始層層地褪去神祕的面紗。
在當地原住民樸實粗獷的面孔上,
我們看到最純真的眼神;經歷漫長的路程、半天的等待,
他們不吵不鬧,也不爭取,
只是靜靜地蹲在一旁,
盼望著一個醫療的機會……

越南地形狹長,人口約七千四百萬人,國民年平均所在美金兩百八十元上下。一九八五年經濟開放以來,城市居民的生活獲得改善,但是鄉野間的少數民族,仍過著艱苦、缺乏醫療資源的生活。

兩年半前,慈濟委員楊碧雲隨著丈夫飄洋過海來到越南,也藉此播撒慈濟精神的種子。從胡志明市廣韶老人院的第一件個案,到如今延伸到包括郊區的八十餘戶長期照顧戶,慈濟精神的落實,吸引不少當地台商及華僑投入;志工組織也因而漸次成形。

今年元月三日至五日,越南慈濟人將關懷的領域延伸到醫療志業。透過當地解賢法師的協助,師兄姊選定有四萬兩千位少數民族的林同省夷靈縣,作為首次義診地點。

蹲踞著的期待眼眸

清晨五點不到,義診團迎著清麗的朝陽,往家合國小邁進。

國道二十號公路在丘陵間蜿蜒起伏,在晨曦薄霧中延伸,茶園層巒疊翠,好一幅潑墨山水。在這詩畫般的山水間,棲息著怎樣的子民,竟需我們千里送暖?

模糊的想像在扺達家合國小後,

層層褪去了神祕面紗。

清早,會場上就已有民眾在搭好的棚架下等侯。在當地原住民一張張樸實粗獷的面孔上,我們看到了最純真的眼神;經歷漫長的路程、半天的等待,他們不吵不鬧也不爭取,只是靜靜地蹲在一旁,期待著這分難得的醫療機會。

除了領有紅十字會義診通知書的貧戶外,聞訊而來的民眾不斷增加;看著他們期待的眼神,師兄姊決定盡力義診,讓沒有領到通知書的民眾也能接受服務。但醫藥卻面臨了短缺的窘境,當天下午師兄姊立刻將緊急採購藥品的清單傳回胡志明市,請留守的師姊第二天送過來。

才第一天就超過原先預計的五百名總看診人數--當天總共看了六百四十診次。大家既興奮又擔心,趕緊清點要給貧戶的結緣品及藥品存量,避免讓領有通知單的民眾看不到病。

「診」不應求

第二天上午義診開始沒有多久,一位二十餘歲半身不遂的年輕人被家人用床墊抬到掛號處。

在過去四個月中,他輾轉換了三家醫院,也到過胡志明市的日本醫院開刀,仍無法扭轉癱瘓的命運;明知希望渺茫,愛子心切的父親仍不放棄任何機會,拘謹焦慮地嘗試用法文和我們溝通。

我們僅能傾聽及透過翻譯來撫慰年輕人及慈愛的父親,畢竟義診只能

提供簡單的醫療,即使是即刻趕來的醫師,也僅能開些基本藥品。雖然我們能做的有限,但是來自異鄉的真誠關懷,溫暖了年輕人的心,我們看到他離去之前,綻放了笑容。

一位婦產科醫師感慨地說,她已經六十五歲了,沒想到今天竟還能充分發揮良能。她告訴我們,有些病患真的很需要這次義診,尤其是少數民族的婦女同胞。雖然剛開始很多人對婦科存有疑慮和恐懼而不敢接近,但在師姊們循循善誘及提供優先掛號的服務後,看診人數明顯增加。

信中的淚光

隨著病患迅速增加,激發了我們高昂的工作意志。就在大家勤奮努力的時候,一位老先生默默地走進辦公室……

老先生的出現並沒有引起大家的注意,他慢慢地拿出一封信,說要交給義診團,然後就靜靜地坐在那裏。負責翻譯的馮雪芬展開信紙,一字一句地述說老先生的心聲--

各位慈濟人,大家好!我是夷靈縣家合社的貧戶,今年已經六十九歲了,我非常感謝各位從遙遠的地方帶給我們藥品以及這麼深的恩情。最難忘也最令我們深深感動的是每位工作人員的態度,不論是候診或領藥的地方,都是那麼細心、那麼溫柔地對待我們,這種情景,我們永難忘懷。

