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世界

慈誠「爸爸」!

◎謝寶慧

以前他總抱怨這裡不舒服、那裡不好,
而今他只煩惱哪裡得功德款還未收……
這就是八十一歲仍悲奔馳在志工道上的「慈誠爸爸」--陳有財。

慈誠「爸爸」--陳有財居士,今年八十一歲了。

民國七十四年,他因女兒們的關係(陳美月、陳雪子、陳寶蓮、陳滿,一門四姊妹皆是慈濟委員),而成為慈濟會員。

七十五歲,也是民國七十七年時,他對人生有了無數的疑惑,總覺得自己是否已走道生命的盡頭?

人生重新開始

兒女們陪父親踏遍不少醫院,最後他們想回慈院檢查看看,並且謁見上人。女兒們轉述了父親心裏的憂慮,上人笑言:「四大志業的路還很長呢!」阿公聽了若有所悟。

阿公無法言喻這感覺的奧秘,只是一再地說著:「慈濟這團體真的很特別!」慈誠隊正式成立後,他想加入,又覺年事已高,不知是否可行?透過女婿簡文吉師兄的引介,眾人熱情邀約,「這樣看來,你就是我們大家的「慈誠爸爸」嘍!眾人七嘴八舌的說著,這個封號也就這樣叫開了。

往後慈誠隊共修、或回醫院輪班志工,大夥兒一通電話:「慈誠爸爸要鬥陣(一起)去嗎?」慈誠爸爸絕不落人後。

快樂歌聲回盪病房

在醫院服務,慈誠爸爸多半被分派至病房或復健科。有時一踏入病房,患者見到他就會訝異的詢問他的年紀。「我八十一歲了!」「哈啊!年紀這麼大了,還來這裡當志工啊!」旁邊的師姊們常跟著幫腔說:「你們比阿公少歲(年輕),也要趕快好起來,和阿公一樣做個快樂的志工呀!」

對院內一些上了年紀的原住民同胞,日文歌謠也成了與他們溝通的橋樑。「原住民大部分都喜歡唱歌,他們喜歡,我就陪他們一起唱。」阿公說。一唱一和、一來一往,一點一滴,自然流瀉的歌聲,一首又一首,一曲又一曲,他們藉著音符交換彼此的情感,成為一股無形的力量鼓舞著。

該做的事,不要等

以前他總抱怨這裡不舒服、那裏不好,而今他只煩惱哪裡的功德款還未收。上了年紀。身體狀況總不如年輕時,記憶力也稍稍減退,女兒們總擔心天候太冷了或太熱了,父親會承受不住,「若要等氣候合宜,那要等到什麼時候?」慈誠爸爸說。

慈誠爸爸曾任洗染公會理事長,排行老五的陳滿師姊說:「我父親有種說不出的長者風範。」其實他也有童心未泯的一面,阿公再提到他人讚揚自己的話時,竟會俏皮吐下舌頭,並以手不好意思地掩住燦開的笑顏。

八十一歲,到了這把年紀會做些什麼呢?含飴弄孫?頤養天年?盡形壽、獻身命?業許是多重身分交相集,而讓社會呈現了多樣化的愛。



▲琉璃世界

勤墾人生路--懷念張黃阿絨老菩薩

◎陳淑伶

張黃阿絨老菩薩,是台北分會的廚房志工,以近八旬高齡,在廚
房中展露長才,和眾多人結下歡喜緣。
她的女兒--慈濟委員張明霞說:「母親這一輩子沒有過過好
日子,她這一世是來報恩的。」
三月七日,她從台北分會返家途中,一場車禍,奪走了她的生命……

您走了!

就在這綿綿春雨的三月天。

驟聞這訊息,台北分會的工作同仁,莫不感到震愕!雖說您年事已高(今年七十九歲),每次在廚房看到您,您總是佝僂著背,清洗準備下鍋的菜餚,然而,您那專心一意做著一件事的神情,絲毫未顯老邁之態;硬朗的身子骨,照理說不應被無情的歲月所擊倒!

消息輾轉傳來,原來那天您是從分會離去後,不小心被一輛箱型車從後面撞倒,送醫不治身亡。聽來怎不令人悵然!

廚房裏熟悉的身影

您是因為女兒--慈濟委員張明霞師姐的緣故,才到台北分會廚房當志工的,藉此正可以展露您的長才,和同人們結下這份歡喜緣。往後您幾乎每天如上下班似地,自己搭公車從民權東路的住家到台北分會,風雨無阻;那份恆心,耐力,直教後輩自嘆弗如。

每次到廚房用餐,總看到您細心,一個勁兒地翻鬆那鍋剛煮熟的米飯,或是挑揀著菜。同仁們見到您,總習慣喊您:「阿嬤,吃飯!」而不擅於言辭的您,仍是一貫地以靦腆的口氣回答:「妳們先用!」仍舊低頭做著手中的工作。不用太多的言語,與您之間流轉著一種祖孫情誼,您曾高興的告訴明霞師姐:「分會的小姐都叫我『阿嬤』,雖然我沒有兒子,但卻感覺子孫滿天下!」那是一分歡喜心得來的法喜之樂!

劬勞一生,安住本分

您一生劬勞,早年喪夫,以一個婦道人家,母兼父職,含辛茹苦的扶養三個女兒長大成人,您身上展現的是典型中國婦女刻苦耐勞持家的美

德。而在生活環境的歷練之下,修持忍辱,而且一生行事,不與人計較,即使有人告訴您:「某某人怎樣……」而您總是淡淡地說:「知道他的習性就好,不要和人家計較!」默默做著自己的本分事。

您秉性純良,樂善好施,即便是在困厄的環境中,仍盡己所能助人。以前隔壁鄰居因無力撫養子女,便將女兒送給人家當養女;後來收養的人家反悔,要求女孩的生母那拿一筆錢,將女孩帶回,否則要將其賣掉。生母沒錢,正當一籌莫展之際,您知道後,全然沒有考慮到自己家中食指浩繁的窘境,仍然籌措一筆錢借給鄰居;後來那個女孩長大後亦覓得好歸宿,為了感念您的恩澤,還特地打造一條金項鍊送給您留做紀念。

「母親待人很好,以前家中開飲食業,一些早晨來家裡幫忙的人,若是趕著上班,母親便會體貼地為他們準備便當。至今大家仍很懷念母親對他們的好。」明霞師姐說。

您總是無時無刻不為他人著想,走在路上看到石頭或是繩子橫亙在路中,便會主動撿開--怕路過的行人絆倒了;以前在太原路幫人家煮飯時,每天清晨,您會主動清掃那條巷子,十年如一日,有人還誤以為您是清潔隊員呢!凡此點點滴滴,總令人津津樂道。您不懂得任何深奧的大道理,卻躬自踐履,留予後代無限感恩!

