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師行記

1994.04.01 眾人的肯定,是慈濟志業推動的活水源頭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四年四月一日

上午八時,宋吳卻師姊陪同自日本回來的見習委員湯淺惠美及多位友人,入精舍面見上人,同時報告目前日本分會會務推展情形。

在千葉當地有一位委員、五十多位會員。湯淺惠美師姊表示,日前有位婦人,因與先生發生口角,而生自殺之念,打電話至日本分會傾訴悲憤的情結,日本分會立刻請住在千葉的湯淺惠美師姊,就近前去安慰開導,終使婦人解開心結,她的家庭也遂漸恢復和樂的氣氛。

湯淺惠美師姊認為,若能在千葉成立慈濟聯絡處,相信更能發揮千手千眼的菩薩精神。上人讚歎他們的用心:「多個慈濟的點,即如佈下菩薩網,只要任何地方有需要幫助的人,就能立刻發揮救助功能。」

九時,王明德夫婦陪同郭孟雍教授,及音樂中國出版社總經理楊錦聰先生前來。林智慧師姊領十六位來自香港、美國、英國、加拿大等國有心瞭解慈濟的人士,回本會參訪;之後,一行人並隨顏惠美師姊一起參與居家關懷活動。台北委員文素珍、楊亮達、施鴻棋,陪同雕刻家王秀杞夫婦前來,並參觀各志業體建設。眾人從各地紛沓而至,彷如慈濟志業的活水源頭,清新而源源不絕。大家齊聚中庭,郭孟雍教授並為眾獻唱近來接觸

慈濟後有感寫下的歌曲。

第一首「當一滴燭淚落下來」,此乃郭教授聽聞上人燃臂供佛的故事而激發了靈感,當場完成歌詞。他覺得上人法語--「一切因緣生、因緣聚、因緣成」「只要緣深,不怕緣來得遲;只要找到路,就不怕路遙遠。」「人生如舞台,凡事心存感恩、愛惜和滿足;人生如蠟燭,即使有心,也要點燃,方能造福。」令他感受良深。歌詞傳達了他目前的心境。

「人生進行曲」則是首活潑輕快的勸世流行歌,郭教授希望讓人唱出生命的感覺。接著他並唱了「捨」、「大愛」及「用心」等多首歌曲。郭教授希望能藉這些樂曲,引進更多有心瞭解慈濟的人。

郭教授渾厚及發自內心誠懇的歌聲,令人感動。上人讚言:「只要有心,什麼事都能成就。郭教授能在短時間裏,創作這麼多慈濟的『聲音』,正是『有心、有願、事必成』的展現。慈濟文化不僅是以說或唱的方式來表達,更要真正地身體力行。」

在座陳允平先生當即捐出兩張支票給上人,其一是為太太圓滿榮董,另一個則捐做「慈濟兒童發展復健中心」的基金。陳先生每年都會將所得盈餘孝敬母親,以盡為人子的心意,而今母親已往生,但是「見到師父如同見到自己的母親般,今後願將孝敬母親的錢捐給慈濟,護持上人做濟世救人的工作!」

台東委員鄭怡慧,帶著七十六歲的鄭邱幼老太太,坐著輪椅,也來到中庭。邱老太太患有糖尿病,且兩、三天要洗腎一次,感念上人慈悲濟世的胸懷,特地親自來拜見上人並捐款,希望把握生命功能,協助上人完成志業。上人讚其精神,親自為她戴上念珠。

下午,總管理中心王端正副總執行長、管理中心專員徐祥明,及營建室黃春騰先生、委員吳添福師兄,入精舍和上人討論尼泊爾建房事宜。

目前首批開工的建房工程進度已超過百分之三十五,吳添福、黃春騰師兄將於四月六日前往當地監工。薩拉依縣的五百戶建房頂計將於五月下旬完工。「你們的責任很大,許多人的寄託都在你們身上,既然有心去,則要將工作做得踏實又完善。」上人言。


▲隨師行記

1994.04.03 存於心自有的光明就是慧命;清淨的慧命不生不滅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四年四月三日

午後,總管理中心祕書室專員徐祥明,陪同應新聞局邀請為上人寫英文傳記的雲菁女士與其夫婿百山先生,及來自芝加哥為傳記寫序的李女士入精捨。

雲菁女士表示,在其居住的密西根州,每天早上十點至十點廿分有李豔秋小姐主持的華語電視節目,他們從中看到了今年三月慈濟「珍情畫意,擁抱蒼生」--珠寶書畫義賣、拍賣的情形,「法師是一條線--愛和慈悲的線,而我們是散落塵世的石頭,法師把我們磨亮成顆顆晶瑩剔透的珠子,然後把我們串在一起。」「重臨精舍,精舍依舊沒有改變,可是人卻隨時間變老了!其實,物換星移,很多東西也是一點一點地在改變,就像月有陰晴圓缺。」

上人言:「時間留不住,事相也留不住,總是會變的。人受限於外在事相,常無法探得事情的本相,就像

月的本身並無所謂的圓缺,只是人們所看到角度的差異。人們永恆的慧命,是不生不滅的。」

上人為其敘述慈濟秉持「尊重生命」理念以及「擁抱蒼生」的悲憫情懷,前往尼泊爾、衣索匹亞、大陸等地賑災,也提及今年三月「珍情畫意」活動,眾人不可思議的愛心力量。

雲菁女士問:「這本傳記出版後,法師希望它能給西方社會帶來什麼影響?」

上人答:「預約人間淨土。」

雲菁:「生命如燈心,愈燃燒愈亮,然而燭光有時會把玻璃薰黑。」

上人:「存於心中自有的光明就是慧命。燭光本身是純淨的,它需要藉化學原料的作用才能發出光亮,而化學原料的變化,也許會污染其它東西;這亦如我們清淨的慧命,若不藉假合之軀,也無法普度眾生。」

雲菁:「我覺得自己一直沒有寫出特別的作品,自從寫法師的傳記後,才真正感到寫出一些有用的東西。回到這裏,我的每個細胞似乎都在呼吸。」

上人:「慈濟裡,還有許多的『珍珠』等著去你發掘。」

百山先生因發燒,身體有些不適,談話間,上人關切地垂詢,請其至慈院看診,百山幽默的表示:「來到這裏,燒就退了些,人也變年輕了;一路上愈接近精舍,精神就愈好。」他用手指著自己的身體和心,「這個要回去(指身),但這個(心)不想回去,若沒有這個(身),我就可以飛來這裡了!」百山並頑皮地說,請雲菁先帶李女士回芝加哥,自己則留在精捨掃地、燒菜、砍柴、做蠟燭。

