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眼觀心

努力事春耕

◎慈玫

慈濟志業海報看板上繽紛的成果,不知含藏多少幕後英雄的辛勤付出!
前人走出的大道,使我們今日一站出來,便容易讓人看到。但是,我們必須切記;
不要迷失在掌聲中,未來我們更任重道遠,越大的志業越需要堅實的肩膀去擔當。

過年期間,參訪精舍的人潮不斷,在豆元粉工廠和齋堂間的空地上,訪客們瀏覽慈濟四大志業的活動照片簡介,我們的師兄師姊在旁解說。

大愛的共鳴

這樣的接待和平常並無兩樣,但因有著新春的喜氣,加上人們比較悠閒,有關慈濟的問答便十分熱絡。深受慈濟大家庭眷顧的我,只能憑幾張圖片,和一些聽來的印象,追述上人二十年的披荊斬棘。感恩來客,讓我在習於看到慈濟的盛大時,有機會回想:這基業的建立多麼不容易!

說起上人在普明寺落腳的小屋,來人問:還在嗎?我說不在了,順手向山邊指過去,告訴他們大概的位置。此時正飄著寒雨,山色顯得清寂,彷佛無關人間物事,而上人走過多少風霜歲月?為救度苦難眾生,耕耘出慈濟世界。

從「緣起」一走到「湘西賑災」,半個小時簡單介紹完三十年歷史中,人情豐厚得處處展現。從高雄來的一家人--父母和三個女兒,聽得十分專注歡喜,做爸爸的便提議說:給我們的委員師姊愛的鼓勵!於是,全家人熱熱烈烈地拍起手來。

他們的掌聲是慈濟大愛的共鳴。另外一對從台北泰山帶山帶著兩個孩子前來的夫妻,在聽完簡報後,那位父親笑著告訴我們:「我女兒去年進你們護專,我不知道好不好,今天來看看,讓樣我就放心了。」他並留下住址,要加入會員的行列。

以堅實的肩膀擔當重任

稍後,我又聽到一句話好話。從三重坐遊覽車的一位老太太一直點頭說:「對啦!要去救人啦!這樣做是對啦!」沒付出多少的我,撿現成的接受讚歎。

在我背後海報看板上的繽紛成果,不知含藏著多少幕後英雄的心力付出。前人走出的大道,使我們今日一站出來,便容易讓人看到。

但是,我們必須切記:不要迷失在掌聲中,未來我們更任重道遠,越大的志業越需堅實的肩膀去擔當。

今年精舍的過去比往年熱鬧,慈濟的四方遊子都回來了。一位加拿大的師兄說,希望上人領導我們將地球變成慈濟村,上人則輕輕地說:「可指時日太短,人的生命總是有限,要大家真正有心投入、肯接受,要不然再多的人也是有限。」

我望向窗外,依然春雨綿綿。這雨濡濕大地,賦予草木發榮滋長的生機。記得初中國文課本上有一句話:「努力啊!努力啊!深深地耕下去,將會有無窮無盡的收穫到手。」

慈濟人的心靈永遠是春天,也隨時需要努力事春耕,好讓這山河大地開出更多清蓮。



▲杏林春暖

安心旅程

◎張瓊齡

元月下旬,於慈濟與天主教合辦的社會工作研討會期間,在「全人照顧--臨終關懷」專題講座的四位講者中,天主教方面代表專業醫護人員發言的周守民小姐,提出了一套由趙可式博士淬取自臨床照顧經驗的理論架構;而慈濟方面代表志工發言的顏惠美師姊,則完整地陳述了一起個案始末。

理論根植於實務;理論的提挈,有助於人們在漫無頭緒的現實處境中,迅速地採取正確、適當的途徑,減低遺憾發生的可能性。實例的呈現,除了檢驗、補充理論的內涵,更重要的是讓人們清楚地看到:臨終病患真的可以安然地離開--在旁人的支持、協助之下。

藉由周小姐的理論與顏師姊的個案相互輝映,且讓我們坦誠地面對「臨終問題」吧!

這個故事發生在民國八十二年夏天,慈濟醫院裏。

以下是顏惠美師姊的口述:

我在內科房區巡訪時,見到了這位太太。看到她腹部隆起,卻不是住在婦產科病房,心中感到奇怪,於是上前探問。

婦人名喚陳玉蘭,由於家庭不好,自幼便承擔家計,直到三十四歲才和一位小她四歲的先生完成終身大事,婚後育有兩個女兒,分別是四歲和二歲。婦人現年三十八歲,為了生個兒子好「傳宗接代」,決定當個高齡產婦,再生一胎。

在懷孕初期,她就感到腹部脹脹的,但她認為是懷孕的關係,並沒有太注意。有一天,她昏倒在家,被人發現送急診,才知道自己罹患肝腫瘤--當時已懷胎五個月。

了解狀況之後,我對她說:「你要和醫生合作,心情放輕鬆,這樣你才能保護肚子裏的孩子啊!」

「是呀!我就是一直想要保護這個孩子呢!」她說。

身、心、靈的「全人照顧」

周守民:

專業的醫護人員,在面對癌症末期病患進行臨終關懷,期能達到全人照顧的境界時,必須在--身體、心理、社會、靈性四個層面並進的照護,成全患者在各層面的需要,病患才

能平安尊嚴地面對死亡。

身體層面的照護原則有四點:

