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師行記

1995.03.01 不求掌聲,但求共鳴,時時反省,不與人爭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五年三月一日

昨晚方抵達臺中分會,清晨,即有委員、會員絡繹不絕,扶老攜幼前來向上人頂禮。

年近八十的蔣福康老先生於三年前習繪油畫,近日將在市立文化中心舉辦個展,所得悉數捐給慈濟。他說:「多年來閱讀慈濟月刊,獲益良多,希望藉此次個展能有所回饋,以盡棉薄之力。」

八時,臺中委員組長幹部會議,羅明憲師兄報告慈濟人對二月十五日衛爾康西餐廳大火協助情形,包括迅速成立指揮中心,分別到醫院與殯儀館關懷傷者及亡者家屬,助念並提供茶水、熱食。

上人讚言:慈濟人動員力強,處事體貼入微,要擴大這股愛的清流。

對功能組幹部及組長,上人殷殷叮嚀:「我們不求掌聲,但求共嗚。凡夫地難免煩惱多,要把是非煩惱視為修行。不與人爭,不勉強他人,時時反省,才有力量向前精進。」

臺中腎友協會總幹事洪樹和先生,前來請上人為洗腎的病友開示。上人表示,可請管理中心安排時間。

下午一時三十分,中區委會員聯誼會,南自柬埔寨賑災返國的臺北榮董陳金發師兄現身說法;來自美國的慮銘師姊亦以心路歷程與眾分享。慮銘師姊自幼生長在不和諧的家庭中,

婚後赴美,以物欲為重,有著自卑又自大的心態;由於幼時得不到母愛的溫慰,長大後處處頂撞、忤逆母親。直到閱讀上人的書,才醒悟自己的無明;此次返臺,鼓起勇氣向母親下跪懺悔,母女多年心結因此解開。

慮銘師姊一席話,令會中多人感動淚下。

末了,上人提到,從元月十七日發生的日本阪神大地震、除夕夜國內空難、年初三板橋瓦斯氣爆到元宵節次日衛爾康大人……世界災難頻仍,令人悲痛,尤其衛爾康大火奪走六十四條寶貴生命,更令人「痛到心底深處」。

「若叫家屬不悲慟是不近情理,也大殘忍;但要化悲憤為悲憫。希望六十四個人的犧牲,能喚醒社會大眾重視公共安全意識,比做任何功德更有功德。」

古道國際藝術公司柯佐融先生攜來一只精巧的鼻煙壺,壺內有北京內畫大師盧建廣以玻璃內畫上人法相,並由國寶級人物王習三先生題字。柯先生表示,該公司決定以後將拍賣所得捐一成贊助慈濟志業。

六時許,衛爾康大火罹難者許淑如、莫季衡的父母前來面見上人。這兩位東海大學的學生,原已登記參加慈青,唯來不及參與活動,即已罹難。上人安慰兩對哀傷的父母:「我的痛不比你們少。事已發生,要將悲痛化為力量。父母心安,孩子的亡靈才能安。生命的價值很難衡量,要使其無價,則孩子犧牲才值得。」

「我會化小愛為大愛,接續兒子未竟的心願,參與慈濟。」莫先生表示。

晚上七時三十分,慈誠隊禮拜法華經。上人開示:「社會祥和,才無人禍;而唯有人心淨化,社會才能祥和;知足的人是有福的人。」

▲隨師行記

1995.03.02 全民提高公共安全意識,才可減少災禍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五年三月二日

晨六時許,臺中市長林柏榕來訪。針對近日在臺中市發生的一場大火,林市長表示:「人生無常,早已明白,且有心理準備;唯衛爾康大火實在難以預料及接受。」

上人表示,希望大家能記取此一不幸事件的教訓,共同促進公共安全。「業者不達法,民代不關說,政府執法要公正徹底,人人提高警覺,才

可以避免災禍」。

吳玉樓師兄甫自尼泊爾歸來,對上人說出此行的感想。對於當地人疑惑為何慈濟無條件的建屋給他們,上人表示:「慈濟別無所求,只為一分『愛』!何況佛是覺者,其教育落實在臺灣,尼泊爾是佛陀的故鄉,慈濟只不過是將佛陀這分『無形大愛』化為『有形建房』,回饋給需要的人。」

南投縣長林源朗來訪,致贈「仁慈廣被」獎牌予上人,感謝慈濟捐贈兩艘氣墊艇援助南投縣救難協會。

捐贈遺體的彰化林女士家屬十餘人,齊來皈依上人。林女士生前即親自與慈濟醫院聯繫,願將遺體捐給慈濟醫學院作醫學研究之用;今年二月三日,林女士往生後,她的子女們遵照親遺囑,在慈濟醫學院的全力配合下,完成林女士的遺願。

林女士的子女們將醫學院致贈的二十萬元慰問金回贈慈濟醫學院做為獎學金,他們表示,母親向來堅強樂觀、常懷感恩,對慈濟尤其肯定。

上人表示,大愛就是佛心,林女士能夠遺愛人間,是留給家屬最珍貴的無形資產,他期勉林女士的子女們:「學習母親的大愛精神,多多關懷社會和人群。」

▲隨師行記

1995.03.03 人與人要能互信、互諒、互愛,淨化人心由普天三無開始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五年三月三日

「慈濟是一方大福田,委員是園丁,發心的會員即是菩提苗。園丁必須盡責,照顧好每一棵幼苗使之蔚為大樹。」上人在臺中分會每月一次的「感恩時刻」中開示,勉勵慈濟人要經得起洪爐的冶煉及鎚打,才能百煉成鋼。

十時三十分,北上抵達三義,適逢苗栗縣女童軍在西湖度假村舉行露營活動,四百多名女童軍在老師帶領下,齊來拜會上人,年輕女孩流露歡喜無限。

來自頭份、竹南、苗栗等地委員齊集中華藝品館迎接上人,並聆聽上人開示。上人表示,今年慈濟的工作重點在於淨化人心;人與人彼此之間要能互信、互諒、互愛。

用過午餐,一行人繼續北上新竹。約一時三十分,抵新竹福嚴精舍,拜見真華法師。上樓禮佛後,上人即向暫時駐錫在此的師父印公導師頂禮,並報告慈濟在尼泊爾的建屋概況。

寄宿臺北分會的慈濟護專五年級二十三名學生,在臺北市立療養院實習四週,今已圓滿結束。市療護理長讚美她們不會抱怨、不會要求更換病人,且以感恩心、包容心從事護理工

作。上人再三嘉勉護專學生。

臺大醫學研究所所長沈豐文,日前因心肌梗塞住進加護病房,並已進行心臟移植。其夫人、子女焦急不已,特來見上人,上人慰以:安下心來多祝福他,合力陪他度過危險期。

晚上外語隊新舊總幹事交接,原任總幹事唐渤博榮退,由施啟智師兄接任,上人分別勉示他們:「感恩前人的付出;期待後者能傳承經驗,做更大的奉獻。」

上人開示時,提及近來接二連三的重大災難,多是人為因素造成,因此期望人人提高警覺,才能減少災難發生。

▲隨師行記

1995.03.05 勉北區教師全心投入教育志業,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作育英才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五年三月五日

一位榮董來請示上人:年高九十的老母親常活在怨嘆嘮叨中,令兒孫痛苦不堪,不知如何改變她?

