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有情

西瓜偎大邊

◎林清玄

像西瓜這樣的水果,身體好的人愈吃愈補,身體虛的人愈吃愈虛。

我打電話給媽媽,請她趁暑假,帶孫子到台北來走走。

媽媽一面訴說台北的環境使她頭昏,而且天氣又是如此燠熱,一出遠門就不舒服。

然後一面輕描淡寫的對我說:「而且,前幾天才閃到腰,剛剛你大哥才帶我去針灸回來哩!」

「閃到腰?是不是又去搬粗重的東西?」我著急的問。

大概是聽出我話裡的焦慮,媽媽說:「沒什麼要緊,可能是上次閃到腰的病母還在呀!」

拔除病母

什麼病母?」這是我首次聽到的名詞,一邊問,一邊想起一年前,母親為了拉開鐵門,由於鐵門栓卡住,她太用力,腰就閃到了,數月以後才好。

我的媽媽是典型傳統的農村婦女,從少女時代就養成勤儉、事必躬親的習慣,一直到現在,只要她能做的事,絕不假手他人,甚至到現在,她還每天親手洗衣服,我們也勸不動她,只有在閃到腰那一陣子,她才肯休息。

「病母就是閃到腰以後,時常會記住那個地方曾經閃過(扭到),就會記在腦子裡,然後就很容易在同一個地方閃到,那就是病母。」媽媽還告訴我,病母雖是無形的,但「看一個影,生一個子」,就會製造出有形的病痛來,總要很久才會連根拔除,到病母拔除的時候,就是「打斷手骨顛倒勇」的時候。

媽媽是很樂觀的人,她說:「這一次,我把病母也抓出來治一治。」

心的力量

台語所說的病母,使我聯想到另外一句台語叫做「西瓜偎大邊」,一般都以為這句話的意思是一個人趨炎附勢,投靠有權勢的一邊,其實,這句話原來的意思是:像西瓜這樣的水果,身體好的人愈吃愈補,身體虛的人愈吃愈虛。

因此,在農村裡,我們如果遇到身體虛的人愛吃西瓜,就會勸他「西瓜偎大邊」--「半瞑呷西瓜,會反症」;如果遇到身體好的人擔心西瓜太涼,我們也勸他:「西瓜偎大邊,像你這麼勇,吃西瓜有什麼要緊?」

問題不在西瓜上面,問題是在身體,聽說西瓜涼冷而導致不敢吃西瓜的人,就是本末倒置了。

在我們台語的母語裡,早就知道

心的力量很大,因此在遭遇到困境的時候,經常教我們應該回來觀照自己的心,而不要去怨恨環境的不順,例如「昧曉駛船,嫌溪窄」;(不會駕船的人通常不會反省自己駕船的技術,反而怨怪溪流太窄)。「家己擔肥,不知臭」;「是不是,問家己。」(事情的是非對錯,要先反問自己,再責問別人。)

並且,我們還應該時常放下自己的悲觀情緒,克服心靈的盲點,因為環境的現象是與心的現象對應的,例如:

「竄驚竄遇到。」(愈擔心的事,就愈容易遇見。)

「昧曉剃頭,偏遇著鬍鬚的。」(不太會剃頭的師傅,往往會遇到大鬍子的客人。)

「屎緊,褲頭擱扑死結。」(急著大便的時候,褲頭往往打著死結。)

這些語言雖然粗俗,但很有生命力,與禪宗所講的「心淨則國土淨」,「息心即是息災」意思是相通的。

歡喜感恩

在心理學上,有一種係數叫做「樂觀係數」或「悲觀係數」,這種係數的力量佔實際現象的百分之二十。就是說,如果一個人有樂觀的心,他比平常會多百分之二十的機率遇到開心的事;反之,如果一個人心情「鬱卒」,也會比平常人多百分之二十的機率遇到痛苦的事。這不就是「病母」嗎?不就是「西瓜偎大邊」嗎?我們如果要開開心心過日子,那非得先有一個歡喜的心不可,老祖母不是教過我們「坐乎正,得人疼」嗎?

要有歡喜心,一則不要太執著,對自己的習性要常放下,老先覺們時常教我們「無魚,蝦也好」、「一兼二顧,摸蜊兼洗褲;有就摸蜊,無就洗褲」、「這溪無魚,別溪釣」。

一個人如果老是放不下,「一腳戶定內,一腳戶定外」(一腳在門檻裡面,一腳在門檻外面),或者「捏驚死,放驚飛」(抓著鳥不放,捏太緊怕牠死了,放了又怕飛走),那日子就會很難過,就會「燒磁的吃缺,織蓆的睏椅」(燒磁器的人用破的碗,織草蓆的卻睡在椅子上)、「裁縫師傅穿破衫,做木的師傅沒眠床」。

放不下的人,往往是「好額人,乞食命」--明明是很富有的人,卻過著像乞丐一樣的生活,使我們想起佛經裡那個不知道衣服裡有寶珠的窮人。

要有歡喜心,二則要常有感恩的心,並常常把福分分給別人。

「相分吃有春,相搶吃無份。」(互相分食,就會有剩餘,互相搶食,就會吃不夠)。

「人情留一線,日後好相看。」

「大家賺,卡昧貧。」(大家都有賺錢,才不會窮,不要想所有的錢都自己賺。)

「吃人一斤,要還人四兩。」

「食果子,拜樹頭;食米飯,敬鋤頭。」

會心不遠

在人生的過程中,遇到不如意的事是正常的,但不要使那不如意成為我們生命中的「病母」,而應該成為我們生命中的「酵母」--增長我們的智慧,常養我們的悲心。

不要害怕吃西瓜,因為有歡喜心的人,吃什麼都補。

「歡歡喜喜一工,煩煩惱惱嘛一工」,我們這一天何不歡歡喜喜的來過呢?在痛苦愛欲的人生,許多人在尋找快樂的祕方,卻很少有人知道會心不遠,歡喜的心才是生命真正的快樂之泉。

▲淨土人間

阿公說:愈做身體愈勇!

◎謝寶慧

六十一歲的陳龍全師兄,
在台中地區慈濟人資源回收的行列中,
年紀並非最長,
但因為一頭斑白的髮絲,
以及莊稼人的誠懇樸實,
大伙兒都暱稱他為「環保阿公」。

一出門,車水馬龍的車陣排出濃黑嗆鼻的廢氣;車子疾馳而過,激起了道路兩旁窪積的泥水。迅速跳退兩步,點點泥痕依照它們慣有的規律灑落,這些施工不斷、不斷施工的工程,不知何時能完工?紅磚道上的行道樹灰濛濛的一片;灰藍的天空盡是壓得人喘不過氣的陰霾……難道這就是現代都會文明的面貌?

