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江映月

青蓮清香--慈濟護專五周年

◎陳淑伶、陳玉芳整理

《慈濟護專五周年慶》之一

五年了,慈濟護專已走過五個年頭!五年,一千八百多個日子,從時間的洪流來看,只不過是一剎那,但對慈濟護專創校的歷程而言,每一分、每一秒,都極其珍貴且艱辛。

回首五年來時路,步步艱辛卻踏實。護專從民國七十七年開始籌畫,七十八年九月正式創校召收二年制日間部,七十九年又奉准招收五專生。迄八十三年六月止,已培育五百七十四位畢業生,在全省各大醫院扮「白衣大士」,發揮聞聲救苦、服務病患的襟懷。

創校五年的慈濟護專,就像個五歲的小孩子,某方面可以獨立,某方面仍需要大家的呵護與提攜。在面對護專五年有成的喜悅時刻,也讓我們再回頭看看這段篳路藍縷的成長點滴。

知道慈濟護專的籌設源起嗎?其實,上人早在籌設慈濟醫院的同時,就已蘊育建立慈濟護專的構想。當年上人即曾指示,有醫院就應有護專,才能落實照顧病患的品質。

因此,每一次向有關單位提出建院計畫時,均連同護專院校地一齊規畫申請。但在醫院啟業後,民國七十六年,教育部正式開放私校設立案,宣布專科學校用地增為十公頃。原慈濟護專規畫用地不敷使用,只得另覓地。

民國七十七年

在尋覓護專用地一事,確是費盡心力。每每適當地點的土地,十公頃的地主就逾四十餘人,不斷地開會協調仍不得結果。曾有一塊不錯的土地,在取得半數地主的同意書之後,仍未獲得其他地主的應允,只得放棄。

除了繼續與地主們不斷地溝通協

調,一點一滴的購置土地,之後巧遇現護專校地的地主。原地主在多年前曾計畫與人合資設立專院,因教育部設校限制而擱置,如今時機成熟因而成就一大事因緣。此地和原零星購得之土地,已達十公頃設校標準,於是,正式在民國七十七年三月向教育部提出慈濟護專設校申請。

四月,教育部派員會勘校地。

六月,教育部開會討論慈濟設校申請案。

九月,正式准予慈濟護專籌設。

於是,就在那年七月卅一日(農曆六月十九日),觀世音菩薩成道紀念日前夕,慈濟護專動土興工。

那天的花蓮,下了一場大雨,把原本塵土飛揚的土地灑得乾淨又平整;在典禮開啟時,卻又晴空萬里。就在陽光灑落中,在三千人的祝福聲中,慈濟護專正式開工了。

上人在典禮中說出對未來護專孩子們的期許:「我對護理人員總是抱著一分敬仰又深愛的心,我常說這些白衣天使,在佛教中可稱之為『白衣大士』。」「護士若具有愛心,有那分輕柔的愛語,把親切的態度呈現在病人的眼前,那她們就是活菩薩。因為病人在痛苦的時候,最希望看到的就是如白衣大士聞聲救苦的醫護人員啊!所以我希望活佛、活菩薩,能從慈濟的精神中培養出來。」

民國七十八年

所有設校籌備事宜在四月初始獲得教育部代理地方法院辦理法人登記,終取得慈濟護專法人證書,於是塵埃落定,趕在今年參加聯招。

護專的籌設工作,包括申請設校、工程規畫、延攬人才、變更都市計畫,以及開工興建校舍,在短短一年中完成,創下教育部籌設一年即完成招生的記錄。

九月十七日,東部第一所培育護理人才的「慈濟護專」,舉行創校開學典禮,有一百一十位二專新生,接受來自全省二萬名慈濟人的祝福。

慈濟護專佔地十點四五公頃,由前台大醫學院院長楊思標擔任首屆校長。學生除全免學雜、住宿、膳食費用外,每人每月另有二千元助學金,以減輕學生家長的負擔,同時也讓家境清寒的莘莘學子,也能擁有平等的教育和幸福可期的未來。

十月二十五日,護專成立「懿德母姊會」,由上人親自遴選來全省各地的三十六位慈濟委員,擔任學生的輔導媽媽,從生活中著眼,期盼建立一種無私的愛,讓學生和她們的輔導媽媽,共同體悟慈濟「慈、悲、喜、捨」精神的落實。此種真摯情感交流的組統制度,成為護專最動人的特殊人文之一。

民國七十九年

五月六日,護專舉行首屆懇親聯誼會,上人開示:「所謂『懇親』,即是以內心懇切的誠意相聚一堂。而今日大家能從各地來此相會,是多少人的努力成果--楊校長放棄台北高薪待遇,以志願奉獻的心,條理學校雜冗百事;創校維艱期間,每位老師

齊心協力克服難關;為了使離鄉背井的學生們能定心學習,懿德媽媽更是用心良苦,照顧學生視同己出……,所以同學們當感恩這些人,是他們無求的付出,才有今日的護專。」

成立一年的慈濟護專,今年首度參加五專部聯招。八月的台北,攝氏三十六度的高溫,台北工專的登記分發現場,滿佈了考生焦慮的心、家長期盼的臉;只見慈濟委員安詳、素淨的藍旗袍,穿梭在人群中,用著親切溫馨的笑容,解說上人的理念、護專的理想。

好久以後才知道,那天,許多慈濟委員的在陽光揚耀下被灼傷,甚至起水泡,留下疤痕。

五專招生在八月十三日上午落幕,登記最高分學生來自花蓮花崗國中,分數五八二.六分。其中唯一的男生是六十四年次的黃啟璋。

今年的校服很特別。台北黎逢時等五位委員,發心為慈濟護專近三百位新生製校服,從聯絡布商到縫制廠,接洽詢問到定案,鉅細靡遺。註冊當天,甚至請裁縫師到現場為學生量尺碼,務期使學生在報到日,能拿到校服,而穿出整齊、潔淨的慈濟風格。

除了校服的愛心呈現,在學校籌備上更可見每個人的用心。每當學生的課桌椅到來,不論教師、職員皆放下手邊工作,彎下身來一張桌椅、一張桌椅的,從一樓搬到三樓。

九月一日,舉行新舊校長交接儀式,張芙美女士繼任校長。

那年九月,黛特颱風來襲,強風挾帶著豪雨,整整肆兩天兩夜,花蓮南北交通中斷,頓時成了一片水鄉澤國。原訂十二日的新生報到,日在擔憂學生安全顧慮下,校長宣佈延後開學一週。

