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師行記

1994.10.01 用佛心看世界,以心轉境,回歸清淨、自在本性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四年十月一日

長期致力世界和平工作的世界國民外交協會,九月二十九日於該會在台北舉行的第十一屆年會中,頒發象徵該會最高榮譽的艾森豪國際和平獎予證嚴上人,由總管理中心王端正副總執行長代表領獎。今日上午八時,該協會代表一行十五人前來台北分會拜訪上人。

上人感恩地表示:「各位千里迢迢而來,送我一份高貴又榮耀的禮物,我總覺得受之有愧;這分榮耀應歸屬於所有的慈濟人,因為慈濟世界是所有海內外慈濟人付出愛心的結晶,並非靠我一個人做起來的。說不盡的感恩,我只能以身體力行來回饋大家的愛。」

該會會長華納博士〈 Dr. Richard Warner 〉與執行長溫博士〈 Dr.Gregory Winn 〉致贈上人一個木刻小海豚、艾森豪紀念銀幣和一本介紹該會總部所在--美國密蘇里州堪薩斯市的導覽書。華納博士表示,海豚可以徜徉於世界海洋中,一如自由、和平散播於全世界般;他期望該會能與慈濟共同發揮民間團體的力量與責任,為促進世界和平盡一分心力。上人言:「我會終生記得各位給予慈濟的肯定與鼓勵,希望我們像海豚一樣,在同一航道上朝著愛的目標前進!」

隨後,上人回贈《般若心經》予該會十五位代表,並為他們一一別上慈濟蓮花徽章,希望人人在紛擾的世界中,仍能保有一顆清淨如蓮花般的心。

下午及晚上於台北分會地下講經堂,分別舉辦兩場北區委員座談會。會中,總管理中心王端正副總執行長首先表示,佛門談因緣,以現代人的說法,因緣是一粒種子加上一種關係、一種條件;而慈濟多年來在海內外從事的志業,即在與普天下眾生結好緣。

王先生亦分別詮釋慈濟「四神湯」--「知足」是快樂的泉源;「感恩」是慈悲的基礎;「包容」能拓展心胸;「善解」則是一切智慧的泉源。以及「四物湯」〈四毋〉--毋意:不要意氣用事;毋必:不要太武斷;毋固:不要太固執;毋我:不要以自我為中心。他同時表示,不論是國際賑災或大陸賑災工作皆是宗教者慈悲情懷的展現,此即西方哲學家所謂的人道精神,也正是中國文化以人為本的仁愛思想,惟有堅定信心,中道而行,才不易為外境所轉。「信我們所作的,作我們所信的。」王先生以此和眾人共勉。

上人在開示中亦叮嚀大眾:「希望每一位慈濟人都能以心轉境,回歸清淨、自在的本性,用這分佛心、菩薩心看世界,則『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四大志業建設就是慈濟的精神、文化,你們一路行來雖然很辛苦,但大家也都無怨無悔;願我們繼續散播這股清流,造就人人心中有佛,人人心中有大愛的理想。」

上人亦談到,「尊重生命」是佛弟子的本分事,不分種族、國籍與宗教信仰,只要眾生有需要,慈濟人定會伸出援手,這股與佛心同等的慈悲意念,在源源不斷的付出中,能創造真正的天下大同。

▲隨師行記

1994.10.02 慈濟外流「愛心存底」,拓展人人心中的大愛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四年十月二日

今日分別在三重及永和舉辦捐髓驗血活動,清晨六時半,台北分會大門口兩列穿戴整齊的師兄、師姊,即將出發前往兩處現場擔任服務人員,上人特地下樓來向大眾致意。

十點多,已皈依上人座下並且當選今年全國十大傑出女青年的台視記者--葉樹姍師姊,專程前來採訪上人推展慈濟的理念。

近午時分,上人專程移駕到地下二樓講堂,探視活動中的台北快樂兒童精進班小朋友。看到上人出現,一百多位小菩薩歡喜雀躍,上人勉勵小菩薩不僅要敬愛輔導大家的慈青菩薩,更要尊敬班媽媽及家中父母等大菩薩,和爺爺奶奶這些老菩薩。

下午,舉行北區慈濟大專青年聯誼會,上人親自頒授獎章予資深慈青工作幹部,同時授予印信及旗誌給各校的幹部代表。隨後,參與暑期營隊

的同學及師兄姊,亦分別作心得分享。

晚,上人對北區慈誠隊師兄及其眷屬開示,講經堂坐滿聆聽的會眾。王端正副總執行長先對大眾談到最近前往大陸,一位受過醫科大學教育的法師向其表示,接觸慈濟後,相當讚賞慈濟精神的落實,並將每期慈濟道侶感人的篇章張貼於寺內;法師說:「慈濟提昇了佛教的形象,是佛教界的光榮。」

接著,上人對眾闡述從民國七十二年間,慈院籌備、動土、覓地、重新動土興建的種種艱辛,直到目前慈濟醫學院創校,全體慈濟人總動員的點滴,上人感言:「如果心血有形,這些建築裏寸寸都和著慈濟人的心血。」

「海外慈濟人秉持『自力更生,就地取材』的原則,抱著『取之於當地,用之於當地』的回饋心念,多年來在海外拓展慈濟志業,但其護持國內志業建設從不間斷;實際上我們外流的是慈濟人的『愛心存底』。」上人勉眾須認真在每個當下回歸心靈的故鄉,在慈濟道上無怨無悔造福緣。

永和及三重地區舉辦的第三十四場「捐髓驗血」活動,在社會大眾熱烈支持下,「慈濟基金會台灣地區骨髓捐贈資料中心」截至目前,已有五萬二千八百八十五位志願捐髓者。

▲隨師行記

1994.10.03 感恩是忍辱的一股大力量,從「多做多得」中體會成長法喜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四年十月三日

上午,上人與北區委員組長及慈誠隊幹部座談。會中上人表示,從民國八十年的「預約人間淨土」活動開始,慈濟人在各項活動中漸次展現步步穩、步步齊的團體形象,目前慈濟醫學院亦是在「一手動時千手動,一眼觀時千眼觀」的動員力量下,逐步建設完成,人人從「多做多得」中,體會到成長與喜樂。

眾人並就醫學院創校開學暨護專五周年校慶等籌備事宜進行研討。

下午二時,北區二百多位培訓委員齊聚台北分會講經堂,王端正副總執行長首先對大眾談及慈濟人的一心一志、二權、三保、四樂、五化。王先生並強調:如果美麗的臉孔是一張「推薦書」,那麼聖潔的人格即是「人生的信用卡」,他祝福在場每一位人士都能「發心如初」,如此必能「成佛有餘」。

