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世界
情深如己出
◎撰文/喬麗華
從小,村裏的老人就不斷提醒我:
「生的請一邊,養的功勞大如天!」
夜深了,我躡手躡腳輕輕推開爸的房門,望著他剛入睡的安詳臉孔,忍不住把被子拉高些,深恐寒氣凍著了爸。
豈知此舉吵醒熟睡中的爸,我輕輕拍他的背,示意他好好再睡。這輕拍安撫的動作,彷佛回到了從前--當我還是孩子時,爸溫暖有力的手拍著我,伴我度過無數次生病發燒及想念媽媽的漫漫長夜。
問天
成長過程中,對媽的印象一直很模糊,隨著歲月的增長才逐漸了解,自己原來是被收養的孩子。
媽在我出生不久,由於某種緣故被迫離開我,生父便獨自照顧襁褓中的我。不幸的是,一歲時,生父竟因病往生。
爸和生父是一起從大陸來台的好友,基於義氣,他責無旁貸地領養我。從懂事開始,僅知道家裏只有我和爸,心中對「媽拋棄我」耿耿於懷。
那是一個剛有電視機的年代,每天放學我總首先衝回村裏的雜貨店,迫不及待等著收看一齣閩南語連續劇,它的主題曲老唱著:「為甚麼?為甚麼?放阮做你去……」直覺地以為這就是自己的寫照,因此常常流淚、啜泣,回家放聲大哭!更常獨自坐在沙灘,望著大海及雞籠山問:「為甚麼我沒有媽媽?」
背影
爸退伍後一直靠著打零工過日,雖然生活清苦,卻用心地撫養我。每當老闆要求加班,他總帶我到工地熟悉路況,並託附近居民照顧,讓我下課後和他們的小孩一起寫功課、吃飯,等他下工付了錢再帶我回家。
我常坐在離工地不遠的空地上,望著爸辛苦工作的身影--肩挑擔擔沈重的磚、腳踩竹板斜梯吃力地往上走,每踩一步竹梯便嘎嘎作響、搖晃不已,嚇得我直求菩薩保佑別讓爸爸出事!
他常說自己是不識字的大老粗,但每次發薪,總請書店老闆挑選適合的故事書給我,這成了我每月最大的期盼、最奢侈的享受,也養成日後愛書的習慣。
小時住海邊,老擔心颱風帶來海水倒灌,海防部隊總敲鑼示警,要我們撤到高處避難。猶記得民國六十一年八月的颱風夜出奇平靜,爸不安地在風雨中進進出出勘察狀況。不久,他神色慌張地衝回,拉著我喊:「快跑!」
我們拚命直衝高處,回頭一望,波濤洶湧的海水剎那如海嘯般奔撲而來,眼巴巴看著房子被大海吞噬。
另一次半夜睡夢中,隱約聽到吵雜的鞭炮聲,突然間我被人用棉被包住往外衝,正想掙扎時,已被放在地上。當掀開被子,看見爸站在旁邊,眼前竟是一片火海……
從小,村裏的老爺爺和同學的奶奶便告訴我:「長大以後一定要記住『生的請一邊,養的功勞大如天!』」因為他們知道,雖然我是被收養的孩子,但爸卻用心撫養我、教育我,甚至以生命保護我。
無怨
國中一年級時,同母異父的二姊來信,提起媽生病且無處安身,希望我能說服爸讓她搬來與我同住。
雖然思母之心日夜不斷,但一想到從煮飯、洗衣、打掃到節慶拜拜等日常瑣事,無不從鄰居長輩學來,便恨母親為何狠心棄
我而去,打消了接回她的念頭。
不久,二姊又重複來信,我開始想到媽乏人照顧的可憐情形。於是試著和爸談,當時我並不了解爸的顧忌及想法,只是一味地吵鬧,起初幾次爸靜靜不理,大概禁不起我再三懇求,終於答應了。
想不到老天和我們開了一個玩笑!媽回來沒多久,正當我們三個人都還在彼此適應時,她卻因意外被撞倒傷及脊椎,送醫治療後就一直臥床;漸漸地又患了老人癡呆症,四肢也逐漸萎縮,從此照顧的擔子便由爸一手接下。
由於我在台北工作,只能利用週末、週日回家幫媽洗澡、修剪頭髮及指甲。有一次洗完澡正準備包尿片,媽不自覺地將大便拉在我手上,我對突來的惡臭頓感噁心,於是大聲斥責。只見她像做錯事的小孩,低下頭小聲說道:「我知道我欠妳很多,以後我會報答妳,我若死了也會保佑妳!」
當時我淚流滿面,卻說不出心中的道歉。只聽爸叮嚀道:「當初既然同意她來住,不管她變成怎樣,妳都該好好對待。」
媽臥病整整八年,爸無怨無悔每天餵食三餐、換尿片、梳洗等等,不曾有過怨言。在爸的細心照顧下,從媽生病到往生的漫長歲月裏,身上幾乎找不到任何褥瘡。對爸如此愛心與耐心的付出,我真得好慚愧,也懺悔自己的不懂事。
智慧
去年十月,爸病倒了,好心的鄰居幫我將他送來台北就醫,我在醫院的急診室焦慮地等候。
檢查結果,醫師宣布爸得了肺癌和攝護腺癌!當下儘管自己多麼驚訝,卻只能被迫接受事實。
將近兩個月住院期間,我深深感受到慈濟濃濃的愛與溫馨。錢嬌、陳彩屏師姊不但常到醫院
探訪爸,和他聊天、逗他開心,也心疼我每日於公司、醫院、家庭間奔波,甚至送點心、送糙米粥來給爸。
一段時日後,爸的病情沒有顯著好轉,一向樂天知命的他開始懷疑:是否醫師不夠高明或是藥效不好?我也思考如何告知他這一切。
正當苦思之際,鄰床住進一位學佛三十幾年的居士,閒聊時他與爸分享他在軍旅中面對死亡的豐富經驗;一來一回的談話,巧妙解決了我欲言又止的困境。
之後,爸慎重地要我告訴他實情,我只得毫不隱瞞地說出:「醫師判斷可能只有兩個月到兩年的時間。」
剎那間,空氣凝聚不動。
「妳什麼時候帶我去花蓮看看?」爸爸輕輕吐出這句話。「出院後我們就去!」我肯定地回答。
不久,在周明雪師姊的陪伴協助下,我推著坐在輪椅上的爸,參觀了慈濟醫院的輕安居與心蓮病房。隨著慈院志工黃明月師姊親切的介紹,爸露出許久未見的愉悅神情。在參觀慈濟醫學院大體教室時,爸向解說的人員追問:「要繳什麼資料,將來才可以來這裏?」
爸還催促我當場完成捐贈手續。那分堅定執著的態度,令在場的人不禁讚歎:「好一位有智慧的老者啊!」
當我們隨眾人來到大捨堂地藏王菩薩像前,爸起身跪向地藏王菩薩說:「菩薩,您一定要記得帶我回來這裏哦!」
看著他認真誠懇的樣子,使我不禁流下眼淚。
●
好幾回夜闌人靜時,我跪在佛前誠心祈禱:感恩佛菩薩慈悲,讓我有因緣接觸佛法並親近慈濟;我只求爸的病期縮短、病痛減輕,我願意盡形壽實踐證嚴上人的理念、學習師兄姊無所求的精神、在菩薩道上努力付出,以報答爸對我的養育之恩。
▲心蓮故事
生病是罪孽嗎?