九日上午傾盆大雨,使得花蓮市再度陷入全面緊急狀態中,緊鄰護專的堤防潰決二百公尺,附近居民開始疏散。曾教官坐鎮學校準備萬一淹水時搶救學生資料。基金會執行長和校長皆冒雨前往護專勤察,沿途在大水中跋涉、與淤泥奮戰,無論如何,總要看到護專無恙,才能心安。

九月十九日,新生報到註冊;九月二十二日,新舊生開學典禮。

這一年的二月,為培養學生實踐「慈悲喜捨」校訓,學校特設「慈濟榮譽獎」。

民國八十年

為了加強護專學生能以流利閩南語和病患溝通,以提昇護理品質,護專於今年四月,首辦閩南語演講比賽,有十八位同學報名參加。

慈濟護專自七十九學年度第二學期開始,即積極展開各項環保工作,諸如配合國家清潔週舉行「大地清潔」掃街活動、舉辦垃圾分類海報比賽,推度環保意識,並長期執行培圾分類工作等。而今年一月正式成立的慈濟護專「環保尖兵」學生組織,為了讓環保意識更加落實於日常生活中,四月廿七日,二十位學生特地前往花蓮鹽寮,展開為期二天的環保研習活動,從上山下海中,親身體驗大自然寶貴資源,以啟發保護環境意識,進而帶動周遭人致力於推行「垃圾分類

、資源回收」活動。

兩年前在眾多慈濟人的愛心期待下創校招生的慈濟護專,今年六月,一百零七位第一屆二專畢業生,終於承載著全體慈濟人的愛,步出校門,他們將散巾於各個角落,發揮白衣大士的精神,執行聞聲救苦的神聖使命,為病患服務。配合著畢業典禮,護專佛堂亦於是日舉行啟用典禮。

另外,為使護專學生能在生活功能及人文修養方面,有更佳的表現,今年度新增加「慈濟人文課」及「生活藝術」兩項新風貌的課程,希望能透過人文精神與護理技能相結合,培育優秀的護理人員。

慈濟人文課設立的目標,是希望透過慈濟四大志業的特殊人文架構,落實課程的教導與生活的實踐,達到培育具有慈濟愛的文化的優秀白衣大士;而生活藝術課程,則讓學生學習到現代人在生活及藝術層面的素養,薰陶學生高雅、端莊的氣質。

八十年度東部地區青少年輔導工作研討會,首次於慈濟護專舉行。由於護專是匯聚社會愛心所建的學校,因此創校的宗旨、過程與師生形象,廣受注目,並獲得一致讚揚。

民國八十一年

慈濟護專是孕育白衣大士的搖藍,三年來在穩定中成長,已逐漸走出自己的規模和特色。

本著一顆熱忱與年輕的心,慈濟護專社服團四十一位同學,利用今年寒假假期,來到花蓮縣秀林鄉秀林國小,為這裡的原住民小朋友,舉辦了「歡樂無限冬令營」活動,並對秀林社區民眾提供醫療、衛教活動;藉著投入社會服務中,護專慈悲喜捨的校訓,也真正落實在這些年輕學子服務社會的熱忱中。

而為落實慈濟精神,提升學生人格內涵,護專在今年三月的行政會議中通過「慈濟服務隊設置辦法」,設立慈濟服務、行政服務及保健服務等三組。「慈濟服務隊」的成立,將使原本分屬護專校內各處室的學生志工,全歸入慈濟人文室統籌指導,既有組統編制,又有明確工作方針。四月十九日,為響應上人「知福、惜福、再造福」資源回收活動,志工服務隊的同學,亦把握機會參與協助回收工作。

培養具有白衣大士慈悲襟懷的學生,是上人對護專學生的期許。護專學生陳秀姬由於去年十月廿二日下午,隨同救護車自玉里護送一名生命垂危的車禍患者途中,因見病人狀況危急,不假思索且不畏髒穢地為患者採取口對口人工呼吸,而挽救了患者的生命;她奮勇救人的事蹟,今年獲得台灣省政府衛生處「特殊優良護士」頒獎表揚;顯見慈濟護專培育出來的孩子,確實具有白衣大士聞聲救苦的心懷。

陪伴者護專一起成長的懿德母姊會,為了強化懿德母姊的組統功能,涵養學生慈濟精神與文化氣質,除了每月例行舉辦的「母姊交流相聚」活動,以促進情感交流外,從今年的十月起,懿德媽媽開胎在校區試辦一星

期四天的「懿德母姊室」輪值活動,希望能進一步引導學生良性互動,也讓懿德母姊的組織,能真正落實於校園。

民國八十二年

教育部在今年二月一日公佈「八十一年新設六所專科學校評鑑」結果,慈濟護專榮獲辦學成績最優,其中「行政支援教學、訓育與輔導」脫穎而出,列為優等。

評鑑人員認為,護專懿德母姊會深具輔導學生的功能,值得肯定,且為其他學校獨創;而人文室課程的設置,有助於學生慈悲喜捨人生觀的建立;在六所成立均未滿五年的專科學校中,唯有慈濟護專成績不須接受複評。由此可見上人的教育理念及全校師生的努力,獲得教育主管單位具體的肯定與認同。

為了讓生長在富裕、衣食無缺的台灣年輕人,也能用同理心去感受、體認暗角眾生的苦,護專在五月廿九日、卅兩日,舉辦了為時廿小時的「感恩的歲月--饑餓體驗營」活動,希望能讓兩百多位參與的學生,從短暫的飢餓中去體悟少欲知足、關懷他人的心懷,善養「知足、感恩、惜福」的心念。

護專二年制專科第三屆畢業典禮,也在六月十二日舉行,今年含在職進修班共有一百六十八名畢業生。送出一屆畢業生,上人總免不了叮嚀再叮嚀大家,發揮人生良能,永遠記得是「慈濟的孩子」!