我們創造了文明,在享受文明便捷之後,卻因著文明的後遺症,讓我們生長的這片土地失去了本然面目。能否有一瀑布的清流洗淨這茫霧般的天地?能否有萬壑蒼林讓「水泥森林」般的都市,坐擁翠綠一新?好想返璞歸真,回到真純的自然,真真實實,明明朗朗,清清新新……

火辣辣太陽下晶瑩的汗珠

不少人已著手為挽救、保育這片土地而費心。

每逢周末午後一點半鐘,台中地區第一組的慈誠師兄們,必定風雨無阻地趕赴集合地點,在曾益冰師兄的指揮調度下,環保回收工作又要展開了。

這一日,他們先至省府水利局回收汰舊換新的燈罩、燈座及廢棄的紙板,早到的師兄已不知來回搬運了幾回,後來者連招呼都來不及打,立即接手投入。電梯運下回收物,師兄們一手擎起燈座,一邊一個;我試著幫忙,用雙手吃力地舉起燈座,長年累積的塵埃弄污了雙手,甚至衣衫也染了幾道黑色痕紋,我看了師兄們一眼,他們仍努力地搬運著,對這些根本不覺有何大礙。至於舊燈罩,他們得先將外圍的鐵框拆離,區分成鐵類和塑膠類,方便回收。火辣的烈日照射,汗珠躍映在每個人臉龐,顆顆晶瑩;而在汗水滴落的剎那,心中有一種淡淡的欣喜。

「環保阿公」說:「你看,這些物件若去回收,就會當(能夠)再利用而不致成為垃圾,咱的社會也得到淨化,回收的錢佫會當(還能夠)給師父起(蓋)醫學院,喔!真好!」

「做田」精神為環保盡心

六十一歲的陳龍全師兄,年紀並非最長,但因為一頭斑白的髮絲,以及莊稼人的誠懇樸實,大伙兒都暱稱他為「環保阿公」。

阿公住在彰化縣埤頭鄉,每逢周末,他便自己騎一個半小時的摩托車到台中參加資源回收活動;有時若兒子要到台中,他就順道搭便車,一年多來毫不間斷。

他的大兒子是營建公司的董事長,阿公原有一輛百萬座車,還有一位司機,後來他去買了一輛貨車,找他的司機來開車,他自己就當起隨車的苦力。「老歲仔(老年人),來搬來做,還有車通(可)坐,心內感覺真趣味,而且這也是一種運動呢!以前本來就是『做田人』,現在是愈做身體愈勇。」他的二兒子也感染了他這分歡喜心,而今每星期皆主動為父親開車,一道兒投入回收行列。

他的大媳婦郭翠花師加入慈濟已六、七年的時間,因著媳婦的因緣,有一年他們夫婦倆跟隨回花蓮當志工的師兄姊到慈院,做為期三天的健康檢查。由於台中、花蓮相隔遙遠,因而台中的師兄姊輪值志工都是一星期的時間;三天的健檢結束後,阿公也跟著師兄姊扮演起志工的角色,到急診室幫忙推送救護床。「這些師兄、師姊很會招呼我們,來到這裏,我的心感覺真清淨,一點攏無驚疑,大家親像兄弟姊妹同款,同『心』做夥(在一起)。」阿公開朗的說。

紅咚咚的臉頰豐盈的心靈

阿公吆喝著:「走!我帶你去『古物商』那裏看看咧,你去看了後就知影(知道)現在的人真好命。」

師兄們已不知在古物商和省府水利局之間奔走了幾回,雖然早和王萬發師兄去見識了所謂「古物商」,但是就像小時候黏著阿公、阿嬤般,我還是想和阿公再去一趟。

古物商那裏的大怪手,依舊不斷地夾著一把又一把的廢紙,古物商說:「這些紙板到年底就沒人要收了,即使你們載來,我們也不要。」由於國人對回收廢紙的分類觀念並非十分明確,而國內紙廠又一向偏愛使用價格較低的進口廢紙,因此讓國內紙資源回收再利用的效益大打折扣,長久以來已成為古物商和回收者間一道難解的問題;如何倡導明確的分類觀念,而政府與民間如何研擬有效的回收後續管道,讓回收物能真正發揮再生的價值,已是刻不容緩的課題。

阿公卸完一貨車的回收物,紅咚咚的臉頰顯得更豐潤,忙完了臨時增添的回收工作,「現在要開始沿固定路線收取了。」他們在集合時即已事先分配好責任區,並確定了各自的行駛路線。

台中的資源回收分東、西、南、北四區,共有一百多個回收定點,除了一些設在學校、工廠和公司外,大部分都設在社區和個人家裏。由於各定點負責人早已將各類物資分類清楚,回收車只要一到站,只需把處理好的物資搬上車,每站停留個三、五分鐘。不過此刻已是傍晚四、五點之際,整個路線回收完,想必已華燈初上了。阿公說,有時自己負責的那條路線若早早收完,知道別組的師兄們還在忙,他們也會前去支援,「這是公家的代誌(事),大家一心在做,沒分彼此。」

偌大的古物回收場,各類物資雜陳,很凌亂;不過看到這群群師兄們,我的心裏有一抹綠泛開,很清新,很舒服,對所居住的「水泥森林都市」也有了希望。

▲千江映月

愛在飛揚--尊重生命活動成果

◎陳淑伶

〈尊重生命系列活動〉之一

自四月一日推出以迄,為期三個月的「尊重生命」系列活動,已於六月三十日圓滿告一段落。
回顧這三個月活動期間,每一項活動,均受到廣大的支持與回響
無怪乎內政部長吳伯雄說:「台灣不僅能締造經濟的奇蹟,更能創造愛心的奇蹟。」
由各項的活動成果,我們深信台灣的社會是富有愛心的。

自四月一日推出以迄,為期三個月的「尊重生命」系列活動,已於六月三十日圓滿告一段落。

回顧這三個月活動期間,每一項活動,均受到廣大的支持與回響,無怪乎內政部長吳伯雄說:「台灣不僅能締造經濟的奇蹟,更能創造愛心的奇蹟。」由各項的活動成果,我們深信台灣的社會是富有愛心的。

在「感恩青春的奉獻」--心蓮專戶劃撥捐款方面,從四月一日至六月二十日止,劃撥筆數共計三四四五筆,累計金額為三百四十一萬七千零二十元;「青春宣言靜思語」徵文比賽,參加的作品共計有一四三九件,其中與偶像歌手劉德華同選「原諒別人就是善待自己」作為自己生活奉行的座右銘者,佔第一位;其次是梅豔芳所選的「人生最大的成就,就是從失敗中站起來」;而郭富城所選的「信心、毅力、勇氣三者具備,則天下沒有做不成的事」則普受到國中、高中組朋友的青睞。企盼青少年也能學習偶像自我惕厲、行善助人的行徑。

