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

尊師重道

◎證嚴上人

立身處事於人間,欲發揮自身的良知、良能,不能沒有啟蒙之師。所謂「生我者父母,成我者師長」,想要成就學業,習得一技之長,必須仰賴師長,而師長正是「傳道、授業、解惑」者。

各行各業的老師很多,學習者一定要依自己的志向,求教於專業的老師,並且以恭敬的態度和專注的精神去學習,才能學有所成。

做人與求學要時時刻刻抱著謙虛、尊重、恭敬的態度,對師長若欠缺尊重恭敬的心理,那就喪失了自己向上學習的精神。

佛教經典中有不少「捨身求法」的公案,釋迦牟尼佛「捨全身,求半偈」的故事,就是說為了求得正道,寧可犧牲自己的身軀,這念心就是「重道」。

德喪起於不能尊師、發於不能重道,古時師長一言重於泰山,現在卻輕如鴻毛;現代有些學子,對師長的用心教導不僅不懂得恭敬遵從,反倒認為是嘮叨,一味蔑視師長嚴格的教導。

我們應明瞭,學習不光是求得學問或技能,還應善盡弟子本分恭敬師長、感恩師長的身教,並要將所學以身體力行利益眾生,如此才是真正「尊師重道」。

▲社論

智者調身

「法句譬喻經」有一則故事說,有個年輕人天資聰穎,十分自信地立誓要學習天下技藝,他四處遊學求教,果真練到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的地步,包括會製作精巧的弓箭,會操舟如飛,會雕飾宮殿。他因此心高氣傲,自認為所向無敵,佛陀便化身沙門來度他。

年輕人見了佛陀拄杖持缽的裝束很好奇,問他是何許人,佛答說是「調身人」,並為他說出以下偈語:「弓匠調角,水人調船,巧匠調木,智者調身;譬如厚石,風不能移,智者意重,毀譽不傾;譬如深淵,澄靜清明,慧人聞道,心淨歡然。」年輕人見了佛的相好莊嚴,領悟自己尚未學習以德潤身的人生功課,於是五體投地的拜佛為師。

這個故事給我們的啟示是:人不能執著於知識名相的追求,否則會因分別心、驕慢心,而顯得淺薄;人應該內求智慧的開發,對人事無所不能涵容,猶如一座寶藏一般,散發出清淨的無量光芒。

「智者調身」何以勝過「弓匠調角,水人調船」?因為角、船均有形有限,調撥拿捏的技巧亦有盡時,而身心時時隨外境波動,五蘊熾盛難安,要收攝於靜與專,需要無形無數的磨鍊考驗,調治過的血肉之軀,則動靜如一,俯仰有情天地,心量廣大無邊。

也許,在科技掛帥,行業分工精細,而社會現實功利,人心動盪浮躁的今天,「智者調身」是不太容易被肯定與實現的理想,但卻是現代人最迫切需要的新人生觀。舉目所見,聰明才幹之士比比皆是,這一時代的人比前人有更多發揮己能與揚名立萬的機會,但也孳生人我競爭對立,慾海波濤洶湧的空前挑戰。

現代人什麼都不缺,唯獨捨貪布施的精神智慧極度匱乏。慈濟代表的即是一股沈潛的力量,調理人心去滋養填補這種匱乏。慈濟的許多價值觀和社會流行的價值觀恰恰相反,如慈濟人耐煩耐勞,無所求地付出,且超越階級、人種與政治的藩籬,發揮長情大愛,這與好逸惡勞、崇尚個人主義的現代人性格差異甚大。

但是,唯有經過這一番沈潛淬煉的功夫,將私我色彩減至最低,沈淪的人性才有扭轉躍昇的可能,許多慈濟人在「渡」與「悟」的故事中,不斷地做此見證。

「智者調身」以後的「捨身」,則是更高超的境界,從慈善濟貧行至今天,慈濟推展骨髓捐贈的救人工作,落實佛陀「頭目髓腦悉施人」的理想,至今已完成五宗移植手術,此項成果以科技助緣,是身體力行的智慧結晶,而非知識本身構築而成。

值此醫學院開學,越來越多有為青年進入慈濟教育殿堂的今天,願以「智者調身」的佛陀警句與之共勉。

▲甘靈清涼

學佛須求正知正見--淨因三要(4)

