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思修
如是我聞--美哉,慈濟心燈!
◎文/靜淇
慈濟心燈雖然只是一個小紅包和一盞心燈,慈濟的歲末祝福卻是眾所引頸企盼的年度盛事,因為每個慈濟人都期望能藉由有形的燭燈,點亮彼此無形的心燈,溫暖、照亮這個世界。
燈,代表了光明、希望。燈,代表了智慧、方向。燈,代表了溫暖、接納。
尤其,在世俗大眾為了滿足個人私慾,不惜你爭我奪、貪贓枉法,造成人心浮動、社會紛擾的此際,更需要盞盞照亮黑暗的心燈。
洞穴中的人
西方哲人柏拉圖在寓言故事「洞穴中的人」一文中,有著深遠的比喻,故事的大意是:
一個長年困在洞穴中、四肢被捆綁的人,每天面對的只是洞穴中的巖壁,以及壁上搖晃的影像,他以為雙目所及的一切就是真實的世界,就是世界的全部。
有天他突然掙脫枷鎖,在洞穴中四處走動張望,發現不遠處有個出口,原來搖晃的影像是因出口附近的油燈映照使然;等到他走出洞外,見到光明的世界,才恍然大悟原來自己一直生活在虛幻中。
看看目前的社會,其實不乏「洞穴中的人」,他們被名位、無明、物慾利誘緊緊地束縛著,受困在虛幻的假相中隨波逐流--有人為了爭奪個人的權位利益,結黨鬥爭;有人為了一己私慾,男盜女娼,作奸犯科,致使社會瀰漫著功利與冷漠,治安也亮起了紅燈。
心燈照人間
我們需要慈濟的心燈,讓每個人都以溫暖的心,關懷接納社會中的弱勢人口,例如受虐兒童、被施暴的婦女、待援的雛妓……,讓他們都得以享有憲法所保障的基本人權。
我們需要慈濟的心燈,指引青少年正確的人生方向,給這群將要接棒的孩子們更多的瞭解、關懷和鼓勵,而不是一味的責備、訓示或排斥。
我們需要這盞燈,以光明和希望的信念,愛護生養我們的這塊土地,以全生命的溫情敬意呵護她,不要再讓她受到破壞和摧殘。
美哉!慈濟心燈,點亮人間的溫暖光明,帶給貧苦大眾綿綿的暖流。
善哉!慈濟心燈,照亮無數眾生的心田,也為混亂的社會注入一股清流。
▲聞思修
四眼觀心--飄浮的蓮花
◎文/慈玫
走過幾回大陸旅行,常覺山川名勝、風土文物美不勝收,也會陷在南北雜貨攤中討價還價,流連忘返。但這回第一次參加賑災,忽覺所有的歷史社會繁華都失了顏色,我們只在人情悲歡的國度裡旅行。
融入與付出
我們的行程很緊湊,也很單純,無非是坐車趕路、睡覺、吃飯、發放。浩浩蕩蕩七十幾個人,一個口令一個動作,排隊、行進、比手語、唱歌,大家各就崗位保持發放流程順暢,完畢後快速集結返回賓館開會檢討,然後宣佈第二天行程。
因為沒有個人只有團體,發放的工作誰做都一樣,不管各人在台灣是何種身份地位,來此只有融入沒有分別。而各人過去在菩薩道上的練習,此刻立即轉化成當下的付出,溫柔的對待與關懷。
每一天,我們面對不同的河北農民,他們有著同樣樸實、木訥與佈滿風霜的容顏,許多人連名字都十分卑微,如被喚「狗狗」、「鐵鍊」、「不死」、「壞蛋」等等
我們努力從寒冬瑟縮的身體中釋出熱情,在與災民短暫的接觸中傳送體溫。有位師姊忘我地與他們握了半天的手,後來才發現自己的手上也印著好幾條刮痕,那是大愛交融留下的痕跡。
我們在浮游的塵埃中發放,深刻體會到生命如塵土,唯慈悲的力量源遠流長。有一次,在薄暮時分才回到旅店,從背後望去,這一支在靜默中行進的隊伍難掩風塵,而每個人外套後面所印的蓮花格外顯眼,一朵朵飄浮在逐漸加深的夜霧中,如夢似幻;那是一個幾乎和人間煙火相逢的夢想,當爭鬥計較還是現世的生存規則,我們熱情地搭建和平與友誼的橋樑。
蓮花般的心靈照會
我們想,頭上頂的這片天總也連接著我們那兒的天空,腳上踩的這塊地總也連接著我們那兒的土地,那我們怎能隔離這片天地,不為掙扎於生存邊緣的人們助以一臂之力?
