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眼觀心

蓮華遍地生

◎慈玫

「珍情畫意,擁抱蒼生」的義賣活動圓滿落幕,「捨」與「得」之間,同因關懷天下蒼生的悲念歡喜成就一分而善緣;然而,媒體從募款角度報導所引發的話題,卻仍喧騰不休。無情責難者有之,冷嘲熱諷者亦不乏其人,當然也有不少社會人士提出正面看法,讚揚慈濟的理念和作為。

深愛慈濟的我,不免被這陣風吹動,遇人有所誤解或批評有欠公道時,便熱切地解釋說明。後來漸漸發現,言語如多,便很容易掉進知識概念戲論的陷阱,遠離了慈濟世界裡血肉真實的生命。

生生不息的實踐力量

正覺得有些煩惱時,回到睽違一段日子的精舍,精舍樸素如常,上人不改其光潛的面容,一切活動仍有秩序地進行,我的心不禁豁然開朗--是這股生生不息地實踐力量造就慈濟,成就了千萬人的道業;不說一句,抵得上千言萬語。

孔子曾說:四季運轉,大地萬物獲得滋養發育,上天可說過什麼話嗎?(「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同天道一樣,「度人」也「自度」的大乘菩薩道,是無上甚深微妙法,只能體會領受,難以用片段言語傳達。

守志奉道如一

這個時代由於資訊幾近氾濫,人心不察,人云亦云者多。已深入人群的慈濟,難免碰上四方來的不同意見;已得妙法滋潤的慈濟人,當深自警惕莫被雜音轉來轉去,因為「守志奉道如一」,是我們的本色。

這次的義賣活動,是慈悲喜捨四無量心的具體表現。我更體會到從慈悲到喜捨,是怎樣一番更高的境界,歡喜割捨的不只是個人心所愛所著的財寶,還有我見我慢我相。珠寶名畫的光華流轉是表相,映照出的是許多人心中的自性蓮華。

因為蓮華遍地生,所以不必分你我,無數的你就是無數的我,天地間連成一片,無量無邊。若非進慈濟,我也許也低估了人性,對金錢數字生出迷惘和偏見。

上人曾說,有錢的人沒什麼了不起,會用錢的人才了不起。我們很高興看到,許多本來可能流向暴發戶式的消費,庸俗功利的大拜拜的錢,都轉匯到慈濟,發揮救人救心的功能。

回溯佛陀原始精神

當人心複雜多變,社會價值觀念呈現混亂時,「古道熱腸」的人越顯得彌足珍貴。古道兩字說得妙,上人和許多慈濟人的慈懷柔腸,就是在回溯佛陀的原始精神,因為不計較現實利害,所以流露出古雅溫潤的人文情操;物換星移,這是人類累世永恆的寶藏。

金銀財寶有限,胸中宇宙無涯。以有形事物淨化無形人心,這次我們又上了一課。也只有在這樣不斷的學習中,濁世才能開出更多的清蓮。



▲杏林春暖

阿公阿嬤,只差一分囉,加油!

◎黃明月口述.小文撰文

這兩對老夫妻,都是阿公照顧生病的阿嬤,住在慈濟醫院裏。
「九十九分」的阿公不情願的說:「我是做給老天看、做給我自己的良心看!
我這樣照顧伊,已經算是很好了!」
「一百分」的阿公說:「年輕時不覺得伊有多好、多可愛,
老了伊中風生病後,愈照顧伊,才覺得伊愈老愈可愛!」
究竟這「一分」之差,有什麼不同呢?

「阿嬤!您厝住哪裡呀?」走進病房,看到一位新住院的老太太,習慣性地先和她打招呼,聊聊天。

老太太說:「阮住在舞鶴,山頂種了很多茶。」我說:「那您要好好復健,把身體養好了以後,可以請我們去喝茶!」老太太開心地說:「好呀!好呀!你們自己去也可以呀!」我說:「那是不同款(不一樣)哦!要您泡的茶才好喝呀!」

她是中風後又發現罹患腦瘤的病人,半身不遂,需要耐心地作復健。床邊有一位照顧她的老先生,每次看到,他總是板著嚴肅的臉,「皮笑肉不笑」地對我們點個頭,然後又馬上恢復嚴肅的面容。

我們經常去看這對老夫妻,「阿嬤!今天較冷,您要多加衣服哦!」在復健室也經常看到阿公陪著阿嬤做復健,但阿公總是沉默的坐在一旁看報紙。

「我要做給老天看!」

我始終覺得這為阿公好像有些不情願,有一回就向阿嬤說:「您要更用心加油哦!您看,阿公把您照顧得這麼好,您要趕快好起來呀!」從此以後,阿公對我似乎就有點印象了。

某天,又在復健室遇到那位阿公

,他向我說:「小姐,你進去告訴阿嬤,叫伊努力做復健,今天如果有進步,等一下我就削水果請伊吃!」我覺得很好玩,就說:「阿公!您怎麼不自己說?」他說:「妳去說同款(一樣)啦!叫伊較打拼咧(努力一點),我真的會削水果給伊吃,最近伊又退步了!」

