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師行記

1993.06.01 大陸學者李澤厚教授親來體驗慈濟「美的歷程」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三年六月一日

昨日上午十時至十一時,花蓮地區實施「萬安防空演習」,在慈院服務的志工們笑容可掬地為來診的病人和工作人員解說並做必要的疏導。

有一位慈濟委員因游泳傷到頸部,在醫師的細心治療下,病情很快就復原,他感恩大家的祝福和關懷,認為自己是「重業輕受」。上人示:「能心存感恩,接受別人祝福,就是有福的人,歡喜受就能重業輕受,面對逆境能有信心,不排斥、不躲避,福報自然源源而生。」

今日高信疆先生陪同大陸學者李澤厚教授來訪。

李教授是大陸著名的四大思想家之一,與方勵之等人齊名,早年曾有北大第一才子之稱,著作等身,是大陸的哲學家、美學家以及思想家;六四後飽受批判,現應邀赴美講學。其著作「華夏美學」、「美的歷程」、「美學四講」等,在台都有譯本。他此行應中央研究院之邀來台,作短暫訪問研究,在高信疆先生引介下,特抽空來訪。

上人簡述慈濟四大志業的精神,無非是「尊重生命」--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為眾生拔苦與樂。對於上人談佛教如何面對死亡問題、對生命尊重的觀點,李教授深表感動地說:「台灣能有像上人這樣『說到做到』的人,實在很難得。」

▲隨師行記

1993.06.02 世界佛教團結和平會議團蒞會訪問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三年六月二日

上午十點,由二十四個國家的法師及佛教徒組成的「世界佛教團結和平會議團」一行五十餘位代表,入精舍參訪。他們在德宣師父的引領下,參觀慈濟各項建設。上人為大眾概述功德會由慈善擴展至醫療、文化的因緣和過程;並將今日的成就歸功於社會各階層的愛心人士,將佛教精神落實於日常生活中。

高齡八十六歲的世界佛教友誼會會長鄭天柱老居士表示,他在讀者文摘中看到有關上人的報導後,一心想參訪慈濟,今天終於如願以償:「上人的個子雖小,但心量比宇宙還大,上人的作為令每位佛教界人士引以為榮!」老居士虔誠恭敬地頂禮上人,並鼓勵在座的在家弟子或法師們,盡可能捐出善款以支持慈濟志業。

來自錫蘭的達摩難陀法師則表示,今天他看到一位真正的佛弟子:「佛教常被人批評為:只會向人勸募善款,卻鮮少從事社會福利工作。宣揚佛法有很多方法,有講經、寫書、誦經、唸咒語等等,但大都落到只說不做的批評。而今天看到在上人領導下,慈濟志業把佛陀的精神發揮出來,內心感到非常神聖與偉大,希望全世界的佛教徒都能效法上人,則佛法將能永駐世間。」

世界佛教僧伽會秘書長、印度摩訶菩提學會的秘書長 Vibalasana法師也說,今天上人所致力的志業,和當年佛陀的精神是相合的,他代表斯里蘭卡和印度學員向上人致最高的敬意。南普陀佛學院副院長會宗法師表示他的見解:「慈濟不只救濟台灣本土人民,對世界各個苦難角落也伸出援手,其發心點完全出自慈悲,並非展現自我,而是發揚菩薩精神。」游正華居士則言:「希望能讓全世界的人都了解慈濟功德會的志業。」

在座諸山長老咸認為上人應能獲頒諾貝爾和平獎,上人謙示:「大家的讚歎實令證嚴愧不敢當,我會更加努力、用心做好慈濟,以回報大家的厚愛。慈濟所做的都是無悔無求的工作--不論過程多辛苦、多艱鉅都決不後悔;一切付出只為眾生,決不求回報。我最大的期望是能夠平靜平穩、踏踏實實地做好可以做的工作。」

▲隨師行記

1993.06.03 「尊重生命」的積極意義,是把握生命使用權以服務社會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三年六月三日

為了使醫院社會服務的品質更加提升,慈院社服室同仁在鄧主任帶領下,進精舍向上人請益。上人言:「慈濟的美,在於每個人都心存感恩、無所求的付出,並能得一法而拳拳服膺,希望人人都能以修行的心境,累積『遇境自轉』的智慧。」「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可以培養,用包容、善解、感恩的心去『同事度』,把握現在的一念心,則能歡喜創造無價的人生。」

九時三十分,本會祕書室專員徐祥明先生陪同四位教授入精舍,其中辛旗教授來自大陸,目前正致力玄奘大師傳記研究。上人請辛教授幫忙,為正在籌拍攝的「大唐西域記」提供寶貴意見。上人強調,「西遊記」中玄奘法師的取經歷程脫離史實,使一位偉大的聖人和我們之間的距離拉得太遠;而「西遊記」又太過深奧,一般人無法接受、理解,上人希望藉「大唐西域記」,能讓玄奘法師自然

地回到日常生活中。

嚐過死而復生滋味的人實在不多,對身兼慈濟榮董、慈誠隊及委員身分的林宗明居士而言,那真是一段難以言喻的體驗--林居士在四月十九日,突然因心肌梗塞而心跳停止超過五分鐘以上,經過兩次電擊才甦醒,在家人和醫師悉心照顧下迅速恢復健康,今日,他們返慈院做志工之前,闔府同入精舍向上人請安。略見清瘦的林居士表示:「以前對死亡感到很恐怖,學佛後內心很平靜,也無罣礙,在休克前一刻仍然十分自在。」上人表示:「因為你平時已修到凡事皆無所執。」林居士一向默默投入志業推展,用心付出而不求回報;當眾人看到林居士健康地出現在精舍,內心都無比歡喜。面對這次「重生」,林居士向眾人表示,他將更竭盡所能的為佛教、為眾生付出。

慈院學佛社一向扮演服務的角色,成立至今已辦了不少活動,今日下午召開會員大會及改選下屆社長,上人特蒞會致詞:「佛陀為引導眾生而投入人間,菩提是在煩惱和眾生中成就;能身體力行、苦幹實幹,則普天下沒有做不到的事。凡事都是做出來的,希望大家能以具體的行動去落實佛教的精神。」

上人勉勵所有的成員要充分發揮良能,善加把握人生的使用權,「『尊重生命』就是要把生命的功能,發揮得淋漓盡致。」

▲隨師行記

1993.06.04 為後代子孫留下一片淨土,是每一個人的義務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三年六月四日