「自認一直是培訓中的委員,彼此教育,也彼此被教育」「走入慈濟、走出傷害;愛要學習;要有奉獻的心,不要有表現的心」……台北、桃園區的組長,一一上台介紹該組的培訓委員讓上人認識,並以過來人的經驗與眾分享。

上人開示:「身為慈濟委員要『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遇善緣要感恩,遇惡緣更要感恩;感恩是忍辱的一股大力量。」上人並以「在培訓階段是兩個人合提一個籃,出任委員後則是一根扁擔獨挑兩個籃」為喻,勉勵培訓委員精進不懈,矢志不渝。

遠從馬尼拉回台尋根的二十六位慈濟人,從花蓮隨師行腳到台北。過去五天中,他們參與慈院志工服務和居家關懷活動,以及幾場台灣資深委員現身說法的慈濟茶會;滿載慈濟種子,明日一行人將返回菲律賓,他們希望儘速在當地成立慈濟聯絡處,在相互鼓勵中成長,並接引更多有心人。

▲隨師行記

1994.10.04 放寬心量,如大地包容萬物,修行處事方能日益精進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四年十月四日

十一時,上人行腳方抵台中分會,小菩薩們懷抱著愛心撲滿,紛紛擁來師公上人跟前。撲滿各具不同的顏色、樣式;所捐的款項,有為志業建設基金,有為響應國際賑災……雖然捐獻項目不同,但愛心是一致的。上人表示:「人人皆說,『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但慈濟小菩薩護持志業之心,卻同樣是那麼專一、純淨。人要自愛,才能保有赤子純真的本性,此亦是學佛者應修持的法門。」

午後一時三十分,中區委員、慈誠組長、幹部,針對全省風災救災審核標準及會務檢討召開座談會。救濟方面,上人明示:「慈善救人的工作,智慧與慈悲應並駕齊驅,才能發揮得淋漓盡致;過於講求理智或完全感情用事,都失之偏頗。」會務方面,上人示:「分析研討事情,心量要放寬,如大地包容萬物,如此修行處事才能日益精進。」

晚七時,上人與南投縣政府主任秘書賴文吉先生,以及信義鄉公所祕書陳國忠先生,針對南投縣信義鄉神木村一、三鄰,以及仁愛鄉力行村翠巒部落等道格颱風受災戶,集體遷村計畫及遷戶名冊的審定,進行研討。上人表示:「國以民為本,使百姓安居樂業是最重要的事。」

晚上八點,上人頒贈榮譽學長獎章及獎金予中部地區慈青,上人期勉同學利用課餘探索人間真義,服務他人;並以慈濟精神淨化校園,敬師愛友,做個品學兼優的慈濟青年。

▲隨師行記

1994.10.05 身口意三業清淨,讓人生更臻圓滿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四年十月五日

晨,上人對圍繞身旁的台中委員開示:「我們都是凡夫,難免對有些人說的話會覺得不中意聽,但是要能『聽過』就好,而不放在心中。做事要膽大,做人要心細,要有心包太虛、量周沙界的心量。」

八時許,台中委員陪同一對夫婦來見上人。這對夫婦家中日前遭祝融之災,兩個子女不幸喪生火窟,為此夫婦兩人心情一直陷溺於哀傷中。

妻問:「孩子們現在不知道會不會痛苦?」

上人答:「人家常說母子連心,如果你的心能放開,他們就能安心的去;親子相處多久的緣是早就註定的,虔誠念佛祝福他們吧!切記要心存正信,不要迷信。」

九時,上人帶隨行二眾弟子至華雨精舍拜謁印順師公上人,報告近日的會務發展。

下午四時,上人對中區慈濟人開示:「我每天雖然很忙,但是覺得很快樂,因為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人生只有使用權而沒有所有權,既然世間沒有什麼是我所能擁有的,何不將我所有的都充分使用,讓人間更美好?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人生要能圓滿,就要能做到身、口、意三業清淨--身行好事、口說好話、心想好意。」

「慈濟是個修行的道場,進退都在於自己,凡事要能精進再精進,並有『好還要做得更好』的向上心。若是他人對我們非常嚴格時,這是因為對方求好心切,希望我們能做到更好,所以不能因此起煩惱,反而要心存感恩。慈濟文化是要開化我們的心--善解、包容。資深的人要多培養人才,廣結善緣,才能處事無礙。」

晚八時三十分,一位師姊帶一位臉頰上有著開刀縫合痕跡的黃姓婦人來見上人,婦人一見到上人即歡喜地道:「師父,好久不見了!」原來,早在民國六十四年,黃姓一家即為本會照顧戶,六十八年,上人曾親自探視當時住在台東的她,發現其右下顎凸出巨大腫瘤,並經常出血,遂指示慈濟人協助其就醫,割除長達十三年的右下顎腫瘤,並為其重建住房。經過調養康復後,黃婦終能再度持家、工作,自力更生,告別貧、病的悲慘生活。婦人目前與子女居住在台中,家境小康,她一再感謝慈濟當初的援助。

稍後,上人於共修畢對眾開示如何超越見濁、命濁、煩惱濁、眾生濁、劫濁等五濁,讓自我邁向更精進、圓滿的菩薩道境界。

▲隨師行記

1994.10.06 凡事包容、善解,認真把握每個當下,即是美化自己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四年十月六日

在每月上人駐鍚台中最後一天例行安排的「感恩時刻」中,上人開示:「感恩時刻不只是每個月一次,而是慈濟世界裡的分分秒秒。」

「我們都曾有過小菩薩無邪、無染的純真本性,只是後來受社會型態及家庭環境、教育影響,而逐漸蒙塵。學佛就是要回復良善本性。」

「能突破心靈的煩惱當然可貴,

但是凡夫常常在突破了一層煩惱後,又會自找另外的煩惱。就像衣服穿髒了,經過洗滌,再穿上乾淨的衣服時,人們都會愛惜、保護它;然而維持了短暫的乾淨後,衣服又會再度弄髒,需要再次清洗。人總是容易善解、原諒自己,卻不能同等對待他人;能夠善解、原諒他人,才能讓自我心地永保潔淨。」

「自大的人,他的人生一定是空虛和可悲的,應該要有縮小自我的胸懷。我們有緣相聚在這個菩薩家庭,大家要珍惜,凡事多包容、善解,並認真把握每個當下,這也是在美化自己。要感恩周圍的人給我們轉煩惱為菩提的環境;更要感恩有煩惱的示現,讓我們有成就菩提心的機會。」