「您要自己說啊!為何不說呢?」我打破沙鍋問到底。阿公說:「我甘願回去種茶,也不想再照顧伊!」我說:「怎麼會呢!您不是把伊照顧得很好?」「哼!你不知道,說到伊我心裡就有氣,我們已經分居幾年了,伊住台北,我住花蓮,早就沒有什麼情分了……。」我說:「那您為何把伊照顧得這麼好?」老先生說:「要做給老天看,做給我自己的良心看啊!伊住台北阮女兒家時,我去了,看伊正在撿菜,伊原本面向門,看到我立刻轉身,連菜籃子也順便轉過去!噢!我一腹火(一肚子氣)攏消不了……我這樣照顧伊,已經算很好了。」

我說:「對啊!對啊!阿公您真正照顧得很細心,沒話說了!算是九十九分吧!因為您還有一點點怨氣,已不算是一百分!其實您如果多加一點點愛和溫柔,說一點好話,阿嬤會恢復得更快,您也會較輕鬆啊!」

「這我做不到!這樣就已經算很好啦!」阿公堅持地說。

我說:「阿公!拜託啦!多加一些些就一百分了啊!」

「一百分」的老夫妻

同時期,慈院裡正好另有一對「一百分」的老夫妻,兩老都將近八十歲了,這位阿公照顧阿嬤真得是無為不至。我曾在病房區遇到他,他眼眶紅紅地向我說:「哎呀!阿嬤又跌倒了!」我說:「阿公!您很煩惱哦!您實在對阿嬤真好!」我又逗趣的轉向其他師姊說:「等一下去看阿嬤,一定要問問伊都燒那一種香,要不怎麼選了這麼好的老公!」阿公聽了轉憂為喜,樂得哈哈笑!

阿公又說:「年輕時不覺得伊有多好、多可愛,老了中風生病後,愈照顧伊,才發現伊愈老愈可愛!」

那天,「九十九」分的阿嬤在做復健,這對一百分的「老夫妻」也正

好相扶相攜前來復健室,我就乘機向第一位阿嬤說:「阿公照顧您很辛苦耶!您也要向阿公謝謝呀!」阿嬤說:「不用啦!自己人不用說啦!」

我向「九十九分」的阿公說:「阿公!您看,隔壁這一位阿公是您的老師喔!」又向「一百分」的阿嬤說:「阿嬤!您要不要跟阿公說多謝?」阿嬤說:「當然要呀!」然後老阿嬤就拉著前一阿嬤的手說:「應該說謝謝啊!他們很辛苦哪!」

我說:「那您說一次給伊聽!」老阿嬤果真對她先生說:「阿公耶,多謝哦!」我又向第一位阿嬤說:「換您說啦!老師已經教您了!」她還是很不好意思的說:「不免(不必)啦!自己人嘛!」

她先生在旁邊就說:「伊若是說了,我看天都下紅雨了!」我鼓勵阿嬤說:「下一次紅雨給阿公看看!」逗的在場的人都笑了。他們真相一對歡喜冤家!

我又說:「阿公說,您如果努力做復健,伊就要削水果給您吃,而且要請我耶!」阿嬤說:「要吃水果,隨時都有呀!我削給你吃也可以啊!」我說:「那不同款(不一樣)喔!阿公削的才好吃,我只要吃阿公削的!」

當時看得出來,這對老夫妻彼此的心結其實已經軟化消融了,阿公緊皺地眉頭也舒展、春風了。

合作「浴佛」!

我說:「阿公最近變得英俊多了!」他就頑皮地笑說:「哈哈!」然後行舉手禮,口裡喊道:「敬禮!」又風趣地說:「我看過那多師姊,唯獨要跟你敬禮!」

老人赤子心就是這樣吧!

有一次,阿嬤向志工說她兩個月沒洗澡了,志工師姊們就為她服務。我得知消息就問阿嬤是真的嗎?阿嬤說:「不是都沒洗啦!是伊都幫我擦澡,沒有沖水。」我就轉向阿公,開玩笑地說:「阿公,那您失職囉!等一下要辭頭路!」

阿公說:「伊那麼肥,我那有法度(辦法)!」他們分居幾年了,阿公也會不好意思吧!而且阿公個子較小,阿嬤胖胖的,要洗澡確實頗吃力。我就說:「明天我們再來幫阿嬤洗澡,您也要幫忙喔!」他勉為其難地說:「好啦!好啦!」隔天,我們真的就合作「浴佛」,我說:「阿公,請趕快幫阿嬤吹頭髮!」他果真拿了吹風機幫阿嬤吹。我們故意幫阿嬤洗了一半,再請阿公接手,而且時間是下午五點多,志工們就先告辭。