傍晚五時結束近三小時的對談。


▲隨師行記

1994.04.04 多用心--用眼睛「聽」、用耳朵「看」,才能透視人生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四年四月四日

時值春假,南區一百五十位慈青,於昨晚回到精舍尋根;另有延平國中學生數十位,由老師帶領前來;一早又有三百位高雄會員,及台南東北扶輪社八十位人士,回本會參訪。

大家齊聚中庭,首先由慈青表演帶動唱,並敘說他們加入慈青的心得。雲菁女士在夫婿百山先生的鼓勵下,也以海外旅人身份,獻唱「中華民國頌」,表達遊子心中的牽懷。各年齡層朋友齊聚一處,確實是菩薩雲集的時刻,場面活潑有朝氣。

上人經眾人二次提醒後,方知今天是「婦幼節」。「我每天所過的都是『秒關』,已經感覺不到什麼特別的節日。不過,我知道今天是本會的發放日,阿公阿婆們都歡喜期待這天的到來,他們不僅可領到救濟金和濟助品,更可和關心他們的慈濟人見面,而我的心情也和他們一樣,每個月的這一天,我都很歡喜。」

上人一向期許慈青要以孝為先,並且不能因參加活動而荒廢學業,因而要求看同學們的在學成績單。從慈青繳回的成績單中,大家的成績都有明顯的進步,操行成績也都在八十分以上,並有高達九十多分者。「還有比這更令我高興的事嗎?只要天下的父母能安心,我也就能安心。」

上人舉日前聽聞一位即將畢業的某大學女生,因感情問題而輕生的事為例:「孝順,是要讓父母能安心、快樂,千萬不要因傷害自己,而傷了父母的心。」「若有正確的人生方向指引,就能把事情看得透徹,轉私情為大愛,不致迷於情的困惑中。」

「每個人來人間,即是要投入人群服務;難得人身,要做個有擔當的人。未來社會光明的希望,就落在你們身上,因此要把人生的方向看得準、行得正,大家手牽手、心連心,彼此鼓勵,在慈濟道上,當個清淨的菩薩道侶。」上人千般祝福和叮嚀,盼望慈青們能「多用心」,多多發揮愛的功能,而用心即是--用眼睛聽、用耳朵看。

當場有位延平國中的同學舉手,自告奮勇地說:「師父,您說錯了!」上人讚其勇氣,並請他上台,慈祥地問:「我哪裡說錯了呢?」同學直言:「應該是用眼睛看、用耳朵聽才對。不然,眼睛怎麼聽?耳朵又怎麼看呢?」上人言:「你們在學校裏上課,吸收的是課本上的知識。而慈濟則是以宗教的精神來教育,以宇宙為大學,把每個人生的經歷當作課題,所以要用眼睛聽--只要用眼睛觀察,就能知道他的心聲;用耳朵看--縱然是閉著眼睛,但只要聽到對方的聲音,就可體會他的誠懇;如此『多用心』,才能透視人生。」

會後,許明賢師兄陪同台南東北扶輪社社長及多位幹事面見上人。其中有人表示,方纔那位同學教育了他們--因為他們雖然對上人的話有疑惑,卻遲遲不敢說出來。上人則期待這些事業有成的企業家們,能以身作則帶動其他團體,社會有許多的青少年,也需要他們的關愛與引導,「社會是大家的,社會能夠祥和,企業才能發展。大家不應只是比較物質生活的豐裕與否,而應比較心靈的富足--對人群富有感情,人生才會更有意義。」

四月一至四日,慈濟醫學院護理研究所碩士班,分別於台北分會及慈濟醫院辦理招生報名事宜,一早,醫學院李明亮校長即入精舍向上人報喜:「真是打破記錄了!昨天於台北分會辦理護研所的招生報名,原本我們只準備一百五十份報名表,卻有一百七十多人來報名,只得趕緊從花蓮補送報名表。」截至昨日止, 已近二百人報考。上人感於大家對慈濟這分肯定與期望:「我們的教育要辦得更好,才能好好地培育他們。」

下午一時,慈青向上人告假。上人除為他們戴上念珠和心蓮外,面對這群年輕的生力軍,不免以媽媽心,叮嚀再叮嚀:「你們要守好十戒;大家要互相照顧、聯絡;有事不要悶在心裡,可以找志同道合的人談談心;出

外時要注意安全;有時間儘量回家陪父母……」慈青們皆一一應諾。

隨後維力公司董事長張登旺夫婦前來,上人以「三輪體空」是佛教中最高的修行工夫勉勵他們,既然身為佛教徒,則要朝這個理念去做:「沒有幫助人的人,沒有被幫助的人,也沒有幫助人的物品。應將苦難的眾生,視為佛的示現,所以付出愛心之後,要懂得感恩,懂得『縮小自己』。」

雲菁、百山夫婦和李女士,將搭晚上八點的飛機離開花蓮,準備返美。外籍的李女士也說出她這些天來的感受:「我很喜歡這兒的人,每個人都很坦白,都有很了不起的精神。我很驚訝慈濟世界中,竟有那麼多事情同時進行,有那麼多人來投入。」「我的孩子目前就讀研究所,他研究佛學已有三年,當他知道我要來慈濟時,非常的羨慕我。」雲菁女士則掩不住哭紅的眼:「也許明年的這個時候,我會再回來;明年,上人的傳記應該也出版了!」


▲隨師行記

1994.04.05 福、慧,是從人群中磨鍊造就而來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四年四月五日

有位傳播界人士,有心報導慈濟人力行濟貧教富的事蹟,特地搭乘慈濟列車來到精舍。今早,他拿出節目企劃稿請上人過目,並說出他的想法:「現在大部分的人都只說不做,而慈濟真正在為社會做事,但是仍有許多人不知道、不瞭解;我希望為慈濟製作一系列節目,並將慈濟所做的事,分門別類成不同的單元播放。」

上人坦誠表示:「我們只是秉持誠正信實的原則,把握分秒做著自己該做的本分事。」一趟親身的慈濟之旅,他不僅接觸到真誠、親切的慈濟人,也在昨天的發放中,見到慈濟人關懷照顧戶的一面……這些讓他益發覺得慈濟世界的美,必須把它拍攝出來讓大家知道。

他說:「慈濟就像個沒有免疫力的小孩,任人再怎樣刺激,都不辯白。我製作節目,並不是要向外界說些什麼,只是為慈濟實際所做的事做印證。」

上人微笑回答:「我想你應該說:慈濟是個『抵抗力很強的孩子』,不管別人如何地對待,他都能包容。」上人感謝他對慈濟的這分心--正是因為大家的這分關懷,共同成就了慈濟志業。