一、讓患者不適症狀減到最低。

癌症末期病患會出現許多身體症狀,最普遍的三種是:疼痛、呼吸困難、噁心嘔吐。

關於疼痛方面,有幾點觀念需要建立。當病人對你說「痛」,要求給藥的時候,你千萬要相信,那怕他當時是笑瞇瞇,和人談笑風生,並不代表他不痛。對於癌症末期患者來說,「忍痛」是沒有必要的折磨,透過定時給藥,除了紓解疼痛,亦可消除患者因恐懼疼痛而產生的焦慮。一般人所擔心的「藥物成癮」,根據研究,因使用止痛劑在患者生理上造成上癮的比例只有千分之一,一般所害怕的上癮,其實是心理上癮,而心理上癮發生的機率是極微小的。

癌症末期患者因呼吸困難,會出現喘的現象,旁人可代為注意,隨時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或讓患者呼吸冷風,有助於減輕症狀,必要時,也可使用氧氣罩。但,若是病人處在瀰留狀態,這時給不給氧氣呢?必須尊重病人自己在意識清楚時所下的決定,並不是一味施予急救,增加患者無謂的痛苦。

由於患者接受了許多特殊藥物治療,某些藥物的副作用會造成噁心嘔吐現象,而患者此時的味覺較鈍,以致食之無味。當病人處在嘔吐期,不要讓他吃他最喜歡的食物,否則當嘔吐期過後,他會基於一種厭惡感,不再喜歡吃這類食物。目前,也可透過服藥抑制噁心嘔吐現象。

二、給予患者合適的飲食。

患者此時需要補充高能量、高蛋白,但因食慾不佳、噁心嘔吐等症狀而影響進食,不妨在飲食中加點鹽,以促進口味,布丁、果凍之類食品也很好;可以多準備各式他喜歡的小點心,隨時抓住患者願意進食的最佳時機,以少量多餐為原則。食物不宜太油膩,避免飲用汽水,不吃垃圾食物。在餐盤的裝飾方面,可多花點心思;切莫強迫患者進食。

三、盡量讓患者有機會活動。

對於長期臥床的患者來說,他的天空就是一方天花板,這實在相當令他沮喪。只要在患者體力所能負荷的範圍內,盡量運用輪椅或推床讓他到室外看看;有些病人,甚至只要能夠翻個身、曬曬太陽,都會覺得很滿足。

四、美化病房環境。

在病房中置放盆栽、花卉,甚至餵養寵物等,都是美化環境的方式。在病房裏養一小尾魚是不錯的辦法,不佔空間、飼養方便,常常,有好些病人,對著這一條小生命,體悟出非常深刻的意義,帶給他相當愉悅的心情。

從被「照顧」到「照顧人」

顏惠美:

陳玉蘭一心想要保住孩子,所以,她並不接受任何治療;痛的時候,她就是不斷地磨搓著腹部,強忍住痛楚,偶爾在痛到極點時,才肯使用少許止痛劑。

懷著五個多月的身孕,她卻無法進食,每吃必吐,然而,她一直很努力、很認真地想把食物吞下去,想為孩子補充營養,無奈的是,這些東西終究又被吐了出來。也因此,她的身體始終很虛弱。

身在病中,人前,她都表現得堅強、樂觀,不教人看到她的痛苦;總想讓人家覺得她很輕鬆,總想讓眾人感到安慰。

看她這麼努力地奮鬥著,我想:或許可以藉由她的現身說法,激發某些較軟弱的病患,提起勇氣。有一天,我拜託她去輔導另一位同是三十八歲,罹患肝癌的女病人。這位女士臥床近月,每天唉聲嘆氣,從未離床。

陳玉蘭對她說:「我們病了,就已經少了一項有形的健康身體了,不要再多出這麼一項不堅強的心理狀況,家人看了會很難過。」

兩人都三十八歲,但陳女士稍長,於是我對那位患者說:「今天『姊姊』來看你,改天,換你去看『姊姊』哦!」這位女士果真有所感動,經由先生協助,坐上輪椅,離開那張躺了一個月的床,前來回拜。

這麼一來,陳玉蘭發現自己除了「生病」,還可以扮演「志工」的角色,於是,她在狀況穩定的時候,也主動逛逛病房,鼓勵其他患者,她總是說:「咱們有病不算什麼,要堅強較實在!」

放下執著,坦然接受死亡

周守民:

輔導臨終患者的心理層面要點主要有五項:

一、幫助患者「放下」捨不得的人、事、物。死亡是成長的最後一個階段,在物質上、心理上、精神上,都要有所準備;執著的人很難平安,旁人應協助臨終患者放下執著,使他安然度過。

二、「認」--幫助病患接受。患者是不是已經接受事實了呢?是不是可以開始準備自己的死亡了呢?「認」是個重要關鍵。基督徒「服從主旨」,佛教徒歸諸「因緣」,無信仰者接受「命」。

三、鼓勵患者交代未了心願、交代後事及遺物。當患者可以接受自己即將死亡的事實,這時候,他可能有些心願或恩恩怨怨希望完成、了結,親友們應盡可能地協助他在生前圓滿;他也會希望把自己的一些東西,親自分贈給心愛的人,因為他知道「我走了,但我心愛的人還在,還有人記得我!」

四、鼓勵患者向親友道別。當病人在臨終前,可以對人說出「謝謝」「對不起」「再見」,顯示他已經全然放下,獲得了平安。一個人,面對死亡的能力,和年齡無關,完全看他自己;有些人,他寧可清醒地面對死亡,因為,那樣會讓他感到自己在掌握命運。