那時期正好是護專校慶辦園遊會,我們從鮮花攤買了一些花送病患。當天,我手裡還有兩樣菜,就拿給阿公,並對他說:「阿公!這蕊花我代替阿嬤送給您,表示感謝您,另一蕊您要送給阿嬤!」

阿公很幽默,拿著兩朵花向阿嬤說:「哎喲!這兩蕊花,一蕊親像你,一蕊就像我,兩蕊花兒一般大,真正是「適配」(很匹配)……。」逗得全病房的人都哈哈笑!不久之後,阿嬤恢復出院了,我打電話去詢問。是阿公接的電話,我問:「阿嬤最近好嗎?」他說:「好啊!」我說:「您要多照顧阿嬤哦!阿嬤說伊沒有您不行耶!」阿公說:「哼!來這套!」聲音透著歡喜。

這圓滿的結局,是志工們最樂意聽到的消息!



▲千江映月

培育悲智雙運的臨床護理教師與專科護理師--慈濟護理研究所

◎張輕安

慈濟醫學院護理研究所已正式成立,首屆將招收十名研究生。
教育重點為培訓臨床護理師、臨床教師及發展居家關懷,
因此教學將強調學習過程臨床經驗,引導學生面對困難、解決困難,
期望學生在畢業後能獨當一面,致力於醫護品質的提昇。

在醫療科技日益機械化,而醫病關係漸趨淡薄的醫院中,與病患接觸最頻繁、最能適時施予援手的就是--護理人員。她們不僅是病患的照顧者,更是病患的守護神,尤其重症或加護病人,往往護理人員適時、適切的處置或安撫,常能發揮起死回生的「奇蹟」。

其實,這些「奇蹟」,正是來自於護理人員豐沛的愛心與智慧,加上專業知識、應變能力與長期經驗累積下的產物;而優秀護理人才的養成教育,則是這些「奇蹟」的原始製造工廠。

培養臨床教師與專科護理師

在當前「全民健保」正積極規劃、高齡社會來臨之際,發展社會基層醫療服務,尤其是居家護理,將是往後二十年中,我國最重要的社會衛生、醫療福利工作。因此培訓優良的臨床護理教師,提高護理品質與水準,已是當務之急。然而,目前國內護理人才及師資均極為缺乏,是教育當局甚為關切且急待解決的問題。

有鑑於此,慈濟醫學院在護理系未成立之前,就先成立護理研究所,一方面期能培育優良的護理師資以應社會之急切需要,提高台灣東部地區護理學術水準,並培訓當地護理教師與優良臨床護理師,以提高護理品質與水準外,一方面亦為配合慈濟醫學院中程發展目標,在增設護理系時,能有充裕的護理專業師資, 創造最佳的學術環境。

因此,慈濟醫學院護理研究所的教育目標,旨在培養悲智雙運的高等護理專業領導人才,本著佛陀慈悲喜捨的精神,除本身能成為一位效法觀

世音菩薩聞聲救苦、隨處示現大慈大悲,能為病患提供完善護理服務的專家外,也希望能發揮護理專業智慧與功能,在照顧病患時,能兼顧其身、心、靈三個層面的需要。

服務、教學與研究一體

基於這樣的理想,慈濟護研所的特色,除授與專業護理師資應有的理論與技巧外,首重臨床教學,學理與實務並重,使護理人員真正的服務病患。

因此其學術方面,將配合慈濟醫學院醫學專家及公共衛生學家之師資,佐以基礎等之研究及教學;臨床方面,則將藉慈濟醫院的環境進行床邊教學。希望在這樣的環境中,能培養優良的臨床護理教師與專科護理師,在未來的護理教育中,也以學理與實務並重為發展方向,使學生養成服務、教學、研究一體的觀念,而不至偏重學理與文憑,而輕臨床服務,以全面提升臨床護理的服務品質。

研究各種臨床護理學

是故,慈濟護研所除積極充實教學設備及延攬優良教師外,課程規劃上,以探討各科臨床護理學理,運用科學理念於護理過程為重點,著重高品質臨床護理之執行,以小班制討論方式,安排良好學習環境與實習場所,鼓勵研究生獨立思考及自動學習,使其畢業後具有獨立思考、組織、分析判斷能力,不論在教學或臨床工作,均能整合護理專業知識與科技,以提升臨床護理品質與層次。

慈濟護研所係以培養優良專科及大學護理學校師資為宗旨,因此,研究生招收對象,需具有相當臨床磨練者。

凡大學畢業,具臨床年資至少滿兩年,而專科畢業者至少滿三年,始接受報名,並以臨床年資深、且仍在職者優先考慮。經錄取後,甚至鼓勵在臨床兼職,以達教、學、用和一之理想。