只剩明天一天,你們就要離開這裡,回到原來的地方,這幾天各位對我以及對我貧窮同胞們的恩情,我們永遠不會忘記。話雖如此,分離終究是分離,我們終此一生,銘感在心。

這次義診,不只是有醫師看診,同時也施藥。過去三、四年來我一直為關節炎及痛風所苦,昨晚服

用藥丸後,今天就感覺好了三成。

愛心是彼此相互的關懷,這種異鄉的感情教我如何能夠忘懷?感恩之語永無止境,只能憑這張小小的紙,以幾行短短的字,表達我對大家衷心的感謝之意,祝福大家萬事如意。我是掛號第一一四號的阮華慶(音譯)……。

老先生從頭到尾就這麼靦腆地坐著,口中重複說著「感恩」。突然,老人家的眼角泛起淚光,淚就這麼輕輕地流下來,在場的師兄姊也都紅了眼眶。

外面的義診仍在紛擾地進行,而辦公室內的情境卻好像凝結起來;流動在大家心裏的,不是澎湃的激情,而是一股深深細細的酸楚及無限的感恩。

義診的最後半天,領有通知單的民眾優先看診;最後時刻,再開放四十個名額給沒有通知單的民眾。總計這兩天半的義診,共看診二千六百四十二診次,服務了一千六百四十九人;超出原來預估的五百人整整五倍之多。

懷著感恩的心,我們期待以真誠的關懷,來滋潤這些苦難的大地子民的心。(蔡玥丰整理)

尊重當地政府法令

面對首次義診,師兄姊無不謹慎戒懼地籌備一切事宜,其中最重要的訧是尊重當地法令。因,此第一步就是先向省縣紅十字會及縣人委會等主管機關申請核准。

另外,為了實際勘察民眾生活環境以及選擇義診場地,師兄姊前後勘察了五次,終於選定了家合國小。

為了解決場地廁所不足的問題,從事建築業的莊明昭特別加蓋九間現代化的抽水馬桶廁所;為此,家合國小的校長不斷地在各種場合對慈濟表達感恩之意。

在義診醫師方面,除了縣紅十字會聯絡的大勒市醫師外,一群經常參與義診的胡志明市醫師們也自願參與慈濟義診。就這樣結合了兩地共二十一位醫師,設定綜合內科、小兒科、婦科、牙科、眼科及耳鼻喉科等六個科別;義診預定人數也經縣紅十字會的要求,由兩百位增加到五百位。

當萬事具備之際,大夥的心卻仍懸在半空中,因為省紅十字會雖然已經口頭應允,但正式核淮公文卻遲至十二月二十七日才接到,距離元月三日的義診衹剩一個星期。

在實施社會主義的越南,師兄姊深知尊重當地政府法令的重要性,如果沒有正式公文,幾乎可以確定行不得也,所以二十七日接獲公文後,大夥雀躍的心情不難想像。

「雜牌」義診漂亮出擊

兩天半的義診結束了,回想我們這支自己戲稱為「雜牌軍」的義診隊伍--慈濟人二十七位(包括台灣慈濟人一位、馬來西亞慈濟人三位)、胡志明市醫師十三位、大勒市醫師八位、大勒市青年志工二十五位、保祿市青年志工五位,全是為了一個「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信念,而緊緊地凝聚在一起。

即使豔陽高照,大勒市二十五名佛教會青年志工主動承擔最耗體力的工作--撿垃圾、清理浴廁。他們是最不醒目的一群,但是他們沈靜的付出卻不曾停歇。

胡志明市的醫師們一到達會場,也立刻挽起袖子投入打掃工作。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原本積塵甚厚的教室成了清潔乾淨的診療室。

師姊們還為不同科別張貼了簡單易懂的圖形,以彌補少數民族不識字以及言語不通的缺憾。而為了避免他們遺失掛號牌,師兄姊更細心地將每張掛號牌護貝並穿上橡皮筋,讓等候的病患可以套在手腕上。