慈濟為呼籲落實環保所做的兩首歌--「一個呼吸的地球」和「大地園丁」,詞曲優美,志工在座談會開始前,先作手語表演。上人有感而發:「山河大地無不是有情,以前的祖先為我們開墾美麗的山河,但現代人濫砍濫伐,使山林失去水土保持,大雨一來處處汪洋,大地的垃圾也堆積如山,令人不忍卒睹。」「祖先的建設及未來子孫的財富都在地球上,身負承先啟後重責的我們,怎可做出上愧祖先,下負子弟的事?開墾土地是人為的,破壞山河也是人為因素,要再恢復及保護也是靠人為,你我都應該期許自己做大地的園丁、補天的女媧,不要輕視自己的力量,人人頭頂天、腳立地,沒有做不到的事,請大家努力淨化人心和環境--尊重生命、善用生命使用權,讓生命可以發揮得盡善盡美;為子孫留下一片淨土。」

▲隨師行記

1993.06.05 教育的重點,應在於以身行教育啟發孩子發揮潛能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三年六月五日

「路要走才會到,法要用才見功效」上人在志工座談會上對眾開示:「時間是最現實的,分秒必爭就是自己的。」上人提醒大家用心過分秒關,珍惜每天八萬六千四百秒的每一瞬間,「大家每年三次回醫院當志工,是和病人有緣才能彼此相遇,所以要把握因緣,廣結善緣,請各位好好開導病人,幫他們打開心結。」

有會員請教上人:「真的有因果嗎?我雖相信,卻難以看到它的存在。」

上人:「絕對有因果。它的存在就好比電是看不到的,但當觸電時,就知道有電一樣。」

會員:「修行能改變命運嗎?」

上人:「可以。一切唯心造。」

會員:「公司的員工常說老闆小

氣,限制他們水、電、紙的用量。如何使他惜福?」

上人:「試著分析讓他們了解,是為了珍惜資源。也可以先提列一年水電的雜支預算,鼓勵同仁盡量惜福,年度結餘時就撥為員工福利金,甚至鼓勵大家做廢紙回收,回收金也做為福利金。如此一來,員工即能歡喜認同,而不致覺得省也沒用,都是公司的。」

會員:「我有身孕時常唸大悲咒,孩子生下來很好帶,是不是唸大悲咒的原因?」

上人:「是你的歡喜心影響胎教。」

會員:「若一個智障的孩子,必須接受開刀治療,但開刀仍可能不健康,是否應放棄治療,以免對社會、家庭造成問題?」

上人:「有命就該救,放不放棄看父母決定。」

會員:「人往生八小時內不宜觸動,如要捐贈器官有無衝突?」

上人:「不衝突。因為願捐贈器官的人,在往生後知道自己的器官又發揮功能會很高興。不能移動是對大部分沒有『願』的人,目地在讓他們能安靜聽佛號而不起瞋心。」

會員:「佛說不能殺生,蚊子、蒼蠅怎麼處理?」

上人:「宇宙萬物皆有其生存的自由,我們把環境整理好就好。」

下午四時,潘寧東先生陪同教育部社教司何進財司長入精舍。何司長感慨家庭教育很難推動,他覺得「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失職的父母和老師。」上人表示:「台灣的教育問題是學歷掛帥,學生們課業太重,沒時間讓孩子和父母相處;甚至許多家長為了減輕孩子課業壓力,而讓孩子做小留學生,如此孩子與父母兩地相隔,時間久了就出現家庭問題。」

上人進一步表示:「希望我們的社會能重視實務和苦幹,教導孩子們尊重生命、發揮良能,而不是在學歷上比高低。慈濟夏令營和冬令活動,使參加的學員學到實務的東西,再到醫院當志工--在醫院急診室體會到尊重生命;在復健室了解珍惜人生使用權,在嬰兒室感受父母的偉大而生出感恩心……。不用刻意的以理論灌輸孩子,用身行教育、實務參與,使他們懂得孝順、感恩,相信有事半功倍之效。」

▲隨師行記

1993.06.06 有心接受清流洗滌,就能綻露本具佛性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三年六月六日

今天是全省委員聯誼的日子,雖然氣候燠熱,但仍有三千五百多位慈濟人自全省各個角落來到花蓮參與盛會。凌晨二時,玉里、瑞穗的委員師姊們即起床坎事,為十方大德準備中午的餐食。年復一年,聯誼活動的盛況有增無減,這群在背後默默付出的無名英雄,實在功不可沒。

分別自紐西蘭、英國、美國歸來的海外委員,紛紛在聯誼會上現身說法,和大眾分享他們在國外推展志業的甘苦。

上人隨後開示:「人不怕有錯,只怕不改過,所謂『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是表示清淨的本性是一致的,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清淨的本性無從更改;要修正的是後天環境沾染的習氣。」「慈濟人的美就在知錯能改,只要有心接受清流的洗滌,就一定能夠綻露本具的佛性。」

上人並強調興建醫學院為的智慧、慈濟的精神,培養有心從醫的年輕人,使他們在學有所成後,能轉功能為良能,用愛心看待病患,這也是慈濟教育志業重點的一環。

上人表示,慈濟志業已經隨順因緣地發展為國際性,期望人人發揮良能,加強教富工作,引發大家無私的愛,讓慈濟精神落實在世界各地。

▲隨師行記

1993.06.08 護理工作是耐心、愛心與恆心考驗的菩薩道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三年六月八日

護專張芙美校長及洪素貞老師,前來精舍邀請上人參加今年的護專二專部第三屆畢業典禮。一批批的白衣大士即將踏出校園為社會病苦的眾生,發揮觀世音菩薩聞聲救苦的精神,付出「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博愛。上人期勉這些孩子能繼續從事神聖的護理工作。

「護士是份很辛苦的工作,每天要為病患付出耐心、愛心、恆心,才能使病人早日康復。而且又要不畏各種病菌,面帶笑容服務病人,帶給病患親切和藹又有信心感受,所以任務非常神聖,如果沒有非凡的大愛,就無法投入這項菩薩的行徑。」

「功能只是為了生活而具備的工具,是每天上下班打卡的職業心態;而良能則是在功能中加入愛心,把工作當成志業,不計較時間、薪水的永恆慧命。」「一個有意義的人生,就是要把生命發揮到淋漓盡致,竭盡所能地為人服務、回饋社會,用一股愛的清流淨化社會每個角落,尊重每個生命,如此社會才能充滿愛的循環。」上人強調,慈濟護理教育欲培養慈悲喜捨的護理人員,一方面解決護理人員的不足,一方面帶動更高醫療服務品質。

▲隨師行記

1993.06.09 認識本土文化從學習母語出發才能紮實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三年六月九日

讓新一代年輕人會說閩南語,一直是上人積極提倡的。上人在志工座談中,對前來參與志工服務的青年表示,一個地方的母語蘊含豐富的地域文化,所以發揚文化應從學習母語、認識母語出發,才能真正紮實;而且閩南語也是這一代年輕人和長輩溝通的重要工具,因此上人希望年輕人都能學習母語。

今天是尊重生命系列活動,台灣影視足球、棒球明星代表到本會探源的日子,許多記者早早即進入精舍等候。有記者問及上人是否知曉最近有人以慈濟或上人的名義,做為競選宣傳的號召?