然而,如果我們愛的行動,代表如蓮花般的清淨無染,也得靠災民來映照人性本具的光芒--至少,他們願意真誠地表達謝意,回餽溫情。
有位老爹小心地包著三個變硬的燒餅,一個勁兒地要塞給我們吃;有位老奶奶把我的手抓過去,用她的雙手包起來,說:「來!抓抓就不冷了!」那時候,我眼底一陣熱,幾乎懷疑我們的角色是倒過來的--是我們被呵護照顧。
那樣沒有隔閡的交流,彼此單純地給予,那心靈的照會無可言說,像是一朵朵蓮花,飄浮在沒有人為刻記的天地之間。
▲上布施
送行
◎文/陳美羿
印度詩人泰戈爾說:生時麗似夏花,死時美如秋葉。
看過太多痛苦、無奈的死亡,要死得「美如秋葉」,似乎渺不可得。而今天,我們看到了。她,正一步步邁向死亡,像一片嫣紅美麗的秋葉,等待以倩然之姿飄落。
唯有心蓮永不凋
走進病房,我們看到一位面色紅潤,笑容燦爛的「病人」,床頭卡片上寫著:李正子,五十四歲。
李女士看見我們來,雙手合十,吃力地說:「阿彌陀佛。」
因為嚴重的肺積水,她戴著氧氣罩幫助呼吸。顏師姊獻上一束玫瑰花,祝她母親節快樂。
「來!妳把要交代女兒的話再說一遍,我們都要聽。」
她笑了,邊喘邊吃力地說:「腳要……走好路,手要……做……好事,心……要……慈……悲,眼光……要放……得遠,為……社會奉獻,做個……有用……的人。」
我問她:「聽說妳要把身體捐給慈濟醫學院,是自己做的決定嗎?」
「是的,是我自己……決定的。」
「先生和其他家人都同意嗎?」
「同……意,他們……也……很贊成……我這麼……做。」一句話她要分成好幾段來講,伴著沈重的喘息。
我向她的大女兒說:「談談你們家人的反應吧!」
「我是有點捨不得,但也很替媽媽高興;妹妹說這是最明智的抉擇;爸爸昨天在床前一鞠躬,向媽媽表示敬意,還說她很勇敢、很偉大。」
她又笑了,我們問她:「有形的花會凋謝,什麼花永不凋謝?」
她說:「心蓮!唯有心蓮永不凋謝。」
只留此「身」在人間
十幾年前,她曾是顏惠美師姊插花班的學員,因為得了巴金森氏症,右手會抖,一把花剪半天也剪不斷。
「顏師姊不嫌棄我,耐心地教我插花,還教我們做人做事的道理。」有一盆花,叫「感恩之心」,以萬年青做花材,插出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和小孩--三代同堂,最教她念念不忘。
「做人要孝順,」她認真地說:「要三代同堂。」
兩年前她罹患乳癌,開刀、做化療。三月底復發,如今癌細胞已蔓延全身。
她說:「我沒想到會來得這麼快,來了,就接受吧!」坦然自在,沒有一點怨尤,也沒有怖畏恐懼。
「我要永遠做慈濟人!」
「這條路很自在,沒有阻礙。」
「沒有什麼可以留在人間,東西有人拿去用最好(指遺體捐贈)。」
「我等阿彌陀佛來接我。」
顏師姊說:「妳要快去快回喔!再回到慈濟世界來。」
兩個就讀高中的女兒,含笑著擦淚說:「我們以媽媽為榮。」
快樂的送行
有人說臨終關懷叫「幽谷伴行」,但今天我們像在「快樂的送行」。
揮揮手,她先「出發」,當然會再「回來」;改天,輪到我們「上路」,如果找到路,不迷失,當然也會「回來」。
想通了,何懼之有?
再見!美麗的秋葉!
(編按:李正子女士已於八十四年往生,遺體依願捐贈慈濟醫學院,作為大體解剖教學用。)
▲專題報導
慈善篇--朝更專業、更人性化的目標邁進
◎文/何貞青
慈濟志業年度回顧--回顧九六‧攜手未來
隨著社會的變遷及時代的需求,有三十年歷史的慈濟慈善工作亦與時俱進,
尤其近兩年來在方式及作業上均朝向更專業、更人性化的目標前進。
趨勢分析
急難增多,長期漸減
慈濟訪視工作主要分長期經濟協助及急難救助兩大項,由表一、表二(註一)可知,近兩年的趨勢為長期個案漸減、急難個案漸增,此種消長情形主要是受政府福利政策及社會環境變動的影響所產生。
長期照顧彈性大
由於國民生活指數的提升,民生消費支出較往年高,為因應個案的需求,自八十四年起,本會對長期照顧戶的濟助金額即相對增加;而政府社會福利政策的變更,也影響本會開案與結案的準則,以及個案數的增減。(註二)
以全民健保為例,八十四年三月實施後,許多需要長期醫療補助者因此結案,在結案數高於新增個案情況下,八十四年總個案數較前一年少;但到八十五年度時,健保的缺失日漸浮現,平日無力繳交保費者,一旦生病住院,又產生經濟上的問題而成為新個案,因此八十五年度中,新增長期個案高於停濟件數,總個案數反較八十四年略為增多,但整體而言長期個案數仍呈下降的趨勢。
社會福利政策除了影響本會個案數的變化外,也影響個案類型,例如短期扶助個案比例的增加。此類個案因政府申請作業不及、或是一時的困境,僅需於短期間加以協助,待濟助原因消失即可結案。總計八十五年度新增長期照顧戶件數為一五一一件,停濟為一四四四件,開、結案件數均高即因其中短期扶助的情況佔多數。
