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靜思晨語

大道無言說

佛法八萬四千法門,用以對治眾生八萬四千煩惱。佛弟子必須精進求道,斷離煩惱,去除心念污染;但不可執著於法。

所謂「言語道斷」--聽法時以耳聞聲,以音入心,藉著音聲來開啟心門、體解大道,但切莫執聲為道。因為語言文字只是引導人們體認宇宙人生真理的工具,一互執著於文句,反而體會不到真道。

譬如在暗室中點燃燈火,眼不可執著於「火」,否則只看見火,而不見燈光所照亮的景物。

又如渡船,船到達彼岸即應捨船登岸。《金剛經》云:「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捨,何況非法。」法就如同竹筏,不捨竹筏,無法登岸。

然而,不執著於法,並非捨棄修行,而是在聽聞之後身體力行,真心體悟真道而透徹人情世事,圓融無礙地待人處事;若思而不行,則永遠無法悟道!

所以,學佛並非從文字音聲上去鑽研佛法;有「做」才有「得」,「力行」才能「成道」!



▲社論

人間大愛的另一循環

慈濟護專五專護理科,今年將單獨招考國中畢業的原住民籍同學五十位,由慈濟基金會提供全額獎學金,包括學雜費、實習費、住宿費、膳食費、書籍費,每月並發給零用金。這項教育志業上的新措施,將使得慈濟關懷原住民健康的努力更為落實。

證嚴上人於七年前創辦慈濟護專,其目的之一是開拓東部原住民少女就學就業機會。從創校至今,日夜間部共有一百六十餘位原住民學生接受護理人員的培育與在職訓練。這雖是值得肯定的成果,但我們總覺得應再多盡點力,協助原住民少年養成一技之長,且有助於提升原住民社群的健康品質。

目前就讀護專的原住民學生有限,其主要原因是他們須和漢人學生一起參加激烈的升學考試競爭,由於原住民社區的中小學教育資源原本就較短缺,加上文化差異,從語言、思考邏輯乃至於生活態度和價值觀,皆與漢人社會有所不同,其青少年學生在升學的競爭之路上顯然居於弱勢地位。

如今採單獨招生一班學生,將可避免聯合招生考試對原住民學生的不利之處,他們彼此可做公平競爭,而學雜費全免的優惠措施,則又有鼓勵他們在經濟無虞的情況下,專心研習護理的意義。

對這班原住民學生,慈濟雖無所求,不要求其相對履行服務的義務,但我們站在東部基層醫護的立場,仍抱有殷切的期待,希望這批學生能真正以如白衣大士的聞聲救苦為職志,且積極參與原住民社區衛生醫療的工作。

在慈濟醫院和慈濟醫學院原住民健康研究室到花蓮部分社區所辦的健康檢查,或推動社區保健的計畫中,我們深覺對原住民疾病或健康的觀念了解有限,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如何促進彼此的溝通,如何協助其確保健康,宣導正確訊息,的確需要有人扮演橋樑角色,而受過專業訓練的原住民護士,將可擔任此項重要工作。

換句話說,在基層服務的原住民護理人員不同於一般的護士,他們身負從本土文化觀點,傳譯西方醫療知識的任務。另一方面,當今台灣的原住民社區不管在文化或醫療保健方面,皆面臨從被動接受變成主動參與,即社區自主的轉型期,原住民護理人員的角色益形重要,甚至比人數較少的醫療人員責任更重。

因此,我們在首度提供全額教育費用給原住民護專學生之餘,也不免寄予厚望。他們畢業所拿到的文憑不同於一般文憑,將不只是謀生的工具,其背後代表對異文化的尊重與關懷,以及人間大愛的循環,即靠社會愛心人士的幫助完成學業的原住民學生,能把所學回饋給他們的族人。



▲甘露清涼

尊重生命,付出大愛

◎主講/證嚴上人

【慈濟醫院高級主管研討會開示】

我是宗教家,不是企業家,
蓋醫院不是為了營利,而是為了「救人」;
世間沒有比生命更重要的,
我的宗教觀就是對人群付出大愛、尊重萬物生命。

大家好,阿彌陀佛:

面對著諸位同仁們,話不知從那裡說起?說醫學,我不懂,說學術,我也不會,到底要說什麼呢?

