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
新春三願
◎證嚴上人
新的一年即將來臨,讓我們一起來祈願--
一願遠離兵厄,去瞋恨,天下無災無難皆安穩;
二願社會祥和,息紛爭,合心攜手邁向福慧門;
三願人心淨化,除垢惱,恰似香潔心蓮遍地生。
有心就有福,有願就有力。期盼大家將關懷層面擴及大地眾生,把握時間發揮生命良能,讓世間充滿大愛光明!
▲社論
大愛與感恩--編織慈濟文化之美的經與緯
有不少人士好奇地問:「你們全球慈濟人每天都在忙,時刻都在忙,分秒都在忙,究竟你們在忙些什麼?為什麼要這樣忙?」
不僅好奇人士會這樣問,不好奇的人士偶爾也會這樣問,因為他們所接觸到的慈濟人確實都很忙,而且他們都不是為自己的事業忙,也不是為自己的名位忙,他們都在為一般的貧困百姓的生活和生存忙。
慈濟人這樣栖栖皇皇,究竟忙著做些什麼?我們的回答是:「他們都忙著付出對生命的關懷;忙著付出人類特有的愛。」人類特有的愛就是大愛;就是無私的愛;就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愛;就是「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的愛。
這種愛,在一般動物的身上很難找得到。一般動物也有愛,但那是一種動物最本能的愛,那是動物性的私愛,只有人類才能把動物性的本能私愛,透過對天地萬物的感恩情懷,轉化為清澄透澈的無私大愛。
慈濟人就是把這種人性特有的感恩情懷與清澄無私的大愛,用具體的行動,再轉化為一股無所不在的慈悲能量,讓這股慈悲能量充塞於天地之間,讓天地之間產生良性的互動與循環。
這就是為什麼慈濟人不分日夜,不計譭譽,忙於從事勸募、忙於服務社區、忙於關懷貧病、忙於照顧老人、忙於教育幼童、忙於導引青年、忙於環境保護、忙於資源回收、忙於骨髓捐贈、忙於急難救助、忙於殘疾慰撫、忙於山地義診、甚至忙於大陸賑災、忙於國際救援的原因。
慈濟人總是有太多的事情要忙碌,慈濟人的忙碌總是一波接一波,但全球慈濟人都忙得無怨無悔,忙得滿心歡喜。
「慈濟人是怎麼辦到的?」許多人可能又不禁要問。
其實,慈濟人走在菩薩道上,並不是那麼一帆風順,菩薩道上多荊棘,慈濟人是用難行能行的毅力走過來的;慈航之路也不是那麼風平浪靜,慈航途中多逆流,慈濟人是用忍辱負重的精神熬過來的。
正因為慈濟人是用大愛與感恩的文化在思維、用大愛與感恩的文化在生活、用大愛與感恩的文化在教育,所以慈濟人才能用眾生平等的襟懷去尊重生命,去肯定人性。慈濟人不僅用大愛與感恩的文化在信仰領域中,找到心靈的依歸;也用「尊重生命、肯定人性」的襟懷在群體領域中,認識個體責任;在助人領域中,肯定人生價值;在精進領域中,觸動人格昇華;在度化領域中,落實慈悲弘願;在實踐領域中,體現即心是佛。
慈濟文化的真,就是人性的真;慈濟文化的善,就是人性的善;慈濟文化的美,就是人性的美。慈濟文化的真善美,不僅表現在慈濟人的一言一行上;也表現在慈濟人的思想觀念上;更表現在慈濟人的生活教育中。
由於「大愛」與「感恩」是編織慈濟文化之美的經與緯,所以傳播慈濟文化的媒體:包括《慈濟》月刊、《慈濟道侶》、慈濟世界廣播、慈濟大愛電視、慈濟出版的無聲書與有聲書,以及創刊不久的《經典》雜誌在內,也無不積極地想把慈濟的美善文化推介給廣大的社會大眾,當然我們也希望廣大的社會大眾能多接觸、多了解、多體會、甚至多投入慈濟文化的開創與弘揚,讓慈濟文化能成為台灣文化的主流,讓台灣文化的主流成為促進人類文明與進步的動力。
▲心靈交流道
心靈交流道
好文章如好友,心煩時開臆解悶,失意時驅愁釋懷,
字裏行間,有歡笑、有溫暖,句逗篇章中,有真情、有大愛……
《心靈交流道》是交會談心的好所在,
不論是心情的回餽或是意見的參考,都竭誠歡迎您來分享。
來函經刊登,將致贈慈濟出版品。
「珍惜,是我對月刊想表達的內心話,它是我心靈的寄託、精神的食糧,也幫助我度過數次人生的低潮,非常謝謝。」
「我摯愛的母親在民國八十四年十月過世,除了繁忙的工作讓我暫時忘卻悲傷外,每每看到《慈濟》月刊,悲傷才有出口的地方。謝謝母親能這麼愛我、陪我這麼久,也謝謝您們,現在我已較能看待死亡,遠離憂傷。」
「身為海外慈濟人,月刊是我重要的資糧,每當有人返台,問我需要幫忙帶什麼?我唯一唯一想麻煩別人的就是《慈濟》月刊。月刊對我而言,是教育,更是啟示;不但能提供我慈濟的訊息,更可讓我與有緣人分享,」
「請將這份好刊物,寄送到教養院、老人院、軍中、監獄等地方供大家閱讀。」
「總愛將在月刊中得到的心得記錄下來,並一直翻閱至下一本月刊出現,才轉贈出去。」
「《慈濟》月刊是我生命中的一種依靠及成長,謝謝您們!」……
今年七月到九月中旬,本刊所進行的「讀者意見調查」,非常感謝大家的參與。在回收的一千零七十五份有效問卷中,我們一份份仔細翻讀,心情也隨之一次次激盪,是感謝,是感激,還有感恩;因為讀者們回函的一字一句,無論是讚賞或建議,對我們來說,都是彌足珍貴的一次「心靈交流」。
問卷中,許多讀者提到:「有些字體太小,老花眼閱讀吃力」、「為了讓小朋友及老人也能輕鬆閱讀,字體請稍放大,並力求清晰不受背景圖像影響」……這一點,我們已立即改進,細心的讀者不難從近幾期的刊物中發現。
在內容方面,有人建議「多深入報導慈濟人之海外活動,以培養台灣人具國際觀」、「多報導國內慈善,讓大家知道慈濟對本土的關懷」、「社會風氣敗壞,希望多些父母、夫妻、子女相處溫馨之道的報導」、「多一些靜思語教學的文章」、「多增加上人隨機開示的案例,以供省思參考」、「多開闢適合小朋友閱讀的內容」、「希望能多得知慈濟人的小故事與關懷社區之類的報導」……