用盡全心全力「生」

顏惠美:

終於,陳玉蘭進入待產狀況了。

由於她的腹水一直不斷增加,醫師研判,假如再不生產的話,屆時兩條生命都不能保全。首先,醫師測量胎兒的體重,大約一千零五十公克,根據往例,胎兒的體重若能達到一千兩百公克再生產,則較有把握存活。況且,依陳玉蘭目前的體質,假使馬上施以剖腹產,恐怕就當場在開刀房往生了,因此,醫師對她說:「這兩天我們來拼拼看,我為你注射高蛋白,你要配合。」

這位母親,她始終就是期盼著生下這個孩子,那怕她自己的病情已日益加重,她還是努力著要補充營養,看孩子能不能長胖些。

一天,我帶了十位大專生去探望她,走近她床前時,第一次,讓我看見她那張因極度疼痛而扭曲的臉龐。

「歹勢(真不好意思),讓你看

到我這款模樣……」她竟有歉意。

我告訴慈青們:「來,我們為這個小弟弟加油!」我把手輕放在陳女士的肚皮上,說:「小弟弟,你要乖,不要吵你媽媽太久哦!就要把你生下來了,你要合作一點哦!」接著,這些大專生們,就跟著一個一個把手密密地覆在陳玉蘭隆得老高的腹肚上,說道:「小弟弟,你要乖乖哦,大哥哥大姊姊來看你,你很快就可以出世囉!」

這個媽媽,看到這麼多大專生這樣地貼著她的肚子,跟她的孩子說話,頓然顯得好高興、好高興,彷彿,這個孩子已經出世,很健康、很健全地躺在她懷裏。

隔天,她真的生產了,沒有動刀,她拼盡全力,要自然地產下這個孩子,因為,她擔心動刀時,腹水中有不好的成分會傳染給孩子。

生下孩子後,她氣力已耗盡,開始不能動彈,病情亦加重,我去看她時,發現她的肚子比生產前還要龐大,手腳也都浮腫起來。

我問她:「你是不是想看看你的孩子?」

她看看點滴,再看看我:「這罐點滴吊完,我想要去看我的囝仔。」

但事實上,從那天起她就再也沒能起身,只是一心懸念著孩子。

給予周邊支持力量

周守民:

從社會層面能對患者提供四個要點的協助:

一、給予心力交瘁的患者家屬實質幫助--包括人力、物力。

二、患者家屬意見不同時,專業人員給予諮詢。

三、配合患者意願,協助其接受各種治療--謹慎選擇中藥、祖傳祕方。

四、替患者尋求、結合經濟與社會資源之利用。

對於長期陪侍在側的病患家屬,當他們出現逃避、退縮、軟弱的情況,千萬要予以包容,並給予他們一點空間,容許他們的暫時逃離,先去面對他們自己的極限、無力感,再重新回過來面對病患。醫護人員要能夠給予病患家屬這樣的安心:「你做,你盡量做,做不下的時候,有專業人員隨時接手。」

「你的孩子很可愛」

顏惠美:

陳玉蘭住院期間,她的先生一直在醫院陪伴她,兩個女兒則交託親人代為照顧。我們衡量她的境況,擔心長此以往,在經濟方面恐怕會出現問題,於是,便主動詢問她是否需要申請醫療補助。或許是自小承擔家計涵養出的硬挺性格!她一再地辭謝,表示:「我們還過得去,沒代誌啦(不會有事的)!」雖然依我們的猜測,她應該需要援助,但由於她並無意願接受,我們也順她的意思。這個案例,我們盡量透過持續地關懷與陪伴,盡一分心。

她生產後,志工與大專生們經常到嬰兒加護中心,替她看看孩子,然後轉告她:「你兒子很平安,真古錐(很可愛)哦!」

她聽了,一直笑,一直笑。

還記得,孩子出生後第二天,我去看他,她趴在保溫箱裏,全身泛黑

,身軀只有巴掌大,出生時的體重僅九百五十公克。他的身軀窄窄的,腹部卻是寬寬的,我嚇了一跳,怕孩子是否有異狀?經由醫護人員悉心照護、觀察,並不斷為他注射高蛋白,補充營養、加強抵抗力,終於確定--孩子是健康的。

這個孩子,在民國八十二年七月十三日來到世間,他的母親,於同年七月二十九日往生。

全家庭的照顧

周守民:

和患者在靈性層面的互動可略分為:

一、做「我一生意義」的定位。

二、宗教的依憑。

身為醫護人員,不斷要面對死亡的場面,如果自己不能調適、不能清楚生死的意義,自已會先崩潰。醫護人員自己若有宗教信仰,當面對臨終患者時,要記得自己是雙重身分--是個為病人服務的人,也是個有信仰的人。病人本身有信仰、有家人和醫護人員的支持,他能夠平靜、安然地離開。

當我在服務病人時,我總把自己當作禮物。

醫護人員無法做到長時間陪伴病人,然而,對於病人來說,關懷、陪伴的時間短沒關係,最重要的,是能讓他一直持續地感受到關心。

當我越接觸臨終患者,就越是發現:這不只是針對患者本人予「全人照顧」,甚至,也包括對患者家屬做「全家庭照顧」;病患過世後,事情並非斷然結束,一直要持續到葬禮的完成,家屬的情緒逐漸平撫,才算完整。

持續的「居家關懷」

顏惠美:

陳玉蘭是在家中過世的。

一天,我領著大專生們到她家做居家關懷時,她已昏迷不醒。我們即刻為她助念,我並在她耳邊叮嚀:「陳玉蘭,身體壞了沒關係,但是你的心,一定要清清楚楚,你要記住,要來慈濟當志工,這是你發的願,我們所有人都在等你;你快換個好的身體,再回來!」她原是昏迷狀態,我注意到,當我提到「志工」,她忽然抖動了一下,我想,她聽進去了。

第二天,她安詳往生。

告別式的時候,我們也去居家關懷,她的先生背著兩歲的小女兒,連連說著:「感謝你們」!