上人答:「叫九十歲的老人改,不如叫六十歲的人來改。以善解、包容的心,包容老人家的嘮叨,好作為四十歲、二十歲兒孫輩的榜樣。」

葉樹姍師姊陪同中醫師許榮助及友人邱先生前來。許中醫師捐贈二百萬善款,贊助即將成立的慈濟兒童發展復健中心。

今天是北區教師精進日,下午一時三十分,上人蒞臨開示,以「老師心,菩薩心」為題,闡示《法華經》「大慈悲為室,柔和忍辱衣,諸法空為座,虛此而說法。」經義,勉勵老師們以天地為教室,萬物為教材,在人與事中磨鍊、學習,視教育工作為志業,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作育英才。

午餐後,輔大生物系楊美桂教授向上人表示,昨晚輔大慈青社成立時,校長親臨致詞,對慈濟讚歎有如。楊教授去年加入教師聯誼會,曾到慈濟醫院當過志工,目前是輔大慈青社指導老師之一,慈濟路上非常投入與精進。

一位培訓委員恭敬向上人呈上「私房錢」三十五萬,她說,去年要不是聽了上人一席話,她早就自殺了,如今做慈濟做得好開心,將來她的遺體要捐給慈濟醫學院,而且先生和女婿也表示要跟進呢!

傍晚,板橋海山分局長林雲祥和新生里里長吳威浩先生專程來向上人致謝。年初三板橋瓦斯氣爆,慈濟人迅速動員上千人次協助災民,兔於挨餓受凍。

晚上七時,訪視組會議,師姊們就多年實地訪視個案中碰到的困難及疑慮,一一舉實例請示上人。上人除詳加指示外,並稱讚師姊們的辛勞和用心。

▲隨師行記

1995.03.07 宜蘭慈濟人關懷少年觀護所兩年有成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五年三月七日

一早,上人在臺北師兄送駕下,驅車啟程由濱海公路返花蓮。

下午一點抵宜蘭,用過午膳後,上人隨緣向當地慈濟人開示:「人心要淨化,社會才能祥和,也才能減輕人禍災難。多一個人付出愛,社會即多一分平安、家庭多一分幸福。天下有災,我們焉能平安;社會不祥和,我們也不安定。希望大家時時以『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精神,致力於淨化人心的工作。」

宜蘭師姊拿出兩本檔案呈給上人。這是宜蘭慈濟人赴少年觀護所關懷受刑人的紀錄。去年母親節,宜蘭師兄姊首次將慈濟媽媽的愛心帶入宜蘭少年觀護所。由於迴響不錯,在該處有關單位一再力邀下,去年九月份開始,師兄姊固定於每星期五與該處的二十多位十八歲以下未成年年輕人聚會。從慈濟愛的故事、師公上人的法語,到手語帶動唱……,慈濟媽媽的溫言愛語,讓許多從小飽送風霜的孩子,感受到「情的溫暖」;慈濟媽媽的笑容,更讓多位身心受創的孩子,找到了傾訴與慰藉;而慈濟媽媽轉述師公上人的靜思語,給他們心理上莫大的鼓舞與依託。

一位五歲就被母親拋棄,從小由奶奶帶大,在此地出入多次的同學寫著:「我從來沒感受過媽媽的愛,而現在從慈濟媽媽身上,我已感受到有媽媽的感覺了。」他也記取慈濟爸爸的叮嚀:「不怕路漫長和遙遠,只怕走錯路,要能迷途知返。」一位同學則記下:「看到慈濟媽媽,好像看到好久不見,所想念的母親。」

這群由於年少輕狂,鑄下錯誤的年輕人,如今在師兄姊的關懷下,發露本性。

二點不到,在宜蘭師兄姊恭送下,上人與隨行二眾啟程返回花蓮。

▲隨師行記

1995.03.09 以德待人,付出德,即有所得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五年三月九日

晨曦初露,一位女士來精舍拜見上人,提到她先生於近日往生,小孩內心害怕,不敢進入父親臥房……

上人開示:「眾生皆隨業力牽引,往生後,依其所造善惡業,決定來世投生之處。人死後,意識必離身軀,由不得自己;而能夠自由來回六道的,是已解脫者,他們不執著、留戀軀殼。所以,先生既已往生,不需掛礙;你自己的心要走,明理的人不會被事相所轉。對於子女,要以教育安其心,使其有健康的心態,不令其迷中又入迷。」

早上八點抵慈濟醫院。上人在慈濟部與三位副總執行長及總務組王錦珠師姊,談論如何待人、用人,使人盡其才。上人說:「要以『德』待人!付出德,才有所得。」「在人間,面對


是複雜的人性,要有一分修養的功力,將心比心。處理事情,要尊重他人;若對方不負責任、有過錯,我們也要有寬大的心態,婉言相待。要學習如何對人好,留人情在人間。」

陳紹明副總執行長談醫學院、護專教師宿舍事宜。

隨後,林碧玉副總執行長開車載上人看視興建中的教職員宿舍。

回慈濟部,林副總帶新任慈濟管理中心專責小組張小姐拜見上人。張小姐表示:「希望能有機會隨師行,深入瞭解慈濟精神。」

上人說:「管理是活的,特別是管理人,要以活的方法。讀書是為了要在人群中發揮效用,所以不要執著於學歷;心生傲慢,反而與人有距離。如今學識高高在上者很多,但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最重要的是別人能否接受我們;人力能做整合,才會促進團體發揮更大的功用。」

