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

君子量大,小人氣大

◎證嚴上人

一般人常常說,要「爭一口氣」!其實真正有功夫的人,是把這口氣嚥下去,再消化掉。

有句話說:「君子量大,小人氣大。」若是遇到不如意的事,就發脾氣罵人,這是一種虐待自己的愚癡行為;因為生氣是把別人的過錯拿來懲罰自己啊!

肯原諒別人,才是善待自己;處處寬諒他人,人家覺得你度量很大,才會願意與你為友,向你學習。

一句惡語,如口出毒蛇傷人,必須非常小心,謹言慎思;一句好話,如口吐蓮花,清涼悅耳,必可廣結善緣,利己利他。

我們應調和自己的聲色,理直要氣和,疾言厲色即傷人,又阻礙自己的成就。

多一次原諒人就多造一次福,把心量放大福氣自來。能夠原諒別人的人最快樂,因為當你原諒一個人的時候,心裏的煩惱也同時消失了!

▲社論

化雨的春風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

因此,「老師」自古以來就一直「任重道遠」;自古以來也一直「備受尊崇」。

孔子「有教無類」,千百年來被尊稱為「至聖先師」,這不僅是孔子能夠「因材施教」,發揮「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教育精神,更重要的是孔子所散發出來的那股人格薰陶的特質與浩氣。

「天、地、君、親、師」,在封建時代,「師」的地位與君王與父母親並列,其受推崇與重視的程度可見一斑。尤其中國人非常講究「尊師重道」,「尊師」之所以置於「重道」之前,意味著:「道」須由「師」傳,所以欲「重道」,先「尊師」;能「尊師」,才會「重道」,印證了孔子「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的說法。於是「弘道」就成為老師的重要任務之一了。

「師」,依教化力量的大小與深淺可分「經師」與「人師」。韓愈所說的「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似乎只強調了「經師」的職業功能,影響所及,後代就把「老師」的責任,定位在書本上的知識傳授,只盡「教化」中「教」的功能,而忽略了老師對學生應有的「化」的良能。

「化」,就是潛移默化,是一種人格涵養的轉化與昇華。孔子的弟子三千,而較有成就者七十餘人而已,以孔子那種身教與言教兼施,實踐與理論並備的教育方式,「教化」效果尚且如此難顯,那麼僅止於課本知識與技能傳授的現代教育,其教化功效就更微乎其微了。

「老師」所以受人尊敬,不在於諄諄善誘的道業傳授,而在於處處「以身作則」的人格薰陶。事實上,經驗告訴我們,做「經師」容易,做「人師」難;「傳道授業」容易,「春風化雨」難。

想做到善盡「人師」的責任,必須「解行並重」,身教言教齊施。一方面要不忽略傳授道業的言教職責;另一方面要不疏忽「為人師表」的身教氣質與人格。

教育工作本來就是一件清苦高潔的工作,但能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也是人生一大樂事。老師對學生的影響力不僅在課堂上,而且在終其一生,這就是「老師」的偉大處,也是師長的貴處,古人有「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明訓,師恩浩蕩由此可見。

客觀環境在變,時代潮流也在變,但老師的影響力永遠不會變。因此,我們心目中的良師,是要有杜甫「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的高節志向;更要有屈原「內惟省以端操兮,求正氣之所由;漠虛靜以恬愉兮,澹無為而自得」的操節與持守。

每年的九月,是屬於老師的月份,因為九月是各級學校學生從拾書包,再續絃歌的月分;是老師重返校園,整裝再出發的月分;是至聖先師誕辰的月分,是國定假日教師節的月分。為表示對這個月分的重視,九月廿八日當會有各種行禮如儀的慶祝活動,在此,我們也不能免俗的要向老師說聲「教師節快樂」,當然我們也要呼籲大家要為重塑社會「尊師重道」的形象而致力。

「師道之不尊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社會的明暗,繫乎教育的興衰;教育的興衰,又繫乎全體教師的用心。挽救社會亂象,重建社會良心,就此「尊師重道」開始。

▲甘露清涼

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11)

◎證嚴上人

漸漸成長,狠戾不調,
不伏虧違,反生瞋恨。
棄諸親友,朋附惡人,
習久成性,認非為是。

父母、伯叔、看到孩子犯錯了想要責備幾句,周圍的人就會護慰安撫,有時難免養成孩子的嬌縱和依賴。等到慢慢長大成人,沒有接受適時的教育,就會造成他以非為是,該接受的教育他不學,不正確的觀念、行為,他卻一味去跟從。

在驕寵中迷失方向

「棄諸親友,朋附惡人,習久成性,認非為是」--現在從事教育工作的人常感嘆老師難為,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有些家長為反對而反對,捨不得子女被老師處罰,老師講一兩句重話,做家長的就要去抗議,甚至要脅告老師、校長,造成孩子自以為是的錯覺。

孩子長大成人後,行為變得凶狠暴戾,除了不尊父母訓誨,甚至棄絕所有親友,呼朋引伴,結交惡友;積久成習,便認錯為對,指非而是了!