勤儉惜福,報眾生恩

向來節儉、惜福的您,從未替自己買過一件新衣服,子女買給您的新衣,也捨不得穿,總是那幾套粗衫舊褲替換著;然而在省吃儉用的情況下,您還是每個月固定布施三千元善款。以前明霞師姐也曾勸您把握因緣,力行慈濟菩薩道,雖然您謙稱自己口才不好,不善於言詞,恐無法勝任;再者又放不下家中的事,當其時曾一再推諉。然而,您總還是盡力的從自己最熟悉的部分開始做起--幫忙收功德款,從自己的親朋好友開始邁出勸募的第一步;到分會任志工(而這部分卻是您最能勝任者),您還是跟上慈濟的腳步,更讓人生最後的旅程,散發出光與熱!

明霞師姐說;「母親這一輩子從未過過好日子,她這一世是來報恩的!」是嗎?您真是來報恩的嗎?想來是的,因為報完恩,才可以那麼安詳、自在、無怨無悔地走完人生的旅途。

以至誠供養僧寶

三月七日那天,上人駐錫台北分會,之前您曾對明霞師姐說:「師父要來了,我有幾粒富士蘋果,留著等供養師父。」往常若有好的水果,您都捨不得用,總留著供養上人;然而卻又不敢親自拿去,每次都透過師姐們處理。

當天,適巧輪到明霞的二十七組擔任接待,這次您卻一反常態的央求師姐,是否有機會可以親自面見上人?每次上人身旁總圍繞眾多請益的會眾,那天卻因緣湊巧,您得以親

見上人,並從袋中取出一萬元呈給上人,上人問您:「這些錢是要做什麼?」您答:「要給師父蓋醫學院!」上人頷首:「你真不錯!還都跟得上!」其實,早在上人呼籲尼泊爾賑災時,您即默默捐輸十萬元。

親自獻完供,您還高興地到地下室餐廳用餐。由於天色漸晚,師姐原擬請家人前來載您回家,而您的個性不喜麻煩他人--不管是到分會或回南部家鄉,都是自己一個人搭車,因此還是執意自己回去,怎知……

平靜無怨告別人間

您經常利用乘車時間默念佛號,有時太過專注,偶爾會錯過下車站牌或是提前下車。發生車禍那天,也許暮色已暗,視線迷茫,您提前在復興北路與龍江路附近下車,卻被一輛由後而來的發財車撞倒……

據肇事者稱,當時看到您時,要剎車已來不及,旋即將您送往醫院,一方面聯絡您的家人。

明霞師姐趕往醫院,年輕肇事者亦在表示道歉與懺悔,師姐了解整個情況後,告訴肇事者:「一切都是因緣,我們不會為難你。」警察做筆錄時,師姐也請其從輕發落,警察覺得很奇怪,問道:「這些話應該是對方懇求的,怎麼會是你提出來呢?」

「也許這是母親和他的共業、共緣,是他運氣不好,也是我們運氣不好。」師姐心想:才三十幾歲的年輕人,若因此身繫囹圄,不僅斷送美好前程,家中妻小誰來照顧?便對警察言:「請你將筆錄做得對年輕人有利些,以最輕的程度來處理吧!」

當醫師宣佈患者瞳孔放大,血壓降低,恐無法挽回生命時,家人決定將您送回家,讓您平靜地在自己家中嚥下最後一口氣。明霞師姐隨即聯絡二十七組的委員,為您助念,讓清淨的佛號聲,伴隨著您同登極樂淨土!

乘願再來慈濟世界

在整個治喪過程中,有許多慈濟人同來助緣;肇事的年輕人亦參與整個過程,沐浴在這股深切的法親大愛中,深受感動之餘,他也發願加入慈誠隊;在告式中,他也以子息之禮行之。

子孫這樣的處理方式,相信也是篤信佛法、待人寬厚的您,樂於見到的吧!

三月中旬,上人還撥冗至靈前拈香,要您「快去快回!」相信未久,您會乘願再來,與我們在慈濟菩薩道上,共結法親!

【後記】

對於老菩薩的往生,同仁們總有些許的不捨與悵然,因為習慣看到阿媽弄菜的身影,而今熟悉的身影不再……

◎從前,在某些文章裡面,看到有人把「家庭主婦與老人」歸為社會的「閒置人力」,總覺失之偏頗,總覺言之不公。

經常,會在慈濟團體裏,碰到許多所謂的「閒置人力」,他們或是刷洗地板、玻璃,或是協助撿菜烹煮,或是抄抄寫寫、剪剪貼貼……正因為她們如此頻繁地出現在周圍,正因為她們如此自然地融合在整個大環境裡,不免容易教人把她們的存在視為當然,以至於從來不曾去想過:有一天,當他們永遠不再出現,那會是什麼樣的畫面?

那日,聽到同仁們在傳說,常在地下樓餐廳幫忙的老菩薩往生了,我們的腦子裡即刻浮現這樣一個場景:一個瘦瘦小小的老者,攀在大飯鍋邊,彷彿每一次都得耗盡全身氣力似地把整鍋飯粒攪鬆--是她嗎?

沒聽她說過話。每次見她,也總是重複著那些個攪拌、挑撿的動作;她是那麼的老邁瘦弱不起眼,以至於,我已在不經意間把她的樣子鐫入心版,而毫不自知。

她是社會的「閒置人口」嗎?她是因為「無事可作,閒著也是閒著」,才到分會來幫忙嗎?

回想起那密布在她臉頰上的老人斑紋,回憶著她那勉力勤懇、一絲不茍的拌飯動作,我深信,她這一輩子,從未讓自己閒置過,並且,在年事已高的歲月,還試圖用她這輩子最有把握的才能,來貢獻人群社會。

假如,有機會去看看社會的閒置人口,我想,那樣的畫面看了會教人感到痛心、滄涼,不忍回頭望。(張瓊齡)

◎從沒和您說過話。

您的話似乎不多,總是默默地為我們把飯扒鬆,靜靜地在一角挑撿老棄的菜葉。看著您佝僂、老邁的身軀,總有些心疼,但卻又如此恣情而又理直氣壯的享有著--就像享有老奶奶疼惜兒孫們的一切般。

原來,道聲感謝,也是需要因緣的。

而我,還來不及對您說出--謝謝您……(謝寶慧)

◎也許您到過台北分會地下樓用餐,也許對這樣的一個身影有些許印象。

正午時分,正當師兄、師姐們飢腸轆轆地往地下室享用午餐時,總會見到一位佝僂著身軀的老菩薩,或者是拿著抹布,把沾滿油漬的流理台擦得晶亮,或者是體貼地把菜餚攏齊,好讓用餐者便於拿取……

她總是穿著一襲樸素的衣裝,沉默、一言不發地工作;常常,旁人偶有不友善的口語,她也是靜靜的做著手邊的工作,並不回應,也不反駁。好像,人生的路上一路走來,逆來順受慣了,讓歲月磨盡了個性的稜角,也在臉上留下深深的刻痕。

我常想,像這樣年歲的老菩薩,其實大可以在家含飴弄孫,想想清福,若不是有心人,怎會不辭辛苦、勞累來這裡為眾人料理午餐?