下午二時,進行每週例行的志業策動會議,會議經四小時結束。

▲隨師行記

1995.03.10 行菩薩道,要切記「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五年三月十日

「慈濟世界美在哪裏,美在付出再付出……」志工時間,耳邊傳來聲聲柔和的歌聲。

被上人稱為志工菩薩的師兄姊們為善競爭,踴躍上臺分享心得。一位師姊說:「有位老榮民因遭火車擦撞致腦部受傷入院急診,當我為他脫衣褲時,內心一陣酸楚想到他生長在戰亂時代,過著槍林彈雨的生活,從大陸到臺灣,戎馬一生,如今孤苦無依。近日天氣寒冷,但他身上只有幾件薄衣,可見生活困苦。我在他耳邊告訴他不要擔心,想不到開完刀後,他還是走了……」

「另一位年滿百歲的阿婆,人工肛門處的傷口裂開,穢物不斷流出,護士為她擦藥、消毒時,照理說應疼痛難當,但阿婆毫無感覺。這使我體悟到,人往往求長命百歲,貪生畏死,但不能發揮功能的生命,即使長壽,又能奈何?人生在世,應多行善事,直到氣息盡時方歇,如此才是真正尊重生命。」

明月師姊也陳述一個案。「一位年近八十的飯店老闆,年輕時很能幹,但如今除了吃飯、上廁所、數錢還記得外,其他都忘光了。當我看到他時,他正認真地數著一些破碎的紙。照顧他的侄子說,他連前一分鐘的事都記不得,為防止他時常偷跑不見,只好剪一大堆碎紙撒在床上,使他數得忘了時間……生而為人,大半輩子勞碌奔波,即使家財萬貫,到人生的最後又如何?只是徒然數著假鈔罷了。」

上人藉事顯理:「平時我們看別

人不幸的遭遇,通常只是感嘆人生苦難偏多,對他生起同情之心;除非事件發生在自己身上,才會產生痛切之情。而菩薩則是『痛在人身,傷在我心』,此痛切之情,就是『同體大悲』。」

「人生要為大我付出,不要執著小我。凡夫普遍把假當真;行菩薩道則要認清『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我們要把人之初性本善的『真』--本來的佛心認清楚;存有這分真,投入人群,付出再付出。」

午後,宗教室林純霞師姊向上人報告,今年委員欲推展的諸多活動。

上人表示:「我今年發願:淨化人心、祥和社會、天下無災。為達此目標,在在需要委員花時間多與會員交流,多一個會員,社會就多一分淨化。」

「慈悲與智慧要平行,慈濟志業綿長,力量必須集中。我每個月全省奔忙,就是希望大家能深入瞭解慈濟,先淨化自已、再影響他人,如此社會才能祥和。」

「慈濟不斷擴展四大志業,是在啟發人人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愛心,而最終的目的,就是要淨化人心。這個宏觀的理想與目標,需要大家一心一志共同努力。」

▲隨師行記

1995.03.11 聯合國開發計畫處辛承一博士等人拜訪上人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五年三月十一日

志工時間,上人開示:「日常生活中,無處不是佛法;在生活中用得到、感受得到的,才是其妙法。」「學佛者要端端正正地走在誠正信實的軌道上。凡事不等他人要求,能主動幫忙,且做了之後,不求回報;做多少講多少,甚或不說,這些都是『誠』。對人誠實,其實是對己負責;為人不實,於道德就有損。」

上人提及全省盛傳「吃湯圓保平安」一事,真是「一人吐虛,萬人傳實」,人云亦云,人言可畏。「若能傳遞淨化人心的理念,就是人言『可貴』。總之,我們應誠正信實,講好話、傳好話,要讓人言『可貴』,不讓人言『可畏』。」

八點二十分,聯合國開發計畫處資深衛生顧問辛承一博士,在預防醫學研究所洪其壁所長及何醫師陪同下,人精舍拜訪上人。辛博士表示,聯合國開發計畫處為配合「兒童疫苗振興計畫」,推動理想疫苗研發工作,因此設立國際疫苗研究所,利用亞洲地區的科學與經濟實力,進行疫苗研究開發工作,同時也加強東南亞與西大平洋地區在疫苗研發、品管與製造方面等能力。

上人對此項有益兒童的計畫,表示肯定與支持。

慈濟賑災代表團即將再赴柬埔寨,總管理中心副總執行長王端正、柬國臺商黃福得以及榮董陳金發、羅明憲、楊明達等人聚集精舍,與上人座談。

上人說:「人生是短暫的,『把握現在去付出,就是福。』這是慈濟人共有的觀念。所以,慈濟對柬國的幫助,也只是單純的希望他們能自立,進而利益當地人。」

午後,花蓮環保局蔡財興局長入精舍拜訪上人。蔡局長此行是為感謝慈濟長期投注人力在全省推動環保,並作環保經驗交流。

上人表示,環保是全民的責任,需要大家一起努力,清潔單位也要配合,才能徹底做好垃圾分類、資源回收的工作。政府機構可依回收資源種類,訂定不同的回收日期;此外,在推行之初,必須恆心輔導家家戶戶:一、減少垃圾量--避免不必要的浪費,直接減少垃圾問題。二、乾淨分類--必須在家即做好分類工作,以節省清潔人力,並使資源有效回收。而透過不斷宣導,民眾就漸漸知道如何分類及處理垃圾。「推行環保,全憑習慣與觀念而已。」

蔡局長提到,衛生署目前正推行「環保新生活」活動:一、生活環保--希望民眾有節約觀念,不過度消費。二、飲食環保--尊重自然、生命,保護野生動物。三、宗教環保--不燒紙錢、燃鞭炮,且應推廣火葬等。

上人表示,此類環保活動,佛教界早已行之多年。凡飲水、食物皆不可糟蹋,即連自己盤中剩餘的油水、殘渣,也要惜福。又如推動素食,自不會造成生靈的犧牲。至於人往生後之處理,佛教一向主張火葬;而慈濟目前更推廣大體捐贈供醫學教學研究的觀念,因為往生後的軀體能作最後使用,這也等於是「資源回收」。乃至居家關懷,委員到老人、殘障、精神病患家中,作清掃房屋、整理環境

的工作,也是環保的一環。最後上人說:「愛護我們生存的大環境,是每個人的責任。」

一位工作人員因人事問題困擾,心生煩悶,上人開導:「要有宏觀眼光從事志業工作。我們有很多事待做,同事之間難免意見不同,不要停在心結上。要把人事當教育,不要把人事當是非而積壓在心裏,造成對雙方的傷害。」

