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眼觀心

生命中不可承受的輕

◎慈玫

人生有許多煩惱,世界也充滿苦難,幸好人間有愛心能柔軟,使我們得以飛越重擔,感受生命的輕盈和希望。

在慈濟看到、學到最多的,是單純的感動。冷漠的現代人在這兒流下真情的淚水--有的是因悲憫貧苦眾生;有的因懺悔過錯;有的則是對有情眾生的感恩與禮讚。

生命的溫潤有情

記得慈濟護專五周年校慶前夕,許多慈誠師兄協助清掃、美化校園;他們靜靜地、有秩序地分散到各定點工作,我注意到多數人已屆中年,皮膚略顯黝黑,還帶著憨直的面容。

那晚,他們謙和地在教室和辦公室打地舖過夜。第二天一早,我在樓梯口碰到其中幾位師兄,正下樓準備繼續未竟的工作。突然一位師兄不慎踩空了階梯,迎面筆直向我衝來,在驚愕和來不及回神下,他已經閃過我,全身仆跌在磨石子地板上,眼鏡也掉落了;旁人趕緊前去扶他,他卻慌忙地快速爬起來,帶著歉意說:「莫要緊!莫要緊」

看他的年紀和我父親相差無幾,心中止不住地疼惜起來。那種疼,不只是因一個已有些歲數的人不惜自己的身體,前來布施奉獻;也讓我想起社會上許多默默耕耘的人,如何用他們的慷慨和韌性,為別人付出,他們所做的一切,是無法計算、量度的,能量度的,是生命的溫潤有情。

生命底層的輕柔觸動

凡夫心常是混濁不堪,唯有把心門打開,看到別人的付出,而感恩我們在生活中蒙受著眾多眷顧時,才會發現,生命底層的輕柔呼喚,提醒人不自私、不張狂,以關懷和愛回報有情天地。這分輕柔的觸動,在沈重的生活中昇騰起來,有時候卻也輕得令人不知如何承受。

八十三年元月,參加慈濟與天主教會的社會工作研討會,課程中安排了佛教的課誦與天主教的禱告,讓與會人員共同參與。我在一晚禱中唱聖歌,當我唱到「為苦難的人們祈福……」時,想到上人為無數蒼生苦心志、勞筋骨,頓時有股巨大的觸動漫天漫地襲上心頭,卑微的心承接不住。那是一種無法言說的柔軟、細緻與聖潔,是心性中最寶貴的情操,沒有重量,卻最有力量,令人潸然淚下。

悲憫與感恩的新世界

這是生命中不可承受的輕。在電影「布拉格的春天」中,主角在戰爭中顛沛流離,目睹人命倉惶輕賤,而悲嘆其為「生命中不可承受的輕」。在慈濟,我們體會的是象徵溫暖與光明的輕,引領人性向上爬昇。

但願人類捨棄粗暴,學習輕柔;但願我們忘記肩上的重擔。因為有情,將使生命輕快飛揚;因為悲憫與感恩,使世界不致絕望。

▲專題報導

多元化的人性醫療照護

◎編輯部

【慈濟志業年度回顧】一步六腳印之三.〈醫療〉


從民國七十五年慈濟醫院啟業至今,醫療志業已邁入第九個年頭;
九年多來,慈院多元化的醫療觸角,在花東地區發揮不少救護的功能,
目前已然成為臺灣東部臨床與研究並重的醫療重鎮

八十三年度,為提升醫療服務品質,慈院成立燙傷中心,設置直昇機停機坪加入陸空聯合救難網的行列、擴充急診室的人員與設備並延伸醫療服務項目、繼續推展出院計畫與居家護理、居家關懷……乃至臨終病人之「全人照顧」,無一不是基於「尊重生命」的理念為前提,而科學化、現代化的中醫體系,亦成績斐然。

成立東部首座燙傷中心增進嚴重燒燙傷病患生命保障

東部第一所燙傷中心自元月份啟用以來,以完善的醫療設施及專業的醫護人員,提供患者高品質的醫療服務,已降低東部地區嚴重燒燙傷病患的死亡率。

慈濟醫院燙傷中心是專為燒傷面積達百分之二十以上、二度灼傷的病患所提供的治療環境,是個大型、高成本的單位,每個病房的設置皆比照加護病房,硬體採隔離空調獨立系統,並裝設無菌絕對濾網。

主持燙傷中心的簡守信醫師表示,人體遭到灼傷(包括燙傷、燒傷、化學品浸蝕等傷害)達一定程度時,因為皮膚受損,失去保護與調節的功能,很容易引發細菌感染、失水、新陳代謝失調以及其他的併發症,在慈

院成立燙傷中心之前,由於東部地區各級醫院燙傷設施尚不齊備,燙傷的病患皆須轉至台北或西部的醫學中心治療,但是常因運送的時間過長,而延誤就醫時機;加上轉送的交通工具往往並無隔離設備,病患容易在運送途中,遭到細菌感染而加重病情,又無法立即為病人補充水分和電解質,所以過去東部地區嚴重燒燙傷的病患,存活率相當低。

慈院燙傷中心成立近一年,已救治二十七位病患,有四位是電傷、十九位是火焰灼傷、二位吸入性灼傷及二位化學性灼傷;經治療存活者共有二十一位,其中有四、五位是全身遭燒燙傷面積超過百分之六十者。簡守信醫師表示,以往東部地區全身燒燙傷面積達百分之六十者,幾乎已無存活希望,因此慈院燙傷中心的成立,所發揮的功能可見一斑。

燒燙傷病人除了生理的創傷之外,心理的陰影及因療程較久造成的沈重經濟負擔,都亟待解決;能以全方位的照顧,讓患者的病體早日康復,心靈亦得輕安,除了醫治病患的傷口外,慈濟醫院社服室同時也積極尋求社會資源,協助病患減輕經濟重擔。

此外,病患及其家屬在遭遇這樣的意外事故後,往往心理上會無法調適,因此情緒的疏導,也是護理人員、社工及志工工作中極重要的一環。尤其很多病患在做復健時,因無法忍受劇痛,常導致易怒或遷怒,負責燒燙傷中心的黃秀鳳副護理長表示,此時對病患以及家屬的觀念溝通就顯得相當重要,社工人員及志工正扮演了安撫其情緒的重要角色。而社工人員也提供燒燙傷病友就業方面資訊等諮詢。

除此之外,燙傷中心自啟用以來,共舉辦了兩場「燙傷病友座談會」,由痊癒出院的燒燙傷病友對正在接受治療的病患現身說法,病友自述在治療、復健時心路歷程的經驗分享,予患者更貼切而實質的助益。