上人示:「候選人對我如此抬舉與厚愛,確實造成了慈濟的困擾。我一向關心和全力投入的,在於讓社會暗角眾生能夠獲得安康的生活,我不懂政治,也無心政治,只希望在有生之年,做好社會服務工作。」

十一時正,近四十位影視代表抵達精舍,入大殿禮佛後,入座中庭。王端正副總執行長以佛教慈、悲、喜、捨四無量心,向代表們解說慈濟志業的精神和工作理念。並期許大家不要只做天邊的星星,要做人間的「明」星;不要只做舞台上的「名」星,要做社會的明星。

上人懇切地向演藝人員致謝,並說明:「慈濟可謂是一個『滴水成河、粒米成籮、眾善雲集』的大團體。我確信雙手萬能,每個人只要有心,一定能為困苦眾生付出。」

「天上的星星遙不可及,而在我眼前的明星是真正會發光發熱,充滿生命的光芒。這次活動因為你們的投入與支持,讓我對未來有信心--你們都是青少年的偶像,相信由你們口中說出好話,將會產生大力量,去影響年輕人的觀念,淨化他們的心,使他們邁向光明的人生道路。」最後,上人希望大家能時時結合力量,心連心、手牽手,細水長流的共同為社會、人群盡力。

午餐後,明星足球隊隊長雲中岳先生有感而發:「這次由慈濟辦的尊重生命系列活動深具啟發、引導青少年的意義,能有機會參與感覺很光榮。只是在活動中,香港代表隊好似紅花,而台灣代表隊則似綠葉,屬於陪襯地位,希望往後台灣藝人能更團結在一起,每年固定為慈濟演出。」

上人示:「遠來是客,地主隊能發揮一分陪襯的功能是功德。紅花需要綠葉相襯,方能增添艷麗,但是艷麗的紅花盛開後即匆匆凋謝,而青翠茂盛的綠葉則歷久不衰。我常把慈濟比喻成一棵大樹,即是象徵著綠意無限,萬年長青。」「希望大家能放長情、擴大愛,此次活動只是一個起點,慈濟精神有賴大眾不斷地落實於行動上。」

▲隨師行記

1993.06.10 心地囤積塵埃,比環境髒亂更戕害人的身心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三年六月十日

慈濟功德會隊伍浩蕩長,慈濟人在菩薩道上沿跡而行,猶如接力賽般,不斷地傳交、延續--前一批的志工告假離去後,另一批立即報到補位,使慈院各角落遍布著濃郁的法親之情。

志工談及一個個案。一位七十六歲的老阿公入院多日,他雖有三十位子媳,卻無一晚輩在旁照顧;滿臉鬍鬚更顯孤寂蒼老。適逢在美國德州帶領青少年團的紀克明夫婦回到慈院當志工,紀先生是本會資深委員靜暘師姊的公子,他們夫婦熱心地幫老阿公剃鬚、擦身、談天解悶,使老阿公憂鬱的臉上綻露歡顏。他們夫婦並感恩上人讓他們有機會體會體驗另一層次的人生。

因為住院而和慈濟結緣的林信田先生,在志工們長期的誠懇關懷和用心開導下,終於以「浪子回頭」的重生姿態,出現在大家面前,更參與委員居家訪問的工作。

初次面對個案家中污穢髒亂的景象,雖令他心生退卻,但看到同行師姊們都能如同打掃自家環境般的自在時,他也禁不住地加入工作行列。當打掃工作結束時,他表示,歡喜欣悅的感受填滿心田,並且發願往後若有幫助別人的機會,一定不放過。上人勉示:「環境的髒亂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任由心地囤積塵埃,而不知清除污垢、袪除惡習。」

八時半,美國分會執行長黃思賢居士向上人報告美國分會會務。上人慈示:「慈濟的優點是人脈旺盛,相對的,偶爾也有聲量,就猶如啞劇,又似大海沒有波浪,好比死海。所以若能把聲音轉成正面積極的催化,更有助於自我成長。」

午後二時,上人抵慈院召開例行策動會議。會中護專張校長報告,在全國七十所大專院校中,經教育部通過頒定學校自行檢定學生學籍資格者只有十三所,慈濟護專名列其中。

▲隨師行記

1993.06.11 讓人身、心受苦難煎熬的境地,當下即是「地獄」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三年六月十一日

受到慈院志工長期開導、關懷,逐漸袪除往日積習的林信田先生,今早志工座談會中,談自己昨天如何加入志工行列,開導一位喝酒成習,幾乎酒精中毒的病患。他說:「當我看到他身上也刺龍刺鳳,我就知道是怎

麼回事了。」由於以往習氣相近,林信田以自己的經驗開導對方,不要再重蹈覆轍。

林信田不解地問上人:「為何稱醫院為地獄?」上人曰:「讓人身、心受苦難與煎熬的地方就是地獄!除了醫院是病苦的地獄,人犯錯後,一方面接受世間有形的刑罰,另方面內心的愧疚、折磨也會不斷增長,這種內心的自譴遠比刑責來得更厲害,故也如置身地獄!」

他又問:「為什麼稱志工好比地藏王菩薩?」上人答:「志工具備覺有情--菩薩的心行,他們溫慰身心備受煎熬的眾生,這種為眾生『拔苦』的付出,就是地藏王菩薩的精神。」

明天是慈濟護專第三屆畢業典禮,一百六十五位畢業生在九時左右進入精舍,作離別前的尋根之旅。上人既歡喜又感喟地對同學們說:「感覺你們才入學,明天卻要歡送你們離校!二年來,各位同學如能用心體會慈濟無所求付出、全然奉獻的心意,相信日後身處護理工作崗位上必能散布、傳承這分愛的信念。」「以一棵樹做譬喻,紅花是你們今日學業的成果,綠葉是你們未來的生活,枝幹是你們在慈濟尋獲的慧命,而樹根就是精舍。希望各位不要忘了慈濟大家庭的根在精舍,我們隨時歡迎你們回來。」上人慇慇叮嚀同學們。