近午,上人北上抵達新竹委員洪貴美師姊居處,為其往生的夫婿曾烽松師兄捻香。洪師姊因傷心過度曾在佛堂昏倒兩次,當地的師姊每日均至洪師姊家陪伴她。上人慈示:「要讓自己的心安定下來,其他親人才能安心。在慈濟大家庭中,有這麼多的師姊妹、師兄弟,你要堅強、提起勇氣,由悲傷中走出來,不要辜負大家對妳的關心。」

總管理中心祕書室專員徐祥明師兄,呈上尼泊爾建屋紀念碑文的中文內容予上人,紀念碑文上刻有中文、英文及尼泊爾三種文字,簡要記載整個援建經過。

▲隨師行記

1994.10.07 懂得珍惜「家的幸福」,便能擁有「人生的幸福」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四年十月七日

晨六時許於台北分會,上人勉勵推動慈青活動的幹部們,要掌握人生正確的理念與方向,從端正自我身行做起,才能進而帶動他人,並從活動中得到真正的體悟與心得。「團體不是要做多大,而是重在精神、理念與行為的凝聚和落實。」上人叮嚀道。

「人生有兩件重要的事:一是把身體照顧好;二是要顧『家』。大部分人在社會上辛苦奮鬥完全是為了『家』,人生的幸福建立在家的幸福之上。」上人勉年輕人要懂得「家的幸福」,才能擁有「人生的幸福」。

上人闡釋「學生」新定義:「學而產生智慧叫『學生』。」上人希望仍是學生身分的慈青,應在學生階段好好充實自己,並勉勵同學們在知福、惜福之餘,要再造福緣。

上人搭七時二十分的自強號火車返花蓮,十時抵達花蓮後,旋即前往慈院參與慈濟醫學院開學暨護專五周年校慶的籌備會。自全省各地回來的師兄師姊、醫學院和護專的教職員及工務組同仁近八十位,已於慈院第二會議室等待上人蒞會。

所有與會人士頂著近午的豔陽,前往靜思堂、醫學院,眾人穿梭在滿是障礙物的建築工地中,實地察勘當日活動路線流程,歷經一小時餘才返回慈濟部;整個會議至下午六時方結束。在長達八小時餘馬拉松式的會議裡,眾人緊鑼密鼓地為教育志業的新里程,投注最大的心力。

▲隨師行記

1994.10.09 慈誠隊不畏風雨,萬手齊動,舖設真善美的人間道路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四年十月九日

受席斯颱風影響,鎮日風雨不斷,但一早仍有遠自台南而來的五部遊覽車會員入精舍。

上人開示:「出門在外,安全第一,大家要相互關照。台南與花蓮相隔遙遠,然而只要有心,多遠的距離都會化於無形;在慈濟世界裡,『只要找到路,就不怕路遙遠;只要有緣,就不怕緣來得遲。』」

「慈濟從二十幾年前的一個點,而線、而面,將大家的力量凝聚拓展。而今慈濟福田遍布海內外,但是在宇宙之間,仍像是大須彌山下的一隻螞蟻而已,我們還是需要努力開拓這畝福田,播撒更多慈濟愛的種子,以帶動、凝聚更多愛的力量。」上人殷殷剴示。

上人冒著風雨前往靜思堂,探望正為靜思堂、醫學院做環境整頓的慈誠師兄們。車行至靜思堂大門外側緊臨馬路旁的人行道上,師兄們身著簡便的黃色雨衣,正全力搶舖人行道上的石板。風雨中,一塊塊厚重的大石板,就在師兄們奮勇接力下,漸漸形成一條筆直寬敞的道路。雨水浸濕了師兄的身,掛慮充滿了上人的心;上人隨即指示北區慈誠隊大隊長黎逢時師兄,應以安全為要作適度調動,避免因風雨發生意外。

而在室內的慈濟人亦不分男女老少,就連花蓮地區的資深老委員們也紛紛投入醫學院的清掃工作。適逢星期假日,有全家出動一起參與的;也有數日來天天來報到的,在歡喜中,大家做得實在、做得真切。馬來西亞回來的慈濟人,也把握機會全力清掃校長室,上人稱許這分殊勝因緣,來之深遠。

隨後李明亮校長夫婦偕同建築委員,再次陪同上人巡看教室、會議室、階梯教室、行政區、學生宿舍等各區的清潔進度。上人將離去前,又見慈誠師兄們在風雨中,動作敏捷、快速的搬運宜蘭石,舖設通往靜思堂林蔭樹下的步道。

午,召開工地會議,過半數建築委員無懼秋颱的威力,照例趕搭火車來。

▲隨師行記

1994.10.10 慈濟人群策群力付出,彰顯無與倫比的團結力量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四年十月十日

志工座談時間,顏惠美師姊報告,昨日慈濟志工前往花蓮監獄現身說法,典獄長、教化科長親自接待,而法務部長馬英九先生亦恰巧蒞臨巡視,他實地觀看了慈濟人所帶動的活動後,稱讚此種生活化的教育,深富教化意義。教化科長也說,受刑人常期盼慈濟人的到來,因為慈濟人所言,都是具警策作用的真實人生故事。

上人示:「現身說法需要的不是理論多麼高深,而在於我們那段曾經歷人世障礙,並且超越、領悟的心路歷程。真實的人生歷鍊更能深入人心,讓人反思:為何他超越得了困難,而我不能呢?」上人希望大家能將佛

法以及自己領悟的道理印證在日常生活中,不管遇到再艱難的事,也都要突破困難、超越瓶頸。「只要有心,世間沒有什麼困難的事可以障礙我們;佛陀以他的智慧不斷教育我們,也讓我們身體力行去感受。」

上人提到:「慈誠隊員平常需面對許多複雜的人事,他們在『做』中學,也在彼此的分享中相互吸收、學習,而慢慢改變、成長,所以慈誠隊能有今日的陣容,實乃相互切磋的結果。」

十時半,李明亮校長夫婦偕方菊雄教授入精舍,向上人報告醫學院開學的準備事宜,他們同時提出疑慮:「面對人事間意見相左時,該如何推動呢?」

上人慈言:「對於人事,應恆持--成事不說,既往不究,實事求是,以事顯理的原則,共同營造一個無聲說法的空間,一個無限寬廣的學習環境。」

午後,上人前往新生南北路,探視正在打掃道路及安全島四周枯枝、雜草的花東地區慈濟人。師兄、師姊們頭頂烈日,手持鋤頭、鐮刀,陽光下揮灑汗水;在他們辛勤、用心下,換來清爽、潔淨的市容。