佛陀不斷警惕為人子女者,應時時體會父母的恩德,要做到長幼有序、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古人說:「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我們不只要教孩子在家庭中長幼有序,也要教導孩子尊師重道,如此他才能吸收固有優良的道德文化觀念。做父母的應努力使孩子在成長中認知正確方向,是則是,非則非,能分辨是非善惡。

或被人誘,逃往他鄉,
違背爹娘,離家別眷。
或因經紀,或為政行,
荏苒因循,便為婚娶,
由斯留礙,久不還家。

有些人在小的時候沒受到正確的思想和教育,認非為是,誤是為非,長大之後,加上了社會上五欲的誘惑,就容易走入歧途。

現在的社會幫派林立,有些人思想不堅定,就極易被誘拐去參加幫派為非作歹,即使有些人已經成家了,卻仍背棄爹娘,拋妻棄子,走往他鄉。這些人由於一念之差,往往造成了離家別眷,背井離鄉的憾事。

有些人是為了做生意,或是公務政事,不得不離開父母、家鄉,時日一年年過去,事業一忙就無法回故鄉去探望親;也有些人在外求學,學業成就了,或經商成功了,就在外面結婚;有了眷屬的羈絆,就無暇顧及故鄉中尚有年老的父母和疼愛他的姑姨伯叔,即使是老死在外,也沒有想到要回故鄉了。

親情應是相互體貼的愛

有些為人父母的賣房子賣田

地供子女讀書,等到子女學業有成,自己找到對象要結婚時,才寫封信簡單的告訴父母說:「我已找到對象,在同學的祝福中我們訂婚了」,或是「我已決定什麼時候要結婚……」。

曾有一些父母拿著請帖或是啟事來找我,面紅耳赤的向我說:「師父,你看!我為了培養這個孩子,把田地都賣了,送他出國去唸書,總共才得到這張啦!」我向他們說:「有這張回來很不錯啊!你既然想盡辦法讓他出國,一定是希望他能專心學業,現在又能專心建立家業,這那有錯?你若能往好處想,善解孩子是出於孝順,不敢勞動父母再為他操心找對象,所以臨到結婚時才告訴你們一聲;而且也可能是他們考慮到不敢勞動你們兩位老人家再為他辛苦的跑到美國。看開些吧!親情本來就是互相替對方著想啊!」

對方聽了之後,想了想說:「師父,那我要真要感謝他們了,如果不是如此,我的一顆心還是掛在子女身上,遇到颱風我就擔心他著涼,整天擔心他有沒有吃飽睡好、有沒有平安,其實這只是徒增煩惱而已。聽你這麼說,我的心靈從此解脫。」

放下執著,彼此自在

有一位母親怒氣沖沖的跑來告訴我:「師父,我對人生真感到乏味,我真是看破了,可是我卻很不甘願!」我問她:「你既然看破了,又為什麼不甘願呢?」

她說:「我這個女兒我和她爸爸是多麼疼她啊!可以說是心頭上的一塊肉,在國內上大學時,為了考試要開夜車,我們整夜不敢睡覺,她爸爸坐在她背後為她揮扇趕蚊子,我就坐在她身邊,四十分鐘一杯茶,兩個小時一杯牛奶。好不容易女兒大學畢業了,又送她出國留學,沒想到她現在卻找一個外國人,而且是個黑人結婚……」

我向她說:「要嫁的是你女兒,要共同生活的是他們,你既然疼女兒,就應該愛她所愛的人。」她說:「師父,我要怎麼去愛呢?他全身黑漆漆的,我要如何去愛呢?」我說:「學佛人一定要有一分平常心、平等心,妳說妳看開了,事實呢?妳現在正把『黑』和『白』壓在妳的心上。」