附註:

文中所提臨終關懷大綱,乃由專攻臨終護理的趙可式博士,專為本次研討會所提列。綱要後的說明文字僅為周守民小姐所講述之部分內容要旨,並非原文。

周守民小姐:現任教於輔大護理系、陽明醫學院。曾任榮總神經加護中心護理長,有十一年臨床工作經驗。顏惠美師姊:慈濟委員,慈院長期志工,自民國七十五年醫院啟業後服務至今。同時也是慈濟護專懿德母姊。



▲千江映月

以宗教情操獻身醫療服務--慈濟醫學院致力孕育良醫

◎張輕安

歷經多年蘊釀及五年籌設,「慈濟醫學院」終於在二月十七日獲教育部正式通過核准立案,准自八十三學年度(今年七月)起,參加大學聯招行列。

教育部同意,慈濟醫學院第一年設立護理學研究所碩士班,招收八至十名研究生;及招收醫學系、公共衛生學系、醫事技術學系等三個學系各一班,每班五十個名額。

教育部並原則同意,慈濟醫學院籌設醫學研究所碩士班,加強延聘優秀教師,明年再依規定報部申請;若經核准,即可於八十四學年度正式設立招生。

佔地十五公頃的慈濟醫學院位於風景秀麗的花蓮,毗鄰慈濟醫學院及慈濟紀念堂,教學及研究大樓總樓地板面積近二萬三千坪。前瞻性的硬體設備、學養豐富的師資,及高達一比五點九的高師生比,加上目前已進行的多項研究計畫優異的成果、對畢業生的出路及生涯規畫……在上人的用心擘畫、經驗豐富的醫學院教授領導及三百萬慈濟人的祝福下,期待慈濟醫學院成為孕育良醫的搖籃!

「若世界最苦的地方,有慈濟醫學院培養出來的醫師肯去服務,那慈濟的史懷哲就出現了!這種人才可遇而不可求,但慈濟醫學院就是要培養具備這種肯犧牲奉獻的服務精神,及悲天憫人宗教情操的--良醫。」

為眾生拔苦予樂的本懷

人生八苦,以病苦為最,身為宗教家,證嚴上人秉持「為佛教、為眾生」的師訓,及「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精神,一向以普天下眾生之苦為苦,視為眾生「拔苦予樂」為本分事。

民國五十五年,上人因在鳳林看到一位生死未卜的小產婦人留在地上的一灘血跡,而成立「慈濟功德會」,以聚沙成塔的方式,匯集各方點滴的愛心,從事濟貧教富、慈善救人的志業。累積了十餘年濟貧的經驗後,

上人深深體會「疾病是痛苦的根源、貧窮的由來」,遂於民國六十八年發起,在醫療資源落後的花蓮籌建「慈濟綜合醫院」。

而在同時,亦感於偏遠地區醫、護人才延攬不易,及「名醫易得,良醫難求」,於是繼七十五年八月慈院啟業後,上人開始投入心力積極籌設慈濟護專及慈濟醫學院。期能以慈悲喜捨的精神,培育出慈懷柔腸、聞聲救苦的護理人員,以及兼具淵博學識、精湛醫技與悲天憫人、視病如親,且有「那裏需要我,我就去那裏」奉獻精神的良醫人才。

七十八年三月,在慈濟護專創校開學前半年,慈濟即向教育提出醫學院的設校申請,同年七月獲准籌設。八十一年三月廿八日正式動工興建,而於今年二月十七日獲准立案招生;護理研究所碩士班亦訂於四月廿六日招生。

具前瞻性的硬體設備

「要做,就用心、盡力做到最好」一向是上人、李明亮院長及醫學院全體教授、慈濟人共同的想法。

這所佔地十五公頃,具備高學歷的師資及高師生比,總投資可能逾百億的醫學院,第一年招生的三系一所,只收一百六十名學生,力求教育品質的精緻。

位於花蓮市西郊的慈濟醫學院佔地十五公頃,毗鄰慈濟醫院、慈濟紀念堂,交通便利,與莊嚴美觀的護專遙相呼應,將連成一片人文薈萃的醫療文教區,氣象開闊,整體環境如一顆明珠般,鑲嵌在花東海岸雄偉壯麗、如詩如畫的美景中,加上藍天白雲、新鮮清朗的空氣,擁有得天獨厚的天然條件,是極佳的學習環境。

硬體設備延續慈濟建築一貫的寬敞空間設計,除規畫中的運動場、體育館、學生活動中心、實驗動物中心及污水處理池等建設外;教學及研究大樓、圖書館、宿舍,均具相當特色,尤以規畫中的電腦自動化資訊網路,更屬突出。