成為東部緊急醫療網基地醫院停機坪具夜間起降設備

為提昇花東地區具備緊急處理大量傷病患的醫療救護,及到院前的緊急救護能力,以降低傷害,減少死亡,衛生署著手建立東部地區緊急醫療網,以慈濟醫院為該醫療網的基地醫院,並於五月二日藉由無線電通訊系統及救難直昇機,隆重舉行「東部地區緊急醫療網陸空聯合演習」,行政院衛生署署長張博雅及各單位長官皆蒞臨指導,並驗收停機坪。空中緊急醫療網的成立,對降低離島及山區傷患的死亡率,有相當大的助益。

位於慈院旁的停機坪,具有完備的周邊設備,是全省第一座有夜間起降設備的醫療專用停機坪,其特點如下:

(一)停機坪四周有十六個環場燈,向天空照射,讓直升機可以明確辨別停機坪之位置及大小。

(二)機坪四周較高的建築物屋頂角落,設有十盞障礙燈,用以警示直升機避開建築物。

(三)停機坪前的建築物屋頂架有照明風向袋,讓直升機可以判別風向,以決定如何降落。

(四)停機坪的圓環邊緣設有四盞夜間照明燈,朝地面照,以便直升機全天候升降。

(五)在慈院的最高建築物屋頂上,還設置一直升機信標,直升機可在遠處空中以無線電發訊,信標接收到訊號,自動啟動停機坪所有週邊設備,指引直升機停降;即使無人操作,直升機亦能安全降落,是緊急導航及降落的重要設備。

(六)從停機坪到急診是有一條專

用輸送道,只需二十秒即可將患者送入急診室施救。且為使推床時不致顛簸,在施工時特別讓輸送道和停機坪採一致的建築結構。

在軟體方面,急診室外傷科張曉昇醫師提到:為了配合停機坪啟用及緊急醫療網成立,八十一年八月一日急診室成立一支「外傷急救小組」,由各專科主治醫師輪流在夜間擔任急診醫師的第一線駐診工作。

張曉昇醫師進一步分析,花東地區發展急難救助占有極佳的優勢:(一)地廣人稀,交通不易阻塞。(二)風景優美,屬觀光區,確實有大量傷患發生的可能。(三)各責任醫院間相處融洽。(四)慈院軟硬體設備佳,有龐大而優良的志工群,又與各責任醫院間相處良好,是個很好的的基地醫院。此外,「緊急無線電聯絡系統」成立,通訊便捷,北可至天祥、大禹嶺,南可達富里,囊括整個花蓮縣;結合所有可用的醫療資源,在軟體上也非常充實。

花蓮緊急醫療網曾於五月十三日經由警政署空中警察隊協助,護送一名日本觀光客至台大醫院就醫,這是花蓮緊急醫療網陸空聯合救難演習後,第一個處理的急症病人,深獲日本友人的讚許。

七月二十三日空中緊急醫療網再度發揮救命功能,在山難搜救大隊、空中警察與慈濟醫院緊急救護系統密切合作下,順利地將一名跌落陶塞溪山谷的成功大學登山社同學救起,送往慈院急救,完成東部地區緊急醫療網首樁結合警政、醫療、民間搜救組織的山難救護工作。

急診室全面擴充人員與設備專科醫師在第一線搶救病患

為因應東部地區緊急醫療救護網所需,發揮全方位急診功能,慈濟醫院急診室自七月一日起,全面擴充人員編制與設備功能。

擴大編制後的急診,有專職的急診駐診醫師,讓需要緊急救護的意外傷患,得到更佳的生命保障。另外還設立外勤醫療小組,配合直升機、救

護車出勤;外勤醫療小組編製成員至少包括:一位主治醫師、一名三年以上資深護士及初級急救員兩名。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初級急救員是從慈院的志工師兄師姊中培訓出來的。自四月中起,慈院安排一連串的初級急救員訓練課程,課程結束後並進行測試,通過的人由衛生局頒發合格證書,正式成為外勤醫療小組的一員,配置到各責任醫院及一一九指揮中心,隨機、隨車出勤救護,在運送傷病患過程中,及時提供急救護理,改變以前救護車僅是醫療運送車的印象。

另外,將行政部門移至地下室後,使急診診療空間變大,並區分為外傷、非外傷、小兒科、產科四區,以提供不同病患的需要;推床數目亦相對增加,而一輛加護型救護車更全天候待命。

此外,設「檢傷小組」為病患分類亦是急診今年的新舉。慈院急診檢傷分為四級:一級是立即需急救、作心肺復甦術、動手術、送加護病房者;二級指症狀暫可控制,但必須迅速住院治療者;三級是輕傷;四級則是僅需拿藥、換藥者。為了不佔用急診資源,又能兼顧病患的便利,三、四級歸屬於「急門診」,由家醫科醫師駐診,讓病患能在約一小時內,完成診療及領藥的程序。

和多數醫院最大不同的是,慈院急診由專任的各科專科醫師值班應診,住院醫師居第二線,以輪值方式排班,主治醫師負責指導,並且以愛心、耐心、細心、急心和警戒心提醒自己,以使急診病患能獲得最快、最好的醫療及照顧。

急診外傷中心張曉昇醫師談到慈院急診的另一個特色,即是有許多慈誠師兄擔任志工,他們甚至排班至晚間十二點,對於安撫病人和家屬情緒有很大的幫助,亦使醫師能專注於救治病患,提高醫療品質。

以卓越醫技解除病苦西醫的特殊成就及手術

為脊椎脂肪瘤病例,順利完成

取瘤手術--四月底有位被開水燙傷住進慈院的病人,因其下肢無力,無法行動,診療時整形外科李俊達醫師即懷疑是神經受壓迫所致,於是會診神經內科劉安邦醫師及神經外科張啟文醫師,在進一步檢查之後,發現是罕見的脊椎脂肪瘤病例。

此脂肪瘤,係長在患者第七節頸椎到第六節胸椎間,長約十三公分,嚴重壓迫到神經,必須開刀將瘤取出。五月二十六日手術後,病人下肢壓迫感消失,尿失禁的現象也痊癒了;目前仍持續復健中。