從九月十八日台北、桃園、花蓮的慈誠隊師兄總動員開始,近月餘,各地慈濟人群策群力付出,彰顯了無與倫比的團結力量。直到傍晚夜幕低垂時分,師兄姊們方才結束一天的工作。上人除了表示心中的感恩,並殷切叮嚀台東、玉里、瑞穗等地的師兄姊們,回程開車要多加小心。

▲隨師行記

1994.10.11 以「耐勞、耐怨、耐心、耐力」精神開闢人間淨土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四年十月十一日

志工座談時間,來自馬來西亞、美國芝加哥等地的慈濟人,不畏風雨阻撓,齊聚一堂。慈濟醫學院從開工到開學,龐大的建築工程在短短十八個月裡,即將陸續完成啟用,對於眾人的團結努力,上人有說不盡的感恩與感動。

「昨天在颱風天裡,從台北、台東、玉里、瑞穗等地前來的慈濟人,冒著風雨分工合作進行清掃,尤其是台北的慈誠隊不畏風雨交加的天候,身著雨衣奮勇工作,任風雨拍打也擋不住大家這股熱心投入的精神,真是看在眼裡,感動在心底,這一幅萬手齊動的畫面,無異又是慈濟世界的另一個奇蹟。」

「這一條在風雨中舖設而成的道路,即便日後做景觀規畫時,我也會盡可能的保留它,因為它是慈誠隊在風雨中舖設而成的美麗道路,是一條真善美的道路啊!」上人誠摯地說。

馬來西亞馬六甲地區簡淑霞師姊表示:「慈濟人的美,在於每個人不輕己能,凡事勇敢爭取,盡力付出。我願將這分精神帶回大馬地區,努力推動,且生生世世跟隨上人,力行人間菩薩道,永不退轉。」

旅居芝加哥的張師兄,也表達了學佛多年來的心路歷程:「在慈濟世界裡,體會人生的真平等,以及佛法落實在生活中帶來的法喜--憫念眾生的善念,填補了空虛的心靈;力行菩薩道的踏實,讓漂泊異鄉的遊子有了依止。」

上人言:「在異國他鄉開拓慈濟志業,需具備『耐勞、耐怨、耐心、耐力』的精神,才能在當地開闢出一片淨土來。」上人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芝加哥很快就能成就慈濟志業。

近午,馬偕醫院醫務部黃主任夫婦,陪同甫考取慈濟醫學院的兒子前來瞭解環境,並專程拜訪上人。上人為其說明慈濟辦學的理念--愛而不寵;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孩子專心念書,蘊育學生成為良醫。

「自由不是放任,站在關心學生、疼愛孩子們的立場,校規以及食、衣、住、行的教導,可能會嚴格要求,要有心理準備哦!」上人對黃同學言。黃同學答:「在高中時校規就很嚴格,所以應該能適應與接受。」上人又言:「在美國最好的大學也以最好的管理著稱。慈濟醫學院涵養學子學識,亦希望建立如親子般的師生情誼,讓孩子們的學業與德行並進。」

▲隨師行記

1994.10.12 慈濟教育志業目標在「教心」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四年十月十二日

晨,高雄、台南兩地共四十位慈誠師兄,專程前來為慈濟護專整理五周年校慶的會場,出發前並參與志工座談。上人闡釋慈濟醫學院校歌歌詞首句的意義:「『醫海遼闊,有緣同航』,是說在苦海中浮沈的芸芸眾生,他們所需要的,就是一艘『慈航』。對人而言,最重要的是生命,醫學則是鑽研生命最直接的一門學問;科學隨時代而日新月異,而研究生理奧祕的醫學教育也不斷的追求創新,這些都是為了解除眾生的身病,所以醫海實在是遼闊如大海啊!」

「慈濟醫學院教育出來的學生,不僅要醫病人的身,還要醫治他的心;能夠心懷大仁、大愛的心,才可展現人生真正的意義,這正是慈濟教育志業的目標--『教心』,教育同學以仁心仁術醫病、醫心。」

今天是慈濟醫學院新生報到的日子,會後上人趕往醫學院。預定上午十點半才舉行的報到,早已有家長陪同孩子抵達,一樓大廳人潮穿梭,有些人坐於四周花台等候,一家人歡喜快樂的景象,好似每個人都是「新生」般的雀躍,顯得熱鬧非凡。

台大王本榮醫師陪同一位學生前來報到,看完一切設備後,王醫師感言:「想及自己求學時狹小的宿舍和簡陋的陳設,與這裡頭頂藍天、腳踏綠地的環境相較,這裏的學生真是有福啊!」

醫學院開學在即,上人請工地主任彭偉民加強檢視已完工及尚在建築中的各項工程,其使用的安全性。

▲隨師行記

1994.10.13 慈誠隊各展所長總動員,投入慶典場地整頓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四年十月十三日

今天仍有來自高雄、台南、台北的三百位慈誠師兄,協助打掃靜思堂,而精舍常住一早即忙著準備點心送往現場。靜思堂的牌樓鷹架已搭起;師兄們或徒手、或用獨輪車,搬拿、推載石塊,齊心在靜思堂和醫學院之間舖設人行道。上人慰勉大家的辛苦,請眾人稍作休息,用些點心。

巡視了醫學院和靜思堂後,上人前往慈濟部,與總管理中心三位副總執行長討論慶典當日大會流程,隨後轉往病房探視患者。

下午,上人出席總管理中心策動會議,大家仍針對十六日的慶典活動研議討論。四時半會議結束,上人關心慈誠師兄工作情形,再次前往靜思堂。才一上午的功夫,講經堂內的布幔已懸掛好,坡道上的布置也已完成,師兄正著手懸掛「靜思堂」三個大字。這時,參與醫學院新生訓練的學生來到靜思堂參觀,大家一見上人即齊聲喊著:「師公好!」上人關切地問著孩子們:「昨天有沒有睡得好?有沒有吃得好?」「這回動員了這麼多人來整理場地,無非是希望能為你們舉辦一個隆重的開學典禮,這是大家對你們的愛。希望你們在參觀時,能用心體會工程的辛苦!」