目前正在進行細部工程的教學及研究大樓,總樓地板面積計達二萬二千八百四十坪,除了普通教學教室、各類實驗教室、電腦教室、視聽教室、語言教室、會議室、大小演講廳、行政辦公室等,另有研究室一百五十七間,供教授及學生研究之用;圖書館面積則達一八五0坪,其中除豐富的館藏圖書、資料外,尚包括六百多坪讀書中心及個人研究室、視聽室,以全面電腦化作業管理,提供師生各類學術資訊。

規畫中的學生宿舍有兩棟,採溫馨寬敞的內部設計,四個人一間,每樓層均有交誼廳,設有電話、電視及個人電腦。擬興建中的四百戶教師宿舍亦在同一區域,雖隔而不離,重視住家品質與環境的美化,使全校師生有如大家庭般溫馨。未來並將設立幼稚園及托兒所,期使教授子女得到安全、完善的照顧,而能全心全意安心教學。

不久後,全校的電腦自動化資訊網路若完成,學生們從宿舍中的個人電腦,即可查詢各種教學與研究資訊、圖書資料,是將來慈濟醫學院研究、教學上的利器。

培育具「宗教情懷」的醫學生

在三百多萬慈濟人護持下,慈濟醫學院不但是台灣東部地區第一所最高學府,同時也是全國唯一由佛教界創辦的醫學院。基於文化背景及社會責任,慈濟醫學院的規畫,除了充分的學術自由外,將是一所追求「盡善盡美,卓越醫療」理想,及以「尊重生命,服務病患」為最高原則,而具有獨特風格的醫學院。

慈濟醫學院雖由宗教團體創辦,希望學生有宗教情操,但宗教精神與儀式和學術之間,是有界限的,在學術領域可享有充分的自由;而所謂的「宗教情操」,並非指需信仰佛教或其他宗教,而是希望人人具有宗教家犧牲奉獻、悲天憫人、關懷蒼生的慈悲情懷。也就是上人的理想--「以宗教的精神,來啟發、教育他的良知;用科技醫學的功能來教育、引導他的良能;合良知與良能,而成為一個良醫及白衣天使。」

因此,慈濟醫學院的課程規畫,係以生命科學及醫療知識為主,並兼顧人文、社會及藝術課程等人文藝術素養。課程內容除著重基礎與臨床醫學的傳授及觀念與原則的啟發,並培養慎思、明辨與全觀性的綜合思考能力;通識教育除將強化電腦與英文課程外,並摒棄傳統式全學年單一課程內容模式,而改採每學期分段式多單元教學課程,內容包括慈濟人文、醫學史、生涯規畫、生活藝術、哲學、美學、邏輯等十六項怡情養性並具實用性的單元課目。提供學生各類知識寶庫的開啟之鑰後,另開授廣泛且層次不同的選修課程,涵蓋醫技、電腦、藝文及應用科學,供學生依個人興趣、需要及能力選修。全部教學均兼採講授與討論方式,以訓練學生發掘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延聘學養俱佳的人才回流

為達成這些教學目標與理想,醫學院董事會已自八十一年聘請遺傳醫學界聲譽卓著的旅美學者李明亮教授,擔任醫學院籌備處主任(亦即開學後的醫學院院長),並積極在國內外禮聘學研專精的教授前來教學。目前已聘專任師資十九人,其中教授六人,副教授十三人,具博士學位者十五人,另有專任講師八位。未來兩年內擬增聘專任教師二十七位及兼任教授

數位以協助特殊課程教學,部分已洽聘中。

目前,慈濟醫學院的專任師資結構中,副教授以上佔百分之七十點四,具博士學位者佔百分之五十五點六,因此,高學歷的師資及高師生比,亦成為慈濟醫學院的一大特色。

慈濟醫學院的師資結構另一項特殊之處,即副教授級以上教師均在醫學界或醫藥企業界擁有豐富的教學、開發、研究或臨床經驗,在專業領域中學有專精。

在此情況下,醫學院雖尚在籌辦階段,但近幾年發表於國內外醫學期刊的論文已達八十餘篇,執行的研究計畫包括國科會八項、衛生署二十五項、衛生處一項以及由慈濟基金會支助的計畫三十項。每位教授都有研究計畫進行中,目前向國科會申請研究計畫通過的比例更為百分之百。今年且向國科會申請整合型計畫一項四子題,及個別型計畫十八題。在現有基礎下,可為學生省下許多不必要的摸索階段,未來的發展潛力可見。

教授群豐碩的研究成果

此外,醫學院籌設迄今,也已有許多具體成果:

一、在衛生署及花蓮縣衛生局支援合作下,成立「原住民健康研究室」,針對原住民衛生保健問題,進行學術性研究,並尋求醫療改進之道。

二、在衛生署支持下,成立全省四個「衛生保健諮詢中心」之一的東部地區唯一諮詢中心,在卓越的遺傳研究專家及臨床醫師合作下,除進行婚前優生健檢及產前產後的檢查治療外,並積極從事國人先天性及遺傳疾病有關的課題之研究。

三、已到任的教授及臨床醫師在各人擅長的研究領域內,並已展開下列重點研究工作:

(1)高血壓及相關之腦血管、心臟血管和腎臟疾病。(2)生殖與醫學遺傳學。(3)藥物濫用檢測與研究。(4)生長因子及致癌基因在癌症的分子生物學研究。(5)轉換生長因子的研究與生物技術的開發研究。(6)中樞神經生物學的研究。(7)尿路動力學。

全方位的學生生涯規畫

慈濟醫學院除了擁有好的學術環境、優良的師資陣容外,對學生並將成立懿德母姊制度,提供全方位的照顧及生涯規畫,以大家庭的溫馨氣氛發展團隊精神,除了良好的宿舍及吃住條件外,並提供多項、多量的公費及獎、助學金:

