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靜思晨語

萬象更新,春回大地

◎證嚴上人

敬愛的護持大德:阿彌陀佛!

韶光如水,逝者如斯,又逢新春舊歲時節。
回首慈濟來路,翠綠滿園,碩實盈筐。
展望志業前景,花開似錦,澗水湛藍。

這一年--慈濟醫學院創校開學,教育志業,更上台階。
這一年--慈濟護專屆滿五年,春風化雨,杏壇春暖。
這一年--慈濟醫院慈懷柔腸,視病如親,穩定成長。
這一年--慈善關懷,擁抱蒼生,聞聲救苦,萬戶逢春。
這一年--文化志業,昂首競秀,光照寰宇,千江同月。

這一切均來自海內外
諸位大德的用心參與和熱心護持。

我們以
感恩的心,感謝有您,
因有您的關懷,慈濟志業更臻圓滿。

我們以
感動的心,感激有您,
因有您的參與,菩薩道路更趨平坦。

值斯萬象更新,春回大地之際,
證嚴以至誠的心,特向各位大德
恭賀新禧,並致謝忱,祈請
一本初衷繼續關懷支持。耑此,敬祝
福慧俱
新春如意

佛教慈濟功德會 釋證嚴 合十
八十四年元月

▲社論

國際慈善邁向新紀元

歲月更迭,又是新的一年到來,本會也即將步入第三十年了!三十歲對中國人而言,具有特別的意義,如孔子所言「三十而立」,即意味著漸有所成,邁向獨立。

慈濟功德會以慈悲濟世為本懷,兢兢業業從事啟發愛心、利用厚生的社會服務,三十年如一日,而今已然發展為「立足台灣,放眼世界」的跨國際救援組織,我們在充滿歡欣感恩之餘,展望將來,也有更深的自我期許。

回首民國五十五年時,證嚴上人在東台灣一偏僻的山腳下,開始慈善濟貧志業,昔時人力有限,物力維艱,救濟工作僅止於鄉土社區的鄰里賑濟而已。

然而,上人以其悲懷,感召引導許多有情眾生共同前來開闢福田,以其毅力踏實拓墾,不只突破人心的蔽障迷茫,也突破地域與現實利益的隔閡;從台灣東部至西部、從本土到海外,慈濟的長情大愛已散播至五大洲。

去年,國際賑災的腳步日益緊湊,開啟慈濟國際化的新紀元。全球二十幾個分會、聯絡處的慈濟人就地提供災難援助;大規模的援外計畫近十項,包括前往中國大陸湖南、華南地區以及尼泊爾、衣索比亞、盧安達、柬埔寨……等地,施醫藥、米糧、禦寒衣物和飲水灌溉等設備。

正當台灣人的愛心向外延伸的同時,落實在台灣本土的慈善腳步,猶未停歇,發生在去年夏秋時節的幾場風災救援行動,是為例證。

觀此海內外同步調付出關懷之行動,起碼有兩項令人感到振奮的意義:

第一,慈濟不斷開發人力資源,越來越多的志工以大心大願,不畏艱難地深入受天災人禍侵襲的海外一角,為眾多苦難生靈帶來撫慰和生存的力量。

第二,台灣社會的愛心存底豐富,已有許多人摒除「只掃個人門前雪」的自私心理,並脫卻島國狹隘心態,無所求地輸出大愛。無形無量的愛心標籤,將比外銷商品標籤更恆長持久,且不必擔心被仿冒,因其帶動的良善循環,實為人類的一大福報。

檢視去年的國際賑災記錄,我們的目的不在宣揚己善,而是以「慈善邁向國際化」的「事」,來顯「人有清明覺性平等心」的「理」。

舉世滔滔動亂不安,當我們見證清淨無染的愛,彰顯人性最純淨的一面,如蓮花出污泥般昇華,這正是人生最寶貴的學習。

本會的四大志業中,慈善是根,醫療、教育、文化是枝葉花果,正如一個人必須有慈悲惻隱心腸,而且敏於付諸行動,才能造福人群,提昇人類生活的品質和內涵。

值此新歲,特以國際慈善邁向新紀元為記,並深期望順此淨化人心進程,世界和平指日可待。

▲甘露清涼

僧是佛陀嗣法人--淨因三要(7)