◎撰文/許禮安(慈濟醫院家庭醫學科暨心蓮病房主治醫師)
「是不是父母造了什麼罪孽,才害得子女吃苦受罪?」
常聽病患的父母這麼問。
但照顧過五、六百位癌末病人,
卻不曾有病患的子女問我:
「是不是子女造了什麼罪孽,才害父母親吃苦受罪?」
沒生過病的人絕對無法體會病人的心情!「三折肱而成良醫」就是這個意思。
「我現在最大的願望就是,每天睡得著、吃得下、拉得出來。」病人的願望在健康者看來簡直是不可思議。
廣欽老和尚有次回答訪客逼問「是否有神通?」時,很神祕地說「有」,停頓一下才補充一句:「我有吃就會通,沒吃就不通」。
只有從病人身上,才會警醒自己:平常視為理所當然的事,原來都需要一點「神通」。
冷暖自知
從事安寧療護的工作,照顧癌症末期病人,有時會有深深的無力感。該怪自己沒有能力去賦予病人神通,甚至連灌頂、灌氣、運功、作法等,都沒有學過,只有學過已經無能為力的西方醫學。
最近在「生病心理學」讀書會中,讀到一段心得:「生病的時間是特慢的,與世不同的,從病床到廁所可能要花上一小時的旅程;生病的空間是縮小的,可能只到病床邊緣,再過去就是遙遠的天邊。」因此又重拾了以下這段記憶--
記得當住院醫師時,有一回在內科病房值班,正值身染重感冒、發高燒,而且全身骨頭好像快要散掉了,但是住院的病人若有問題,我都必須處理。
那一晚又特別忙,我拖著沈重的病體搖搖欲墜、蹣跚而行,體溫比病人還高,我納悶自己到底是病人還是醫師?病人及家屬見到一個病懨懨的醫師,可能也很擔心,他們的健康要依靠這麼一位病弱欲倒、宛如殘燈將枯的醫師,是非常沒有保障的。
生病≠造孽
癌症末期的病人有時會有另一種更糟糕的心情:「我是不是做了什麼壞事、造了什麼孽,才會得到癌症?」
一般人認為癌症是報應、是自作孽而導致,其實哪有這回事!然而在現實社會和戲劇表演裏,哪一個壞人不是作惡多端、逍遙法外,而好人卻是含辛茹苦、災厄重重的。
曾有一位病人的媽媽告訴我,即使她的孩子已經往生多年,她仍然放不下心中的疑惑:「是不是父母造了什麼罪孽,才害得子女吃苦受罪?」
值得檢討反省的是,在照顧過五、六百位癌症末期病人之後,從來不曾有病患的子女來問我:「是不是為人子女的造了什麼罪孽,才害得父母親吃苦受罪?」如果從來不曾忤逆父母、造罪作孽,那就更該捫心自問:「我該怎麼做才能讓父母少吃苦、少受罪?」
這種「子女癌,父母罪;父母癌,自作孽!」的錯誤觀念,要到什麼時候才能改變?這大概是個無解的問題吧!
▲千江映月
四個老師的教「人」故事
◎企畫.撰文/楊倩蓉
許多教育工作者感嘆:現代父母太過保護孩子、學校老師難以兼顧每個學生,以至於孩子對生活缺乏深刻體驗、生命價值觀淡薄,處於強大的升學壓力下,挫折忍受力卻很低,行為自然容易偏差。
【懂事.懂理】
擔任校長已有二十幾年的新莊國小校長李欽銘,參加今年暑假慈濟教師聯誼會舉辦的「全省中小學校長靜思語教學研習營」時,慨嘆地說:「社會這麼多青少年自殺、犯罪的案例,顯示這一代年輕人對生命價值的認知與知識程度不成正比,即使是優秀的研究生,也因為不懂得尊重生命而犯行!」
許多教育工作者早已發現學生道德教育的式微與嚴重性,急於尋求方法改善,他們希望這個方法既符合現代精神,又能夠引起執教者認同及學生的共鳴,讓教育成為由內而外的心靈改革。結果,很多教師找到了證嚴上人的《靜思語》。
【美化.淨化】
心要淨化,不要情緒化--靜思語
「請學生用鋁盆盛水,在水面未靜止時,仔細觀察自己在水中的倒影,看看能否看得很清晰;待水面靜止時,再仔細看看是否比剛才清晰多了。」
「結論:每個人的心就像這些水一樣,心若靜止,周圍的一切景象就能觀察得清楚;若心因為生氣、煩躁而不平靜時,則什麼都無法看清了。」
這是摘自《大愛引航》靜思語教學教材指引的一則範例。授課老師除了搭配恰當的故事引申,還指導學生回想類似的生活經驗。例如一位學生舉例:「上美勞課時,小介不小心碰到阿信的手,阿信很生氣,立刻撞回去,小介也不服輸地推他,結果兩個人打成一團,破壞了很多同學的作品……」
教導學生「內心淨化、不要情緒化」的道理後,如何讓學生起而行呢?老師鼓勵學生不妨試著「每天臨睡前反省一天中的作為,將心重新洗滌,再規畫如何增強自己的優點,重塑優美人格」、「不要讓粗暴易怒轉動自己的心,凡事要冷靜多思維。」
證嚴上人說,靜思語教學是選用簡單、好記、適合學生的「靜思語」,著重啟發孩子的良知,教育孩子懂事也懂理,將所學落實在生活中。
許多實施靜思語教學班級的家庭聯絡簿與作文簿裏,並不只有學生的「作文」和老師的「眉批」,而是學生、老師和家長三方的「對話」與「分享」,而這也正是靜思語教學的最佳成果!