四時許,韓國全國比丘尼協會法師二十多人來訪。他們表示,此行旨在參訪台灣各大寺院,出國前夕,藥水寺住持妙喜法師特別推薦「要了解台灣現代佛教精神與展現,慈濟功德會是最具體而有代表性的團體之一」。參觀過慈濟各項建設,臨行前,韓國法師以字畫及人參相贈,上人回贈精舍自製的豆元粉與蠟燭。

▲隨師行記

1993.06.12 勉護專畢業生以菩薩清淨智慧,為病苦眾生歡喜付出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三年六月十二日

一百六十五位慈濟護專二年制第三屆畢業生,今早在四樓大禮堂舉行簡單隆重的畢業典禮儀式。九時許,上人即抵達護專與畢業生合影留念。此時,陽光輕柔、和風輕拂、火焰般鮮艷的鳳凰花早已盛放枝頭,灑落的殷紅花瓣染紅了大地,為六月增添了送別氣氛。在校園裏,上人為即將離開母校的畢業生及參加盛典的學生家長,致上真摯的祝福與叮嚀。活潑的五專在校生一旁搶應道:「師公我愛您!」一串串開朗笑聲驅走離愁,上人微笑揮手回應孩子們。

典禮中,上人為每位畢業生親手撥穗,勖勉全體同學要以媽媽的心普愛天下眾生,將來更應以菩薩的智慧教育子女,並將慈濟愛的種子散播到各個角落,為病苦眾生貢獻己長。「知識是謀生的功能,功能容易導致功利的競爭;智慧啟發良能,良能是無所求的奉獻犧牲。一般人稱護理人員是白衣天使,但我要尊稱你們是聞聲救苦的『白衣大士』,因為你們具有不計較的付出精神,而這分甘願做、歡喜受的菩薩精神,也就是慈濟精神!」

上人語重心長地再次提醒,創辦慈濟護專最重要的標的,是要同學們學習菩薩的清淨智慧,並啟發個人的良能去為普天下苦難的眾生無怨無悔地付出,希望同學們畢業後,珍惜這神聖的護理工作,千萬不要輕易辜負師長的教誨、懿德媽媽的叮嚀,社會的關注與國家的栽培。

典禮在一片依依離情中結束。上人和李宗吉、李清波等居士簡單用過便當後,旋即趕往醫院參加建築委員座談會。

傍晚,高雄蔡榮東委員伉儷率領數輛遊覽車的會員,風塵僕僕來到精舍參訪,對南部會員愛護慈濟的這股熱忱,上人表示非常感激。

▲隨師行記

1993.06.13 「善解」的心,是一帖良藥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三年六月十三日

今天是每月例行發放與藥師法會日,又正逢星期假日,前來精舍的人士達四千多人。一早就有台中、高雄、台北會員千餘人和四十位預備值勤的慈誠隊員朝山而來。

負責馬來西亞慈濟志業的葉淑美師姊,向上人報告在當地推展活動的現況,令人了解在國外推動志業的不易。上人鼓勵葉師姊道:「土地如果荒蕪不用,雜草必然叢生;在國外的慈濟人應抱持『只要有播下一粒種子的希望,就要用心去栽培經營』:除了拔除眾生的實質苦難,傳播精神教化功能亦相當重要。」

稍後,高雄、台南會員陸續抵達。上人關切南部近日豪雨造成水患的情形;瞭解大家都平安後,上人開示:「善解的心是一帖良藥。雨天時,感謝老天帶來豐沛水源,有利農作收成;晴天時,感恩老天風和日麗、氣候乾爽、一片好運兆!以歡喜、包容、感恩的心過生活,自然國泰民安、風調雨順。」

午時,日正當中,熱焰逼人,來自全省四千多位會員擠在靜思精舍,連個陰涼立足之地也難找,尤其會員們又多數由外地長途乘坐遊覽車而來,旅途勞頓可想而知,上人關心是否有人因而中暑,頻頻詢問外面情況;果然由慈院醫師、護士支援的醫護服務站發揮極大功能,幸好都只是一些小狀況。上人已決定請委員們停止七、八月間辦理慈濟列車來花蓮參訪之事,以免大家冒著溽暑東來。

下午,宜蘭委員、見習委員、慈誠隊一百三十餘人在精舍舉行共修會,上人蒞臨開示:「所謂凡間乃指凡夫與凡夫之間;超凡入聖者,亦即超出凡夫見解,證入聖人境地。而修行就是將聖人的良能再予磨鍊精進。功能與良能其實相差無幾,只是在乎心念之異同而已!」

▲隨師行記

1993.06.14 「認真做」是建設慈濟志業的活水源頭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三年六月十四日

早上八點,上人召集全體常住大眾,向大家介紹新進的三位近住女。「我們來自各個不同地方,卻能相聚一堂,緣分真是奇妙而不可思議。這是過去生我們曾共同立願,這分法親福緣是非常殊勝難遇的,希望大家要珍惜,更要彼此鼓勵、相互照顧。」精舍的修行不是獨善其身,既然師志在佛教、在眾生,你們選擇了此道場就要有決心和我同甘共苦,擔當共同完成志業的使命!」

稍晚,李明亮教授的夫人進精舍。李夫人外文造詣精深,上人委任她為外語隊總編輯,今日,她特來請法:「何謂『心自本來心,本心非有法,有法有本心,非心非本法』?」

上人開示:「人心本來就是清淨的佛性。佛性本來是不需要什麼法來穿鑿附會,但因有世間事,故生種種法。其實,凡夫心與佛心並無差別,存乎一念而已呀!」

下午,台北榮總小兒科外科主任黃棣棟醫師、慈院神經外科萬祥禮醫師,偕同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小兒科主任 Mr. Laurence Becker及日本醫療法人覺惠會新須磨病院常任顧問松本悟先生來訪。 Mr. Becker請教上人如何把醫院管理好?上人言:「我只是認真做而已!」

四時許,榮總腫瘤科主任陳博明

醫師為促成捐髓中心的成立來到花蓮。陳主任指出,雖然捐髓對健康無礙,但一般民眾對捐髓觀念仍存畏懼和排斥,所以他希望捐髓中心由慈濟成立,以藉由上人對民眾呼籲、輸導正確的觀念。他表示,慈濟豐富的「人脈」資源,將是推動該項工作的最有利條件。

▲隨師行記

1993.06.15 對病患居家關懷亟待有心的醫護人員更加投入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三年六月十五日

今早,「志工老兵」顏師姊在志工座談會中報告昨日做居家關懷的見聞:有一位男士在山上工作,不幸被蛇咬傷,傷勢不輕,來慈院治療後,自動要求出院;昨天到他家去探望時,發現傷口紅腫得很厲害,志工勸他再到醫院診治,男士表示因為家裏窮,不好意思再去看病。顏師姊看他傷勢嚴重,乃自掏腰包給他車錢,請他務必往醫院複診。男士被志工的助人熱忱感動,答應再到慈院就醫。