「多數人的煩惱是從心而起,所以人我相處最怕在心中打結。面對工作,要無『人相、我相』,才好做事。修行就是修整心態、調整行為,對人要善解,面對困難則要鍥而不捨;有寬大的心量才能有大將之風。」

花蓮委員、慈誠隊每月例行共修會,在男眾寮房舉行。上人開示,佛陀一生的教育,就在「教」、「戒」兩字。「教」是眾善奉行;「戒」是諸惡莫作。「為人除了不犯錯、不造惡外,進一步要積極行善;能時時依戒奉行,就是精進。」「該做的,一定要做:不該做的,就不要做。學佛必定要善惡分明--積極是眾善奉行,消極是諸惡莫作。」上人以近日諸多事例,顯明積極從善之義。

有鑑於臺中衛爾康餐廳火災及板橋瓦斯爆炸案釀成的不幸,上人希望大家於平常生活中,培養良好習慣,小心人燭、瓦斯等。上人並表示,每一個人的一秒鐘,只有一次的機會,所以分秒不要浪費;福、禍都在一秒鐘發生,因此,分分秒秒要多用心。

▲隨師行記

1995.03.12 感恩醫師付出愛心解病苦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五年三月十二日

志業體員工尋根之旅活動,從昨日展開一連串動靜態課程。今晨七點,上人在新講堂為大眾開示。

「長年累月甘願過著付出的生活,這是志業精神;時時計較上班時間,不情願投入忙碌的工作,這是職業態度。我們是因志業精神而脫俗,因職業態度而流俗;兩者的人生境界大不相同,前者將獲得心靈的寧靜,後者將流於煩惱叢生。」

上午九時許抵慈濟醫院,上人隨即前往病房採慰病患。戴著頸部固定器的馬先生見到上人,顯得非常高與。上人俯身傾聽馬先生說話。馬先生一字一字慢慢吐出:「我今後不管人在哪裏,都會追隨師父。」

上人說:「菩薩道雖遙,但要世世不悔,攜手共行。」

主治大夫郭漢崇醫師正巧進來,他簡述馬先生目前情形:因頸部骨頭鬆落,壓到脊椎骨,現先以鐵架固定頸部,待穩定後,再看看骨頭能否自行長回來。

上人對馬先生說:「既然生生世世發願行菩薩道,這一世,就要照顧好自己的身心。放寬心,把身交給醫師,把心交給佛。」

馬先生說:「我絕不後悔追隨師父行菩薩道。」

上人說:「有這分心,就是在結好緣。」

馬先生:「等我病好了,我要追隨在師父身邊。」

上人:「順其自然安心養病,不要操之過急。」

郭漢崇醫師是慈濟醫院資深醫師,平日忙於照護病人,今與上人不期而遇,遂信步同往慈濟部。上人關懷郭醫師近況,並提及對醫師的殷殷期許。

上人並提及自己的處世為人之道。「人與人之間,難免有意見相異而起爭執,甚或對已造成的誤解、傷害。若被傷害的是我,我會善解:人嘛,都是凡夫,要多多善解與包容。我一向的心態,面對無端的是非,就是『事情到此為止』,只求踏踏實實好好地做,不要再追究是誰怎樣來傷害我;只要自己具有免疫力,恆持誠正信實,時間總會證明一切。」

上人提出他對醫師的期待:「慈濟不是為了營利,只希望病人能得到良好的醫療品質,這是慈濟辛苦建院的目的。我沒有什麼要求,只要求醫院不要忘了初學醫時的那份心善盡救人天職。」因此,「我的理念是:要愛醫師、要感恩醫師,因為病人有否好的醫療品質,端看醫師們是否付出愛心。而要醫師們有愛心,我們要先去愛醫師,瞭解他們真正的需要,要盡力配合。

中午一時,上人至靜思堂對高雄慈濟人開示。上人在開示中強調:「世間無我們做不到的事,只要有心就有力,就能利益眾生。」

▲隨師行記

1995.03.13 美國國家骨髓捐贈計畫國際事務委員會主席凱斯博士來訪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五年三月十三日

一早七時許,臺北陳錦花師姊偕印尼林芳如、西班牙劉麗雪師姊入精舍拜見上人。兩位師姊旅居海外多年,皆有心在當地推展慈濟。師姊們表示,西班牙社會福利良好,人民生活安定,重視休閒活動;印尼則貧富差距懸殊,人民生活較無保障。

上人說:「體會不到人生的苦,就難以覺悟自性,所以佛說『富貴學道難』。但再怎麼富有的國家,也有貧困的人,所以要深入暗角,找出真正需要幫助的人。今年,慈濟將以東南亞為慈善志業重點,因為這一帶包括泰北、柬埔寨、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人民普遍貧窮,亟需援手。」

「有心投入慈濟,要先瞭解慈濟精神。救濟工作要及時,而一個人力量有限,要不斷介紹慈濟,找同心同志的人共同參與,若能織成千手千眼菩薩網,則不管何處發生急難,都能就地取材,迅速馳援。」

美國國家骨髓捐贈計畫國際事務委員會主席凱斯博士、美國羅氏檢驗室人員愛倫博士及吳宗鳳博士,於下午五點十五分,由慈濟醫學院公衛系主任兼慈濟骨髓捐贈資料中心執行秘書蕭正光教授陪同,至慈濟部拜訪上人。

凱斯博士表示,全美總人口數有兩億多人,其中亞裔佔三千萬人;目前一百五十萬筆志願捐髓者資料中,少數民族只占百分之六,亞裔人士則不到百分之一;而目前全美待髓者共有七萬二十人左右。有感於慈濟對群眾的號召力,及在推廣骨髓移植上的可觀成就,因此受邀前來與慈濟交流經驗。

凱斯博士提到,已有幾種骨髓移植方法在實驗中。上人說:「治療方法不斷創新,對救人者與被教者都是值得歡喜的事;慈濟會盡力做好造福血癌患者的工作,希望大家一起努力。」

▲隨師行記

1995.03.14 東南亞慈濟人用心投入社會服務,創造愛的循環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五年三月十四日

上人在晨語中開示:「人生要追求一切明朗,沒有一點無明,必須先將『心』完全靜下來,不受外界環境的污染;也不要讓過去的人、事、物、煩惱,動搖我們的心,所謂『事過境遷』,學佛就是要修得讓『心』時時保持靜默;心若能明靜,就能朗照外境,這是我們學佛的目標。」

蕭惠特師兄入精令,向上人報告有關日本震災援助後續工作進展。蕭師兄表示,日本分會負責人謝富美師姊,日前偕同當她師兄姊,再次前往神戶,深入災區發放給近百位持有日本政府簽署受災證明書的中國留學生,每人兩萬日幣及若干日用品。