◎證嚴上人

【淨因三要】

修淨因首先要做到「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事」--有孝養父母的心,就有孝悌,敬與愛的心,如此自然可以培養「不殺」的慈心,進而能夠「修十善事」。

十善業是:身三業--救生、布施、梵行;口四業--誠實語、質直語、調和語、柔軟語;意三業--清淨觀、慈悲觀、因緣觀。我們的身體可以作十惡,也可以行十善,造善因或造惡因,存乎我們一心。

除了以上所說,修淨因還必須:「受三皈依、具足十戒,不犯威儀」。想要入佛的法門、學佛的規則,不能離開這些要素。

皈依三寶是入佛之基

正信的佛弟子,入佛門的基礎就是「三皈依」,亦即「皈依三寶」。

「皈」這個字,是由一個「白」一個「反」字所組成,就是反黑歸白。白代表無邪的清淨業,黑則指染污業;也可以說白就是良善、光明正大的心,黑就是暗昧、不清淨的心。

既然要學佛,就應消除暗昧之心,朝向光明正大、清淨的道業精進,而第一個階段必定要反黑歸白--去除過去的黑暗,面對光明的一面,這叫做「皈」。

「依」就是依靠,我們要向良善、光明的道路走,就應依止「佛、法、僧」三寶--「佛」是人天導師;「法」是佛陀的教法;「僧」是延續佛陀慧命法身的出家宗教師;唯有皈依三寶,才能從凡夫地直趨聖人的境界。

佛是指引眾生的眼目

佛陀是二千多年前的偉大聖人,他是應眾生之需而示現人間

;他示現與眾生相同的形態、相同的生活,然後出家、修行,說法四十九年而成就;以凡夫的形態進取聖賢的果位,指引眾生。

佛是三界導師--祂可以引導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眾生離苦得樂。因為不只活在世間的人苦,其實三界六道的眾生皆是苦啊!人間只是三界中「欲界」裏的一道,在三界中皆有不能斷除的無明染著;不能去除無明染著,自然無法從輪迴中解脫,仍要受業力的牽引來去。我們若能回歸清淨無污染的本性,才是真正佛性的成就,才能跳脫三界輪迴。

眾生會沉淪六道中,就是因為欠缺一分清淨心,多了一點染污心。佛是覺醒者,為眾生而倒駕慈航來人間,引導我們如何起步、如何行菩薩道、如何體會宇宙人生實相,到達修行成佛的目標。

學佛,不能離開菩薩的道路,這條路非常長遠,並且一定要有一位真正的覺者與智慧的導師來指引,才不致有所偏差,才不會在三界六道中輪迴不息,不得解脫。而佛陀是真正三界的導師、眾生的眼目,我們若依照佛陀指引的道路行走,一定能向光明的道路邁進。

依佛陀教法進取慧命

佛教有四眾弟子:即出家男女二眾和在家男女二眾弟子。出家有出家的戒法和應進取的慧命,從過去延續到現在,從無間斷;在家男女二眾,同樣要守在家人的規戒--受三皈依、守五戒,善盡本分與責任,進取成佛的慧命。

佛陀所說的教法和所制定的規戒,兩千多年來皆無斷絕,雖然佛於人間入滅,但這不過是物質的消滅、身體的消失,其實,佛陀的精神--法身慧命,還是存在我們的心中,因此要皈依法--依照佛陀教法,進取恆長的慧命和長存的法身。

眾生常常是知此不知彼,見近而不能見遠,只重自己的感受而無法將心比心,忽略因緣果報的循環,於是人我之間的計較、紛爭,也隨之產生,這都是因為我們未能透徹真正的道理。若只是口頭上的長篇大論,無法真正力行、貫徹,一旦真實人事示現時,就無法以正知、正見相對待,以致迷失其中而導致迷茫的人生。