下午,上人出席花蓮地區委員幹部分組會議。上人說:「慈濟這條路如運動場上的跑道,只要信號一發,就需勇往直前。我們要與時間賽跑、與時日競爭,只要多爭取一秒,就可多做一分事,於菩薩道上,就能多結一分眾生緣、多造一分福、多得一分智慧。」

上人又以回向文開示:「『願消三障諸煩惱,願得智慧真明瞭,普願業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薩道』--要發願消除心中的煩惱障礙,才能得到歡喜自在。生命有限,慧命無窮,難得人身行於菩薩道上,就要心存感恩,能多為人群做一事,即可多得一分智慧。福慧是從人群中磨鍊造就出來的。」

隨後,上人依名單討論分組情形時言:「我們分組不分心,大家要互相照顧鼓勵!」

晚間,靜思精舍常住聚於上人的書房前,收看電視新聞報告。自從千島湖台灣罹難者家屬前往大陸後,上

人擔心不已,「這些家屬們的身體堪得住嗎?」從媒體上的消息傳來,兩岸似有溝通不良的情形發生,今日又從電視畫面上,看到家屬們看到自己的親人已成為一具具的屍體,悲慟哀傷的神情,令人不忍。上人唸唸放心不下的,是這些身心具創的家屬,試圖找尋管道妥善處理此事。


▲隨師行記

1994.04.06 天主的博愛與佛陀的慈悲,同是「擁抱蒼生」的愛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四年四月六日

花蓮海星中學蕭學璇等多位修女,陪同一位紐西蘭籍神父來到精舍。神父於奧地利時曾讀過英文版的「靜思語」,今至海星中學演講,他希望能順道來親見上人。

神父:「拜讀過您靜思語一書,令我非常感動。其中對人性的看法非常深刻,可引發人的善心去做好事。」

上人:「愛心是每個人都有的,只在於觀念的開啟。」

神父:「每個人都想做善事,但需要有人指引。」

上人:「因此需要有「『宗教』。誠如您遠道而來台灣,乃是為了弘揚『博愛』的精神。」

神父:「您的信仰和我們的信仰很相似,都喜歡去幫助別人。」

上人:「是的,你們是為『博愛』而捨俗家;我則是為『慈悲』而捨俗家。」

神父:「有這麼多的修女都很愛護、支援我,給了我很大的鼓勵。而佛教與天主教的宗教信仰雖然不同,但我們都是好朋友。」神父又說:「你能蓋醫院,這是件多麼不可能的事。」

上人:「世間上有許多看似不可能的事,但只要有心,任何事都可能做到。」

神父:「修女們一生做了很多好事,但是我鼓勵她們還要做更多。」

上人:「天主教對台灣奉獻良多,有許多來自各國的修女,她們將終身奉獻給台灣人民,這分精神和心念,是我們仍不斷在學習的。」

神父:「聖母是神聖的代表,我拜讀您的書時,發現您也具有同樣的精神。」

上人:「聖母就如佛教中的觀世音菩薩,她的愛是『擁抱蒼生』,所以,我對聖母和觀音,都是同樣的敬仰。」

時值精舍晚課時間,神父與修女希望能入大殿做晚課並祈禱。上人提及,元月份天主教與本會合辦「社會工作研討會」,為讓彼此藉由殊異的宗教儀式,感受不同的宗教氣氛,因而活動中也安排了課誦與祈禱時間。上人並言及三十年前因為和三位修女就宗教意義有一番對談的因緣,而激發了欲凝聚佛教徒的力量,從事入世濟苦的悲行。

眾人和上人合照後,進入大殿參加晚課,並虔誠祈禱。


▲隨師行記

1994.04.07 靜思精舍常住眾誦地藏經回向千島湖罹難者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四年四月七日

早課時,精舍常住眾虔誠誦念「地藏經」,回向給千島湖事件的罹難者。

與志工們心得分享時,上人言:「每天從電視新聞報導上,都可看到世界各地動亂不止;人心動盪不安,一些無法彌補的悲劇也就這樣造成了。」

社會各界對慈濟寄予厚望,因而志業工作亦日益繁多。如:花蓮地區目前需追蹤的居家關懷個案有六百多件,其中有三百多件急需訪視。另外,為防範青少年吸毒及雛妓問題,上人亦希望志工能走入一些原住民部落學校,為學子做心理健康教育輔導。另一方面,花蓮監獄亦邀請慈濟人前往輔導受刑人……。「教育扎根和輔導人心的工作,必須先有妥善而周密的安排與準備,絕對不能有絲毫疏失,因此這一切都需從長計議。」

「慈濟想做的事情,光我一個人是做不完的,幸而有你們這群秉持『佛心師志』的弟子,代替師父行於各個角落,發揮千手千眼的觀世音菩薩精神。」上人頗感安慰地說:「儘管天下事有這麼多,然而,聲音、腳步和我們一致的人,也是有這麼多,所以,不管遇到任何橫逆,我們都應勇於承擔一切!」

旅居英國的慈華師姊,陪同健克信夫婦回精舍。英籍的健克信是位老師,在英國,只要是慈濟的事,他一定全力配合,並協助文宣的英譯工作。慈華師姊說:「我們拜法華經時,雖然他根本聽不懂,仍和大家一起共修。」

健克信伉儷請求皈依上人。上人慈充並藹示:「慈是予樂,悲是拔苦;慈悲心就是佛心。佛教徒應以佛心為己心,愛普天下眾生;而能將蒼生之苦視為自己的苦,為其拔苦予樂,此即是『師志』。能秉『佛心師志』,這也就是心靈的皈依。」

為了千島湖船難事件,上人趕往慈院慈濟部,積極與大陸聯絡,希望透過各種可能管道,讓事情盡快得到圓滿解決。「三十二名旅客罹難的消息,令我感到難過,但我更擔心那些從台灣前往大陸認屍的家屬,當他們到達災難現場,除了要承受天人永隔的悲慟外,還得適應那裡生疏的環境,不知食、宿、交通是否成問題?也不知他們的身體是否承受得住?……」