1.教育部公費獎助學金:醫學系學生五名。

2.慈濟公費獎助學金:辦法擬定中

3.清寒學生獎助學金:凡家境清寒學生,每學期均可提出申請,名額不限。

4.急難學生助學金:凡家庭突發重大變故,致影響生活與學業者,均可獲得直接協助,名額不限。

5.績優學生獎學金:凡學業成績優異達規定標準者,每學期均可提出申請。

6.工讀學生助學金:凡有志自力

完成學業者,均可申請計時工讀,包括學期校內工讀、暑期工讀及參與國科會研究計畫等。

7.助學貸款制度:合乎教育部規定之申請條件者,均可辦理,額度為學雜、實習、住宿等費用,畢業後一年半始分期攤還。

8.聯考特優錄取獎學金:凡新生以全國大學聯招考試成績第一志願(分數達國立大學醫學院相關科系錄取標準)進入慈濟就讀者,免繳第一學年學雜費以資獎勵。

9.其他尚有教育部、各縣市政府提供及指定慈濟醫學院學生之獎助學金多項可供申請。而學校秉承教育之宗旨,學雜費宿舍費之收取均依教育部公告之低標收費,使學子安心,家長放心。

「那裏有需要,就到那裏去」

而為因應衛生署預測規畫中的國內醫師人力,在公元二千年時正好飽和、醫師人力恐將過剩等顧慮;同時,證嚴上人考慮到,醫科學生畢業時只有二十五歲,心性未定,太早進入高科技及專業、職業的功利導向世俗場所,將造成教育心力和資源的最大浪費,因此,上人希望未來慈濟醫學生畢業後,能留在慈院及慈濟大林分院等慈濟全省醫療網中,受完住院醫師訓練。醫學生在慈濟接受了十二年訓練,成為能獨當一面的專科醫師後,應可深切體會「視病如親」的深意,則日後不論去到那裏行醫,期望都可以發揮醫師的良能。

慈濟醫學院招生在即,為因應國內及台灣東部醫學衛生教育及醫療服務需求,提昇東部地區醫學知識及醫療技術水準,並配合醫學院與教學醫院及未來擬成立的相關研究所與醫療單位,醫學院已擬定中長程校務發展計畫與目標,期能使慈濟志業的醫療服務、醫學教育及醫學研究三者並重,而成為東部地區生物醫學教育與研究的重鎮,進而提昇為具有國際水準的醫學中心。

長期目標將發展為慈濟大學

展望未來,在上人以「淨化人心」為終極目標的精心擘畫下,慈濟醫學院不但將延伸發展為綜合大學,更有意往下扎根,成立中、小學以及幼稚園,將慈濟的教育志業串連起來成為完整的教育體系。目前預計招收七個研究所、八個學系的慈濟人文學院,已獲教育部核准籌設,若建校過程順利,預計民國八十五年即可招生。