她說:「這麼說來,我是要成就她囉?」我說:「應該的啊!」她說:「那她是不是忤逆我呢?」我說:「只不過是她愛的你不愛而已,但是感情是一件很奧妙的事,她很想聽妳的話,但卻又愛上一個你不愛的人,不過她還算孝順,在未結婚之前先寫信向妳報告,告訴妳她愛上了一個人,非他不嫁。她如果不孝順,是不會先告訴妳的。你就用心去欣賞她所愛的人吧,別讓她再有這份煩惱罣礙了。」

莫忘故鄉守候的爹娘

為人父母的,既然已把女兒放出洋了,還要把他的心拉住,那豈不是很痛苦?子女在外面要選擇對象結婚,婚後是不是會回來,為人父母的就不要罣礙那麼多了。很多做父母的為子女盡心盡力,可是卻在把子女送出國後,而產生了許多無奈的感覺,這也是為人子女者無法體會到的父母思念骨肉的心情。

有些子女確實是值得同情,他事業做的很大,想要回來卻難以把事業擱下;有些人是因為家庭的種種羈絆,讓他無法回來,說不定從出國一直到老死他鄉,還是無法回來看父母。

所以說,人生實在有著許多無奈與悲哀啊!

或在他鄉,不能謹慎,
被人謀害,橫事鉤牽,
枉被刑責,牢獄枷鎖。

有些人為了求學或是生意、公務,久留他鄉,卻因為結交惡友或做事不謹慎,而惹來殺身之禍、牢獄之災。

無常災害,瞬息降臨

慈濟美國分會不斷發揮助人

的功能,有台灣去的留學生在當地發生車禍,父母親友遠在千里他鄉,無法照顧,慈濟人聞訊便及時伸出援手幫助他們--幾年前就有兩位台灣留學生在美發生嚴重的車禍,雖然他們都很用功讀書、循規蹈矩做人,可是卻無法預防無常災害的發生。

父母家人歡歡喜喜地送他們出國,那會想到孩子有一天正躺在千里外的他鄉異國、生死難卜?在這邊父母是肝腸寸斷、煩惱悲痛,在那邊兒子是孤淒無助、身心煎熬。普天之下類似這種親子兩相分離的情景,恐怕不勝其數啊!

在他鄉稍有不慎,就可能遇到災禍;也有些人生活在人與事的紛擾中,稍不留意也會得罪人,甚至會招惹殺身之禍。

流亡他鄉,母心悲切

目前社會上犯罪的年齡逐年下降,曾有報紙報導一個二十幾人的犯罪集團,當中年齡最小的竟然只有十二歲,最大的也才十五歲。他們所犯的案有搶劫、恐嚇、還包括殺人,實在叫人悲嘆憂心,也讓做父母親的感到驚慌,普天之下的父母,有誰不擔心自己的子女會不會受到他們這一類行為偏差孩子的威脅傷害?或是擔心自己的子女將來會像他們一樣作姦犯科?做父母的可以說是日夜都為子女而操心啊!

普天之下有那位父母不望子成龍呢?為人父母者看到自己的孩子去做案犯罪,心中是多麼痛苦啊!除了關心孩子在未被逮捕之前身處險境,和生活情形外,還要煩惱孩子的心是否害怕、憂怖。他們除了擔心子女外,還覺愧對祖先,愧對所有的親人、鄰居,尤其抬不起顏面對著社會大眾,相信父母的心是比孩子在外流亡的心還苦、還不安啊!

或遭病患,厄難縈纏,
囚苦饑羸,無人看待,
被人嫌賤,委棄街衢,
因此命終,無人救治,
膨脹爛壞,日曝風吹。

生、老、病、死本來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但是如果在自己的家鄉病了,因為有親人照料,心理上還不會覺得孤單,萬一在他鄉生病了,沒人照顧,那種飄零異鄉的滋味是很難受的。

病苦纏身,飄零異鄉

囚困饑--囚是囚禁牢獄,羸是體弱多病。出門在外,有些人因為犯了錯被囚禁;也有人體弱多病,沒人照顧。有句話說:「富在深山有遠親,貧在路邊無人認」,一個人如果貧病交加,雖然近在身邊,也不一定有親朋好友肯去憐憫他、接濟他,何況出門在外!

人出門在外,難免會遇到不測之難。有些人是抱著無限的理想出國留學,但也無法保證他這輩子是一帆風順啊!