為了讓罹難者家屬在大陸能就近得到關懷、援助,總管理中心不斷與慈濟大陸賑災時接觸過的團體聯絡。上人終日於醫院等待聯絡情形和結果,並期盼家屬們一切順利、平安。

工作中受到高壓電電擊意外傷害的呂曉文,仍住在燙傷中心加護病房,上人一直相當關心曉文的身心狀況,只要抽得空檔,便前往探視。

由於曉文雙臂已斷,傷口處血肉潰爛一片模糊,甚至有白骨露出。護理人員說,為曉文換藥是個大工程,三個護士小姐為其消毒、換藥,需花上一個鐘頭,而每四小時就需換一次藥;曉文總是強忍劇痛,只輕輕地「啊!」一聲。上人看了更是不忍,也幫著護士小姐說:「要是痛的話就大聲喊出來吧!喊出來會舒服些的。」


▲隨師行記

1994.04.09 讓台灣成為善業聚集的淨土,是慈濟努力的目標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四年四月九日

志工座談時間,任教職的吳秀英師姊,與眾分享以慈濟精神教學的成果。

去年吳師姊參加慈濟教師學佛營活動,聆聽了上人「多用心」的叮嚀,於是更加積極主動關懷學生,假期時更以電話和同學聯繫情感,此舉也帶動家長一同關心孩子的情況,因而大大提升了教學成果。除此,師姊又將「靜思語」融入生活與倫理的課目裡,設定中心德目--感恩、孝順……等,讓學童們在實際生活中印證這些道理。而三月十四日,美國加州地區十六位中文學校校長,至吳師姊任教的學校做教學觀摩時,瞥見該班黑板上的靜思語錄及同學們作業簿上的呈現,欣喜地說:「這就是我們要找尋的教材。」因此力邀師姊前往加州,為當地中文教師示範教學。

吳師姊感恩上人教化,讓她知道如何扮好「老師」的角色。

上人欣言:「能將靜思語確切落實於生活中,不愧是師父的弟子、學生的好老師!有好的教育、好的老師,才有可能教出好的學生。」

上人並對二眾弟子開示:「眾生心即凡夫心,三心二意無定性;修行要能去掉『三心二意』,轉為『一心一志』。」「佛法如洪爐,鐵要能成器,就須放入大烘爐中燒烤,千磨萬擊還堅韌,如此方能成為精粹的鋼鐵。」

午後,上人搭一時十五分火車北上,展開本月的行腳。

四時三十分,上人方抵台北分會,中央委員會祕書許水德先生來訪,就現今社會諸多現象抒發感言:「台灣的經濟環境富裕了,但精神生活卻相對匱乏。現代許多人對一些事並沒有時間認真探究,卻又人云亦云,盲從跟隨,在迷茫中流失了本心、本性。」「慈濟的工作與上人的悲憫心,及時喚回、凝聚大家的愛心,發揮無限潛能。」

上人有感表示,唯有社會安詳,家庭才得以幸福、美滿。在國際間要以經濟實力取勝,並不足為奇;能以善為原動力,讓國際人士對台灣這個善業聚集的淨土矚目,才是我們所要努力的。

晚,上人於講經堂對北區榮董開示:「為了預約人間淨土,廿九年來慈濟秉持『尊重生命』的理念,從事濟貧教富的工作,踐行地藏王菩薩的宏願--『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上人以此與眾共勉。

電視節目主持人謝佳勳小姐早在孩童時期,即與上人結下深厚的因緣,而今更是景仰上人「為佛教,為眾生」的宏願,因而期能皈依上人座下。上人期勉:「從今後起,慈濟志業即為你的終生志業,要努力做好一個慈濟人,做人間的菩薩。」


▲隨師行記

1994.04.10 以「三輪體空」心關懷天下蒼生,才是清淨的佈施波羅蜜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四年四月十日

晨,日本分會負責人謝富美師姊偕夫婿、婆婆及兩位姊姊,前來向上人致謝。謝師姊感謝慈濟人的協助與幫忙,讓公公的治喪事宜得以圓滿,她將於廿日返回日本,特請益上人對海外慈濟人的期許。

上人言:「落實慈濟精神、發揮教富功能。如此不僅充實人生,更使自我的生命富有情、富有意、富有愛。」

八時三十分,北區慈誠大會恭請上人開示:「身為佛教徒,應秉持佛陀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四無量心的教法,貫徹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的六度萬行;能以『三輪體空』之心關懷天下蒼生,施恩不求回報,才是真正清淨的佈施波羅蜜。」

午後二時,北區志工表揚大會於台北分會地下二樓講經堂舉行。近三百名志工一一接受上人頒贈的獎牌、獎狀。上人致辭感恩志工常年的辛勞與付出:「感恩的人生最美。慈濟文化--知足、感恩、善解、包容,你們秉此精神,在社會各個角落化身成活菩薩,『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這分愛,正是淨化人心的最大助力。」

會後,上人並指派委員及慈誠師兄組成「千島湖罹難者家屬關懷小組」,前往二十四名台灣罹難者的家中慰訪家屬。

晚,高信疆先生、吳鈴嬌小姐來訪。高先生慨言現在媒體傳播走向較缺乏溫馨、啟迪人心良善循環的報導;而吳鈴嬌小姐則說:「在資訊爆發的時代,很慶幸能有慈濟道侶、月刊等這麼一個乾乾淨淨的園地,彰顯台灣人心的美善。」

稍後,北區慈青會報。上人期勉慈青同學們時時心持慈濟五寶--知足、感恩、善解、包容、惜福,即能坦然地擁有恆常的快樂。慈青同學一致對上人表示,將奉行上人教誨,堅守慈濟十戒,做個循規蹈距、盡守本分、不貳過、不違法的好國民。


▲隨師行記

1994.04.11 幸福人生講座,慈青同學主講「快樂的出航」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四年四月十一日

晨,專長工程的宋篤志居士前來台北分會七樓,察看已修整完備的佛堂。上人指示,待正式啟用後,可供分會工作同仁做為共修、課誦之所。

十一時抵達台中分會。午餐後,隨即展開中區委會員聯誼。在靜淇師姊的主持下,魏秋琴師姊和專程由日本回來瞭解慈濟的潘香後師姊,分別上台現身說法,敘述她們接觸慈濟後所獲得的喜樂;此外,「繞著地球跑」電視節目主持人謝佳勳小姐,也在會中和眾分享她的心得見解。

足跡遍及世界四十多個國家的謝小姐表示,她曾在一些落後國家親見無數苦難人民,當下她雖有佈施的

心,然礙於現實環境中諸多外在因素,卻無法完成佈施行為,「有能力幫助人卻無法付出」--讓她在旅程中承受許多的無助、無奈和不忍。認識慈濟則讓她非常「開心」--因為慈濟會把錢直接用在需要者的身上讓她「安心」,而貧苦的人能很快得到慈濟的幫助讓她「放心」。她極力籲請所有的慈濟人,勇毅地跟著上人的腳步向目標邁進。