佛陀以超然的見解和觀念,明白、正確地辨別人生方向與道路是正或是邪,所以是群生的「眼目」;我們要以佛陀的教法作為正確的道路。

許多人都認為自己是佛陀的弟子,要用功學佛,然而,卻常只是在書本中、三藏十二部經等等文字上瞭解很多,而在人事上無法依照佛陀的教法--捨棄我執,大愛眾生。

我們若能依照佛陀的教法、三藏十二部經的法理力行,放棄我見、隨順大地眾生,即是真正精進於佛陀所指引的道路。學佛一定要有這分心胸,不可執著我知我見,我行我素。

僧寶耕耘眾生心地

僧,即是出家人,他捨名、捨利、辭親、割愛,以佛陀的精神、行為為依止,延續佛陀的慧命,所以我們要以敬佛、奉佛、拜佛的精神與心態,同樣的敬僧、奉僧。

僧顯現出家相,荷擔如來家業,佛法能否正確的弘揚人間,全在於僧的責任,因此說「僧乃六和上士,並為真淨福田」。

僧的日常作為就像農夫耕田一樣--雜亂的土地,無法栽種

出優良的作物,於是農夫在滿布亂石雜草的土地上,一定要先拔除雜草,撿除亂石;將荒土開墾成純良的土質,才能播下種子。

而僧則是「福田僧」--耕作眾生的心田。每個人的心像一畦田地,當雜念產生時,就像雜草萌生一樣,雜草是園地中的一大患,就如同我們的心有雜念,就會破壞道心慧命,所以修行人將用功稱為「耕作心田」。

人應該時時刻刻清除心田雜念,若常常停滯於過去,則無法向前邁進。過往的人生,要像我們兩腳行走一般,放下前腳後一定要在舉起後腳,才能一步一步往前行進,否則便會寸步難行。人與人之間,難免會有一些衝突,而修行者的心念要像手畫虛空,畫過無痕;要讓所發生的煩惱事,一分鐘都不停留心中,過去的就讓它過去,留下好的種子、去除壞的種子,這即是「耕耘心田」。

反之,好的事情不常想念,壞的事情卻停滯心中,就如人家對我們的恩惠不知報答,設若稍有一點不稱意,便常常記恨在心,這叫做邪見,易生煩惱;也就是好的種子不留下,雜草卻任其亂生。

能依照教法,努力實行,精進修持,則內心的精誠會發揮出一股威德力量,就好比孔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這種神聖的威力,看來很溫和,卻有一分懾服眾生的德行。

以愛以敬成就「和」

「僧」是梵語「僧伽」的略稱,意思是和合眾--人群和合在一起便稱為僧。僧也代表眾的意思;一兩個出家眾住在一起不能稱為僧,要三個人以上,才能稱為僧眾。

在一個叢林團體裏,人人都是從十方而來,各有各的不同生活和家庭背景,以及不同的心念、修養,十方不同習氣的人要聚在一起修行,不是容易的事情。

「僧乃六和上士」--上士是表示無上、崇高的人格者,亦即人上之人的意思,要如何才能做到人上之人呢?一定要彼此和敬。

中國大陸上有不少叢林聚集了幾百、幾千人以上的僧眾,而佛陀在世時,他的僧團人數更是數以萬計。要集合幾萬、幾千、幾百人在一起,並且能讓大家真正和睦相處,所依恃的,就是一分學德的修養;而這分學德修養最重要的,即是「和敬」--彼此和氣,彼此敬重。

古德說:「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人際關係最美的形態,就在一個「和」字。和也可以說是愛敬之意,若能秉持拂陀教法,以大愛的心懷愛一切眾生,這分寬闊的悲心、慈念,可化解人我是非的計較;若沒有計較之心,彼此間自然也就沒有相左的紛爭產生,而能心念一致,和睦、融洽,進而也會敬重對方,同時愛對方;有了愛與敬,就能更加和氣,在良性的互動中成就「和」。

團體中要做到六和敬

生活在同一個團體裏,不管

是在靜思精舍修行的同修,或是投入「濟貧教富」志業工作的慈濟人,都是為了「予樂拔苦」的共同目標和使命,期望苦難眾生能離苦得樂,因此我們一定要和合在這分同敬、同愛而和睦的行動中。

能使我們同敬同愛而和睦的,即是「六和敬」。「外同他善謂之和」,一個人若能外表與內心和齊,就叫做「和」。在一個團體中,最容易讓他人感受的即是聲與色的表現,如果今天我有一件特別繁重的工作,就可以互相提議說:「我這邊的工作很忙,你是否可以幫忙我呢?」那麼,另外一邊的人就要衡量輕重緩急,暫緩一下不急的工作,幫忙比較急切繁忙的工作,彼此分工合作。若執守「我做我的事,我的工作做好了就可以,我不管別人的事。」這樣是不行的,一定要身體、工作、行動皆一致,這才是和。