慈誠師兄搬石舖路,工作了一整天,日暮時刻,上人再次前往探視時,早上的泥地已變成一條蜿蜒的石頭大道,師兄們雖然滿身滿臉的灰土,但臉上流露的喜悅卻是無以比擬的。

慈誠隊師兄分批搭乘晚上六時和七時的火車返回北部,眾人向上人告假,精舍常住並為大家備妥便當。北區慈誠隊黎逢時大隊長及邱奕鍊副大隊長,發現有段道路豆頭深陷泥地中,又著手搬石粉填地,重新舖設該段路面。邱師兄感言:「真是不經一事,不長一智。以前根本沒有搬過石頭、推過獨輪車……而今我們卻自己造出一條路!」

▲隨師行記

1994.10.14 慈濟醫學院迎新晚會,心燈相續中傳承感恩與希望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四年十月十四日

晨語中上人開示:「如果我們能夠運用健康的身體好好把握時間,每天都為自己的生命做一番調整--一早醒來,就仔細地思考今天該做什麼事?要以什麼樣的心態面對人生?那就能充分發揮人生使用權,這就是人生的一大享受。」

近日來,上人在靜思堂和醫學院之間來回不停的穿梭、巡視著。為了今晚醫學院的迎新晚會,「慈誠懿德會」的爸爸媽媽們,都自全省各地回來,上人慈示:「人家把孩子交給我們,我們要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把他們帶好。」十一時,郭教授教導慈誠爸爸和懿德媽媽學唱醫學院校歌,上人一直坐在一旁聆聽,並且跟著哼唱。

十二時,上人轉到慈濟部與活動

組人員研商十六日的慶典事宜,經過靜思堂時,工作人員正爬至高處懸掛標語,上人掛心的叮嚀請大家務必注意安全。午後三時上人再到靜思堂時,整個布置已大致妥當,在眾人團結合作努力下,工作進度快得出人意料。稍後,上人同時觀看了護專鼓樂隊的護旗排演,及醫學院迎新晚會的預演活動。

晚六時三十分,上人參加溫馨感人的慈濟醫學院迎新晚會,晚會以慈濟廣播電台的形式展開,主持人慈韻師姊訪問王端正副總執行長,談慈濟大家庭的傳承經驗。

「傳承就是承先啟後,是生生不息,也是前仆後繼、心心相連;傳承的精神是感恩,蘊育的內涵則是希望。」王副總執行長同時對醫學院新鮮人詮釋「新鮮」的意義--永保一顆「初發心」,才是永遠的「新鮮」。

護專學生亦表演了山地舞,醫學院李明亮校長被學生裝扮成酋長模樣,帶領醫學院全體老師、慈誠爸爸、懿德媽媽攜手同跳山地舞,學生們也爭相加入與師長們同樂。有的慈誠爸爸表示,已經三十幾年沒跳過舞了。

晚會在傳心燈的歌聲中漸入尾聲,上人先將心燈傳給慈誠爸爸、懿德媽媽;再由爸爸、媽媽們傳給孩子;校長傳給教授們……最後,上人親自切蛋糕,象徵新生的開始。

▲隨師行記

1994.10.15 事業無法長久,唯有志業能常住,要用智慧透徹世間事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四年十月十五日

志工坐談時間結束後,上人陪同慧琪師伯前往護專參加校慶園遊會,美國黃思賢、馬來西亞郭秋明、香港陳恩妮等師兄姊隨行。張校長引導大家參觀茶道室、花道室、禪修室,以及各科實驗室等,並觀賞各社團的成果展。隨後上人前往靜思堂。慶典會場旗海飛揚,一片喜氣。

午後,施鴻祺師兄偕張敏輝夫婦特地從南非回來參加明日的慶典,眾人至慈濟部頂禮上人。張師兄提起,去年三月一場大火燒毀了他至南非白手開創的毛衣工廠,當時他埋怨菩薩為何讓其在事業有所進展之時,遭此變故,並曾激動地想投身火窟,三位師兄及時抓住他說:「佛菩薩是慈悲的,祂是希望你放下事業,專心於志業!」之後,他得到上人越洋電話的祝福與安慰:「人平安就是福,這是『三昧真火』,燒盡煩惱業障!」

張師兄今日見到上人,雖對往事有些許傷感,但也流下感恩的淚。上人慈悲開示:「事業並無法長久,唯有志業能常住。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有時一『失』卻有數『得』。所以,要用智慧透徹世間事。」

參與慶典的真華法師搭機抵

達花蓮,上人在醫院慈濟部恭迎頂禮後,親自陪同法師參觀靜思堂、醫學院,逐一為法師解說介紹。恭送法師先返精舍後,上人細心關照眾人有關明日慶典的諸多事宜。

晚七時,上人返抵精舍,緊接著又為十九日將前往大陸廣西、廣東省賑災發放團員,做行前叮嚀:「慈濟人心繫普天下眾生,只要那個地方有苦難,即將援手伸向當地,因為救人是我們的本分。物質的給予是有限的,而應重在以感恩、尊重的心,傳達慈濟人『大愛』的精神。」

▲隨師行記

1994.10.16 慈濟醫學院創校開學暨護專五周年校慶,萬餘嘉賓蒞會祝賀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四年十月十六日

慈濟一大盛事--醫學院創校開學及護專五周年校慶聯合慶祝大會,將於今日舉行。一早,上人即到靜思堂典禮現場,巡看整個會場。

八時許,來賓陸續來到會場。上人見到樂生療養院的金義楨阿伯,得知有八十一位老菩薩包了兩輛遊覽車專程前來參與盛會,歡喜地請金阿伯代向病友問好,並轉達感恩老菩薩們對慈濟志業護持之心。

八時半,上人抵護專,受到全校學生熱烈歡迎。九時,李總統登輝先生伉儷及內政部長吳伯雄、省府主席宋楚瑜及衛生署張博雅署長等中央首長,聯袂蒞臨花蓮,在上人、總管理中心三位副總執行長陪同下,參觀了護專茶道室、花道室及禪修室,總統瞭解學生們藉由這些人文課程中習得生活禮儀和文化精神後,深表讚許。

隨後,上人陪同李總統一行人至慈濟醫學院參觀。

十時,由慈濟醫學院及護專九位同學所組成的護旗隊,在護送慈濟會旗及醫學院、護專校旗進入會場後,典禮在護專鼓隊隆隆鼓聲中開始。共有來自海內外萬餘位嘉賓蒞會觀禮。李總統對「創造台灣經驗最動人一章」的慈濟成就表示祝福,並慶賀慈濟教育、醫療志業又邁向新的里程。省府宋楚瑜主席、總統府林洋港資政、內政部吳伯雄部長、立法委員黃信介等人,也先後致辭肯定慈濟的善業,讓人們看到台灣的一股良心清流,使社會充滿愛心與希望。在與會來賓致辭祝賀之後,上人表示,對於慈濟點滴累積的成就,心中只有兩個字--感恩,而要感恩的人實在太多了:承蒙所有慈濟人點點滴滴、長年累月的支持,以及時時刻刻來自各方的關懷、護持、鞭策與督導,才能讓慈濟得