下午四時,上人做結語:「凡夫皆有煩惱,學佛就是要學習轉凡夫心為佛心。在慈濟團體中,大家要彼此善解、包容、感恩、知足,聽聞佛法後要深刻記於心,並力行落實於生活中,能夠如此,就能捨去煩惱,日日歡喜,時時輕安。」

由勞委會、新聞局和慈濟合辦的「幸福人生講座」第四場次,今晚七時,於台中分會舉行。此次講座以「快樂的出航」為主題,主講者由慈濟大專青年同學擔綱,異於往昔一貫以委員現身說法的方式。慈青同學一一發抒他們參加慈濟冬、夏令營活動,及回慈濟醫院任志工所獲得的心得與教化啟發。

任教於草屯商工的陳貴美老師,是慈濟教師聯誼會的成員,會中她首先表示,當初她因病到慈院治療,從而瞭解慈濟志業的精神,她視上人為其人格上、生活上的老師,並深深自勉:「慈濟的過去,我來不及參加;慈濟的未來,一定有我。」

殷長龍是勤益工專的學生,參與營隊和志工活動,他深深體會上人所說「對他人付出,會感到生命更踏實、更有意義,人生沒有絲毫的空虛」;東海大學曾雅芬同學則是「越接觸慈濟種種人事,也越加體受父母愛子女的心。」饒淑雯同學藉慈青擔任志工、居家關懷及參加營隊活動的照片,介紹慈青所扮演的角色,配合電視螢幕加上帶點淘氣、活潑的解說,會場不時傳出陣陣笑聲。

而任教於大陸中央美術學院,專為慈濟醫學院設計壁畫而來的唐暉先生及謝佳勳小姐,也分別上台報告他們在慈濟體悟到的感恩和感動。

台中的夜晚清涼如水,在年輕學子齊唱「我們都是一家人」的歌聲中,講座圓滿結束。自始至終,上人在音控室中專注聆聽,不曾離座。


▲隨師行記

1994.04.12 志工以柔和聲色,減輕眾生煩惱,即是用愛語做「同事度」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四年四月十二日

長久以來,達宏法師一直默默護持慈濟志業,而法師和上人之間道誼法情,更為週遭弟子們敬羨、讚歎。目前,法師在南投縣國姓鄉山巔建蓋駐鍚所,今日上午,上人在多位慈濟委員陪同下,隨同宏師父一同前往參觀。

下午二時於台中分會,展開八十二年度中南部慈院志工表揚大會。會

前,郭孟雍教授特地由台北搭機前來,熱忱地對與會大眾逐句教唱「大愛」和「用心」兩首歌曲。郭教授音域寬廣,音質渾圓,在他專注投入帶領下,眾人忘我地沈浸在學唱的樂趣中。

之後,來自台中以南、屏東以北的一百七十位慈院志工,由上人一一頒贈代表無限榮譽和感恩的獎狀、獎牌。

台中羅明憲師兄以及台南陳麗娥師姊,亦分別代表志工上台致詞。羅師兄表示,投入志工服務的時間雖然不久,但從中深體生老病死的苦厄和無常,也在無所求的付出中,領受真正的歡喜。陳師姊則以自己從病患角色轉換成志工角色,和大家分享她的心路歷程,並發願生生世世為病苦眾生服務。志工老兵顏惠美師姊也詳述了慈院志工七年的成長史,及目前志工服務的項目和內容。

最後,上人開示:「感恩大家的奉獻,幫助慈濟推動淨化人間的志業。娑婆世間的眾生心念紛雜,在開口動舌、起心動念之間,不自覺地造作善惡業。志工們能秉持柔和的聲色、形態,為病苦眾生減輕煩惱,就是用愛語去做『同事度』,志工服務可謂悲智雙運、福慧雙修,成就無量功德!」

榮董杜俊元、杜楊美瑳伉儷,專程由高雄前來,是今晚中區榮董聯誼會的特別來賓。杜居士飽學多聞,經營企業有成,在上人「事業要做,志業更要做」的勉勵下,高雄地區的榮董聯誼會,經由他極力的號召、推動,已日漸上軌道;而在十多位高雄區榮董的合力出資下,於九如路和龍江街口購置兩層的辦公大樓,做為高雄區慈濟人的共修、聚會處。

杜楊美瑳師姊請教上人,在其個人事業上,如何做好領導、管理的角色?上人授以:「用感恩、知足、善解、包容部屬,勤服此帖『四神湯』,自然能『心涼脾土開』,而別人也會隨之起傚法、學習之心,若是如此,彼此共事就能更加順利、圓融。」美瑳師姊歡喜信受。

晚,中區榮董聯誼會在靜淇師姊的主持下,師兄、師姊紛紛暢談自我的成長、感受。

溫春蘆師姊從上人法語得一「寬」字,將其運用於生活中,得到無限法喜;盧春安師姊談到「靜思語」讀後心得,以及遭遇困厄時如何逆增上緣的轉折與提升。

「能夠加入慈濟、親近上人,是我一生中最慶幸、最堪玩味的好事。」杜俊元居士說。他感激夫人美瑳師姊引領他進入這個大團體,並感佩上

人「從不計較擔子太重,而是針對事情是否該做來取決,這等慈心悲願,非常人所能及。」他自勉將「以在家弟子之身護持慈濟;以出家弟子之心推動志業。」上人讚其夫妻倆同志同道,互重互愛:「發大心即得大福,發大願即得大力;無論是經營事業或推動志業均是有聲有色,真是一對富中之富的菩薩道侶。」


▲隨師行記

1994.04.13 愛無分際,只要是該做的事,就應堅定腳步力行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四年四月十三日

早齋後,中區委員圍繞上人身旁,後裡張碧珠師姊細說她和照顧戶徐女士之間為期兩年的互動,使得徐女士暴躁、孤僻的性情漸趨穩定、合眾,且在許久不見張師姊的情況下,會託人轉達她的思念:「碧珠那個『無情的』,怎麼沒來看我?她最近好嗎?」施與受的溫暖交融,讓聽聞者會心。上人欣慰道:「慈濟人視照顧戶如一家人,『似有情若無情』的關愛,在無形中感化了對方而開啟心門,這就是菩薩的心懷。」

八時三十分,上人主持委員組長會議,期勉大家以四無量心,行六度波羅蜜,除捨出有形的物質,並進而捨除心中貪瞋癡慢疑等雜念,時時藉事修心、藉境鍊心,「甘願做、歡喜受」的去廣結眾生緣。