難以置信的是,如此用心為眾人服務的老者,卻在三月七日往生了,走得突然,也讓我們遺憾,人生的無常竟活生生的展現眼前,怎不叫人難過?老菩薩呀、老菩薩,只盼您快去快回,乘願再來慈濟世界!(陳愛雯)

◎每次看到老菩薩的行徑,總會讓我升起一股慚愧之心,雖是近八旬高齡,然而她俐落的身手,一絲不茍的做事態度,無不令人讚賞;反觀自己,和老菩薩相比,才覺得自己做得太少了……。

告別式當天,真正感受到自己的親人要走了,雖是捨不得,但願阿嬤快去快回……(謝麗嬌)



▲琉璃世界

一位戒毒者的自白

◎採訪紀錄.黃文玲

根據法務部一項統計資料顯示:八十二年一月至六月,臺灣各監獄新入監受刑人一萬五千五百七十七人中,以違反麻醉藥品管理條例的三千五百六十一人為最多,佔二十二點八六;其次為煙毒條例的三千四百五十三人,佔百分之二十二點一七。

另外,以去年六月份一個月而言,在監受刑人總數三萬四千四百六十七人,其中罪名以違反肅清煙毒條例九千七百四十二人居首,違反麻醉藥品管理條例五千九百四十一人次之,而盜匪與竊盜則分居第三、第四。由這些資料顯見,煙毒及濫用藥物的犯罪問題暴增,應受重視。

毒品不但影響個人及其家庭,而包括兇殺、色情,搶劫等犯罪行為,也都和毒品有密切關係。同時,依據估算,一個吸毒者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影響十個人跟著吸毒、販毒,可以說是「動搖國本的犯罪現象」;近年來政府結合民間的力量,積極研擬各項防治毒梟、毒品及吸毒者增加的方案。

而慈濟人以什麼來對治毒害呢?「預防勝於治療」,為了防非止惡,清淨三業,證嚴上人為慈誠隊、委員、慈青等慈濟團體制定「十戒」。十戒,對慈濟人而言,是約身繩墨,亦是靈方妙藥--消極方面,達「諸惡莫作」,積極則是「眾善奉行」的菩薩行。十戒中的第六戒不抽煙,不嚼檳榔,不吸食毒品,可謂是慈濟人的反菸毒害宣言。此外,以淨化人心,積極宣導人生追求人生光明面的慈濟師兄、姐,在接觸吸毒者時,也以平常心面對、接引。

近日,大甲地區就產生一位走出過去陰影,成功戒毒的案例。且讓我們來聽聽這位吸毒者的自白:

我是民國七十四年染上吸毒的,染上後,很痛苦,很想戒掉,曾經進出私人戒毒診所十幾次,出來後還是繼續使用,但是這一次卻成功了。

你們知道嗎?戒毒並不難,關鍵在於你要有「想戒掉」的自覺,及「毅力」、「勇氣」;戒毒想自新的人也很害怕別人歧視的眼光,而慈濟的師兄、姊適時接納了我,不斷給我關懷與鼓勵,更促使我揮別了過去舊環境的壞影響,展開新生活。

以下就是我的故事。

青春耽誤在躲警察、進出法院

我也不是一開始就是壞人,在我阿公、阿爸那代可說是家世清白,到我這一代才走樣的。由於我沒有做個好榜樣,我的弟弟們也一個比一個不學好。剛剛開始我也不是多壞,就是十幾歲的孩子年輕氣盛一點,好打架惹事而已。在我二十二歲時,爸爸生病去世,這件事對我的心理產生很大的影響

。爸爸是村裡的大好人,遇到人家生活困難,不是給錢就是給米,然而,他的去世讓我感到「好人不長命」,對我打擊很大;我想:我為什麼要當好人?還不如當壞人。因此,開始了一百八十度大轉變。

爸爸死後,沒人管我,我崇拜一位「大哥」,他說的話我向來照做,沒有懷疑的。涉入黑道就愈來愈深,作為也愈來愈大膽。二十六歲那年闖出名號來,要說涉及的案件有殺人、槍枝走私、毒品走私……總之,盡是些傷天害理的事。

混跡江湖將近十幾年的時間,我從來沒有過一個安穩的年,每當年關將近,警察掃黑抓得最凶的時候,也就是我「跑路」的時候,東藏西躲,居無定所,內心驚恐。一個人的寶貴青春就這樣浪費在躲警察、進出法院訴訟、逞兇、鬥狠……

從安非他命到海洛因

至於吸毒的歷史是從二十八歲那年開始。那時我在台北的賭場抽賭。賭場生活晨昏顛倒,為了提神,於是吸食安非他命。安非他命是一種興奮劑,吸了睡不著覺。等到想睡覺時睡不著也很令人苦惱,我的一個朋友知道了,就給我一種用後整個人相當輕鬆舒坦,很快能入睡的東西,那時候,我心裡還不太確定是海洛因。往後幾個月,就形成我不想睡時吸安非他命,想睡覺就注射海洛因。

四個月後,由於向人催討賭債,警察聞風要來捉我,我又「跑路」了。躲警察的日子裡,每天足不出戶,心情有夠苦悶,毒癮發作,隨身又沒有毒品,很痛苦。這時我才確認自己海洛因已經上癮了。

多次出入勒戒所

大家不要以為黑道中人都愛吸毒,其實,黑道中是很排斥吸毒的,因為吸毒的人為了取得毒品往往不擇手段,騙錢、哀求、起毒誓,那種無賴又可憐的模樣,叫人不屑又不勝其擾。所以,染上毒癮後,我既惶恐又後悔,回到台北,馬上到私人勒戒所戒毒。不過,卻失敗了。

我當然曾想過改變一下生活,平平靜靜地做人。記得有一年夏天,我

和我的女朋友住在老家,我的老家靠海,夕陽西下,散步海灘,見到全家出遊的人,和樂融融,享受天倫。突然間,我也渴望這樣的生活。我把這種想法告訴女朋友,和我同樣染有毒癮的她肯定地說:「你別傻了,你沒有這種機會了。」我聽了真有說不出的難過,「難道連當個平凡的人,社會也不願意給我這個機會嗎?難道一個浪子就永遠是浪子嗎?」他的話讓我有很深的感慨。