赴東南亞訪視當地慈善會務的恩師父、愉師父、顏惠美師姊、鄧春治師姊等人,於昨日返抵國門,連夜搭車回到精舍已是凌晨四點多。上午八時,他們向上人報告此行見聞。恩師父表示,當地慈濟人對個案處理過程非常用心,照顧戶與慈濟人的情誼,宛若家人般溫馨;由於當地生活所需不多,經濟援助不成問題,因此著重於居家關懷。

春治師姊說,大馬地區慈濟人前往醫院當志工,獲得當地人士的肯定,乃至地方新設的仁愛醫院,也主動於大門入口處設立慈濟志工辦公室。印尼、香港慈濟人也全力在當地帶動會務,用心投入社會,奉獻人群,以期精神傳承,創造愛的循環。

郭孟雍教授、李佳穎、李憶慧、陳珀玲、葉俐君、魏秋琴等師姊,陪同香港嘉禾影視公司負責人何冠昌夫人林金菊女士、捷申企業集團蔡德義先生、與亞國際有限公司臺灣地區總經理等人入精舍拜訪上人。他們提及面對越來越多的天災人禍,唯有加快善的腳步,才能促進世界祥和。上人說:「走得穩健比走得快來得重要。」上人並提及柬埔寨長年內亂,造成國內民不聊生,因此身處福地的我們,更要惜福,珍惜這分安定。

宋茂生教授、郭孟雍教授與上人談及有關慈濟合唱團未來的推展工作。上人勉勵,有聲志業有賴兩位教授投入與推動,而在面對諸多忙碌事項時,唯有心平氣和分工合作,破除我相、擴大心量,才能因緣會合,凡事水到渠成。

▲隨師行記

1995.03.16 佛法是日常生活中應機而用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五年三月十六日

晨語開示,上人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用心體悟無常。「人生的每一時、每一刻無不在改變、消逝,世間的一切都是無常的。若能用心體會無常,則能透徹天地萬物之理--雖然道理深奧,但是歸納之後就是:無常苦空。」

一位女士近日與上司發生爭執,向上人懺悔,承認自己缺乏智慧。

上人慈示:「要打開心門,發揮慈悲心,去愛他、包容他。對人『計較』只是小聰明,以平常心、平等心待人處事,凡事能看得開、放得下,這才是智慧。」「對人好是我們的本分,懺悔過後,心才能坦然。能夠承認錯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

上人驅車抵慈濟醫院,由顏師姊陪同巡視病房。行經病患余先生處,他見到上人時說:「師父,我要為你當年在那家醫院所見的那一灘血作見證。」

原來現年六十五歲的余先生,民國五十五年時也在該醫院住院治療。有一天他在一樓,看到一位婦人被人以藤椅抬了進來,因付不起保證金,又被抬走,在地上留下了一灘血跡。後來,看到一位瘦小的出家人,與院方談及這位婦人之事。由於當時醫院皆有住院需付保證金的慣例,看多了這種事,余先生並不以為意。

事隔多年,余先生有次看上人開示慈濟緣起的錄影帶,當上人提起鳳林一灘血的往事時,余先生才知那位出家人就是上人,再細想當年情景,更覺上人的慈悲。

午膳後,李錦源師兄向上人報告南投仁愛鄉翠巒部落建房工程進度。李師兄表示,他們一行共八人,於三月十五日早上六時赴仁愛鄉,進行約十一小時的建房勘察工作。由於當地路況極差,多處坍方落石,建材運輸困難,加以天候不佳,故工程進展不易。目前仁愛鄉散戶十三戶,已於元月二十二日建蓋完成,共修建四片、重建九戶。

總管理中心秘書室徐祥明主任向上人報告有關南非、衣索匹亞等地的援助工作,並提出幾內亞比索共和國醫療援助計畫案。

徐師兄表示,幾內亞比索共和國位於西非,與我國有邦交。該國非常窮困,醫療衛生環境極差,亟需外援;慈濟援助計畫著重於購買醫藥用品提供給該國衛生單位。

醫學院李明亮校長向上人說明近日將結合花蓮縣立文化中心、師範學院、玉山神學院、慈濟護專、秀林國中等單位,在校內舉辦「花蓮溯源之旅原住民篇」系列活動,藉著攝影展等多項活動,呈現原住民多樣文化;希望透過展覽、演講、晚會表演,協助各族群相互瞭解與彼此關懷。

▲隨師行記

1995.03.17 無私無欺,事乃成;凡事不為己,是做人的本分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五年三月十七日

八時二十分,濟恩居士自德州來電,向上人報告海外慈濟世界新添生力軍--「佛羅里達州聯絡處」於近日成立。佛州位於美國東岸,為美國第二十二個慈濟據點,目前會員有一百多人,負責人為黃章貴居士。

勝勝師姊陪同澳洲慈濟人林信義、林呂星子夫婦,向上人報告有關當她慈濟會務推動事項。隨後,勝勝師姊並就目前醫學院「慈誠懿德會」工作進展與上人分享;她談及校內師生樂於參與校園環保、綠化除草工作。上人隨緣說出了兩則發生於早年,對其影響深遠的往事。

「大地青草的生命力,在春天時

節表現得很強韌,這讓我想起年少尚未出家時,有一次到寺院,遇到一位年輕的老師,那位老師也是虔誠的佛教徒,每天他要上班前,一定先到寺院禮佛。有一天正好在寺外遇到他,我們互相打個招呼,我說:『你好精進啊!』他回答:『我再怎麼精進,都比不過那些草木!』原來有一段時間,他自己立下一個願要跟青草比賽。因為每天出門時,總會看到水溝旁那片青草旺盛的生命力,讓他覺得每天所學、所教不夠踏實,於是他又加緊用功。」

「後來他說:『我還是輸了,因為春草除了又生,而我的知識仍無法在腦海中落實,不管怎麼精進,依舊比不上草木生長的速度。』我勉勵他:「我們不能,認輸!應該再接再厲。因為草木會隨著四季輪轉,秋冬之際會枯萎;而人在四季之中,可以不斷地累積知識。知識本來就是無形的,因為學得『無形』,所以,可以用得『隨心』啊!」

「這件事情給我很深的警醒,時時警惕自己凡事不可認為自己最強,但應時時鞭策自己要有不服輸的精神,只要月月、日日、分分、秒秒保有不停息、不變的道心,如此道業就會日日精進。」

「另一則發生在早期靜思精舍,當時常住種田維生,必須經常除草,倘若慢了些,讓雜草高過稻禾,稻米即會變黃。這也正表示我們的道心若是稍微偏差、疏忽了照顧,即會受到影響。大自然的啟示,讓我常常思考著在天地之間,一切萬物相生相剋之理。」

勝勝師姊嘆言,凡夫的悟境很難持續,習性則是難以轉移;面對煩惱總是閃不過,而佛法則是一閃即過;換言之,道理亦懂,但卻很難定根,反倒是煩惱易生根!