⊙矯正一百四十度的駝背,骨科創文獻紀錄--三十八歲的曾先生,駝背彎度達一百四十度,五月中旬遠從南投到慈院就醫,經骨科主任陳英和動三次手術矯正後,已能直立。

陳英和醫師表示,曾先生患的是「僵直性脊椎炎」,這種病的症狀因人而異,曾先生駝背的情況是他行醫以來見過最嚴重的--一百四十度的彎度,已經超過文獻上的記錄。陳主任用切骨、板正,再以內固定器固定的方式,進行脊椎手術。為慎重起見,手術共分三次進行,在毫無傷及神經的情況下,共矯正了一百二十度彎度,使曾先生可以重新站立起來。

⊙首創「自主性疼痛控制」--放射腫瘤科李文星醫師與麻醉科林必盛醫師,近一年來將「自主性疼痛控制」用在近接治療的癌症患者身上,成功地讓病人以自我控制的方式,達到治療過程中無痛的效果,為目前國內外首創,在放射腫瘤學會上發表後,得到醫學界同仁一致肯定。

李文星醫師表示,理想中應用於近接放射治療的麻醉技術,應該要程序簡單、安全、藥性穩定,加上良好的疼痛控制、快速的恢復,不需再觀察和臥床休息、沒有副作用。所以在與麻醉科林必盛醫師研究後,共同發展出「自主性疼痛控制」( Patient Control Sedation and Pain,簡稱 PCSP),符合了前述理想麻醉方式的要求。

「 PCSP 」用於近接放射治療,病人無需移至開刀房,直接在近接治療室進行即可,醫師首先為病人注射一定劑量的麻醉劑,並維持之,再將注射麻醉劑的控制鈕交給病人,只要感覺痛或不適,即可自行按鈕輸入一定劑量藥劑止痛,醫師可在此時進行腔內近接放射治療手術。由於一切止痛「操之在我」,病人在手術中的焦慮可以完全免除,還能讓病人以門診方式治療,實是一大福音。

中醫科全面電腦化定期至監獄與社區義診

致力將中醫學及中醫藥理學科學化,並與教育及研究結合的慈濟醫院中醫科,今年特殊成就有下列數項:

(一)電腦化方面:約一千萬字的中醫古籍資料系統已經啟用,醫師可藉由此套系統查詢中醫古籍、病例、症狀、期刊、方劑、藥物……,方便診療及研究。

此外,十一月二十一日中醫電腦系統全面上線,醫師可透過電腦查詢病人資料、開處方,並由電腦直接批價,病人就診完畢後,即可至藥局領藥,省卻許多等候時間。

(二)義診方面:慈院中醫科醫師每個星期固定一個上午和一個下午,至花蓮監獄為受刑人義診及針灸。除監獄義診外,七月三十日起每星期六下午,中醫科曾國烈醫師與基督教門諾醫院的醫師,共同到卓溪鄉立山村義診。曾醫師表示,卓溪鄉立山村為無醫村,因此選擇該地為義診的定點;目前每次約有七十人應診,若遇行動不便或老弱者,慈院還會派救護車接送他們,充分發揮「濟貧救難

」的精神。

「出院計畫」關懷慢性病患代訓社區居家護理人才

為讓慢性病患者縮短平均住院日,同時藉由醫護團隊組織的持續性照護,以減輕家屬負荷與降低患者的再住院率,慈院自八十一年十二月中旬,開始推動「出院計畫」服務,希望以社區工作方法,提供慢性病患適切的照顧。目前這項工作的服務地區,含括花蓮市以及花蓮縣的新城鄉、壽豐鄉、秀林鄉。

由於花蓮地廣人稀,醫療資源分佈不均,偏遠地區民眾不易獲得妥切的照顧;同時,花蓮縣十三個衛生所並未提供居家護理服務,如此將使病患身上的置留管無法獲得妥善之護理,造成醫療資源不可近性的問題。根本之道,應訓練當地公共衛生護士提供居家護理之服務技能;如此可使其在家庭訪視的同時,提供病患更周延的服務,另一方面,也提昇了地區護士的專業水準。

為此,慈院積極與花蓮縣衛生局合作,自四月十一日起至十六日止,展開為期一週的「社區公衛護士居家護理訓練計畫」,共有花蓮縣十三個衛生所地段護士十六人參加。這是全省第一個代訓社區公衛護士居家護理的課程;訓練的課程有膀胱灌洗術,鼻胃管、氣切管、導尿管更換及護理、鼻胃管灌食;對於癌症末期病人,並指導使用疼痛自我控制器等。

為使社區婦女,亦能學習基礎的護理照護知識,使對老年及慢性病人口的照護,全面落實到每個社區,甚至每個家庭,因而慈院與吉安鄉農會合作,自四月二十六日至五月六日止,展開為期十天的「社區婦女居家照護計畫」,訓練吉安鄉二十二名婦女基本的護理工作。

總管理中心林碧玉副總執行長表示,慈院出院計畫是以達成「眾生無處不遍,菩薩無處不現」的任務為目標;而透過由醫護人員、社工、志工所組成的團隊,以普賢菩薩的大行願力及觀世音的大悲願心,以實踐--結合基層醫療機構從而建立慈院出院計畫全國網路;並推展衛生教育,讓人人對「預防勝於治療」有所認知,建立一個「尊重生命」的社會。

新購多項先進儀器使醫療服務品質更上層樓

慈濟醫院今年新購置的醫療儀器計有;頭部血管超音波、喉部頻閃觀測器、全自動血液培養偵測器、二氧化碳雷射刀、超高速骨鑽、加護型救護車、開顱電動工具系統含器骨鑽、多功能低能量雷射治儀、激發點電刺激器、矽砂床、沖洗水療設備、血液透析機等。其中較重要者有:

⊙電腦化眼震檢查儀--慈院於三月二十一日耗資約新台幣五百多萬元新購東部第一部電腦化眼震檢查儀,以期為耳鼻喉科、神經科的病患提供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醫療服務。

新購之電腦化眼震檢查儀,在功能上主要特色有三:(1)有旋轉椅的測驗;由技術人員操作,病患坐在旋轉椅上左右轉,此時眼會有眼震的現象,可分辨是周邊性抑或中樞性眩暈。(2)具電腦分析能力;在醫療過程中,電腦會自動收集資訊,讀出數據,再由醫師判讀,準確度高。(3)以氣體或溫差眼震測試:相較於傳統灌水式測驗,此機型使病患感覺舒服,壓力小又不傷害耳膜。