除了談慈濟,真的不知說什麼!因為我已將生命中所有的細胞都投入慈濟,所以,只能與各位分享自己的心路歷程。

世間處處有苦難音聲

人生歲月離不開「宗教」,「宗」是人生的宗旨,「教」是生活的教育。人人都需要人生的宗旨,也離不開生活的教育,所以每個人都要有宗教觀念,無論是基督教、天主教、佛教……。

我的宗教信仰,緣起於幼年住在台中清水時,戰爭的殘酷陰影以及當地人的信仰觀念--

剛懂事之時,正是二次世界大戰之際,幾乎天天都有空襲,可怕的炸彈從飛機上紛紛落下,將大地炸得滿目瘡痍,許多房屋倒塌、燃燒起來,還有許多傷患痛苦呻吟。這些可怕的景象留在我腦海中揮之不去,覺得人生真是殘酷。

台灣光復後,民風純樸,雖然經濟狀況普遍不好,但是人民守分守己,很有人情味。

才感受到人間溫馨的一面,接著就體悟到「病」的痛苦--母親罹患胃穿孔,醫生說須儘快開刀;當時醫療科技落後,開刀是非常危險的事。

那時我只有十幾歲,不過心靈上已有信仰的觀念,因為我故鄉清水有個信仰中心--「觀音廟」,空襲時躲在防空洞裡,常聽人祈求:「觀音媽,保佑我們,讓炸彈掉到海裡!」

當地人只要有困難,都會求「觀音媽」保佑;雖然後來隨著父母搬到豐原居住,但是對「觀音媽」的信賴已深深烙印心中。

所以,母親要開刀,我只有一個念頭,就是祈求「觀音媽」保佑。我以最誠懇的心發願茹素,並願減少壽命為母親「添福壽」。

願力不可思議

真心祈求後,連續三夜進入同樣的夢境--

某個地方有間小小的廟,中間供奉一尊很大的地藏菩薩像,廟裡門邊有張竹床,母親就躺在床上,我則在旁煎藥。

忽然間,門外傳來難以形容的美妙聲音,我抬頭望向天邊,看見有朵潔淨雪白的祥雲從遠處慢慢地靠近側門口。

仔細一看,白雲中有位非常美麗莊嚴的白衣女子!我從爐邊不由自主地站起來,走到白衣女子面前,虔誠地跪下來。她沒說

話,從瓶中倒出一包藥交給我,我也沒問半句話,只是默默地凝視著她。過一會兒,她就慢慢地消失了。我將這包藥倒入正在煎煮的藥汁裡,端給母親喝。

連續三個晚上,都做同樣的夢--同樣的地點、同樣的動作。不可思議地,母親沒開刀就痊癒了。

母親康復後,住在清水的阿嬤通知我們全家回清水一趟。我們即將抵達老家時,在觀音廟前看到阿嬤拄著拐杖,穿著一件補補貼貼的衣服,衣服上又掛滿破布,手拎著破舊的草籃。

我們都嚇呆了,趕快下車問:「阿嬤!阿嬤!您在做什麼?怎麼穿這樣?」

阿嬤說:「小孩子不要多問,快去拜觀音媽。」我們都一頭霧水。過不久,阿嬤跟上來,手上拿了很多拜拜用的「金紙」,虔誠地拜觀音媽。

拜完之後,阿嬤專注地燒金紙,燒完後才說:「我向觀音媽許願,只要媳婦能好起來,我甘願扮乞丐婆,乞討錢買金紙答謝觀音媽。」

我們祖孫倆不約而同、各自以至誠之心許願,心誠則靈,有願就有力,母親的病真的不用開刀就好了!

人生無常,唯業隨身

民國四十九年六月,父親突然中風,從發病到往生只有短短的二十四小時。年父親才五十一歲,正是事業發展的階段,也是人生的巔峰期。他的體格高大、碩壯,怎麼都想不到會這樣輕易地走完一生!

這件事帶給我很大的衝擊,我深深體會人生無常,生命只在呼吸間。財富、權力、名位對人生有什麼保障?無常到來,兩手空空帶不走萬貫家財;權力、名位更是虛幻!