【有心.用心】
經過有心教師多年來的實驗與研討,「靜思語教學」已廣泛被應用於各校園。
今年暑假期間,慈濟教聯會舉辦多梯次的教師研習營--師範學生靜思語教學研習營、全省教師靜思語教學研習營、全省中小學校長靜思語教學研習營等,目的都在播撒靜思語教學種子。
適逢教師節,在此特別分享四位實施靜思語教學老師們的「有心」與「用心」。
▲千江映月
機械科老師尋找人生教材--房健民找到靜思語精髓
◎撰文/楊倩蓉
【四個老師的教人故事:之一】
專業技術不一定每個人畢業後都用得上,
反而是待人處事與個人修養,
在各行各業都相當重要。
有沒有一套普遍適合學生的「人生教材」?
「講,還是不講呢?」在座位上思量半天的房健民,眼見大家分享時是那麼地開心,可就他一肚子疑惑;為了找出問題所在,他終於按捺不住起身發問。
「各位老師大家好,我實施靜思語教學快一年了,看大家分享靜思語教學,都講得那麼有成就感,可是我卻沒有耶!」來自台南慈幼高工的房健民緊張地說。頓時,台下一片靜默,數百位前來參加靜思語教學研習營的老師,都緊盯著他。
眼看台下反應如此,房健民還是繼續說下去:「也許有那麼一點效果啦!可是不強烈,感覺也沒那
麼喜悅。學生沒有感動,反而感動的是老師,我一直思考到底問題出在哪裏?」接著,他開始談及挫敗經驗。
下台後,幾位老師心有同感地告訴他:「其實我的感覺跟你一樣耶!我們也在想問題出在哪兒?」而實施靜思語教學有成的老師,也紛紛過來相詢解惑。
無動於衷?
房健民執教機械科,但他認為專業技術不一定每個人畢業後都用得上,反而是待人處事與個人修養,在各行業相當重要。面對班上素質不甚整齊的學生,房健民希望找出適合普遍學生的「人生教材」。
就像許多老師一樣,剛開始接觸靜思語教學時,房健民覺得教學生涯又注入了一股新活力,因為靜思語淺顯易懂、可活用於日常生活。每每參加靜思語教學研習,無不專心聆聽,仔細抄錄他人的教學經驗,以便回家細細研讀。
一年前,他鼓起勇氣開始在班上實行。每天選擇一句靜思語抄在黑板上,一段時間後,他觀察班上學生竟無動於衷,更沒有像實施靜思語教學老師所說的「學生的氣質與行為都改變了」,反而是自己每天看靜思語,愈看愈感動,連班上的科任老師都起了正面回響。
反覆思量,房健
民決定進一步以「行動」感動學生。放寒假前,他利用課餘動手做紅包,在每個紅包袋上精心描繪兔子,然後放入十元與一元硬幣各一枚。
「你們回家過年前,老師有禮物送給你們!」那天,房健民請學生依序到他面前,鄭重地將紅包親手送給每位學生,心裏也期待著學生的反應。
沒想到,不但沒有人向他說謝謝,甚至當面打開紅包皺著眉說:「嗄?才十一塊錢而已喔!」房健民火熱的心立刻化為冰涼。
紅包裏的十一元
「我知道問題出在哪裏了!」今年暑假,在《大愛引航》靜思語教學教材指引全省巡迴研習會中,房健民終於有些領悟。
年初,慈濟教師聯誼會決定培養靜思語教學種子老師,房健民與同事相偕報名。培訓內容配合慈濟四大志業分四梯次舉行,每一梯次結訓後,種子老師還得「做中學」,參與慈濟各項活動,以體會靜思語的意義。如此一來,將靜思語從「文字」層次提升到「情境」,才能讓學生感同身受。
房健民透過研習,將自己教學的困惑拋出來,讓有經驗的老師為他解惑。「靜思語教學最重要的是以身作則,把自己親身體會的經驗與學生分享,學生才可能有感動。」最後,他得到這樣的結論。
房健民也重新檢討那次紅包事件,他發現問題是出在自己身上,因為他並沒有提供足夠的情境,讓學生自然生起感恩與回饋心,難怪他們看到的只是紅包裏的十一塊錢。
於是,他邀請學生重新回溯對這次事件的感受,沒想到學生的心得令他喜出望外。
有人表示,長這麼大還是第一次收到老師的紅包,心裏很感動,只是不敢當面說出;也有學生將老師送的紅包帶回去向家長炫耀,連家長都肯定老師的用心。
房健民這才領悟,原來他的靜思語教學並不是沒有共鳴,只是學生沒有表達出來而已。
原來如此
今年母親節前夕,房健民又思考著如何引導學生感恩父母。
他對班上學生說:「真是奇怪啊!你們去參加演唱會,都對台上那個不認識你的歌星大喊:『我愛你!』為何每天默默為你付出的母親,卻從來沒有聽你們向她說句感謝的
話?」語畢,學生都安靜下來。
接著,他拿出準備好的材料,請學生製作母親節感恩卡。根據以往經驗,部分學生可能做不出成品來,沒想到聽了他的一番話,有人竟精心製作出一座立體城堡要送給母親,希望以後能夠讓母親住進像城堡一樣的好房子。卡片融入學生的孝心,意義自然不同。
後來,一些科任老師也陸續對他表示:「房老師,你們班學生的週記與作文都進步好多耶!」房健民心知,學生在感受與表達方面的進步,應與靜思語教學著重啟發學生的「感受」與「體驗」有關。
更讓他高興的是,一回他邀請慈濟教聯會老師來校分享靜思語教學經驗,有位同事說:「我今天來參加的目的,是因為我發現房老師自從使用靜思語教學後,脾氣改變很多,變得很有耐心,所以我想看看慈濟到底讓他學到什麼?」
「沒有問題學生,只有老師的問題。」房健民由此更體會上人所說的這句話。
●
事實上,只要持之以恆,師生之間都會有改變。
許多剛開始教授靜思語的老師,也許急於看到成效,反而把靜思語變成填鴨式教學,忽略了它對學生潛移默化的功能。難怪一位實施靜思語教學多年的老師有感而發地說:「靜思語教學不是特效藥,但它的確是一劑預防針。」
「靜思語教學可以內化一個人的情操!現在在班上推行很多事項,學生比較會去思考、願意配合。」房健民強調。
相較於半年前在台上沮喪地說出挫敗經驗,房健民經過一番培訓課程、參與慈濟活動、從做中體會感動,並不時與學生分享;如今,反而是學生要他多講述慈濟故事呢!