萬仞之山,始於坯土,在上人及全體慈濟人的殷勤付出下,慈濟醫學院招生,實為慈濟教育志業立下新的里程碑。

慈濟醫學院副教授級以上師資表
┌───┬───┬─────────────────────┐
│姓名 │職稱 │學歷經歷 │
├───┼───┼─────────────────────┤
│李明亮│教授 │.台大醫學士 │
│ │ │.美國邁阿密大學生物化學哲學博士,英國劍橋│
│ │ │大學研究員 │
│ │ │.曾任美國新澤西州醫科牙科大學小兒科正教授│
│ │ │暨遺傳醫學科主任 │
├───┼───┼─────────────────────┤
│陳幸一│教授 │.國防醫學院醫學士 │
│ │ │.美國密西西比大學生理學哲學博士,美國愛荷│
│ │ │華大學客座教授 │
│ │ │.曾任國防醫學院教授、生理學科主任、所長、│
│ │ │研究部主任 │
├───┼───┼─────────────────────┤
│方菊雄│教授 │.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遺傳學哲學博士 │
│ │ │.曾任哥倫比亞大學助理教授、研究副教授 │
├───┼───┼─────────────────────┤
│賴滄海│教授 │.美國湯瑪斯佛遜大學生化免疫學哲學博士 │
│ │ │.曾任美國傑佛遜大學助理教授 │
│ │ │.美國德尼康儀器公司資深研究員 │
├───┼───┼─────────────────────┤
│黃萬出│教授 │.美國阿拉巴馬大學(伯明罕)生理學哲學博士│
│ │ │.曾任國防醫學院教授、生理學科主任、生理學│
│ │ │研究所所長 │
├───┼───┼─────────────────────┤
│齊淑英│副教授│.台大牙醫學士、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神經│
│ │ │科學哲學博士 │
│ │ │.曾任美史坦福大學及華盛頓大學博士後研究員│
│ │ │ │
├───┼───┼─────────────────────┤
│張順浪│副教授│.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分子免疫學哲學博士 │
│ │ │.曾任美國基因科技公司博士後研究員 │
├───┼───┼─────────────────────┤
│曾應龍│副教授│.美國奧勒崗大學解剖學哲學博士 │
│ │ │.曾任奧勒崗大學神經科學院資深研究員 │
├───┼───┼─────────────────────┤
│王文柄│副教授│.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分子生物學哲學博士 │
│ │ │.曾任成功大學副教授 │
├───┼───┼─────────────────────┤
│蕭正光│副教授│.陽明醫學院牙醫博士、美國密西根大學流行病│
│ │ │學哲學博士 │
│ │ │.曾任陽明醫學院公衛所講師 │
├───┼───┼─────────────────────┤
│邱豔芬│副教授│.美國羅斯大學護理學博士 │
│ │ │.曾任台北榮總護理部督導、陽明醫學院護理研│
│ │ │究所副教授 │
├───┼───┼─────────────────────┤
│曾文賓│教授 │.台大醫學士 │
│ │ │.日本大阪市立大學醫學博士 │
│ │ │.曾任台大醫學院教授、副院長 │
│ │ │.現任慈濟醫院院長 │
├───┼───┼─────────────────────┤
│許清曉│副教授│.台大醫學士 │
│ │ │.曾任美國西北大學內科感染科副教授 │
│ │ │.現任慈濟醫院主治醫師 │
├───┼───┼─────────────────────┤
│郭漢崇│副教授│.台大醫學士 │
│ │ │.曾任台大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 │
│ │ │.現任慈濟醫院泌尿科主任 │
├───┼───┼─────────────────────┤
│萬象 │副教授│.國防醫學院醫學士 │
│ │ │.美國凱斯西方儲備大學研究員 │
│ │ │.曾任陽明醫學院講師 │
│ │ │現任慈濟醫院腎臟科主任 │
├───┼───┼─────────────────────┤
│蔡維明│副教授│.台大醫學士 │
│ │ │.美國印地安那大學哲學博士 │
│ │ │.司克立普研究基金會研究員 │
│ │ │.曾任台大醫院肝炎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
├───┼───┼─────────────────────┤
│陳宏曙│副教授│.中國醫孳學院醫學士、美國約翰霍浦金斯大學│
│ │ │哲學博士 │
│ │ │.曾任美國國家科學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
├───┼───┼─────────────────────┤
│葉富欽│副教授│.國防醫學院醫學士 │
│ │ │.美國猶他大學研究員 │
│ │ │.曾任國防醫學院、成大醫學院副教授 │
├───┼───┼─────────────────────┤
│時玲玲│副教授│.美國阿拉巴馬大學護理學博士 │
│ │ │.曾任台北榮民總醫院副護理長、護理長 │
└───┴───┴─────────────────────┘



▲娑婆法音

一念滑失

◎黃明月口述/釋德昱撰文

在慈濟志工接力式的團隊輔導與持續關下,
他終於戒除了長年的酒癮,健康狀況漸趨穩定,暫脫死亡的威脅;
一年來,他參與布施助人的行列,期望有朝一日也能穿上慈誠制服。
而人的眾多習氣究竟難除,在一次突發事件氣急攻心的情況下,他竟……

八十一年六月份,慈院病房區曾有一位林先生,因長期酗酒導致肝硬化。他被送來時,已呈昏迷狀態,且膚色黑一塊、黃一塊,病情非常危急。

他的太太陪在身邊,傷心無奈地說:「這是他最後的機會,為了救他,我們連夜包車趕來;小姑也說,如果在這裡還無法喚醒他的心,那真的就是他最後的一站了!」

「同事度」的志工菩薩

他住院期間,志工們看到他常常發脾氣罵太太,太太也生氣地向志工師姊抱怨說:「在台北治療時,也是這樣,只要情況一穩定,他又偷偷跑出去喝酒,然後又吐血住院,唉!」那陣子剛好北區第八組的張美麗師姊來當志工,她自嘲以前是「酒國女英雄」,由於深知酗酒者戒酒的掙扎痛苦,因此決定盡心盡力幫助他。

美麗師姊問他:「你沒喝酒很痛苦對不對?」林先生好像找到知音似地說:「啊!你怎麼知道?別人都勸我不要喝,只有你知道我的痛苦……」美麗師姊說:「我當然知道啊!因為我是『過來人』!你一天喝多少?」

這一問他興致來了,說:「我大約兩天醉一次吧!」美麗師姊說:「這不算什麼,我是兩天醉三次!」病

人一聽,睜大眼睛說:「真的啊!」「你還會覺得耳邊好像有人叫你『再喝、再喝呀!』對不對?」林先生連連稱是,大有相見恨晚的感覺,也因此,美麗師姊的話,他能聽得順耳。

美麗師姊說:「我當初戒酒時也是全身顫抖非常痛苦,還有幻覺幻聽的困擾,你跟我比起來不算什麼啦!」林先生說:「噢!那我要叫你『師父』囉?」「你要叫我師父?可是我現在的師父是證嚴法師,他才是真正引導我的師父,你看!我現在穿的衣服可是有錢也買不到的哦!是無價的!」美麗師姊指指身上藍色的委員制服說。

「你們的衣服代表什麼意義?」林先生問。

美麗師姊說:「我們女眾穿的是『柔和忍辱衣』,男眾師兄穿的是『護法金剛』的衣服,你想穿嗎?」慈誠隊師兄正好也在旁邊,「你看!他們看起來多帥!」師姊指著師兄對他說。林先生說:「很好看,我也想穿這一套衣服。」

師姊鼓勵:「想穿這套衣服,要守十條規則,其中一條就是不能喝酒!」他說:「哎呀!那我可沒辦法!」美麗師姊故意「激」他:「那算什麼男子漢大丈夫啊!我做得到,你也可以呀!」