同時,上人亦針對千島湖事件對眾說明。自四月一日從報載得知有廿四位台灣旅客和八位大陸人士在千島湖全數罹難的消息後,上人除深感傷慟外,隨即透過過去因賑濟大陸水患時結緣的管道,以電話向北京、南京及浙江等地人士,請其向中共當局反應,期能查明事實真相,妥善處理善後事宜;上人尤其關心罹難者家屬們的身心健康狀況,因而也積極聯絡大陸友人,希望能派醫療人員就近照顧罹難者家屬。

而靜思精舍自四月六日起,每天清晨早課均特別為罹難者念佛虔誦地藏經,祈願佛菩薩慈光,接引罹難者往生西方極樂淨土。四月十日,上人並指示台北委員組成「罹難者家屬關懷小組」,一一前往罹難者家中,慰問、關懷其家屬。對於上人及慈濟委員的關懷,家屬們也表達了他們內心的感激。

下午二時,南區委員、慈誠師兄齊聚台中分會,黃勝璧和楊福龍師兄與眾分享各自的成長。之後,上人開示:「在三界六道中,唯投生人間才能修學佛法。佛法唯心,一心能化無量義,無量義即妙法;希望人人能摒惡從善,追求佛道。」

由於千島湖事件,浙江省有關當局最初處理態度過於草率,引起國內全民激憤,甚而有部分人士因此遷怒本會曾對大陸做過的賑災工作,上人哽咽說道:「佛陀教導我們愛無分際,更要以不忍人之心普濟天下眾生。只要是我們該做的事,問心無愧,就應腳步穩健,堅定的走下去。」「慈濟人毫無所求的辛苦付出,是我最感欣慰的事;而你們的護持,就是我最大的力量來源。」

晚,逢中區委、會員例行共修日,禮拜法華經序,上人特地到會場開示:「『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爾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能夠時時用心觀照,就能出離凡夫境,希望人人把握當下,在共修中相互提攜,精進地從凡夫地邁向佛境。」


▲隨師行記

1994.04.14 「感恩時刻」道感恩,凝聚至性慈濟情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四年四月十四日

七時三十分,眾人在台中分會一樓門廳席地而坐,上人亦悠閒地落座樓階上,藹然笑言:「感恩時刻開始了!」--每逢上人北上的當日早晨,必定留出一段時間聽取師兄師姊們行走菩薩道的心得和體受,行之數月以來,大家極為珍惜這分因緣,因而暱稱它為「感恩時刻」。

張碧珠師姊曾因太過急切投入志業而引起婆婆的不悅,在一番自省和調整後,非但讓婆婆諒解了她為了濟貧教富工作的忙碌,更進而支援她多為人群服務奉獻。今日,老人家也隨師姊前來分會,在眾人的掌聲鼓勵中,她欣然表示:「我現在很喜歡這個媳婦。」

劉阿照師姊前不久在慈院接受手術,病體尚未痊癒的她,一臉誠摯、堅毅地娓娓敘說這場突如其來的病苦體會:上人的關愛、夫婿的照顧、慈濟師兄師姊的體貼……,數不盡的至情至性,讓師姊幾難竟言,也讓在場許多人感動落淚。

專程從日本回來的潘香後師姊,此次隨師行中,深深體受慈濟人的長情大愛,她發願返回僑居地後,將全力推展慈濟活動,以慈濟精神接引當地的有心人。

八時三十分離開台中分會,途經三義慈傳師姊處稍事停留,下午一時抵達新竹圓通寺,向正駐錫於此的印順導師請安。

二時正,上人抵桃園,對桃竹區的委員、慈誠隊師兄開示:「慈濟醫學院將於今年七月加入聯招行列,而今的志業工作已是『一步六腳印』的快步向前,大家更要緊隨不捨,盡心盡力發揮佛教徒的精神,讓世間苦難得以消弭,預約人間淨土。慈濟正是源於這項宗旨,才會源源不斷地拓展志業建設,讓眾人在投入志業的過程中,漸漸體會『大慈悲為室,柔和忍辱衣,諸法空為座,處處而說法』意境。」

大陸千島湖事件,身為罹難者家屬之一的慈濟會員莊炎輝居士,今日亦前來聆聽上人開示。他表示,對未亡人而言,失去至親已是至痛,他不願因此讓事情再擴大,會以理智和單純的心,來面對此一事件。面對上人的鼓勵和慈濟委員的關懷,莊居士化悲懷為力量地說:「往後的日子還很漫長,我會好好地照顧兩個女兒,勇敢面對現實,堅強地走下去。」

上人在開示後,並親自領眾誦念佛號數分鐘,回向給罹難的往生者;人人專注虔誦,氣氛肅穆感人。

返抵台北分會,已是日落時分。


▲隨師行記

1994.04.15 當好「心的舵手」,不論波浪起落,亦能安然度過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四年四月十五日

晨,警察廣播電台趙鏡涓台長、中視導播湯以白、王廣玉等多位傳播界人士,在周元師兄的陪同下前來台北分會,一行人並把握因緣皈依上人。上人開示:「應將佛陀教義謹記於心,並且身體力行。期盼各位皈依後,能秉佛心師志,在行事上做到問心無愧,同時努力為濟助眾生、淨化社會盡本分。」

英國聯絡處負責人慈華師姊向上人報告,今年九月,她們將在僑居地成立一所中文語言學校,目前已獲當地僑界人士捐資一百萬元,並取得上課教室的借用權。他們期盼海外青年能透過慈濟精神的引領,重新建立對本土文化的認知,以免忘了中國人的根與本。上人盛讚師姊們的用心,並鼓勵大家努力遍撒菩提善種。

下午二時,上人與北區委員組長、慈誠隊幹部座談。「千島湖罹難家屬關懷小組」成員靜暘、林智慧、羅美珠等師姊,分別對眾報告慰訪過程。陳金海、陳黃金色、周元、何瑞真、林雅美、翁千惠、賴美智等多位師兄師姊,亦就本身的近況和體會與眾分享。上人勉示:「生命是平等的,人性是尊貴的,希望大家都能相互敬重,彼此體貼。每個人都應當好『心的舵手』,只要用心掌舵,則無論波浪的起落多大,也能安然度過難關。」