這一切,都是希望民眾在此次義診活動中,不僅得到醫療服務,也能感覺受到尊重與關懷。




▲靜思教學百寶箱

呂美雲的創意魔杖

◎撰文/楊倩蓉

「當我的學生挺忙的,什麼時間要做什麼事,怎樣的課程有怎樣的遊戲配合……,
但是,他們都會從中得到肯定。」除了營造溫馨的教室環境,
在教學方式上,呂美雲更是年年創新,讓學生樂在學習。

目前在日本實施的開放教育認為,學校的任何一個角落都是學習的場所,而非僅侷限在教室內。高雄市莊敬國小的呂美雲老師,也堅信教室不該只是書本授受的地方,於是她像一位魔法師,魔杖一揮,把教室變得充滿趣味,讓參觀過的人無不嘖嘖稱奇!

環境溫馨
「淨、靜、境」三合一

呂美雲認為,環境雖然不會說話,但自有其影響力,「淨、靜、境」三合一的教室環境,有著家的溫馨,學生徜徉其中,才能培養較好的生活品質。因此,教室的情境布置在她的靜思語教學上,占了很重要的比例。

走進呂美雲的班級,學生的各種作品透過她的一雙巧手,以桌布、各式小飾品與乾燥花優美地與黑板、課桌椅做了結合,教室內還放置著CD音響、電視與兒童讀物,最特別的是教室後方闢出的一方閱覽空間,木地板加上雅緻的坐墊,是學生課餘休憩的好地方。

上學期,呂美雲班上有一位轉學生,當學生家長第一次帶著孩子尋找教室時,從她班上的教室窗外向內一望,母子倆當場傻眼--沒想到,教室也可以這麼漂亮!看到教室內滿是花花草草與有趣的東西,起初還以為走錯教室來到幼稚園了,經確定無誤後,見新環境的氣氛如此溫馨,一路上,母子倆是笑著回去的。

學習有趣
所有孩子愛上學

呂美雲覺得靜思語教學是教學軟體中,要讓靜思語教學流暢,良好的班級經營是必要條件。從十五、六年的教書生涯中,她發現許多學生寧願被外界的聲光媒體所吸引,也不願意專心在書本上,而這其實不該一昧地責備學生,如果老師的授課內容確實枯燥乏味,自然無法引起學生的讀書興趣。

「當我的學生挺忙的,什麼時間要做什麼事,怎樣的課程有怎樣的遊

戲配合……,但是,他們都會從中得到肯定。」為了讓學生從做中學習,呂美雲設計了一套完善的遊戲規則,學生以誠正信實的態度悠遊其中,樂此不疲!

首先,除了傳統既有的班長、學藝股長等幹部之外,她還賦予班上每位孩子如窗戶長、抹布長、禮貌長、回家長、上課長、燈長、環保長等一個專責的職位,大家各司其職,毫不含糊。

每天,學生進入教室後,在由樂長負責播放的悠揚音樂聲中,開始一天的學習。呂美雲給予學生的學習方式是活潑多元的,如在國語課程上,她發明了「成語高手」、「師生競賽」等二十幾種玩法,讓學生從遊戲中識字、背誦,較不易忘記。

還有,放置在教室前方的那台電視,發揮的功能可更大了!由於小朋友容易被影像所吸引,上自然課時,呂美雲便在電視上放映自然昆蟲的影片,讓學生印象深刻;特別是大愛電視台成立後,當呂美雲進行靜思語好話教學,闡述靜思好話的意義時,慈濟世界裡的真人真事影片,正好成為最有說服力的輔助工具。

此外,她利用不開晨會的早上及課餘時間開設心靈課程,如「開心箱」(由

學生上台做好人好事分享,彼此讚美)與「甜甜圈」(老師藉故事、圖片、影片傳達人間美善)來肯定每一位孩子,幾乎一天的學習都在遊戲中過。這樣的學習方惑,讓孩子每天早上不但不賴床,還興高采烈地來上學呢!