「希望能將慈濟舉辦的各種活動,如園遊會、珠寶義賣、跳蚤市場……等,提前在刊物上預告,使更多人能知道,能夠前往贊助,共襄盛舉」、「很想知道慈濟在全省各地的環保站」、「如何參與慈濟?」……
不同的讀者,不同的需求,編輯部珍視所有寶貴意見,將在有限的篇幅裏,盡可能滿足各類讀者的期待;明年度,我們會再陸續推出新專欄,敬請拭目以待。
對於許多讀者希望從月刊中獲知慈濟活動訊息,在此向大家推薦慈濟另一份中文期刊--《慈濟道侶》半月刊,每月一日、十六日各出版兩大張;也是由本刊原班人馬所製作,慈濟最新的各
項活動訊息皆可從中獲知,還有許多心靈小品……非常歡迎大家向慈濟文化志業中心發行組免費索閱(聯絡方式請見本刊第五頁版權欄);或在出刊日到就近的慈濟聯絡點取閱(詳見本刊第一一0、一一一頁);也可上慈濟網站:http://http://www.tzuchi.org.tw/查閱。
對插畫的喜愛是問卷中最多的回響。在此,編輯部要特別感謝全省插畫志工--劉建志、潘勁瑞、張鈞翔、簡民熙、陳清溪、羅方君、沈建宗、林倩如等人長期的大力護持,並歡迎更多有心人一起來加入,用畫與海內外讀者結好緣。
在眾多回函中,我們能答覆的實在有限,在此僅就大多數讀者提出的意見做回覆;如果您的問題沒有答覆到,是因為我們更放在心上,將努力謀求改善之道。
慈濟月刊編輯部合十
◎最受歡迎的專欄(前五名):
靜思晨語、上人說故事、隨師行記、靜思天地、專題報導
◎最受歡迎的專題(前五名):
跨越生死門(三七六期)、現代孝貌(三七八期)、醫者之愛(三七五期)、心蓮盛開(三六九期)、青少年犯罪之省思(三七二期)
▲無盡藏
只是觀念而已
◎主講/證嚴上人 恭錄/靜淇
【聯誼會講話】
國曆八十七年十一月八日
農曆八十七年九月二十日
人不怕犯錯,只怕不改過。
心若能融會貫通,人生的方向就不會走錯,
家庭自然能幸福。
諸位大德:阿彌陀佛!
大家聽現身說法聽得這麼高興,這分歡喜,都是來自兩位委員辛苦走過人生坎坷路的深刻體悟!感情是一件很奇妙的事,中國人又往往有生育兒子傳宗接代的觀念。她們兩人一位連續生了四個女兒,另一位生了五個女兒,因此而嘗盡委屈。
難道女兒就不是「兒」?女人真是難為啊!當她們連續生女
兒時,公婆就已經給予很大的壓力,再加上先生以此作為外遇的藉口,這種委屈又有誰能體諒呢?也難怪她們會有情緒上的反彈。
不過當她們進入慈濟後,卻能夠看開而轉變人生的觀念。我常說:「錯在哪裏?怨在哪裏?只是一個觀念而已。」只要把觀念一轉,就能把委屈轉化成一股力量。
謝素卿委員說她剛做慈濟時,常把看到的個案提出來和先生分享。先生看到太太歡喜地付出愛心關懷別人,也深受感動;之後,他又把太太的愛心和寬宏大量講給外遇的對象聽;第三者聽多了,自問心不安、也知道因果的可怕,最後主動求去。
現在,她的先生也投入慈濟參加慈誠培訓,夫妻倆同心、同道、同志願一起走人生的菩薩道。人不怕犯錯,只怕不改過。心若能融會貫通,人生的方向就不會走錯,家庭自然能幸福。
第二位是雲林的周秀枝委員,在她身上我們看到「一勤天下無難事」的精神。她到六十歲才開始念小學,一般人也許會有心理障礙,覺得年紀大才唸書會被人家笑;可是她卻不這麼想,反而抱著「學無止境」的心態,把握可以唸書的機會和環境。這種用心的精神,很值得大家學習。
她連續生了五個女兒,先生同樣有藉口,公婆同樣不高興;但是,她也忍耐了四十年啊!
現在聽她們的故事覺得很精采、很有趣,然而她們一路走來是多麼地辛苦和坎坷啊!所以說,學佛要學「明白道理、把握人生、趕快去做」。
人出生後,
一定能依照計畫
由幼年、少年、
青年到老年嗎?
佛陀告訴我們:
人生無常,
生命什麼時候會有變化
沒有人知道。
在今天的志工早會上,聽到了兩則令人很感動的個案。這兩個個案都是小孩子,其中一位六歲、一位十四歲。
六歲的這個孩子很活潑、純真,是個人見人愛、乖巧的孩子。有一次,他隨父母回台南阿公家度假。某天早上,阿公發現他尿床了,便下樓告訴媳婦;媳婦心想孩子既乖巧又聰明,怎會尿床呢?以為是孩子回到阿公阿嬤家在撒嬌,也就沒理他。
直到近午,母親發覺孩子還沒起床,才趕緊上樓看看。當她要把孩子帶下床時,沒想到孩子竟站不住。她很驚訝,因為孩子一向很乖、不會耍性子,怎會這樣呢?因此快速送孩子到台南的一所大醫院就診;診斷結果,是脊椎發炎。他住院治療了一段時間,可是卻一直沒有起色。
一個活蹦亂跳的孩子突然變成這樣,一家人也隨之陷入痛苦的深淵。住在花蓮的外婆去探望他時,看到一家人為這孩子亂了生活步調,便建議把孩子帶回花蓮的慈濟醫院診治。
這孩子住進慈濟醫院以來,從沒見過他哭或是鬧情緒;任何時候,他都是笑臉迎人。上個月,他看到「大愛台」報導一連串的大陸水災消息時,馬上向志工說:「師姑,我託您帶一樣東西回去給師公好嗎?」
志工拿來的信封裏面有一條船,還有一張簡單的字條,上面寫著這艘船要載師公去救大陸。過沒幾天,他又託志工拿了一架飛機給我。我問:「飛機怎會有尾巴呢?」因為他在飛機後面貼了三條紙繩。志工回道:「他說這架飛機是要救人的,三條紙繩也是要救人的;也就是把人救起來後,再放到船上去。」
幾天之後,他又請志工拿來一張紙,紙上畫了一棟房子,它的門是開著的。他說:「我送一棟房子給師公。」我問他:「為什麼要送房子給師公?」他說:「其實那不是房子,是醫院;醫院是要救人的,所以門要永遠打開!」多麼有智慧的孩子啊!