⊙急救加護型救護車加入服務行列--慈院於四月增添一部急救加護型護車,為花蓮地區民眾提供「到院前」急救加護服務。

緣於花蓮縣幅員遼闊,意外事故

「到院前」(prehospital)死亡率相當高,為彌補災害現場與途中搶救不力之缺失,慈院自國外訂購一部配備標準之新型急救加護型救護車,於四月二十六日正式加入服務行列。車上裝備不同於傳統救護車,包括有:急救箱、藥品放置箱、急救箱插管組件、緊急分娩用器材、外科器材及無線電呼叫器等,可以有效地與急診聯繫準備搶救人力等設施。

慈院急救加護型救護車出動,將依據花蓮縣緊急醫療網所規畫之責任區域,至少有一位具有三年以上急救加護經歷之資深護士,與一名取得全套基本急救技術訓練資格證明書的慈濟志工隨車支援,必要時將有一位主治醫師隨車前往。只要「一一九」緊急醫療網與本院急救團隊合作,花蓮縣緊急醫療網將可圓滿達成任務。

將治療過程的不適減至最低血液透析機更換最新機種

慈院在四月二十八日,訂購由瑞典 Gambro 公司出產,目前屬最先進的血液透析機十台,使院內機數達二十三台,以嘉惠病患。新購血液透析機種特色有:

(一)可預設透析治療之參數。如:溫度、導電度、治療時間、流速、各警報上下限等多種資料,操作簡單、節省時間。(二)治療時可直接設定鈉離子值,避免治療過程中病患血壓不穩。(三)可隨需要,程式化輸入三種常用之化消方式,預設稀釋比例、存留時間及清洗排空時間;並可於消毒完成後自動關機;操作簡便,節省時間。(四)於開機時能自我測試,確保治療中機器功能之正常,並減少當機之機率。(五)可預設治療結束前自動停止輸注抗凝劑之時間。(六)彩色面版顯示治療訊息,明確指示目前治療之階段。

由於以上各項特色,此機型啟用以來,普受病患好評。

「優生保健」通過評鑑成立羊水分析中心

慈院優生保健諮詢中心已通過衛生署評鑑,成立產後遺傳診斷的臨床細胞遺傳學檢驗中心,亦即「羊水分析中心」,這是全國第十二家、也是目前東部唯一的一家羊水分析中心,已開始接受東部各醫院送的體檢,進行胎兒染色體分析服務。

待土地問題解決立即興工大林分院展開建築規畫

為使全民健康有所保障,上人希望在全省醫療設施缺乏的地區設立慈濟分院。目前慈院第一所分院,已決定選擇醫療資源極度缺乏的嘉義大林地區設立。

慈院興建大林分院的計畫,雖於民國八十二年七月獲衛生署原則同意,但因土地租用問題與地主台糖公司未達成共識,因而至今無法動工。為此,經濟部已向行政院提出國營事業

土地提供出租及設定地上權供工業使用辦法部分條例修正案。

慈院醫療專責小組為配合土地問題獲得解決之同時,可立即進行興建,因而已展開整體建築平面規畫;大林分院預定設一千一百三十床病床,包含內科、外科、骨科、婦產科、小兒科、眼科、耳鼻喉科、神經科、神經外科、皮膚科、泌尿科、整型外科、放射線科、麻醉科、復健科、家庭醫學科、牙科、病理科、放射線治療科、中醫科……等二十一科。

社服室加強安寧照顧服務並舉辦初級急救員訓練

在醫院中,除醫師在職責上發揮「救人第一」的使命與任務,若遇到一些身心有困擾、沒有能力負擔醫藥費,或者孤苦無依的老人……都是社會服務室服務的對象。慈院社服室結合社工員、志工群,積極落實基層醫療服務。

「癌症病患照顧小組」今年結合了有意願的醫護人員、社工、營養師、志工,更有效地發揮團隊合作精神;從舉辦系列癌症病人家屬座談活動,到為善終服務而舉行的「安寧照顧」初階、進階訓練,讓所有成員都能兼顧病患「身」與「心」雙方面的全人照顧。

在志工服務方面,今年志工、公衛等服務人次近三千人;除例行住院服務、持續居家關懷外,今年起,每月到仁愛之家、榮民之家等機構關懷老人,與老人同樂。

而在寒暑假期間,社服室亦安排慈濟大專青年到慈院服務病患;許多大專青年在擔任志工期間,從中體悟人生,珍惜生命。

在社服室的安排下,今年四月,花蓮地區的慈誠隊接受六十四小時的初級急救員訓練,六月二十一日通過考試後,四十一人輪流安排在急診值班實習。另今年有十八位臨終於病患透過社服室,完成了遺體捐贈的心願,遺愛人間。

▲專題報導

感謝有你,使他生命無憾

◎陳玉敏

【慈濟志業年度回顧】一步六腳印之四.〈骨髓捐贈〉

「就像把一株稻子的幾顆稻穗摘下來,種到另一大片土地,
若一切配合良好,不但原來的稻株絲毫不受影響,
播種處還會發出新芽,並長成另一株稻子……」
這是醫師對骨髓移植的解釋。
接受非親屬骨髓移植,仍於月前過世的蕭先生,
其妻子說:「所有的人都盡力了,至少我們讓女兒知道,
在這個世界上,曾有那麼多有愛心的人幫助過我們……」
血液疾病患者對生命的期待,不管是一年、半年,甚至是三個月,
對他們來說,都是極其珍貴的。

台灣地區骨髓捐贈資料中心,於八十二年十月正式由慈濟基金會負責籌組成立,至八十四年元月,短短一年餘,資料中心已開創了幾項令國際間及國內醫界矚目的成果。

打開國人觀念建立國家骨髓庫跨國捐髓愛心揚名東南亞

首先是在極短的時間內,糾正國人誤認捐髓是「抽龍骨水」(脊髓液)、「會導致傷殘」及「影響生育」的錯誤觀念,並在三個月內召募到二萬名志願捐髓者,成為亞太地區在最短時間內擁有豐厚檔案的資料庫。

在投入志願捐髓行列的善心人士超過三萬人的同時,八十三年五月七日,國內首例非親屬骨髓移植手術,在資料中心的配對找尋下,順利為罹患「慢性髓芽球性白血病」,急待骨髓移植以挽救生命的魏志祥小弟弟,尋找到「人類白血球抗原」(簡稱HLA)配對相符的捐髓者;一位在大學就讀的女學生捐出她部分骨髓,給了這位陌生的十七歲男孩,成為國內第一位非親屬間的捐髓者。