◎證嚴上人

【淨因三要】

學佛、修淨土,不能離開「孝」這個最根本的條件,除了以孝為宗、以孝為戒外,還要學習「奉事師長」。

學佛之基在重孝尊師

論語中有句話:「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汎愛眾,而親仁。」做人、求學,應從重視孝道,並且遵守「弟」與「子」的禮節做起。父母生我們一生一世的身命,師長卻成就我們千生萬世的慧命--〈法華經〉中,釋迦牟尼佛說:「佛口所生子」,意思是說父母生我們是血肉身軀,佛陀則以「口」宣法度化眾人,成就眾生慧命。師長亦是如此;師長是我們慧命的孕育者,所謂「千里之路,始於初步」--幾千里的道路,必定要從第一步開始;學習也是如此,不管多高深的學問,還是源於師長的啟蒙。所以,平常待人處事或求學,必定要時刻抱持謙讓、恭敬的心。

蓮池大師曾說:「生我者父母,成我者師長」、「師長之德重於乾坤,所以弟子奉事師長不敢輕慢。」禪宗公案中有佛陀為求法而「捨全身,求半偈」的故事;佛教〈本生經〉裏亦有很多類似這種捨身求法,為法忘軀的實例,如:「腰石負春以繼祖」的惠能大師,他在學佛求道的過程中,歷盡千辛萬苦,他的生活幾乎都是在柴房、磨坊裏度過的:椿米、砍柴……做各種粗活。普通人修行到「任勞」容易,但要做到「任怨」就比較困難了;而惠能大師長年在柴房、磨坊裏辛苦工作,不僅任勞,還能夠任怨,他後來之所以能夠繼承禪宗六祖之位,實實在在是自由身的德行修習而來,可謂是「重道」的模範。

此外,也有為了求法而「投火聚以證菩提」的公案--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他曾經參訪一位觀火入道而覺悟者,隔火向他問法,這位善知識說:「你既然要求法、問法,卻不敢經過這個火坑,那有辦法求得法呢?」於是善子便縱身投火。還有為佛法而「賣心肝學般若」……這些都是禪宗公案中親身力行證得菩提的實例。

現在學佛的人,有些只是自我學法修行而不能身體力行化導眾生;真正尊師重道的要法,除了自我守德外,更要鍛鍊勇猛、堅定、精進的心,以身體力行利益群生。〈法華經〉中舍利弗也說:「終身奉道,非報師恩。」這也就是說即使一生一世守在法裏,並不足以報答如來之恩,一定要「行菩薩道」,才能真正報如來之恩。

以清淨面貌建立新人生

這次臺北之行,很多事情讓我感觸良深。有一位在歌廳演唱的年輕小姐,兩個月前曾由其姊

和一位委員陪同來看我,她第一次見到我,便痛苦流涕,之後我回花蓮時,她也跟著我回到精舍住了幾天。

過去的她在舞臺上紙醉金迷,被許多人捧得很紅,海內外到處作秀,她在五光十色的娛樂場所裏樣樣精通;來到精舍後,她感悟過去的日子實在是顛倒迷茫的人生--在精舍裏,每個人抱著虔誠的心,無所求的為人群奉獻,這種毫無掩飾的人性「真」與「誠」的真情流露,讓她非常感動。

以前的她,完全不能體會佛陀所說的「人生之苦」,直到參與慈濟的志工服務後,看到醫院許多活生生的無常、苦難示現,這些苦、空、無常,讓她瞭解人生苦諦,也開始重新思索生命的意義。她深感自己應該及時捨棄過去之非從未來之是,於是毅然發心喜捨一百萬元,希望做為慈濟基金;但她告訴我,目前手頭不方便,因為過去雖然很賺到錢,可是在抽菸、打牌當中,卻也很輕易地把錢花光了。我告訴她:「只要有這分善心,可以慢慢來。」但她回答我:「不能慢,人生無常,今天我還有能力時,就得趕快做。」結果她回台北後,便將她位在景美的一間店面賣掉,並立刻將這筆款額送到本會。