在我和女友逃亡期間,她曾懷孕,當時我害怕因為我們吸毒的關係會生下智障、畸型或有其他障礙的孩子,於是狠下心將女友毆打流產,沒想到她從此無法生育……

當時,我也曾想改過自新,但我心中始終疑慮著:「假使我改過向善,對人打招呼,人家是不是會擺個高姿態不理我呢?」如果是這樣,「那我又何苦改變呢?」

「真的有人會相信我真心想改變嗎?」

我反覆想著這些,後來念頭轉到:「做好人,人家不見得相信,那不如就做壞人,凶惡一些,別人看了還會懼怕我幾分呢!」「寧可我負人,不可讓人負我。」這是我的決定。

一天花費萬餘元購買毒品

為什麼每次勒戒後還是在使用呢?除了上面所說的沒有勇氣做好人,怕人家不接納我之外,還有就是:生活沒有目標,精神很苦悶、空虛;再則是脫離不了舊環境、舊朋友,而那些朋友有毒品來源,可以定時供貨。

當時台灣吸毒人口並不多,吸食安非他命有還未立法必須負刑事責任,警察在這方面注意較少,我們也比較沒有忌諱,敢放膽使用。

至於買海洛因的錢那裡來?坦白說,我沒有吃過一天「頭路」,沒有領過一天薪水,我吸毒的錢就是從賭場抽賭得來的。當然,我的「收入」不只是抽賭啦!反正都不是靠自己勞力獲取,是非法、是傷天害理的。

我和我的女朋友都使用毒品,幾年前平均一天要花掉一萬至兩萬元不等,注射次數一天可高達二十餘次,幾乎是一小時使用一次。使用毒品令人沒有食慾,我曾瘦到四十五公斤。

真心誠意的慈濟人

大約三、四年前,我住在三義的妹妹回娘家時告訴我,她在學佛。雖然在別人眼中我是壞人,但我蠻敬重這個未出嫁前一手包辦家裡大小事務的能幹妹妹。還記得他告訴我:佛說「入我們不貧,出我們不富」。當時他所說的,我一點都不懂。妹妹知道我愛看武俠小說消遣,她就有意無意間將慈濟的刊物放在書堆中,這是我知道有慈濟團體的開始。

後來,我和人發生口角衝突,母親趕緊打電話通知妹妹。沒想到,妹妹十分周到體貼地給我錢,要我到花蓮遊覽,散散心。

她拜託一位張師姐要好好看住我。頭一次搭上「慈濟列車」(後來才知道這個名字的),放眼望去,乘客多是「歐巴桑」,我心裡嘀咕:在搞什麼名堂呢?而那個張師姐真的很守諾言,連我上廁所,她都等在外面,一點都不放鬆,她怕我利用停車時跳車。在火車上,我毒癮發作,有一位中醫師不斷按摩我的四肢,才稍微解除了一些痛苦。

當天,是我第一次接觸慈濟委員,她們的笑容和接納,讓我印象好深,憑我的閱歷,我看得出來,他們是真心真意的。不過,參觀精舍由於我心不在焉,沒什麼收穫。

執迷下去,死路一條

這之後,我有許多吸毒朋友相繼

去世,她們有的是因為吸食或注射過量而死亡的。使用毒品當然不會在光天化日下公開使用,許多人是躲在洗手間,毒癮一發,顧不得藥品種類、藥量,就胡亂使用,在洗手間內休克較難被發現,往往因此去世。他們的死帶給我相當大的警惕,尤其是自己的健康,自己是最清楚不過的了,我那時很瘦、很虛弱,心裡明白,要是在執迷下去,我可能是死路一跳。

我下決心要戒毒

這次戒毒的方式並不是進入煙毒勒戒所,而是在家裡戒毒,採漸進式逐日減量法,例如,由一天注射十次減量到一天九次,間隔十天候再減為八次,間隔五天……將每日使用量逐漸減少。

戒毒的過程當然是痛苦的,我前後花了四個月的時間,尤其最後一週至十五天的「戒斷症候群」期最難捱;那時的身體的生理反應失調,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全身骨頭似乎全要散掉,毛髮好像豎立一般;此外還包括:大小便失禁、拉肚子腰酸背痛、打哈欠、流眼淚、痰多哽氣。在四個月戒毒期間,我和外界幾乎隔絕,在家足不出戶,堂堂一個男子漢卻露出如此狼狽像,實在可悲!

四個月在家中,戒斷成功

以前曾在私人診所勒戒十餘次皆失敗,這次沒有上戒毒所卻戒毒成功,這兩者之間的區別何在?我想,精神力量很重要。

在家戒毒期間,我聽證嚴上人的錄音帶、慈濟委員現身說發法的故事。其中洪金蘭師姐現身說法的「渡」錄音帶讓我感觸尤深,她稱他們夫婦以前是「浪女」與「浪子」,而我和我的女朋友,同他們是半斤八兩,只不過我們更淒慘還染上毒癮。我想,他們都能改變向上,我也沒有比他們差,別人可以,為什麼我就不可以?這樣的想法支持著我要忍耐痛苦,要改,要戒。

而關心我的妹妹也說;連自己哥哥都無法渡化,實在沒有資格也不願就此出來擔任慈濟委員。她如此說,我怎能斷人慧命?

四個月後,我幾乎不再使用毒品,但是很怕受到舊環境的影響,所以斷絕了舊有朋友的聯絡,也很怕他們來電話,除非對方先說「阿彌陀佛」,否則我會掛斷。雖然身在家裡,可是心卻漂浮不踏實,很想去找個工作,然而二十幾年沒有做過正當職業,誰要僱用我?我的妹妹知道我的心結後告訴我:她會設法。

第一個正當的工作

很幸運地,慈濟的師兄僱用了我。從此,我進入了人生的轉捩點。我有了工作心裡就比較踏實。你們知道嗎?許許多多從勒戒所出來的人,就是沒有辦法獲得他人的接納而順利取得工作,結果生活沒有重心,精神仍然苦悶,也就再使用起毒品。

我的老闆是大甲慈濟培訓慈誠隊員,透過后里一位委員,我妹妹將我的事告訴他,沒多久,我就到他工廠上班。他開設電腦車床加工,我做裝配零件的工作。

這個老闆和我以前印象中當老闆的人都不一樣,他帶人很親切,講話很溫和,本來對這份工作,我也沒信心能做多久,但是,沒想到,卻做出興趣來。當我第一次領到薪水,交到母親手中,她高興得直流眼淚,整夜都睡不著覺。她好歡喜,因為是我第一次憑著自己的血汗掙來的錢啊!