該項移植手術於三軍總醫院舉行,由血液科王成俊主任主持,集合血

液科、免疫科、外科、麻醉科及營養室……等醫護人員團隊合作,寫下國內首例非親屬間骨髓移植的歷史。

在陸續又進行三例捐髓移植手術後,九月,資料庫開啟了非親屬骨髓移植的另一新頁--「跨國捐髓」,牽繫了不分國籍的救命行動,受髓病患是一位馬來西亞華裔少女。在榮總血液腫瘤科陳博明主任的主持下,謹慎克服了取髓手術、骨髓分離處理、冷藏及運送等多項難題;九月二十六日,由慈濟骨髓捐贈資料中心人員、骨髓捐贈推動小組志工、榮總護理長三人,護送一百西西的救命骨髓細胞前往新加坡中央醫院,千里傳送國人的愛心溫情。此馬來西亞、新加坡、台灣三地救援行動的連結,讓「尊重生命」的精神備受肯定。

許多人在生死之間掙扎等待萬分之一活下去的機會

「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當你看到許多人在生死之間掙扎、等待萬分之一活下去的機會時,真的會感到生命是多麼珍貴可喜,自己曾遭遇過的挫折、困難,簡直微不足道。事實上,YES與NO不過是一線之隔;而許多事的改變,往往只繫於這一念之間……」--這是國內第一例非親屬間骨髓捐贈者的自述。

而捐髓給馬來西亞籍少女的捐贈者則表示:「那種感覺太奇妙了,世界那麼大,竟然有一個人在地球的某個角落,和你的骨髓性質相同,也許我們正是前世的姊妹呢!」

「我真的好感謝、好感謝那位救我一命的大姊姊,住院期間,我看到許多我和我一樣在等待骨髓移植的病患,我深深瞭解那種恐懼與痛苦……出院後我最想做的一件事是站出來向社會大眾呼籲捐髓的觀念,以搶救更多寶貴的生命。」首例接受非親屬骨髓捐贈的病患魏小弟,在移植後一個月,出席記者上,滿心感恩與激動的說。

「我是很善感的人,這一段從生死邊緣掙扎回來的經歷,讓我還有家人、朋友,都更懂得珍惜生命!」十一月二日,第四例非親屬骨髓移植的患者陳先生,在家人及女友的陪伴下,順利自榮總出院。二十七歲的他,挽著母親及女友的手步出病房,綻放年輕的笑靨……

「我們無法表達對於你的愛的深深感謝--一對焦急的父母。」這是美國德州達福兒童醫學中心病童父母所寫的感言,當傳利曼醫師將這張謝卡轉交到台灣的捐髓者手裡時,同樣已為人母的捐髓者說:「我能夠深刻感受他們的心痛和著急,因為我自己也有孩子……」

在台灣地區每年約五百位的血液疾病患者中,約有半數需做骨髓移植以延續生命,但若是病人無「HLA」配對相同之兄弟姊妹捐髓者,則有人在經濟情況許可下,輾轉求助微小的機緣;另外更多數的病人,便只能靠化學治療及藥物勉強度日,在生命力

日漸消蝕下,終至死亡。

慈悲、堅忍、毅力捐髓宣導是恆長使命

而自骨髓資料成立以來,國內的慈濟志工結合醫療人員組成「骨髓捐贈宣導小組」,於全省各地展開上千場次的街頭宣導,或前往各機關、團體、學校等定點舉辦捐髓說明會,召募民眾參與「搶救生命」的行動。

回顧八十三年台灣地區在慈濟全省志工推動下帶動起的捐髓運動,從無到有、萬事起頭的「難」,慈濟人慼著慈悲、堅忍、毅力,將它克服了--利用工作、家事之餘,在各機關行號積極舉行「捐髓說明會」,邀請當地醫療院所血液科醫師,講解各種有關骨髓捐贈的醫療常識,並且自製各型解說看板供民眾閱覽、瞭解。

傳統的口耳相傳傳播,公司行號、機關、軍營、學校、小鄉鎮的鄉公所、火車站前、速食店前、人潮聚集處……千餘場次的「骨髓捐贈說明會」,慈濟為拔眾生苦,不斷針對各項問題謀求改進,期將宣導工作朝更專業的目標出發。

而在八十三年全省舉辦三十一場的捐髓驗血活動中,慈濟人風雨無阻的動員力更是令人動容。六月二十九日於基隆地區仁愛國小大禮堂及八月十四日於高雄中正體育場等二地的驗血活動,正逢颱風侵襲本省,然而,基於「尊重生命」的理念,眾人於風雨中奔走、穿梭,除了當日於街頭宣導外,慈誠隊師兄更召集了數部「捐髓驗血載送專車」,於基隆火車站前以「隨到隨送」的方式,載送有心捐髓的愛心人士完成盛舉。

在此同時,海外慈濟人也在地球另一端動員著。

自八十一年底,慈濟美國洛杉磯分會,為挽救罹患血癌的留學美學人溫文玲,而發起捐髓驗血活動開始,即帶動起當地華人社會的捐髓助人風潮;八十三年,紐約支會、德州支會、聖荷西聯絡處、達拉斯聯絡處、芝加哥支會暨洛杉磯分會,在全美各地發起捐髓活動,帶動了數千名華裔及外籍人士的參與。為此,「全美骨髓捐贈計畫」(National Donor Program)於八十三年五月十八日特頒

獎讚揚慈濟,在推動正太裔社會志願捐髓者方面的傑出貢獻。

另外在澳洲、新加坡等地,慈濟志工們也積極呼籲宣導,並舉辦捐髓驗血活動,使當地人士改變對華人「自掃門前雪」的刻板印象。

在資料庫日益豐實之際,許多自海外來函尋求配對的病患也日益增多,包括加拿大、美國、澳洲、大陸、新加坡、香港、日本、韓國、馬來西亞等地的華裔病患。

救人不分國籍,第二例「跨國捐髓」牽繫了更遙遠的因緣。九月底,美國德州達福兒童醫學中心,透過慈濟達拉斯聯絡處來函台灣資料庫,為一名美籍華裔、罹患急性淋巴球性白血病的八歲小弟弟尋求配對。

十月三日,資料中心迅速為其尋獲合捐贈者,由三軍總醫院負責取髓手術,美方醫院病童的主治醫師傅利曼博士並親自來台取髓,對於台灣民眾的愛心及醫界對移植手術的謹慎、用心,留下深刻印象。此例跨國捐髓,也為中美雙方骨髓資料中心的交流,奠立良好的開端。