以推展各項志業工作,實非一聲「感恩」所能道盡。上人並勉勵全體學生能用心體會眾人的愛與關懷,努力向學,成為一位仁心仁術的良醫和白衣大士,以奉獻社會。典禮歷時兩小時結束,隨後全體貴賓在台中慈誠隊組成的舞獅表演及鞭炮聲中,為慈濟醫學院舉行揭碑、剪綵及啟鑰儀式。

「私立專科學校校長聯誼會」首次在慈濟護專舉行,上人特地撥冗至會場,期勉與會者要有信心把教育辦得更好,鼓勵更多學者回國奉獻所長;上人表示,要培育能服務社會的人,端賴教育界人士的關心和勞心了。

午後,慈濟護專舉行五周年校慶運動大會,上人蒞臨現場給予學生精神鼓勵,並觀賞台中慈誠隊員表演舞獅,舞畢,師兄們並由獅子口中吐出一副對聯:「誠正信實」「佛心師志」獻給上人。隨後,上人參觀護專學生製作的數項社團成果展覽。

午三時,上人至慈院召開工地會議時表示:「此次慶典,有將近十國的人回來參觀,大家對靜思堂有很大期待,所以要靠各位的智慧了。

▲隨師行記

1994.10.17 立志為「志工」,發「慈悲喜捨」四無量心,行走菩薩道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四年十月十七日

海外慈濟人美國思賢師兄、新加坡靜蓮師姊、馬來西亞郭秋明師兄以及馬六甲地區劉銘達夫婦,在告假前向上人報告當地會務。有師兄提出推動志業之初所遭遇的挫折,上人慈示:「慈濟以近三十年時間,才從原本的三十位會員,增加到今日的四百多萬人。只要用心做,就能慢慢的將力量累積、凝聚起來。」「學佛應該要走入人群中修持,因為在面對眾生時,自然會升起一分使命感,無所求的奉獻,進而體悟妙法所在。」

上人並為眾解說志工和義工的不同--義工只是義務性質;志工則是發願力行,因而不管遇到任何境界,都能歡喜接受。上人希望大家能立志為「志工」:「願要從內心發出,時時刻刻懷著『慈悲喜捨』四無量心,立下『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四弘誓願,永不歇止行於菩薩道上。」

思賢師兄向上人報告美國分會籌備五周年慶典事宜,同時表達希望加入慈誠隊的心願。上人慈允並親自授證,叮嚀其確實恪守慈濟十戒,展現慈誠護法金剛的形象。

下午,上人對一位精舍常住弟子開示:「佛陀歷經三大阿僧祇劫方證道成佛,可見修行的道路是長遠的,因此當障礙現前時,正可考驗自己的道心是否堅固。『煩惱即菩提』,當煩惱觸境而發時,要能藉境鍊心,自在的面對,讓煩惱很快消逝。修行唯在於『修心』而已。」

▲隨師行記

1994.10.21 反省與思考所見所聞,做好「聞思修」功夫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四年十月二十一日

志工時間,上人對從週日就回來參加醫學院開學典禮的志工們叮嚀:「每個人要將所見所聞,做一番思考與整理,把心得和大家共同分享,這也是『聞思修』的功夫--我們所見聞的一切,就是很好的人生教材;藉由自我的思考與反省,明瞭苦空無常與因緣果報的道理;也因此深自警惕應該怎樣去做。」「做任何事不只是

一時的熱心,也不是一時的發心,一定要抱持恆長心;修行其實就是要修『心』。」

九時三十分,慈濟醫學院方總務長和曾學務長向上人報告校務情況,並提出一個構想:醫學院的教授們雖然各有其專精的領域,但大部分都不是學教育的,為了增加帶領學生以及與學生相處、溝通的技巧,擬請一些教育專家來做系列的教學指導,讓整個教學運作更上軌道。上人慈示:「第一步的方針一定要抓穩。建築的外觀已經完成了,而更進一步內在的精神文化建設,就需要靠大家共同努力,讓醫學院的每個角落,深具啟發性的教育功能。」

十一時,總管理中心林碧玉副總執行長陪同三位三軍總醫院醫師,前來拜訪上人。上人言:「擁有健康的生命,才能有健全的家庭與社會。醫師與人體的安危有最直接密切的關係,所以良醫、良相是人類不可或缺的,醫師須培養『視病如親』的大愛心懷。」三位醫師也表示,學醫的過程雖然辛苦,但所有的努力也正是為了救人的目標。

▲隨師行記

1994.10.22 在人群中磨鍊、修持,將人我是非轉化成教育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四年十月二十二日

上人於晨語時開示:「有人的地方就不免有人我是非,日常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是磨鍊自己的好機會,也是修行最好的時機;好比鑽石必須經過又粗又硬的粗石琢磨之後,才能發光、發亮,變得有價值。所以離開人群就無法可修,離開凡間也沒有聖人可成,人群才是真正的修行道場。」

「『人之初,性本善』,凡夫與佛陀有同等的智慧,但是,凡夫為何常常迷惑顛倒?只因佛陀能夠捨離名利,走入超然的境界,並能在人群中體會前賢修行的歷程,虛心請教、融會貫通後,終於證悟了宇宙間有成、住、壞、空四種現象,人的生理有生、老、病、死的無常,以及人的心理有生、住、異、滅等變化。」「佛陀徹悟人生後,除卻所有煩惱,一心為人群付出,並且教化眾生發揮大愛的精神;凡夫因為無法掃除心中的煩惱習氣,所以無法排除人我是非,這也是人生苦惱的根源。」

「我們要常自我警惕:一般人當是非發生在別人身上時,可以為人排解,可是若發生在自己身上時,是否能夠突破呢?修行就是要修到既能排解他人的煩惱,也能掃除自己的煩惱,這才是真學佛者,才是真正超凡的人!」