呂美雲覺得靜思語教學是教學軟體中,要讓靜思語教學流暢,良好的班級經營是必要條件。從十五、六年的教書生涯中,她發現許多學生寧願被外界的聲光媒體所吸引,也不願意專心在書本上,而這其實不該一昧地責備學生,如果老師的授課內容確實枯燥乏味,自然無法引起學生的讀書興趣。

「當我的學生挺忙的,什麼時間要做什麼事,怎樣的課程有怎樣的遊

戲配合……,但是,他們都會從中得到肯定。」為了讓學生從做中學習,呂美雲設計了一套完善的遊戲規則,學生以誠正信實的態度悠遊其中,樂此不疲!

首先,除了傳統既有的班長、學藝股長等幹部之外,她還賦予班上每位孩子如窗戶長、抹布長、禮貌長、回家長、上課長、燈長、環保長等一個專責的職位,大家各司其職,毫不含糊。

每天,學生進入教室後,在由樂長負責播放的悠揚音樂聲中,開始一天的學習。呂美雲給予學生的學習方式是活潑多元的,如在國語課程上,她發明了「成語高手」、「師生競賽」等二十幾種玩法,讓學生從遊戲中識字、背誦,較不易忘記。

還有,放置在教室前方的那台電視,發揮的功能可更大了!由於小朋友容易被影像所吸引,上自然課時,呂美雲便在電視上放映自然昆蟲的影片,讓學生印象深刻;特別是大愛電視台成立後,當呂美雲進行靜思語好話教學,闡述靜思好話的意義時,慈濟世界裡的真人真事影片,正好成為最有說服力的輔助工具。

此外,她利用不開晨會的早上及課餘時間開設心靈課程,如「開心箱」(由

學生上台做好人好事分享,彼此讚美)與「甜甜圈」(老師藉故事、圖片、影片傳達人間美善)來肯定每一位孩子,幾乎一天的學習都在遊戲中過。這樣的學習方惑,讓孩子每天早上不但不賴床,還興高采烈地來上學呢!

授課創新
智慧財產不私藏

為了達到學習效,呂美雲年年創新教學方式,從口訣、歌、曲故事到所謂的「天生大贏家」、「聰明孩子王」等令人驚奇的遊戲名稱。不禁令人驚歎:呂美雲如何能想到這麼多有趣的點子,甚至,不同的年級還有不同的玩法?

終歸一句話,還是靠「用心」。在設計遊戲前,呂美雲總是先想好要達到的教學目標,再隨時捕捉靈光乍現的一刻,或汲取綜藝節目的遊戲規則,與教學內容相融合後,一個新點子便產生了。

無論是剛睡醒或走在路上,周遭生活觸目所及的事物,都會讓呂美雲聯想將它們運用到教學上的可行性,她笑著說:「因為我還得在教聯會裡分享教學心得,所以非得逼著自己進步不可!」

呂美雲所發明的各種創意教學,不但成為教聯會中大家學習的典範,許多他校的老師也常常借她的創意運用在教學上,有同事開玩笑要她去申請專利,她卻認為「小人物沒有什麼智慧財產權」,如果大家認為是好的,她當然樂於與大家分享。

重EQ啟發
教學獲家長肯定

孩子到一個陌生的學習環境,如何適應,一直是多數父母所擔心的。所以每逢新學年開始,呂美雲都會召開家長會,並寄上歡迎信函給家長,作為彼此溝通了解的第一步,也讓家長安心。平日,她也不定期給家長一些剪貼的文章或親子作業,希望由老師、家長與學生一齊來完成預定的教育目標,而非僅學生單方向的學習。

呂美雲的靜思語教學最大的成效在於激發學生的創意與行動力,以及培養學生的自動自發能力。班上一位何姓家長表示,自己的孩子智商相當高,生活能力卻幾近於零,日常穿衣、吃飯都要人幫忙,個性相當自我,在轉入呂美雲的班級後,她重EQ甚