超越成敗得失,幸福隱含在每個盡心的當下

從八十二年十月至八十四年一月止,經資料中心配對聯繫,完成非親屬骨髓移植手術者,已有十位,其中三例是新加坡、美國與澳洲的跨國捐髓。在社會大眾的關注下,受髓者及其親友,及因醫療公正、客觀性而無法曝光的捐髓者及其親友、醫療團隊成員,以及所有推動、參與資料中心運作的人員……無不承接了一分期許、祝福與使命--人人都盼望每一例移植手術都能「成功」,每一位接受移植的患者都能「活下去」……

八十三年十月十一日,國內第二例非親屬骨髓移植的患者蕭先生,於接受移植後二個月,因巨細胞病毒感染而出現急性敗血症,於台大醫院過世,享年三十四歲。同年十二月五日,第一例跨國捐髓個案--新加坡的馬來西亞籍華裔少女,因肺部失去功能,引發併發症而過世,年輕生命於十六歲止息--

「骨髓移植的成功率究竟如何?如果很低,是不是就不需要大費周章的移植呢?」--當十例非親屬骨髓移植個案中的四位病患傳出辭世的消息後,開始有人發出如此疑惑。

對許多罹患血液疾病的患者來說,化學治療只能消滅百分之九十九.九的癌細胞,殘餘的癌細胞仍有可能在將來死灰復燃。而對於數度以化療達到舒緩效果,卻又不幸復發的病患,「接受骨髓移植」是目前唯有可能控制病情的方法。

就像把一株稻子的幾顆稻穗摘下來,種到另一片土地,若一切配合良好,不但原來的稻株絲毫不受影響,播種處還會發出新芽,並長成另一株稻子--醫師對骨髓移植的解釋即是如此。

而就醫學的觀點,「骨髓移植」手術「成功」的定義,乃在各組醫療團隊的通力合作下,對每個環節小心、謹慎的處理,使取髓、植髓過程順利。一般來說,移植手術後三個月,為排斥、感染較易顯現的「急性期」,而在往後持續門診追蹤、藥物治療的一年觀察期後,即可說骨髓移植成功。

而對一位選擇以「骨髓移植」以讓自己生命有延續希望的病人及其親友,醫師們會將歷年來各類型血液疾病患者進行骨髓移植,其存活率在一年、二年、五年或十年所佔的比率及家屬選擇的資料供其參考,而後依照病人的意願進行醫療。

血液疾病患者對生命的期待,不管是一年、半年甚至是三個月,對他們來說,都是極其珍貴的。

三十六歲,罹患「慢性骨髓性白

血病」,從事剪接工作的祖先生說:「為了妻子、為了未出世的孩子,我覺得不能輕易放棄生命,我很希望能當「父親」,而現在,不知道會不會有這個機會……」

接受移植二年後的吳佳蕾,決定與男友步入結婚禮堂,他們說:「生死無常,一天就是一世……」

而接受非親屬骨髓移植,而日前過世的蕭先生,其妻子說:「所有的人都盡力了,至少我們讓女兒知道,在這個世界上,曾有那麼多有愛心的人幫助我們……」

台灣資料庫若達十萬人,近半數病患可找到合適捐贈者

十月二十六日,骨髓捐贈資料中心第一屆「技術指導委員會」召開第三次會議,會中,慈濟醫學院公衛系蕭正光教授向與會人士報告「中國人骨髓捐贈資料庫的規模和配對率的關係研究」。在他的研究資料中顯示:由於台灣的種族、血源關係較複雜,因此配對相符較不易,當資料庫規模達一萬人時,僅有百分之十五的配對率;十萬人時,有百分之四十八;若有一百萬名志願捐髓人數時,則可達百分之七十的配對率。此配對機率較日本人低,而與歐洲及美洲白人的配對率相似。

因此,呼籲更多人加入「髓緣布施、救人一命」的行列,尤其像原住民同胞較少族群,仍是慈濟捐髓推動小組人員心中繫念的要事。

展望八十四年的工作目標--資料庫將積極加入國際骨髓捐贈資料中心聯盟,以挽救世界上需做骨髓移植以重燃生機的血液病患生命;拓展骨髓捐贈資料中心領域,使成為全球性相關機構,提昇我國醫療形象。另外並將提國內HLA檢驗之品質控制及推動HLA科技的發展。

※ ※ ※

生命個體的存在,猶如億萬殊異的小水珠,共存於海。

近觀海波,流動不居,瞬息萬變,時而平靜、時而波濤洶湧;眾生於世間因緣的相互牽繫、連屬,即如一波一浪的相繼生、滅……

然則,真實生命的空性、無垠,則一如海洋底層,平靜、深寂、無垠寬闊……

只是眾生著眼於世相因緣的變滅,而難以深刻體驗--我們的生命,都是廣漠無垠的洋……

世界,在因緣裡。

我是眾生,眾生是我,我們都生活在一切「因緣」滅的現象世界中;因此,慈悲為懷對待一切眾生吧!世間若有一人受苦,無人可置身於事外……

我們相逢、又告別在因緣的海上,各自有各自的旅程、方向……

然而,可曾在緣會時,

以慈悲、溫柔相待,

彼此劃出生命光芒……

慈濟基金會台灣地區骨髓捐贈資料中心捐髓人數累進表

┌──┬──────┬────┬────┐
│次第│舉辦日期 │當次人數│累計人數│
├──┼──────┼────┼────┤
│ 1 │82年8月29日 │ 2,064 │ 2,064 │
├──┼──────┼────┼────┤
│ 2 │82年10月24日│ 840 │ 2,904 │
├──┼──────┼────┼────┤
│ 3 │82年11月12日│ 1,725 │ 4,629 │
├──┼──────┼────┼────┤
│ 4 │82年11月28日│ 4,013 │ 8,642 │
├──┼──────┼────┼────┤
│ 5 │82年12月5日 │ 1,346 │ 9,988 │
├──┼──────┼────┼────┤
│ 6 │83年1月9日 │ 5,689 │ 15,677 │
├──┼──────┼────┼────┤
│ 7 │83年1月16日 │ 4,483 │ 20,160 │
├──┼──────┼────┼────┤
│ 8 │83年1月23日 │ 5,616 │ 25,776 │
├──┼──────┼────┼────┤
│ 9 │83年2月18日 │ 1,107 │ 26,883 │
├──┼──────┼────┼────┤
│ 10 │83年3月1日 │ 147 │ 27,030 │
├──┼──────┼────┼────┤
│ 11 │83年3月20日 │ 3,541 │ 30,571 │
├──┼──────┼────┼────┤
│ 12 │83年5月22日 │ 3,092 │ 33,663 │
├──┼──────┼────┼────┤
│ 13 │83年5月22日 │ 2,907 │ 36,570 │
├──┼──────┼────┼────┤
│ 14 │83年6月19日 │ 4,644 │ 41,214 │
├──┼──────┼────┼────┤
│ 15 │83年7月17日 │ 4,734 │ 45,948 │
├──┼──────┼────┼────┤
│ 16 │83年8月14日 │ 2,444 │ 48,392 │
├──┼──────┼────┼────┤
│ 17 │83年10月2日 │ 4,493 │ 52,885 │
├──┼──────┼────┼────┤
│ 18 │83年10月30日│ 3,133 │ 56,018 │
├──┼──────┼────┼────┤
│ 19 │83年11月27日│ 2,517 │ 58,535 │
├──┼──────┼────┼────┤
│ 20 │83年12月11日│ 4,091 │ 62,626 │
└──┴──────┴────┴────┘