有一天我去病房探視他,他一看到我就說:「師公,我好想您耶!」我問他:「為什麼想師公?」他說:「因為您有愛心啊!我也要學您。」我說:「好,我們一起來比賽。」
三天前,他開始藉著助行器走路;那天我正好在醫院,他知道後,就想要走給我看。我看他兩手握著助行器,然後兩隻腳往前甩,很吃力地走著。雖然走得這麼辛苦,但是他的臉上仍然充滿了笑容!
我問他:「為什麼要兩隻腳一起往前甩?試著先用一隻腳在前、另一隻腳在後面走的方式看看。」只見他很吃力地做還是沒辦法,我真的好心疼!我含著淚看著他,知道他這輩子再也無法「走前腳、放後腳」,必須靠雙手過一生了。
平常我們看到小孩子蹦蹦跳跳覺得理所當然,而他現在卻求之不得!一個人出生後,一定能夠平安、順利地長大嗎?一定能依照計畫由幼年、少年、青年到
老年嗎?這實在是無法預料的。佛陀告訴我們:人生無常,生命什麼時候會有變化沒有人知道。
罹患骨癌的
十四歲孩子,
希望能到錄音室唱歌;
志工們圓滿了
他的願望,
並鼓勵他
發揮生命的光芒!
另一位十四歲的少年,他罹患骨癌,必須以堅強的意志和生命搏鬥。癌症和發炎是不一樣的。那位六歲的孩子雖然因脊椎發炎而雙腳癱瘓,但是生命卻沒有限期;而這位十四歲的孩子,卻只能靠意志力與化療不斷地與生命拔河,才能延續他的人生。
不斷地接受化療以及身體的病痛,對一位只有十四歲的孩子來說,簡直是一種難言的折磨;而隨著時日的消逝,對孩子以及他的父母都是一件痛苦的事!
有一天,我們的志工前去關心他,並問:「你內心最想做、最期待的事是什麼?」他說:「我很喜歡唱歌。最希望做的事,是能到錄音室唱歌、錄音。」志工告訴我這件事時,我就想:應該在他患病的這段期間,讓他得到心靈的自在、圓滿他的願望。
後來,靜思文化請林尚德先生為這孩子寫了一首歌,並接孩子和他媽媽到台北錄音。歌星萬芳小姐聽到這件事,立即表示願意和這個孩子一起合唱。剛剛我們聽到的歌聲,就是這位孩子唱的。
我們的志工時常陪在他的身邊開導他,讓他忘卻身體的病痛,使他在接受治療的這段期間,能得到心靈的安穩。
我要求文化工作同仁把這首「將愛串起來」的歌製作完成,讓他發揮生命的光芒、圓滿心願,這是我們所能為他做的服務與祝福!
生命無常,
想做什麼
一定要趕快去做;
而且要做
對人生有意義的事,
這才是生命
真正的價值。
生命是短暫的,我常說:「人生沒有所有權,只有使用權。」不管是老年人或年幼者,總會面臨死亡。剛才,曾院長夫人陪同一位心蓮病房的患者坐在我後面。她說這位患者很期待能看到師父,為了圓她的願,院長夫人便推著輪椅陪她一起過來。她坐在那邊,也聽得好高興!
生命無常,一定要把握現在,想做什麼一定要趕快去做;而且要做對人生有意義的事,這才是生命真正的價值。大家都與慈濟有緣,彙集在一起,就是為了「愛」。
愛心不分國境、人種或宗教,而是以「尊重生命」為目標。看看最近的氣候很反常,侵台的兩次颱風相隔不到十天,造成基隆、汐止等地區嚴重淹水。
雖然有災,但是災害一發生時,台灣同胞所發揮出來的愛是多麼地溫馨!所以,災後可以很快地恢復。
可是,同樣的颱風在其他地方所造成的災害就不同了,像菲律賓的災情就十分嚴重。昨天菲律賓的慈濟人已經到馬尼拉的北部進行發放,明天將前往馬尼拉的南方救災,有數十萬的災民需要我們去幫助。
不過,在此要向大家說明的是,菲律賓的救災工作完全是就地取材,並非由台灣本會撥款,只不過借重台灣慈濟的經驗帶領大家賑災;他們在當地發揮及時關懷的精神,和台灣慈濟人是完全一樣的。
最近,宏都拉斯和多明尼加等中美洲國家也發生災難。昨天傳回的消息,已經有七千多人喪生、數十萬人無家可歸,更有無可數計的失蹤人口……。不管哪個國家有災難,當地的慈濟人都會馬上擔負起這分愛的使命,發揮救人的良能。
慈濟是一個充滿大愛、感恩的世界,點點滴滴的愛心都能成為一股大的力量,我真的很感恩!
看看剛才兩位現身說法的委員,以前她們的人生曾經苦惱、反彈過;但是進入慈濟後,卻能轉變人生觀念,在煩惱的環境中自我解開煩惱、圓滿家庭。其實,事業和志業是可以並行的;千萬不要等到有空時再做,那是會造成遺憾的!希望大家都能運用時間,在兼顧事業下投入社會公益,做這分愛的工作。
虔誠地邀請大家一同投入慈濟世界,當人間的活菩薩;也很感恩大家長期的支援和付出。年齡不分老幼,重要的是「健康即是福」。一個人如果能「快樂吃、安心睡、歡喜笑、健康做」,就是最幸福的人生了。
祝福大家:日日平安,家家吉祥!