好的事我們要響應,叫做「善之和」;而對於不好的、錯誤的事,則要善盡提醒與勸勉之責,趕快停止,這也叫做「和」。

人與人之間,難免會意見不調和,若別人使我不如意,就馬上顯露在面容上,會影響團體的和睦。在大家歡笑、慈愛的一團和氣中,只有一個人的形態不好看,就像一張白紙上的黑點,這種不愉悅的面容,在和睦歡笑的團體中,顯得極為不調和。

總之,一個團體就是要大眾和敬、和愛,將心中和善之念顯露於外,所以,每一個人要自我警惕,如果感覺自己與別人格格不入,要趕緊自我反省、改正,才可以做到「和」。

處處有「我」便無「人」

學佛者常言「功德」。何謂功德?內能自謙謂之功。「功」字,一個「工」一個「力」,兩字合寫為功,就是要我們時時刻刻警惕自己,下功夫將貢高我慢心去除,內心常常保持謙虛。

一個人如果驕慢,即會產生排除別人的心理,如此表現於外的身行態度,當然也會成為別人排擠的對象。

世間比我們賢能、有德的人比比皆是,因為學無止境,德無止境,道也是無止境的,所以更要時時刻刻自謙。

有的人說:「這是我的習氣。」你我他各有不同的習氣--有我見、我思與我行;不思反省而將全部歸納成「我」的習氣,這就是不肯用功,任貢高我慢、瞋恨的心理一直產生,終致不能自制。

前面曾說過,一畦田在耕耘播種前,一定要下功夫去除雜草、亂石;而一個人在修行的過程中,必定要先清除心田中最容易陷我們於罪惡深淵的貢高我慢心,要將自我縮小到得以進入別人的眼裏,而不礙到別人的眼睛,甚至能走進別人的心裏。想要有那分可愛與可敬,一定要自謙自卑。我們能做到對人有敬愛之心,自然回之於我們的,也是他人對我們的尊敬。

希望鏡中人笑,自己要先笑;要鏡中人可愛,自己要先表現可愛。所以,我們外要同他善--和;內要自謙自卑對人敬之,這樣才可以稱為六和僧,也是學佛的初步。

總而言之,要和合大眾,外在的身體行動要與人和,內在也要時時自我警惕,用功去除貢高我慢,時時縮小自我,擴大心胸,如此人際間才能一團和氣。

▲慈濟訊息

用愛,為世間苦難畫上休止符

◎證嚴上人/主講 弟子靜淇/恭錄

【聯誼會講話】

國曆八十三年十二月十八日
農曆八十三年十一月十六日

諸位大德,阿彌陀佛:

很高興在八十三年最後一個月的聯誼會上,大家團聚一堂。

二十九年來,慈濟把點點滴滴的愛心匯集在一起,將四大志業落實在台灣,同時推展濟貧救難的工作至世界各角落,只要是眼看得到、腳走得到、援手伸得到的地方,慈濟人的愛心也跟著遍布在那裏。

大愛的力量無遠弗屆

剛才你們看到慈濟前往柬埔寨發放的錄影帶,該國經歷了二十幾年的內戰,加上遭逢幾十年來罕見的水、旱災,不僅國家貧窮,人民的生活也很困苦。

柬埔寨就是高棉,面積是台灣的五倍大,人口卻只有九百多萬。雖然蘊藏了豐富的黃金、鑽石等礦產,但是因為長期的政爭,導致豐富的礦藏無法開採,人民也無法安心工作,所以農業衰頹、工業落後;目前雖然內戰已平息,但是國家的政治、經濟亦陷入貧窮的困境,人民大都文盲。

八十三年七、八月間,柬國發生大水災,全國有十三省低窪地區頓成水鄉澤國,而有些被水淹過的農地,在烈日照射及東北季風吹襲下,土地嚴重龜裂,播下的稻苗幾近枯黃,造成嚴重的旱災。人禍加上天災,無異是雪上加霜,人民處在糧食欠缺的飢餓中。