課程規劃為必修科八門共二十八學分,除在醫療護理理論方面,就生命、人文、社會、靈性生活在科學方面與藝術面加以探討以外,必修課程中含臨床實習六學分,以引導與鼓勵研究生獨立思考與自動學習,整合護理專業知識與科技,達提升護理專業水準之目的。

另依學生發展專業水準之需要,除醫學院內各系所課程供本所學生選修外,另開選修課程十八門,支援學生學理方面的需要,學生修滿三十六學分,並完成論文一篇後,始可申請畢業。

至於專科入學生,為求其畢業時程度與大學畢業入學者相當,入學後必須補修至少十二個學分,使得提出論文考試之申請,其中護理專業科目至少修畢六個學分,始得修高級護理學。

化知識功能為助人良能

在師資方面,除所長邱艷芬教授將為未來護研所掌舵的靈魂人物外,目前已先聘五位具博士學位的專任師資,均為國內學理與臨床並重的醫療、護理界的一時之選。

由於慈濟護研所的目標為培訓臨床護師、臨床教師及發展居家關懷為重點,因此,教學將強調學習過程臨床經驗,引導學生面對困難、解決困難,期望學生在畢業後能獨當一面,致力於醫護品質的提升。

因此,極重視臨床服務的邱教授強調,慈濟護研所希望能使研究生體認到:即使唸完博士,本身仍是護士,唸研究所並非要求得輕鬆,而是要貢獻更多;文憑也不是掛在牆上的頭銜,而是放下身段,使專業人員信服才能帶領人,而能將知識功能化為良能,真正幫助病人。

師資
慈濟護研所以提升臨床護理業務為教學、研究與發展之導
向,因此教員之遴聘,尤其重視其臨床經驗與對護理實務之
專注.成立之袑,已先聘有專任教員五名,另有慈濟醫學院
醫學系、公衛系與醫技系教授與副教授可支援:

┌───┬───┬────────────────────┐
│邱豔芬│副教授│.美國羅斯大學博士 │
│ │ │.重症護理,疾病期營養,心血管疾病護理 │
├───┼───┼────────────────────┤
│時玲玲│副教授│.美國阿拉巴馬大學博士 │
│ │ │.重症護理,護理教學,心血管疾病護理 │
├───┼───┼────────────────────┤
│陳宏曙│副教授│.美國約翰霍浦金斯大學博士 │
│ │ │.內科護理,肝疾護理,生理學,免疫與感染│
├───┼───┼────────────────────┤
│齊淑英│副教授│.美國舊金山加州大學博士 │
│ │ │.疼痛護理,神經科護理 │
├───┼───┼────────────────────┤
│蔡維明│副教授│.美國印地安那大學博士 │
│ │ │.外科護理,臟器移植護理,感染控制 │
└───┴───┴────────────────────┘

選修科目

┌────────────┬──┐
│ 課目 │學分│
├────────────┼──┤
│身體評估與檢查 │ 3 │
│ │ │
│統計學Ⅱ │ 3 │
│ │ │
│重症護理 │ 3 │
│ │ │
│疾病期代謝與營養 │ 3 │
│ │ │
│疾病期行為 │ 3 │
│ │ │
│壓力反應與調適行為 │ 3 │
│ │ │
│護理研究與臨床運用 │ 2 │
│ │ │
│慢性病人的醫療行為 │ 2 │
│ │ │
│危機的行為反應與處理 │ 2 │
│ │ │
│健康政策與護理專業 │ 2 │
│ │ │
│免疫與感染 │ 2 │
│ │ │
│健康保健與護理 │ 2 │
│ │ │
│社區流行病學 │ 2 │
│ │ │
│社區衛生服務問題與趨向 │ 3 │
│ │ │
│護理領導與健康照顧 │ 3 │
│ │ │
│護理課程及教學 │ 3 │
│ │ │
│護理行政與作業 │ 3 │
│ │ │
│人性化照顧的護理觀 │ 2 │
└────────────┴──┘

慈濟醫學院護理研究所首屆招生課程規畫:

┌─────────┬──┬──┬──┬──┐
│ 課目 │一上│一下│二上│二下│
├─────────┼──┼──┼──┼──┤
│護理理論 │ 2 │ │ │ │
├─────────┼──┼──┼──┼──┤
│病理生理學 │ 3 │ 3 │ │ │
├─────────┼──┼──┼──┼──┤
│統計學Ⅰ │ 3 │ │ │ │
├─────────┼──┼──┼──┼──┤
│高級護理學 │ │ 3 │ │ │
├─────────┼──┼──┼──┼──┤
│護理研究 │ │ 2 │ 2 │ │
├─────────┼──┼──┼──┼──┤
│護理決策 │ │ │ 2 │ │
├─────────┼──┼──┼──┼──┤
│高級護理學實習 │ │ 2 │ 2 │ 2 │
├─────────┼──┼──┼──┼──┤
│專題討論 │ │ │ │ 2 │
├─────────┼──┼──┼──┼──┤
│選修 │ 2 │ │ 4 │ 2 │
├─────────┼──┼──┼──┼──┤
│論文寫作(P/F) │ │ │ │ │
├─────────┼──┼──┼──┼──┤
│合計 │10 │10 │10 │ 6 │
└─────────┴──┴──┴──┴──┘