已邁入第四年招生的護專五專部,今年錄取的最高分是六百七十八點六分,再創新高,最低分亦有五百二十點五分,並有兩名男同學登記。顯見慈濟護專辦學績優,獲得應考生青睞。

民國八十三年

創校已滿五年的慈濟護專,目前已有五百餘位畢業生,在工作崗位上發揮人生良能。六月四日是護專二年制第四屆、夜間部第一屆畢業典禮,上人以「用志業精神投入社會,為人生理想來服務病人,真正成為護理榮光。」來勉勵這群即將踏出校門的準白衣大士,懷抱著感恩心與清淨大愛,展現人生良能。

十月十六日是護專五周年慶,欣見護專五年有成,慈濟護專人文室特編纂一本「春風化雨,青蓮清香--慈濟護專五周年特刊」,以茲祝賀。

慈濟護專歷屆畢業人數統計表
┌──┬──────┬────┐
│年度│二專畢業人數│累計人數│
├──┼──────┼────┤
│80年│107人 │ 107人 │
├──┼──────┼────┤
│81年│169人 │ 276人 │
├──┼──────┼────┤
│82年│168人 │ 444人 │
├──┼──────┼────┤
│83年│102人(日) │ 574人 │
│ │ 28人(夜) │ │
└──┴──────┴────┘
(附註:五專部於七十九年夏天開辦,目前尚未有畢業生)



▲千江映月

教育路上的豐富之旅

◎張芙美

《慈濟護專五周年慶》之二

一般專科學校比較重專業技能,
而證嚴上人的教育理念,則希望專業功能與道德良能結合,
使學生能以無限溫柔慈悲的心,面對社會種種培養出聞聲救苦的白衣大士。
這種「為教育而辦教育」、「為進化社會而辦教育」的理念感動了我,
促使我四年前來到慈濟護專,為實踐上人的教育理想而努力。

慈濟護專創校轉眼已五周年了。回想當年來到慈濟的因緣,是有感於上人真是為教育而辦教育,為淨化社會而辦教育。教育是一項良心事業,一個老師會影響學生的一生與人格發展,而慈濟每一分子均有此共識;所以,我在考慮了一年以後,決定盡自己微薄之力,將理想與現實合而為一,幫助上人實現其教育理念。

來慈濟將理想與現實合一

上人的教育理念有四點令我非常感動:

辦最好的學校,培育最優秀的學生--上人強調,既然辦教育就要負起為社會培育人才的社會責任。

專業知能與道德人心並重--除了專業知識、技能的傳授,並期以人文教育涵養學生,培養學生真、善、美意識,以及重視病人身心靈三方面的完美照護。

以救人濟世為己任--培養學生宗教情操,畢業後能以奉獻無求的熱誠投身護理工作。

關懷本土、服務社區--提供東部居民就業機會,提昇花蓮為人文薈萃的重鎮。

一般專科學校比較重視專業技能,而上人的教育理念,則希望專業功能與道德良能結合,使學生能以無限溫柔慈悲的心,面對社會種種,培養出聞聲救苦的白衣大士。

這樣的理想,也落在學校具體設施上。護專的校舍建築具有獨特的校園形貌,建築物在如如不動中,散發樸實典雅、方正圓融的慈濟精神,使有形的校園發揮無形教育的任務,默默地影響著師生言行舉止和心靈境界,擔負著時時教育、處處教育的潛

移默化功能。

在教學設施方面,除了生物化學、各科護理、電腦教室等,又開闢林間教室、茶道室、花道室、美藝教室、禪修室;並增購圖書、光碟資料庫、錄影帶、影碟、幻燈片、微縮片等,凡此種種,皆以開闢學生視野、儲備學生知能、培育學生才華與培養學生高尚人格為主要目標。

期以大愛照顧學生身心靈

慈濟護專特別重視生活教育,希望盡力使學生在學校的時光,豐富青春年華,因此盡量讓學生德、智、體、群、美五育,得到最充分的學習與發展。

為讓學生覺得有幸且歡喜來到慈濟護專,畢業後以身為護專校友為榮,所以訂定公益性、可行性、周延性及教育性的校規,以期學生從遵行學習到自我負責、良好的溝通技巧、人際間正向運作、與人共同分享經驗和成功的喜樂。而學生輔導工作的目的,則在輔導與增進學生身心健康,協助學生解決生活及學業等問題所引起的心理困擾,培養健全人格,發揮個人潛能以服務社會。

此外,最特別的是成立懿德母姊會,甄選慈濟委員協助學生身、心、靈的輔導,以媽媽的愛心,給予學生溫暖的關懷與生活教育,提供外求學遊子心靈上莫大的慰籍。懿德母姊所傳遞的母愛、眾生愛,對學生愛人氣質的培養、價值意識的激勵及和睦相處的氣氛,都產生正向的教育功能。現在護專學生大多乖巧懂事,盡力為校爭光,在參加合唱、球類、社服、學佛營等等活動上,都有傑出的表現,尤其是思考、觀念、行為上,比起同輩有顯著不同,令身為校長的我覺得與有榮焉。

加強學術研究與社區服務

師資的延攬曾經是創校早期的大難題,幸虧慈濟醫院以及台大和國防醫學院兼任教師的熱情支持,才得以順利通過第一年。目前護專的師資,

除了臨床教師尚需繼續努力外,整體師資已經完整充足。

慈濟護專老師都很年輕,年輕教職員的特點就是有朝氣、有活力、能負責、有學問、有無限潛能和使命感,他們的許多優點是學校賴以成功的

動力,但教學與辦事經驗不免缺乏,因此最初幾年,每位教職員特別辛苦,在缺乏學習觀摩的對象下,必須在短短二、三年內,將一切制度趕上軌道。實在非常感激每位同仁的支持、配合,他們是無所求的為學校、為學生付出;而此後則讓是讓所有教職員往自我成長、不斷充電的方向發展。

五年來,慈濟護專在基金會幹部及全校教職員的共同努力下,建校歷程雖然艱辛,但今日校風純良、師生資優慈睦、設備充實新穎、校園莊嚴秀麗,進步的成果是值得欣慰。

今後展望,除了圖書館、學生活動中心、教職員宿舍須按計畫完成之外,為呼應社會各界對慈濟的期盼,亦有改制為護理學院,並增設護理學系、幼兒保育科、復健科、醫護管理科的準備。唯學術研究與社區服務方面,我們將加倍努力,期使慈濟護專在教學、研究、推廣教育和社區服務方面,都能更精進、更圓滿。

樸實無華的「媽媽校長」

◎周淑美

民國七十九年,有感於證嚴上人的教育理念,張芙美校長毅然告別服務了二十二年,情感深厚的台中弘光護專,提著簡單的行囊,在同年六月底進駐開辦一年的慈濟護專,從此櫛風沐雨,以校為家。