記得慈濟醫院尚未啟建之前,功德會在花蓮市內設有一個義診所,為貧病患者服務。有一位孤殘病患,年齡才五十出頭,來義診所時,給人的直覺印象是一位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他除了中風半身不遂外,還有其他疾病,一直都住在救濟院。

他是台灣中部某望族之後,家世背景可以說是書香門第,他本人甚至曾留學日本。當時能出國留學的人實在不多,尤其能到日本去的人更少。

他在日本學業順適,由於家世好,生活來源無缺,不久之後便和一位同是台灣去的女孩子戀愛,進而結婚生子;他的家人還是照樣供應他的生活費。

等到學業成就了,他仍不想回來,也不找工作,因為他認為台灣的家人還是可以繼續支援他的經濟,供他生活無憂。然而,後來他另外結交了一位日本女孩,這兩個女人為了他鬧得不可開交,到最後雙雙離他而去。

這位年輕人的感情、家庭都破裂了,回到台灣以後,隨著父母的過世,兄弟對他逐漸失望,個個對他不再看重,直到他四十幾歲時,患了難以治療的病,因此離開中部,流浪到花蓮。

由於疾病纏身,被送到殘障

救濟院去,長時間以來看病吃藥,完全都是靠慈濟功德會的義診。

人生沒有永遠的順境

這件真人實事的主角出身在望族,衣食無缺、學業有成,卻因為過著不規則的人生,造成了老而病、病而殘、殘而孤老無依的下場,這種人生是否很可悲呢?

有些人自認為學業有成,將來一定是個風光的人;也有人認為自己出生於望族,這輩子一定是衣食無缺,其實不然。佛陀說過「人生無常」,人生的變化往往都是在剎那間發生,所以眼前的環境並不能代表一輩子是如此的啊!

我常提醒大家要顧好現在的這一念心,過去的不要去「妄念」,未來的不要去「幻想」,最正確的就是顧好現在,盡自己的本分和才能。

白骨飄零,寄他鄉土,
便與親族,歡會長乖,
違背慈恩。

身寄他鄉,種種病苦,無人聞問,一直到死亡都沒人去救治;甚至有人死在街頭或是荒地,任由風吹日曬,到屍體腫爛,最後剩下一堆白骨,也都無人收拾。

幾年前花蓮監獄判處三位年輕人極刑,他們是台中縣的原住民,由於一言不合,在船上將對方打成重傷,氣如遊絲,被害人在臨終前寫了一張字條,裝在瓶子中,這支瓶子隨浪漂流被人撿到,警方由字條內容才知道船上的命案,並查出兇手是什麼人,因此破案了。

結果三人都被判刑槍殺了,雖然監獄通知其家人來收屍,可是家屬都不肯出面,因此監獄就通知功德會,要求我們幫他們收屍埋葬,並處理一切善後工作,這堆骨頭現在就埋在七星公墓。

這三位年輕人因一念之差而做錯事,最後的下場,卻連父母都不願來為他收屍埋葬。

天倫歡會,遙遙無期

「便與親族,歡會長乖」--父母兄弟親戚族人本來是可以常常聚會在一起,共享歡樂,但有人為了求學飄洋過海,或為了公務生意而離鄉背井。一念抉擇而離開了父母親族,長時間的互相背離,想回家又有諸多障礙,因而想要一起歡喜聚會真是遙遙無期。

父母為子女可說是用盡心血,從母親懷胎的第一個月開始,就戰戰競競地生活,直到子女出生之後惶惶恐恐地養育,長大了又用心教導使他完成學業。父母送子女出國,是希望他們學成歸國光宗耀祖,沒想到他們一出去就不再歸來,棄絕了父母的無盡恩情,更忽略了長上付給他的情愛和期待。父母辛苦一生,最後卻落得子女一去不回頭。這是不是違背了父母的慈恩呢?