於IQ的教學方式,啟發了孩子的生活能力與合群觀念,作父母的也相當喜悅。

還有一位廖姓家長表示,自己的孩子十分內向害羞,有一次與孩子閒談時,孩子忽然哭著說不喜歡上課,因為要說話還要發表自己的心得,她無法放得開。沒想到過了一段時日,發現孩子不再賴床,甚至還很興奮地告訴她最近換了一個很好的位子,舉手發表意見,老師都會看到。這樣的改變,讓家長對呂美雲的教學十分有信心。

傾囊分享
帶動同事互動熱誠

捨得分享的她,總不斷地帶書與錄音帶到學校與大家結緣,在教學上一有創新的點子,也立即提供給同事參考,無形中激發了彼此的教學熱誠,也切磋出更佳的教學品質。

廖老師說,呂美雲這種恨不得將自己最好的東西傾囊給大家的態度,讓每位老師都跨出了自己班級的界線,彼此分享教學資料。

甫到這所學校任職的訓導主任林光宏則表示,相當驚訝於這群老師的同事情誼,沒想到在這個角落裡有這麼多熱衷教育的老師,努力在做開放教育,而不光只是嘴巴上說說而已,常常,他們連下班後也聚會討論新的教學遊戲,挺難得的。

所以,不只是呂美雲自己的班級經營得相當有特色,其他老師也發展出各自的教學特色與教室文化,並將自己的教學心得與鄰近學校的老師分享。

呂美雲曾經訝異於一句話:「這個社會如果不夠好,是因為好人不夠多。」現在細細想來,她醒悟到--一隻手可以牽起好幾隻手,如果老師好,就可以牽起更多的手與更多的家庭。

一分鐘關懷

走進教室,皮包放下後,先走入孩子當中,看看他們在做什麼?而不是先站在講台上,建立老師的威嚴與距離。--呂美雲

玩個遊戲

當決定訂立一項班規時,我從不對學生說是要「訂制度」,而是告訴大家來玩一個遊戲,這樣孩子才不會心生排斥或有壓力。--呂美雲



▲喜樂證言

輪椅上的護法金剛

◎撰文/馮燕珠

頸部以下完全癱瘓,只剩一張嘴能說話……
即使生命變得如此艱困,劉文達
仍能活出充實、光明的人生。

當劉文達最後出現台前,台下響起了如雷的掌聲;如同電影「超人」的男主角克里斯多福.李維一樣--頸椎受傷、頸部以下完全癱瘓的劉文達,在證嚴上人彎下身子為他別上慈誠證的那一刻起,正式成為慈濟護法金剛的一員。

受傷那一刻
彷彿由天堂摔入地獄
所有一切化為泡影

年輕時的劉文達是校園內出了名的風雲人物,只不過他的名是「惡名」。他的叛逆行徑,校內無人不曉,還因「不良惡少」之名上過報。

後來,他離開從小生長的花蓮,到山的另一邊打天下,任職公家機關,有不錯且穩定的收入。

想趁著年輕多賺點錢,給妻兒過更好的生活,於是他白天上班,下班後再承接一些工程來做,常常做到半夜兩、三點才能休息,隔天一大早又趕著上班。仗著年輕力壯,對長期累積的疲累也不以為意。

不料,一個遊樂場滑水道工程,徹底改變了劉文達的一生--工程其實進行得很順利,完工測試完畢後,老闆邀他一道下水玩玩。當時他為了趕工程已好幾天沒睡好,心想下水泡泡可提振一下精神,也可順便「驗收」成果,體驗滑水道的刺激快感。

當他爬上高臺,自滑水道滑下來,竟不慎撞到池壁,頸椎第五、六節斷裂,造成頸部以下完全癱瘓,連頭也不太能轉動,只留下一張嘴尚能說話。

這是四年半前的事了,那一年,劉文達才三十八歲。

回想起受傷的那一刻,他心有餘悸地說:「那彷彿是由天堂重重地摔入地獄,以前所擁有的都在剎那間化為泡影,什麼都沒了。」劉文達平靜地訴說往事,回想起當時的自己,真的是放不下,每天晚上都掉眼淚。