諸法空無相 無取無所緣 一切如幻化 亦如水中月
不以空故空 性本常自爾 是名佛所說 最上微妙法
《華手經》
諸法空無相 亦復無有我 若人如是知 則為無貪諍
若人樂是法 佛則是其師 我等以佛力 當遊於十方
《華手經》
▲聞思修
讓孩子安心去飛
◎撰文/靜淇
當孩子開始學習獨立時,
父母也應該學習自我獨立,
不要再想擁有,而是從旁協助、祝福。
在一場親子座談中,我問一位寄宿在外的孩子:「有沒有常打電話回家?」他說:「除了需要生活費外,從沒想到要打電話。」為什麼呢?他說:「媽媽每次談話千篇一律地問:『吃飯了沒?鑰匙帶了沒?』好煩哦!」
我問坐在一旁的媽媽,問孩子這句「吃飯沒?」是否有什麼特殊的用意?她感嘆地說,其實這句話的背後,包含對子女無限的疼愛與牽掛,為什麼孩子不懂父母的苦心呢?
為什麼呢?很簡單,父母對子女牽掛太多、放心不下,這種愛又怎能無礙?
記得有一次在醫院的加護病房外,看到一位滿臉焦慮的父親不停地來回踱步,而母親則是又哭又罵地責怪先生的不是,只見父親頻頻地說:「我是愛他的!我真的是為他好啊!」
原來病房內是他的小兒子,由於大兒子從小成績優異,拿到博士學位又謀得好工作,父親比照培育大兒子的模式,為小兒子規畫要走的路;偏偏小兒子興趣汽車修護,高工畢業後進入汽車保養廠工作,這對素有「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父親來說,簡直是大逆不道。為此,父子衝突時起,最後在受不了父親的期待與壓力下,小兒子自殺了,留給父親永遠的遺憾。
親子關係的良莠,對孩子的成長影響至鉅,我們的父母習慣把子女視為長不大的孩子,不放心讓孩子獨立自主,甚至會以自己的期望水準加在孩子身上,而使他們活在大人的陰影下。
其實孩子的成長有其階段性,當孩子進入青少年階段,就要試著讓他們學習獨立。同時,父母也應該學習如何自我獨立,不要再想擁有孩子、依賴孩子,而是要從旁協助他、祝福他。上人曾經說過:「父母放心,孩子才能安心。」親愛的爸媽,讓孩子安心飛吧!
▲聞思修
言語背後
◎撰文/林幸惠
不要用耳朵聽,
要用心聽,
才會聆聽到言語背後所要傳達的訊息。
誰也想不到這麼巧,小弟的新女友竟然是阿審姊的老鄰居。這下可好,阿審姊是個熱腸子,一口氣可以把任何茶餘話題,捲成傳聲筒,像風一樣吹散在社區裏。
這次,會不會輪到我家成為她話柄中的颱風中心呢?
「嗨!幸惠,妳知道嗎?妳小弟的女朋友,她們家可不是好惹的,妳們要小心點。她媽媽說她這個女兒好多人追,而且條件都比妳小弟優越。還有那天,妳弟弟送的珍珠項鍊,聽說是假貨,她要丟入垃圾筒。還說,她不一定會讓女兒嫁給妳弟弟……怎麼辦?」
怎麼辦?這種因緣的事,其實我也影響不了,跟她說:「隨緣吧!」傳回去,顯得太冷漠;回應說:「請多包涵。」似乎又太虛偽。不知該怎麼解釋才圓滿,我的心上下顛仆著,很難保持平衡,很擔心變成颱風眼,而壞了好事……
突然,想起上人曾說的:「不要用耳朵聽,要用心聽,聽他背後所要傳遞的訊息。」
是呀!她只是很好心的告訴我,她很著急。我應該把問題擺在她的感覺,而非內容,我更應該好好感謝她的善意。
「謝謝妳對我們這麼好,妳真熱誠,如果可以出來推動公益活動,一定很出色。有妳這樣的朋友,我覺得很值得!」她聽了之後,笑得很開心。
「是啊!人家都說我雞婆,其實我也是一片好意。我也在考慮,是否學妳一樣做慈濟,我應該很適合做慈濟……」
我彷如已走出颱風眼,因為後來,聽說她告訴對方:「她們一家都是好人,而且他姊姊在做慈濟,累積好多福報,妳女兒能嫁給他,才是她的福氣……」
這事終於讓我體會到--
不管發生任何事,只要不批判是與非、不下任何結論,一定可以聽到對方背後所要傳遞的訊息,看到善意的心,結下善意的好緣。
▲千手千眼
風中之緣--情牽中美洲
◎撰文/李曉雯
【援助多明尼加、宏都拉斯颶風災民】
九、十月間,喬治颶風和密契颶風接連重創加勒比海和中美洲諸國,引發的水災和土石流,造成數萬人死傷的慘劇。正當慈濟人密切關注、蒐集災情,準備隨時提供必要協助時,我國外交部邀約包括慈濟等國內六個民間慈善團體,於十月中旬前往四個受災國勘災。
走訪海地(Haiti)、多明尼加(Dominican)、多米尼克(Dominica)、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Saint Christopher and Nevis)等四國後,由美國和台灣慈濟人組成的勘災小組擇定多明尼加作慈濟的賑災重點國,並於十一月初再度深入勘察,並決定以該國受災最嚴重的波羅(Polo)、拉羅馬那(LaRomana)兩地作為援助重點。
在此同時,另一組慈濟人亦於十一月中旬完成宏都拉斯(Honduras)勘災,評估決定以全國半數人口集中的首都德古斯加巴為首要援助點。
一次一次,慈濟人不畏疫情蔓延的可能,踩著泥濘,聞著陣陣腐屍味,穿過斷垣殘壁深入災區,緊握著災民的手給予溫暖與慰藉。
一次一次,慈濟人和泛美衛生組織、紅十字會等國際慈善組織商討援助計畫的執行事項,秉持慈濟國際賑災「直接、重點、尊重」的原則,給災民最適切的援助……
貧困災民無錢看病,慈濟人提供義診;無足夠糧食溫飽過日,慈濟發放米糧;缺衣過冬,慈濟人緊急募衣;消毒設施不足,慈濟緊急採購相關設備和藥品,避免疫情擴大……
賑災期間,兩國大使館官員及當地台商、華人的全力協助;與國際慈善組織並肩合作交流訊息、避免資源重疊;慈濟美國義診中心提供勘災小組資訊,配合支援快速採購;美國分會發起健行募款--一二一二,愛心齊步走;台灣發起「賑濟中美洲,『衣』靠有情人」全省募衣活動……寫下了一幕幕動人的篇章。