結合了作家、廣播節目主持人及知名藝人的「環島列車青春樂」全省校園巡迴演講,亦廣受青年朋友的喜愛,二十七場演講活動,估計約有二萬二千多人參與,他們以豐富的生命體驗,與青少年共同探討生命的真諦

,進而能以行動實踐「尊重生命」的精神。

「飛揚的青春義踢」與「星光照人間」義演晚會,二場活動是整個「尊重生命」系列活動的高潮戲,不僅結合港台二地近百名知名藝人共同演出,當天至現場的觀眾也近三萬人。藝人們一方面經由演出呼籲青少年尊重生命,另一方面也為醫學院與醫療網的籌設,共盡一分力。二場門票的淨收入為一千三百六十九萬五千六百五十七元;現場捐款所得是三千六百九十二萬五千元。

而散佈於全省各地的一萬零九百六十個「愛心福滿罐」撲滿認養,也於六月二十六日在全省同步展開回收清點工作,總計所得為九百二十三萬八千零七十八元,真可謂是聚沙成塔、積少成多的印證;加上紀念T恤、環保帶的定點與街頭義賣,整個尊重生命系列活動收入淨額是八千一百一十三萬九千八百七十一元,將全數作為慈濟醫學院暨醫療網建設基金。

人間有情,生命永不孤單

「天上的星星,舞台上的『名』星,遙不可及;而在我面前的,是真正會發光發熱,充滿生命光芒的人間『明』星。你們的投入與支持,讓我對淨化人心更有信心。」這是六月九日參與此次活動義演的台灣藝人參訪慈濟時,上人對他們的感謝,佛家講因緣,任何事的成就均是一大事因緣,此次活動除了港台兩地演藝人員熱誠投入、貢獻心血外,更獲得許多企業與基金會的支持響應,讓整個活動可以順利推動。

為了感謝並表揚這些協辦、贊助企業單位,主辦單位--內政部與慈濟,特地於七月五日在花蓮慈濟醫院二期講堂舉行頒獎典禮。包括金車教育基金會、香港影視明星體育協會、台灣明星棒球與足球會、國華人壽、財團法人麥氏新東陽基金會、珠江營造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維力食品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新光產物保險、邱和成文教基金會、味王股份有限公司、聯藝製作有限公司、國際建昌集團、福華大飯店、大漢豆腐、百陽行等十六個承辦、協辦、贊助單位,均受到內政部頒贈三等內政獎章,對他們的熱心公益表示肯定與謝意。

青春光采無盡流動

內政部長吳伯雄親自參與頒獎並致詞表示,這是內政部首次以主辦單位的身分主動參與公益活動,同仁們不只是在辦一件事,更是一種自我學習、精神上自我提昇的過程,而港台藝人之間的良性互動,無形中亦提昇

藝人們的修養與形象,更讓青少年的偶像崇拜觀念,有了正面的導向。「活動雖然結束端正人心的精神意義卻永遠不停止。」這是吳部長最後對整個活動的期勉。

「尊重生命」是這次公益活動的主題,所有活動的設計不外是為了廣布「尊重生命」的意義,呼籲青少年朋友能夠謹守「慈悲喜捨不殺生、誠正信實不偷盜、聲色柔和講禮節、口吐蓮花不妄語、身輕心安不飲酒、不嚼檳榔戒菸毒、不打電玩不賭博、夫妻守分不邪淫、騎乘車戴安全帽、孝順父母常感恩」等十戒,由良善的自我改變帶來成長的喜悅,由自我惕厲反省到貢獻己力回饋社會,形成愛的循環,更由社會各界的真心奉獻,促成慈濟醫學院與醫療網的早日完成。

活動會落幕,但是永不落幕的是人人心中種下的「發揮長情大愛,尊重生命」的種子……。

▲千江映月

青春宣言靜思語--徵文比賽特優作品

◎編輯部

〈少年組〉

師公,您高興嗎?

◎碧湖國小/林盈如

親愛的師公:

我現在讀一年級,ㄔㄤˊ聽老師說起您的故事和好話,好想去看您,ㄉㄢˋ是爸媽不帶我去,我好失ㄨㄤˋ!師公您好嗎?

每當我去合作社的時候,想起您說的-知福ㄒㄧ′福再造福,ㄙㄨㄛˇ以我只買我最喜歡吃的ㄇㄧㄢˋ包而已,其他的東西就不ㄍㄢˇㄌㄨㄢˋ買了,我要把ㄕㄥˇ下的ㄑㄧㄢˊㄐㄩㄢ給師公ㄍㄞˋㄧ學院。

有一天早上我到學校,看見教ㄕˋ的門ㄔㄨㄤ都ㄙㄨㄛˇ著。過了一會兒,林同學和楊同學來了。汪同學走過去,就向他們說我的壞話,她說:「林盈如好ㄈㄢˊ,幹嘛把一ㄠˋㄕˇ還給老師,真ㄊㄠˇㄧㄢˋ!」我聽到了,ㄉㄢˋ是我不想ㄌㄧˇ會。ㄧㄣㄨㄟˋ師公說-—ㄩㄢˊㄌㄧㄤˋ別人就是ㄕㄢˋㄉㄞˋ自己。我ㄩㄢˊㄌㄧㄤˋ了汪同學,也ㄒㄧㄨㄤˋ她ㄍㄞˇ過來,做個好孩子。

上上個星期四下午,我坐四點的公車回家。在ㄇㄧㄠˋ的ㄆㄤˊ邊有一間ㄊㄨㄛ兒ㄙㄨㄛˇ,我看到一個小朋友拿另外一個小朋友的車ㄆㄧㄠˋ,我很想罵那個小朋友,可是師公說要口說好話,心想好意,身行好事。ㄙㄨㄛˇ以我就不想罵他了。

有一回,我不小心把姊姊的書桌ㄋㄨㄥˋㄗㄤ了,姊姊把我和弟弟叫到ㄑㄧㄢˊ面問:「誰把我的書桌ㄋㄨㄥˋㄗㄤ的?」我本來不想向姊姊ㄐㄧㄤˇ,ㄏㄨㄖㄢˊ想起師公說過--做壞事不能多我一人,做好事不能少我一人。ㄙㄨㄛˇ以我就ㄔㄥˊㄕˊ的ㄖㄣˋㄘㄨㄛˋ了。姊姊也心ㄒㄩㄥㄎㄨㄢ大的ㄩㄢˊㄌㄧㄤˋ我了。

我以ㄑㄧㄢˊ的ㄆㄧˊ氣不好,ㄔㄤˊㄔㄤˊㄨㄟˋ了小事和姊姊弟弟吵ㄐㄧㄚˋ,自從聽了您的好話以ㄏㄡˋ,ㄆㄧˊ氣就ㄍㄞˇ了一點。師公,您高興嗎?我一定ㄋㄨˇ力把我的ㄑㄩㄝ點都ㄍㄞˇ過來。ㄐㄧㄥˋ祝