急難濟助重即時
在急難個案方面,則有逐年增多的趨勢。在意外事故頻傳的今天,由於政府社會救助的管道漸趨完備、救助金額提高,很多個案都能符合政府救助原則,本會僅需在急難發生的當
下,給予緊急經濟援助及精神關懷即可,並不需再納入長期個案。
近年來慈濟委會員日漸增多、動員迅速,發揮了「千手千眼」的功能,加上慈濟在急難個案的處理上較政府單位具更大的彈性,因此本會接獲的提報率及開案率亦隨之增高,這也是急難個案逐年增加的原因之一。
一般而言,本會急難個案與長期個案息息相關,因為本會在給予急難救助後,仍會繼續評估是否需轉為長期照顧戶;有時則是個案本身應歸於長期救助性質,但在評估通過、正式開案之前就需立即的幫助,故先予急難救助後再轉長期。而二者之間的消長,也無絕對性,只不過近年隨著政策、環境的變遷,呈現出急難增多、長期減少的趨勢。
關懷網路遍全省
綜觀過去一年,慈濟慈善工作中動員人次最多、規模最大的,當屬發生於八月的賀伯風災;全省慈濟人災後立即前往勘災、提供災民各項所需,並發放獎助學金、田園流失補助款等,許多災民在風災中損失慘重,生活發生困難,本會除初期急難救助外,也將其納入長期照顧戶,務使能自立為止。目前散戶修繕重建工程,以及遷村計畫仍在進行中。
相較於大型災難的備受矚目,慈濟人更在各個角落默默盡一己之力:從海上的船難到陸上的車禍,從南部的民宅大火到北區的化工廠爆炸事件,還有東部的水災、北區外籍勞工的衣食援助……救濟網路遍及全省及離島,舉凡有需要處,皆可見慈濟人的身影,這也是慈濟慈善工作的特色。
對外合作
結合資源,有效服務
每個機構都有其特定的服務目標及宗旨,也有其限制與愛莫能助的時候,因此各機構間的相互轉介、資源串連,成為頗佳的解決方式。
慈濟在接案方面雖具有很大的彈性,但對某些專業領域,如醫療個案、老人安養問題、精神疾病個案……等,仍須由特定機構做長期的照顧,本會通常均視個案需求,轉介至適合單位;同樣地,其他單位也常在經濟上或人力上尋求慈濟支援,在頻繁且良好的互動下,共同為個案服務。
模式一
以北區一位脊髓損傷、下半身癱瘓的個案為例,慈濟初期著重在經濟補助及精神層面的關懷,一段時間後發現案主依舊抑鬱消極,原來她急欲自立、不願依賴別人,但又無從改變現況;一方面家人也想幫忙,卻不知該從何幫起,一家人遂陷入情緒低迷中。
慈濟人發現問題癥結後,積極聯繫當地脊髓損傷者協會,由協會病友陪同家訪,並提供相關醫療資訊、解
決就醫問題,同時幫助案家做無障礙空間的規畫,以及訓練案主生活自理的技巧。
案主在見到協會病友可以自由行動,甚至幫助他人,羨慕之餘也受到很大的鼓勵,在找到改變的契機與方向後變得更積極自信。這段歷程,慈濟人不只擔任資源的串連者,並全程陪伴案主,給予支援下去的力量。
模式二
另一種合作個案是由其他單位轉介,慈濟站在協助配合的立場,共同
為案家服務。以北區「立心慈善基金會」為例,慈濟在個案合作上就以經濟及人力支援為多。
立心是以老人、兒童及居家照顧服務為主。其個案中有對盲人夫婦,因為多病,生活開銷及醫藥費負擔均重,經轉介後由慈濟給予經濟補助,立心工作人員則代案家妥善運用這筆補助款,協助案家購買三餐、解決醫藥問題,慈濟人也會定期前往關懷。
另有一些個人照顧的案例,例如上了年紀的老人家或因病臥床者,無法自行清理身體,該單位又無人力可調度時,也常在尊重案家的原則下,依個案性別及需求,商請慈濟師兄姊幫忙協助。
「我們與慈濟的合作關係十分密切,師兄姊在個案照顧上真的幫很多忙。」立心慈善基金會總幹事張美珠並不諱言地表示,龐大的志工群雖是慈濟慈善工作的優勢,但在人力的教育以及運用上也是一大考驗。
由於慈濟志工人數眾多,常無法由固定成員提供固定服務,在個案適應上容易造成某些問題;此外,有些師兄姊言談中不自覺地過分強調宗教色彩,在輔導過程中也會產生若干困擾。「志工的訓練養成不易,慈濟有如此多的人力,若能進一步管理運用,將可以發揮更大的功能。」張總幹事如此建議。
未來方向
截長補短,提升品質
社會工作需要經驗的累積,慈濟在與各界互動中也不斷調整方向,汲取他人的長處,並規畫各種課程及訓練,以提升訪視品質。
為配合社會的趨勢,慈濟未來訪視工作將朝著幾項目標努力:
一、訪視員專職化:避免身兼多重志工身份,配合訪視課程訓練,以提升服務技能與素質。
二、確定服務的對象、範圍、原則、目標:清楚界定本身的定位,以避免背負過多的社會期待,執行過程中也不致造成服務的濫用。
三、加強與相關社會福利機構的合作:達到資源整合的目的。
此外,服務的範疇也將漸漸回歸社區,配合社區志工的發展,為有需要的民眾提供更有效、適切的幫助。