顏師姊表示,根據她居家關懷的經驗了解,病患出院後,通常對自己病情的照顧意願更低,致許多病患返家後病況惡化,這也是為什麼慈院的志工除了平常服務病患外,更犧牲假日,長途跋涉,不惜辛苦地再針對他們做居家關懷最主要的原因。

上人示:「住在偏遠地區的人因為資訊的傳遞較差,欠缺醫療衛生觀念,居家關懷工作因此更顯得重要,慈濟志工服務隊中若能再組織一組『醫師志工服務隊』,讓醫師利用假日深入民間,繼續追蹤病例,如此更能真正達到醫療效果。」

早上十時,上人抵醫院不久,澳洲籍的法師 Ven. Dhammika與美籍攝影家唐.法柏(Mr. Don Farber),由施啟智師兄陪同來訪。

年輕的澳洲法師表示,澳洲人大多以為佛教只是一門宗教,而不知道佛教也能做救人的工作;當他在澳洲聽到台灣有個佛教團體專做救人工作時非常興奮,並決定來台參訪。他建議上人,在文宣上一定也要發行英文版,才能讓更多外籍人士了解慈濟的作為,而他本身計畫寫一本專書介紹慈濟。

美國攝影大師唐.法柏先生,長期投注於佛教攝影,作品屢被刊登在世界各大報刊雜誌。此行來台,主要是進行一項「佛教探索計畫」--台灣佛教生活面貌部分,慈濟和上人被他列入拍攝的題材之內。他要求上人讓他拍照,上人感激笑答:「謝謝您的看重,但一切隨順因緣;自然而不刻意,才是成功的作品。」

下午,醫學研究中心陳幸一教授與方菊雄教授進精舍,向上人報告他們最近的醫學研究內容。

四時半,台北軍管區王司令的夫人以及副司令、參謀長等多位長官的夫人,共同前來精舍拜訪。上人對大家表示歡迎與感謝之意,隨後由常住師父帶領參觀精舍四周環境。

▲隨師行記

1993.06.19 研究佛學應與「學佛」並進,事理兼顧,才能圓滿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三年六月十九日

應台灣醫學界之邀,來台參加「兩岸醫學交流研討會」的十二位中國大陸中華醫學會代表團成員,今日將至花蓮參訪,一早,特至台北分會與上人共進早餐。上人表示,有人的地方就需要醫療,本於對生命的尊重,

盼醫學界人士能共同努力,提供人類更佳的醫療服務。餐後,他們一行人告別上人,搭車前往花蓮參觀慈濟醫院、護專。

「慈育隊」總幹事紀陳月雲師姊,向上人報告她至大專院校演說時,佛學社的學生多有感於:愈深入經藏愈覺得人我觀念的隔閡,而無法與人和樂相處。上人示:「學佛者若執著於經藏中的理相,而忘記身在人間,無法與人間事相融合,動輒與人衝突,就是落入『所知障』中;必須佛學與學佛並進,事理兼顧,才能圓滿。」

北區二十一組至三十組委員在講經堂舉行精進佛一,上人蒞場為眾開示:「所謂直心是道場,『直』即是有正思、正見、正念。學佛首在端正心思,心思不正,見解容易混淆,差之毫釐,失之千里,信仰偏差不得。」上人以「盲龜浮木」的故事譬喻人身難得、佛法難聞:「人就像百年才浮出水面一次的盲龜,信仰猶如飄浮於茫茫大海上的木頭,二者相遇實屬不易。佛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既已聞佛法,就要把握機緣,提起正見。」

中午,在過堂儀式中,上人親自教導「龍口含珠,鳳頭飲水」的佛教用餐行儀,並呼籲每位委員從家庭中落實公筷母匙的觀念,提升飲食文化及生活水準。

台視新聞主播葉樹珊女士攜女來見上人。才六、七歲大的小女孩表示,她有三個願望:希望非洲饑民不挨餓、希望乞丐都有飯吃、希望流浪的貓狗都有人收留。稚小的心靈充滿純真的悲憫,備受上人稱許。

下午,上人以「善解、感恩、包容」勉示參加佛一的委員:「每天睜開眼睛都能以此三念待人,則能事理圓融,『與人無爭則人安,與事無爭則事安,與世無爭則世安』,盼每位慈濟人都能打開心門,廣結善緣。」

晚,西班牙商務辦事處駐華人員陸先生,在曾美貞師姊的陪同下來見上人。陸先生是位虔誠的佛教徒,感佩上人的行誼,特地作了一首名為「優曇花」的詞讚頌上人。上人有感於外人對台灣認識不清,頗多負面印象,因此建議陸先生發揮所長,以歌曲展現台灣的美善面。

▲隨師行記

1993.06.20 愛孩子就要鼓勵他去愛每一個人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三年六月二十日

上午八時三十分,上人啟程南下台中,本月隨師除了固定人員外,尚有林凡教授等五位大陸藝術家及榮董李宗吉、李清波、卓明鉦等大德,人數達三十餘人之多。

甫抵台中分會,台中市長林柏榕即來拜訪上人。林市長表示,目前台中市八十萬人口中,慈濟會員就佔了三十萬左右,顯見慈濟在中區受到大眾的認同,「公務人員若能具備慈濟精神,以慈悲精神去對待百姓,相信與百姓之間的摩擦就會減少許多。」林市長有感而發地說。

下午一時,展開中區委會員聯誼會活動,由於適逢星期假日,現場來了許多小朋友。台中「快樂兒童精進班」的孩子及班媽媽們,別出心裁地以布偶劇團的形式,演出「九色鹿」的故事。透過表演鼓勵小朋友們做個誠實、重然諾、不貪心、有愛心的人;而演出的所有道具,均是精進班的孩子們利用廢物親手製作成的。

「師公,我們敬愛您!」「師公,我長大以後也要當大慈濟人,幫助貧困的人!」「花蓮有好山、好水,更有好慈濟!」精進班演講比賽優勝的孩子們,紛紛上台演說或朗誦。面對稚子的真情流露,上人不禁欣慰地讚歎:「啟發孩子最純真的良知,使其能發揮愛心與良能,這即是『愛的教育』。最幸福的人生就是愛的人生,愛孩子就是要鼓勵他們去愛每一個人。」