身ㄊㄧˇㄐㄧㄢˋㄎㄤ,天天快樂。

師公是魔術師

◎汐止國小/王佳琦

師公您好:

我是汐止國小一年級的小朋友,我叫王佳琦,我媽媽也是ㄘˊㄐㄧˋ的會ㄩㄢˊ,ㄘˊㄐㄧˋ是什麼?我不知道。媽媽媽常看書,也聽ㄧㄢˇㄐㄧㄤˇ,她告訴我--花蓮有一位師公很好心,幫助ㄎㄨㄣˋㄋㄢˊ的人家,建ㄧ院、學校,做好多的善事,那要很多的人力、ㄨˋ力、和財力,我們要ㄍㄨㄤˇㄐㄧㄝˊ善ㄩㄢˊ,有ㄑㄧㄢˊ出ㄑㄧㄢˊ,有力出力,來幫助師公完成心ㄩㄢˋ。

媽媽是ㄘˊㄐㄧˋ人,她比ㄧˇㄑㄧㄢˊ更忙,也更快樂,她更ㄍㄨㄢ心我們,不再打我們或是ㄌㄨㄢˋㄈㄚㄆㄧˊ氣,爸爸也受到媽媽的ㄧㄥˇㄒㄧㄤˇ,會ㄔㄡ時ㄐㄧㄢ陪我們下ㄑㄧˊ、打球,不再像ㄧˇ前只ㄍㄨˋ做生ㄧˋ或是忙自己的事ㄑㄧㄥˊ。媽媽ㄅㄧㄢˋ得更好了,爸爸也更可愛了。我ㄐㄩㄝˊ得師公好像ㄇㄛˊㄕㄨˋ師,把我們的家人ㄅㄧㄢˋ了,更ㄒㄧㄥˋ福,更快樂!

最近我生ㄅㄧㄥˋ了,這也不能吃,那又不能吃,好累好痛苦.ㄛ!爺爺送我一百元,讓我病好了可以買東西吃,ㄑㄧㄢˊ有甚麼好,有健ㄎㄤ的身ㄊㄧˇ更重要。

師公您什麼時候來汐止上ㄎㄜˋ呢?我好想見您。祝您身ㄊㄧˇㄐㄧㄢˋㄎㄤ。

我做到了

◎碧華國小/陳姿偉

從梁麗娟老師教我們班開始,就常常要我們做好事,幫助一些窮苦的家庭。

記得,五年級上學期快過年時,老師曾經發起救濟貧窮家庭過好年的活動,同學們很踴躍的響應捐款,終於在過年前幫助了三個家庭,使他們也能跟我們一樣有快樂的新年。

後來,升上六年級時,老師又再度發起做好事的活動,我們又寄錢到台北縣家扶中心,讓三個可憐的破碎家庭也能有個愉快的新年。

寒假後不久,老師聽到高雄有位五年級的女生因要洗腎,家中又貧寒,我們聽說搜集滿一千個拉環,醫院就可為她洗一次腎的消息,趕緊又發動全班幫忙收集拉環。救人又可以做環保,頓時全班又熱鬧起來了,同學天天忙於收集拉環,甚至連弟妹的班級也一起幫忙,不到幾天就一萬多個了。

我們即將畢業了,上週老師聽到廣播知道證嚴法師要蓋慈濟醫學院,所以又去拿了六個福滿罐回來給我們捐錢做好事,而且天天為我們講解靜思語,使我不再愛生氣,也懂得幫忙做家事。最近我們的福滿罐集滿了,雖然我只有捐幾百元,可是心想可以幫助師公就很高興,老師也說重要的不在錢數,只在心意。我做到了。

上個月,老師帶了家扶中心幫助受虐兒童的T恤來義賣,我們全班買了一百多件,老師也買了十幾件,到了星期六穿便服時,別班同學以羨慕的眼光看著我們,許多老師也說我們很有愛心。

畢業了以後,不知道還能做什麼好事,現在只希望上國中後也能遇到一位好老師,將來長大後捐更多錢,做更多善事。

〈國中組〉

好球與壞球之間

◎中寮國中/林婉君

人生不一定球球好球,但是有歷練的強打者,隨時都能揮棒。

人生一路走來,或長或短,或好或壞,它總是段路程;但指南針不在別處,就在自己的手上,而我們都有這個義務,哦!或許也是帶著一分使命感與責任感來走這麼一趟。走完它吧!畢竟上蒼已賦予一個美麗的生命,去迎接一個充滿激盪、充滿神祕的未來。

「人生不一定球球好球,但是有歷練的強打者,隨時都能揮棒。」當球自投手手中離開的那一剎那間,似乎也就是我們在人生大道,昂首而行時所必須接受的考驗。球,速度快得飛到面前卻無法眨一下眼去猶豫片刻,無法猜測到結果,也許是好球,也許是壞球,而揮不揮棒卻是內心的勇氣抉擇,你沒有時間考慮太多,因為你必須冒著險--人生一直在冒著險,這是需要相當的勇氣與自信。

人生,會有多少球賽,我無法預知,但卻永遠相信,當球一離開了投手,只代表著打擊者必須面對一個充滿挑戰的未來;一次的挑戰也許是一次的挫敗,更可能是一次完美的勝利;但在人生中,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從中獲得啟示,待下次揮出更熟練的一棒。

善用自己的球棒,只因我走在自己的軌道上。無法避免的,人生有不斷的波折與煎熬,或許舉步維艱,或許不支倒地,卻都要學著自己站起來,沒有扶杆,沒有協助,擁有的也許只是旁人的鼓勵,但心中只求一個信念:一個必須再站在本壘板上的勇者表現;因為你還沒走到人生的末端,放棄,絕不是智者的求生手段。

歷練多了,受的傷口也許還在疼著,得的榮耀也許還在被傳頌著,但只要記取教訓,讓自己成長,而不是只在乎英雄榜上名;那些環繞在耳畔的稱揚讚美,也不足為奇。你要讓自己成為一名強打者,真正的強打者--他走過失敗,他試過站得更穩、更直;他更有成功者的特質,能夠為自己分析出錯誤,而不只是自怨自艾,不懂放開步伐。越過巨礁,踏過惡浪,也只是為了練就更無畏的勇氣、更縝密的思考、更完全的自信,還有

更堅強的生存意志。

「人生不一定球球好球,但是有歷練的強打者,隨時都能揮棒。」讓自己更相信自己、更肯定自己的能力,讓生命發出它原有的光輝。只有自己的雙手才懂得如何掌握可貴的未來;惟有樂觀、勇敢、無窮盡希望所包含的生命,才能敲響成功的節奏。但願,生命更臻於完美。

將心比心

◎正心中學/羅逸玲

原諒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人生在世的日子裡,每天和許許多多的人相處,面臨許許多多的事情,在應對與取捨之間,總難免會遇到「判斷錯誤」的時候--犯了過錯,自己也會感到懊惱難過,這時候,如果受到別人的安慰、諒解,自己就能夠很快地由困境中爬起來,再次面對身邊的種種挑戰;相反的,如果別人給我們的只是苛責,只是不諒解,而心中的那分傷心及悔意,就會更加壓迫、侵蝕自己的意志,讓我們困在晦暗中,久久不能自拔。有時,甚至由那種得不到諒解的心情變成了無理的憤怒,而衝動地鑄成了大錯。

同樣的一個過錯,卻可能造成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其差別僅在於是否得到別人的原諒。同為芸芸眾生的我們,在面臨伙伴中有人犯錯,而等著你去接受他時--原諒他吧!