無奈、傷心的太太

志工們的一片慈心關照,病人自然能感受到,所以,雖然他經常處於肝昏迷狀態,不過,只要他清醒的時候,看到志工都非常有禮,然而,對自己的太太卻很兇。太太是個賢淑的女子,一心想挽救丈夫,但他常鬧脾氣不肯配合。他不肯吃飯時,我們就想辦法,買布丁誘引他的食慾……

有一次,他迷糊中以為自己脖子上三兩重的金鍊子不見了,一翻臉動手就要打太太,罵道:「妳竟然趁我昏迷時把金鍊子拿走。」太太氣惱地說:「又胡思亂想!不理他了,照顧他還要挨罵受氣。」志工們又得忙著扮「紅娘」,這邊哄勸,那邊安撫:「哎呀!尪子、尪子嘛,你就把先生看成長子一樣,兒子做錯事,你一定會原諒他的啊!不要計較了,你很辛苦、也很賢慧,我們都知道……。」

我也告訴林先生說:「你有個好太太不懂珍惜!真是可惜!你說要當慈誠隊,其中有一條規則是聲色柔和,照顧妻兒,你沒做到,那就沒機會囉!」林先生說:「噢!這樣子啊!」從那時起,他的脾氣也漸漸有所收斂。

每次酒癮發作時,他總是想盡辦法要回家,比如「家裡有事啦!」或者「想回去看女兒!」師姊告訴他:「女兒明天就會來看你!」「你的家也不會被扛走,放心啦!」

看計不得逞,他又說:「那我先『退學』,改天再來註冊!」師姊說:「你又不是念慈濟大學,醫學院還沒蓋好呀!不是『退學』,是要『退院』對不對?可是,你要知道哦,床位不是隨時都有;而且醫生護士對你這麼好

……」苦口婆心的勸導,終於他定下心要好好治療。

美麗師姊在一星期的志工服務期間,特別關注他,還有一批批的師兄師姊,其中也有以前習氣不好,有「前科」的--像抽菸、喝酒、賭博……,但是現在他們改過了,而且蛻變為「志工菩薩」,這分強大的震憾力終於打動了他的心。

以穿上慈誠隊的制服為豪

「我以能穿上慈誠隊的衣服為豪!」上人探視病人時,他這麼說。上人也鼓勵他要以恆心毅力把菸酒、檳榔都戒掉。

在慈院待了將近一個月,病人出院回台北後,美麗師姊仍然不斷地和他保持聯絡,三天兩頭就去探望他,告訴他:「上人是環保專家,不只呼籲環保清理垃圾,連我這種『垃圾』,經由上人回收之後,也能把『垃圾變黃金』,發揮生命良能,你也要有志氣哦!」他深有同感,這些善的種子漸漸地在他心裡萌芽。

他原是黃呂津醫師的病人,在返家靜養赴台大門診時,又遇到在台大特別門診的黃醫師為他診病,覺得和慈濟人真有緣,黃醫師告訴他:「你現在情況穩定而且恢復得很好,所以不用住院,只要用藥物控制即可。」

雖然酒癮發作時很痛苦,但是他真的都熬過來了。有一次回到慈院,我問他:「有沒有再喝酒啊?」他說:「沒有!沒有!一滴也不喝了!」太太很開心地說:「真的沒喝了,但是還抽菸!」林先生接口說:「會啦!會啦!我會慢慢改!」

後來,他還認捐紀念堂的銅瓦和病床。有一次搭「慈濟列車」回花蓮,在車上的人沒有一個在抽菸,美麗師姊又告訴他:「你想當慈誠隊的一員,可不能『漏氣』啊!」於是他又「忍痛」把點燃的菸熄掉……。

有一回,台北分會拜法華經時,他和太太也去了,穿西裝又穿海青,非常慎重、虔誠。他第一次穿海青很不習慣,拜下再起身時也總是搖擺不穩,但是他非常認真地參拜禮佛。

人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

「鈴……」一天,美麗師姊拿起話筒,對方傳來焦慮哭泣的聲音:「我是林太太,我先生又喝酒吐血了……」近一年來,已經愈來愈像「慈濟人」的他為何又喝酒呢?

原來,他曾於住院期間和別人合約建屋。當時家人考慮到他的身體狀況極不樂觀,因此將所有權登記在太太和孩子的名下。有一天,他突然想起這件事,追問之下,發現產權完全沒有他的名分,一時氣急攻心,連灌了三瓶酒,竟因此大量吐血而亡。

這個案例給我非常大的震撼,因為,他不是病死,而是氣死!以前他來醫院都會向我說:「要到我家玩哦!要到我家玩!」沒想到再次遇到美麗師姊時,她告訴我:「明天是林先生出殯的日子,你要不要參加?」唉!沒想到去他家是送他走最後的一段路程……。

事情雖然是這樣收場,不過他太太仍然感恩慈濟,她說:「這一年來,如果沒有慈濟,我先生可能早就死了,這一年是讓他撿到的--不只撿到生命,也撿到慧命。他還說要完成十萬功德,如果這一生沒做完,下一生也要把它完成。」深深祝福林先生帶著這個善願,和大家再續慈濟情。

【附記】

今年二月下旬,美麗師姊一如往常與林太太以電話敘問近況,討論孩子的就學就業諸般問題,言談中提及:「林先生的周年忌就要到了吧?」

林太太驚訝的說:「你怎麼還記得?」

美麗師姊說:「你們的事,我怎會忘記?」

這就是慈濟人,慈濟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葉方良 Rex-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