上人並舉台北一位五歲小朋友的故事,向眾說明單純的心最美。這位小朋友有一次聽到警廣路況報導:「某路段因『施工』的緣故,造成塞車。」他馬上跑去告媽媽說:「媽媽,『師公』上台北了,而且造成塞車。」原來他將道路「施工」聽成「師公」了;只因孩子心中有師公,單純的以為是師公來了。另一件是母親告訴他,佛教稱去世不講「死」,而說「往生」。有一天他綁鞋帶時,突然問媽媽:「假如打了一個『往生』結,是不是就解不開了?」孩子的純真顯露無遺,也顯示大人們對孩子的教化,經常是在日常生活中累積、潛移默化的。上人提醒大家「心田要勤播種,莫讓它長出無明草;從小要培養孩子同情心與愛心,長大行為才不會有所偏差。」

晚,中區教師聯誼會的負責人劉阿照師姊向上人報告:慈濟清流在校園中推展的成效卓著,因此擬匯集此過程,結集成冊,以供各界分享,希望各級教師能將平日輔導學生的案例與過程,及如何將慈濟精神帶入校園等心路歷程,記錄投稿。上人稱允劉師姊的用心,勉其盡力而為。

▲隨師行記

1993.06.21 芸芸眾生因一念無明,迷失本性,在無量苦厄中流轉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三年六月二十一日

今、明兩天是中區委員分組精進佛一的日子。慈誠隊師兄有感於上個月共修時,委員們細心的護持,因此本著回饋感恩的心,在此次活動中歡喜護法,除了維護秩序外,更走入廚房承擔炊煮工作。

據悉,為了這項殊勝的任務,師兄們早於一個月之前便開始向師姊們請教學習烹煮工夫,人人卯足了勁,擬於今明兩日大顯身手。負責早餐的師兄,昨夜宿於分會,凌晨四時即起床準備一切。

九時左右,上人特地前往廚房,但見五、六十位慈誠師兄正聚精會神的各司其職,切、洗、炒、煮,六百多份餐盤就在他們的忙碌合作中一一完成,「真可謂色、香、味俱全啊!」上人不禁發出讚歎,對於男眾們展現細膩的一面,深表嘉許。

十時三十分,上人升座為眾開示,首先講解禮拜法華經的意義:「芸芸眾生,在物質欲求、精神追尋、人造禍福、天然災難等等無量苦厄中流轉;而苦由業積,眾生因為一念無明起,迷失本性,因而造業。」「佛陀倒駕慈航來到人間,欲引導眾生回歸本性,法華經即是佛陀教導眾生行菩薩道的方法。」「妙法蓮華經教示的是做菩薩的方法,佛陀因應眾的根器,而有不同的法門,法華經中即包含方便法與真實法兩種妙法。方便法就是身體力行做救濟工作;真實法是要有不計較的心,要契入三輪體空的無相境界。」「未聞佛法以前是『背覺合塵』,使自己陷於污染中產生無明煩惱,如今聞法就應努力『背塵合覺』--把握機緣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上人並勉眾要袪除雜想,心念歸一,善用功能以發揮良能。

利用空檔,上人引領五位大陸教授參觀台中分會建築,讓他們實際了解分會結構,進而溝通理念,以便將來他們在創作中能表現佛教與慈濟精神。劉藝傑與林凡教授表示:「中國

在處理佛像圖畫上,因每個朝代的生活、文化背景互異而有不同的表現方式,諸如北魏畫像較清秀,陏唐時期則較雍容華貴。」佛教由印度東傳而來,他們請示上人:「將來作畫時,衣飾應傾向印度化或中國化?」上人言:「佛教傳到中國就是中國的,若是在現代則是現代化,表現的重點應落在如何圓融地讓現代人亦能體現佛陀時代的精神,而非執著形式。」

中區榮董與慈濟大專青年每月例行舉辦聯誼會,本月適值各大專院校期末考,因此臨時取消慈青聚會,部分學校已結業的慈青們仍然把握機緣來到分會,作小型的研討交流。面對慈濟年輕一代,上人藹示:「不斷付出的人生,才是最快樂的人生,要能捨才能得,希望大家捨出功能,成就功德。」日前,一位慈青同學因病住院,其他同學發揮愛心,不斷地探視溫慰。上人嘉許地表示,人與人之間彼此關心、照顧,好事多鼓勵,有事多關心,這即是成立聯誼會的目的。

隨後,上人又趕往講堂對榮董聯誼會作簡短開示,期盼榮董們能群策群力,共同成就慈濟四大志業。

▲隨師行記

1993.06.22 在現世凡間超越人與事的煩惱,當下即是解脫自在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三年六月二十二日

向印順導師請安,是上人每次南下行腳的要務之一,聞知導師現正駐錫南投,今日又是中區委員第二梯次精進佛一,為了不耽誤對委員的開示,晨七時,上人即出發前往印順導師處請安。

委員精進佛一於九時整開始,在固定的程序儀式後,上人為眾開示:「佛法深如大海,要能不斷追求,永保恆長之心,更要發『難行能行』之念,別人做不到的我們能做,時間會累積道業、功德,要分秒必爭。」上人進一步逐字逐句解說「妙法蓮華經拜經序」的意義。末了,並強調「了生脫死」的意義--並不是等人往生之後的解脫,而是在現世凡間,能超越人與事的煩惱,「人生在世間,凡夫與凡夫之間就是凡間,在凡間難免會有人我是非,人心很容易在煩惱與歡喜中起落,煩惱生時,歡喜心即會消逝;要學習如何超越煩惱是非,才能超凡入聖。所以真正的生死自在是在當下,而非往生後的解脫。」

慈濟志業體日益龐大,委會員人數逐年增加,大團體中必須有組織、規則,以維護整體紀律。晚,上人特地召集委員組長座談。從今年起,新委授證由往年的一年二次,改成一年一次,在歲末聯歡之際舉行。延長授證時間旨在培育更具慈濟精神的新委;除了已授證的「正式委員」外,尚增列即將授證的「培訓委員」和有意出任委員尚待見習的「見習委員」。上人諄諄教示組長們,對於已具慈濟精神者,當適才適用地推舉出來;而對於尚待培訓者,切勿操之過急;務必本著不偏不倚的精神來薦舉人才。今後委員的稱呼,以「委員、培訓委員、見習委員」稱之,不再稱未授證者為幕後委員了。

為了日後製作會員卡的工作準備,上人希望每位委員務必將會員的資料詳細書寫,其中身分證號碼尤不可缺;此外,收取的款項務需登記正確無誤,以昭公信。

為加強照顧戶救濟調查工作,台中地區擬成立社工訪貧組,以加強對

照顧戶精神生活層面的提升及服務,上人指出,台灣社會服務資源頗豐,但卻分配不均,訪貧小組的功能是要不斷地追蹤複查受濟者的經濟狀況,對照顧戶作評鑑及轉介工作。一般社工員受過訓練,具備功能,而「訪貧小組所應發揮的是良能,務使照顧戶能真正受到適切的照護。」由於台北地區訪貧小組成效已見,上人指示台中委員可先觀摩台北地區做法,再策畫成立。