▲千江映月

傾聽病苦音聲--專訪慈濟護理研究所所長邱艷芬教授

◎高淑娟

「真正照顧病人的人才較護理人員,應此護理教育宜以臨床為導向。」
這是慈濟醫學院護理研究所所長邱艷芬教授的理念。因此,
即將於今年九月開學的首屆慈濟醫學院「護理研究所」碩士班,
以提升臨床護理業務作為服務、教學、與發展之導向,期能本著佛教
「慈悲喜捨」的精神,培育以愛心為經、智慧為緯--「悲智雙運」的高級護理專業人才。

▓邱豔芬,生於民國四十四年,台灣省嘉義縣人。
▓台大護理系學士、美國波士頓大學護理研究所碩士、芝加哥羅斯(RUSH)大學護理研究所博士。
▓曾任台大醫院護士、護士長、代理護理督導,美國麻州伯必敦療養院護理督導,陽明醫學院護理研究所副教授,台北護專副教授,榮民總醫院1護理督導。對重症病患的護理學有所專;從事、提倡並指導臨床護理研究近二十年。
▓現任慈濟醫院護理部協同主任,慈濟醫學院護理研究所所長、教授、中華民國護理學會理事。
▓著有:手術室護理、身體評估二書,及論文數十篇。

邱艷芬教授是護理界的一朵奇葩。早在台大護理系就讀時,每學期都考第一名,拿書卷獎;大學畢業參加高考,她是護理師的榜首;在美國波士頓大學研究所時,她是榮譽學生;七十一年教育部留學考,她是護理界第一位取得這項資格人。民國七十七年並當選全國十大女青年。

堅守「臨床」護理崗位

這些輝煌的紀錄,固然令人稱羨驚歎,但無疑的,她以全副生命投注於護理工作,十餘年來,始終堅守臨床護理的崗位,這份近乎「癡傻」的執著,才是邱教授最令人折服敬佩的地方。

這份執著的力量根源於那裡呢?

邱教授認為,如果對護理工作的本質有所體認,便能夠做得下去。「我總喜歡在有病人的地方,評估他們的健康情況、了解它們的疾病問題,尋求解除病痛、促進康復的方法。在我的觀念中,離開臨床,根本沒有護理;沒有被照顧的病人,成就不了護士的角色。這也是為什麼十多年來,我從學士而碩士,又從碩士攻讀博士,卻一直不肯離開臨床、不肯中斷照顧病人的理由。」

她強調:「護理不是穿得乾乾淨淨、打扮得漂漂亮亮站在旁邊,護理工作本來就是要和生、老、並、死在

一起,是為家人,為您願意服務的人,幫忙他能面對生老病死。」「所以,如果您想要對『生老病死』有真正的了解,學護理能幫助您做得很好;您想擴展您的心去照顧別人,護理工作將適合您。有了這樣的體認,您就不會把它當作是一種職業,而是當作『志業』來看。如此一來,自然在工作中獲得成就感,這種成就感不是以得到多少錢、得到多少人尊敬、得到多少掌聲來計量,而是一種根著於自我內心的成就感。」

邱教授推崇南丁格爾或台灣的護理前輩們,活出了這樣的人格典範。

護理是合於人所需的「給予」

一般人總習慣以「燃燒自己,照亮別人」來形容護理工作,但邱教授並不認為如此,她開玩笑說:「護理人員台灣話是『ㄏㄡˇ ㄌㄧˋ』,就是『給你』的意思,所以它本身就是一種付出。」她不希望護理是一種奉獻「與其說是奉獻、犧牲,不如說是『付出』,因此護理人員在服務中,獲得成長。病人並不期待『全然的奉獻』,他只願自己的希望獲得滿足,太熱切的奉獻,他消受不了。」

另一方面,她也提醒道:「在護理過程中,一定要知道如何去選擇。提供服務不是一廂情願將服務倒給人家,而是要合於對方的需要。護理工作中最重要的是要幫助病人成長、獨立,盡量幫助病人可以照顧自己、可以自己解決問題,總不希望他病一輩子啊!幫助他恢復健康後回到社區也算是一種功德。從事護理工作時,一定要願擔任這種職務,內心先有意,別人也相信你的能力、願意被你服務,才能完成勝任護理的工作。」