誠如上人在給每位災民的一封中文、西班牙文對照的慰問函中所言:「雖然台灣是亞洲的一個小島,和您們相隔了一個浩瀚的太平洋,但是你們的痛苦,我們卻能感同身受……我們帶來的物資雖然不多,卻是代表全世界慈濟人的愛心,給您們最真誠的關懷和祝福;我們相信憑著您們堅強的信念,必然也能快速的重建家園,建設更美好的未來。」
災害帶來傷害,災害也帶來了愛,也許我們阻止不了死亡的發生,但我們絕對可以救回一條垂危的生命--只要有愛。
搶救德古斯加巴
【愛在宏都拉斯】
■宏都拉斯共和國簡介
地理位置:位中美洲中部,北瀕加勒比海,東、南鄰尼加拉瓜,西與薩爾瓦多和瓜地馬拉接壤,南依太平洋的豐塞卡(Fonseca)灣。
面積:112,492平方公里(約台灣的三倍大)
人口:5,605,193(一九九六年七月統計)
種族:多為西班牙和印地安混血,佔90%
宗教:80%信奉天主教
官方語言:西班牙語
首都:德古斯加巴(Tegucigalpa)
■災情簡介
十月三十日起,加勒比海有史以來威力第四大的颶風密契,橫掃中美洲各國,造成宏都拉斯嚴重災情。據官方統計:逾七千人死亡,約一萬兩千人失蹤,一百三十九萬多人受災,約佔總人口的四分之一。
■勘災日誌/十一月十一日~十一月十七日
◎撰文/謝景貴
來到宏都拉斯的第一天,中華民國駐宏都拉斯大使館張冠超參事協同幾位官員,到旅館來接我們,上午的行程是勘察首都德古斯加巴的災區--河東舊城區。
食腐肉的斯沛羅帝
德古斯加巴隔著洽魯迪克河(Choluteca)分為東西兩區,河西是高級住宅及政府機關所在,河東多是中下階層百姓聚居之地,平時夜間治安就不是很好,現在更因暴民趁亂搶劫,全城實施宵禁。
我們的車輛被隔離在軍警架設的封鎖線外,封鎖區內街道兩旁布滿了原本在傳統市場營生的小販。滿街的行人、荷槍實彈的軍警,雜沓著一地烏黑的爛泥,映照著傾圮的房舍,愈往災區深處走去,愈來愈多的人戴著口罩,空氣中也開始瀰漫一股災後特有的腐臭,現場上空盤旋著一群當地人稱為斯沛羅帝(Sapelody)的黑色食腐肉鳥類,更增添了災區詭譎的死亡氣息。
經過第二座橋時,橋下寬廣河面的水仍未退去,居民說因為下游較窄處的一座橋已被泥沙垃圾堵死,他們相信這一段河床內一定還有未被發覺的罹難者屍體。來到貢康科第亞(Concordia)區時,只見整個臨河的社區全被水沖毀,全埋半掩的破舊汽車到處都是,許多工作人員仍在挖掘罹難者屍體。勘災至此,大家都已難掩心中的沈慟。
下午繼續探訪城內的兩處災民收容中心。Infop和TomasAlvarez災民中心共收容了四千多名災民,目前急需小孩衣物、尿布、維他命、罐頭食品及醫藥。住在Tomas Alvarez收容中心的六十四歲災民瑪莉亞.培芮茲女士,說十月三十一日凌晨兩點左右,她住的社區突然崩塌,活埋了大約六十戶人家,她的三個孫子也全都罹難。
探慰完收容中心,回到大使館商量明天的工作重點。
災後未消毒令人憂慮
十二日上午到衛生部拜會羅薩(Dr.Marco Antonio Rosa)部長,他說泛美衛生組織(Organization Panamericanade la Salud簡稱O.P.S.,是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設於美洲的分支機構)正在協助該國衛生部規畫一項為期三個月的緊急援助方案,內容包括:醫藥、食品管理、蚊蟲控制、下水道整治、供
應水、基本衛生維持、公共衛生教育、災害評估和充實醫療設備(其中包括南部一家規模五十床醫院的重建),總預算金額是美金一千零八十多萬元。
羅薩部長表示希望將防疫列為第一優先,我們深表贊同,但同時也對至今仍未進行消毒防疫工作,深感憂慮。
午餐時間,與公共工程、交通暨住屋部次長亞圖(Mr.Scrgio Artwo)在大使館會商。他說,首都德古斯加巴即是一個重災區,由於本身是一座海拔約一千公尺的山城,許多房屋都蓋在坡地上,過度開發的結果,是間接釀成這次災禍的元凶之一。國會昨天才剛通過新的法律,規定河川地不准建房;另外,也通過每年七百萬美元的預算,計畫將災民遷出首都。
在張參事及王武官的陪同下,我們來到市區邊緣的一處山坡地住宅區,了解災民受災前的生活水準及概略居住狀況。
只有一具防疫噴灑器
十三日上午,與兩位衛生部官員在大使館討論防疫工作的進行。目前首都最大的問題,即是前天勘察的那一段淤塞河段,由於積水平均深約九至十一公尺,最深處可達十八公尺,寬闊的河面已形成一灘死水,許多國際援助專家正努力找出解決之道。
在兩位官員引介下,驅車前往衛生部防疫處拜會相關主管,防疫處的雷密斐茲(Dr.Gustavo Ramivez)醫師將僅有的一套噴灑設備搬來,說明這就是他們所需要的設備,思宏師兄隨口問他們目前擁有幾具這樣的噴灑器,答案竟然是全首都只有這一具,至此我們才真正體會到問題的嚴重。
我們也去拜會泛美衛生組織,他們很歡迎慈濟協助首都的消毒工作,請我們確定援助項目後通知他們,以便通告其他國際組織,避免資源重複。
除了防疫之外,今天在大使館得到一項令人難過的消息:日前我們去關懷的Infop災民收容中心開始缺乏食物,我們預計明
天抽空再去關懷。
緊急採購防疫設備
十四日上午再度拜會防疫處,並就採購細節作進一步確認,預計採購的物品包括:消毒噴灑車、登革熱藥劑、肩背噴灑器、淨水劑、護目鏡、防毒面具、連身工作服、橡膠手套、雨靴、藍粉筆、寫字板等等。