投入紙資源回收

戒毒後,常常失眠,心情還是會起伏,晚上就喝上幾杯。而我的老闆--慈誠隊師兄,也擔心我下班之後會無聊,即邀我和他一起外出做紙資源回收工作。起初,我真拉不下面子,在大甲的熟人還真不少,萬一被熟人撞見了,還以為我落魄到撿垃圾維生。但是,看到師兄並不已深為老闆而自認尊貴,也不以回收廢紙是丟臉,連委員師姐也是同樣情況在做回收工作,我真服了!愈作就愈自然,不怕人家指指點點。

做資源回收,手腳活動,容易流汗,回到家也很累了,倒頭就睡,失眠自動消失了,酒也用不著喝了。

目前,我已經不再使用毒品。

【後記】

自白中的白先生,在煙毒未戒斷前,因尿液檢查呈陽性反應,而被以違反煙毒管制條例登記有案。今年,該案由法院起訴,徐先生被處以三年四個月的有期徒刑。本來,該案可請律師再上訴,但徐先生懷著贖罪與感恩之心,服從判決,今年三月二十三日入獄。服刑前,她誠摯地向大甲地區的師兄姐承諾,他願端正自身的行為來感化周遭服刑的人。因此,這次入獄無異地是給他一次渡化他人的契機,他也期盼能以良好的表現,獲得提前假釋。

台灣常見的被濫用藥物
┌───────┬──────────────────────┐
│ │安非他命(註) │
│中樞神經興奮劑├──────────────────────┤
│ │古柯鹼 │
├───────┼──────────────────────┤
│ │酒精類 │
│ ├──────────────────────┤
│ │安眠慈與鎮靜劑 │
│中樞神經抑制劑├───────┬──────────────┤
│ │ │鴉片類──鴉片、嗎啡、海洛因│
│ │麻醉性止痛藥 ├──────────────┤
│ │ │速賜康 │
├───────┼───────┴──────────────┤
│幻覺劑 │如大麻 │
├───────┼──────────────────────┤
│其他 │如強力膠 │
└───────┴──────────────────────┘
註:目前台灣最常見的濫用藥物中,安非他命又比海洛因嚴重。



▲琉璃世界

毅力的見證

◎道生

三義徐師姐是慈濟培訓委員。透過她,我認識了她的哥哥。

去年某天,我接到徐師姐的電話,詢問我的工廠是欠缺人手,她的大哥可否到我的廠裡來工作?她又敘及家中兄弟的種種狀況,百般勸導仍沒有起色,說著說著不禁悲從中來,哭了起來。她說她的大哥吸毒,但已經戒毒了,目前在家中沒有工作,想找個工作做為生活的重心,日子過得充實一點,就會忘記毒品了。不知道我僱用他的意願如何?

「人心」的資源回收

過去,我也曾是個惡夫,會打太太,會打小孩,很暴躁、盲動。進入慈濟後有大的轉變,我很感恩慈濟帶給我的轉變,賜給我一個和樂的家庭。同時,我做了兩年的環保資源回收工作;平時,上人教導我們:不僅做有形的資源回收,對迷失的心,也要重整與輔導--做「人心」的回收工作。因此,抱著一念幫助他的心,我答應了徐師姐。

坦白說,我多少還是有點擔憂與吸毒者接觸。因為在徐先生之前,曾有一個國中肄業的小弟弟在我廠裡工作,當時,他母親帶他來這裡,也是看重我是慈濟人,希望能給他一點好的影響。在我工廠工作期間,這孩子的情緒變化很大,有時,無緣無故發起脾氣,眼睛瞪得像牛眼般大,很嚇人。後來,我才知道這是一個吸食安非他命的個案。

這個孩子有幻想、幻聽的症狀,動不動就懷疑同事在背後說她的壞話,更嚴重的時候,會亮出藏在口袋裡的刀子胡亂筆劃,連玩具槍也帶來,揚言要與同事比劃。而我同情他,也想幫助他,曾到他家拜訪過,與他媽媽溝通:是否能多撥出時間,多一點關愛給他,多陪陪他?

但是,這位母親以負擔家計為由,表示無法將心安住於教養這個孩子。而那位小弟在廠中頻繁鬧事,我一次又一給他機會,他也留著眼淚說要改,但卻一次又一次地令人失望;最後,無可奈何之下,我只好解僱他。對這件事,我感到自己處理的力量和智慧相當薄弱,內心也深感愧疚。

由於這個先例,當徐師姐向我提起這件事時,老實說,我的信心並不大,但我願意再試試看,儘量給予協助。

以平常心對待、引導

去年(八十二年)九月,徐師姐果真帶著他大哥來到我的工廠。我抱著平常對待員工的心接納他,分派工作給他。經我一旁觀察,徐先生很守本分地做好他的工作,和一般的員工沒有兩樣。徐師姐也很希望他在上班之餘,還能感受慈濟人彼此相處的那份「法親」之情,希望我帶她哥哥參予慈濟活動,若能使他全心投入,他才有可能轉變,同時精神有了寄託,才不會胡思亂想,走回吸毒的老路。

我在大甲地區的資源回收工作,很需人手搬運、載運。因此,下班之後,他就成為我的得力助手,每每忙到很晚才回家。而他坐在我駕駛座旁,我才斷斷續續得知他過去「轟轟烈烈」的事蹟。他提及大甲地區一件動一時的命案,他亦牽涉在內;還記得,當他告訴我時,我打方向盤的手禁不住顫抖起來,不過,也因此,他能夠改變向上是難能可貴的,我應該更用心地關懷他。

由於前後接觸兩個吸毒案例,經由與徐先生的實際接觸,我感覺戒毒的成功與否,有幾點重要因素:

自我戒斷的毅力

一、戒毒者的毅力:

徐先生從朋友死於吸毒的活生生例子知道,如果他再執迷下去,也會沒有明天。由於過去十幾次的失敗勒戒經驗,使他這一次並沒有上「戒毒中心」、「戒治診所」。而他曾上過的「戒毒中心」,有的採施打針劑,呈現類似重度酒醉狀態,完全不醒人事,雖有飲食排泄等行為,但事後卻毫無記憶。當住院的吸毒者戒斷症狀,經過約一週逐漸恢復正常,不再出現有身體疼痛情況時,醫師再以針劑讓病患恢復知覺。他說,這種戒斷方式,只需七、八天就可以,但是吸毒者完全不知道斷癮的痛苦,雖然生理上已經沒有毒癮,但是心理上仍有「心癮」,因此一旦遇到誘惑,他還是會再犯,也因此一再反覆進出「戒毒中心」。