房健民眉開眼笑、信心十足地說:「我對慈濟志業愈了解,愈能詮釋靜思語的內涵,在教學中漸能明白:靜思語就是慈濟人真正做出來的精髓!」
【靜思語教學教案】
好話中的好畫
老師請學生將學習過的靜思語,透過漫畫說故事的方式呈現,不僅可激發孩子豐富的想像力與塗鴨的樂趣,學生也可藉此詮釋自己在生活中印證的靜思語,從中獲得領會與啟發。
▲千江映月
聽聽我們的班歌--倪美英讓好話入心底
◎撰文/楊倩蓉
【四個老師的教人故事:之二】
「我有一個好爸爸,也有一個好媽媽,
他們養我、育我,恩情真偉大!
我愛我的好爸爸,也愛我的好媽媽,
我要用功讀書,永遠敬愛他……」
「今天校長公布,老師可以再教你們四年級喔!」南投中興新村光榮國小暑假返校日,倪美英這麼告訴三年丙班的學生。
二十幾個孩子聽了,高興地在座位上蹦蹦跳跳,有的掩嘴而笑,有的裝作若無其事,只在低頭間讓笑意爬上嘴角。
倪美英微笑地對大家說:「老師好想你們喔!謝謝你們寫那麼多卡片、打這麼多電話給我,暑假期間大家都做些什麼呢?老師很想聽聽喔!」
有人參加籃球營隊、有人到阿公家過生日,還有人說他去學游泳,可是泳鏡都會進水,不知怎麼辦?倪老師請大家幫忙想辦法,一位小朋友舉手說:「只要先用洗髮精洗過,泳鏡就不會進水了。」
兩個小時裏,小朋友吱吱喳喳,興奮地發表意見;回家前,他們自動排好隊伍,等待走過老師身邊,跟她說一句靜思語:「天上最美是星星,人間最美是溫情」……
倪美英一一擁抱孩子,並將一顆顆甜甜的軟糖塞到孩子口中。
分享時間
從來沒有帶過低年級的倪美
英,三年前剛接下這個狀況百出的班級時,常感到挫敗,她害怕天亮、不敢上班。
「我有一個好爸爸,也有一個好媽媽,他們養我、育我,恩情真偉大!我愛我的好爸爸,也愛我的好媽媽,我要用功讀書,永遠敬愛他……」當倪美英在靜思語教學研習營中,聽到台中慈濟教聯會老師盧春安分享班歌的故事,遂起而效尤,將這首班歌應用在自己班上,讓孩子天天大聲唱出,並鼓勵他們說出對父母的祝福。
她覺得淺顯易懂的靜思語,可以啟發孩子的心靈與道德情操,讓他們從小培養感恩心。但面對這群懵懂天真的孩子,要如何將靜思語融入教學中?
倪美英開闢了分享時間,鼓勵每位孩子表達對生活與學習的感想,再將靜思語與相關的小故事和孩子們分享,引導他們學習待人處事的道理。不知不覺間,孩子們因可以跟老師面對面談心,而感到快樂無比。
常常,倪美英請小朋友閉上眼睛,靜心體會周遭動靜;或乾脆脫下鞋子,到教室外的草地走一圈後,再為他們講述尊重生命的小故事;放學前,孩子們一一排隊到倪美英面前,說出一句印象深刻的靜思語。
「這些好話一旦印證到生活經驗裏,孩子自然有所體悟。」倪美英說。三年來,倪美英不僅開啟學習障礙兒的封閉心靈、撫平過動兒躁動之心,甚至也收服了許多頑皮的小孩……在孩子們身上,她看到靜思語教學的成果。
聽!誰在歌唱
「咿咿喔喔…咿咿喔喔…」五音不全的歌聲,斷斷續續從一年級教室窗口飄出去。
走近細聽,原來是班上生病的小真,她沒跟其他同學一起上音樂課,獨自躲在教室裏。看到老師走近,小真睜圓了雙眼,倪美英微笑說:「妳唱歌很好聽啊!老師希望以後常常聽到妳唱歌呢!」
聽老師這麼說,小真原本驚嚇的表情轉為快樂,繼續哼完歌曲。從那天開始,不愛說話的小真,竟然開始學說話了。
小真從小患有心臟病,身心各方面發展都較同年齡孩子來得遲緩,一年級開學後,倪美英建議家長讓小真接受特殊教育,可是小真的媽媽堅持不肯。倪美英很是煩惱,面對時常將選擇題寫成是非題,是非題寫成選擇題的小真,不知該如何是好!
分享時間,倪美英常鼓勵小真講講話:「老師很想聽喔!」她請小真不要緊張,一個字、一個字慢慢說,看著她的脣形,試著把話說清楚;班上其他孩子也耐心等小真把話說完,並為她大力鼓掌!
小真終於會說話了!更不可思議的是,升上二年級,小真的國語竟然考到九十幾分!「人有無限的
可能。」班上同學和倪美英在小真身上印證了這句靜思語。
放電的小孩
搖頭、晃耳、眨眼睛,開學第一天,倪美英就注意到他了!他是一位過動兒,常坐不到三分鐘便開始尖叫,站起來周遊列國,任誰都無法叫他安靜!