此次我上臺北,她每天都來體會慈濟精神。她努力改掉過去傲慢的態度與生活習氣,誠懇地待人處世;她的改變,讓周圍的人也一起感受到她的親切、真誠與美麗--過去她雖然打扮花枝招展,豔麗奪目,穿最新潮流行的服飾,卻不能得到人們真正的喜愛;而最近兩三個月來,她卸掉濃妝,換上樸素的衣飾,時時刻刻帶著親切的感覺和真誠的感受。後來她的同事和她一起來看我,並為她作見證:「我很感動也很驚訝,究竟是什麼力量讓她轉變?由於好奇,所以特地來見師父。」

事隔不久,她又來看我,她伸出手說:「師父,你看我的手!我深深記得到精舍交善款時,師父的眼睛曾很仔細地注視我的指甲,雖然師父沒有作任何評語,但我心裏瞭解,這是我虛浮的一面,所以回家後我馬上將指甲剪短,把指甲油抹掉。」

這就是尊師,也是重道!我並沒有訓示她任何話,可是她認為師父的眼神就是教導的方針,所以她在言語動作中用心觀察,去尊重、去信受、去奉行師訓,且實踐菩薩道。

佛法並非只能從師父講臺上的說法中獲得,像這位小姐即是因為透過自己的省悟,更進一步親身力行與修持,心、行時時刻刻不離教法,才能逐漸讓人感動、敬服。所以,學佛不只要用耳朵聽,還要用心看,為人師者的一舉一動無不是在教導弟子。能得一善而拳拳服膺,時時奉守師教,就是時時行道。

耳聞目視莫非教育

耳之所聞,目之所視,無不是教育,但仍需慎重的判別所聽所見的事。蓮池大師:「應知出世投師,須求正見。」我們一定要謹慎選擇良師,求得正見。要如何選擇良師呢?孔子說:「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就是說我們不能只看一個人的外在言語動作,就斷定他是怎樣的一個人,應該仔細觀察一個人行動後面的動機、目的,長期觀察其言行,甚至看他獨處時能否守規如儀,因為大部分的人在公共場所多能自我約束警惕,但然而,「君子慎其獨」,只有君子在獨處時會更加謹慎小心。

現在很多人只知道好高騖遠,不知「道即在眼前」,所以千

里之路重在審慎言最初、最近的一步路,求師之道亦即在此。

我們要身體力行,修己者善群,不可固步自封;若只是一味的求佛理,而不能在現實生活中接受人事的歷鍊,又如何真正回歸清淨的本性呢?現在很多人只求理不求事,懂理而不懂事--只知「道理」而不知「事理」。做人能成功是因為能順應事理,若違逆事理則容易導致失敗。能在人生道路通行無礙即是順理,若是人生道路不通,人與人間無法融洽、順和、遵守禮節,還談什麼道理呢?

確立學習的目標方針

不論學佛修行或做人修養,皆要尊師重道,若對師長欠缺尊重恭敬的心理,那也等於輕忽了自己向上學習的精神。

學習必須有方針,先確定自己要學習的,然後慎重地選擇欲達到目標的教導者。各行各業都有專業擅長的師傅,例如對裁縫有興趣,這就是目標、方向,那麼就要找一位手工精細、裁剪高明的裁縫師,才能學得一手好的裁縫技術。否則若想學得一手好的裁縫,卻找一位木匠師傅,那又有何用呢?所以,擇師在於己志,既然找到自己需要的師長,就要必恭必敬、貫注精神,認真學好這門功夫。

學佛也是一樣,佛陀的智慧超越人間,佛陀教化眾生是應眾生之需而施法。為了教導眾生瞭解佛陀悟得的教理,因而古德將佛法分科別門,區分成各宗派教別,修行者確立自己的目標方針,然後選擇自己依止的宗門,一門深入。

假如希望師傅將畢生所學的功夫傾囊相授,一定要在學習過程中認真、用心,並且尊重師傅,如此師傅才會不遺餘力地將所有的技藝傳授出來。如果弟子對師傅的態度輕慢,對所學的功夫不認真,即使多有涵養的師傅也會失望,最後弟子當然無法學得精湛的技藝。

修行要收立竿見影之效,就要依從佛陀所說的教法身體力行,不能只在口頭論誦;雖然起而行總是比坐而言困難,但不付諸行動就好比只是進入藥店看藥材,而未將良藥放進口中服用,如此,身心的病根本無法治癒。儘管「忠言逆耳」、「良藥苦口」,但眾生的病一定要施以對症之藥。修行也是如此,知道道理不難,然而要真正身體力行,就不容易了。