(註一):此部分急難件數不包括賀伯風災個案,賀伯風災因屬大型災難,且目前善後工作尚在進行中,故本會以專案處理。
(註二):政府社會福利政策中,「社會救助」(如低收入戶補助、殘障津貼等)與「社會保險」兩項對本會慈善工作的進行有相當的影響;政府政策愈完善,所能照顧的群眾愈多,需民間團體協助的個案也會相對地減少。
諮詢小站
◎文/陳秋山
「先生,發洩一下心裡可有舒服些?」
「我罵得那麼難聽,你難道都不生氣?」
生氣?隨時要面對慷慨激昂的「常客」高談闊論,諮詢志工早就練就
一身從容不迫的耐力。
來自多元化社會所投射的「變化球」,諸如男女感情、外遇、親子關係、情緒困擾……等問題,以及對慈濟「反映意見」的聲音,或只是純粹「抬槓」;在面對這些需耗時一個鐘頭以上的諮詢時,志工們不厭其煩的傾聽功夫更顯得重要與可貴。
成立於八十二年的諮詢志工,最主要的功能在於傳遞慈濟精神以及提供慈濟活動訊息,但實際諮詢的範圍則包括:提供佛教理念的引導、社會資源的諮詢與轉介、受理個案等。
諮詢志工接案的數量,也常跟隨社會事件增減。以台北分會社工組的諮詢志工個案統計數據為例,八十五年八月的個案數為一千零五十二件,較每月平均不到五百件多出一半以上,也比八十四年同月份的三百七十七件高出許多;原因是,該月份有個賀伯風災。
又如,去年因電視連續劇所引發的「斷掌效應」,為了協助這些在現實生活中飽受困擾的人或家庭,慈濟人親自與他們分享「過來人」的經驗,幫助他們走出迷信的陰霾,進而扶持有相同困擾的人,形成良性循環。
除了在各分會聯絡處有諮詢服務外,慈濟人在平日與會員或民眾互動時,就不斷地發揮「解惑」的諮詢功能。
「由於經濟不景氣、社會事件等亂象頻傳,導致人心惶惶,也加重現代人的情緒困擾,類似需要心理輔導的個案也愈來愈多。」
台北分會社工員鄧玲玲表示,由於慈濟諮詢志工不具備專業諮商輔導功能,若遇上有此需求而狀況輕微者,志工與社工員通常還能勝任,若需深入輔導,則轉介給其他如觀音線、生命線、張老師、華明心理輔導中心等專業諮商輔導機構。
賀伯風災慈濟救助行動一覽表
┌────────┬─────────────┬─────────────────┬──────────┐
│日 期 │項目 │地區 │發放金額/人力 │
├────────┼─────────────┼─────────────────┼──────────┤
│8月1日 │成立「救災中心」 │台北、南投、嘉義 │ │
├────────┼─────────────┼─────────────────┼──────────┤
│8月1日至8月15日 │提供物資糧食緊急協助 │北區:板橋、社子、汐止、烏來、 │2,838,693元 │
│ │ │桃園復興鄉、新竹五峰、尖石鄉 │ │
│ │ │中區:南投、苗栗、雲林 │ │
│ │ │南區:嘉義、台南、高雄、屏東 │ │
├────────┼─────────────┼─────────────────┼──────────┤
│8月1日至10月4日 │急難慰問金發放 │新竹、南投、嘉義、屏東等重災區 │見(註一) │
│ │ │各地災況較輕者,視狀況個別處理 │ │
├────────┼─────────────┼─────────────────┼──────────┤
│8月3日至8月4日 │協助災區清掃、善後工作 │板橋 │1,200 人次 │
├────────┼─────────────┼─────────────────┼──────────┤
│8月5日 │成立「傷患關懷小組」 │針對南投信義、水里災民進行後續關懷│ │
├────────┼─────────────┼─────────────────┼──────────┤
│8月7日至8月10日 │提供醫藥援助 │嘉義梅山鄉、東石鄉 │ │
├────────┼─────────────┼─────────────────┼──────────┤
│8月8日 │「社區志工」環保理念之推行│全省 │ │
├────────┼─────────────┼─────────────────┼──────────┤
│8月9日至8月18日 │「鄉親有災害,大家來關懷」│全省 │共募得353,095,881元 │
│ │募款活動 │ │其中113,041,721元 │
│ │ │ │轉台灣省政府賑災款 │
├────────┼─────────────┼─────────────────┼──────────┤
│8月28日至9月30日│學雜費補助金發放 │新竹、南投 │3,256,708元 │