上人開示:「婆婆世界,本就是凡夫心難調,若成佛容易,為何說修行是難行能行呢?自我鍛鍊就是要『無私無欺』。人常常都是自欺欺人,明知自己不對,還要跟別人爭辯。無私無欺,事乃成。凡事不為已,是做人的本分。」

九時,「泰北扶困計畫」執行工作小組成員李朝森師兄,就現行工作進度向上人報告。

午後,上人對柬埔寨賑災代表團作行前叮嚀,上人期勉眾人:「發願救人,要心無所求,不可以助人者自居而生傲慢之心。希望每一位團員皆能抱持尊重、誠懇、謙恭的態度,散發內心那分清淨無染的大愛。」

▲隨師行記

1995.03.18 九十八位年輕學子獲頒慈濟獎學金,上人期許得獎學子努力回饋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五年三月十八日

春寒料峭,大地呈現一片生機勃勃景象,配合歲時節令,農夫開始忙著播種、除草,上人在晨語中開示:「雖然經常除草,但是草還是很容易再長,就像人們心中的煩惱,在靜思或禮佛的當下,都知道煩惱是業的種子,然而在離開大殿、離開靜坐或聽法的時刻,煩惱就很容易再生,這和大地的春草--春風吹又生相似。」

志工座談時間前十餘分鐘,中庭的電視螢幕,播映怡潔小菩薩與眾委員們比手語的溫馨畫面。怡潔的手語,動作伶俐、可愛,別具童真的意趣。

上人因此隨緣開示:「智慧不在於年齡大小,這分清淨的愛心與童心,即所謂人之初,性本善。唯有多培養愛心、多發菩薩的志願,才能去除人我是非的煩惱,恢復清淨的本性。因此,我們平時要致力於『藉境鍊心、藉事修心』的功夫,以長菩薩道業。」

由慈濟基金會主辦的「慈濟佛學、醫學、藝術獎學金」八十三學年度上學期頒獎典禮,下午二時在慈濟醫院二期講堂舉行,共有九十八位同學獲獎,由上人親自頒獎。

「佛學代表真理的追求,醫學代表予樂拔苦的善行,藝術則是美的象徵。」慈濟文化志業執行長王端正先生於致詞時,揭櫫三項獎學金代表的意涵。慈濟獎學金開辦至今歷經十三個寒暑,已獎掖一千兩百多位學生,當初創立即是為整體社會作育英才;上人期許所有得獎學子,抱持一個志向將來以造福人群來回報社會對他們的關懷。

▲隨師行記

1995.03.19 人人發揮大愛慈悲,事事吉祥平安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五年三月十九日

今逢全省委、會員聯誼會,近百位臺南榮董回精舍尋根,另外尚有來自屏東、高雄、臺南等地會員,一早,大家齊聚中庭分享心路歷程。

將三度赴柬埔寨勘察的陳金發師兄現身說法,提及過往雖身為董事長,但日日沈迷醉鄉,心靈相當空虛;如今參與慈濟,自願赴柬埔寨馬德旺省賑災,深刻體會到三種苦:一是天災之苦--柬埔寨遇水災後又遭旱災,以致稻米無法收成,造成缺糧危機;二是身體病痛之音--首次從柬埔寨賑災回來,因得蜂窩組織炎,腳腫嚴重,致就醫住院;三是內亂之苦親眼見到馬德旺省難民因內亂倉皇逃離家園,其景令人不忍。

感受人間疾苦及自身痛苦,師兄悲心頓生,發願一定要再起柬國,為當地苦難百姓盡心力。如今,陳師兄儼然成為「柬埔寨賑災特使」,只要慈濟至柬國賑災,他必是「先遣部隊」--和其他師兄先行前往安排前置作業。

上人提到昨日(應是3月16日)遇到見證當年地上一灘

血的余先生,並表示:「三十年前在醫院看到那灘血時,我個人什麼都沒有,現在也是什麼都沒有;但那時所見是一灘血的遺憾,現在則有慈濟醫院發揮救人的工作。正因為大家點點滴滴付出,才有現在的慈濟世界「慈濟的美,美在付出時,那一分心靈的踏實。」

陳恩妮、唐慧齡師姊陪同香港沙田醫院劉院長、醫護人員,及慈濟香港聯絡處的財務人員與律師拜訪上人。劉院長表示,沙田醫院成立於一九九一年,是一所公辦民營機構,由政府提供資金讓民間管理,院內共有七百床病床,以收容癌症末期患者,及其他老人慢性病患為主。慈濟志工每星期前往採訪病人,給予關懷;院長感恩慈濟人付出愛心,對醫院提供實質幫助。

上人感恩沙田醫院提供機會,讓慈濟志工可以付出良能:「人生最美的笑容是病人的笑容,慈濟人前去幫忙,為的是希望減輕病患的痛苦。而在付出愛心之外,還要有感恩心,感恩對方示現苦相,給予我們啟發!」

中午十二時四十分,上人赴靜思堂參加全省委、會員聯誼會。

上人開示時舉李正富、陳金發等幾位榮董為例,說明他們如今身為慈誠隊,雖然辛苦,卻是「真正的歡喜」;而過去雖然視喝酒、賭博為樂,然而,那種快樂非常短暫,如過眼雲煙,隨之而至的是煩惱。現在則事事明朗,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該做的事情,再辛苦都能轉苦為甘的甘願做、歡喜受。

▲隨師行記

1995.03.23 一行禪師勉眾:透過持戒,念念分明,步步安樂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五年三月二十三日

上午十時許,旅居法國的越南高僧一行禪師偕大弟子真空法師等十餘人參訪精舍。七十歲的一行禪師十六歲出家,曾赴美國任大學教席,返國後,成立社會服務學校,從事社會工作。一九六七年以其對社會的關懷及成就,獲提名諾貝爾和平獎。禪師二年前去函游祥洲博士,表明希望拜會「臺灣的德蕾莎修女」--證嚴法師,經游博士聯繫,遂成就此行。