▲隨師行記

1993.06.23 「基隆聯絡處」小小道場願做大事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三年六月二十三日

中區委員分兩梯次進行的精進佛一今日圓滿。二日來,委員們皆能堅固道心,而負責炊煮的男眾師兄雖然備極辛苦,但每個人都忙得不亦樂乎。臨北上之際,上人特地在分會一樓大廳,對慈誠隊員及委員們開示,稱許大家將「甘願做、歡喜受」的道理落實在具體行動中。上人表示,因為慈濟人真誠地流露,讓隨行的大陸學者有「慈濟的美善令人愈看愈喜愛,愈接觸愈想投入這個團體」的感覺。上人以《無量義經》中的三句話:「志玄虛漠、守之不動、億百千劫」,勉示眾人要有廣闊無際的志向,同時能一心一志守住此志永不動搖,用心轉境而勿讓境轉;永保恆長之志,才能「發願如初,成佛有餘」。

隨行的大陸藝術家亦抒發此次隨行的見聞心得。林凡教授表示:「慈濟是一個有生命的團體,在團體中人人參與、人人平等、人人動手做,這種平等的精神令我感動。慈濟世界有著可貴的高尚精神,導使人們對生活與生命充滿著美好與希望的滿足,日後我會努力將此精神表現於創作上。」彭鴻遠教授於來台之前,即已閱讀過上人的著作,如今親身體驗,讓她更真實地感受到慈濟的種種人事。而劉藝傑教授更覺得慈濟精神足堪規範社會行為,發揚慈濟精神能使社會更臻祥和。五位教授一致希望有朝一日,上人能到大陸散播慈濟種子。

上人在返北途中,特地安排五位大陸藝術家參觀三義木雕。每一次上人途經苗栗時,竹苗地區的委會員莫不把握良機請法,在參觀過木雕及用過午膳後,上人請大陸藝術家先行前往三峽古厝參訪,自己則留在三義為眾解惑。

中區教師聯誼會的成員林瑞珍與陳淑媛老師,今年二月獲一個案--今年已十四歲的張小妹妹,因為父親阻止的緣故,自小未曾受過教育。林、陳二位老師曾和張父溝通,但他仍堅持不讓女兒到學校受教育,兩位老師最後決定親自到府教張小妹妹識字,一方面再伺機勸導其父;四個月來張小妹識字能力已見成效,今日特地向上人報告輔導過程。對兩位老師的愛心與用心,上人深表嘉許,並示言盡量開導其父讓女兒受學校正規教育,才是治本之道。

基隆地區新近成立聯絡處,為鼓舞當地的委會員,上人特地繞道至該處和大家見面。聯絡處位於安樂路一段一九0號,是由會員林玉蘭師姊發心提供。聯絡處佔地雖僅二十餘坪,但感覺十分溫馨,上人勉示:「有了『點』,慈濟精神將更易落實。地方雖小,但每個人的願要大、心要寬,小小道場可以做大事,將此地當做慈濟訊息傳佈與慈濟種子的培育站,以接引更多有情眾生。」

▲隨師行記

1993.06.24 日本妙興寺住職岡田榮照先生拜訪第二故鄉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三年六月二十四日

今日是中國人三大節慶之一--端午佳節,一早,台北分會粽香飄揚,充滿慈濟大家庭的溫馨。

九時,政大民族研究所唐屹教授,陪同蒙古科學院資深研究員鐵木爾先生拜會上人。去年十二月,慈濟援助外蒙時,鐵木爾先生曾擔任賑災團的翻譯,在與慈濟人的相處中,親眼見到慈濟人的工作態度,深受感動。對上人適時的雪中送炭,讓蒙古人民可以度嚴寒,他由衷代表蒙古人民致上最高的敬意與謝意。上人關切地詢問蒙古的情況是否已經改善?鐵木爾表示,目前工業已逐漸恢復中,但經濟問題仍多,百廢待興,亟需培養各項人才,以振興實業,此次,他即帶領六位外蒙友人來台學習技藝。

日本妙興寺住職岡田榮照及二位日本友人加藤淑子、加藤美智子,在杜張瑤珍委員的陪同下來見上人。日據時代在台灣出生的岡田榮照先生,對台灣有一股難忘的情懷,並將台灣當做是他的第二故鄉,長久以來極思回鄉懷舊。他在日本時即聽聞慈濟,七十八年首度參訪靜思精舍;返日後,於一項佛學研討會中發表論文,對上人表示肯定與敬重之意。後來應邀為日文版的「靜思語」寫序。如今有機會再回到台灣,令他非常興奮,同時也希望能為慈濟再貢獻心力。

由慈濟與社會局主辦,四月十八日於新生公園舉行的「畫說親情三代同堂寫生比賽」,在幾位老師歷經月餘評審下,成績已揭曉,此次比賽共有三百五十二位入選,今日下午恭請上人蒞會頒獎。

參與此次比賽的作品共有二千多件,有家庭創作組、爺爺奶奶組、爸爸媽媽組、高中、國中、小學及幼稚園組。得獎者親來領獎,老少齊聚,猶如數代同堂,小朋友們更如雀躍的小鳥般,不斷地穿梭在會場中。

得獎的優選作品在靠醫務室前的長廊展示,中午,上人撥冗參觀畫作;展示的畫作中,有孩子純真的想像空間,也有七十幾歲爺爺奶奶的寫實畫,更有三代同堂的集體創作。

下午頒獎典禮由上人及社會局陳士魁局長頒贈。面對眾多純真、可愛的小朋友,上人於致詞中表示:「社會是由家庭組成,社會要祥和首需由家庭做起;大家生活水準提高,在享受物質之餘,不要忽略精神、倫理教育,同時更要將關愛家人的心推及社會,匯聚成一股愛的暖流。」看到孩子純真的笑靨,上人不禁讚歎孩子的心靈世界是最美又最純真的,人人永保稚子之情,社會將會更祥和。

晚,北區慈誠隊共修,恭請上人開示。上人首先感恩慈誠隊在「尊重生命」系列活動時所發揮的智慧與良能:「慈誠隊的行動將慈濟剛柔並濟的美表現無遺,從個體的表現來成就團體的美,實在是人間菩薩啊!」