├────────┼─────────────┼─────────────────┼──────────┤
│86年1月26日 │田園流失補助金發放 │南投信義、水裡、鹿谷鄉 │見(註一) │
└────────┴─────────────┴─────────────────┴──────────┘
(註一):急難慰問金與田園流失補助金,計發出五千九百二十九萬二千九百八十五元。
(註二):截至八十六年一月二十六日止,慈濟已動員上萬人次投入災後救助及關懷行動。
(註三):南投神木村重建及遷村工程,因土地問題尚未解決,目前仍在籌畫中,故未列入。
▲專題報導--回顧九六‧攜手未來
國際賑災篇--極地裡的春天
◎文/何惠卿
慈濟志業年度回顧--回顧九六‧攜手未來
【國際賑災篇】
走過戰亂 歷經貧困
今日台灣 已和富裕畫上等號
放眼國際--
長期爭戰 天災不斷的國度裡
哀鴻遍野 饑饉連年
五年來 慈濟匯集了人們的愛
跨越國界 跨越族群
援輸給十五個國家的災民難胞
而近年來 海外慈濟人的力量
也漸融入國際賑災之中
於是結合當地資源、就近關懷的模式
於焉形成
回顧九六--
泰北三年扶困計畫仍持續進行中
大陸、柬埔寨受災的民眾
遠在亞塞拜然的難民
也都在慈濟人道精神的關懷下
獲得即時的幫助
讓愛漸漸靠近--泰北
泰北,距臺灣不遠,當地難胞要回臺灣一趟,困難重重;曼谷,離泰北不遠,當地慈濟人卻可自如來去泰北、臺灣之間。於是,漸漸地,他們開始和臺灣慈濟人一起攜手關懷泰北難胞……
去年,成立才一年多的慈濟泰國聯絡處活動力已日漸旺盛。三月份,清邁省芳縣「昌龍」、清萊省密埃縣「密撒拉」兩個慈濟村舉行奠基典禮,他們前往祝賀;泰北工作團至帕黨、熱水塘老人安養中心探望時,他們熱情地去陪伴老人唱歌,還體貼地找尋三0年代的老歌,使身處異域、無法返鄉的老兵們重溫往日情懷;當氣候變化,他們也想到老人的床舖該換季了,於是添購足夠的棉被與墊被送了去。
暖暖清流展心際,樸樸精神盡傳承,海外慈濟人的及時參與,與臺灣慈濟人共挑肩頭重擔;這分就近的關懷、貼心的照顧,也是慈濟國際賑災致力的方向。
泰北三年扶困計畫
「泰北三年扶困計畫」自九七年起,堂堂邁入第三年。其工作重點包括老兵安養、農業輔導、居住環境改善、醫療、教育補助、個案濟助等。
針對尚在計畫中的慈濟中學援建,證嚴上人曾表示:「教育才能徹底解決泰北難民的生活問題,援建學校是希望提供難民子弟一個較安定的學習環境;下一代教育品質不斷提升,擁有較強的謀生技能,便能早日脫離貧困。」
過去一年中,除繼續至熱水塘、帕黨老人安養中心關懷並致贈安養金外,繼回賀、滿嘎拉慈濟村之後,又在居住環境較惡劣的清邁省芳縣、清萊省密埃縣分別興建昌龍、密撒拉兩個慈濟村。而回賀、滿嘎拉慈濟村也陸續裝上電燈設備,當地居民從此無需再過點油燈的黑暗日子。
此計畫最終目的在培養當地人民自力更生,故除了心靈上的關懷外,還針對當地土質,定期舉行農業講習、印製參考書,教導當地農民優良的茶苗與果樹耕作技巧,逐步提升經濟水準。
和平總會到來--亞塞拜然
千里因緣一線牽!是什麼樣的因緣把僻居東南亞一隅的臺灣和萬里之外的亞塞拜然 (Azerbaijan) 牽繫在一起?
亞塞拜然,一個位處歐亞交界的蕞爾小國,曾是古代波斯帝國的一個省分,境內擁有豐富的天然資源。九一年與蘇俄激戰後宣告獨立;之後又與西鄰亞美尼亞發生領土糾紛,百分之二十的土地遭佔領,為數高達七、八十萬的區內居民被迫逃離家鄉。
長年的爭戰,造成該國殘障人數比例偏高,七百多萬人中就有二十五萬殘障人口。慈濟基金會在接獲倫敦大學提出的合作援助亞塞拜然計畫後,即與慈濟英國聯絡處組成勘災團,在九六年三月及六月兩度前往已停戰的亞塞拜然勘察、瞭解詳情。
亞國政府限於能力和經費,僅能將照顧傷殘戰士及提供就業機會列為第一重點;難民的安頓為第二;照料被戰爭波及的兒童(孤兒、傷殘者)與智障兒為最後。
經評估後,慈濟基金會、慈濟英國聯絡處決定與倫敦大學攜手合作,秉持直接、重點的原則,自十一月一日起展開「亞塞拜然三年援助方案」,內容包括:
一、改善難民生活:提供五千頂帳棚予薩特裡(Saatlie)、薩巴裡巴(Sabribad)兩地難民;提供六十個貨櫃的禦寒衣物和毛毯,協助難民過冬;提供三百張輪椅予殘障人士。
二、補助傷殘兒童:針對薩蕾伊兒童之家(Saray Disabled Children's Home),採持續性補助,強化其衣物、醫療及營養品。
三、充實創傷研究醫院設備:聯合慈濟美國分會、英國聯絡處及倫敦大學,至大醫院或向相關廠商勸募醫療儀器,捐贈給亞國,加強該國醫院的醫療器材。
「在戰火中求生存的人,早上醒來,不知晚上是否還能與家人相見,那種惶恐緊張的生活,不僅教人寢食難安,甚至會讓人精神崩潰。」