這一摔,也幾乎將原本和樂的家庭摔裂了。劉文達住院這一年,劉家成了空城,當時就讀國中、國小的兩個兒子,分別送往花蓮和東勢的親戚家;妻子則持續在醫院照顧他。

從醫院回到家中,劉文達鎮日躺在床上,睜眼所見只有天花板、地板

,和窗外那片他曾熟悉卻已邁不出去的天地。劉家陷入困境,經濟來源沒了,妻子為了照顧他也無法外出工作,兩個孩子輾轉在親戚家寄住,夫婦倆幾乎整天淚眼相對。

劉文達曾去求神問卜,希望能有奇蹟;另一方面,卻又鑽牛角尖地想尋死,上吊、喝農藥都試過,或許是他命不該絕,仍舊活了下來。

正當劉家籠罩著一片愁雲慘霧時,慈濟人來了。

在最難過的時候
朋友全都不見了
只有慈濟人在身旁

輾轉得知劉家的情況,游景用、黃吉祥、筡水田、陳茂雄及謝水景等五位中區慈誠北一中隊師兄們,便相偕來拜訪劉文達。

由於受傷之初,領了一筆為數不少的離職金,朋友們「聞風而來」,到劉家慰問、幫劉文達梳洗,也向他借錢「周轉」。但是錢拿走了,人也不來了。當時他的心,深刻地感受到人情涼薄,因此對於慈濟人的關懷,不免也存有疑慮。

師兄們誠懇地詢問有什麼需要幫忙。劉文達想到,妻子瘦小的身軀要幫他沐浴很費力,於是便告訴師兄這方面的問題。師兄們二話不說,當下便承諾兩天來幫他沐浴一次。

劉文達抱著半信半疑的態度,想看看這些師兄能「撐」多久。沒想到,這一撐就是三年,打破了劉文達的疑慮,也打開了他的心窗。

剛開始,那五位師兄常在慈濟人聚會時偷偷地「漏跑」,其他師兄都覺得很奇怪;知道他們是去關懷劉文達後,北一中隊師兄們也紛紛地「排班」去沐浴,或擔任司機接送他到各處,還不時到他家聚會。

劉文達滿懷感恩地說,那段時期正是他最困難的時候,師兄們輪流來陪他聊天解悶,說了許多小故事和上人開示的內容給他聽,開會的內容也會詳細轉述,「我都是接收第一手資料。」

最令劉文達印象深刻的是,賀伯風災那時期,師兄們不眠不休地幫忙救災,還是不忘到他家幫他沐浴。劉文達常洗好澡出來,看到其他在客廳等的師兄早已

累得睡著了。問他們為什麼要這麼累?他們只有一句話:「師父說要把握當下、及時行善。」

劉文達看在眼底,感動在心裏,他說:「在那種最忙、最累的情況下,慈濟人仍然沒有忘記我。」

颱風過後菜價暴漲,師兄們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不時送米、送菜來;新年到了,孩子們沒有新衣,師兄們便送來新衣服。師兄們還為他做了「運動器材」,讓他可以在家復健;按摩師、氣功師、中醫師、針炙師也來幫他治療;師兄還搬了一台電腦來,讓他用復健後的手打一些資料。

因為師兄們常到劉家,幹部會議、聯誼甚至吃尾牙也都在劉家舉辦,劉家儼然成了慈濟的小聚會處。

劉家的冰箱,總是塞滿了食物。夏天師兄們一進門就會有一杯解渴的冰水;冬天則奉上暖呼呼的熱茶。劉文達說,希望師兄到他家來能得到休息與補給,然後再出去為大家服務。

「在我最難過的時候,朋友都不見了,只有慈濟人在身旁。」劉文達的心中充塞著滿滿的溫情與感動--因為慈濟人替劉家開了一扇窗,久違的陽光照進了劉家。

至少老天還留了一張嘴給我
可以用「嘴」來做慈濟

原本時有輕生念頭的文達,因慈誠師兄的一句話「生命只使用權,沒有所有權」,徹底地覺悟了,「以前手好腳好時沒有好好利用,現在手腳不能動了,其實對我也沒有差別,至少老天爺還留了一張嘴給我。」