五時三十分座談會結束,許常吉建築師已等候一旁,請上人審看慈濟醫學院院區景觀和慈濟醫院大林分院規畫圖。

行政院新聞局、勞委會與慈濟合辦的八十三年度「幸福人生講座」第五場次,今晚在台北分會講經堂舉行,由北區慈濟大專青年主講。

國際特殊才藝協會「同心國樂團」的盲人朋友,首先演奏數曲國樂做為開場。接著,芳淇同學藉相片解說大專志工的相關活動,她以「見賢思齊,努力跟隨眾人的腳步,將慈濟精神帶入日常生活」和眾共勉。定彬同學則以自己的成長史和大家分享「青春的祕密」。佩芬同學曾因家庭問題而以糟蹋自己的健康,做為對父母的報復,然而參與慈院志工服務後,她體會生命的真正意義,開始珍惜自我,重新釐定人生方向。

喜見眾多年輕學子在慈濟團體中開啟自我,相互惕厲成長,上人勉示:「你們彼此要時時扶持,永遠用快樂的心去擁抱人群。」


▲隨師行記

1994.04.16 以無私無染悲心,致力於「尊重生命」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四年四月十六日

在等待上人開示前的空檔,台北分會同仁虔誠念佛。九時,上人開示:「一日之計在於晨,每日若能在上班前靜心念佛三分鐘,必能以祥和、歡喜的心面對一天的工作。」「投入志業體的工作不比一般機關團體的職業心態。慈濟荷擔如來家業,成立近三十年來,一直以促進社會祥和為目標,期望能帶給人人平安、幸福。佛陀教導弟子對眾生普施清淨大愛,無量義經早有『從於一法生百千義,百千義中,一一復生百千萬數』之說,凡佛弟子,自當以『靜寂清澄,志玄虛漠,守之不動,億百千劫』的堅定心念,力行大乘菩薩道。」

今日,是千島湖罹難者的聯合公祭,在靜暘師姊的帶領下,四十二名慈濟人身著整齊的藍色制服前往會場,向亡者致哀,同時請家屬節哀保重,勿讓悲傷擾亂心念。此情此景,部分家屬在頻頻拭淚之餘,也表示會振作精神,並請轉達對上人的感謝。

下午二時,上人搭乘自強號火車返回花蓮。

晚,中國時報記者石常輝先生入精舍拜望上人。上人表示,唯有發揮宗教情操,以大愛淨化人心,培養祥和之風,才能消弭社會亂象;每年慈濟與新聞局、勞委會共同舉辦的「幸福人生」講座,即是希望能為社會多注入一股清流。

上人並強調,社會祥和、安定的根本之計在於教育。目前許多學校皆邀請慈濟委員前往現身說法,闡釋知恩、感恩、報恩的道理,學子的心純淨一如白紙,小小的心靈若能知恩而向善,未來的人生方向便不致迷失,這是教育往下扎根,也是慈濟人在學校教育方面的努力。

至於社會教育方面,在慈濟各項活動的舉辦中,希望能夠傳輸善解、包容、知足、感恩的觀念。

「我愛台灣、愛眾生,除了慈善、醫療、教育、文化四大志業外,凡是尊重生命及人道關懷的相關事情,慈濟也會盡可能全力以赴,慈濟的一切作為,純然出於一片無私無染的直心--當做則做,如此而已!」上人誠摯的說。


▲隨師行記

1994.04.19 凡夫執迷私情小愛,自傷且又傷人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四年四月十九日

志工座談時間裏,明月師姊報告幾則個案,其一為:一對老夫妻育有六女一男,均已成家,其媳婦常懷疑先生有外遇,曾先後自殺六次,後因慈濟志工的開導,讓她不再有自殺之念,但疑心病仍很重,而她先生竟因此也以自殺來表示對她的愛。這對老夫妻對兒子的做法感到傷心,遭受的打擊更大。

上人慨言,很多人常執迷於情中,誤解了感情的真義,有時因一時衝動,而傷害了身邊許多愛我們的人,

「在事情發生時,他若能考慮到父母親的心境,相信很多事就可防患於未然。」

十一時,工務組黃春騰先生及委員吳添福師兄,昨日自尼泊爾返台,今日由管理中心專員徐祥明師兄陪同入精舍,向上人報告當地建房施工進度。

尼國當地日夜溫差極大,白天的溫度可高達攝氏四十二度,由於天氣過於酷熱,當地工人只能利用早上七點至十一點,以及午後三點半至七點較涼爽的時間施工,工程進度較前也稍緩了些。據當地人表示,五月份時,氣溫還會逐漸上升到攝氏四十五度。

上人言:「你們行萬里路、做萬里事,真是辛苦了!然而,現在各項交通、食宿均極便捷,比起當年玄裝大師西行取經所歷經的,我們顯然幸福多了。」


▲隨師行記

1994.04.20 以「普天三無」精神,促進社會良善循環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四年四月二十日

八時,高雄榮董杜俊元、楊美瑳伉儷及蔡榮東師兄,今日與設計師黃逸卿等前來請示上人,即將成立的高雄聯絡處室內規畫事宜。上人示:「配合現代化的生活,將宗教精神蘊含其中;一切以簡單、實用為要。」

蔡榮東師兄對志業工作一向盡心盡力,每個月伉儷必回慈院擔任半個月的志工,並提供現今高雄地區文物流通的聚點。隨著高雄聯絡處即將成立,蔡師兄發心擬將文物流通處改為存放書籍、刊物的儲藏室,以增加高雄區會所的空間使用。

杜俊元師兄一直很期盼高雄聯絡處能早日成立,一了高雄區慈濟人盼望已久的心願。為了讓有限的空限的空間做更充分、靈活的運用,杜師兄等和設計師共開了二部車子,自南而北一路至各分會參觀,並徵詢各分會師兄師姊的竟見。他們辛苦的周遊全省,滿載各分會慈濟大家庭的親切招待,今日回到本會,盈滿心懷的溫馨之情仍是有增無減。對於他們這分用心,上人頗為讚許。

十時半,台北委員李憶慧、李佳穎、傅涓涓等慈友會成員十八人入精舍。先前,他們並由常住志工明月師姊帶領參觀慈院,探訪院中個案。

她們向上人請益:「許多佛法經典中,初學者應如何選擇受持?」

上人答:「不一定限於那一部經,只要看了心生歡喜就可以。」


▲隨師行記

1994.04.21 金庸先生讚許慈濟精神所彰顯的,是非常高的佛教境界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四年四月二十一日

十時半,高信疆伉儷陪同東南亞知名報人及武俠小說家金庸先生及其家眷,前來慈院參觀,並與上人進行一小時餘的會談。

睽違台灣已十四年的金庸先生,因去年冬天前往湖南張家界旅行,沿途巧遇掛有「台灣慈濟湖南湘西賑災」紅布條的綿延軍車,深感佛教濟世精神的無遠弗屆;加上高先生贈其的「靜思語」一書,讓他對上人言行一致的作風極為敬佩。金庸先生說,現代佛教已不是傳統上所認知的僅止於拜佛求平安,而是能啟發人人的愛心,聞聲救苦。