採購分兩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緊急在當地購買淨水劑、防護裝備以及消毒噴灑車;第二階段,登革熱藥劑、肩背噴灑器、防毒面具等設備,請美國慈濟義診中心負責詢價、採購。防疫處官員說,孑孓到成蚊的生長期是兩個星期,現在正處於關鍵期。
由於防疫採買事宜因週末而無法進展,我們便就近找社工人員了解收容中心缺糧的情形。社工人員表示,首都附近的收容中心並不缺糧,包括Infop收容中心,每天都有人負責檢視存糧,真正缺糧的是在陸路交通未恢復的偏遠地區,現在仍靠直昇機運糧供應。他們也提供了兩處較少人探視的收容中心,請我們去關懷。
泛美提供評估資訊
宏都拉斯的瘧疾和登革熱等傳染病,在密契颶風來臨前,就已很嚴重。宏國全國人口五百六十萬人,去年就有三萬件瘧疾案例,以及一萬八千件登革熱案例。「災後傳染病指數已高達百分之九十!」泛美衛生組織傳染性疾病顧問路易士(Dr.LuisGerardoCastellanos)在十五日的會面中提醒我們,現在是在和時間賽跑。
在我們未到宏國前,泛美衛生組織已進行規畫北部兩個省及首都的疫情防治工作,但他們僅扮演規畫協調的角色,提供資訊及協調各國際組織進行援助,本身並不執行方案。
路易士又提醒我們,在設備採購上應考量的原則,並不如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例如,頭盔最好買有邊的寬沿帽,類似消防隊員的帽子,其主要功能不只是為保護頭部,最重要的是要防止噴灑於空氣中的藥劑直接落在臉上。此外,防毒面具是要單濾器
或雙濾器;肩背噴灑器的形式、材質以及該採用何種藥劑等問題,泛美都已全面評估了使用者需求、採購運輸速度,以及公共衛生的考量。
於是,我們根據他的建議,第三度拜會防疫處,就他們現有人力、如何編組執行,作務實的沙盤推演;並就討論結果作調整,例如慈濟將捐贈的手動式噴灑器,由原先的一百具調整為十具;而載運噴灑器的貨車,也由原先的一般性能提升為四輪傳動,以因應當地惡劣的路況。
開完會後還有一點時間,我們採購了一些公用物資,再度探訪生活條件較差的Tomas Alvarez收容中心,還特別準備了一份慰問品,送給失去三個孫子的瑪莉亞阿嬤。
義診中心協助採購
這次天災,宏國災情遍及全國,災前宏國就已經有百分之五十的赤貧人口,現在則是有更多的人一無所有。
而基礎設施損壞百分之七十,橋梁損壞一百六十九座,許多地區因柔腸寸斷的交通而被隔絕,猶如一塊塊孤島,據了解,目前仍有四十萬人身陷其中,面臨斷炊的困境,只能靠直昇機有限的運量運糧應急。
首都地區有一萬六千兩百多位難民,分散在一百五十八個收容中心,五歲以下有三千零七十位,五歲到十四歲有四千五百四十三位,十五歲以上有八千六百六十三位,食物暫無問題。
我們協助防疫的工作未有放鬆。十六日上午已就地採購了二十三噸飲水消毒用的漂白粉,美國慈濟義診中心在我們訂約後立即電匯款項,預計十七日可以交貨。另外噴灑器材及藥劑因要從美國運來,費時較久。
巧遇M.D.M.工作人員
濟耀師兄和大愛台的攝影新峰師兄,十七日上午前往北部的第二大城聖彼得蘇拉(San Pedro Sula),勘察其附近的五、六個城鎮。早上送他們到機場時,遇見了與慈濟多次合作國際賑災的法國世界醫師聯盟(M.D.M.)的工作人員,簡短交換訊息,得知他們將在宏國東北部進行瘧疾和登革熱防治計畫,於是請他們將書面計畫傳回慈濟花蓮本會及美國義診中心,作為參考評估之用。
濟耀和新峰師兄帶回最新資料:聖彼得蘇拉地處平原區損害不大,倒是靠河的一些小城鎮受創嚴重,其中以拉利瑪市(La Lima)最為嚴重,大部分地區仍泡在深及小腿的水裏,全市七萬五千人口中有六萬五千人受害,比例高達百分之八十七。
目前,食物由美國一個名為
「關懷(Care)」的慈善機構供應,各地支援的醫療團隊仍在災區,但看得到的醫療站內,藥品似乎不是很充足。這裏災民所面臨的困境及生活條件確實需要更多關懷。
趁著最後一個完整的工作天,我們將可以在首都採購的物資備齊,並協調各方在我們離開後繼續進行工作:一、美國義診中心負責採購的物資,大致已尋好廠商,陸續會安排交貨、通關、運輸等;二、大使館同意幫忙清關領貨,等物資到齊後,安排捐贈儀式;三、泛美衛生組織同意在往後的兩個半月輔導工作人員如何使用慈濟捐贈的器材。
■賑災日誌/十二月八日~十二月十日
◎撰文/楊倩蓉、陳月女
很多朋友都見不到了
賑災的第一天,濟耀師兄一組人前往機場的海關,確定從美國運來的消毒器材能順利出關;景貴師兄一組人至衛生部確認七十件連身工作服的採購,及捐贈儀式等細節。
衛生部駐機場代表蘇雅芭博士(Dr.Suyapa)非常熱心,帶著我們一關關打點,整個上午就在機場與海關之間往返了三四趟。待提領到貨,送至衛生部時,蘇雅芭博士向濟耀師兄表示歉意,因政府單位工作效率緩慢,讓大家等候多時。
在走走停停尋訪各通關機構的路上,蘇雅芭博士指著處處可見的風災痕跡,哀傷地說:「很多朋友,再也見不到了!」
下個月將有二十三個四十呎貨櫃的衣物運送至宏國,關於要如何發放等問題,我國駐宏國大使張慶衍建議我們前往宏國第一夫人所設立的瑪莉亞(Maria)基金會探詢合作的可能性。
衛生部資財處主管西麗亞小姐熱心地陪我們去採購消毒用的連身工作服,當團員還在用中文討論時,她已與對方開始議價。老闆起初不肯降價,景貴師兄邀他一起為宏國災民奉獻己力--每件少一元(Lempira,宏國貨幣,與台幣比值約為一比二.三八),老闆最後竟每件自動降了五元!