父親往生後,我到寺院禮拜《梁皇寶懺》,這是佛教的經典,經文中說了很多人生真理,使我明白「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人生無常,更把握當下。

從此,我接觸了正信的佛教;從經典中,更體會生、老、病、死的無奈。於是,我選擇佛教做為終身的皈依。

燃臂體驗「生之苦」

說到「死」,每個人都會害怕;談到「病」,大家都知道很苦;但是有誰真正了解「生」的意義?

「生」在佛教中的解釋,是件很悲苦的事,因為生是死的開端,死反而是生的起點。

我出家後去受戒,常聽講課的法師解說「生之苦」:嬰兒出生到人間,剛脫離媽媽的胞胎時,身是赤裸裸的,沒有「膚」護著,所以一到人間就大哭。當時,我心想:如何才能體會生之苦?我一定要親身了解。

受戒完畢、回花蓮後,我留在一間小小的地藏廟--普明寺自修。會留在那裡修行,和少年的夢境有關。

初抵花蓮秀林鄉,看到地藏廟時,我嚇了一跳,覺得這個地方似曾相識--這不就是當年夢中的境界?小小的廟,中間是大門,兩邊各有一個小門,媽媽躺在廟門邊竹床上,我在床邊角落煎藥……沒錯!就是這個地方!

我決定留在這個親切而熟悉的地方修行,所以在地藏廟後加蓋的小木屋裡住了半年。

雖然當時生活很清苦,連買花、果、香燭供佛的錢都沒有;但是,我以最虔誠的心,燃臂供佛,不但是為了以至誠之心供佛,也是為了嘗試「生之苦」--

我一個月燃香一次,在兩隻手臂上依序排列。燃疤的傷口會發炎,潰爛時好幾粒黏在一起;等結疤後,我把疤撕下來,赤紅的肉直接和空氣接觸時,真是痛徹心髓!

我忍痛凝視傷口,看見傷口很快就生出一層薄膜,就像燃燒的臘燭吹熄後,很快就產生一層膜。薄膜蓋覆傷口,隔絕了空氣,就不那麼痛了。

我終於體會到嬰兒出生時,全身赤裸裸,接觸周圍的空氣,引起陣陣刺痛,所以總是哭著到人間報到。

財富是「五家共有」

既已來到人間,就不必再追

究是從那裡來的,重要的是--好好地把握時間,過一個有意義的人生。

但是很多人是活在計較的世界裡,活得很痛苦、很煩惱,總是對別人起羨慕、嫉妒或埋怨的心,卻很善待自己,覺得自己比別人能幹、做得比別人多、得到的卻比別人少……這些都是「凡夫心」。

許多人追求財富,追求得很辛苦,但是佛陀曾說:財富是「五家共有」,沒有任何保障。五家就是--水火風災、貪官污吏、不肖子孫、盜賊和刀兵戰亂。

前天,我接到一通電話,他告訴我:「師父,我很害怕!」

我問他:「怕什麼?」他心有餘悸地說:「前天晚上,幾個蒙面歹徒闖進住宅……」「有沒有怎麼樣?」「他們個個都蒙面戴黑帽,有人拿開山刀,有兩個人拿槍,也有人拿手銬……」

他們家共十一個人,華麗的別墅守衛森嚴。我問:「你家門禁重重,歹徒怎麼進去的?」他說:「可能從山邊溜下來。」

歹徒闖入後,把他的太太、媳婦、孫子……等人的嘴巴摀起來,用手銬銬住,再命令每人趴下,只留下他和他們對話。他很鎮靜地說:「你們要什麼儘管拿,只要不傷人就好了。」

歹徒找到不少現金和玉器,他對歹徒說:「如果不夠,我再開支票給你們好不好?」此時,歹徒看到他家佛堂安奉觀世音菩薩聖像,還有一張我的照片,便隨手拿塊布蓋住。

他懇求說:「請不要傷害我的家人!」歹徒說:「我知道你是行善的好人,所以其他都不用了……。」

平安逃過這一劫,他告訴我:「感恩師父,我要繼續為社會付出!」

人生有什麼好計較的呢?拼命追求的財富是「五家共有」--火災臨頭時付之一炬,水災來襲也泡湯了,社會動亂,就是財寶滿庫也沒有用;如果生個不肖子,父母努力賺錢,孩子想盡辦法花錢;而即使門禁森嚴,天這麼大、地這麼寬,歹徒要從那裡竄進來,誰也沒有辦法預防。