上人表示,現代社會最需要愛與祥和,慈濟推動賑災工作不僅是給災民物資,還希望帶動社會各角落一股祥和之風。上人為其詳述賑災工作的原則及過程:「長久以來,我們一直是默默盡自己的本分,為暗角眾生付出,並堅持務必將善款專款專用,分毫落實在當用的地方。」

金庸先生對慈濟推動大陸救災工作深表肯定,認為這股祥和可以促進兩岸人民的友誼:「慈濟功德會所宣揚的是一種非常高的佛教境界--沒有目的、動機,只要有苦難就去幫助,出於一種同情的心理、一顆深刻的大慈大悲心,不求回報,是很高的境界。」

「我們所做的,只是把握當下,盡量多付出人生的良能。」上人言。身為資深報人的金庸先生,也深感報界需要多一點祥和,應該以多一點善意,報導社會各層面,才能促進社會更和諧。

中午,餐敘過後,上人陪同金庸先生一行人參觀慈院和醫學研究中心,隨後他們繼續前往慈濟護專及靜思精舍參訪。

一時廿分,馬來西亞負責人郭秋明師兄,專程前來向上人報告會務概況。目前當地濟助的個案已有一百多件,而馬來西亞慈濟人也開始前往獄中傳播慈濟精神。

被馬國政府選為五位傑出企業家之一的郭師兄,因許久未見上人而惦念著,特利用前往大陸的空檔,先轉搭機來花,在和上人會見後即匆匆離開。「他的這分用心,真是難得。」上人讚言。


▲隨師行記

1994.04.23 「慈.悲.喜.捨」要人群中力行,才能真正領悟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四年四月二十三日

晨,唐暉先生與志工分享和志工探訪個案的心得。

慈濟脊髓損傷聯誼會美術社成員楊金洲,小時因觸電跌傷,除下半身癱瘓外,雙手亦從手肘處截肢,他最大的樂趣就是畫畫,但只能以口咬筆作畫。「楊金洲給了我很多特殊的感受。昨日他畫了一道瀑布,只因他很渴望到瀑布下衝浴,便直接藉著畫將他內心最真實的感受表達出來。他的畫很好,只是缺少專業訓練。」

「連續看了三個個案,我的心變得好沈重,花蓮的風景很美,但我已無心觀賞……。上人的感召力,志工師姊的奉獻,讓我無法以語言表達我對大家的恭敬心。」唐暉真誠地說。

上人藹言:「菩薩心就是人傷我痛、人苦我悲,但也需運用智慧,轉悲情為實際助人的力量。」

八時三十分,與上人同樣依止於印順導師座下的慧璉師伯,偕張女士及日人伊吹敦先生來訪。伊先生的中文造諧頗佳,曾將印順導師著作的中國禪宗史翻譯成日文,此行專程來拜訪印老,以瞭解他的創作理念;慧璉師伯也希望藉慈濟種種,讓伊先生知道,證嚴法師如何秉承佛心師志,開創力行的菩薩世界。

上人為伊先生詳述多年來從事志業工作的感想。「台灣是個很美的地方--美在人心。廿九年前,當時社會的經濟生活並不富裕,很多人都捨不得佈施;廿九年來慈濟不斷的引導眾人,讓大家知道『人生只有使用權,而沒有所有權』,在親身投入慈善濟貧工作後,他們體會到助人的法喜,因此更加盡心盡力的奉獻己能,志業工作也因而日益發展起來;而慈濟醫院就在這樣眾多難行能行的感人故事中,逐步創建了。」

「沒有智慧,無法修福。慈濟人投入濟貧、教富、居家關懷……等工作,在付出愛的同時,更感恩那些讓他們有機會付出的人;這是慈濟人的心地世界。我們仍有許多的事要做,因此還需要更多的人投入慈濟愛的行列。」上人再次申言。

九時,醫研中心方菊雄教授及李明亮教授夫人,陪同一研究助理人員入精捨。該助理員欲前往佛學院修習,準備日後出家修行。

上人言:「你很幸運有機會在實務的過程中體認生命。修行要在人群中相互磨鍊,藉事鍊心,慈悲喜捨也是要從力行中才能真正有所領悟。」

「你能有今日的成就,完全是父母、社會的栽培,因而得思回報眾生

恩。出家惟一的目的,是要為社會做有意義的奉獻與付出,如此才能真正普度眾生。」上人強調:「真正的修行不在形式,無須執著外相,但求隨緣盡心。如慈濟裡也有許多常住志工,以居士身投入人群服務,得以時時因機制宜,比出家人要方便多了。」

午後,上人於第一會議室參加工地會議。


▲隨師行記

1994.04.24 以「佈施、愛語、利行、同事」處世,時時都能歡喜自在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四年四月二十四日

八時,上人對回精舍尋根的志業體同仁及慈青開示,勉眾去掉煩惱、我執,以「佈施、利行、愛語、同事」四法門,和「包容、善解、知足、感恩」之心對待他人,則時時都能歡喜自在,無入而不自得。上人並一一為尋根同仁配掛心蓮及念珠。

近十時,上人至內科加護病房探視一名車禍昏迷的護專學生--前晚,上人得知消息,即徹夜憂心未能成眠。在加護病房中,上人不斷輕拍其臉頰,希望她早點兒醒來;走出加護病房後,上人並勸慰其雙親:「把心放寬,多祝福她。」

該生昨晚與同學一起騎機車至鄉間小路看風景,她想路途並不長,所以未戴安全帽。熟料,才一會兒的功夫,即與一輛小貨車迎面相撞彈跳起來,當場撞擊頭部而昏迷不醒。上人慨言:「凡事都在一瞬間,真的疏忽不得。」

十時,上人於第一會議室開工地會議。十一時三十分並至紀念堂,對二千多位回花蓮參訪的會員開示。

上人述及,為搭起貧與富之間的橋樑,因而有了慈善的濟貧工作;在濟貧工作中,又發現不少因病而貧的例子,所以有了醫療志業的創立;教育志業是希望培育具備良知良能的醫護人員,以「尊重生命」的心,照護病患的身、心、靈;上人希望人人都能心懷知足、善解、包容、感恩,做個難得的人間菩薩。

於鎮日忙碌中,上人心中仍懸念在加護病房的護專同學,並請護研所邱豔芬所長及明月師姊,再度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葉方良 Rex-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