▲家庭禪

放下有求的心

◎盧蘇偉

許多為人父母者都有類似的經驗:
不管經歷多少艱苦困境,都能毅然克服,
但為了孩子的不長進,卻常六神無主、手足無措,
為什麼會這樣呢?

有個故事說:一位身經百戰、驍勇無比的將軍,從不知懼怕是什麼。有一天他把玩一只心愛的茶杯,險些掉到地上,剎時,他竟嚇出一身汗來。

煩惱來自患得患失

相信許多為人父母者也有類似的經驗,不管經歷多艱苦困境,都能毅然克服,但為了孩子的不長進,卻常六神無主、手足措,為什麼會這樣呢?我也聽一位家長感慨地說:「自己能管理擁有幾百名員工的公司,卻管理不了一個四口之家,這是為什麼呢?」

一個名貴難得的杯子,若我們不患失,又如何能讓我們驚心?若我們只是盡心教養子女而無所求,是否心裏的罣礙就能放下?其實這些苦,都是源自於「所求不得」。

倘若換個角度來說,現在家裡的孩子生來就是重度殘障,無法行動、言語,飲食、便溺,皆要他人照顧,我們對孩子的希求又是什麼呢?也許只是孩子的一聲「爸爸!」或「媽媽!」而己。

有時想想:何不放下有求的心,放下孩子是「我們的」執著。因為一切都是因緣假合、短暫的,任何東西都不可能一生擁有,但是我們卻能享有陪孩子成長的喜悅;就像一棵樹、一粒種子,能長多高、能結什麼果,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這段成長的過程,我們曾經參與、經歷過。

凡事沒有真正的「得」,也沒有真正的「失」,有的只是能否用心發揮每個人生命的良能。

關愛和溺愛的分際

四年前,一個愛觀護的孩子,為了要買一部機車而持刀恐嚇母親,我狠狠地打了他一耳光,這孩子因此心瞋恨,並揚言要做出讓媽媽和老師終生遺憾的事。四年裡,我和她母親愈是關心他,他愈加蠻橫霸道,並且多次犯案,最後一次犯案因其年滿十八歲,而被判刑六個月,在看守所執行徒刑。

我陪他母親去看他,他言語傲慢的要母親寄給他買東西,還帶著恐嚇的口吻說:「給不給隨便妳!」他的父母早己離異,而他又是家中的獨子,自幼即為所欲為、無法管教。我示意其毋庸多說。

回程路上,我對孩子的母親說了「秘訣」影片的故事,希望她瞭解這孩子會淪落玉此,是因為孩知道媽媽不能沒有他,只要耍狠、威脅母親,她就會讓步,是非就可以不分了;這樣的管教態度,不僅會讓她失去孩子,而且有可能因她的縱容,而讓孩子更加恣意放任,做出更多危害社會的事。我建議孩子的母親要堅守是非,給予孩關愛,但不要溺愛。

因工作之便,正好有位熟識的朋友在看守所服務,經由安排,我讓這孩子到刑場協助執行槍決死刑犯的工作,並要那位朋友應機提醒孩子,希望他能及時回頭。

在省思中回頭的浪子

隔了一週,我和他母親再去探望他。他母親依照我所說的,表現得沉靜而無所謂。我告訴那孩子:「你母親己經覺悟了,像你這樣為非作歹,遲早會走上被槍決的末路,倒不如趁早了斷,就當從沒生過你這個兒子!」這個孩子意外的冷靜,一副欲言又止的神情,看得出孩子己有所醒悟。他母親如事先商量的說了一段感傷的話,但她情不自禁的聲淚俱下,聽者莫不動容;這個倔強的孩子,強忍著在眼眶裡打轉的淚水,未說任何話。

回程,我恭喜孩子的母親,失去的孩子將要找回來了!

這孩子出獄後,被安排到一家汽車修護廠當學徒。一年多來,每次見到,他都能感受到他成長和喜悅;而他母親的愁苦也沒了,整個人容光煥發,顯得光釆而有精神。

今年六月,這孩子獲准免除了保護管束,八月就要入伍服兵役。孩子最後一次向我報到時,我對坦陳這四年中我他而成長的心路--因為,我未曾再打罵過任何一個孩子,心境改變了,人生也變得豁然開朗,我很感恩他的成就。沒想到這個倔強的孩子,竟然流下眼淚,我在笑聲中也紅了眼眶。

聽說,他父親結束了外頭的另一段情緣,準備與他們重新開始;從這孩子得意的眼神中,我知道他做了很大的努力。

這孩子給了我很大的省思與成長—因為關心而打罵孩子,是不易喚醒孩子的覺知;唯有堅定自己的立場,讓孩子在挫折中有所省思、在生活中有所體悟,才能增長孩子的智慧;若我們把孩子捧在手上,當成名貴易碎的玩物,無疑的,我們將陷於時時恐慌與痛苦的深淵。

孩子的生命雖出自父母但我們並沒有所有權得以支配孩子的一生,孩子有其根性因緣;父母唯有放下心,孩子才能自在的成長,而我們也樂見這樣的結果。

給出省思的空間取代指責

阿成,十九歲,共犯案六次--四次吸食安非他命,兩次販毒。兩年前因涉嫌販賣安非他命被判刑三年,連同之前的兩年緩刑,共要服刑五年。他的父母費盡心思想要挽救阿成,但都沒有效果;阿成判決確定等待服刑期間仍執迷不悟,依舊和習性相同的友伴吃喝玩樂,父母雖然傷心卻又莫可奈何。

我特別帶阿成到殘障教養院,讓他為殘障孩童按摩、餵食,阿成若有所悟的乖了兩天,又被不良友伴帶出去喝酒,一直到很晚才回家,他因此和父親大吵一架,氣憤之下離家出走;之後,它未依規定報到服刑,而被通緝到案。