上人與禪師在新講堂進行會談的大要如下:

禪師:「對慈濟所做的事印象很深刻,法師如何有精力來做這麼多事?」

上人:「慈濟最大的力量來自於眾人歡喜、志願投入。」

禪師:「儘管人們都很有善心,但一起做事時,難免會有不和諧的情事,慈濟如何使大家和諧共事?」

上人:「沒有特別的方法,都是

因緣成就!把握最初的緣,不讓它流失。每個人都有愛心,我只是集結大家的愛心轉化為行動,努力去救每一位苦難的眾生。」

禪師提到,人生充滿物質和心靈上的苦,有時會覺得自己很無助,不能為苦難世間多做些什麼。他認為,在慈濟工作,必須同時具有心靈的修行,這條道路才能繼續走下去,一如他在越南時,常教導年輕人要天天保持一顆安定、歡喜的心,這是推動社會工作的重要資糧。

上人表示,慈濟從事慈善工作三年,對自己而言,只覺得是隨分隨緣,盡本分事而已;因為慈濟人保持隨緣隨分的心,所以能做得很歡喜。

禪師並指出,全世界許多慈善組織的發展過程,皆會遇到權力運作的問題,站在佛教的立場,是應該注意的。上人則回答,他不曾想過這個問題,慈濟人用志業的精神投入,目標都是為了救人,人人自我管理,致力將自己的心照顧好,所以「我不會為此煩心,每天都很感恩。」

真空法師則問道,一行禪師在越南推動社會運動時,對於一些習氣較重,如一天抽一包菸的人,必須先經過訓練,然後再投入社會工作,慈濟志工是否也有類似訓練?

上人解釋「志工」和「義工」的不同,志工是發自內心、立下志願,自動自發投入;與義工是義務,可來可不來有很大的差異。「志工投入慈濟前,必須先守十戒。我鼓勵慈濟『家庭化』--在家中彼此教戒,夫妻同修,彼此照顧、相互勸導,訓練好後,才能做慈濟。」

對於上人以家庭化的方式,帶動大家恪遵十戒,投入慈濟世界,禪師及真空法師咸表敬佩。

禪師並稱道慈濟賑濟大陸是十分殊勝的因緣,藉此因緣植下佛教的種子,佛教應能很快在大陸重新萌芽成長。他請問上人,慈濟在大陸賑災是否遇到當地政府牽制的困擾?上人答:「因為慈濟沒有政治色彩,所以當地的政府都願意配合。」

晚上七時三十分,真空法師在中庭以「持戒與慈悲工作」為題,對眾開示。

▲隨師行記

1995.03.24 親自體會付出後的成果,感觸會特別深刻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五年三月二十四日

花蓮慈誠隊潘榮桑師兄帶熊位遠老先生來見上人。熊老先生七十八歲,民國六十年從警察崗位退休,領半退休俸,生活不成問題。雖然並沒有成家,但老人家身體、心理均極健康,他在自己住的村莊裏做廢紙回收,長年累月和慈誠隊配合,對環保工作十分投入。前些時候,他從「慈濟世界」廣播節目中,聽到上人呼籲遺體捐贈,便決定在自己往生之後,提供遺體給慈濟醫學院做解剖研究用。

熊老先生此行希望能皈依上人。上人慈言:「你很有心,捐贈遺體要有很大的喜捨心。其實,一個人往生後,呼吸就停止,不是土埋,就是人化,而你選擇遺體捐贈,那是很有意義的決定。」老先生並表示往生後,也要將他的撫恤金全部捐給慈濟。上人囑其:「你要虔誠念佛,要有佛心和師志。」

九時三十分,一行禪師入精舍。一行禪師昨日參觀過志業體後,非常讚歎慈濟將佛法落實在入世工作中,也希望菩薩能保佑上人法體健康。隨後一行禪師對臺中來的慈濟會員做簡短開示,於十時三十分離開精舍。

下午二時,一會員請示上人,自己原是棒球國手,因心憂時下的青少年無正當興趣,沉迷於電動玩具、吸毒等,便集合退休的棒球選手到社區去教小朋友打棒球,培養孩子們正當的興趣;他認為學棒球的小孩不會變壞。

上人表示:「能讓小孩子因有正當的引導,而不致沉迷於不正當的娛樂是好事,但是也要記得同時鼓勵孩子不能因運動而荒廢功課。希望只是訓練他們養成打棒球的團隊精神,而非讓他們全心或長時投入,因為他們不可能每個人以後都想當職業選手。」

醫學院醫學系及公衛系學生由慈誠爸爸及懿德媽媽陪同入精舍參加每月例行的照顧戶發放活動。學生們親切問候、關懷照顧戶,將發放品親自交到照顧戶手中;學生們的真誠,讓照顧戶心中充滿感動。

五時三十分,臺北委員杜張瑤珍、洪美惠、李明香、李大秀等人來見上人,她們早上到醫學院、護專參加懿德媽媽活動和學生同歡,晚上將再參加醫學院今日所舉辦的金嗓獎歌唱比賽。

▲隨師行記

1995.03.25 妄想太多,即生妄相;面對現實,說得到、做得到、即能感受法喜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五年三月二十五日

臺北榮董柴彭年先生帶廖先生夫婦來見上人。廖先生原任建設公司企畫經理,專程前來瞭解上人建設靜思堂的理念,希望也能盡一分力量。廖先生表示,在慈濟世界中感受到佛教的時代性:「菩薩道不是用講的,是行出來的。」

十時三十分,總管理中心王端正副總執行長,向上人報告柬埔寨目前待援的概況。十一時三十分,醫學院李明亮校長向上人詳述昨日招考醫學系研究生情形。

下午,臺中李朝森、梁安順師兄帶一名男士來見上人。該男士表示,他的意識被人「附身」控制,不管他在想什麼,連呼吸、想喝水,那個「附身者」都會知道,而且常和他講話,欲阻礙他修行。

上人表示:「是你想得大多,你的心綁住自己。你常將注意力拿出來外面看你自己--把自己的想法退出外面,來看你現在想做的事,才會變成三角關係。所以,你說你要說什麼話,「他」都知道,事實上那原本就是你自己的想法。」

「你現在是雙重心態重疊在一起,事實上沒有另外一個『他』,是你自己將『想法』和『做法』分開。人的思想在前,行為動作緊跟在後,這就像照相一樣,焦距如果沒有對好,影像就會模糊地交疊。你不要想大多,過去的就過去了,一直想過去是雜念,一直想未來是妄想。」