在社會上有許多進修研習的機會,出家修行與在社會中學習畢竟不同。出家修行沒有文憑,且不光是聽講、學習而已,而是為了收攝本性,將潛藏在內心的良知啟發出來,並且將良能展現;不管身心經歷多大的磨鍊和考驗,都能有始有終堅持到底。

出世投師,須求正見

蓮池大師曾說:「應知出世投師,須求正見,參訪請益,莫附邪宗。」起步需有人引導,因此不能沒有師長;但我們請教法師或有修持、有學德的人,一定要非常注意他是否具有正見?聽經時也要仔細選擇真正能引導我們走向正確方向的人,絕對不可人云亦云,否則將容易附和邪宗--影直則以直為實,影曲則以曲為實;如此根本無法分辨本體形態究竟是曲是直,甚至誤以為二者皆對。

身為佛教徒,要懂得運用智慧,因應時代力行佛法。有一則日本的小故事說:德川時代,日本天皇的大權完全被德川幕府的將軍所執掌,有位江吉將軍石以說是當時日本的執政者,天皇只不過是傀儡而已。這位將軍的母親是虔誠的佛教徒,但是卻無正見。

古時候的人重男輕女,一個人可擁有很多妻室,因大房所生的孩子不見得會是男孩,故以第一位出生的男孩為父位繼承人。江吉的母親是第二房妻子,一心想生個男孩,所以她不斷拜佛,一位真言密宗的師父引導她祈求生男兒的方法,她果真如願生了一子,從此她便由偏房高升正位;而她的兒子江吉長大後,也成了將軍的繼承人。

江吉的母親不斷灌輸他一個觀念:「媽媽就是因供奉真言密宗,才有今日的福報,你也應該虔信這個宗門。」江吉是個孝順的兒子,他深受母親的影響,所以非常信奉真言密宗。他長大成人後,繼承將軍的權位,為了事業以致晚婚生子;他的兒子在大家觀喜慶賀下誕生後,卻不幸夭折了,為人父母者當然心痛欲碎,而老來得孫的祖母更是哀慟不已。

江吉將軍想盡辦法安慰母親都無法減輕母親的悲傷,最後,他只好請真言密宗兩位大師入宮勸慰母親。其中一位良光法師告訴她:「你兒子過去生中多造殺業,因此招致你孫子的短命,你們要多放生。還有你的兒子肖狗,若他想要官運亨通、掌握大權,唯有多護狗。總之,除了放生、護生之外,還要對狗特別禮遇。」

江吉將軍聽了母親和法師的話,便下令江戶(德川幕府所在地)所有的百姓--不准吃魚肉,不准殺生,對狗要禮遇,不僅不能殺狗,甚至要尊稱狗先生、狗閣下,而且要讓狗住華貴的狗屋,穿綢緞製的狗服。那個時代的人民很多家徒四壁,衣不蔽體,生活非常困苦,到處有餓殍,但是他對貧黎蒼生卻沒有一點體恤、關懷的心念,反之,有人殺生,便施以嚴刑酷罰。

據說當時有個臉頰被蚊蟲叮咬的人,因忍不住癢而用手揮趕,結果不小心將蚊子拍死,臉頰上的血跡仍在,旁人見了趕緊為其擦拭。有人看到此事後,居然上告公堂,官廳便將拍死蚊子的人重打三百六十大板,而連那拿紙擦血的人也因「知殺不告」的袒護罪,而被判同樣的刑罰。

愛護、尊重一切生命

護生當然是善意,放生也沒有錯,但是過於偏愛牲畜而無愛護生民之心,就是執著了。

幾天前我聽到一個類似的情形。有一位慈濟委員的先生往生,我知道她家境清苦,再三交代她:人既往生,除了節哀順變,最重要的是虔誠念佛以慰亡靈,儀式儘量隆重儉省,不要舖張浪費,要多為生者著想。她依照我的話去做,不斷的念佛,而喪葬費一共只花了三萬元。

但是,後來她卻聽信某位人士之言,花費一萬元為亡「放生」!她的經濟困苦,這些錢對她的家計和孩子的學費應該幫助很大,甚至社會有許多貧病眾生亟需援助,可是她卻花錢購買其魚鳥放生,這種作法實在是顛倒啊!