人生最有價值的是「愛心」。我每天都生活得很幸福,為什麼呢?因為有「愛」!我所接觸的人都是富有愛心、時刻關懷人群、歡喜而無所求地付出。

醫療志業同心行

我常說醫師就像「活佛」,護士就像「活菩薩」。

我少年時祈求「觀音媽」保佑母親,夢中出現的那位莊嚴美麗的女子,全身穿著樸素的白衣,施藥救我母親;醫院的護士也是身穿純白制服,聞聲救苦,所以,護士就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

而釋迦牟尼佛慈悲濟世,度化無量眾生,所以有個名稱是「大醫王」;真正的良醫就是「大醫王」--即是活佛。

我是宗教家,不是企業家,蓋醫院不是為了營利,而是為了「救人」;世間沒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我的宗教觀就是對人群付出大愛,尊重萬物生命。

天下的米一個人吃不完,天下的事一個人也做不完;慈濟醫療志業需要大家團結起來,同心努力開拓更大的空間。

期望諸位同仁能真正體會我的宗教觀及慈濟的精神,攜手同行菩薩道;衷心感恩你們長期盡心盡力地付出!

(八十五年三月二日講於靜思精舍)



▲慈濟訊息

菩薩道上精進行

◎證嚴上人/主講 弟子靜淇/恭錄

【聯誼會講話】

國曆八十五年六月二日
農曆八十五年四月十七日

三十年來,慈濟各項志業受到社會上許多人肯定,
表示慈濟的方向沒有錯。
既然方向沒有錯,我們應該加快腳步往前邁進,
年年展現比以往更豐碩的志業成果;
而這需要大家同心合力來推動。

諸位大德,阿彌陀佛:

剛才慈濟護專學生為大家表演了一齣戲劇,劇情描述親情倫理、鼓勵三代同堂,強調身為子女者應該明白父母對自己的關愛,面對父母教誨時要柔和善順,不應有違逆反抗的心態。

這些學生都是幼兒保育科的學生,以後將教育幼稚園的小孩子;雖然學業尚未完成,但她們已經養成成熟的處事態度以及活潑的個性。這齣戲不論是服裝設計或是編劇本、排演等等,都是她們自己策畫的,這就是她們成熟的一面;而她們表演的很生動,可看出她們活潑的一面。所以,可以預見她們以後一定能將幼稚園的小孩子,教得天真可愛又懂事。

聽到護研所畢業生對學校的那分深厚感情,
真的讓我對慈濟教育志業很有信心!

剛才,我們也聽到慈濟醫學院護理研究所畢業生的心得分享。雖然慈濟醫學院護研所才成立兩年,可是已經培養了八位碩士,實在使我覺得很安慰;而且聽到她們對學校的那分深厚的感情,真的讓我對慈濟教育志業很有信心!

從事教育工作就好像園丁種樹一

樣,必須要有耐心、愛心,勤勉地灌溉、施肥,謹慎地調整樹的枝枒,如此才能培養出健壯茂盛的大樹。在這過程中,必定要有「盡心盡力付出、完全不求回報」的無私喜捨之心。

所以,慈濟教育志業就是「慈悲喜捨」中的「捨」--心中充滿對學生的慈愛之情,很高興的捨出時間、精神、物質來培養學生,而不要求任何回報。

我平日經常叮嚀為人父母者,父母是小孩子的「模」,一定要照顧好自己的言行舉止;同樣的道理,老師就是學生的「模」,老師是什麼樣的形態,教出來的就是什麼樣的學生。

老師教育學生,必須運用言教及身教,而身教比言教更能深入學生的心。兩年前決定開辦護研所時,我告訴邱豔芬所長,希望她能以身作則,做學生的模範。

邱所長真的非常用心地帶學生,帶得很貼心,師生之情非常深厚。她把自己當作學生的媽媽般,疼愛、培育這些學生,難怪她們對學校有很深的感情。

除了師長的疼愛以外,還有慈誠爸爸、懿德媽媽給予這些學生非常甜蜜、溫馨的「家」;他們愛這些學生就像愛自己親生的小孩一樣,也是愛得很貼心。因為有這麼多人盡心盡力投注真誠的愛,我對慈濟教育志業愈來愈有信心。