男士:「我現在講話沒有辦法像以前那麼流利。」

上人:「我偶爾也會這樣啊!人的身體有時難免會有一些問題,不要太在意。不要反覆去想過去、未來,放自在一點,思想的焦距就會愈來愈集中;反之,則會愈來愈散亂。」

男士:「平時在家一定要念佛、拜經嗎?」

上人:「不一定,你先照師父的法門去做--對人要:第一,善解,不要鑽牛角尖;第二,包容;再來是感恩、知足。這是你目前最重要的功課。平時要有佛心,佛心就是慈悲心,此即是最正確的法門。」「記住,不要理那個『他』,把自己顧好,要面對現實。妄想大多,就會有妄相。慈濟的法門是說得到、做得到、感受得到、真的做到的時候,內心自然很歡喜,那就叫法喜。」

▲隨師行記

1995.03.26 學佛就是要學得「尊重眾生的生命」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五年三月二十六日

上人提到幾天前看報紙有一則令人心痛的報導。有一群流浪狗被捉進一籠籠鐵籠裏,狗籠很小,狗又很多,牠們在露天之下備受日曬雨淋之苦,衛生不好,又沒得吃,於是狗兄一隻隻病了,而且互相傳染疾病;死去的、生病的和活著的狗一層層相疊,那種情形讓人看了很心痛。

上人嘆道:「人心何其殘忍啊!

動物跟人類一樣有情也有愛,也感受得到被虐待的無奈與痛苦,自稱為萬物之靈的人類,連最起碼的側隱之心都無法做到!」

「學佛要學到尊重生命--除了愛護自己、愛護人類,尊重人類的生命之外,還應該要『尊重眾生生命』,這是學佛者應該有的大愛、慈悲。人若能多用心關懷萬物生命,清淨的本性就會時時現前。」

早上七時,上人對新竹慈濟列車的會員開示。

上人強調:「佛陀教育我們要拉長情,擴大愛,把媽媽愛子的心昇華成為菩薩的智慧,廣愛天下眾生--不只是對自己的孩子、親人、朋友付出愛,對那些完全不認識的,也同樣尊重和關愛。」

上人進一步表示:三十年前一位原住民婦女小產因繳不出保證金,被醫院拒收,留在地上的一灘血,啟示上人「尊重生命」。「我深深感到人命,不該被區區八千元保證金決定,所以我想聚集眾人點點滴滴的愛,把「人的愛心、眼界擴大,讓每個角落都要有菩薩的眼線,希望增加更多手去扶助苦難無力的眾生。當初我看那位婦人,就像自己的親人般不捨,所以啟發了我同體大悲的心,才創造了慈濟世界。所以說,愛要擴大,要拉長,我們不只要愛自己和人類,更要尊重一切眾生的生活及生命,這就是菩薩愛。」

「不只是在臺灣,天底下貧窮的國家都是我們要愛的對象,所以慈濟對盧安達、衣索比亞、幾內亞比索,以及尼泊爾等等國家做救濟工作,最近則持續援助柬埔寨。人生沒有所有權,只有使用權,希望大家擴大『媽媽的愛』,用菩薩的智慧去愛普天下的眾生,乘我們身體健康時,好好發揮使用權。」

八時三十分,新竹地區委員、慈誠隊向上人報告新竹地區的會務。隨後上人開示:「閱讀經典獲得的感動,未必能永駐心田;慈濟是用行動實踐佛教的精神。在慈濟,不是比較誰拜佛慇勤,誰念佛號最多,而是要將感動化為行動,身體力行,真正去探討佛陀的本懷,並在生活中實踐,這樣才能真有所得。」

上人勉新竹慈誠隊與委員:「慈誠隊代表智慧,委員代表慈悲;智慧是一股力量,慈悲是一股良能,良能需要智慧來配合。你們要互相勉勵時時照顧好自己的心。」

九時,上人至新講堂對花蓮教師聯誼會老師開示。十一時,慈濟醫院小兒科主任金港齡醫師伉儷,陪同專攻小兒心臟科的美國哈利斯大學陳素瓊教授來訪。

▲隨師行記

1995.03.27 具足愛心、用心、願心,是真學佛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五年三月二十七日

「我們要時時抱持愛心,仔細觀察天地宇宙生命之可貴,進而『尊重生命』。佛陀教導我們開啟大愛去愛普天下的眾生;所以,修行不是為了自己,是為普天下的眾生而修。」

八時,上人對近住女開示,精舍生活步調緊湊,事事與時競爭,上人希望大家能充分利用時間、把握分秒,在服務人群中修養自己:「在人多的地方,才能接觸各式各樣的考驗,成就修行。」「修行就是要修好心,好心就是佛心,如果常常抱著好心看

人,人人皆好人;他人的表現不論是正面或負面,都是在教育我們、啟發我們,讓我們檢視自己的起心動念。」

「修行人的境界有三:先是見山走山;然後是見山不是山,最後又是見山走山,而這個過程可以說是從有所求的境界昇華到無所求的境界。」

九時三十分,臺北委員陳乃裕師兄、張彩蓮師姊,陪同自澳洲返臺的張勞基先生,及其友人見上人。

陳乃裕師兄向上人報告,此次在臺北板橋、內湖、士林三個地區所辦的骨髓捐贈抽血活動中,共有六千九百八十五人參與,且以年輕人居多;當日尚有三家計程車司機免費載送抽血民眾到現場,他們認為這是有意義的活動,所以發心協助;此外,現場也有多人發心捐血,捐血中心三地計收一千零三十七袋血,同時也有九百多人填寫器官捐贈同意書,讓捐血中心、中華民國器官捐贈協會及在場的醫護人員,都感到慈濟的號召力量不可思議。

近十二時,在美完成博士學位的明耀法師,帶領三位在家弟子入精舍參訪。明耀法師為已故上白下聖長老的入室弟子,法師表示,將來若有機緣,願意回臺貢獻所學。上人也期望法師早日學成歸國,落實心願。

臺北委員朱淑美師姊帶家人專程前來感謝上人,在其夫婿馬先生往生前後,因為慈濟人不斷協助及安慰,給予朱師姊很大的安定。

上人慈慰朱師姊:「他已得到解脫,難得他在人生最後還做出捐贈遺體的決定,而你們也成就了他的願。除了祝福他快去快回,你在菩薩道上要精進不懈,大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葉方良 Rex-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