放生並非壞事,但必須選擇正確的方式,而非去購買商人刻意捕捉來供人「放生」的動物,因為這樣等於間接鼓勵商人去捕捉,反而是殘害了那些動物。佛陀教我們「護生」,並不是無謂的放生。放生是「見之而不忍殺之」,所以「放其一條生路」;能同情貧苦的眾生,付出愛心幫助他們,同時啟發、闡發人性良善的一面,這樣即是正確的護生與放生。

學佛要不偏不倚,循正道而行,如此才不會盲從、偏差,以致走入旁門左道。生而為人,必須做的事何其多:利濟眾生、愛護生靈、尊重一切生命……,並不需要刻意向商人買動物來放生。要能分辨清楚真正護生、放生的意義,這才是我們要學習的正確佛法。

▲慈濟訊息

一念大愛開展志業

◎證嚴上人/主講 弟子/靜淇恭錄

【聯誼會講話】

國曆八十三年八月十四日
農曆八十三年七月八日

兩位院長、各位同仁、各位榮董、各位委員:阿彌陀佛!

很高興慈濟醫院又多了一歲,慈院啟業已經八年了,剛剛醫學院李校長說,醫院啟建至今的艱辛歷程,就好比是「八年抗戰」一般,其實,慈濟從二十九年前慈善志業開始,發展到醫療志業,這段歷程走得確實相當不容易。

源源不絕的力量從愛而生

記得剛開始籌備醫療志業時,很多人都笑我自不量力,當時我也覺得自己的力量確實很微薄--我一無所有,該拿什麼建醫院呢?不過,後來我發現:我有一股「愛」,只要心中有愛,就有源源不絕的力量。

憑著這股愛的信念,我不斷地向前走去,在很多人的支持下,慈濟醫院終於在八年前開幕了。想到民國六十八年開始籌備建院,七十二年第一次破土,七十三年第二次破土……,往事歷歷如在眼前。雖然建業之路佷坎坷,但有很多人在後面推我一把,也有很多人在旁扶持著我,更有許多人在前面引導我,所以二十九年就這樣地走了過來。

在籌建醫院的過程中,發生了很多感人的故事。許多小朋友將每個月的零用錢省下來,說要「給師公建院」;還有許多人幫忙掃地、賣菜……省吃儉用的儲蓄,這些點點滴滴無不是愛和感恩,所以慈濟醫院是由無數的愛心匯聚而成。

慈院是由愛匯聚而成,所以今天也應把愛發揮出去。剛才曾院長也說,八年前我們只有十幾位醫師、五十幾位護士,醫技人員也只有十幾位,包括行政人員在內,慈濟醫院只有一百多人,當時病床也只開放一百床。八年後的今天,我們醫院已經有一千多位同仁,可以說成長快速;如果每位同仁都能展現心中自性的愛,在無數大愛的支持下,相信慈濟醫志業的品質將更形提昇。

這一個多月來,我的心情沒有一天是輕鬆的。七月十日提姆颱風從台東長濱鄉與花蓮豐濱鄉之間登陸,狂風暴雨造成嚴重的災害,屋倒樑傾、田園損失慘重;有些生活狀況原本就不好的民眾,在風災之後,根本沒有

能力重建家園。

感恩花東兩縣慈濟委員,在颱風過後第二天,馬上展開勘災行動,他們不畏道路中斷的艱難險阻,越過山巔水湄,挨家挨戶的查訪,把民眾受災情形詳細記載,然後議決賑災發放標準。此次慈濟在花東地區共發放了近兩千萬元。

尋找援助盧國難民管道

提姆颱風過後,我又從新聞媒體上看到非洲盧安達難民營疫疾、飢餓、暴力滿布的慘境。台灣和盧安達並沒有邦交,缺乏援助的管道,對於難民的苦境,該如何伸出援手呢?令我感到無奈而且心疼。

直到有一天,慈青回來當志工,我對他們提到「普天三無」--普天之下沒有我不愛的人,普天之下沒有我不信任的人,普天之下沒有我不原諒的人。當我說到「普天之下沒有我不愛的人」時,我的心突然一陣痛楚,也感到非常慚愧--我要愛普天下的人,可是對盧安達的苦難蒼生,我要如何去幫助他們呢?