劍及履及,當行則行

「上人的辦學理念蘊含無量智慧,只要用心去實踐,一定會有完美的結果,」而「慈濟護專雖是新創,但憑藉自己多年的校務行政經驗,當能幫助學校早日確立規制,免去新校的摸索階段。」

就是基於這樣的認知,張校長投注所有的時間、心力,為發展校務而忙。當時,全校有三百八十六位學生,只有兩位行政工作人、七位教員,「每個人都身兼數職,不管文武粗細,加上又都是沒有經驗的新手,大夥兒從做中學,雖然都經常焦頭爛額,人仰馬翻,但總算能漸次完成工作,步上軌道。」

到任第一年,張校長每週與同仁開會一次,第二年改為兩週一次,第三年則一個月一次,如今,除了例行會議,「緊迫盯人」的會議已陳跡。「許多人會認為我是事必躬親、婆婆媽媽,但這也是我『人才養成』的方法之一,凡事從頭到尾關照一次,下回大家就能獨當一面,知道該怎麼做了;經驗的傳承是極其重要的,那是幫助對方儘快且清楚地進入狀況的最好方法。」

以身作則,帶領成長

每一位學生、每一位教職員,都被張校長視為最珍貴的學校資源,「在慈濟優良的教育環境中,如果不懂得自我成長,就可惜了這學習機緣」,是以,如何養成學生們的生活規範、讀書風氣,並策畫、安排工作人員的在職進修,是張校

長最為關切的要務。曾經,為了瞭解孩子們的心聲,她公開設立「我想與校長聊天」登記木,讓學生有與校長約談的時間和空間;而「以身作則」更是她奉行不渝的自我要求--為了推行慈濟護專學報的發刊,她率先執筆寫稿;雖然公務家事之餘的時間十分有限,她仍充分利用難得的閒暇,讀書、看報、到圖書館閱讀資料,撰寫專書,迄今已先後出版「護理學史」暨「新編護理專業問題研討」二書;去年五月,她更遠赴美國德瑞克大學通過口試,榮獲教育學博士學位。

對人坦直、對事不厭其煩,是張校長一向的性情,四年來在慈濟護專創業唯艱的景況下,她堅持勇毅地在工作崗位盡心盡力,除了因認同上人的辦學理念及踐行自身的教育良知之外,另一半的呵護扶攜,更是促使她能無後顧之憂一展所長,夫婿陳志尚先生亦毫無異議的辭去台中教職,陪她前來護專,負責法學概論和公民課程的教授,伉儷同為慈濟教育志業努力。

畢業生廣受醫界歡迎

「因為生活環境自然,人格教育豐富,有這些得天獨厚的條件,自然孕育護專孩子們正確的人生觀念,即使畢業後進入社會工作,做人做事也不致偏差。」張校長認為,慈濟以父母心懷來教育學生的身心,所以能造就慈懷柔腸的護理人員,曾有位醫師朋友告訴她:「自從一位從慈濟護專畢業的護士來到我們醫院後,才讓我明白什麼叫『愛心』。」而同是應屆畢業生,在就職申請中,慈濟護專的畢業生廣受各級醫院優先錄用;今年,二專夜間部參加聯招,一百一十位的錄取名額,竟有一千零五十人報考……面對這許多讚揚與肯定,張校長的反應是:「我們的孩子不只是處理護理工作,她們會主動去親近、關懷病患,所以,受到歡迎和讚揚是很自然的!因為這正是我們努力辦學的方向和目的!」

坦直、堅毅、篤定、自信,沒有身段,沒有架勢,張芙美女士,一位理所當然的,像極了媽媽的校長。

▲千江映月

護專五年話懿德

◎陳玉芳

《慈濟護專五周年慶》之三

今年,是護專五歲生日,同時也是懿德母姊會
邁入第五個年頭的成長里程碑。
來自各階層、各角落的懿德媽媽,
希望以過來人的身分,和孩子們分享成長經驗,
以身教代言教的形式,來引領這一群專護的孩子,
在人生路上扮演好各種角色。

「媽媽們都是以菩薩的心來愛孩子們。」

「從孩子的身上,我反而學習到更多。」

「付出所有,只留下希望……」

已陪伴慈濟護專的孩子們度過五個秋冬的林智慧師姊,訴說著擔任懿德媽媽的心情和感懷,言談中盡是感恩和喜悅。

今年,是護專的五歲生日,同時也是懿德媽媽會邁入第五個年頭的成長里程碑。

民國七十八年,慈濟護專二專部首度招生,上人即在十月二十五日成立「懿德母姊會」。上人說:「懿德」是母儀天下的品德,媽媽們要把氣質高雅、品德端莊的懿範傳給學生;「母姊」則是希望跨越年齡,和孩子們打成一片,既是母親又是姊姊的角色,親切而和融。

懿德媽媽們由來自全省各地的慈濟委員擔任,早期三十六位,逐年累增,目前已聚積一百七十六名懿德媽媽。

所有的相知來自互動與分享

懿德母姊會的活動形式,是以兩個媽媽共同帶領九或十名女兒,每個月一次正式聚會,從訪貧、茶道、花道、烹飪、環保講習、閩南語研習、攝影、足壘球到心靈溝通;由靜態到動態,從知性到感性,林林總總的活動,每每累積著綿綿密密的情感,也讓一顆顆因念家而傷懷的心,有個依止的落處。

除了固定聚會,懿德媽媽們也會

乘女兒課餘之時,相邀踏青、談心或品茗一番。這樣的情感是互動的,當女兒北上,或旅途中經過媽媽的家,也會記得探訪媽媽,或乾脆夜宿一晚,看看培育出慈藹媽媽的家庭環境。

智慧師姊以擔任多年懿德媽媽的經驗指出,孩子們生活中最大的困擾,除了功課就是感情問題。「又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心,總令這群年輕的女孩不知所措。懿德媽媽則以過來人的身分與女兒分享,比較戀愛和婚姻的界限和女性角色的扮演;總期待自己能夠解答女兒們所有的疑惑,但願能幫助單純的孩子們會因情愛而受傷害。