剛才邱所長說,這些學生畢業了,她與學生們心中都有一分依依不捨的情感。其實他們並沒有離開,八位畢業生中有六位留在慈濟志業的工作崗位,有的是留在慈濟醫院,有的是留在慈濟護專。即使不在慈濟志業體服務,相信將來也不會離開師長與慈誠懿德爸媽所教導的「尊重生命」大愛精神。

老先生的兩隻腳被割草機切斷了,
慈濟醫院醫師們為他進行手術,把腳接回去。

今年八月,慈濟醫院就滿十年了;這十年來,分分秒秒不斷地發揮救人的功能。有了慈濟醫院,花蓮地區的病人可以就近得到很好的醫療照顧,不必再長途跋涉到西部就醫;尤其是緊急的傷患,可以立即獲得救治,生命更有保障。

一個星期前,住在瑞穗的一為老先生在割草時,兩隻腳不小心被割草機切斷了。他的家人把他送到慈濟醫院,兩隻被切斷的腳也放在裝有冰塊的袋子裡一起送來。醫師們立即為他進行手術,把他的腳接回去。

隔天早上,我到加護病房探望這位老先生,他的臉色很紅潤,開朗地笑著說:「師父,謝謝你!」我問他:「你現在情況怎麼樣?」他說:「很好,很感謝你!」

他腳的膚色很紅潤,看起來血脈通順,於是我伸手摸他的腳趾頭,問:「現在我正在摸你的腳趾頭,你知道嗎?」他說:「知道啊!有點麻麻的。」我聽了實在很高興!

昨天我又去醫院探望這位老先生,他的太太正在床邊照顧他;他很高興地對我說:「我這條命還有這兩隻腳,都是慈濟醫院救回來的;要不然我即使命還在,兩隻腳可能也沒有了。還好有慈濟!」

是啊!還好有慈濟。慈濟醫院在花蓮地區,真的發揮了很大的救人功能。這要感恩曾文賓院長領導有方和所有慈濟人熱誠護持,大家的愛心給我很大的力量,幫助我不斷地推動醫療志業。

想要淨化人心,必須帶動
人人轉私情為大愛,轉私欲為喜捨之心。

慈濟的慈善志業已經整整做了三十年,從花蓮推展到全省,進而延伸至海外。普天下都有苦難的眾生,我們有幸住在這麼富裕的社會,應該把愛心延伸得更遠一些,把愛的道路鋪得更長一點。

慈濟雖然將慈善工作擴展到海外,但從未忽略幫助全省各地的貧病民眾,不但濟助物質,也給予關懷及輔導,讓他們的心靈更加充實。

想要社會祥和,人人安居樂業,一定要淨化人心,而淨化人心須從教育著手,所以全省各地慈濟教師聯誼會的教師們,都非常用心地推動靜思語教學,不但開啟學生的良知良能,並且將這股清流帶入學生的家庭。

也就是透過靜思語教學,將善與愛的種子植入學生心田,使他們不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仍能保持純真清淨的心靈;並間接薰陶學生的家長、兄弟姊妹,使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倫理道德,融入現代家庭生活中,讓全家一起發揮愛心,幫助苦難眾生。

想要淨化人心,必須帶動人人轉私情為大愛,轉私欲為喜捨之心,發揮愛的良能,幫助普天下一切眾生。

所謂「人格成,佛格即成」,學佛就是學做人;做人若是成功了,那麼成佛、成菩薩就沒有困難了。也許有人會說:「我現在已經是人了,做人有什麼困難呢?」可是,做人若不守本分、不發揮人生良能為群眾服務,人格就有所欠缺。

我經常強調「愛心」,也就是照顧好自己的「心」。

平時下功夫去除心中的惡念,努力培養善念,把自己的心照顧好,自然能守住本分、善盡本事,為社會人群付出良能。如果心沒有照顧好,就會踰越本分,說不應說的話,做不該做的事,而應說的、該做的,反而忽略了;結果給自己帶來種種煩惱,並且對他人造成傷害。所以,唯有人心淨化了,社會才能祥和安定。

郭委員在四月往生了,可是走得很安詳,
讓我覺得很安慰,我會等她趕快回來。

剛才高雄郭桂美委員的先生和孩子,以郭桂美委員的名義捐一百萬元,成為慈濟榮譽董事。這位委員在四月時往生了,年紀才四十幾歲。雖然失去一位弟子我很心疼,可是她臨終時意識很清楚,走得很安詳,讓我覺得很安慰。