不知二老,永懷憂念,
或因啼泣,眼暗目盲。
或因悲哀,氣咽成病。
或緣憶子,衰變死亡,
作鬼抱魂,不曾割捨。

目前的社會要交朋友很容易,尤其更有機會結交異性朋友,可是這種男女之愛就像電光露水一樣,短暫無常。所以佛陀說過人生無常:「如露亦如電」,人的心和生命就是隨著環境、時日,隨著無常在轉變。男女的情愛也像電燈霓虹燈一樣說變就變,唯一永遠不變的情和愛,就是親情之愛,不論距離多遠,也不論子女做過多少對不起父母的事,父母還是想盡各種理由來原諒他、深情地愛著他。

父母對子,永懷憂念

子女出門在外,做父母的還是念念不忘,為人子女的是否能了解呢?所以經文說:「不知二老,永懷憂念」--子女無法體會父母的心念。

父母對子女不只是永懷憂念而已,往往在夜深人靜時,想著這個時候孩子不知睡了沒有?被褥不知道是否夠暖?生活是否過得快樂?父母的心時時刻刻就是掛慮孩子,人前人後壓抑這股思念,等到關起房門來,才流淚發洩。

人人都知道哭泣很傷眼睛,但是媽媽心常是情不自禁,有些

父母想念子女,哭的眼睛都昏花了,所以說「眼暗目盲」,甚至把眼睛都哭瞎了,身體也弄壞了,而致積鬱成病。由此可見父母思子的殷切。

父母思念子女常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加深,年紀愈大愈想念子女,直到生命即將結束時,即使只剩下最後一口氣,他還是念念不忘孩子。

可曾聽說,有些人都已往生了,卻還睜著雙眼不閉?只因為他心念還是掛慮著遠途的孩子尚未歸來,所以睜眼盼望兒女歸;甚至有人即使死去了多天,等到孩子回來時,眼睛還會流下淚來,直到孩子在耳旁向他說:「爸爸、媽媽,我回來了!」他的眼睛才會閉合。可見父母對子女的愛是這麼的執著。

難以割捨的親情

父母對子女的愛是無微不至的,完全無條件地付出,天下的情有那一種會比父母的情還深、還真呢?然而大部分子女卻很難體會。

記得有位會員,二十幾年前把孩子培養到上大學,在那個時代能讀大學的人不多,所以她非常高興,逢人就不忘炫燿一下,以兒子是大學生為榮。她兒子在大學畢業後到學校當老師,但心中常想:「一些同學畢業後都紛紛出國去,我沒出國實在沒面子。」

因此,他常向父母表示要出國深造,由於他的家境只是小康,靠父親當公務員維持家計,下面還有弟妹在唸書,不過孩子中只有他一個人唸完大學,所以做父母的也是很希望能完成他的心願。最後媽媽招了很多會,全家人節衣縮食,用這些錢送孩子出國。

做媽媽的從沒有一句怨言。剛開始的時候,她逢人就說「我兒子出國深造去了,他去留學喔!」覺得好風光。日子一年年地過去了,媽媽的身體愈來愈衰弱,這個孩子卻從沒回來看她,若有人問她:「你的孩子出國留學不是很久了嗎?怎麼著這麼久都沒見他回來?難道他不知道妳身體不好嗎?」她只回答一句話說:「可能他太忙了。」

到後來只要提起這個孩子,她就有一分悲感。

看她負債很多,生活擔子很重,有一次我很坦白的問她說:「妳的孩子在國外這麼多年,算算學業也該完成了,如果他已畢業,妳就叫他回來分擔債務吧!何況妳身體這麼差,應該讓孩子知道。」

她流著眼淚向我說:「師父,我實在有苦難言,也不忍心說,不過不說心也很苦。」

原來她兒子到美國的第二年就沒讀書了,因為他遇到了對象,很快就論及婚嫁。這些事家人都不曉得,直到他太太要生產時才通知家裡。

一個人在美國生活已經很不容易了,何況他又有一個家庭?學業未成就他不敢回來,生活費又必須靠家中援助,長時間拖累下來,在台灣的父母就必須一個會接一個會地繳納,直到母親的身體拖垮了,她還是不忍心讓孩子知道。

做兒子的也從來不問媽媽可好?每一封信回來,就是在訴苦,訴說他的生活艱辛,訴說在國外打工的困難。做母親的看了這些信,又怎忍心不寄錢?連為了供他在國外的生活費,而致家中負債的事都不忍心告訴他,更何況忍心向他訴說自己的身體累病了呢?

父母對子女真是無微不至地愛護,子女對他們再不孝、再不關心,他們還是想盡了各種理由來原諒子女、替子女辯解,捨不得從口中說一句孩子不孝的話,這就是父母心。

如果普天之下做子女的人,都深體父母親的宏恩,相信將是最美的家庭倫理形態。

▲慈濟訊息

一人一分心,造就萬分救人力量

◎證嚴上人/主講 弟子靜淇/記

【聯誼會講話】

國曆八十二年八月十五日
農曆八十二年六月二十八日

諸位大德:阿彌陀佛!