八十三年十一月,慈濟派遣工作人員實地前往瞭解災情。勘察人員走訪了受災最嚴重的兩省,經過調查、篩選後,決定濟助瀕臨飢餓、死生邊緣的八萬多人。十二月初,賑災團一行三十九人前往發放大米和穀種。在發放期間,柬國政府提出希望慈濟能前往另一重災區馬德旺省勘災。

口渴一滴如甘露

馬德旺省是柬國主要的產米區,米量原可供應全國所需,然而遭此澇旱之災,有十幾萬人缺乏糧食果腹,甚至有戶十四口之家因不堪飢餓而在食物裏下毒自殺,只留下一個四歲的孩子恰與鄰居外出覓食而倖存,可想見他們面臨的窘困到何種程度。八十四年元月初,第二梯次賑災團再度前往柬國馬德旺省發放。

在他們最需要的時候,慈濟及時伸出援手,就像柬國總理說的:「『口渴一滴如甘露』,感恩你們在此時讓我們人民填飽肚子,安定民心。你們救濟這些貧困的人,也等於安頓了我們的國家。」

而在大陸廣西融水地區,慈濟近日將前去發放棉被。每到秋冬時節北風一起,當地民眾習於到山上砍伐木材藉以燃燒取暖,由於砍材行動密集,因而破壞了山林生態,也破壞水土保持,以致於每年都會發生水災。我希望送棉被給貧困的人保暖,就不需要大量砍材,如此也可為保護山林生態盡一分心。希望我們的大愛不僅可以庇護人類,也可以保護山林大地。

慈濟人的愛,不只愛台灣,也愛普天下的眾生。這些點點滴滴無不是愛心力量的發揮,人多,力大,福就大,也因而可以做很多事。

以身促進教育良性循環

剛剛你們也聽到慈濟人的現身說法,他們以本身所遭遇、體會的感受,和大家分享,是非常實在、活生生的人生故事。

現在是知識爆炸的時代,人們受教育的機會十分普及,然而,現今犯罪年齡層卻也隨著資訊的氾濫而逐年降低,這是教育亮起紅燈的警訊。物質生活富裕了,孩子們卻缺乏知福、惜福的感恩心,更不懂得珍惜生命。

現在的孩子都很早熟,要求也多,對外要求多,心就空虛,心一空虛,人生的方向有時就難以掌握,這實在是很可怕的事。

正值青春期的中學生,他們面臨繁重的課業……等壓力,有些孩子藉吸食安非他命來紓解。曾有報導說,警察在半夜臨檢某遊樂場所,查獲一百多位國中、高中年齡的孩子,他們徹夜不睡的打撞球、玩電動玩具、唱歌與跳舞……在在顯示了種種的教育問題。

為人父母者,無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讀最好的學校,但現在不少學生不懂得恭敬老師,老師在心灰意冷之際,也難善盡傳道、授業、解惑之責,而形成一種惡性循環。

慈濟有教師聯誼會的組織,成員包括了在小學、中學以及大學任教的老師們,他們常藉著聚會相互觀摩,分享彼此的教學心得。

台北五常國小駱純美老師將「靜思語」融入教學中,引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實踐、力行。她用愛心和耐心對待班上的小朋友,家長們也相對感恩老師的付出。

高雄的蕭亦鳳老師,以前是個得理不饒人的人,她認為對學生採取懲罰責罵的方式,是理所當然的;她甚至曾在家長面前把學生的書包從四樓扔下。她處處斤斤計較、與人爭,然而又真正得到什麼呢?接觸慈濟後,她改變自己的人生觀為「得理饒人」、「理直氣和」,開始縮小自己;當她退一步時,別人也跟著退,彼此的空間因而愈來愈大。

所謂「妙法」,就是自我吸收後,並能應用出去;能吸收、應用,就

可受用無窮。

各地慈濟人為「愛」奔忙

上個月到現在,短短的一個月中,世界各地的慈濟人可以說是充分發揮了救人的功能。

舉例來說,八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菲律賓中部的一個島嶼,發生芮氏規模七級的強烈地震,造成電力與飲水系統中斷,道路龜裂;地震之後,又引發海嘯,吞噬沿海地區八百多戶房屋,造成人員嚴重傷亡,並且有五千多人無家可歸。