這一次,他痛下決心,所花時間長達四個月,過程苦不堪言,而且歷歷在目,這種方式才真叫他「刻骨銘心」,牢牢記住痛苦的教訓。

大環境的接納與祝福

二、善的助緣:

包括家人的關心與配合、社會團體的坦誠接納。徐先生的妹妹鍥而不捨的耐心,一直沒有放棄他,不斷替他找尋改變的機會,也動之以母親和祖母年事已高之情,希望他給老人家一個交代作為勸告。

同時,徐先生的母親也苦口婆心地勸他,等他回頭。對照之下,以前那個小弟,就沒有這麼幸運,因我和他母親溝通請她多撥出一點時間給孩子,她卻難以配合。

慈濟是一個善的團體,徐先生在這裡受到眾人的祝福與關心,同時,在善的力量下,他已逐漸脫離舊環境負面的影響。

樹立服務的人生目標

三、服務的人生目標:

我們除了帶領徐先生作資源回收外,還參加去年年底「尊重生命」的義賣活動,及愛心捐髓抽血檢驗,而訪貧以及大甲地區委員為啟明學校殘障朋友籌款義賣,他也全心投入參與行列。

對我而言,只是提供一個工作機會給他,多給他關懷而已,而他卻幫我的工廠做事、協助我資源回收,又打開我輔導那位吸食安非他命少年失敗的心結;我很感恩這一切的因緣。



▲海外賑濟

愛的播種--國際賑災工作感言

◎徐祥明

慈濟賑災工作不僅布施衣糧,拔除災民們的身心痛苦,
同時更用心播撒愛的種子。這千千萬萬顆愛心種子都會發芽、成長、茁壯、開花與結果,
因此,相信再不久的將來,將有許多不同膚色的慈濟人散布在全球各角落,
繼續默默布施播種,發揚這股愛的力量……

感恩上人給予學習行腳僧的修行機會;在過去一年中,有幸參予國際賑災工作。雖然國際賑災必須面臨許多問題與考驗,但在海內外全體慈濟人的願力共同成就下,順利地克服層層困難,完成「愛的連線」工作--將海內外慈濟人的愛心,播撒在苦難的災區,也將全體慈濟人的心燈,點亮在地球黑暗的角落,為悲苦的人們重燃起生命的火花。

在參與衣索匹亞、尼泊爾、孟加拉以及中國大陸賑災工作的過程中,有較多機會直接體察到第三世界或貧困地區的悲苦實況,也有較多機會觀摩國際慈善機構的工作經驗,漸漸地在腦海裡凝聚出許多心得,僅以野人獻曝的拙誠,提出其中幾點淺見,就教於諸先進大德。

萬里行學習感恩

「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過三年」這是一句常用來形容生活貧苦的俗諺,但當這句話用在衣索匹亞,卻是令人艷羨的奢侈,因為對於多數的衣索匹亞人而言,他們常連縫補的東西也沒有,靠父母生下的一雙真皮天足,踩遍了佈滿石礫的乾枯大地,孩童身上襤褸的衣裳,已是破爛得無從縫補。

衣索匹亞長期乾旱,鄉村地區的婦女們,每天最重要的工作,是一大清早頭頂著沉重的陶土甕子,走上一個多小時的路程,裝取濁黃不堪的地表水,供全家一天使用。由於水資源非常有限,在此地經常可以看到人畜同飲一口水井的鏡頭,水質衛生條件非常差,甚至有些水井內有許多孑孓浮游,但衣索匹亞人毫無選擇地必須受這現實的一切。

「家徒四壁」是我們常用來形容貧窮的成語,但當這句成語用在尼泊爾水患災區時,卻成了災民渴望的夢想。在冷風颼颼的寒夜裡,能有一面牆擋住部分的風霜,對災民而言,已是天大的福氣,如何趕奢求有個壁四

壁完整的家?

在薩拉衣縣一處難民營裡,一位年邁的老嫗,為著無法與較年輕的災民們爭得救援組織分送的物資--一塊遮風閉雨的塑膠布,每天必須忍著風霜凌襲,雨露澆淋。看著她滿布皺紋的臉龐以及無助的眼神,我們知道,這老婆婆可也吃了許多苦。

在尼泊爾勞特哈特縣的一處難民營裡,兩位孩童坐在泥地上,狼吞虎嚥的爭吃一碗食物,走近才發現這兩個孩子吃得津津有味的午餐,竟是雞禽的飼料拌水後的稠漿!親眼目睹這景象,令人感陣陣鼻酸。路過巴格馬題河旁的災後廢墟,一個國小由於教室已被洪水沖毀,學童們頂著烈日坐在泥地上課,一張張被太陽曬得漲紅的小臉頰……

走過人間暗角,才能真正體會什麼是人間樂土;親身體會這麼多苦難,才知道我們是多麼有福報!許多朋友問我,跑了這麼多次第三世界國家,最大的體會是什麼?我覺得要「隨時感恩,常懷感恩」--飽暖並非天賦的權利,全世界至今仍有數億人類生活在飢餓中,如果我們不知道感恩,學不會知福惜福,依舊醉心於爭名奪利,鑽營出一臉市儈的模樣,那可真是糟蹋了這偌大的福報。

愛的布施與播種

國際賑災工作不單僅是布施衣糧,更積極的意義是無聲說法,以實際的行動體現佛法,使受著者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化,進而能根本地改善人心,提升當地生活層次。

尼泊爾是個民主國家,各種黨派林立,相互爭權傾軋,嚴重影響為民謀福的行政效率,導致慈濟賑災進度受到些許影響,為此,我們與當地政府官員及民間代表座談。在雙向交流的過程中,他們體會到慈濟「只為不忍眾生苦、不求任何報酬」的賑災精神,也實際感受到佛教「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精義,不僅消弭了賑災工作上的障礙,同時也有助於薩拉衣縣當地派系的和諧。

在衣索比亞,當地民眾習於世代傳承的生活模式,衛生環境惡劣,部落組織鬆散。在曼茲基斯區的一處山地部落,我們參加了當地民眾的聚會,當我們共同討論到水源開發等問題時,村民自覺到水源地髒臭不已,連忙動員村民打掃,並安排各家輪值義務服務,維持水源區清潔;此外,在巴須鎮,由於當地民眾感恩慈濟提供醫療站,確保當地民眾身體健康,特地主動編組工作隊,義務為診所舖設平整的聯外道路。這股鎮民自行動員的力量,在未來也將可比照援用於鎮內其他公共設施,對提升當地民眾的生活品質將有極大助益。