今天是慈濟醫院七周年慶,大家都抱著非常歡喜的心回來,一進慈院就令人感染到那分喜氣洋洋的氣氛,真像是在辦喜事一樣。這的確是在辦喜事,相信你們已經參觀過慈院最尖端的醫療儀器,和所有一流的設備。

在座的都是慈濟委員、慈誠隊、榮譽董事和醫院的同仁,一眼望去,每一張都是熟悉的臉孔。而更令人高興的是我們的活佛--醫師、白衣大士--護士,和行政人員,大家都能齊聚一堂。

如果說醫院像是一個小社會,那麼慈濟醫院就是個祥和的小社會,慈院的每一位醫護人員或是技術、行政人員,他們都是以至誠大愛相交融,並把這分愛用在病人的身上。每個慈濟人唯一的心念,就是歡喜奉獻,付出無彩色的大愛。

心導管術發揮急救功能

前天中午休息時間,我經過心導管室,看到王醫師與助理還在忙碌,我問:「怎麼了,還在忙嗎?」兩位護士小姐回道:「有位危急的病人,做了幾個小時的心導管術。」我進去之後,王醫師就說:「師父啊!很難得你來看我們。」我說:「平常時候你們的門都關著,我怎麼好打擾呢?現在是因為正巧門開著,我才敢進來看看。」

我問他為什麼十二點多還沒吃飯?他說剛為患者做好心導管術。接著他打開電腦讓我看心導管做出來的結果,他說:「剛剛那位患者,心臟的三條血管阻塞了兩條,清晨六點多被送到醫院,情況很危急,我們馬上為他做心導管術,現在患者的情形非常好。」

一切醫療建設只為拔除病苦

王醫師指著影像,向我解說那位病人心臟血管阻塞的情形,經過儀器治療之後,血管馬上暢通。我問:「病人會不會不舒服?」他說不會,因為血管內並沒有神經,只有在剛插進去時,有像打針一樣的輕微感覺而已。接著,他舉起一條細細的管子告訴我:「就是靠這條管子救人--可別小看它,光一條管子要三萬多元。」我問他一條管子可以用幾次?他說一次。

那時已經快中午一點了,他陪我到加護病房看那位患者。患者還和我講話,不但可以講話,甚至可以吃中飯了。

這一切,我看在眼裏,感恩在心裏,感恩有這麼多人護持慈院--因為有你們的護持,只要能減輕病人痛苦的設備,我們都盡可能去增購。

我們的投資並不是為了名利,而是為了搶救病人,雖然一部儀器要數千萬元,但當我們聽到某某病人已經得救、某某病人已經康復了,這就是我們最大的目的。諸位,因為你們給我的力量,

讓我們都「做到了耶!」

這些醫療儀器呈現在大家的面前,而被救的人也出現在我們的面前,從這部心導管儀器器用以來,我們已經救了八十多個人了。想想看,在花蓮這個地方,如果沒有這部儀器,這些寶貴的人命也許就耽誤了,可見慈院確實已經發揮了及時救人的力量。

絕不辜負社會上的每一分愛心

我常說:「我絕對不會辜負大家對我一片護持的愛心」,我也很感恩代替我們去救人的醫護人員。而最基本的,如果沒有諸位給我的力量,我又怎麼能夠去做呢?

尤其在座的榮譽董事們,長久以來時時護持著我,像李宗吉先生,這幾年來真是身心完全地奉獻,他全心全意做慈濟,一家大小都是慈濟人,他除了把公司部分的股份捐給慈濟外,還把台北市南京東路的一整棟樓房捐出來。他把這棟樓房過戶給慈濟,目前分層出租,租金轉入建設專戶。

有一次我問他太太說:「這棟樓房是你們創業起家的源頭,現在把它捐出來,你覺得怎樣?」她回道:「他這樣做,才是紀念我們創業的最好方式。」我再問他的兒媳,他兒子也向我說:「只要爸爸歡喜,我們也就歡喜,其實爸爸已經給我們很多了。」

他一直就是這樣長期的無相布施。

王明德先生也一樣,除了每年捐資,今天又捐出公司的部分股份,長期護持四大志業。他說,只要公司在,慈濟四大志業就能夠獲得長期的支助。而中央塗料公司也把香港公司的部分股份捐給慈濟。此外,李正富先生,他把羅東的一塊七千多坪土地奉獻出來,準備做為慈濟在羅東發揮功能的據點。

總而言之,慈濟志業就是靠大家不斷地付出支持,才有今天的成果啊!