隔天我在醫院遇見管理中心的徐祥明先生,我向他提起,去年慈濟曾與世界醫師聯盟(M.D.M)合作,共同進行非洲衣索匹亞的醫療重建計畫,我請徐先生與法國巴黎的世界醫師聯盟總部聯絡,試著找尋援助盧安達的管道。

因緣聚合,當我們打電話給世界醫師聯盟時,正好他們的總部也接獲其先前派駐盧安達的工作人員從盧安達傳回消息:當地傳染疫疾訊速蔓延,每天都有上千的難民死亡,已到了無法控制的地步,難民所處的情勢非常危急。所以當世界聯盟接到我們的電話時非常高興,因為他們正需要更多支援的力量。

三天後,世界醫師聯盟就把擬妥的「盧安達緊急醫療救援方案」傳真過來了,方案內容是組成二十三人的醫療團隊,加上當地四十位幫工,以一個月的時間在盧安達服務。

盧安達目前是個疫疾、飢餓、暴力滿布的高危險區域,慈濟總管理中心徐祥明先生和慈院家醫科主任王英偉醫師志願前住盧安達,進行援助工作,而外界也有十幾位醫師來電表示支持、參與的意願。我的心裏充滿了感恩,另一方面又擔心他們二人的安危。

徐先生和王主任抵達法國,正好緊急救援盧安達專機將要起飛,一箱箱救援物資貼滿了慈濟慈航普度、蓮蓬並蒂的標幟,要求飛機是否也能貼,因而連機身也都貼上了慈濟的標幟。

等所有物資裝上機後,整座機艙幾乎已飽和了,那些工作人員全部擠在堆滿物資的貨艙窄小走道中,貨機機艙沒有空調、沒有沙發座椅,只有硬板凳、刺耳的引擎噪音和難聞的貨艙霉味。

世界醫師聯盟醫護人員的精神令人非常敬佩,他們平常都有自己的工作,但是為了配合盧安達賑災方案,立刻放下手邊工作,依規定時間抵達世界醫師聯盟巴黎總部報到。

M.D.M與慈濟合作,緊急援助盧安達醫療團的人,員歷經十餘小時的長程飛行後,雖疲憊不堪,但為使救援工作得以即使展開,仍有部分團員連夜趕赴薩伊邊境戈馬城,與聯合國人員共同商討醫療站等設置事宜。

雖然醫護人員都已接受行前講習,但當他們實際接觸在戈馬的盧安達難民營的悲慘景象,仍有位女性

醫師無法自制地歇斯底里,不斷地哭號大叫,精神狀況陷入異常狀態,其他團員立即將她送回盧國首都吉佳利,世界醫師聯盟亦儘趕安排她回法國。

另外有一位醫護人員遭薩伊軍人攻擊,軍人不但毆打,他還脅迫其脫光上身衣物;搶走現金、信用卡,又開槍射擊他,子彈從這位醫師的頭部兩側及兩腿中間射穿過,幸而並未造成傷亡。

發揮醫療資源照護難民

慈濟醫院的王醫師在抵達吉佳利後,立刻加入醫療工作的行列。慈濟緊急醫療救援盧安達方案,原計畫在戈馬至吉佳利間難民返鄉道路上設立三座活動醫療站,廿四小時全天無休的對返鄉難民提供醫療救助。由於難民害怕遭到圖西族叛軍的報復,因而返鄉的難民並不多,慈濟考量實際所需,同意M.D.M人員的建議調整方案內容,將醫療資源及人力,與世界醫師聯盟原設於戈馬的醫療站合併,成為大型臨時醫院,讓難民可以受到更多的照護。

盧安達內戰時,叛軍在境內埋了不少地雷,很多難民因不小心誤踩地雷而被炸身亡,而一些被炸傷者不是失明便是肢體殘障。王醫師在首都吉佳利時,也遇到兩位被地雷炸傷的農夫,一位雖經搶救仍回天乏術,另一位則自小腿以下全被炸爛而須截肢。這些醫療人員就是在這樣危險的情況下,全心奉獻、付出。

世界醫師聯盟並用專機自盧安達接送三十二位受傷的孤兒回法國治療,其中有一位出生還不到兩週的嬰兒,他是在死人堆中被發現的,當時的他被已死亡兩天的母親抱在懷中,由於許久未吸母奶,這個嬰兒被發現時已奄奄一息了。