在中國大陸江蘇省興化市,慈濟戴窯中學的全體師生們,受到慈濟精神的薰陶與感化,當他們知道中國大陸雲南地區發生震災,連忙動員募款。雖然經濟能力不甚寬裕,但也盡力地將零用錢節省下來幫助雲南災民;而戴窯當地郵政人員更主動加班清點匯寄整袋一枚枚面額極小的捐款。這股由大陸同胞散發出來的慈善精神,

彌足珍貴,令我們深受感動。

天下苦難蒼生何其多,常有朋友會懷疑:有限的資源,如何能救得了全世界的悲苦?我們抱持著非常樂觀的看法。

慈濟國際賑災工作不僅布施衣糧,拔除災民們的身心痛苦,同時更用心播撒愛的種子,這千千萬萬顆愛的種子都會發芽、成長、茁壯、開花及結果。因此我們知道,在不久的未來,將有許許多多不同膚色地慈濟人,散布在全球各角落,以相同的慈濟精神,繼續默默布施播種,這股愛的力量將以等比級數的速度成長。回想慈濟功德會二十九年前也只有三十位會員,發展至今已能踏出台灣,關懷天下更多苦難蒼生。因此,我們不須憂慮是否有能力救得一切世間苦,只問當下是否勤於布施播種。

直接、重點及尊重的濟助原則

在參與國際賑災工作的過程中,個人經常思索本會賑災「直接」、「重點」及「尊重」三大原則,經由實際工作的驗證,個人非常欽佩基金會明列這三點原則的智慧。唯有「直接」原則,才能將慈善資源以最有效率的速度,完完整整地交到災民手中,使災民真正受惠;唯有「重點」原則,才能避免慈善資源重複浪費,將資源發揮最高的邊際效益;唯有「尊重」原則,才能實現慈善的真諦,讓受助者滿心歡喜地接受,布施者也才能在這互動的過程中學習感恩;否則只拔除災民肉體的痛楚,卻加諸心靈自尊上的傷害,是毫無意義的,這也是許多國際組織在賑災工作上容易被忽略的部分。

尼泊爾政府接受外援,一向堅持經由政府處理,各慈善組織及外國政府的善款均須捐給尼國政府,再由政府統籌運用,此一措施與本會工作原則不符。因此慈濟在賑災之始,便先行與尼國政府進行充分的雙向溝通,最後尼國政府破例同意由慈濟直接濟助災民,由慈濟自行規劃、設計、甄選建築公司、自行監督施工,並將由

慈濟直將土地及建房所有權狀直接交給災民,完全不假手尼泊爾政府,而尼國政府負責提供土地及相關支援配合措施。

由於慈濟秉持直接、重點及尊重原則,因此尼泊爾賑災重建方案推動得非常快速有效,贏得當地政府官員及人民的一致敬佩,而使賑災任務很快超越紙上作業階段,對災民提供實質幫助。

開啟國際視野

衣索匹亞的悲歌正悽楚地吟唱著,世人惻隱之心也不停地隨聲撩動,在此同時,擁有舉世艷羨外匯存底的台灣,也正嘹亢地誇耀著經濟奇蹟。然而令人汗顏的是,台灣對國際人道救援工作的漠視程度,在國際間也是令各國嘖嘖稱奇。如何開啟那塵封已久的心,對國際社會寄予更多的愛與關懷?恐怕是國人闊論重返國際舞台前,該共同靜心思考的課題。

多數國人長期慣於島國思考模式,難以跳脫舊有巢臼,以更寬闊的國際視野關懷地球村的兄弟姊妹們,因此,儘管電視螢幕上不時出現第三世界人民瘦骨如柴、餓殍遍野的悲慘景象,但對於大半坐在電視機前的朋友們而言,除了幾聲嘆息與心靈上的悸動外,真能付出具體行動,支持國際人道救援工作者,倒是寥寥可數。這樣的現象並不意味著台灣同胞沒有愛心,而是風氣與習慣所造成。

當我參與國際救援工作及與國外慈善組織交往過程中,有機會易地而處,與待援災民及國際救助組織站在相同的角度反觀台灣國際形象時,我必須非常遺憾地說,那是極為尷尬的感受。每提及台灣,任何人都會告訴你,那是個非常富有的地方,同時附帶說明,在黑市裡有許多台灣商品。然而談起台灣過去對國際社會的關懷與對人道救援工作的參與,則不僅陌生,更可說是毫無所悉。

過去我們常習慣性地認為國際救援工作是政府機構的本分事,因此,民間團體鮮少主動積極參與國際人道救援工作。然而,在現實面上,政府從事援外工作卻有許多難以克服的盲點。首先是政策目的問題,政府援外工作必須配合外交政策,因此,無可避免地必須考量國際現勢的利害關係,在這般條件背景下所從事的人道救援工作,事實上早已脫離人道救援的真意,而淪為「商品交易」及「條件交換」;在交相利的禮尚往來,捐者無心,受者無意,很難搭建起真正的友誼橋樑。每當國際局勢稍有變化,或在交相利競技場出現競標對手時,這樣的「露水姻緣」,也將隨之煙消雲散、無影無蹤。

另一個盲點則是政府從事國際救援工作,一般而言,均是以相對政府機構做為援助對象,但是受援政府是否果真能將救援物資及金錢轉送到災民手中?就是一個大問號。實際上許多落後國家政府制度不健全、人謀不臧,國際救援物資常被官員們侵吞,中飽私曩,無法真正落實救援目的。再者,第三世界國家政權更迭頻繁,如以政府機構做為援助對象,萬一新的敵對政權走馬上任,不但不能達到外交目的,恐怕還將適得其反。

我認為,政府對外進行國際人道援助工作,固然有無可取代的重要性,但如何鼓勵民間力量主動參與國際人道關懷工作,就現階段而言,將更形重要。唯有由民間團體本著慈悲的關懷,徹底擺脫政治訴求,無所圖、無所求地付出真心關懷,才能無遠弗屆地延伸友誼,穿越國界藩籬與國際現實的阻隔,真正成為國際舞台上倍受歡迎的成員。

部分朋友或許會考慮以台灣的資源濟助海外,恐怕會減弱我們的經濟實力,甚至可能產生危害。事實上,這個問題可區分為三個層面來理解。

首先,我們必須瞭解,在衣索比亞,一個貧苦家庭一個月只需折合台幣五十元生活費便能養活一家七口,然而,這五十元新台幣對台灣癮君子們而言,只是少抽兩包煙的代價,兩者相較,價值差異,何止天壤之別。試問,你是否多會擔憂多抽兩包菸,而對台灣經濟實力產生危害?