想想,連老天爺都肯原諒他,都沒有用雷劈死他了,我們這群凡夫俗子,又憑什麼咄咄逼人,趕盡殺絕呢?我們能保證下一個犯錯的不是自己嗎?我們能確定別人就能以一顆包容的心寬恕自己嗎?如果你曾不肯原諒他呢?

得饒人處且饒人哪!人生在世,孰能無過呢?如果錯誤已經發生,而無法挽回的話,就讓它隨風而逝吧!無謂的責備,只可能造成另一個錯誤罷了。

試著將心比心,用待自己的心去待別人,用原諒自己的心去原諒別人--那我們就能因而得到更多的關懷、更多的友誼、更多的愛。

高中職組〉

「失敗」的滋味

◎育達商職/鄧慧盈

人生最大的成就,是從失敗中站立起來。

人生波濤洶湧,偶爾泛起一絲漣漪,一片小波浪,箇中的酸甜苦辣滋味,可用一句話來形容:「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能真正熬過的人,才會領悟這句話。而真正能熬過的這些人,也正是秉持著一個原則:「人生最大的成就,是從失敗中站立起來。」

有許多人認為失敗了,便是一輩

子的失敗,是命中註定,繼而認為自己是永遠的失敗者,這是現代人的通病,不肯面對現實,總是把一切想得很美好,等到回歸現實之後,才怨天尤人。我自己也曾有過這種經驗,但我克服了,因為我相信「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如果能夠克服心理障礙,不但能從失敗中站起來,更可以增加自己處理事情、面對事件時的信心。

記得我國中剛畢業時,因為家中某些因素,讓我不能夠像其他同學一樣順利升上高中,當時的我死要面子,不肯面對現實去唸夜間部,就告訴媽媽:「我要去打工,我不相信國中畢業找不到什麼好工作。」之後,我去找工作時,都因學歷只有國中畢業,公司行號都不願意雇用,我首次嚐到失敗的滋味。我把自己關在家中想了好幾天,終於想通了:「家裡不是不願意讓我去唸書,而是自己自甘放棄唸書的機會,又能怪誰呢?去打工只是想證明自己也可以像別人一樣,賺取自己的零用錢。」

當時一切想得太美好,不願接受自己失敗的事實。想通之後,我告訴母親:「我錯了,我願意重新參加考試,即使唸夜間部也沒關係。」我的母親聽了很高興,她高興她的女兒能夠自己走出失敗的陰影,重新振作起來,願意面對現實。

現在,我仍在夜間部就學中,但我已經不像從前處處怨天尤人,反而能把工作與唸書合而為一,把工作當成是自己的興趣;很多人再次看見我時,都說我長大了,懂事很多。

這件事對我來說,是一次失敗的經驗,而我把它克服了,我不知道我往後所面對的挫折與失敗還會有多少,但我深信:「人生最大的成就,是從失敗中站立起來。」這也是我的座右銘,今後我也將秉持著這句話,來面對我所遇到的每一件事,不怕失敗,並且把它做到最好。

〈大專組〉

人人都是菩薩

◎工技學院/張銀鵬

普天之下,沒有我不愛的人,沒有我不相信的人,也沒有我不能原諒的人。

在我以往的人生旅程裡,是一個沒有「絕對」,只有「相對」的世界,我所了解的是:愛與關心必然是相對的付出,也只有對等的回饋,才會有再愛、再付出的動力。我看到的是一個弱肉強食、利益交戰的世界,走在擁擠的人群裡,卻是越來越強的孤獨與寂寞。

但是,走入慈濟,感受到的是一個截然不同的世界。當他們伸出雙手去幫助社會黑暗角落裡不幸的一群時,是滿懷的感謝,感謝這些「菩薩」讓他們可以付出,可以看到自己是多麼的有福報,不但懂得要惜福,更要在有限的生命裡造一方福田。付出的本身,竟然就是再付出的原動力。而付出了那麼多,遇到了挫折,想到的不是對方無禮的不領情,而是自問:「我哪裡做得不夠好?上人說要縮小自己,我做到了嗎?」普天三無--「普天之下,沒有我不愛的人,沒有我不相信的人,也沒有我不能原諒的人」是慈濟人共同的語言,你感受到的是盈溢的愛與關懷。

這一切像是夢想,走過慈濟,才知道:原來夢想是可以成真的,只要你願意。當你能化心中的善念在言行

舉止間,我們都是菩薩;當你我願意用心的過生活中的每一秒,我們看到四周都是菩薩的化身--那拾荒的老人,醫院的病患,乃至路邊的乞丐,都讓我們深深領悟到:知福、惜福,更要造福。

走在慈濟路上,我幫助別人,更成就了自己,付出愛與關懷,得到的是更多的快樂與滿足。

與時間賽跑

◎輔仁大學/高毓智

人生要為善競爭,分秒必爭。

第一次閱讀上人的靜思語,對於這句話並沒有太深的感想。只是仗著自己年輕,以為還有許多時間可以用,實在犯不著對「時間」斤斤計較到「分秒必爭」的地步。

去年暑假,在搭往花蓮的火車上,結識了一位前往慈濟醫院擔任志工--七十多歲的老菩薩。在談話中,她興緻勃勃、神采飛揚的與我分享慈濟的種種。當她提到上人對她的影響時,她說:「是上人的一句話帶領我進入慈濟。上人說:『我們人生要為善競爭,分秒必爭。』我認識慈濟那年,已經快要七十歲了,如果不趕快把握時間做慈濟,真不知道自己還能活多久?還有多少時間呢?所以,現在不論做什麼事,我都不敢懈怠,盡全力去做。」

聽完老菩薩的話,我懷著激動的心情,深感慚愧,從前,總是以為自己年輕,還有許多時間可以用,卻因此忙著享受青春而怠慢了光陰;甚至,稍有不如意就怪罪生活中與生命裡的不平等。其實,人的一生中,最平等的莫過於每人每天都有相同的二十四小時。

如果,每一個人都能夠將每一天中的每一分每一秒,發揮最大的功效,那麼,對於喜愛刺激生活的年輕朋友們,向時間挑戰,與時間賽跑,來從事有關「尊重生命」的工作,這真是對人類身心極限的另一項考驗。