第一次教到這樣的學生,倪美英翻閱了許多醫學雜誌,試著了解科學家如何解釋「過動兒」:有的人來到世界上,零件沒放好,所以要動一動,其實他是在放電,因為身上的電累積太多了會煩躁。
「如果你難過得想動一動時,就到草地上走一走,舒服了再進來上課。」倪美英想,教室外有一片綠茵柔軟的草地,不如讓孩子赤腳在草地上盡情奔跑,讓土地吸收放電小孩多餘的電波。
放電的小孩其實也想安靜下來,只是他無法克制自己的行為,倪美英教他一個靜心的方法--閉起嘴巴、靜靜深呼吸,數數學校的樹木、聽聽風和草的對話……
問放電的小孩:「老師教你們三年,你學到了什麼?」
「我覺得能夠安靜下來,真好!」原來,他已經略略懂得「靜」「思」了!
頑皮小子
「老師,他又掀女生的裙子了!」一年級開學不久,女學生紛紛來告小頑子的狀。小頑子的行為是從電視上學來的,可是家長對他既不勸導,也表現得漠不關心。
開學第二天,倪美英便叮囑大家上學要走大門,不可以爬牆。沒想到,隔天就有人看見小頑子爬牆進來。
「你真的爬牆嗎?老師昨天不是說不可以爬牆嗎?」
「是媽媽要我爬牆的,她說沒關係!」小頑子回答得理直氣壯。
當天晚上,倪美英打電話給他母親,沒想到對方也是理直氣壯地說:「是我叫他爬牆的啊!倪老師妳想想看,小孩不是最喜歡爬牆嗎?我要讓他體驗我小時候享受不到的爬牆樂趣。」
倪美英進一步了解,原來小頑子從小被寄養在鄉下祖母家,三、四歲才回到母親身邊,母親基於愧疚特別寵愛他。
每逢小頑子做錯事,母親控制不了情緒,便拿起水管將他打得全身是傷,事後悔悟,又心疼地給小頑子加菜。在小頑子的觀念裏,認為只要繼續做壞事被媽媽打,就可以得到許多東西。
倪美英想起十年前也教過像這樣頑皮的孩子,於是決定故技重施;她帶小頑子參觀法院,在看守所內罰站一分鐘,並且寫悔過書。可惜小頑子只乖了兩天,又開始頑劣起來。
實施靜思語教學後,倪美英心想,若真要讓孩子變好,既不是透
過處罰,也不是威脅恐嚇,而是要找出一個讓孩子「感動」的點。
在班級分享時間,倪美英提醒全班同學是否記得一年前講過的一則小故事:森林失火了,一隻小鳥將身上的羽毛沾濕,不斷地來回救火。
倪美英對認真聆聽的小頑子說:「今天老師特別為你重講這個故事,老師很想當那隻鳥,總有一天,你心裏的火會被老師澆熄的。」說完,她流下眼淚,班上的孩子也哭了,小頑子更是放聲大哭。
下課後,小頑子拿了一塊抹布走到她面前說:「老師,以前我都在下課時間做壞事,現在我決定利用下課時間做好事,把以前的不好補回來!」
從此以後,小頑子每天認真地擦拭地板和老師的桌椅,並自告奮勇擔任班上的「秩序長」,他心裏清楚,只要他一乖,全班都乖了!
【靜思語教學教案】
我所愛的人
在日常生活中,誰能幫助你解決問題呢?老師出了一個題目「我所愛的人」,請學生在每片花瓣上,把解決問題的人寫出來,並說一說他們是怎麼幫助你的?此教案用以培養孩子感恩的心。
▲千江映月
歡迎搭乘快樂列車--黃俊銘創造貴人
◎撰文/楊倩蓉
【四個老師的教人故事:之三】
童年坎坷,為什麼沒有變成怨天尤人的人?
為什麼沒有誤入歧途?
因為一顆「感恩心」,
他希望啟發更多人「作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嗨!各位聽眾朋友大家好!這裏是中廣快樂列車節目,我是黃俊銘,又到了我們健康小站的時間,今天很高興邀請到慈濟教師聯誼會的老師到節目中來,和我們分享她教學過程中溫馨的小故事……」
明亮寬敞的錄音間,身著慈濟教聯會制服的老師,以溫柔的聲音娓娓道來;主持人黃俊銘一邊監控錄音情形、一會兒又忙著電腦選曲。
週末下午,窗外街道車水馬龍,很多人忙著出城度假。錄音告一段落的黃俊銘踏出一棟大樓,步伐急促地走入蒼茫暮色中,彷彿一分鐘也不願浪費。
他盤算著還有許多事情趕著做--所輔導的那些孩子近況不知如何,回去得打個電話關心;要記得聯絡慈青同學,商討明日上山義診的團康活動;待會兒應先繞到中山醫學院附設醫院,看看志工服務的情形;至於下週,還有數場演講在等著他……
在中山醫學院生化研究所擔任講師的黃俊銘,覺得這樣充實的行程,正是他所追求的人生。
不能等的事
該如何形容黃俊銘這個人呢?
人群中,他的笑聲彷彿火雞扯開嗓子般響亮。遇見任何人,不論親疏總先來段親切問候,接著迸出幽默風趣的話語,讓人無法不注意到他。
這樣一個笑口常開、廣結善緣的青年,卻常在應邀到監獄為受刑人作「生命教育」演講時,一開口就語出驚人:「國小二年級,我的母親服毒自殺;兩年後,父親發生車禍變成植物人,雖曾奇蹟地醒過來,但不久便過世了……」
事實上,童年對黃俊銘來說,從來不是個愉快的記憶。小時候,他就察覺到父母感情不睦,母親成日嚷著要自殺,當時聽煩了母親的嚷嚷,他忍不住應了句:「要死就去死吧!」
不料,一語成讖,母親真的服毒自殺了!至今,他仍懊悔當初不該說那樣的話。更教他心痛的是,母親自殺的藥,是她叫不知情的大哥去買的,事發後,大哥一直自責害死母親,也數度割腕自殺。
父親過世的那晚,黃俊銘記得親友們討論的不是父親的葬喪問題,而是他們四個孩子何去何從?