護專最豐富的人力資源

今年,懿德母姊會總幹事為林智慧師姊,副總幹事為劉月娥、黃香蘭師姊,三人皆有豐富的懿德媽媽經驗,更擬出母姊會未來進展的方向,將朝著「落實」原則,以及「制度化」的組織目標前進。

懿德媽媽的功能界定在配合學校輔導工作,扮演協助性的角色。針對學生的生活,以關心和輔導為出發點,期待成為孩子生活中傾訴的對象。在學校方面,懿德媽媽則扮演助教角色,幫忙整理檔案、資料,佈置茶道、花道教室,若有需要還可當課堂上的「道具」。小到處理雜物,整理環境,大至舉辦迎新活動、各類課外研習聚會,懿德媽媽成為護專最豐富的人力資源。

「落實」原則是母姊會未來努力的目標之一,每次的活動都將仔仔細細地記錄下來,包括照片、活動內容以及問題,統整於活動記錄表上,確確實實地累積經積,以作為下次活動的借鏡,更為推出成果展做準備。「母姊會將走得更有組織化、制度化。」劉月娥師姊說。「但也會兼顧『圓融』喔!」智慧師姊在旁提醒著。

溫馨綿密的關懷網

在校園一隅的校園人文室,其中有個懿德母姊教室。今後,一星期中有四天都有懿德媽媽駐守,無論白天或夜晚,只要孩子們有任何難題或需要,這裏都願提供最懇切的協助。

「讓每個女兒都覺得自己的媽媽最棒!」未來的母女聚會將趨向於活動統一、禮物贈送一致,期使將因疏失造成的「比較心」驅逐出人性缺憾的角落,也讓每個女兒都能真正體會媽媽們平等而無私的付出和愛。

為擴大關懷網,媽媽們將相互聯

誼,討論與女兒相處的方法和心得,重新學習起如何當一位好媽媽;同時也將和導師們連繫,建立起綿密的關懷網路。

而在另一方面,母姊會的關心層面,將擴及夜間部學生,讓讀夜校的女兒,也能享有同等的溫暖和母愛。

今年的迎新晚會無比溫馨。校長在晚會結束時說:「非常成功,孩子的心都歸向懿德媽媽了。」聽說有很多孩子哭了,原來是懿德媽媽在女兒的耳邊一聲聲說著:「我喜歡你,我好愛你喔。」同樣的話語傳延於女兒和媽媽間,卻勾起女兒們想起自己的親生媽媽,一句簡單的話,卻從未跟

媽媽道過。懿德媽媽就是這樣,一遍遍地啟發孩子們心中愛的良知。

上人曾強調:一個女孩子,在世間扮演著多角色多功能的身分,從女兒、姊妹、學生、護士,到為人妻、為人媳、為人母,諸多的角色和功能,在一般學校的專業教育中不可能全被羅列;然而,在慈濟護專,卻能經由來自社會各階層、各角落的懿德媽媽,他們親身的實踐和詮釋,以身教代替言教的形式來引領一群群的孩子。

然後,我們將相信:於世間,一個女子的誕生,其扮演的角色和功能是豐富多姿的,於平凡中具真章。

慈濟人文室

◎周淑美整理

為將慈悲喜捨的宗教情懷融入生活教育中,慈濟護專在八十年七月四日正式設置「慈濟人文室」。「人文」思想是謀求人與人之間、人與宇宙之間和諧的動力與基礎;而人類相互表達關懷以及對周遭環境的關注,即是人文精神的展現,有人文精神,才會有「人傷我痛」的悲憫之情。能夠讓學生薰受慈濟「愛的關懷、愛的行動」的人文精神,養成聞聲救苦,隨處現身的菩薩心懷,自然能夠讓他們日後將照顧病患的功能,發揮到極至。

落實人文教育

培育學生優良的人格特質,以適應社會及家庭的完美發展;開拓學生的心胸與視野,以培養寬廣的思考與氣度;透過人文藝術的涵養,使能廣泛的應用於護理病人的身、心、靈,以達到真善美的境界;落實慈濟人文精神,以啟發良知、發揮良能,使恪守本位,熱愛護理工作。綜合以上,即是慈濟人文室對學生所做人文教育工作的目標。

慈濟人文室下原設有人文教育規畫組、人文活動組、懿德組和學生輔導組,八十三學年度開始,學生輔導組歸屬訓導處範疇,人文室就其它三組負責策畫、執行教育志業體內所有相關的「人文」教育與活動。

今年,人文教育規畫組的工作重點為辦理系列人文講理、開設系列人文課、特殊人文教室規畫。其中人文教育課程的安排,已在註冊期間由學生選修確定,內容包括:慈濟人文、人生哲學、手語、說話、穿著、禮儀、手工藝、花道、茶道、音樂、舞蹈、中國藝術欣賞、佛學概論暨禪修等課程;特殊人文教室規畫則完成花道室、茶道室

、禪修室,已於九月十六日開放使用。

推展人文活動

人文活動內容為:辦理人文教育研習會,推出「文化走廊」系列、「清香雅集」音樂欣賞系列、電影欣賞系列,辦理朝山、尋根活動,舉辦演講比賽,懿德母姊活動之安排,進行與協助學佛營幹部隊輔的集訓、養成,文化志工的招募、集訓,辦理藝文活動;此外,校史室資料整理的建檔,各界來賓之接待、簡報,特種獎學金的申請受理、查訪與審核,慈濟年鑑教育志業護專部分之編輯整理,隸屬長年常態性的工作。

懿德母姊傳輸慈濟精神

懿德組專司懿德母姊會的運作。

護專創校伊始,證嚴上人即言:「我希望我們的學校除了教導學生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之外,還要向家長負責,培養孩子正確的觀念,引導他們發揮潛在的良知良能--即道德重整、人格昇華。」「懿德母姊會」於焉成立,其實施情況為:由上人遴選富慈濟精神及人生態度健全的委員擔任懿德母姊;平均十位學生由二至三位母姊輔導,從入學直至畢業;全校性正式活動每月一次,利用勞動服務及課外時間進行。

八十年十二月十八日開始,懿德母姊正式到校輪值,工作項目包括:學生問題的諮詢,帶領學生分組活動、影片欣賞與心得分享等;此外,並利用時間與全校教職員舉辦茶會,以慈濟因緣、慈濟大家庭、訪貧記事等為主題,為教師們於學術教學之外,注入更多生命的活水、開創更大的生活空間,培養更寬闊的悲憫胸懷。