「能勝任護理的工作,是不斷吸收新知、曉得欣賞自己的工作、知道如何鼓舞自己的人;她不會損耗自己,卻能夠不斷的發出光與熱。」邱教授說。

那麼,一個夠資格的護理人員,應該具備那些特質呢?「第一,她必須要對『人』有興趣,喜歡跟人接觸;第二,她要懂得運用智慧;第三,必須要了解自己。」

與人接觸,免不了溝通,而溝通不是只有言語的溝通,還有行為的觀察。邱教授認為,一個好的護理人員去看一個病人,就知道他發生什麼問題;從病人身上的異常症狀,發現問題所在後,評估自己要做什麼,以及這個問題是否是自己能解決的?如果超出能力範圍,要考慮到有誰可以解決,而加以轉介。「一個護理人員假使沒有智慧,看到問題根本無法幫病人解決,只會乾著急,光有愛心沒有法子。而有智慧沒有愛心,則未免流於冷酷,只把病人當作物體,感受不到病人的感覺。」

所以邱教授常對護理人員談經緯:「愛心為『經』,智慧為『緯』,有愛心有智慧最為理想,『有愛心沒有智慧』與『有智慧沒有愛心』,該

選擇那一個?那就得要看情形。」「假使這個病人比較不能感受到人我的接觸,如開刀房裡的病人,可以採用有智慧的人;如果這個病人有感覺,則不可不考慮到愛心。所以在經緯緯度上,護理需要有智慧又有愛心的人。在選擇工作同仁時,我會先選擇有充分的愛心,智慧方面我可慢慢的啟發、引導,因為基本上人性都希望被愛、被鼓勵、被褒獎、有成就感,所以只要她具有愛心,在智慧的層面上,我們可以靠教育和訓練的方式來教導。」

知識要分享,能力要匯集

「我已把護理當作終身職,從不放棄任何發展自己能力的機會,使我更有能力了解和處理病人的問題。而我也了解,光充實自己是不夠的,『知是因該分享,能力必須匯集』,我必須協助更多護理人員的發展,才能形成一股力量,推動護理工作的進步。」因此邱教授在她熱愛的護理崗位上,做育英才無數。

邱教授未到慈濟之前,擔任榮總護理督導多年,在指導和訓練臨床護理人員方面,有她獨特的行事風格。她要求護士要好好照顧病人,因此,護士們一有困難常會打電話向邱教授請教,她就在電話裡與護士交談,了解現在是什麼樣的病人,指示該怎麼處理;而邱教授也常常會在她們不注意的時候出現在病房,「我不是去找她們麻煩,我是去看病人。有必要時,我會找護士小姐來,建議她這個病人該如何照顧。」就是這分用心,有不少醫師宣佈已經放棄的病人,在她們的照顧下成功地活過來了。有人認為這是創造奇蹟,事實上大家都知道,這些都是共同努力的成果。

邱教授認為基層的管理非常重要,「理論上,主管在意的事情,部屬就會跟著一樣在意,因此主管的用心與態度十分重要。」強將手下無弱兵,在榮總七年,她訓練了好幾批加護病房及心臟病病房護理人員,很多都升上來當其他單位的護理長,也有很多人到別的醫院當護理長;這一群「子弟兵」雖然分散各地,仍和邱教授保持聯繫,情感相當深厚。

期待護理養成教育能有層次

邱教授也曾經任教於台北護專、陽明醫學院,對於護理人員的養成非常重視。她不太贊成護理教育到護校就停止了,因為:「護理本身面對生老病死,生,是喜悅;老,大家不願意;病與死,事件很悲慟的事情。一個人心智不成熟時根本無法面對這些事。一個才十七、八歲的護校畢業生,年紀那麼小,且在父母的呵護下,自己都還不會照顧自己,怎麼能期望她有本是去面對大人們的生老病死?這對她太殘忍了。」

專科與大學生在心智上比較成熟,不過專科生對比較複雜的病可能照顧不來,所以邱教授希望「護理教育能有層次」--就像所謂的佐理之類的護理學校,學習基本的病人清潔、環境的維護就可以了;專科生能處理的事情要高深一點,對於藥物之藥性必須了解、對各項檢查也要清楚。因為護理人員依據醫生吩咐照顧病人以外,她必須負擔起保護病人責任,如果醫師處方錯誤時,必須能有所警覺,大學教育對於對於這方面的訓練更要足夠,尤其更應培養創造力與自律能力,這樣訓練出來的是通才。至於比較複雜的醫療技術、疾病診斷,必須具備能接受挑戰的能力,能夠應付那樣複雜的健康問題,而這就要研究所來做。