志工時間,上人以近日媒體報導的學校教育問題,對今日即將返家的志工菩薩開示:「有些人在台上時總能朗朗上口說一篇大道理,一旦下台後,就有撥不開、想不透的煩惱,樣樣計較、時時煩惱,無法把人我是非轉化成教育。現今的社會問題,就出在很多人只執著於文字相,教育他人的人未能真正心領意會,進而表現在身行教養中,如此又如何教導他人,化育天下萬物呢?所以聽聞道理後要好好思考,思考後要好好反省、用心,才能將道理運用於日常生活中。」

▲隨師行記

1994.10.25 修行即在修心,應時時懺悔改過,調整自我、依願力行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四年十月二十五日

上人於晨語中開示:「學佛是為了照顧好我們的心,簡單地說,就是要修心--時時培養正念,時時有大愛無私的心,這是修行最直接的法門。」「華嚴經鈔裏有一句話:『一念障,一切皆障』,也就是說,心若起了一念障礙,那麼一切罪業就會隨之而來,亦即所謂『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在日常生活中,無瞋、無癡的日子,是多麼適意啊!」

志工座談時間中,上人言:「人生如舞台,在這個舞台上有生、老、病、死種種苦厄,除此之外,還有千差萬別的煩惱,這種種煩惱,造成了天災人禍。一切唯心而造,一念心靜,事事皆靜;一念心邪,念念皆邪惡。」

「佛陀不斷倒駕慈航示現人間,乃基於不捨眾生苦的大愛心念;學佛就是要練就這一念慈心與愛心,就如慈濟世界裡的每一個人,日日奔忙,皆秉持濟貧與教富、祥和社會的一念心。」

「各位在醫院擔任志工,為與我們毫無關係的人悉心付出,這念付出的心,就像佛陀倒駕慈航來人間一樣;人間的美,就是美在這念最誠懇的心。若人人能如此,則當下即是人間淨土!」

▲隨師行記

1994.10.26 印尼佛教會人士讚揚慈濟發大宏願,致力社會工作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四年十月二十六日

來自斯里蘭卡的 GATARATANA法師於志工座談時間,對眾發表昨日參訪慈院的心得,他覺得慈院志工這分真誠的愛心付出,就是佛陀所教導的法,亦即大乘佛教精神的傳承,他希望能將這分精神帶回斯里蘭卡發揚光大。

八點十五分,印尼佛教會人士來精舍參訪,宏慧及學德兩位法師同行。印尼宗教部次長 I Ketut Pasek 向上人表示:「上人帶領弟子們自力更生生活,發大宏願致力社會救濟工作,這分宏願及悲心,令人感動,希望能將這分精神帶回印尼,相信對佛教、對國家,都會有幫助。」他們並請問上人辦學建院的理念,希望也能以佛教的力量在當地發展醫療及教育工作。

上人對眾闡述當年立志建院及蓽路藍縷的勸募過程,「我希望能結合佛教徒的愛心發揮救人的力量。雖然落實的過程很辛苦,但是佛陀『只為

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的精神,支持著我不斷的做下去。慈濟不是一個人做出來的,我很感恩大家的鼓勵和支持,創造了今日的慈濟世界。」

三時半,香港姚笛先生來訪。姚先生為虔誠的佛教徒,也是知名的指揮家及企業家,平日即致力慈善與布施工作。姚先生相當感佩上人帶領慈濟人為全世界苦難眾生所做的奉獻,希望能將慈濟精神傳承給後代子孫。

上人感恩姚先生護持佛法的精神,同時表示:「慈濟志業是凝聚了眾人的愛心和力量共同成就,我不懂得談論深奧的佛法,只是認真的從事社會工作。我不怕苦,再苦再累我都會盡我的本分。」

上人重申:「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佛教不著名相,重要的是奉獻力量,讓在疾苦邊緣徘徊的人得到他們所需要的。生命是無價的,我們必須平等、尊重地看待。」

▲隨師行記

1994.10.27 力行孝道,善盡做人本分,社會、國家自然祥和、安康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四年十月二十七日

志工座談時間,上人言:「孝是做人的根本,如果人人都有孝心,自然能善盡做人的本分--對上能孝敬,對下能禮讓,對子女則以身示教,如此家庭一定會和睦。孔子說:『齊家、治國、平天下』,若人人能如此,社會自然能祥和,國家也一定會強盛。」

「現在的人對台灣現況很不安心,紛紛移民他國,其實眾生若是有業,業將會隨身,不管走到那裏都是一樣的。應培養健全的心理,時時能知福、惜福,進一步造福。」

上人再三叮囑:做人的根本在於能孝順父母,父母賜給我們健全的身體,能夠好好發揮人身使用權、時時刻刻不間斷付出生命的良能,這就是報父母恩的最好方式。

十時半,總管理中心祕書室專員徐祥明師兄,陪同尼泊爾「愛心屋」的承包商馬拉夫婦會見上人。馬拉先生承包大部分慈濟在當地援建的愛心屋,此行除了瞭解慈濟四大志業外,並代表當地災民感謝所有慈濟人為他們付出的一切。當他得知援建的專款,是委員們穿梭在大街小巷辛苦勸募而得時,他感動地表示,願竭盡全力投入援建工程,並發心捐贈水井予災民。上人對他這分心意極為讚許。

午後,舉行管理中心例行策動會議。會後,上人巡視靜思堂地下室餐廳及醫學院各區,當上人行至「慈誠大道」時,再次銘感於心的表示:「醫學院的孩子真是有福,有那麼多人愛護他們。」

▲隨師行記

1994.10.28 心常謹敬、言常至誠、意常柔順、善權方便,修得自在人生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四年十月二十八日

上人於志工座談時間,對眾開示修行應注意的四種事項。「第一是『心常謹敬』--在待人接物或舉手投足間,要常存恭敬心。用佛心看人,則人人是佛;用鬼心看人,則人人是鬼。恭敬尊重別人的人就能讓人尊重,因此做任何事也會覺得很順利。」

「第二是『言常至誠』--一個人的話語足以反映他的人格,有修養的人所說的話,自然是誠心的由衷而發,因此會讓人覺得貼切、信服。」

「第三是『意常柔順』--時時心存溫柔、善順,則所呈現的身行也會讓人歡喜、信任及肯定。佛陀說『一切唯心造』,能時時調伏、照顧好自我的心念,才能時時在言語行動間展現柔和、善順的氣質。」

「第四是『善權方便』--佛教徒應抱著『只為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的心念親近人群,才能救濟眾生。世間一切都是相對的,面對諸多千差萬別的人生,身為佛教徒要抱著善權方便法以度化、引導眾生去惡從善,這是佛教徒的本分事。」