九六年春天,法國世界醫師聯盟(M.D.M.)專案負責人到花蓮靜思精舍拜訪上人時,以自己在戰區多年的體會,說了這麼一段令人心痛的話。
「人禍和天災相較,尤為可怕;戰爭所造成的家破人亡、肢體殘障……可能是十年、甚至一個人一輩子都無法彌補的。」十二月九日代表慈濟基金會前往倫大簽約的國際事務室主任陳思晟有感而發地說:「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世間無常,誰又能預料那天無常不會降臨在自己身上?所以人類之間的『互助』是很重要的。」他強調,慈濟做國際賑災是本著對人性的關懷與對每個生命的尊重,也唯有努力啟發人類心中的愛,才能將災難徹底化解。
大愛種子落地生--柬埔寨
「現在,在柬埔寨的土地上,我們一個月前發給他們的穀種應該已經發芽、成長了,算算可能也有這麼高了。」九六年十二月份全省委會員聯誼會中,上人用手比了一下高度,約一個手掌高。「再過一陣子,稻子再長高些,就可以收割,到時柬國災民就不愁沒米可吃了。想想,雖然只是撒下一粒種子,但影響多麼深遠啊!」
經年的戰亂,讓柬埔寨這個國家無暇兼顧水利;貧窮與落後,則讓這個國家在災難降臨時,無力承擔。
九六年八月,柬國境內百廢未全興、戰亂未全平,無情天災卻再度侵襲這苦難的國度。一連串強烈東南季風所挾帶的狂風驟雨吞沒了柬國人民辛苦復建的家園,全國二十一省有十三省受災,受災民眾高達一百三十萬人,其中,有四十五萬人無家可歸。
慈濟勘災團於十月份前去探訪時,距洪水氾濫已近三個月,然所經之處,依舊汪洋一片,有三分之二的災區還浸泡在水中,根本分不清何者是道路、那裡為田地或房舍。
幸運地是,此次柬國洪澇尚有其他慈善組織供應糧食,短期生活暫無問題,所以慈濟決定發放穀種五千噸,資助柬國災民在大水退盡後復耕,以期待收成後有較佳的能力復建家園。這也是慈濟自八十三年迄今,第四度對柬國水旱災民及難民的援輸。
千山萬水情--中國大陸
九六年,慈濟持續對大陸遭受雪災、震災、水患的同胞進行援助。
●「隨著賑災車輛行經斷崖、冰河等令人心驚的路段,從窗外望出去,成堆的畜屍殘骸,不由地讓人毛骨悚然……」
百年難見的暴風雪,阻斷了逐水草而居的青海子民生路。冰封大地,寸草不生,玉樹藏族自治州居民不得已,只好把自己吃的東西拿去餵養牲畜,未料還是抵擋不住嚴寒的低溫,多數牲畜紛傳暴斃。
慈濟人克服高原缺氧的困難,組賑災團於九六年四月底抵青。針對特重災區玉樹縣的哈秀鄉、結隆鄉,稱多縣的清水河鄉、珍秦鄉,共兩縣四鄉的斷糧戶、缺糧戶發放每人兩個月的青稞五十斤(相當二十五公斤);「絕畜戶」每戶一千元補助;「少畜戶」每戶五百元補助。
「不見玉樹草青青,但見慈濟萬里情」,惡劣的生存環境,阻擋不了藏胞們與天搏命的生存意志,也阻擋不了台灣慈濟人千山萬水的愛……
●九六年二月三日,雲南省發生高達芮氏七級強震,同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的台灣同胞感受尤深。
短短幾天,慈濟人分頭由安徽、湖南調度三千件棉被、七千件棉衣緊
急運抵該地,讓尚處在餘震驚恐中、不知棲身何處、倉皇失措的災胞們感受絲絲的溫暖……只要人在,只要有愛,傾毀的家園,還可以重建,不是嗎?
●九六年七月三十一日賀伯颱風在台灣釀成巨災後,又挾其巨大威力狂掃大陸沿海,造成多省海水倒灌、堤防潰決、房屋倒塌、糧食沖流而去的悽憐景況。
慈濟經實地勘災後,秉持重點、直接原則,對災情嚴重的河北、福建兩重災區發放大米(或麵粉)、棉衣與棉被。
賑災因緣就像座橋,讓台灣同胞的愛可以跨越至彼岸,去締結這分清淨無染的愛。多次前往大陸賑災的德懷師父表示:「真正的關懷是要付出行動的。
很多時候,不需特別解釋,當地人也能透過慈濟人的一抹微笑或親切態度知道我們的誠意,於是漸漸地他們也能將愛心化為行動,勇於付出。」發放現場,不時可見當地領導或公安人員幫忙災民搬運大米到小推車上,或協助災民們把大米安安穩穩的扛在背上,就是最好的證明。
國際賑災是慈濟尊重生命的行動之一,透過人道關懷,不僅幫助了受難的人們,也開啟了人性中本具的大愛。
八十五年度國際賑災概況表
┌───────┬──────────┬───────────────┬──────────────────────┐
│ 地區 │ 災情 │ 援助方式 │ 備註 │
├────┬──┼──────────┼───────────────┼──────────────────────┤
│中國大陸│雲南│發生芮氏七級強震,死│緊急由安徽全椒、湖南調度三千條│二月十八日勘災,二十四、二十五發放 │
│ │麗江│傷二萬多人,受災人口│棉被、七千件棉衣運抵災區 │ │