重新振作後的劉文達,每天在家收看慈濟電視節目,將上人當天開示內容轉述給師兄們聽--由於師兄們多在外奔波,沒有那麼多時間看節目,這項「任務」就交給劉文達負責。進一步地,劉文達在師兄們鼓勵下參加了慈誠隊的培訓,他要用「嘴」來做慈濟--以誠懇的態度和口才,向人解說慈濟精神。

這三年來,慈濟人所做的一切,左鄰右舍都看在眼裏,不用劉文達多作解釋,大家早已認同慈濟了。慈濟人改變了劉家原本沈悶的氣氛,讓劉文達重新面對未來,分擔妻子肩頭的擔子;大兒子體貼地去讀軍校以減輕

家裏負擔;小兒子也在學校向人介紹慈濟。這一家人又重回往日的開朗和樂。

今年劉文達通過培訓,一月七日在台中分會接受證嚴上人親自授證。上人還特別勉勵他,要用「心」做慈濟,並繼續復健。

現在他擔任中區慈誠北一中隊關懷組組長,負責對一些偶有停滯的師兄加以關懷--有些師兄受證之後會鬆懈下來,劉文達希望以自身的例子,給予師兄們一些啟示,讓師兄能長保初發心,繼續精進。

對於慈濟人這三年來的關懷,劉文達心中除了感恩,還是感恩。劉文達說,要感謝的人太多了,他能做到的回報,就是以慈濟人關懷他的心,再去關懷更多人。

談到未來的方向,他表示現在已得到慈誠身分,繼續要向委員、榮董邁進。

雖然身體有殘缺,但劉文達有慈濟人與家人的愛,相信在這條菩薩道上,他可以健步如飛。

他的妻子

◎撰文/馮燕珠

當劉文達由師兄推上台接受上人授證時,台下的角落裏,靜靜地站著一個瘦削的女子。她的目光始終定在劉文達身上,脂粉未施的臉上一直掛著微笑。她是劉文達結褵十七載的牽手--鍾和妹。

授證完畢後,她推著劉文達到外頭,與兩位師兄合力將八十多公斤的劉文達抱進車內,然後手腳俐落地將輪椅收好放進後車廂中。問她這樣累不累?重不重?她笑笑說:「這是有訣竅的。只要知道該抓哪裏、該如何使力,就會比較輕鬆又不會傷到他。」

來自屏東的鍾和妹,有著傳統客家婦女勤儉刻苦的性格。原本是個幸福小女人的她,因這場意外而挑起一家的擔子,必須從頭學習如何照顧脊髓損傷患者,還得疏導自己的情緒。難過時,她只能躲起來獨自飲淚;再抬頭,仍是以一張笑臉面對一切。