再看看慈院的護士,出國進修,乘著放暑假回國的空檔,也馬上投入工作,一點都不鬆懈。剛剛她說有中國人到美國發生了不幸,她在當地隨即關心地為其唸佛,我感到相當欣慰:真不愧是慈濟的孩子,無論到那個地方都能發揮慈濟的精神。

慈濟精神在彼岸發揮愛的功能

希望諸位能用心去關心慈濟四大志業,慈濟現在已經逐步邁向國際化;昨天我聽到一件很令人高興的事情:有幾位工作人員從大陸回來,他們告訴我,在興化一個慈濟新村,有一天突然間湧進一群穿白衣的人,偏僻村落的民眾不知道穿著白衣服的人是醫護人員,等到獲知這是一群前往義診的醫師時,大家都不敢相信:「世間那有吃藥、看病不要付錢的?」所以都裹足不前。

後來,這些醫師護士向他們說:「我們和慈濟是一家人,台灣的慈濟很關心你們,所以我們來照顧你們。」這些純樸的村民一聽馬上說:「慈濟,哦!我知道!我知道!」大大小小這才都安心地圍過來看病拿藥。

這件事情發生在七月底,我並不知情,這次我們的工作人員前去,才由當地人的口中得知這回事。

昨天我聽說了這件事之後,非常高興,這就是佛教的精神。我很願意,相信大家也很樂意來協助、支持他們做義診的工作,讓慈濟精神在彼岸發揮愛的功能。

關懷眾生,清淨大愛無所不在

所以說,對大陸付出愛的功能已經有具體的呈現了,而在慈院、在護專、在紀念堂,這分愛也無所不在。

今年的院慶,我們並未舉行新委授證,因為現在授證已改為一年一次,希望培訓委員把握時間好好學習,等到授證之後就能做好委員的工作;而資深委員也要負起責任,好好引領培訓委員。

非常感謝從日本回來的慈濟人,他們這次是專程回來當志工的,正好趕上院慶,希望他們能把慈濟精神帶回日本去,好好發揚光大。

在這裏祝福大家身體健康,家家吉祥,阿彌陀佛!

▲慈濟訊息

佛心流泉--校園!笑園!

◎靜暘

長期以來工作的壓力、人師難為,
讓很多老師得了共同的職業病:「不笑」,
這次重獲「學笑」的機會,
因此他們自我期許,
今後不僅是當「學校的老師」,
更要成為「學笑的老師」,
讓一股「笑園清流」無盡流動。

慈濟教師聯誼會由陳美羿老師發起,於民國七十九年正式成立以來,老師們感受到慈濟精神確是社會的一股清流,能源源不斷的淨化人心、祥和社會,所以紛紛將慈濟精神帶入校園。

有的老師以(靜思語)當生活倫理的教材,學生受用之餘,並能以實例證明「我做到了耶!」讓大人們自嘆不如;有的學校利用每星期三的「教師進修」時間,邀請委員現身說法,分享生活體驗;更有的高中成立靜思學佛社,印證「佛法生活化,菩薩人間化」;還有不少國中的「小團輔」,也是由委員分別去關懷和照顧。

今年,因緣具足,來自全省各地一百五十位教師,分三梯次進入精舍參加首屆教師學佛營。他們嚮往慈濟,抱著求真、求善的心情,前來嘗試五天四夜的修行生活。

學「笑」的老師

在營中,有一位學員打電話回家,先生關心的問她:「在花蓮學了些什麼?」她回答說:「吃飯和睡覺。」這是多麼自然的事!就是因為太自然,以致人們長期忽略,睡不能安眠,食不知其味;醒著的時候,妄想雜念,夢著的時候,顛倒人生。所以,上人時刻語重心長的叮嚀我們:凡事要「多用心」啊!