│ │ │達二十三萬 │ │ │
│ ├──┼──────────┼───────────────┼──────────────────────┤
│ │青海│連續五次的大雪災造成│發給斷糧戶與缺糧戶每人兩個月五│三月十九日至四月五日勘災,四月二十七日到五月│
│ │玉樹│居民缺糧、斷糧、多數│十斤的青稞;絕畜戶每戶一千元補│四日發放;一萬五千九百二十四人受惠 │
│ │稱多│牲畜凍斃 │助;少畜戶每戶五百元補助 │ │
│ ├──┼──────────┼───────────────┼──────────────────────┤
│ │河北│賀伯巨颱橫掃造成嚴重│針對河北石家庄市的井徑、贊皇、│分三梯次於十月、十二月、九七年元月發放;共發│
│ │福建│水患,家毀屋倒,農田│平山三個山區貧困縣,邢台市的臨│放十五萬餘災民 │
│ │ │流失 │城縣,衡水市的武強縣;福建福鼎│(另針對前年受災的安徽、湖南、遼寧重災地區亦│
│ │ │ │、福安、霞浦、寧德、永定、長汀│持續發放、關懷) │
│ │ │ │等重災縣市,發給每人三個月糧食│ │
│ │ │ │,另發放棉被、棉衣 │ │
├────┴──┼──────────┼───────────────┼──────────────────────┤
│泰北 │三年扶困計畫 │分慈善(老兵安養、建房、個案濟│三月六、七日:觀察華亮農場果苗、茶苗、花苗培│
│ │ │助)、醫療補助、教育(獎助學金│育情形;昌龍、密撒拉慈濟村奠基 │
│ │ │、中文學校援建、中文教材補助)│六月二日至七日:至熱水塘、帕黨老兵安養中心發│
│ │ │、文化(農業輔導)等四方面進行│放敬老金與端午節慰問金;為清萊地區正德村七戶│
│ │ │ │火災戶重建 │
│ │ │ │七月十二、十三日:參加黃果園夏季農業講習開訓│
│ │ │ │及昌龍、密撒拉慈濟村交屋啟用 │
│ │ │ │九月十七日至二十三日:到熱水塘、帕黨老兵安養│
│ │ │ │中心發放中秋節禮金;關懷火災重建後的正德村災│
│ │ │ │民;參觀在萬養村、昌龍村舉辦的農業巡迴講習 │
│ │ │ │十一月三十日至十二月七日:關懷各項工作進行現│
│ │ │ │況;參與大谷地村慈濟農業講習 │
│ │ │ │十二月:援建密豐頌省山地村海育小學教室三間、│
│ │ │ │昌龍慈濟村華生小學教室三間 │
├───────┼──────────┼───────────────┼──────────────────────┤
│柬埔寨 │豪雨致使洪水氾濫,全│針對磅針、柴楨、波羅勉、馬德望│六月:提供馬德望省二台發電機,供小家庭發電照│
│ │國十三省受災、災民達│、千拉、茶膠、磅清揚、勝利、羅│明用,有五萬戶受惠 │
│ │一百三十萬人,無家可│粒、拉達那基里、上丁、桔井、菩│九月:提供馬德望省依台發電機;援建實居省屋廊│
│ │歸者有四十五萬人 │薩等十三重災省發放穀種五千噸,│縣慈濟華僑中文學校八間教室;捐助金邊市全民醫│
│ │ │助其復耕 │院救護車一輛,免費接送病患 │
│ │ │ │十一月二十七日至十二月一日前往發放穀種 │
│ │ │ │十二月:援建實居省屋廊縣慈濟啟華小學四間教室│
├───────┼──────────┼───────────────┼──────────────────────┤
│亞塞拜然 │經歷獨立戰爭、和西鄰│改善居住環境、提供醫療與營養補│十二月九日慈濟、倫敦大學合作簽訂「亞塞拜然三│
│ │亞美尼亞的領土糾紛,│助品、為其勸募醫療設備以及禦寒│年援助計畫」 │
│ │造成殘障人士比例偏高│衣物 │ │
│ │,需要醫療資助 │ │ │
└───────┴──────────┴───────────────┴──────────────────────┘
▲專題報導
文化篇--愛,可以跨越世紀
◎文/楊倩蓉
慈濟志業年度回顧--回顧九六‧攜手未來
【文化篇】
還有三年,就是公元兩千年了!
閉上眼,想想看:公元兩千年後的社會,
你期望是怎樣的一幅畫面?
精神文化的提升、教育從此鬆綁、環境保育得到妥善解決……
當然,如果能夠做到《禮記》禮運篇中:「夜不閉戶」的境界,理想的二十一世紀新生活自然是指日可待的。
然而,如果您一邊亂丟垃圾,一邊抱怨環境髒亂,環保要如何落實?
當您感嘆治安太差,人情味嚴重缺乏時,何不出去走走,
或許您會發現在為這個社會努力付出的人還真不少呢!
還有,碰到鄰居時何妨先開口打聲招呼,
讓您的熱情消融彼此間的冷漠。
如果您期待將來能擁有比目前良好的生活型態,那麼現在就開始動一動囉!