「老大送台北親戚、老二送台中、老三送台南、老四就去高雄吧!……」聽在耳裏,黃俊銘開始覺得自己真的成了孤兒!就在這群尚無謀生能力的孩子即將面臨被分散的命運時,大伯父毅然決定收養他們。
二十幾年前經濟環境並不寬裕的年代,已有四個孩子的大伯父,加上領養他們四個兄弟,可想見負擔之大,但大伯父卻無怨無悔地付出。
黃俊銘一直視大伯父為生命中的貴人,他希望長大後好好報答伯父的養育之恩。好不容易到了而立之年,本以為終於可以盡點孝心,奈何四年前,大伯意外往生。
「世上有兩件事不能等:一是行善;一是行孝。」也許是過來人的經驗,讓黃俊銘無論在監獄、勒戒所關懷受刑人,或是到學校推廣教育家庭幸福班、校園演講,都不時將這句話掛在嘴邊。
演講、上課、參與義診、教聯會活動及輔導青少年個案……塞滿了黃俊銘睡眠外的時間,但他仍覺得不夠,又自掏腰包買下中廣週日晚上七點到八點的時段,介紹好人、好事、好書,也藉由輔導青少年案例,與聽眾分享靜思語的智慧。「我今年三十五歲,我知道行善不能等,所以我是迫不及待地去做這些事,唯有付出,才有成長!」
生命中的貴人
跟一般中小學老師運用靜思語的方式不同,黃俊銘決定將自己成長的歷程,以及在慈濟所見、所行、所感,與學生和朋友分享。
他在中山醫學院協助成立慈青社,並帶領校內老師回花蓮認識慈濟,許多同事甚至因此簽下大體捐贈同意書,還說:「黃老師的靜思語,全用在我們這群老師身上啦!」
此外,擔任過慈濟醫院志工後,他覺得志工制度對醫院有莫大幫助,所以去年底,力促中山醫學院附設醫院成立志工大隊,如今規模已有兩百人,連院長與夫人都一起加入!
由於念醫學出身,中區慈濟人醫會成立時,他理所當然成為每月上山義診的醫師,甚至帶領學生一起參加。「該講的都講了,乾脆讓他們實地去參與。」
一位課業受挫的學生在手腕上刻滿「恨」字,他發誓要殺遍天下人,連母親都不放過,自從跟隨黃俊銘參與慈濟活動後,竟然很快地轉念,想當一名能助人的義工。
有一回到少年之家演講,黃俊銘一如往常述說自己的童年往事,並語重心長地對這群未滿十八歲的中輟生說:「希望你們能夠尊重自己的生命,從哪裏跌倒就從哪裏站起來!」
下了課,一位少女遞給他一張紙條,娟秀的字跡寫著:「很高興能夠在這樣的環境中認識你,你的講課讓我懂得如何愛惜家人,珍惜家人從小到大給我的每一分愛、每一分關懷。」
有時黃俊銘也會想:自己的成長經歷,為什麼不會變成一個怨天尤人的人?像這些孩子一樣走上歧路?他的結論是,他從親人身上看到了身教,讓他懂得感恩--感恩童年歲月裏,儘管家庭不和,但父母不遺餘力地幫助窮人;還有大伯父的恩澤,讓他默默許下心願:「希望也作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靜思語教學教案】
家庭聯絡簿
家庭聯絡簿是靜思語教學基本且重要的教學方法之一,在每日的家庭聯絡簿上開闢「靜思小語」、「自省欄」及「親師交流道」等,透過每日的自省、學生生活實踐的心得,達到靜思語內化的目的,讓老師、學生及家長一起分享靜思語的美妙,也使以往形式化的家庭聯絡簿,成為師生、親子最好的紙上心靈交流道。
▲千江映月
白髮老師的五代同堂--尤振卿十年樹人
◎撰文/楊倩蓉
【四個老師的教人故事:之四】
滿頭銀亮的白髮是他的註冊商標。
十年前,這頭白髮配上一張嚴肅的臉,
嚇壞不少學生;
十年來,白髮下慈藹的面容和童心未泯的笑容,
培育了五代靜思語學子。
自稱教書已經教上癮的尤振卿說:「我把靜思語教學當興趣,當然愈教愈有趣!」而孩子們的表現也從未教他失望,即使踏出校門,他也相信學生會將靜思語好好思維一番,不會「變樣」。
然而,送走了今年的畢業生,七月,尤振卿也跟著離開大同國小校門,不過他相信自己的靜思語教學並不因而停止,只是得先把身體養好。
捨不得退休
今年五月,尤振卿上課中途忽感身體不適,送醫後診斷是輕微中風,醫師殷殷叮囑他需長時間休養,不能再勞累。不得已,他只好提前辦理退休,讓十年的靜思語教學暫時畫上句點。
生病以來,他忙的雖然不是學校工作,卻有接不完的電話及絡繹不絕的訪客,學生幾乎天天問:「老師什麼時候再回來上課?」其中更有貼心的學生打電話來說:「老師,我們這一區的功德費我替您收,這樣您就不需跑那麼多趟了!」
尤振卿原本每月需一一登門拜訪會員收取功德款,學生主動幫他承接下來,且在兩天內全部收齊、送到他家,這分誠意令他感動不已。
八月的暑日,他靜靜邁著遲緩步伐、走入靜謐校園,依戀地觀看一景一物。到學校打球的學生,遠遠看到他,跑過來問好。他喟嘆道:「看到這些可愛的學生,更教我捨不得退休。」
轉念一想,他又精神百倍地說:「我要趕快把身體養好,以後就可以再回學校當教師志工了!」
滿頭銀亮的白髮,是尤振卿的註冊商標。畢業學生一談起他,最懷念的除了靜思語教學,就是他這頭白得發亮的頭髮。
「我爸爸、媽媽和弟弟都被尤老師教過,一家可說都是他的門生。爸爸說,尤老師的白髮在他們那個年代就有了!」學生陳家瑜透露。
十年前的這頭白髮,配上一張嚴肅的臉,嚇壞了不少學生,許多孩子一聽說被分到尤振卿的班級,都會嚇哭的;自從開始實施靜思語教學,尤振卿的白髮依舊,但換上童心未泯的幽默話語和笑容,他的慈祥和藹才開始成為學生喜愛的特徵。
幽默解難題
這些年來,許多學生家長有感於尤振卿教學的影響力,進而肯定慈濟團體,紛紛加入慈濟,成為他的會員;而他也正好藉由每月收取功德款的機會,持續關心畢業的學生。
四年前一位蹺家到台北的學生,如今已升上國三,這名學生的家長直到現在,每逢尤振卿登門收款,總是笑瞇瞇拉著他的手,不斷訴說孩子的可愛:「他一下課就回家,又是拖地、又是煮飯,還勸爸爸不要抽菸,我實在很感恩您能把原本讓我們擔心的孩子調教的這麼乖。」
尤振卿除了仔細聆聽家長的心聲,偶爾還幫忙解決學生家庭紛爭,例如一位學生的媽媽對婆婆的無故叨念感到委屈,他便以切身經驗告訴她:「以前我媽媽也常常無緣無故痛罵我,有一次我忍不住問她:『我又沒做錯事,為什麼總是罵我?』結果她說:『我心裏不舒服當然罵你,我又不能罵別人!』我想想也有道理,就不那麼生氣了。」
人與人之間的摩擦、不愉快,