想著病危之際、年老之時,懊悔時間不復返,自己一事無成的神情;再看看慈濟人拼了命,也要做善事的那股熱誠,我感恩殊勝因緣,使我學會把握當下,「為善競爭,分秒必爭」。

〈社會組〉

誠正信實

◎黃美珠

誠者無欺,正者無私,信者無妄,實者無虛。

誠正信實是慈濟精神所在,也因這分精神,讓我的事業有了很大的轉折。

十六歲國中畢業後,選擇了美髮成為我的終身職業,爾後兩年致力於髮型研究;十八歲時便在板橋開設一家美容院。剛開張的前兩年生意非常好,而我卻身在福中不知福,開始厭倦自己的工作,可想而知對待顧客方

面絕對欠缺圓滿。漸漸的,生意開始走下坡,為了能使收支平衡,我便把各方面的價格提高,但如此一來卻讓生意一落千丈。

二十二歲時有一個困緣,讓我有機會去幫那些接受慈濟救助的阿公阿婆們免費剪髮,在那刻,我終於體會到自己的工作是那麼的具有使命感,也慶幸自己有這一門手藝,能親自為那些阿公阿婆們服務,從那刻起,我便深深的熱愛我的工作。

以前我不知道什麼是貧窮,什麼是不幸,但看到那麼多可憐的人以後,我才體會到,原來有很多的家庭,在背後都有著很深沈的負擔。也由於這一層的體認,此後在每年過年時,我開始提倡過年洗髮不漲價。但這小小的行動卻轟動了附近整個菜市場,幾乎所有人都在討論這件事;更有些熱心的顧客看我們忙不過來,主動前來幫忙,而每一位顧客要走出店門時,口中還不斷的謝謝、祝福我們,甚至有些人,知道我們不漲價的原因後,也都成為慈濟的會員。

自從做了這些回饋顧客的事以後,我不但沒有損失,生意反而更好,現在更增加了幾名員工,我想這就是師父常說的:「人多力大福就大。」當初提議不漲價時,很多人笑我很傻,但誠如師父所說:「傻人有傻福。」

如今無論是在物質上,或是精神上,我都是一位富足的人,大家對我們這家店的口碑便是誠正信實,我很希望這樣的理念能傳達到每個生意人的心裡,這樣社會上就不會有物價不斷上漲的危機,無形之中國家便會安定許多,而受惠者更是社會大眾。最後我要跟師父及所有人說聲謝謝,感謝您們讓我了解什麼是真正的人生。

現在就是最好的時機

◎許景賓

每一天都是做人的開始,每一個時刻都是自己的警惕。

第一次閱讀到這本證嚴法師的靜思語時,剛好是我心境處在最低落的時刻,因為涉案而失去自由,由於身心不能平衡,處處覺得人生了無生趣。正好同房難友的家中寄來這本書。剛開始時並不特別覺得珍惜,只任由它丟棄在乏人問津的報紙堆中,直到第一次出庭回來時,那天晚上因為憂心煩惱,致久久不能入眠,心情一直無法平息,順手拿起這本書來,想藉此打發時間,心裡想這不過是一本平凡的勸人為善的書,但是當我翻開第一頁時,書中的一句話就深深的震懾住我的心:「每一天都是做人的開始,每一個時刻都是自己的警惕。」它就像一盞光明的燈塔,在我最黑暗的時候,給我一片希望之光,如當頭棒喝的開啟了我的心靈世界,也令我領悟到人的生命是朽腐的,因為到頭來終將死去;但在這朽腐的生命裡,要去創造一個不朽的生命,這才是人生的真理。

以前我根本不懂這些道理,更不會有人來向我說出這種道理,我非常讚歎證嚴法師的慈悲,因為有了他的指引,令我不再沈淪,也因為有了這種因緣,令我勇於懺悔過去的過錯。

如今這本書已經是我身邊的無價之寶,不管走到何處,身邊一定帶著這本書,就如同這句話一樣--每一天都是作人的開始,每一個時刻都是自己的警惕,永遠銘印在我的心中,成為我立身的座右銘,它讓我時時惕厲自己,不生煩惱無明之心,不離正道行。感謝此次的活動,讓我有參予的機會,期望大家都能破除心中三毒,以法師的無上精神為指引,則淨土即在眼前。

▲喜樂證言

一.心.緣

◎黃思賢主講/靜淇整理

慈濟海外最大的分會--美國分會,執行長黃思賢居士,一直是我心目中最尊敬的兄長,雖然他進入慈濟的時間僅有四年,但在這一千五百個日子中,他謹記上人給他的八個字--「自力更生,就地取材」,以苦行僧的毅力、拓荒者的精神,在海外耕耘慈濟志業。

他不但在美國負起帶領全美國慈濟志業的會務,更一心一志、責無旁貸的負起協助世界各地慈濟會務的推展工作。近年來,國際人士對慈濟團體在台灣甚至跨國際所做的社會福利工作,給予相當的肯定和評價,思賢居士的功勞不可沒。

可貴的是,他沒有被掌聲淹沒,反而以更謙卑的心、精進的意志,勤回台灣吸取更多上人的甘露法水,幾乎每隔二、三個月,總會在台灣各地慈濟人的活動中,看到他的蹤跡,聽到他親身體驗的法寶。

「一.心.緣」一文是他在今年四月底五月初時,分別在花蓮靜思精舍和台中分會對大眾的講話,我想這不僅是心得的分享,更是對海內外所有慈濟人的勉勵--誠如思賢居士所說「惜緣、惜福、惜時,跟隨上人結生生世世的『一心緣』。」(靜淇)

雖然我追隨上人的時間並不長,但每次回台灣充電,總覺得非常歡喜,因為我都是抱著一股「朝聖」的心情回來。

記得去年在聯誼會上,我曾說過台灣的本會是所有慈濟志業體的「根」,枝葉要繁茂,必須有來自根的滋養;因此,雖然美國距離台灣是那麼的遙遠,單單坐一趟飛機就要花上十幾個小時,但我覺得很有價值,因為只要上人的一句話,就能令我歡喜,受用無窮。

美國分會從我接掌執行長至今,已二年多了,在美國推動慈濟唯一的遺憾,就是上人不在那兒,醫院和護專也不在那兒,我們只好靠自己。雖然這是在海外推動慈濟志業最大的缺點,但也正是我們的優點和長處,因為上人在的話,就容易有依賴心,而我們無所依靠,一切必須靠自己,學習自己成長,這種情形就像當年上人

帶領常住師兄胼手胝足創辦慈濟一樣,相信這種收穫是台灣所沒有的。

美國其他道場,很多活動都有出家眾在領導,而我們只有師兄師姊們熱心的介紹慈濟。當我把這種遺憾告訴上人時,上人對我說:「沒關係,他們有法師,我們有菩薩,在家菩薩智慧長。」所以我們在國外雖然沒有常住師父住持,但我們有心把上人的精神,完整的帶到那邊去。