回顧九六年--教育改革之風不斷浮上檯面;賀伯颱風造成的土石流,引爆出台灣缺乏環境保育意識的嚴重性;
驚人的校園暴力、社會暴力事件頻傳……令人不得不憂心我們生活的環境到底出了什麼問題?以《文化苦旅》、《山居筆記》聞名台灣的大陸文化史學家余秋雨,日前至花蓮拜訪證嚴上人,談起文化的功能時表示:「文化是社會的定力。」上人亦回應道:「我也是希望推動慈濟文化來安定台灣的人心。」
扣緊社會脈動,安定人心
事實上,慈濟文化的發展一直是與社會脈動緊緊相扣。
九六年底慈濟視聽部成立滿週年,一年來不僅為慈濟世界打開了另一扇窗,也讓世人透過真實的影像畫面去感受慈濟世界的真與善。而報導的角度也從慈濟世界的訊息,逐步將觸角延伸至社會公益,例如:賀伯災後,與《天下》雜誌共同製作一系列「環境台灣、疼惜台灣」影片,以喚起社
會大眾對土地的珍視。
三十年來,慈濟從勉勵個人開始,以「做,就對了」的態度去做該做的事;到今日,隨著社會傳播資訊媒體的發達,開始透過廣播、電視、書籍刊物,企達淨化人心的功能。
文化力量無遠弗屆;如今資訊的發達,更讓好事可以廣傳千里。
打開電視頻道,您可選擇慈濟世界電視節目收看;扭開收音機,慈濟世界廣播節目在空中與您談心;透過電腦網際網路,慈濟世界全球資訊二十四小時與您網上見面。另外,慈濟文化中心贈閱的《慈濟》月刊與《慈濟道侶》半月刊、出版的書籍,甚至近期錄製的《大愛》有聲書,不僅讀者群擴及盲胞,也為感人的事蹟留下歷史的見證。
以著作《西藏生死書》在台灣掀起閱讀熱潮的索甲仁波切,在拜訪證嚴上人時,曾言簡意賅地表示:「文化工作,最重要是用真誠去做,用善心去做,還要有智慧。」在肯定慈濟之餘,他表示:「實踐,是佛法的最高境界!」
當您口誅筆伐社會的種種不是之際,慈濟這股豐沛的文化巨流,已用實際的行動,積極在為未來充盈愛與善的時代做準備。
更重要的是,當您跟著「動」起來的時候,將會發現:我們的世界,並不如想像的那麼糟!
身心靈環保,重在實踐
由慈濟基金會與行政院勞工委員會、新聞局主辦的「幸福人生講座」在九六年六月已達一百場次,堂堂邁入第六年。
第一百場的結束,也是另一個百場的開始,在物質生活達到一定水平後,人們開始追求心靈的食糧,「幸福人生」巡迴全省演講的意義,提醒了大家幸福不是外求,而是反求諸己
--學習經營自己,進而追求身心靈的環保。
而形諸於外的心靈環保,即是去珍視你我腳下的這塊土地。九六年八月,賀伯風災再次暴露出環境受到無情摧殘的嚴重後果,這些後果如果不及時挽救,只會繼續禍延下去。
環保志工是推動慈濟文化重要的一環,從六年前開始做資源回收,到去年重陽節與社會公益團體結合,發動五萬人投入「美麗台灣、清淨家園」的環保運動,都是希望能夠促進社會大眾對環境保育的重視。
九六年秋,上人行腳全省,開始呼籲大家投入社區志工行列,以社區為單位,發揮傳統社會守望相助的美德。社區志工是實踐地球村的縮影,如果能夠打破國與國的界限,不僅是一項創新,也是一項復古運動。
往下紮根,散播美善
文化需要教育,慈濟定期舉辦的茶會、兒童精進班、慈青、教師、委員、慈誠聯誼等活動,在過去一年來,持續作往下紮根與淨化人心的工作,因應各個不同層面人士的需要,將慈濟文化講求真善美的理念散播出去,期待在下一世紀能夠開花結果。
然而,慈濟文化憑藉的是什麼呢?曾有位日本學者至花蓮拜訪上人,希望瞭解慈濟的四大志業。在與上人訪談結束,離去之際,忽又折返請教上人:「您可不可以用簡短的話告訴我,慈濟所憑藉的是什麼呢?」
上人答:「就一個字:愛。」
因為,愛是可以跨越世紀的。
八十五年度慈濟獲獎記事
整理/黃秀花
┌──────┬───────┬─────┬───────────────┬────────┐
│日期 │獎項 │頒獎單位 │得獎事蹟 │備註 │
├──────┼───────┼─────┼───────────────┼────────┤
│五月十一日 │內政一等獎章 │內政部 │推崇上人對宗教和社會事業的推展│國內首位宗教界人│
│ │ │ │具重大貢獻 │士獲此獎項 │
├──────┼───────┼─────┼───────────────┼────────┤
│五月十一日 │華光一等獎章 │僑委會 │感謝慈濟對泰北難胞及全球華人提│首位宗教界領袖獲│
│ │ │ │供幫助 │此獎項 │
├──────┼───────┼─────┼───────────────┼────────┤
│六月五日 │一等外交獎章 │外交部 │獎勵慈濟人投注心力關懷國際社會│國家最高外交榮譽│
├──────┼───────┼─────┼───────────────┼──
- May 19 Tue 2009 01:09
1997年02月 363期-C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