若想開了自然沒事,尤振卿便常鼓勵學生培養幽默感。他收集學生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問題,讓學生集思廣益,一同思考如何以幽默方式化解難題。這些幽默問答後來集結成冊,題名為「博您一笑」,讓學生看得笑哈哈的同時,也吸收幽默處事的經驗。
譬如食物放在冰箱,等想拿來
吃時卻發現不翼而飛,便可表示:「是誰代我效勞了?」有人故意踩你的鞋帶,怎麼辦?「啊!我的鞋帶怎麼纏住你的腳底了,真對不起!」當別人誣賴你時,可以說:「我們真有緣啊!與其跟我作對,不如我們做個好朋友吧!」
屬於尤振卿第四代靜思語教學的學生謝憲德就說:「以前我很兇,沒什麼朋友,可是我現在人際關係變得很好,這都要感謝尤老師哩!」
嚴父兼慈母
「你們也是七點十分就要到校嗎?」大家聽了異口同聲地說:「對呀!怎麼你們還是如此?」在最近一次的五代同堂聚會中,不知是哪一代學生忽然問起,一旁的尤振卿不好意思地笑了。
原來,每一代學生都領教過尤振卿「嚴父」的一面:尤振卿知道
很多學生最怕數學,所以乾脆利用每天早自習時間加強學生的數學,「如果早自習遲到了,還要罰站喔!」第三代學生李俐瑩說。
至於尤振卿「慈母」的一面,當然是使用靜思語教學囉!
「『甘願做,歡喜受』是我最喜歡的一句靜思語,以前我都和兄弟姊妹計較誰做得家事多,學了這句話,便不跟家人頂嘴了,媽媽還覺得很訝異哩!」第二代學生陳文惠說。
畢業四年,目前在高雄念專一的陳保志,是靜思語教學第三代的學生;靦腆的他仍記得念小學時,尤老師經常利用上午、午間休息及放學後,帶他們到校園各處做資源回收。
南台灣一年四季都豔陽高照,剛開始陳保志覺得又熱又累,然而持續做下來,卻發現愈做愈快樂,想到自己每天出力撿拾回收的資源,可換成善款幫助窮人,心裏就覺得很滿足。他說:「到後來簡直欲罷不能,如果今天撿得少一些,心裏還會難過呢!」
「我是一個做事很沒有毅力的人。」陳保志停頓一會兒,接著說:「跟尤老師學習後,我的毅力、信心大增,特別是兩年資源回收的經驗,讓我現在做任何事都有耐心完成。」
五代聚一堂
每一代年齡間隔兩年,但這五代靜思語教學下的幼苗一旦相聚,大家七嘴八舌地訴說尤老師與眾不同之處--
有人說生病時,老師親自倒熱開水給她喝;有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一旦做錯事,老師都以靜思語的好話引導他們,不用打罵教育;更有人指著校園的一大片空地說,校園的落葉很多,每天都是尤老師帶他們去打掃的……
靜坐一旁的尤老師聽著,淡淡地微笑,偶爾想起什麼,才插上幾句話,跟大家一同分享。
「賴孟君,妳不是今年剛考上花蓮師範特教系嗎?老師已經打電話請精舍關照妳,沒事的時候多到精舍走走啊!」
忽然,他又轉過身對第一代學生、目前就讀於嘉義師院的楊雯雯說:「上次妳告訴我,再過兩年就要開始當實習老師了,妳也想要用靜思語教學是不是?」楊雯雯急切地點點頭,他又熱心地說:「等我將這些年來的靜思語教材整理好就給妳!」
尤振卿雖然暫時告別校園,但他五代的靜思語教學已經生出新芽,轉眼綠樹成蔭了!
填字遊戲
◎撰文/楊倩蓉
【靜思語教學教案三】
動動腦,想想看再填填看,用身體器官、動物或是數字,將靜思語分類,請大家來玩填字遊戲,一方面複習靜思語,一方面達到寓教於樂的目的。
■身體器官篇
1.「」美,看什麼都順「」。
2.有人扯後「」,要「」存感激,沒有人扯,練不出「」勁。
3.「」中常存善解、包容、感恩、知「」、惜福。
4.「」說好話、「」做好事、「」走好路、「」想好意。
5.脾氣「」不好,「」地再好,也不能算是好人。
■動物篇
1.說一句好話,如口吐蓮花;說一句壞話,如口吐「」。
2.做事要抱三種態度:「」的真心、「」的耐心、「」的勇猛。
■數字篇
1.「」神湯--知足、感恩、善解、包容。
2.揮棒落空「」振啦,再接再厲全壘打。
3.世界上有「」件事情不能等待:行善、孝順。
4.說「」丈不如行「」寸,少說話多做事。
答案:
■身體器官篇(1.心、眼;2.腿、心、腿;3.心、足;4.口、手、腳、心;5.嘴巴、心)
■動物篇(1.毒蛇;2.赤子、駱駝、獅子)
■數字篇(1.四;2.三;3.兩;4.一、一)
▲慈濟人文
心路通向何處
◎撰文/靜原
人有一顆靈動的心,有一雙會走動的腳,
讓腳步跟隨著純淨的心念往前走,
去尋找一條適合自己成長的路。
【物我合一】
微雨天氣,帶「老莊選讀」課程的學生去山腳下的蘭園踏青兼戶外教學。
莊子是個自然主義者,在鳶飛魚躍、海闊天空的思考中形成豁達跳脫的生命態度。對莊子而言:生命只是「一」,沒有所謂生死的懸念,或是非美醜的比較;整全渾樸的思維概念應大於個別分析的語言表述。「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正是現代「生命共同體」宣言的最佳寫照。
既然人與萬物可以相生,那「可知可樂」也就應該是相通的。莊子與惠施的辯論是千古絕唱,此中最為膾炙人口的則為濠梁之上有關魚之樂的辯解。
莊子與惠施在濠水的石梁上閑遊。
莊子說:「你看水面上的三條魚,從容地游著,多快樂呀!」
惠施說:「你不是魚,怎知魚是快樂的?」
莊子說:「你不是我,怎知我不知魚的快樂呢?」
惠施說:「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但你既然不是魚,那麼你也無法知
道魚的快樂,是完全無疑了。」
莊子說:「我是在石梁之上知道的呀!」
想像一下當時情景:風在吹、柳在飛、水在流、魚在游,一派自然活潑的氣象。魚相忘於江湖怎會不快樂呢?惠施把自己和外面分開,好像築一道圍牆般,把自己困住,因此他不相信外面的世界也是可知可樂的;而莊子的心,則是四通八達的,沒有把自己和外界分開來,他的心敞開著,他常見天地萬物一片快活。
【生命原點】
生活周遭有好多人也像惠施一樣,凡事只站在分析的立場,來分析事理意義下的真實性,而不相信這世間還有所謂的真誠美善。如何讓生命回到原點,去感知萬物的存在,是蘭園戶外教學的目的。
承園主人盛情,我們師生四十多人飽覽了各種蘭花,也體會了在原生林中植物之間共生共存彼此不相害的關係。從自然的觀察思考,
我期望學生能了解:人與人之間也應共生共存,而更重要的是尊重生命的差異,但不要有太多的價值判斷,畢竟是以「人」為本呀!