我們對臨床有理想

邱教授認為比較遺憾的一點,是國內護理人員具備碩士學位以上的人

,常因臨床能力不足,在執行護理工作時,無法當專科畢業生與大學畢業生很好的領導者。「臨床沒有一定的基礎,雖然具備了學位,但因臨床能力不足,對臨床作業的提升起不了作用;由於不明瞭臨床的需要,因而也不曉得如何來指導臨床,倘若這些人又不喜歡臨床,以臨床為苦,那麼很難體驗出什麼是護理工作。而不願意去照顧病人的老師,教出來的學生不會去喜歡護理,對臨床工作不會有成就感;由於沒有成就感,出去進修學位,有學位後任教職,在教出一批不喜歡臨床的學生……如此惡性循環,這樣的情形在教育上是一種浪費。」

另外,學校的護理教學除重視學術的灌輸外,至於技術與臨床,也應看重,否則寄盼畢業生到臨床後再去磨練,也是很不合實際的作法,「護理教育是否也應該像醫師一樣多一年,叫做「實習護士年」,第一年我們不應該給薪水,還應該收學費。」邱教授說。

此外在學生畢業之前,邱教授認為最好能「提供她照顧一個以上病人的機會。」在學校教育中,固然學習完整的護理工作十分重要,因此應先由一對一的照顧學習起,但是,「當你面對八個病人的時候,必須要有輕重緩急,要會判斷那個先做那個後做。沒有給學生這樣的訓練,就無法讓學生一畢業後就適應臨床,反而嚇住了,走了。」護理現在有博士、碩士、學士及專科生等等,各具專才,邱教授希望能結合大家的智慧,因為「我們對臨床有理想」。

積極培育加護護理人員

由於她對「重症病患護理」學有所專,慈濟醫院在今年三月二十一日所開辦為期九週的加護護理訓練班,即由邱教授統籌負責。「加護護理」一向被認為是照顧病人中最具挑戰性的工作,不僅是因為病人病情危急複雜,醫療處置必須既快又準,同時也由於個體處於危機中的情緒反應互相影響,工作人員的涵養更需要能「善解」與「包容」。」邱教授說。因此,她強調:「加護理並不是每一個護理人員都能勝任的工作,職務的要求中,學理技術的訓練與加強是其一;願意承擔繁雜、不容許錯誤的工作要求是其二;而可以包容病人與家屬不理性、不穩定的行為與情緒,則是最難卻最不可或缺的一環。」

加護病房的設置,原本是想讓重症病人有活命的機會,但是,由於病情的危與急,醫療科技的機械化與具侵犯性,加護病房早被一般人喻為人間煉獄,能安康離開則被視為浴火重生,「慈濟醫院世上人本著慈悲喜捨情懷而設立的佛教醫院,在本質上,應該比一般醫院多幾分對生命的尊重與對生命的關懷;因此,慈濟醫院需要更多意願無怨無悔地在最需要的地方,『甘願做,歡喜受』,陪危急病患走過艱苦歲月的護理人員。」

所以在慈濟的護理專才培育上,邱教授的理念是:「我們不需要這位護理人員的學問有多高、技術有多好,卻希望她在加入加護護理界時,有一份意願服侍病苦的心,有一份願意承擔重大精神情緒壓力的膽識。因為

學理技術我們可以藉教育來加強,而願服務、願承擔的心,卻是不可強迫而得的。」

護理研究生應做護理臨床領導

對於慈濟醫學院護理研究所的研究生,在培育目標上,邱教授期望他們將來真正能當起護理臨床的領導者:「我希望招收的學生至少有二年的臨床經驗」。她進一步釐清,由於一般臨床人員不曉得如何利用學術表達他所懂的,也不清楚應該如何用科學的方法來探討臨床的問題,與學術界脫節,臨床的成就無法在學術界傳承,十分可惜。因此:「護理界不宜一直以護理學術界自許;護理界應也是醫院界--真正照顧病人的人才叫護理人員,護理教育界宜以臨床為導向。」

邱教授表示,慈濟護理研究所將把課程規畫成指導臨床人員:如何用學術方法表達臨床的知識及技術,如何探討知識與技術,如何運用所擁有的知識,以及如何做臨床研究、解決臨床問題,把臨床處理得更完整等。而在測驗方面,她會側重臨床的判斷與應變。「我們要的護理人員是真正能在臨床看得見病人的情況有那些異常,能判斷、處理病人的人。」

邱教授提起在過去的經驗中,曾經有一次考試題,明明病人的臨床表現並沒有這個症狀,可是學生回答的時候卻出現這些問題。「這是不對的。事實上這個病可能有那些症狀,但不見得病人就『應該』有那些問題。照顧病人時,如果根本沒有去看『病人』,只是去翻書,這樣一切都是不正確的。」邱教授希望護理人員在病人有什麼樣的症狀出現時,或病人有那些需要時,護理人員應該能判定而幫忙他滿足他的需要。

「研究所負起造就人才的責任,要研究所造就什麼樣的人才,就挑有這方面基礎與潛能的人來教。」邱教授強調,護理界在教育訓練的時候,不可忘了臨床必須與其他醫療界、藥學界一樣務實,培養能與人分工合作的人才。