今天我就以追隨上人和參與慈濟的這段緣做為主題,來和大家談談「一.心.緣」

知緣惜緣,掌握因緣

佛家講「緣」,今天我們能共同在慈濟世界中,就是和上人有緣、和慈濟有緣。其實人一出生,除了菩薩倒駕慈航來度眾生外,大多是帶著業緣而來。人既然是帶業而來,所以一出娘胎就有一條路擺在眼前,這就是所謂的「命」。

上人曾說過,我們不要講命運,而是要「運命」,主動把命操之在我,千萬不要讓命運操縱我們。所以我覺得我們的緣落在那裏是非常重要的。各位都是慈濟人,也是上人的弟子,我們的緣在慈濟,花蓮就是我們慧命的家,既然慧命的因緣在慈濟,我們就要珍惜這個緣。

從一九八九年四月三日上午八點多初見上人開始,一直到現在,我覺得和上人的緣愈結愈深。現在回想,像上人那麼忙碌的人,那天竟然對我說了那麼多的話,這該是我們師徒有很深的因緣吧!我才會一下子被他攝住。

看看「攝」字,中國文字實在很妙,一隻手提三個耳朵。每個人只有二個耳朵,我想這第三個耳朵應該是代表心吧!我的心被上人攝住,也從此開始了我和上人、和慈濟的緣。

認識慈濟之前,我也曾走過一段凡夫的道路,每天在身、口、意上造業,也當過「一品會」的會長--所謂「一品」,就是吃最好的、穿最流行的、用最好的……,無論什麼東西都是用最高級的。因為我認為這是自己努力打拼來的,我有權利享受。

直到認識慈濟,整個人生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這種轉變好不好呢?絕對好。後不後悔呢?絕對不後悔。尤其體會上人的法愈深,愈了解慈濟精神之後,我更珍惜這緣分。

西方哲學家羅素說過:人應該簡單的生活,高度的思考。可是凡夫恰恰相反,都是簡單的思考、高度的生活,和畜生並無兩樣--想想看,人在睡覺的時候,和一條狗有什麼不同?當一個人在慌亂奔忙中,和一隻逃生的蟑螂又有什麼不一樣?當一個人吃東西不顧禮儀時,和豬有什麼不同?

記得上人講十二因緣時說,過去種的因和現在受的果都己經定了,而未來到底要成就的果是什麼,我們雖然不知道,但現在要造的因是我們可以把握得住的;一舉手、一投足、一個意念,都是將來要受的果報,所以我們要很小心。也因為如此,我很珍惜跟上人的緣,也珍惜和大家的緣。

緣得來不容易,看看我自己,出國將近二十年,認識上人不到四年,在四年之前的十幾年當中,我每二、三個月就回台灣一趟,每次回台灣,做完生意就回去,根本不知道台灣有這麼美好的團體;直到在洛杉磯,蔡秀雲師姊向我介紹時,我才知道有慈濟。雖然這個緣來得遲些,但我仍然慶幸自己能在不惑之年認識慈濟。

上人常告訴我們,要有一顆知足的心。上人教我們眼睛要往下看,如果你的眼睛像佛菩薩一樣往下看,慈眼視眾生,看幾千年都不覺得累。但是凡夫的眼睛卻偏偏都是往上看的,也就是俗話說的「看高不看低」,這樣一直往上看,保證看不到五秒鐘,眼皮就酸了,多辛苦啊!

雖然我和慈濟的緣來得較遲,但我一直在想,如果讓我在十五年前、十年前就認識慈濟,我如不會好好把握,隨隨便便的做,又有什麼用呢?既然我們的因緣在慈濟、在上人,那我們就不要再尋尋覓覓,好好跟定他就對了。

慈濟禪在「多用心」

在上人的開示中,最後他都會說一句:「多用心」。我們身為他的弟子,是否有用心呢?更重要的是,我們有沒有契他的心?記得以前我說過要做師父的「貼心」弟子,不要讓師父煩惱。現在不只要貼心,我們還要做個「窩心」的弟子,把快樂帶給上人。

其實,不管是做個貼心的弟子或是窩心的弟子,師父要的就是我們為社會奉獻出真心。

現在我要問問各位,你們是否有體貼上人的心?上人的心在哪裏呢?上人整個心都在慈濟,都在四大志業上,所以我們不要顧慮太多,只要守好本分,去做就對了。

有一天我正和上人通電話時,我知道他的嘴巴又破了,而他又有一些事情要交代我,我向他說:「師父,您不必說,我都知道了,希望只要您一拈花,我就可以微笑。」上人回道:「嗯!這就是我們的『慈濟禪』。」

我們不像常住師父這麼有福報,每天可以追隨上人左右,我們只是偶而回來一次,平常只能藉錄音帶聽到上人的聲音、從書本上看到他的智慧,所以我們更要用心,去體貼上人的心啊!

我在美國每天都聽上人的錄音帶,從上人的開示中,確定了人生的方向,不過就如上人對我說的:我不能只當他的「錄音機」。這是什麼意思呢?上人指示我不能只做他的聲音,還要契他的心,並以行動表現出來。

要體貼上人的心,就必須要「多用心」。

如何用心呢?一定要先有心,你如果無心的話,又怎能做慈濟呢?慈濟並不是隨便的啊!隨便做,就只有隨便的功德而已。

當年我就是有心開始,如果不是有心話,我大可只捐一筆錢,或是每個月持續的捐些錢就好了;但慶幸自己當時起了一念心,問上人說我可不可以把慈濟精神,用企業化的理念帶到美國去。上人一口答應,並給了我八個字--「自力更生,就地取材」,我實在沒想到結果會這樣!現在回想起來,我真的很感謝上人,當初他如果沒給我這八個字,美國分會也不會有今天的發展,也無法走這麼遠的路。

我想當時我就是有這個心,所以才能有「開始」,這種情形就像上人當年看到地上的一灘血,而有了創辦慈濟醫院的心一樣,所以說「緣」都是從有心開始。不過也不能「有心」就好,有心之後還要用心,還要有熱心、恆心、愛心。

用心、盡分以達「隨緣」

我們一定要用心,用心盡本分和力量。所謂的「用心」其實和「緣」是互相關連的。

這次我到英國,很多人都問我到底「隨緣」的定義是什麼?現在我就把自己對隨緣這兩個字的體悟,提出來供大家參考。

真正的隨緣,首先一定要「盡本分」。今天你是委員,是否盡到委員的本分?你是志工,是否盡到志工的本分?你是太太,是否盡到做太太的本分……?所以上人要我們先盡好本分,再來做慈濟。

再來是要「盡力量」。我們有扛十斤的力量,是否偷懶只扛了八斤?