「慈濟人文」的形成與影響,是透過佛教慈悲喜捨精神,配合慈濟團體感人的人事所交織出的實踐理念,以培育學生的人格涵養,使其建立正確的人生目標與思維方式,以養成積極入世的慈悲心懷。

護專成立五年了,未來,更有無數的五年綿延,慈濟人文室將伴隨學校的成長,做更久遠、更深廣的功能推展。

▲專題報導

眾愛匯聚,平地起高樓

◎編輯部

《慈濟醫學院開學》之一

慈濟醫學院開學了!
一磚、一瓦,一桌、一椅,乃至一本書、一柄手術刀……
皆來自於社會愛心人士點滴的捐輸;一所集眾多理想於一身,
預約人間淨土的高等學府開學了!
證嚴上人常說:好醫師好比活佛、大醫王,能療眾生身心之苦;
證嚴上人希望,願意前往本土山巔水湄任一角落行醫的現代活佛,能夠在慈濟醫學院一代代地培育出來;
未來,慈濟醫師赴世界任何需要醫療服務的地域,國際友人見到,就知道他們來自一個「愛心之島」--台灣

▲專題報導

迎接良醫--歡迎慈濟醫學院新鮮人

◎張瓊齡

《慈濟醫學院開學》之二

慧命開展

慈濟的建築物,從來就等不及完全落成,就要開始啟用。從前,精舍是如此,醫院是如此,護專是如此,紀念堂是如此,而今的慈濟醫學院,亦是如此。

面對著一幢看來尚未完全建成的建築物,觀看者的內心,作何感想?

有些人習於接收既成事物,就他而言,未完成意謂著殘缺、不完整。

有些人,寧可不斷地經歷著創業維艱的過程,就他而言,完成意味著終結、停滯。

有些人認為,在一邊建設的同時,常是一邊在做著毀損的行徑,就他而言,未完成或許才是完成,完成卻可能是另一種未完成的開端。

有些人說,完成與否,但問觀看者的存心,若非持著成與未成的別心,則世間物豈有標準可斷然畫分為完成或未完成?

……

就慈濟人而言,能夠讓周遭一切人事物開始充分使用、發揮作用、善盡良能,即是從未開發走向開發、從沈睡走向甦醒、讓未實現的心願轉為既成事實的起點。

慈濟人相信,生命的意義在於不斷地開啟心中善念,並投以實際行動播送善意,因此,能夠讓這分善念與善意呈現、被感受,即是慧命得到開展,生命意義得以體現。

慈濟人感覺,生命的長短,不在於世間形壽之時日,但問在世間善盡多少本分,於是,善度每一個可把握

的當下,即在點滴累積著每一分生命--慧命是如此、身命是如此、物命亦是如此。

因而,在慈濟人的尺度裡,慈濟志業體建築物的完成,並不需要等到落成典禮來宣告,而是循序漸近,隨著每一個單位的建成、被使用,去感知每一個別單位的完成;隨著每一個個體的完成,整體也逐步宣告完滿。

這是慈濟人使用生命、延長物命的理念,同樣地,也是實現人間淨土的進程。

理想匯聚

作為慈濟四大志業之中教育志業的慈濟醫學院,在先天的體質上,就承擔了預約人間淨土的重任與期許;這是一所集眾多理想於一身,而亟待眾人共同來實現的高等學府。

⊙證嚴上人的理想

上人常說醫師好比活佛、大醫王,護理人員猶如白衣大士;而活佛與白衣大士的特質是尋聲救苦,隨順眾生需要,從來即是無私、無我。

上人在列舉良醫典範時,總愛提起非洲行醫的史懷哲、老死台灣馬偕醫師以及父子兩代貢獻本島百姓達九十年的蘭醫師,這幾位大德的共同特徵,均是秉持著宗教精神,遠赴異國荒僻之地,盡畢生心力挽救生命、撫慰病苦。

台灣人接受外援的年代已成過往,由台灣輸出愛心的時代已經到來。

證嚴上人希望,願意前往本土山巔水湄任一角落行醫的現代活佛,能夠在慈濟醫學院一代代地培育出來;未來,當慈濟醫師赴非洲、赴任何需要醫療服務的地域,國際友人們見到慈濟人,就知道是來自台灣。

⊙教授們的理想

集老中青三代歸國學人於一堂的慈濟醫學院教授群,在去國懷鄉多年之後,終於有機會回到自己的土地,回饋當初栽培過他們的社稷父老,他們懷抱著滿腔的理想有待實現。

隨著台灣整體環境的變遷,島內在不同時代晉身醫界的學子,促其習醫的背景因素已大不相同,造就出來的醫師也各具姿態;經由傳播媒體的披露,將個別的醫療事件大肆報導訴諸輿論,以及在龐大的醫療體系下的種種積弊,當醫師與病患相遇時,並非只是單純、一對一的醫療關係,雙方常各自背負無形的壓力,阻斷了真誠、互信的良好溝通。

時值二十世紀末期,能否適時為台灣醫界開鑿一泓活水源頭,隨著良醫清流注入台灣各個角落,藉由療病的因緣,讓自性的高潔與尊重生命的心懷展露無遺呢?

⊙學子們的理想

無從擺脫教育體制的模塑,熬到大學階段,好不容易有開拓視野的機會;對於未來,雖說因著選擇了專業路線,而不致茫然失向,但路程總還遙遠,未知的前景總不免教人徬徨。

決不讓流金歲月渾渾噩噩,這是

肯定的吧?

作為首屆開路先鋒,要走出一條清新活躍的學風以啟後學,這樣的自我期許是難免的吧?

願意離鄉背井,擺開側重西部發展的思惟,斷然決然成為第一批奔赴東部求學的秀異分子,總不能白來一遭吧?

耳聞慈濟辦學理念、師資陣容、嶄新設備、注重人文涵養的課程安排,如今身歷其境,總得深入感受一番吧?