她非常堅強,雖然罹患癌症,仍勇敢地扛起身為委員的責任,經常到慈濟醫院做志工。每次我關心她的病情時,她都是開朗地笑著說她能接受事實,請我不要為她擔憂,從來不曾看到她露出頹喪的病容;即使在她住院期間,我去看她時,她仍安慰我不

用為她擔心。

醫師告訴她,必須開始準備了;她說她唯一的心願,是再見師父一面。

四月十六日我行腳到台北,上火車前就聽說她已進入彌留階段,但仍強撐著希望能見我一面,所以我一下火車就立即趕去醫院。

一進病房,她看到我就微笑地跟我打招呼。我看到她的前面放著一張相片,是前年我授予她委員證時的放大相片。

我問她:「你現在覺得怎樣?不論什麼事,都要放下。」她笑著告訴我她知道。

我再叮嚀她:「此生的一切都要放得下,要很自在。」她說:「師父,您不要掛心,我知道。我只要求師父一件事。」

我問她什麼事?她說:「求師父您把身體照顧好,因為您還要帶領很多人。」我說:「放心吧!我會等你趕快回來!」

在場的其他委員拿給她一張「心願」的歌詞,說:「我們來唱給師父聽。」她就躺著看那張歌詞,委員們在旁邊唱,她也跟著唱。唱完後,她顯得高興。看她這麼開朗,沒有恐懼感,我很安心。

後來,其他委員告訴我--我離開病房後,她就說要換上慈濟委員的制服,她穿上後顯得很滿足,閉起眼睛就睡著了,一直到回高雄後都沒有再醒過來。

她走得多麼安詳啊!沒有一點悲哀淒涼的氣氛,很自在、歡喜,好像只是出國旅遊一樣,很快就會再回來。

今天,她的先生帶著孩子們來捐善款,剛才現身說法時,也說要繼承太太的心願,繼續來走這條慈濟路。菩薩道,就是需要大家接連不停地走下去,永不間斷。

但願慈濟世界中無數朵清淨美好的心蓮,
有你、有他、有每個人。

人生是長是短並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方向對不對?人生的方向如果正確,就不會迷茫煩惱地度過一生。

三十年來,慈濟各項志業受到社會上許多人肯定,表示慈濟的方向沒有錯。既然方向沒有錯,我們應該加快腳步往前邁進,年年展現比以往更豐碩的志業成果;而這需要大家同心合力來推動。

總而言之,「福田一方邀天下善士」,慈濟這塊大福田需要大家一起來耕耘:「心蓮萬蕊造慈濟世界」,但願慈濟世界中數朵清淨美好的心蓮,有你、有他、有每個人,大家共同造就真善美的慈濟世界。祝福大家福慧雙修,功德無量!

▲慈濟訊息

如是我聞--成為自己--寫在「人間園丁」一書出版前

◎靜淇

女兒下課後留校做壁報,當晚九點我依約到學校接她。和她同行的同學很有禮貌地向我說:「郭媽媽好。」

在車上我不經意地問女兒:「妳的同學怎麼叫我郭媽媽?」女兒回道「媽!妳有沒有老人癡呆?我叫郭育倫,妳當然就是郭媽媽啊!」

簡短的一句話,突然讓我想到,對呀!嫁為郭家婦,當然就是名正言順的郭太太、郭媽媽。只不過在職業與志業的領域中,認識的人都習慣叫我的本名或法號,讓我幾乎忘了「夫姓」的存在。

活出一片天

隔天晚上和靜原通電話,言談中提到這則趣事,她鄭重其事地告訴我:慈濟工作使妳擁有自己,讓妳在生活中體驗到豐足感,妳已活出了自己的一片天。

的確,人唯有活出自己、更親近自己的內在後,才有更寬廣的心理生活空間,才更懂得生活的藝術和智慧;並在接納自己、肯定自己、成為自己的同時,擁有更豐富與自在的世界。

我的朋友和同事中,有些人除了上班外,家庭就是她們唯一的舞台,她們的視野從來沒有離開過先生和孩子,甚至自己的喜怒哀樂也完全依附在家人身上。她們沒有時間去經營自己,也沒有閒情去經營家庭,只求一切的付出能有代價,在「求即是苦」中,苦悶、悲情自然常常出現在日常生活中。