拜訪當地慈善組織
九日一早至馬雅大飯店,應邀與昨日抵達宏國的副總統連戰先生及外交部長胡志強先生共進早餐。席間,濟耀與景貴師兄簡報慈濟在中美洲的賑災工作。連副總統表示,昨晚宏國總統對他說:「此次風災不僅中華民國政府幫助我們,連民間也出力甚多。」主要指的就是慈濟。
宏國這兩天報紙都大幅報導位於首都外圍的蒙哥戴(Mogote),有五百戶無家可歸的災民被迫遷於此,即將面臨斷糧。九日下午我們先到超市購買了玉米粉、糖、植物油及紅豆等物資,準備前往探望。
由於山路顛簸,加上九人座車底盤不夠高,團員只好步行上山,幸有當地一名幹事及傳教士協助將物資載至山上。該名幹事說,從許多孩子身上有蚊蟲叮咬的嚴重跡象顯示,此處登革熱可能會開始蔓延。
臨時搭建的破爛帳棚處處可見,二片塑膠片或是簡單的紙箱,就是一家人的寄居處。雖然只是短暫停留,但災民悲愴的景象,讓人難以忘懷。
為了元月份的衣服發放能確實送達需要的災民手中,我們又拜訪了紅十字會以及天主教會。
宏國的紅十字會組織綿密,全國都有服務網,他們對慈濟將衣服分類整理好再捐贈的作法感到欽佩,並表示如果要透過紅十字會運送,只要卡車有空,慈濟只需負擔汽油費即可。
百分之八十宏國百姓是天主教徒,天主教會是當地歷史最悠久、也最深入民間疾苦的慈善機構。負責行政的傑夫先生得知我們的來意後,非常樂意協助慈濟發放舊衣,並表示可提供倉庫暫時存放。
用報紙裹著的嬰兒
十日上午九點舉行慈濟防疫器材捐贈儀式,衛生部長羅薩、衛生局長帕茲(Dr.Paz)、駐宏大使張慶衍都先後出席。張大使在慈濟救援品的運送及人力協助上,提供很多的幫忙。他表示,宏國經此災變,全國百分之七十的農作物都已沖毀,目前災民只靠餘糧過活,據估計到明年三月有斷糧之虞,唯仰賴國外救援。
張大使又提及日前去參觀許多醫院及災民收容所,發現剛出生的嬰兒都只用報紙裹著,由於時序已入冬,早晚溫差大,希望慈濟能多募得一些薄毯子給災民。
宏國衛生部長羅薩表示,在災前他們便已開始準備消毒工作,但是沒想到風災如此巨大,全國損失慘重,他們也無力再增添設備,幸有慈濟來捐贈,使他們能盡速展開消毒工作。
此次賑災在十日告一段落,大部分團員陸續搭機返回美國亞特蘭大、北加州及德州等地;而為處理一萬五千公升登革熱藥劑的清關及運送,濟耀及景貴師兄決定再多停留兩天,同時了解未來舊衣入關、發放等事宜。
▲千手千眼
垃圾山上的凝望
【愛在多明尼加】
■多明尼加共和國簡介
地理位置:位加勒比海,西與海地接壤,北臨大西 洋
面積:48,442平方公里(約台灣的一點三倍大)
人口:7,961,000人
種族:多為印歐混血
宗教:多信奉天主教
官方語言:西班牙語
首都:聖多明哥(Santo Domingo)
■災情簡介
九月二十日起連續六天,喬治颶風以時速兩百九十公里直撲中美洲海岸,造成多明尼加嚴重損失。據官方統計:兩百八十七人死亡、六十五人失蹤、二十八萬戶房屋全倒或半倒、十多萬人無家可歸、財產損失超過十二億美元。
■勘災日誌/十一月二日~十一月五日
◎撰文/許愷尹
四位來自美國新澤西、長島、邁阿密的師兄姊和兩位大愛電視台記者,十一月二日從美國各地經邁阿密轉機來到多明尼加的首府聖多明哥。
和當地華僑楊勝立夫婦、駐多明尼加大使館李宏文祕書討論勘災行程後,決定到災情最慘重的聖皇(SanJuan)、波羅和東部的拉羅馬那。晚上在台商會館開會,希望能邀集當地華僑支援。
被遺忘的波羅災民
三日清晨,由首都聖市出發前往位於多國中西部山區的聖皇。聖皇是一個貧窮村落,喬治颶風來襲當晚,兩條河水挾帶大量泥沙沖進村裏,許多居民來不及撤離,在睡夢中慘遭土石活埋,也有被洪水沖走而下落不明。
颶風帶來的豪雨共摧毀了聖皇三千八百八十棟房子,以及八百多公里的小路,當地居民僅能以極為有限的工具如鋤頭、鏟子等,清理道路的土石,嚴重影響運送與補給。據了解,風災過後造成該區四萬兩千多人無家可歸,其中最大的棒球場曾容納三千多位災民,如今仍有一萬七千多人分散在各個避難所。
一行人來到該區受災最嚴重的美索布達米亞村落(Mesopotami)時,斷垣殘壁景象處處可見,空氣中充溢著腐屍味,很難想像一個月前這裏仍是住有一萬五千多人口的熱鬧小鎮。設在天主教堂的臨時避難所,收容了三百多位災民,每戶只分配到一張床,和一天發放一次的食物--兩碗豆子、一碗通心粉、一小截香腸;衛生條件不理想,醫療更是缺乏。
離開聖皇後,轉往西南部拉那荷那(Rarahona)省的加丘美斯(Jaqulmeyes)。位於山坡地的加丘美斯,人口不多,屋舍損毀程度不大。最後來到波羅,災民熱情地帶我們一戶戶勘察,並挽著我們的手,幽幽地說:「我
們似乎被政府遺忘了!」該區地處窮鄉僻壤,風災過後一個月,無任何物質援助。
勘災人員在了解受災情況及政府提供的援助後,有了具體的結論:聖皇雖災情嚴重,但已受到政府和國際注目,獲得不少援助;加丘美斯則因受災不重,可暫不考慮救援;唯波羅地處偏遠,又無任何補給,急需米糧、醫療照顧和重建家園。
撿拾垃圾的海地人
拉羅馬那是這次颶風登陸的地點,許多房屋慘遭毀損,數千人無家可歸。
此區位於小土丘上,是個大型公有垃圾場,現在住了數以萬計「撿垃圾的人」,他們大都是來自鄰國海地的非法移民,擅自霸佔空地,築屋而居,以採集垃圾謀生,少數人在附近工廠工作。
政府計畫將垃圾山開闢為公園,並在附近興建住屋,改善居民生活,但至今仍未落實。風災過後,政府也無任何援助計畫,倒是災民就地利用毀損的材料再度拼湊成家。