這三十二位被往法國的孤兒,先在醫院治療後,再將他們送往寄養家庭,期望透過家庭的溫暖關懷,協助他們做心理復健。慈濟代表人員在法國時,亦前往一處寄養家庭探視一位十歲大的小女孩,寄養家庭的父母把孩子照顧得很好;雖然這些孩子曾遭遇殘酷的經歷,但相較於留在盧安達無時無刻面對死亡威脅的孩子,他們畢竟是幸運多了。

在國際救援團體的共同努力下,盧安達難民在物資援助方面已可得到百分之八十五左右的溫飽,而慈濟和世界醫師聯盟的醫療合作計畫原設定為一個月的緊急援助,但難民如果繼續留在戈馬城,我們的醫療工作就必須再持續下去。

台灣慈善團體踏上苦難最前線

慈濟是由台灣人的愛心凝聚而成,是真正由亞洲人組成的團體,在這次救援行動中,發現許多國際友人原先都不知道「台灣」這個地方,而這次慈濟盧安達救援行動,讓台灣的慈善工作踏上國際舞台,把台灣同胞的愛心帶往苦難的第一線。

慈濟走過了二十九年,由一念大愛,擴展為慈善、醫療、教育、文化四大志業;很多人問我慈濟是怎麼做出來的?其實,慈濟人只要力行服務的機會,便能無怨無尤的奉獻,因為他們在付出的當下得到歡喜,而愈付出就愈無所求。

慈濟的美,美在善解、美在包容、美在感恩。今天大家滿懷感恩的慶賀慈濟醫院八周年慶,希望大家手牽手心連心,繼續為需要幫助的人付出我們的愛。祝福大家功德無量、阿彌陀佛。


▲慈濟訊息

如是我聞--一千八百個日子

◎靜淇

「自己揉的土、拉的胚、窯燒出來的杯子,所盛的水喝起來比較甜。」這句話是民國七十九年九月十九日慈濟醫學院籌備委員會成立時,上人針對建校遠景所做的比喻。

祝福聲中迎接醫學院創校

歷時四年,慈濟醫學院將在海內外三百多萬慈濟人以辦喜事、迎接新生命的心情,以及社會人士的期待祝福下,於八十三年十月十六日舉行開學典禮。

回顧從民國七十八年三月,慈濟正式向教育部提出設校申請,七十九年七月四日奉准設立醫學系、公共衛生學系及醫事技術學系等三個學系,迄八十一年三月二十八日舉行開工典禮,至今的招生開學--一千八百個日子,可說是一條滿布荊的漫漫長路。

慈濟醫學院的籌設,雖然歷時僅五年,然而早在十五年前上人籌建慈濟醫院之初,即有了自己辦教育培育良醫的長遠構想,由於當時因緣尚未成熟而暫予擱置,但醫療與教育兩大志業的結合,卻始終是上人一貫的理念。

培育視病如親的良醫

記得上人在慈濟醫院啟業之初,面試一位外科醫師時,問了他一個問題:「在手術檯上,你如何看待病人和開刀的部位?」那位醫師回答:「把病人視同一部機器,開刀的部位和器官就如同損壞的零件,醫師的任務就是負責這些零件修復好,使機器能夠繼續運轉。」而在上人的理想中,七年的醫學教育,最重要是培育醫者「視病如親」的心懷,一位好醫師應不只是看「病」,而是要看「病人」。由此益加深上人要辦一所能啟發學子良知、發揮良能的醫學院。

依照專家學者的經驗和看法,最理想的醫學院設置地點緊鄰醫院,如此才能將臨床、教學、研究、服務與管理等五項工作融合一體;但是,要如何克服萬難取得土地讓理想實現呢?另一方面,醫學院獲准籌設之際,也曾面臨醫學界所提出:到了公元二千年時,醫師人力資源恐將過剩。

一條踏實的菩薩道路

翻閱慈濟二十九年來所走過的歷史,從民國五十五年的慈善濟貧工作開始,到七十五年慈濟醫院的落成啟用、七十八年慈濟護專創校開學,而今教育志業再度邁向另一個新里程……我們所走的每一步、每一個腳印,都是那麼的踏實且鏗鏘有力;而最重要的是,每一位慈濟人發揮無限潛能,一心一志追隨上人,在菩薩道上精進力行、永不歇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葉方良 Rex-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