相較之下,我覺得我比她們快樂多了。因為在實踐慈濟大愛精神的付出中,我學著以更開闊的胸襟去包容人我是非,以宏觀的視野去關懷人間悲苦,因此我的家人和我之間,彼此都有生命實現的空間。

以人間園丁自許

回首來時路,有幸追隨上人一起走過慈濟三十年歲月的三分之二:這二十年來,由於殊勝的因緣讓我在民國七十五年的四、五月間,分別在中廣公司主持「慈濟世界」節目,以及在慈濟月刊開闢「如是我聞」專欄,得藉由有聲與無聲的說法和廣大的群眾結緣,並有《如是我聞》一書在五年前結集出版。

繼《如是我聞》之後,第二本拙作《人間園丁》行將問世,值此出書之際,自問二十年來,無論在公務生涯或慈濟志業中,無時無刻不以人間園丁自許,期能以園丁辛勤及無私無求的精神,用舌耕與筆耕成就一個圓足的自己,更希望耕耘出人間的一片淨土。

▲慈濟訊息

佛心流泉--將此身心奉慈濟

◎靜暘

慈濟過三十歲生日了,全球慈濟人無不懷抱著歡欣鼓舞的心情,迎接這個大日子的來臨。

參與整個籌備過程,我的思緒常常隨著景物游移在時空轉換中,忽而面對現實事務的紛亂,忽而進入過往的綿綿舊情中。

道「心」依舊,道「業」蹉跎

多年前,上人曾殷殷叮嚀我這個凡事看來漫不經心的弟子:「慈濟不是做著『玩』的。」重重委付要做好慈濟的工作。

當時輕率地連應三聲:「好啦!好啦!好啦!」答應得著實讓上人操心。最後修正自己以一言九鼎的慎重,加上一諾千金的誠懇,畢恭畢敬地答聲:「好」後,上人才露出滿意的笑容。

檢討這十幾年來,是否實踐了當初對上人的承諾?嚴格地說:「道心依舊,道業蹉跎。」

儘管多年來一直以稱職的慈濟人自居,全心投入,也曾為自己接引了許多有心有力的人士而沾沾自喜……,但這些畢竟是凡夫的無明執著啊!

從「殺」時間到「搶」時間

前天早晨,猶在睡夢中,靜思精舍德宣師父有事來電,提到做慈濟事要把握「分分秒秒」。煞時讓我整顆心都甦醒過來--

是的,時光易逝,回想起二十多年前的我,身強力壯,耳聰目明,但未進慈濟,缺乏正確積極的人生目標,竟曾有「殺時間」的荒誕行徑,不禁唏噓惋惜。

不知不覺中已有了「阿嬤的年事」;即使開朗的個性總是奉行著「不老哲學」,讓自己堅守在崗位上永不退休,但畢竟生命無常啊!是到了該「搶時間」的時候了。

今生幸得明師指引,又具足因緣得以行走在菩薩道上,而今而後,若不能心無旁騖,分秒必爭,又怎能說沒有辜負上人的期許呢?

生生世世不變的願

在台北分會舉辦的慈濟三十周年北區志業成果展中,看到了許多慈濟人的心血結晶和汗水因緣,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張金葉師姊的勤募本。

金葉師姊不識文字,亦不擅言談,但有感於上人的悲心宏願,憑著一顆護持上人、護持功德會的直心,破除客觀困難,繪圖作記,順利進行勤募,其展現的真摯,不知道感動了多少人心。

智慧不是文憑所能代表、衡量的,像金葉師姊這樣用毅力、耐力將本身的良能無限發揮,不就是大智慧的展現嗎?

我相信在慈濟像金葉師姊一般衷心奉獻的人不知凡幾,他們位居不同崗位,呈現不同功能,但莫不是「以佛心為己心,以師志為己志」,自許為上人的千手千眼--循聲救苦,奉行「慈悲濟世」的精神。

「做慈濟」是我年年不變的心願,而欣逢三十周年慶,除了「做慈濟」的宿願外,更願將此身心奉慈濟,生生世世,永永遠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葉方良 Rex-YEH 的頭像
    葉方良 Rex-YEH

    葉方良-LINE@商業教學:【盛鐸電商文創 O2O行銷】

    葉方良 Rex-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