甫成立聯絡處兩個月的菲律賓慈濟人,想到「救災要及時」,立即召開賑災會議,並向本會詢問賑濟的原則與方向。

從馬尼拉到發生災難的島嶼,必須搭飛機和乘船。菲國慈濟人天未亮即動身,等開車到了碼頭已近中午;他們乘船進入滿目瘡痍的災區勘察災情,待資料搜集齊全,回到家已是半夜兩點多了。第二天隨即召開會議,決議運用當地設立的急難救助專款採購棉被、衣物、食品和藥品等賑濟品,並發放急難救助金予每戶災民。

當地市長感恩慈濟人的付出,全程陪同到各地發放。當災民接獲裝有菲幣五百元濟助金的信封時,都無法置信地睜大眼睛,脫口直說「阿彌陀佛」道感謝--當地民眾多信仰基督教。

菲國幣值與台灣約為一比一,在台灣要用掉五百元很容易啊!而在當地,貧困的居民幾乎一輩子沒接過那麼多錢,所以他們都很珍惜。想想,我們付出一分小的力量,就能給予他們生活的希望,我們的福有多大啊!

此次菲國震災中,當地慈濟人抱著「取之於當地,用之於當地」的回饋心念,在當地募款,用在當地,完全未動用本會的賑災基金。

對於他們,我實在有說不盡的感恩,這分「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精神,令人非常感動。而他們卻歡喜地說:「感恩有慈濟,讓我們賺得快樂與自在。」

心地富有,才是真正富足

只要用心,修行其實並不難,只要我們心中常存大愛,抱著「助人最樂」的理念,時時心想好意、口說好話、身行好事,當下就是佛心,所做的就是菩薩的志業,所走的就是菩薩的道路。

台灣不僅是寶島,也是福地,我們應該多珍惜。只有物質富有並不足取,重要的是要培養我們心地的富有,才能享有人生真正的幸福與快樂,並能繼續造福。

今年七八月間,台灣中南部地區發生水災,慈濟籌募的救災基金,仍是秉持「專款專用」的原則。南部地區幾戶倒塌的房舍已重建完成;南投縣仁愛鄉翠巒部落的遷村計畫,三十幾戶的房屋工程在前幾天也已動工了;至於信義鄉神木村的遷建,待土地問題解決後,即可馬上動工。

發願做個「能救人的人」

這是八十三年最後一次聯誼會,下次見面又是新年度的開始,希望大家能發願--做個能救人的人;並以感恩的心,面對人生的每一天。

在此感謝諸位一年來的支持,願未來的日日月月年年,我們都有充分的力量救濟普天下眾生,並且同行菩薩道。

千言萬語還是祝福諸位家家平安,人人吉祥,福慧雙修,阿彌陀佛!

▲慈濟訊息

佛心泉流--新年新希望

◎靜暘

面對八十三年度的最後一天,除了感嘆歲月在轉眼間流逝,同時內心也多了分惶恐。

俗語說:「天增歲月,人增壽」,人生在世,時光的流逝與生命的減少本有其必然關係;因而,年歲的增減並不令人惶恐,上人曾經開示:「生命的意義與價值,不在於存活世間的長短,而在於為世間付出多少。」惶恐的是自己在三百六十五個日子中,在生命的成績單上,是否出現了紅字--不及格?

「明心」發揮良知與良能

尤其今年我的「無子西瓜」一書出版,加上常常站在台上現身說法,「名嘴兼作家」之名不逕而走,在讚美和掌聲中,差一點迷失自我。幸而,上人的甘露法水及時滋潤我的心田,上人說:「名嘴沒有用,『明心』才有用。」原來,會說、會寫,只代表人生功能的表達,讓自己的「氣」表現出來而已;上人又說:「有『名』氣的人,最怕會『漏』氣。」只有「明心」才能啟發良知、發揮良能,才是修行的最終目標。

此後,我將把「讚美」視為「警惕」,否則一旦迷失自己,豈不枉費在菩薩道上行走十餘年的努力?