其次,我們必須瞭解「德不孤,必有鄰」的道理,只要我們能盡心力落實救援工作,在國際社會受到普遍的肯定與認同,來自世界各地的資源,也將源源不絕地共襄盛舉。以慈濟的國際救援工作而言,功德會也經常收到來自國外的大筆捐款,這份來自國際社會的回響與支持,正可消弭部分朋友們的疑慮。

「天下為公」是中華民族傳承千年的智慧結晶,是我們的共同理想,也是老祖宗對後代子孫的期許,然而,曾幾何時,龍的傳人被冠上「犀牛終結者」地醜陋外號,美麗的福爾摩莎被改名為「貪婪之島」,我們確實不該再蒙蔽於島國心態,無視於國際形象日益扭曲!要闊談重返國際舞台之前,不妨也先該思考該為國際社會再多盡些什麼責任。

穩健的國際步伐

二十世紀末的今天,「地球村」已不再是夢想,人類思考的範疇已不再侷限於一個城鎮、一個省縣或一個國度,而是以全球人類的共同脈動為思索方向。總部設於日內瓦的世界紅十字(RED CROSS),救援的對象並非侷限於瑞士或歐洲,而是遍及全世界各國,當然它的資源也是取之於全球各地。其他諸如世界展望會(THE WORLD VISIONS)、聯合國兒童發展基金(UNICEF)、世界醫師聯盟(M. D.M)、路德會(LUTHRENCE)、聯合國發展基金會(U. N. D. P)……等,許許多多國際救援組織運作模式均係如此。

今天慈濟人走出島國思考的巢臼,以中國人的智慧及數千年累積的文化素養,首創充滿本土色彩的國際性慈善組織,這是多麼令人興奮的時刻!慈濟不僅有足夠的組織能力、規畫能力、執行能力以及動員能力,更有豐沛的慈濟人文精神,這點正是其它國際慈善組織所樂意交流的;因此,我們有十足的信心,慈濟必能穩健地踏出國際化的步伐。

朋友們!不必擔憂拯救外國苦難的人們會影響台灣經濟,歐美各國家庭捐助世界貧困地區已成生活習慣,是每月必做的例行動作;四十年前台灣接受美援,如今台灣已度過最艱困的時期,目前這些援助他國的國家,仍是全世界國民平均所得最高的國家。

愛的資源無限大,慈濟力邀天下善士,同耕寰宇福田;只要我們工作有效率,值得全球信賴,當然愛的資源也將由全球湧入,我們能救助的對象也將更多。

上人詮釋「捨得」,說得非常精闢入裡--能「捨」才能「得」,這二字用在國際賑災工作上更是格外精妙--追求豐富人生,不僅要使物質豐富,更要讓心靈豐富;內心充滿愛的人,無偏狹的私心、無偏見的掛礙,那才是最有福氣的人。願與朋友們相互勉勵。



▲海外賑濟

喜悅布施之行--尼泊爾賑災隨團行後記

◎朱正一

一趟為時八日的尼泊爾工作,是我個人的新生之旅,
我們帶去的是愛與關懷的引子,透過這個引子,慈濟本著救急原則,
在急需愛與關懷的災區,播下慈善的種子,希望藉著這種子,
能夠啟發引領當地更多的善心滋長,讓愛的循環--生生不息。

一趟為時八日(三月一日至八日)的尼泊爾工作,是我個人的一次「新生」之旅,除了如預期般地通過來回動輒十餘小時的顛簸考驗外,最重要的,是能夠真正有一段清明的時間,跳脫平日人事工作的紛擾與壓力,去看看一個全然不同的世界,體驗一段即使是在我們的上一代也不曾經驗過的簡陋與貧苦。

即令是坑坑洞洞的路面,震得自己緊抓的手掌腫脹刺痛,那怕是一路的塵沙灌得自己滿面灰黃,都比不上這趟旅程帶給自己心中的自省來得震懾。上人行前叮嚀的「知彼知己」--看看別人、想想自己,引領我紮紮實實地認清了自己--人在福中,要善知惜。

愛與關懷的引子

在一個年所得不到三百美元、貧富差距懸殊的發展中國家,雖然在首

都加德滿都街頭,偶爾也看到豪門巨邸,但一進入鄉間,盡是黃土與茅草搭建的棚屋,竟然是絕大多數人所能擁有的「住家」--一時之間,真猶豫該用什麼名詞來形容,它頂多只算是一家人共同吃飯、休息的角落吧!

在一個幾乎人人都挺單純、悠閒、快樂與無憂的國度,有時還真迷惘到底是我們幸福,還是他們幸福?在物質上,我們擁有了一切,仍止不住一顆貪圖更多的心;而他們,除了溫飽無缺外,一切就都滿足了。觀光客的介入,勾起了他們對糖果( SWEET )、筆、口香糖的慾念,而這些物質文明的侵入,如果沒有經過愛與關懷的濾清,頂多只是破壞了這兒自有的原始與純真罷了。

慈濟賑災的援助,同樣是要避免以我們原來的文明習慣與標準,在一知半解的情況下,驟然去斷定另一種文化與文明的是非與需求。這一點,在慈濟歷次的國際賑災工作裡,都能嚴謹遵行。慈濟帶來的,是一種愛與關懷的引子,透過這個引子,我們本著救急不救貧的原則,在急需關懷與愛的災區,播下慈善的種子,希望藉著這樣的種子,能夠啟發引領當地更多的善心滋長,生生不息。

晨起,順手翻開陳柏達先生所著「圓滿生命的實現--佈施波羅蜜」一書,談到七種不需要本錢的佈施,赫然令自己醒悟:一趟尼泊爾工作,對自己的體驗,不正是一趟不需要本錢的佈施之旅嗎?

心施--心存誠懇恭敬與感恩

人事的工作,實際上也是一種修補人心的工作。平常同仁間待修的心累壓多了,竟弄得自己的心也迷失了。雜寶藏經的第六卷提到有七種佈施,是不需要花本錢的,而「無財七施」中的第一施,就是「心施」--心存誠懇。

在賑災工作的初期,雙方的瞭解不深,聽祥明(濟永)師兄描述一行人如何與政府官員、競標廠商及地方士紳溝通,展開「慈濟模式」(重點、直接)的賑災,這一切的順利進行,若不是一顆顆慈濟人誠懇的心,那能換得當地建商們的全心信賴與全心投注?即使是尚未向慈濟取得分文的情況下,兩家建商竟已完成了近百分之三十的工程!那分雙方的信賴,與那種不忍見到災民身無居所的急迫趕工心,不都緣自每一梯次慈濟賑災團員們的心存誠懇、心存恭敬、心存慈憫與心存感恩?

面施--面容和藹,常保微笑

「面容和藹,常保持微笑」,這正是慈濟人對慈濟面霜(微笑)的力行與闡釋。談到面施,尼泊爾的可愛與可親,也正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葉方良 Rex-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