「微笑」是慈濟人知足感恩的標誌,是人與人之間最美好的語言,學佛營的老師們說:「好久沒有笑了,也好久沒有看到這麼溫馨可愛的笑容。」原來長期以來工作的壓力、人師難為,讓他們得了共同的職業病:「不笑」。這次重獲「學笑」的機會,因此自我期許,今後不僅是當「學校的老師」,更要成為「學笑的老師」,讓一股「笑園清流」無盡流動,充滿在校園的每個角落。

賢妻.良母.良師

誠如上人所言:教師們學有專長,已具備豐富的學問和知識,我們不是教他們深奧的佛理,而是給予生活教育。因此上人期盼每位老師回到家之後,把家庭先整理好,扮演一位「賢妻」與「良母」的角色,回到學校做一位「良師」。

三個營隊圓滿結束,這只是起步而已,還有更長的路要走。當八月廿二日台北分會教師聯誼會的例會中,分享了他們的心得之後,我們頗感安慰--「身體力行」、「以身作則」、「身教重於言教」,是大家的決心。回家之後,有的人跑進廚房,去洗刷油膩膩的鍋蓋,原來精舍那亮晶晶可當鏡子的大鍋蓋給了啟示;有的人早晨起床不敢不疊被子了;有的人從此以後,再也不把整鍋菜端上桌;有的……大家都變得勤快起來了。「學佛貴在學做人,人格不成,成佛難矣!」點點滴滴被人忽略的事,上人輕輕的點醒了他們。

開學了,但願這次教師學佛營的老師們,能帶著溫和親切的「學笑」成果走入學校,讓您的學生歡歡喜喜的來擁抱您,相信那已離「良師」不遠了。

▲慈濟訊息

如是我聞--敞開自閉的天空

◎靜淇

又是一個發生在慈濟世界中活生生的小故事,
誠如上人所說的:「真人實事是活的經典,
慈濟的一切人事,就是實在的現代大藏經。」

同事有位就讀國中的女兒,生性內向害羞,學業成績平平,加上體型肥胖,所以除了上課之外,簡直是足不出戶,要想聽她開口說話,實在比登天還難。

束手無策的媽媽

巧的是她卻有個聰明可愛、能言善道的資優生妹妹,在強烈的對比下,她的心態愈來愈不平衡,自卑又好強的舉動,令她母親傷透了腦筋。

更糟的是,也許由於好勝心、得失心以及想引人關心的錯綜心理下,竟然每天在上課時,都會有習慣性的昏厥現象,嚴重時曾有一天昏過二次的紀錄。

同事每天上班總是提心吊膽,只要是學校打來的電話,她的心就涼了半截,一個月三十天,幾乎有二十五天在跑學校。花了一大筆錢看遍了中部各大醫院,一切檢查都正常,最後只好找上心理醫師。但由於孩子的排斥,不但花錢沒效果,更加深了母女間的心結,為此全家人陷入束手無策的困境中。

同事問我該怎麼辦?時值學期末,慈濟正好在暑假中要舉辦學佛夏令營,我建議她不妨讓孩子參加這項活動,並代她辦妥報名手續。

第一次上台說話

五天四夜的青少年學佛營結束了,有天一早上班,同事喜孜孜地跑來向我說:「太感謝慈濟了,女兒從夏令營回來宛如脫胎換骨地變了一個人,下次只要有任何慈濟的活動,一定要再幫我報名參加!」

單看她的表情,不用問,我已明白又有一個重生的、快樂的生命在慈濟的和風中綻放了。

原來在報到當天,當同事夫妻倆離開護專後,她又昏倒了,幸好輔導員明倫師姊、玉簪師姊們,平常追隨在上人的左右,並擁有連續兩年帶領營隊的經驗,已練就了處變不驚的工夫,除了立即給予適切的照顧外,更隨即聯絡上她的父母。在了解孩子的心態及狀況後,明倫師姊請她母親一切放心。

事後,從這位同事要我代轉她女兒寫給明倫師姊的信中,我終於了解我們的夏令營輔導員,是如何用心的善用五天四夜相處的時間,不怕挫折、以身作則的用上人的法語和發生在慈濟中的小故事來開導她、啟發她。使得原本甚至傾向自閉的她,竟然在回精舍尋根之旅時,主動當著上人和眾人面前說出自己的心得。

「我做到了耶!」

她回家後興奮的向媽媽說:「我終於做到了耶!十幾年來第一次上台講話,師公摸了我的頭,我好愛師公哦!」此後她不但會賴在父母的房內撒嬌,說貼心話,也會教導家人「龍口含珠,鳳頭取水」的佛教用餐儀規,甚至習慣性的昏厥症狀,也不藥而癒了。

同事多年來的憂心、操心,終於在五天四夜的慈濟青少年學佛營化開了,難怪她一再感謝慈濟;也因此辦公室內有好多位同事已為他們的孩子預約了下一次的慈濟夏令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葉方良 Rex-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