其間比較特別的是兩株同品種的海棠花,因種植的環境不同,而產生不同的姿態。一株種在溫室裏,花粉紅葉翠綠;一株種在溫室外,雨露陽光直接灑落,花褚紅葉暗綠。在生命力極強的台灣原生蘭旁,我們試著作生命的聯想--
學生問:「海棠花紅色好還是粉紅色好?哪一株比較有價值?」
我說:「價值是人為的標準,以物觀物,物無貴賤。」
學生又問:「如果溫室內的海棠想長成溫室外的樣子,有沒有可能?」
我說:「機率很低,因為整個外在的因緣條件不支持它。」
學生開始抱不平了,他說:「這樣對海棠花是否太不公平了,它永遠無法作選擇或改變;而人活在制式的環境裏,又有多少機會能改變呢?想想蠻悲哀的。」
我安慰學生:「植物自己不會走動,可是你是人啊!人有一顆靈動的心,有一雙會走動的腳,讓你的腳跟隨你純淨的心念往前走,去找一條適合自己成長的路走。」
【適己之路】
適己之路在哪兒?
馬陸在草地上忙碌異常,朋友三歲的孩子仰頭問我:「阿姨,蟲蟲走來走去要走到哪裏去?」我愣了一下,我不是蟲我不知道,那「人」呢?
每天太陽升起落下,人們往來穿梭,究竟在追求什麼?現代人不可避免地要在物質的世界行走,在無盡的競逐中喘息,到底怎樣才能停下來呢?
上人云:「知足」,知足而後止。能感知生命的踏實,除卸物質的牽絆,生命的紛擾才能停止下來。一旦停下來便能照見生命的底蘊。無非是「愛」而已矣!
在大愛浸潤的人性源頭裏,我們看到鳶飛戾天、魚躍於淵的自然愉悅景象;也看到適己之路,不是專業、不是職業,而是一條「有你、有我、有他」的志業之路。
生命只是「一」,「萬物與我為一」,此心同此理同。
▲心蓮萬蕊
我不傻,我很快樂--石金時苦臉變笑臉
◎撰文/黃秀花
有人笑她「乞丐立大志」,
有人罵她「傻女人」,
但她相信天無絕人之路,
憨憨去做,必能得到好結果。
石金時,一個平凡的女人,卻遭遇了常人難以忍受的苦難。
不負責任的丈夫丟下一大筆債棄她而去,又被朋友倒了會錢;在債務未償、四個孩子待扶養的情況下,她強打起精神繼續工作,無奈厄運仍不放過她……
厄運,接踵而至
嫁了個跑船的丈夫,已經很沒有安全感了,偏偏他又嗜賭成性,船停泊到哪兒就賭到哪兒,甚至賭到連身上唯一值錢的手錶都被拔走了。面對先生的放浪行徑,石金時卻只能忍氣吞聲。
後來,丈夫辭掉船員的工作,和她一起跑市場賣童裝。她原想好日子離自己不遠了,怎知丈夫反而變本加厲,不但賭癮未戒,還常跑去馬殺雞,甚至與裏面的小姐私通款曲,最後連家也不回了,只有缺錢時才回家拿。
短短四個月,丈夫便將石金時省吃儉用多年的積蓄花費殆盡,不但標走五、六十萬的會款,還四處向人借貸;最後走投無路,便提出離婚要求,留下一堆債務,丟下四個孩子。
再怎麼說也做了二十年的夫妻,先生狠心一走了之,石金時當時真是苦不堪言,失望透了。
厄運還不只如此。好不容易起了個會,竟被朋友倒了三、四十萬元,逼得她差點想走絕路。為了償還近百萬元的債務,她每天清晨六點就到早市賣童裝,下午三、四點再趕到黃昏市場,晚上八點又轉往夜市。
五、六年的奔波生活,眼看債務日漸減少,就要撥雲見日了,怎知剛批進的一整車衣服,竟遭宵小連車帶貨偷走,石金時如遭雷擊!「我只簽了帳,還沒付款,這下子該怎麼辦呢?」
心焦如焚的她將實情告知批貨的老闆,老闆念及她平日信用佳,隨即又讓她補滿一車去賣。
兩年後,同樣的遭遇再度發生,這次她幾乎要崩潰了!在她徬徨無措之際,老闆再度為她解圍。「他真是我的貴人!我本想用房子抵債,但他堅持不肯,擔心我房子沒了,家人無處安身。」
石金時永遠感念老闆對她說:「不管妳以後是否繼續賣衣服,錢都不必急著還我。」
啟悟,轉心轉境
一連串的挫折和打擊,並沒有擊潰石金時的意
志,她相信「天無絕人之路」,憨憨去
- May 19 Tue 2009 18:55
1999年09月 394期-C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