隨師行的何崇嚴、陳禎雄師兄也上台報告他們的此行見聞;而從生死邊緣遊走一番的林宗明師兄,則與眾分享他的特殊經驗。「慈濟會受到國際各界人士的肯定,是因為每個個體做得很好,社會上的每個人若都能謹守本分,認真職務,相信社會會更祥和。」在聽完弟子們的心得報告後,上人總結地說。

▲隨師行記

1993.06.25 五常國小駱純美老師用菩薩智慧教育下一代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三年六月二十五日

已皈依上人座下的營建署潘禮門署長一早即來見上人,由上人親授皈依證,法號「濟誠」;如慈濟四大志業的精神「誠正信實」,上勉其秉持誠懇的態度處事,則無事不成。

上午九時,上人召集北區三十組組長開會。上人勉示眾人:「付出,心裏覺得自在歡喜即是圓滿,若自以為已做得太多,不願意繼續下去,就是不圓滿,更是自不量力。學佛並非只是為了成就自己,而應以大團體為前提,讓自己投入大我之中,而非大團體去遷就個人。」「所謂『佛者,覺也』,學佛不僅要能學得自覺,更要覺他,能自覺覺他即是覺行圓滿,亦即成佛之道。」

由於慈濟工作日益繁重,委會員人數不斷增長,組長的責任愈見繁重,上人訓勉組長們要趕快培養人才,知人善任,並揭示「資深委員」的意義--並非年資久遠,而是指能真正一心一志「用心」瞭解慈濟精神者。

前日上人從台中北上途中,利用空檔聆聽由廣播工作同仁採訪的「童心映月」錄音帶,對於帶中的主人翁--五常國小二年級的小朋友們心如皓月的赤子情懷,留下深刻印象。小朋友們最大的心願,就是能見到心儀已久的師公上人,今日在駱純美老師的帶領下,十位小朋友難抑興奮地來到分會見師公上人。

駱老師每日以慈濟點滴與靜思語和學生分享,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產生莫大影響,一句上人的法語「愛心不是口號,要身體力行」,促使蘇俐綺、張宛容、劉偉恩三位小朋友向許多不認識的叔叔、阿姨講慈濟、勸募善款,真誠而純稚的童心,打動許多大人的心弦,最高記錄曾經一天勸募達四十人之多;而「你欺負我沒有關係,但是你不要去欺負別人」--這是龔信翰小朋友對欺負他的同學所說的話,甚且還將對方當做是他的「感恩戶」--感謝那位同學讓他可以增進道心;他感恩的對象更進而擴及桌子、椅子、橡皮擦、筆,感恩有這些東西,可以讓他自由自在地學習寫字。而曾是同學眼中最兇的李浩業小朋友,在聽了老師的話後,為了學習笑臉待人,每天對著鏡子練習如何笑……。孩子們點點滴滴的小善舉,令人感受到直心是道場的境界。

這次「尊重生命」愛心撲滿福滿罐的認養活動,他們亦不落人後的參與;此外,班上亦將舉辦靜思語背誦比賽。「老師是學生的『模』」,上人讚歎駱老師用心教育下一代,替未來的社會培養棟樑。

自願代表慈濟前往非洲西部幾內亞比索共和國了解該國醫療情況的劉春園先生,今日前來分會向上人報告他對當地的所知所見。劉先生指出,目前幾國境內有一種名為「河川盲」的疾病頗為嚴重,此病源於一種小蒼蠅,產卵於水流甚急之溪水河川,幼蟲與人體接觸後,經由皮膚侵入,進而慢慢向人的眼睛集中,最後會導致視力喪失;而該國醫療資源設備又極度缺乏,以一千五百位染有河川盲的

患者中,因未能及時治療,已有三百人左右已喪失視力。此外,他亦曾順道至迦納國,發現該地流行象腳病,患者亟需援助。

上人表示,將再收集詳細資料,以確實考量當地所需,至於迦納國也將做持續的關心和了解。

晚,外語隊例行共修。外語隊自去年九月成立迄今,目前約有七十位成員固定參與活動;為了能廣為傳佈慈濟訊息,故設有文宣組,今年九月滿周年時,將發行首次季刊。

「文字有語譯、意譯,如何才是最貼切的翻譯?需有所權衡,否則將會有失之毫釐,差之千里之誤。」上人並勉示:委員是慈濟的中心,他們或許不懂外語,但卻深具慈濟精神,所以外語隊與委員之間應有密切聯繫,如此才更能體會慈濟精神。

▲隨師行記

1993.06.26 在煩惱中不落入煩惱,在是非中不落入是非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三年六月二十六日

八時三十分,上人對台北分會同仁開示。上人慈示:「慈濟志業的腳步一日千里,不曾稍懈,慈濟清流遍撒地球村,慈濟的工作在全球是日夜不停息的,而同仁正是傳遞這股精神的中心幹部,時間與空間都是在累積志業,希望大家不空過每一分鐘。」「在凡間工作難免會有是非煩惱,但是要能學習在煩惱中不落入煩惱,在是非中不落入是非,若能跳脫是非煩惱,即是超凡入聖。」

昨夜才從香港返台的洪祖杭先生,今日特攜妻兒來見上人。洪先生表示,「尊重生命」活動過後,由於沒有整合,藝人們又各忙於工作,藉由他們傳遞慈濟精神恐怕效果較微,因此擬於七月底或八月初,在香港舉辦一場慈濟茶會,邀請慈濟委員們現身說法,期能讓慈濟精神遍佈港九。

由於目前社會販毒、走私等亂象層出不窮,上人請洪先生代為向曾志偉先生轉達,請他多導演一些富有教育性的片子,以導正青少年的觀念,匡正不良風氣。洪先生頗有同感地表示,慈濟中有許多感人的故事,將多方蒐集研究,若有可能,擬出資拍片,為社會注入一股清流。

下午,上人搭車返回花蓮,結束此趟行腳。

▲隨師行記

1993.06.27 以惜緣的心,面對每一個與我們接觸的人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三年六月二十七日

「愛,不是口號,是身體力行所表達出來的行動;而大慈悲是由智慧流露出來的;不管遇到任何事情,都要用善解的心來看待,這也是我們在學佛修行的過程中,所必須體知的。」清晨,上人在中庭向慈誠隊及常住大眾開示。

十時二十分,由台北委員李明忠、陳美麗夫婦帶來一列慈濟列車的會員返精舍參訪。上人對眾開示:「在福中要再造福;並心存惜福惜緣來對待與我們接觸的每一個人。」

下午四時半,由桃園委員李秀英帶來一列慈濟列車的會員,上人開示:「慈濟世界除了有形的建設外,最重要的是建設無形的心。教育應從根本做起,讓小孩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葉方良 Rex-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