⊙父母的理想

現今,已較少耳聞父母強加自己未成的理想於兒女身上,而是經由從旁分析、提供建議,陪伴子女作出較妥切的抉擇;現代的兒女,多不需在學生時代承擔家計重任,即使家境貧寒,也有多種獎助辦法可供順利就學,減少了父母因無力栽培子女所帶來的遺憾。

然而,身為現代父母,且安住在自己的土地上培養子女成人,總有一點做父母的想法。

每一個在父母衷心期待來到世上的孩子,父母總希望在自己眼睛看得到、手伸得到、腳走得到的地方,為孩子做一番鋪排;而即使忍心放手讓孩子自個兒摸索、越區就讀、赴都會求學,也是把一己眷戀的私心放下,寧願擔負更多的操心,只盼孩子學習獨立、學習入世,盼孩子有機會得到較好的發展。

父母對於孩子的理想,經常是既平實又偉大--因無私而偉大。

⊙社會大眾的理想

慈濟的三百多萬會員並非全是佛教徒,但他們都是熱愛台灣這片土地的人。他們知道個人的力量微薄,但眾人和合的力量驚人;他們不想多發牢騷,只想落實地做一點事;他們在關懷本土的同時,也願意承擔一分地球村民的責任;他們不一定能直接投身社會工作,卻給予慈濟志工們實質的支持。

他們不見得冀望得享自己捐輸的成果,但他們確信需要的人可以獲得支援;他們並不特別設定項目要慈濟執行,只是順著慈濟志業的進度護持,但他們相信慈濟志業的推展有助於提昇社會的品質。

他們慶幸社會有股清流,並且,自己也躋身清流之中!

標舉人文精神

人文,與其說是課程,倒不如說是一個環境、一種氣氛、一股風氣,而一所學校的人文環境、氣氛與風氣,則仰賴全校上下,所有相互關聯的人,共同來塑造。所謂的校風、傳統的形成,無非是這樣的歷程。

在人文學院、藝術學院、宗教學院、管理學院正式籌設成立之前,作為慈濟綜合大學先驅的慈濟醫學院,在課程方面,將透過特有的慈濟人文課程,及有計畫地開設醫學史、宗教、哲學、音樂、美術、文學、戲劇等人文學科;在身教方面,則有由慈濟委員、慈誠隊員組成的「慈誠懿德會」作為孩子們的生活導師,與發揮良能的人格典範,並有肯為理想奮鬥、啟發學子的熱忱、奉行學術自由、引導學生走向自由思考的教授群組成的班導師、組導師,藉由身教、言教體現人文教育。

慈濟人文課程內容,除了從歷史的脈絡談慈濟四大志業、國際賑災、骨髓資料庫的形成淵源,另就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宗教的本質與要素、心

靈環保與生態保育、國際禮儀、慈濟精神在校園等面向作研討,並在期末安排證嚴上人開示「智慧的泉源」。

「慈誠懿德會」是專為輔助專業教育之外的「人格薰陶」「生活教育」而設立的組統,成員均為慈濟人,具備正確人生觀與正信的宗教情懷。本屆慈懿會遴選慈誠爸爸十五人、懿德媽媽三十人,依實際報到學生人數,平均每六位學生有一位爸爸、兩位媽媽;這些爸爸有執業醫、有企業家、建築師、程式設計師、音樂工作者,媽媽們有人是醫師的妻子、有人本身即擁有學醫的孩子、有人學的是美術、人類學、社會學、藥劑學,有人擅長花道,也有企業家夫人。而撇開個人的專長與職業,這些「爸爸」「媽媽」們都有著一顆柔軟體貼的心,願意與「孩子」們分享他們從生命獲取的智慧,願意聆聽離鄉遊子的心聲與困惑。

涓滴成河

說來有些悖乎常理,但事實上,這所造價高昂,並且將隨著正式開學、擴班、增系、設立研究所而無止盡地投入經費辦學的醫學院,有那麼一部分,竟是由台灣島上,看似最沒有能力的弱勢者,發心捐建而成的。

不知看過多少回,在全省各地,總會有一些連路都還走不穩、話還說不清的小baby,雙手捧著小豬撲滿,靦腆地向「師公」訴說要蓋醫學院的心願。

也曾經聽聞,正值好玩、好吃零食階段的小學生,是如何一次又一次地內心交戰,而最後自己決定把零用金省下來,去蓋那間他們將來打算去讀的醫學院。

有那麼一位老菩薩,自願替小孫兒洗尿布,為的是把購買紙尿片的花費積攢起來,好讓功德會的師父去培育良醫、去蓋醫院救人。

有好些罹患麻瘋病,住院幾十年的老蓮友,十多年來護持慈濟建院、救災、救難、建校,臨終之際,還把存了一輩子的棺材本布施出來;作了一輩子的病人,我們衷心期待一批批「醫人救心」良醫的出現,能夠去到那些有人需要的地方,撫慰每一顆幽黯的心靈。

有那還來不及盛開即凋謝的蓓蕾,由心傷的父母代將全班小朋友捐獻的奠儀,用以作育良醫,期能減少白髮傷心人。

還有那擺攤於市集、未受過教育、一路自坎坷走來的賣菜人;有那目不見光、替人按摩掙來的血汗錢;有學校工友;有不想依靠兒女,寧可自個兒去做資源回收、收廢紙的老太太;有四肢扭、行動全靠電動輪椅的口香糖小販……。

假如,你想要追問,究竟,是那幾間教室、那幾層樓梯、那幾座儀器來自這些人的捐資?我想,沒有人可以給出那麼明確的答覆,不過,請容

我為你作一些提示:

譬如說,就在你腳下的這一片地板,你在圖書室正在展讀的一本藏書,你在學校餐廳裡舀湯的鍋勺,你在研究室裡照明用的那盞日光燈,你最愛斜憑向外望的那扇窗子,你用來練習解剖的那柄手術刀,你在宿舍睡覺的那張床,種在校園裡的任意一棵樹--無所不是,也無所不在吧!

有形的設備,無形的心血

◎之一

設在一樓的中型普通教室,有幾間先行鋪妥了課桌椅,那溫潤的原木色澤,挑動手的觸覺,禁不住地探索起每一張字檯的質感並臆測起它們的前身。

驀地,一張錯置的檯面阻斷了手掌的探險,習於左腦思惟的右手,一下子會意不過,在那張相反方向的寫字檯前發了呆。

經過幾個剎那的凝結,右手突然醒轉,開始在檯林裡尋覓起來,尋覓那張叛逆的字檯是否猶有同伴--一、二……七……,總共摻置了十張左手用的寫字檯。

右手終於確定,方才的遭遇並非錯置時空,而是,對於少數異質思惟的尊重與包含。

◎之二

九月十八日,中秋連續假期的頭一天,六百多位北區慈誠師兄加上百餘位東部三縣的師兄弟,八百多人,一散曳到事先分配好的工作領域,就感受不到那種人多勢眾的氣勢了。

原來,只是把醫學院掃過一遍,都這麼勞師動眾,真是難以想像,要把一所學校無中生有地創建起來,那會是怎樣的一個歷程。

灰飛塵揚。

方菊雄教授四處發送口罩,在每一層樓都遇過他一次,李校長夫人廖雅慧女士靜靜地掃地,賴滄海教授戴著斗苙,差點沒認出他來,陳幸一教授在還沒開掃的時候就見到他了……

好些師兄明明還是年輕少壯,怎麼就「華髮早生」了呢?