自修自得把握當下

今年,我的先生擔任「慈誠懿德會」的慈誠爸爸,與我同修同志且同行,自作聰明的我暗想:「另一半站出來,我可偷懶一下。」

然而,當我閱讀到上人「慧語流泉」一書其中一篇「飯頭師」的故事,如當頭棒喝,頓有所悟。

故事述說有位行腳僧在一寺院掛單,他留意到廚房裡有一位又老又駝的飯頭師,每天殷勤地為大家煮飯。有天午齋後,大家都休息了,只見老和尚收拾好廚房,即提著一大包海苔到大太陽下,細心的將海苔一張張攤開曝曬,他佝僂著背、滿身大汗,認真地工作著,行腳僧趨前問道:「老和尚幾歲了?」和尚抬頭說:「今年六十八!」行腳僧說:「這工作怎不叫別人做呢?」老和尚回答:「別人是別人,別人做的,就不是我做的!」行腳僧又問:「為何要現在做呢?」老和尚笑言:「現在不做,那要等到何時才呢?」當下,這位行腳僧得到開悟。

交出及格的人生成績單

「別人做的,就不是我做的。」「現在不做,更待何時?」老和尚這兩句話,正闡述了生命的意義與價值--無關存活世間的長短,而在於能把握每個當下。

「不苟且、不偷懶,親身踐行每件自己能力所及的事」,這是我的新年新希望;若能真切實踐,則新的一年,相信自己一定能交出一張及格的人生成績單。

▲慈濟訊息

如是我聞--知足最大富

◎靜淇

對曾經歷殺戮戰場、走過連天烽火、遇過恐怖屠殺,甚且在百廢待舉、民生凋蔽之際,又遭逢幾十年來罕見水、旱災的柬埔寨人民而言,「安定」與「溫飽」,該是他們現今最渴望的夢。

知足的純樸心

本著「尊重生命」的理念,帶著慈濟人的關懷與祝福,我隨著賑災團踏上這位處中南半島,遙遠又陌生的國度,「親手遍布施」大米和穀種,和八萬多位人民結下異國法緣。

雖然五天的行程,僅是人生旅途上的短暫之旅,但每當我想起握著那一雙雙黝黑枯的手時,打從心底湧上的酸楚,卻是今生難以忘懷的記憶;有些災民一拿到米,馬上迫不及待地就地炊煮,呼喚左鄰右舍來共享,一鍋飯配一包鹽地吃將起來;也有人把整袋米,散裝成小包,準備分送給未列在發放名單內的親友,那種知足的純樸之心,令人省思。

人本來就是如此的單純。一般人當他一無所有的時候,再惡劣的環境,也能逍遙自在;而在文明進步、物慾橫流的社會中,反而讓人不知足地陷入汲汲營營的追求中,終致迷失自我。

貪欲染著匱乏

有一個故事是這樣的:

有位農夫原本安貧樂道的生活著,每天只是逍遙自在地拿著鋤頭巡看田地,有天,他在田裡挖到一尊金光閃閃的羅漢雕像。他把羅漢像拿去請金匠鑑定,金匠除了恭喜他挖到純金的羅漢像之外,並對他說:「依我的經驗推測,既然挖到一尊,一定還有其他的十七尊,如果能把十八尊羅漢都集合起來,那就價值連城了。」

農夫聽了金匠的話之後,立即夜以繼日地挖掘,然而,他把全部的田地挖遍了,不但找不到羅漢像,反倒錯過了播種的時機,只好任由田地荒蕪;而他為了找其餘的十七尊羅漢像,卻弄得失魂落魄、寢食難安。

以前的他,雖然未曾擁有什麼,但生活卻逍遙自在;可是現在的他,在獲得一尊金羅漢像後,卻為了尋找另外的十七尊而煩惱憂心。追求的過程是「苦」呀!

如果他能保持「有了這一尊羅漢像我已歡喜漢足」的心態,相信他一定可以如往常般地快樂。無奈人心就是如此貪著,有一還要求九,永遠活在欠缺當中。

靜寂澄清的境界

上人嘗言:「凡夫往往為了追求貪欲,而把心翻動得似狂猿野馬般,貪欲,而把心翻動得似狂猿野馬般,難以靜止。」其實,如果能在人、事、物的變遷中,依然保持一顆平靜的心,相信靜寂澄清的美好境界,就在不遠之處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葉方良 Rex-YEH 的頭像
    葉方良 Rex-YEH

    葉方良-LINE@商業教學:【盛鐸電商文創 O2O行銷】

    葉方良 Rex-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