今日為農曆廿四日本會發放日,花蓮的委員及慈誠師兄一早即在廚房裡忙碌著,大家相互合作、彼此慰勉對方的辛勞。

藥師法會後,上人於開示中談到,美國德州慈濟人投入當地水災賑濟,受到災民、市長等一致的讚揚與肯定的情形,當地媒體也一再報導,沒想到台灣竟有這樣組織健全的慈善團體,在政府救災人員尚未抵達前,即深入災區協助災民。「海內外慈濟人不畏艱難地從事慈善工作,不斷擴大長情大愛,因而在這二十幾年的時間,愛的凝聚力量愈來愈堅固,精神愈傳愈遠,功能則是愈延續愈長。這一切都是從心做起,只要存有一分愛心與清淨的菩薩情,世間就會永遠光明。」

▲隨師行記

1994.10.29 聽聞道理,實在力行,在付出當下,得到最奧妙的心靈回向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四年十月二十九日

上人於志工座談時開示:「器官捐贈是造福他人的表現,可讓器官的功能繼續在他人身上發揮使用權。捐血亦然,當針頭剛插下去時,雖然有些微刺痛,但那畢竟只是剎那間的感覺;看到一袋溫熱的血液自體內流出,並可發揮救人的功能,想想這是多麼有意義的事!」

「行菩薩道並不困難,難在無法『捨』;能捨就能得--得到妙法、輕安和自在。道理要能在聽聞後實際運用,才是真道理。很多事原本就很單純,只要肯發心,加上身體力行,在付出的當下,就能得到最奧妙的心靈回向。」

「佛陀告訴我們:『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我佛大沙門,常作如是說』,要好好將道理簡簡單單的接受、實實在在用心,力行在日常生活中。」

十一時,慈院曾文賓院長及二位護理主任入精舍。明日上人將展開每月例行行腳,由東部至南部再西行北上繞行台灣一周,院長掛心上人羸弱的法體,因此特來詢問上人的身體狀況。從年初至今,上人持續有微燒的現象,然而「只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的慈悲心懷,支持著上人忘卻自身病痛。

下午,上人至慈院巡視病房。一位廿一歲罹患肝癌的鄭小姐,是跆拳道黑帶三段的選手,曾代表國家參加國際比賽,就在近日將參加區運比賽的練習當中,她發現腳長異物,疼痛難奈,經醫師檢查後,方知得了肝癌。面對此突如其來的事實,起初她與家人皆無法接受,但因其雙親是虔誠的佛教徒,他們已能面對現實,惟希望讓女兒瞭解人生無常的道理,平靜地度過剩餘的時日。上人勸慰鄭小姐:「病苦示現就要勇敢接受。一心唸佛,並要發大願,凡事順應自然,如此就能解脫與自在。」

上人亦鼓勵一位因車禍受傷而導致下半身癱瘓的年輕人:「不要因此氣餒,雙手萬能,很多事仍可藉由雙手創造出來,未來的人生還是充滿希望的。」

▲隨師行記

1994.10.30 善加發揮人生使用權,就是回報父母恩最好方式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四年十月三十日

一早二眾弟子恭送上人離開精舍,展開本月份的行腳。

花蓮、台東、屏東三地於今日舉行骨髓捐贈抽血驗血活動,上午七時五十分,上人先抵達慈院,巡視花蓮地區的準備情形。

正午,上人抵台東火車站前骨髓捐贈抽血活動現場,慰勉師兄師姊們的辛勞。一位省立台東女中的同學今日剛滿十八歲,她選擇參加抽驗活動讓自己成為快樂的準捐髓人來慶生,上人欣言:「懂得發揮人生使用權,就是回報父母恩的最好方式,真是功德無量啊!」

四時許,上人抵達屏東分會後,立即於佛堂為恭候多時的屏東地區慈濟人開示。

上人敘述於台東所見的女同學,其展現的愛人胸懷,讓人感受年輕人無限蓬勃的生命力;同時引述第一宗非親屬骨髓移植成功的魏小弟曾說的話:「我的命是慈濟人賜給我的,將來我會回饋社會以報答慈濟。」「佛法講因緣,有因當然也要有緣來共同成就,造就美善的良性循環與互動。人好心美所呈現的自然是菩薩相,能救人實在是一件最快樂的事,好人

匯聚的地方自是吉祥地。」上人言。

台南師院劉教授為近期校園內將成立的慈青社,前來請益上人該如何帶領、引導學生。上人慈示:「師院的學生負有化育英才的重任,應該以平常心、父母心去愛他們,並用菩薩的智慧培育這些未來的良師。」

晚上七時,召開高雄地區幹部會議。上人勉眾善加發揮人生使用權,發心力行菩薩道。

▲隨師行記

1994.10.31 高雄分會落成啟用,以和、敬、愛祥和之風,推展志業工作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四年十月三十一日

南台灣的深秋清晨,清新又清涼。七點四十分,南區榮董召集人杜俊元師兄及高雄委員來屏東分會接上人前往高雄分會。

中國佛教會理事長淨心法師、寶華山龍皇禪寺敬問法師等陸續駕臨高雄分會。十點整,在莊嚴的功德會歌聲中,高雄分會啟用典禮正式展開。

淨心法師首先致詞:「證嚴法師從花蓮一個小小的精舍開始從事慈善工作,如今能夠推動到全台灣及世界,乃因法師的誠正信實所成就。法師的成功,是佛教之光。」開證法師則舉華嚴經中,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參悟「發菩提心,行菩薩道」的深義,勉勵與會大眾關懷照顧眾生。

高雄市大家長吳敦義市長感恩的說:「每遇到困難挫折,就以上人的精神自我勉勵;上人慈悲智慧的威德與日月同光,是社會各界尊奉的慈航導師。」高雄榮董召集人杜俊元博士則以「無我相我執」、「耕耘此一菩薩道場」與眾共勉。

之後,台北榮董李宗吉居士、加拿大分會執行長何國慶師兄以及台北委員林勝勝師姊,也以行走菩薩道多年的經驗分享來眾。

上人在開示時指出:「感恩的心,實非三言兩語所能道盡。」上人回顧這十年的歲月:七十三年醫院破土,歷經二年三個月完成,於七十五年啟用;七十八年護專成立,至今已五周年;而今年醫學院開學……。「一切的道業、志業,都是時間的累積。」上人勉眾:「要有『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勇氣擔當,和『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決心毅力,秉持一分單純、誠懇的心,為志業全心投入。」上人深切期盼此菩薩的聚會道場,能充滿和、敬、愛的祥和之風。

下午兩點舉行榮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葉方良 Rex-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