「沒辦法呀!」鍾和妹說:「剛接到消息時簡直快昏倒了,但日子總得過下去。」

她的堅毅,令許多師兄佩服、感動,更令劉文達說出不曾表示過的感謝:「因為是自己人,常常會忽略她好的一面,但這些年來她真的很辛苦!」

最真心的感謝,卻往往對最熟悉的人說不出口。劉文達與鍾和妹的同修之緣,有情、有義,更有無限的感恩。



▲知音坊

鮮紅的記憶

◎詞 莊奴/曲 王建勛

鮮紅的記憶 鮮紅的記憶 痛苦烙印在你的心底

地上的一灘血跡 垂危一婦女求醫 只因缺少那八千塊錢

留下了一灘血跡

這一刺激 激起了你愁腸萬縷 建立醫院的動機

這一打擊 堅定了你尊重生命 才有今天的慈濟

完美的醫院 善心的慈濟 一切都因為在那當年醫院的一灘血跡

鮮紅的記憶 鮮紅的記憶 鮮紅的記憶 

◎撰文/林美依

如果,急診室外的等待是坐不住的心焦,
那麼,對病患家屬而言,求醫被拒的急慌,又豈只似燃眉。
三十二年前,花蓮鳳林曾發生過小產婦女因缺八千元手術保證金,求醫被
拒的真實故事;
時至今日,醫院拒收病人,
致傷患輾轉奔波而延誤就醫的事件,亦不是不曾聞。
醫院,不就為救人而存在?
在醫學範疇內,救助本質不單純是美德,它--甚於一切。
因此,「以患者為中心」成為慈濟醫院創立十二年來致力的醫療品牌;
更且,入門大廳左牆上的佛陀問病圖,
亦明白揭示醫護人員應「視病猶親」的治病精神。
因癌症過世的周大觀小朋友,在所著《我還有一隻腳》的「希望」一詩中
寫道--
……
醫師叔叔就是醫生,只有醫「生」,不會醫死。
這樣單純相信的心,多數求醫者皆然。
所以,當生命之火孱弱時,他們會毫不猶豫地將它送醫呵護,
相信會再綻光明,而非被摒拒在外,任雨澆熄、隨風吹滅。



▲心情急轉彎

希望您喜歡

撰文/小凡(美國)

那一天才走進商店大門,就看到「ON SALE」兩個醒目的大紅字。啊!是男士內衣褲部門。好吧,就幫先生選幾件囉!

拿了半打付了帳,該辦正事了--給將出遠門的女兒打點行頭。於是這家、那家……從床單、被套、睡衣、厚襪到護唇膏,最後,大袋小包擁著我這「孝女」媽媽往停車場去。

咦!最先買的那包怎生沒見著?是全新的呢,多可惜,回頭找吧!如此這般把所有走過的店再巡禮過,卻是「打不見就打不見」。

「真不該這樣逛街的,為什麼不……。」心中發悶,該左轉的車偏偏右彎;唉,紅燈又亮,倒透了楣啊!與其枯坐愁城,不如聽點什麼吧!

「美哉!慈濟人,宇宙為胸襟,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好棒的音樂!何等的胸懷!天涯海內知己比鄰,慈濟人吶當如是!那麼送人幾件內衣褲又何妨?再說,如果拿到的是他,那一定是身材相似而又正需要,如此不費吹灰之力就結個好緣,也不易碰到呢!又如果拿到的是她,可就更妙了--

「Honey,look!我給你帶了什麼回家?」咯咯的笑聲,人未到、聲先到…………

「What?It's free?」他驚喜的大嗓門。

「How wonderful this evening!」相擁歡笑一整屋。

「哈哈!」我被自己的笑聲嚇一跳,一看時速表--七十五英哩,快縮起腳;迎我者,漫天彩霞映照無限夕陽。

此刻,想起幾個月前那個傍晚的「遺物歡喜」,仍覺有味。

從小我就迷迷糊糊,總是掉東落西,照先生的說法是--只有黏在我身上的不會掉。這幾十年下來,氣,別說有多少!而今遇慈濟,稍稍知道有「四神湯」,結果世界全不一樣了--物來物去,你用他用,其實沒什麼兩樣!

最好別丟三落四,但若已成事實,現在的我會說聲:祝福您喜歡它!



▲衲履足跡

一九九八年一月一~五日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八年一月一~五日農曆八十六年十二月初四至初七
【歲末祝福--台北】

不經一番寒徹骨,焉得梅花撲鼻香。

慈濟大愛電視臺,在元旦寒冷的夜晚,舉行了慶祝開播大會。四萬人在冬風吹襲之下,坐了數小時,親歷慈濟文化志業跨出一大步的重要歷史時刻。上人在隨後幾天的北區各場次歲末祝福聯歡會中,莫不提起當晚情景,勉勵大家,愈是寒冷的天氣,愈有刻骨銘心的回憶;況且,要成就大事,總是要經過考驗,才能顯出堅定的意志力。

大家一起來「護臺」

「電視媒體耗資甚鉅,且須投注龐大人力,為什麼我要挑起如此艱辛的工作?因為我既是學佛的人,當然必須學習佛陀的智慧與慈悲,勇於走向人群,完成淨化人心的使命。以現在的社會環境而言,要淨化人心,一定要加快腳步,推動愛的文化,啟發人人以行善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葉方良 Rex-YEH 的頭像
    葉方良 Rex-YEH

    葉方良-LINE@商業教學:【盛鐸電商文創 O2O行銷】

    葉方良 Rex-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