在醫院裏,護理人員是一個團隊,慈濟護研所希望訓練出來的人員,不但能真正投入臨床對自己同仁起帶領、指導的作用,也要能讓醫師、藥劑師、營養師及其他醫療單位認同與尊重,感覺到護理人員確有其功能,可以肩並肩、平等地一起做事。

把背彎下來,當作橋樑

針對護理人員雖然站在醫療的第一線,但普遍而言,並未獲得應有的尊重,邱教授認為部分醫師的態度的確有所偏差,但是,要獲得別人的尊重,最重要的還是護理人員必須要能自我要求。

她指出,大部分她所合作過的醫師,總是很希望能增加護理人員的能力。與能力強的護理人員一起工作,醫師可以比較放心。例如,加護病房裏,護士小姐的能力夠,判斷病人跟醫師的判斷不會差別太大,醫師對加護護理的護士能放心時,工作上自然十分稱心如意。如果遇到一個對學理都不懂的護士小姐,在病人危急的情形下,醫師怎可能得到尊重?所以護理人員要想辦法把自己的學識能力提高上來,才能與醫師好好溝通、討論病人的病情,共同、平等地合作;如果無可討論,兩人根本無話可說,何來尊重?護理人員本身要好好自我要求才是。

關於現在護理人員薪水太少、流失率太大的問題,邱教授認為,如果做得好,才有能力、有權力要求更多的薪水,「待遇與貢獻成正比」,就算是大學生,如果沒有那麼多貢獻,也不能給高薪,一切看能力而定。她半開玩笑的說:「要是我來用人的話

,我不要依碩士、博士學位,我要以照顧病人的能力而定,有學問沒臨床能力,那麼那個學位只能擺證書在牆壁上。今天在醫院要的是臨床能力不是學歷;但如果在學校,那就要他的教學能力與學歷,而不太要求他的臨床能力。」在臨床上,必須將判斷與處理病人的能力提高。

人必自尊而後人尊,邱教授希望護理人員,在感受到未受尊重時,應該謙虛、誠懇地請教,是因自己的程度不夠,如此才能對患者的病情進一步了解,並且得到他人的尊重。她希望將來從研究所畢業的學生在專業及臨床上能夠得到醫師們的尊重。

邱教授語重心長地強調,能有機會受到較好教育的人,應有願作其他人「橋樑」的使命感;橋樑是要把背彎下來,站在水流最急之處讓人渡過。受高等教育的人也應該要這樣做,把艱深的學理變成容易懂的,作個指引,協助他人可以瞭解,可以運用境界。有了橋樑,就有了指引,學生知道路該怎麼走,護士知道怎樣去跟醫師傳達病人病情,醫師能曉得這個病人的狀況,當護理人員的判斷跟醫師判斷差不多時,可以協助醫師更快更準確地處理病人的問題。

護理人員要當病人的守護神

邱教授談到以前在美國工作的經驗,由於無住院醫師,病人病情都是靠護士給病人做評估,再以電話跟醫師溝通,尋求處置;如此藉著臨床護理專家的手,醫師可以照顧更多的病人,「醫師的手、眼變多了,他就能用更短的時間去照顧更多的病人,病人也可得到更好的照顧。」否則醫師不來時,護士乾著急也沒有用。如果能訓練可以擔當的護士,對整個醫療界都會有很好的幫助。

「護理人員要當病人的守護神」,對醫師的處方,護理人員要幫病人再過濾一次,當發覺不妥當或有疑惑時,就應該再問一次。在加護病房中,邱教授常常勉勵同仁:「希望在你們的照顧下,沒有一個病人是冤死的!」這是一個理想、一個目標啊!「雖然不能救每一個人,可是他命不該絕,就不應該讓他走。」

醫療工作重視團隊精神,邱教授特別注意基層人員的士氣,她認為,很多事情都是由基層人員完成的,只有讓基層人員得到讚賞,才會做得更賣力,否則只有苦勞,沒有功勞,很少人做得下去。同時,邱教授也希望護理人員要互相感激,互相尊重,「其實每一個人能有成就,都是眾人互相幫助的成果,不可能是一個人的成績;所以假使今天沒有這個機會、沒有眾人的力量、沒有這樣的環境、沒有這個醫院、沒有這個病人、你有不會在這邊。」

由邱教授的談話,不難感受到她特殊的生命風采,冷靜而熱情、認真而謙卑。生老病死,苦海茫茫,我們欣見有心人願意俯身下來做橋樑、做渡船,邱艷芬教授正如一塊磁鐵,吸納更多有心人堅持於臨床護理得崗位。我們相信,在她們的努力下,護理園地花繁葉茂的錦繡遠景,是可以期待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葉方良 Rex-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