再一瞧他們的眉睫、眼窩,才知道是讓灰塵給沾染了!

一樓大廳,進門迎面就是「慈悲喜捨」校訓高牆,二樓牆後,是慈濟人文室及慈誠懿德室,一樓牆後左側,則是圖書室,這幾場所設置在最醒目的位置,無非是希望方便學生使用。

聽說,前一天晚上有一百九十位師兄在紀念堂工地打地鋪,有些則分配到可供大批外客投宿的慈惠堂,睡那類似軍中的兩層式通鋪,有些人根本是搭夜車來的,又沒有座位,一路站到天亮,也沒時間打個盹兒,就開始工作了。

還看見一些老菩薩,極老極老,好像彎腰屈膝都會產生困難,但她覺

得來掃幾片葉子、拾幾塊石頭,也算盡了心;一位師姊前一日還癱軟起不了床,沒想到一整天下來,說話還能中氣十足;幾位看得出來平日是穿西裝、吹冷氣坐辦公廳的師兄,談起到花蓮打掃醫學院這件事,好像在說一樁他個人了不得的經歷似的;還有好多好多長臉孔,依稀在各種慈濟場合曾經照面,他們常不多話,真要問起話來,總是笑的時候居多,這些人,也不一定都知道他們的名字,可是,因為他們投入的次數太頻繁,教人見了就沒辦法忘懷。

送走這批清潔志工之後,發覺若真要估算這次打掃的成本,還真是無從計量起,單是整個過程中人人那分歡喜發心,已是無量無邊,沒有一家專業的清潔公司可比擬。

和學子對話

⊙慈濟醫學院是一所新學校,且位居花蓮,你如何能放心選填?

「爸爸是醫師,聽他醫界的朋友說是慈濟還不錯。」

「高二時,隨哥哥參觀慈院,印象蠻好;媽媽與哥哥都吃素,他們對佛教辦學有信心。」

「讀過『自在的心靈』這本書,覺得慈濟是社會的清流。」

「慈濟是新學校,事先猜不準落點,沒想到會考上這裏;不過,想到將來或許可到非洲行醫吧!」

「聽同學說師資不錯,全新設備。」

「沒去過花蓮,對學校沒瞭解,不過,是宗教團體辦學,應該不會有差錯吧!」

「我們是佛教家庭,一直都知道慈濟。」

「爸爸是花蓮人,他的兄弟都在花蓮,叔叔一直鼓勵。」

「姑姑是委員,慈濟醫學院是我的目標。」

「對慈濟醫學院一點都不了解,但對慈濟很熱悉。」

「慈濟很有名氣,應該不會太差。」

「前三志願都填慈濟。」

「對學校一點都不了解;覺得宗教跟教育是兩回事,應該分清楚。」

「也考上國防醫學院,但最後選慈濟;媽媽是慈濟見習委員。」

「離家近是一個原因;到慈院看過病,覺得醫院好大、好多人。從外面看過醫學院。」

「都不了解,考上了嘛!」

⊙第一次獲知關於慈濟醫學院的消息,是經由那些管道?

「去過慈院,看過文宣,媒體報導過。」

「參加在大亞百貨的大學博覽會,慈濟也設攤位介紹。」

「家裏參加會員,看過慈濟刊物。」

「暑假特地到花蓮看過。」

「從招生簡章,聽同學講。」

「從姑姑那裏知道很多消息。」

「至今仍一知半解。」

「家在當地,一直知道要招生的消息。」

⊙選讀醫學院是你的志趣嗎?家中是否有習醫傳統?

「志趣是文科,但既然念第三類組,看來只有當醫生感興趣;家中我第一個習醫。」

「家中姊妹都念理工,爸爸是醫師,我自己想念醫。」

「我的興趣廣泛,每一類組都感興趣,最後是根據性向測驗來選組;姑姑是護士。」

「可以去非洲行醫。家裏我是第一個習醫。」

「對生物有興趣,家中沒人習醫,應該會走臨床路線。」

「有親人是護士,家人、自己的意願各半。」

「大學是自己要讀的,當然是自願。」

對於未來的大學生活,你有什麼樣的期待?

⊙「有點遺憾沒有學長,想到是第一屆,覺得責任深重。應多與其他醫學院做交流;有心想把校風建立起來。」

「去分會量制服時,聽委員說很注重人文教育,蠻期待的!」

「高中同學有人已開學,對照之下,很羨慕我念的是新學校,有全新的器材可用。」

「未來,隨遇而安吧!念一年看看。」

「我非常想去慈濟,希望好好念,把書念好。」

「從國中開始就想到上大學的事,對一切很好奇,很期待開學。不願像人家說的隨便混混,希望好好學習。」

「該讀的還是要讀,不能一直想玩。」

「會自創社團,但還沒決定性質。」

「我很叛逆,選擇花蓮就是最好的證明。規定吃素、穿制服對我來說,那都算不上是束縛,從小的成長背景讓我成熟、不盲從,但我也懂得應該要遵守一些基本規則。」

許下良醫心願

准許我進入醫業時:

我鄭重地保證自己要奉獻一切為人類服務;

我將我的師長應有的崇敬與感戴;

我將我的良心和尊嚴從事醫業;

病人的健康應為我的首要顧念;

我將尊重所寄託予我的秘密;

我將盡我的力量維護醫業的榮譽和高尚的傳統;

我的同業應視為我的同袍;

我將不容許有任何宗教、國籍、種族、政治或地位的考慮介入我的職責和病人間;

我對人類的生命,自受胎時起,始終寄予最高的尊敬;即使在威脅之下,我將不運我的醫學知識去違反人道。

我鄭重地、自主地以我的人格宣誓以上的誓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葉方良 Rex-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