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靜思晨語

五停心觀

◎證嚴上人

五停心觀又稱五停心助道法,是精進學佛的方法--

一、多散眾生數息觀:心思散亂時,集中精神於氣息之吐納,從一到十專心數算,反覆不停:無論行住坐臥皆可以數息收攝心念訓練定力。

二、多貪眾生不淨觀:透徹瞭解自身及身外萬物皆不淨,則能看開一切,不會為了此身臭皮囊而貪愛爭取,造下罪業。

三、多瞋眾生慈悲觀:生氣使自己煩惱,也困擾他人,所以要時時培養慈悲柔懷,調伏瞋怒心。

四、愚癡眾生因緣觀:面對人事難免有人我是非、利害得失,唯有觀想因果、結好緣,才能破除執著癡迷,開啟智慧。

五、多障眾生念佛觀:世間多障礙,不論是無明自障或外境阻撓,皆應誠心化解,反觀自照,回歸清淨佛性,方能轉障礙為道念,轉逆緣為善緣。




▲社論

慈悲的腳步

「這群七十五歲以上的老菩薩慢慢走過來,我把他們的手牽過來,提醒他們用姆指壓住紅包袋,免得滑落。當我碰到他們粗粗硬硬,有裂痕的手,我的眼淚幾乎要流出來了!」上人提起今年一月行腳全省,給慈濟人歲末祝福時,在南部遇見老環保志工的感慨。

「上人!您看到的是他們的手,我看到的是他們的腳。他們走過我面前,一雙雙的腳幾乎都變形長繭,風塵僕僕,那一刻我想到佛陀度化人間,就是這樣的腳步,不禁淚流不止。」一位隨師行,在台下觀禮的師兄則與上人有這樣的對話。

這位師兄參與慈濟多年,然多出於其專精的知識技術奉獻一己之力,這回環島,首次見識到各行各業的慈濟人,從本土發展匯聚的生命脈動,純厚踏實,令人感動。

環保老菩薩的手和腳,是慈濟強調苦幹實幹利他精神的象徵。他們愛惜物資也許源自傳統節儉的美德,但若非慈悲為懷,從人情閱歷中體會到人與人間終需相助相恤,何能布施原本安逸的天年,不畏風雨地低頭彎腰,默默做大地的園丁,如同他們從前以耐心和毅力撫育子女一樣。

老菩薩們更體現佛教「追求無我」的境界。本來,人年紀越大,往往變得越充滿自我,因為內心的定見執著越積越多;隨著年華老去而加深的不安全感,也會強化其「我」「我的」之佔有慾。但是,這些老菩薩以赤子之心為他人拾荒,不見其背負勞苦重擔的神情,反見其臉現光明歡喜,無怨無尤。

在慈濟世界裡,這群老者的善行,是中青菩薩的楷模。他們也許不擅言辭,但他們身體力行,利益他人而展現的「活法」,比當今社會上許多頭腦發達但思慮複雜,耽於高談闊論但吝於行動奉獻的人,要有智慧得多。

我們可以說,慈濟的生命力來自老菩薩耐磨耐勞的精神,它使慈悲心得以落實,慈悲的腳步得以堅定,走得既深且遠,並代代傳承下去。從人文的角度看,這不就是台灣這塊土地上潛藏勃發的生命力嗎?

最近,「心蓮萬蕊--慈濟影像三十年」圖片集的出版,更讓我們體會到早期老菩薩的熱心奔走,深耕福田,才有今日十方善士的紛至沓來,共譜大愛。

現代人忙忙碌碌,多半為名為利而奔波不已,也許應該靜下來想一想:自己走的是什麼路?是不是對眾生有益的好路?願人間有更多慈悲的腳步,世路便能少些崎嶇,人心便能多得光明和希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葉方良 Rex-YEH 的頭像
    葉方良 Rex-YEH

    葉方良-LINE@商業教學:【盛鐸電商文創 O2O行銷】

    葉方良 Rex-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