能夠被安置在收容所的災民均為有戶籍、居住合法住宅的居民。政府目前正緊急興建臨時收容所,將暫住學校的災民遷出,以便學校復學。該區衛生條件惡劣、物資嚴重缺乏,需醫療和食物等救急。
至於環繞於首都聖市河堤兩旁
地勢較低的災區,有數十萬外地來討生活的居民住在違章建築中,災後大多被安置於收容所,損失較輕的,也能在社區守望相助下迅速復原。
結束災區訪察,五日晚上在楊勝立夫婦家舉行小型慈濟茶會,邀集當地華人和大使館人員參加。茶會在熱烈的氣氛中進行,許多當地華人都希望能積極參與慈濟的活動,並計畫在十二月初到美國新澤西支會參觀。
此次勘災行程,得到大使館人員及當地華人的大力幫忙,讓我們在多國有了耕種大愛的園地。
■發放暨義診日誌/十二月三日~十二月六日
◎撰文/楊倩蓉、陳月女
飛機平安著地,當地時間是十二月三日中午一時三十分。大使館人員協助賑災先遣人員優惠通關,並代為安排食宿交通。
東奔西走為造名冊
出了機場,兵分二路:一組前往拉羅馬那勘察發放點及動線;一組前往中文學校協助打包物資。
經楊太太多日的奔波與協調,拉羅馬那的官員已請了推土機將一塊方形地整平作為發放場地,並允諾在發放及義診前搭起帳棚。
傍晚時分,天氣轉冷,見當地孩子們抱著身子發抖,問身著髒衣物的年輕母親,為何不幫小孩穿衣服呢?她無奈地回答:「沒衣服。」垃圾場三、四處火悶燒著,腐臭味夾雜著燃燒塑膠的氣味,令人作嘔。天色已漸昏暗,一些媽媽帶著小孩,還埋頭在垃圾堆中努力尋找希望。
晚上,大使館官員、台商、協助打包的中文學校六位老師、二十五位當地志工以及賑災人員,在旅館會議室開茶會,並一一自我介紹。
負責此次義診的醫療組組長張崇斌,是多國僑界公認的好醫師,他一聽到慈濟要為多國災民義診,便義不容辭地主動加入;勘災工作出力頗多的楊勝立夫婦說到,由於此地人多結數次婚,孩子也多,戶政又不建全,使得戶口普查十分困難,為了確定發放名冊以符合慈濟賑災的務實原則,他們不惜東奔西走。
據楊太太表示,多國的總統已知道慈濟的義舉,並下令波羅及拉羅馬那兩地官員全力配合。
前置作業考慮周詳
四日上午,驅車前往波羅,勘察發放義診動線等前置作業。
進入波羅,道路處處坍方,地基沖毀,本以為路旁大深溝是乾涸的河床,細看之下,樹木被拔起,才知颶風來時引起山洪暴發,將林木、村舍全都沖走,狀甚可怖。蒼翠林間,雪白的土石如河水般蔓延,完全破壞了原有的生態。
由於此地戶政不全,無法得知究竟受災戶數。楊太太只好委請友人--瑪麗亞協助。瑪麗亞是位已退休大學教授,為人豪爽親切,波羅是她的故鄉,昨天她特地從僑居地聖地牙哥趕來與我們會合。
我們先到一個活動中心,勘察是否能作為發放點;因其靠馬路旁,空間狹小,動線較不流暢而作罷。最後,擇定在一所小學發放。
紐約、長島及洛杉磯的大隊賑災團員於午後安抵聖多明哥,隨即投入醫療急救包的清點與包裝工作。
明天是發放的第一天,路程來回需要七個多小時,為了六百戶的發放及義診能圓滿、順利,晚上眾人聚集於旅館會議廳討論動線與分組,每組都有當地台商或其子女擔任翻譯。
大人小孩腹有迴蟲
五日凌晨三點半,當人們還在睡夢中,十位團員已準備護送發放物資至波羅山區。
抵達時,發放點早已擠滿村民,入口處政府均派軍人帶槍把關,以維持現場秩序。三十多位當地村民賣力地搶著幫忙搬運物資,不一會兒就全數運至教室中。
波羅的省長、市長及村內的天主教神父在捐贈儀式中,一再感恩慈濟的及時援助,並致贈感恩碑予慈濟。多國的電視媒體也至現場拍攝專輯,將在國家頻道播出。
為讓受災後的村民,能度過農作物無法收成的困境,此次發放物資以戶為主,每戶七十五磅大米、二十五磅紅豆、二十磅麵條及兩條毛巾被。
義診設於發放點不遠處的公家衛生院。當地居民表示,他們看病雖不要錢,但藥費十分昂貴,貧困者無法負擔。
參與義診的,有七位多國醫
師、兩位美國義診中心醫師、三位當地華裔醫師,分小兒科、內科、婦科及中醫針灸。醫師們表示,患者無論是大人或小孩,都長期營養不良,且腹內有迴蟲;婦女因長期操勞過度及頭頂重物的習慣,都有筋骨及頸部痠痛症。這天共看診約四百五十診次。
吃的米糧怎麼會重!
波羅山區的發放,次日報紙已刊登,內容大約是讚許慈濟做了許多政府未做到的事。
六日前往拉羅馬那發放、義診。友善熱情的居民,將發放視為一大盛事,大人小孩都穿上最好的衣服來領取物資。膚色黝黑的小孩捲曲的頭髮編成小小辮子,綁上彩帶,十分美麗。
志工們穿梭在候診、領糧的隊伍中,或幫母親抱抱小孩,或帶動他們唱歌跳舞。不少小孩將父母領取的醫療包掛在身上,十分得意;無論老少,接到物資時,都開心極了!當師兄們問災民物資會不會太重?災民們笑著回答:「這是吃的米糧怎麼會重!」
當地官員表示,很驚訝竟有東方的慈善團體肯繞過大半個地球來幫助他們的災民,而且還提供義診。
※
多明尼加的發放及義診能順利完成,當地台商與華僑出力頗多。從災民戶口的普查造冊、米糧的購買與運送、發放物資的打包與整理,甚至當地華人醫師也邀請多明尼加醫師來共襄盛舉;華僑們並鼓勵自己的孩子參與整個發放,擔任慈濟人與災民之間的翻譯,就像小小親善大使,解決不少語言溝通問題。
- May 19 Tue 2009 14:53
1998年12月 385期-A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