第三是「不要勉強自己」。所謂的勉強自己,舉個例來說,我們有一位師姊非常惜福,但上有婆婆要侍奉,下有孩子要照顧,所有的家事都自己一肩挑,還很熱衷做慈濟,結果把自己的身體弄壞了,不但讓上人操心,也讓家人擔心,這樣做就是太不隨緣了。

再說「不要勉強他人」。假如你的朋友認識慈濟不久,你就要他非捐錢不可、非去看個案不可,這樣是會把人嚇跑的。以前我就是這樣,看到人就要他們捐錢,結果人家都笑稱我是「黃要錢」。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取中庸之道」,何謂中?不偏不倚;何謂庸?不變不異。所以說,中道就是不能太冷也不能太熱,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要用智慧,因時因地因人而不同。假如具備了以上這些條件,那就是真隨緣了,否則不是「攀緣」,就是「隨便」。

「一心」才能發揮潛能

既然知道有緣就要惜緣,有心就要用心,而真正的用心就是「一心」。世上最好寫的字就是「一」,但我們每每參不出「一」的道理。

記得有一年,新聞局邵局長率同許多記者作家到精舍來,很多記者都問上人:「證嚴法師啊!你是一位比丘尼,又這麼瘦弱,為什麼能成就這麼大的事業呢?」上人回道:「我一輩子一心一意只做一件事。」連續說了四個「一」字。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中告訴我們:一心稱念觀世音菩薩,就可以得脫苦難;彌陀經中也說,一心念佛、若一日、若二日……臨終時就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為什麼都要說「一心」呢?

舉個例子來說:唐朝飛將軍李廣,有天在郊外時,突然看到一隻老虎向他撲來,在危急中他趕緊拉開弓箭,使出全身力量把箭射出去,結果定神一看,射中的並不是老虎,而是一塊大石頭。他很訝異自己竟有辦法把箭射入石頭中。因此再試試看,一連試了幾次,箭都折斷了。

為什麼呢?因為他已經知道是一塊石頭,不是老虎,生命安全沒有顧慮,所以分心了。

再舉個簡單的例子:今天你有五百萬元鎖在金庫中,一旦發生火災,雖然平常你只有舉五十磅的力量,但那個時候一百磅重的金庫,你也有辦法從十樓扛到樓下來,這就是一心。

因為「一心」,潛能就可以發揮出來。

所以當我們一心稱唸觀世音菩薩時,我的心就是觀世音菩薩的心,我和觀世音菩薩合而為一,這時候自性觀音就顯現出來了。一心稱唸阿彌陀佛,當下你的自性彌陀就在身邊。

「一」和「精」一樣,上人說精進,所謂的「精」就是不雜、專一,「進」就是不間、不斷。你能不斷、不雜的專心去做一件事,就能達到「一」的目標和境界。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用心、一心到了一個地步,就要「無心」,我想以「空」心來說比較好些。什麼是「空」心呢?忍而無忍,做而不做,行而不行;這是一種非常高的境界。

我們常說布施要做到三輪體空,也就是做善事時--沒有布施的人,沒有受施的人,也沒有布施這回事,這是多麼崇高的境界。

可是往往有些人做了一點點善事,就唯恐天下人不知,逢人就說我今天又捐了多少錢,又捐了那塊地,我替慈濟做了多少事……。其實這些好事都是二等善事,我們要做的是一等善事,也就是要「空」心,抱著「這件事本來就是我該做」的態度去布施。看看樂生療養院的那些老菩薩,受人救濟還能捐錢做好事,而你有幾十億的財產,捐個一、二千萬元,不算什麼,又何必宣揚呢?把人格、水準提昇些吧!我們的眼睛不必往上看,但人格要往上昇華啊!

要如何「往上」呢?就是把心靈的境界提高,不要做一點點好事,就覺得了不起,也不要為上人做一點事,就自認為功德無量。

所以當有人問我:黃師兄,你到底捐了多少錢給慈濟,我都會回道:我真的不知道,因我若仔細去計算的話,我就是有量有價了,所以我故意不去記它。

昨天我在筆記上寫著「我希望別人不要讚美我,將所有的讚美留在我最後一口氣時,放在我的八識田中」,為什麼呢?因為別人一讚美,功德就抵銷了。

記得上人曾說過一個故事,在日本有位大將軍,他捐了五百兩黃金給一位老和尚,他一直在等老和尚好好謝謝他,讚美他兩句,沒想到老和尚只說了「謝謝」兩個字。

這位大將軍很不高興,一直提醒老和尚五百兩黃金可以做很多事,老和尚向他說:「哦!我以為你要的是功德無量!原來你只是要一聲讚美而已。」

所以說,我們不要以為做一點點小事就很了不起,就希望別人讚美我們,留在最後面吧!留在八識田借方貸方在算總帳的時候吧!

佛說人有二十難中,其中一難就是「觸事無心難」,無心也就是我所說的「空」心。例如會開車的人,每天開車上下班,心不用放在方向盤上想路線怎麼走,卻絕不會走錯路;就像吃飯一樣,大家都知道要把飯吃在嘴裏,而不會把他吃到鼻孔中。

像你們坐在這裡聽我說話,根本不知道現在已經幾點了,因為你們聽的很歡喜,所以沒把心放在時間上,這就是無心。

守志奉道,其道甚大

上人一直在實踐法華精神,妙法蓮華經第十品法師品中說的非常清楚,佛說諸經中法華最為第一,但是法華經也是最難信難解,而且在受持時會遭受很多的困難和橫逆。佛在講法華經時,有五千弟子當場離席,現在上人在實踐法華經,也遭到很多的橫逆和批評。上人大可在深山中修行,為什麼卻偏偏要入五濁惡世中呢?上人的精神是實踐法華精神,而法華精神就是要入五濁惡世去度眾生。

現在有很多人認為法華經太淺顯了,其實釋迦牟尼佛在法師品中已講得很清楚,在末法時代廣演法華的人絕對成佛,而且已經授記。無量義經有一段經文說「守之不動,億百千劫」,守之不動就是要你好好守住這個法--以慈濟來說,我們好好的做好慈濟這件事,生生世世跟隨上人就是億百千劫。

「無量法門,悉現在前,得大智慧,通達諸法」,這句話已經明白的告訴我們,不需要再去尋尋覓覓了。「守志奉道,其道甚大,博學愛道,道必難會」,守這個志、奉這個道,如此所有的法門都懂了。

二、三年前,我很煩惱佛經這麼多我怎麼去唸,上人以論語的一句話告訴我:「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汎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孝悌信愛仁,我們究竟做到那一樣了?應該先從現實人生中好好下工夫。

上人非常慈悲,他把自己二、三十年來修行所體悟的真髓,一點也不保留的傳給了我們,並不需要我們再學他一樣去受苦,他已經研究出來的就是這條菩薩道,我們跟著他的道路

去走就對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葉方良 Rex-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