阿成行將入獄前,我約了他的父母到法院探望他。阿成顯得很狼狽,他父親十分失望的表示:就當沒生過阿成這孩子,以後不論他是生是死都不管了;他母親在一旁飲泣也不知該說什麼,阿成只是低著頭不發一語。

我和阿成的父母到談話室外面,

我勸他父親,親子之間是某種因緣的聚合,好壞這一世都有父子的血緣關係,若他們放棄阿成,等於要阿成走上不歸路。我勸導了許久,加上阿成母親的協助,阿成的父親終於願意再給阿成一次機會,但他不知該怎麼做,我告訴他上人的「普天三無」,並講了慈濟人發露懺悔的故事供他參考,希望他給阿成的不是指責,而是省思的空間,阿成的父親點頭表示知道該怎麼做了。

父親的懺悔軟化頑強的心

等我們在走入談話室,阿成一副嚴謹準備聽父親訓話的神情。阿成的父親收起嚴謹的面容,伸出略為顫抖的手按著阿成的肩,語氣和緩的向阿成懺悔自己管教上的種種疏失,致使阿成今日要入監受苦,他希望阿成在獄中能好好保重自己,待其出獄後,他要重新做一個好爸爸。

所有的頑強與叛逆,都因父親的這番話而軟化,阿成涕淚俱下,伏跪不起,眼神裏透露著大徹大悟的覺醒,他一再保證要重新做個乖孩子。

去年過年,阿成自獄中寄賀年卡給我,他寫道:「盧爸爸,在我沒有希望時,您給我希望;在我沒有前途時,您給了我前途。」我也回信勉勵他:「既已找回自己,就不要在迷失了。」

今年四月,阿成假釋出獄,但仍需固定到檢察署觀護人那裡報到,他謙遜的態度與以往的他大相逕庭。目前他找了一份水電維修工作,生活還算不錯,我提醒他交朋友要多留心,他回答我:「以前我要學壞,沒有人可以讓我學好;現在我要學好,同樣也沒有人可以讓我學壞。」

這些話讓我由衷的佩服!如此冥頑不化的孩子,沒想到覺醒之後的心,是這般明澈而令人感動。我邀請他擔任尚在迷途中孩子的導師,他謙虛的婉拒了;但是他願意站出來現身說法,以做為更多人的借鏡。

我不敢保證阿成自今而後不會再犯錯,但我確信覺醒的心路,將隨時指引著阿成行走在浮沈的人生路上。

更寬廣的思考空間

上人說:「原諒別人,就是善待自己。」做父母的總容易指責子女的缺失,卻少有人能看到自己的不是,孩子犯了錯,父母就會不經意的說:「你總是……」、「你又……」、「我說了幾百遍了,你還……」;孩子若反駁時,父母就會搬出權威的教條要孩子閉嘴,甚至嚇阻孩子:「下再讓我看到你……,我就……。」

父母的一切言行難道都是對的嗎?即使父母的立場沒有錯,在和孩子溝通時,也要有柔和的聲色,孩子才容易接受。上人不也說:「得理要饒人,理直要氣和」嗎?

上人常教導我們:「想影響別人之前,先要改變自己。」此例個案,讓阿成醒悟的,不是長篇大道理,而是阿成的父親願意放下身段懺悔己過,留給阿成一個更廣的思考空間,導引阿成找回迷失的真心。親子之間,應該要彼此相互學習成長,若只是一心寄望孩子,一旦孩子無法達到預期中的期望,父母便容易陷於失望、挫折的深淵。

人格的成就來自於自我的覺悟,打罵表面上是最有效的管教方法,但事實上敦果是極暫而有限的,因為打罵填滿了孩子省思的空間,他們已無心再多方反省自己的對或錯。

退讓一步,檢視自己的過與失,同時給孩子一個照澈自我的機會,何樂而不為呢?

▲柔軟心

甦醒--周德全師兄的溫柔故事

◎陳淑伶

上人說:「江山易改,『習氣』也可移」,在慈濟世界中不乏這樣的見證。
一般人視之為「雅好」的「釣魚」,甚至「抽菸」、「嚼檳榔」、「口吐三字經」……
這些雖不算大奸大惡的習氣,然而,現年已經六十二歲的周德全師兄,
以「高齡」認識慈濟,仍能即知即行,當下轉變習氣。
讓我們來聽聽這位「阿公級」見習慈誠隊師兄的現身說法……

當我出生才二十四天時,生父母便因家貧、食指浩繁,把我送給別人當養子。

養父母從未生育,除了我之外,另外還收養兩個孩子。六歲時,養父因工作被派往大陸廣東,直到我十歲時才返台,這段期間,家計全落在養母身上。

頑劣的青澀年華

養母非常疼愛我,然而我的個性相當頑劣,對唸書又不感興趣,每次總要母親拿著棍子在旁邊「伺候」,我才肯安靜的坐在位子上。其實,我的心根本不在書本上,只是暗地裡盯著棍子,看它何時離開我的視線範圍,只要棍子一不在我身邊,我便像「腳底抹油」般地開溜。

打架滋事對我而言,也如家常便飯,常常人還未回到家裡,消息便已傳到母親耳邊;想當然耳,免不了又是一頓「棍子大餐」。

除了打架鬧事,小時候我還經常偷拿母親辛苦攢存的錢。從一毛、二毛,漸漸變成五毛、一元--別小看這些錢,在日據時代,一毛錢能買到好幾顆糖果呢!當然,母親在得知後,又是一頓毒打。

當年懵懂無知的我,自然無法體會母親的用心良苦,及那一片對子女的關懷之情,我甚至還幼稚地想「好,既然你這樣打我,等我長大,會賺錢時,我才不要養你。」如今回想起來,真是慚愧不已,非但不敬,還不懂得孝順以報反哺之恩。

無知的浪蕩歲月

年少輕狂的我,為了逃避讀書,有一次竟天真地揹起書包,扮起「天涯孤獨客」,離家四處流浪;從家鄉新竹湖口往南到台中、高雄環島一周。有時,肚子餓了沒東西吃,看到路

旁有婚喪喜喪,就偷偷地矇混進去吃一頓。

這樣的日子,剛開始倒覺得蠻逍遙快活的,既無拘又無束而且無人管;可是,日子一久,卻開始想念起那溫暖的窩--至少可以不必在外餐風露宿。也因此在父母還未找到我之前,自己便「倦鳥歸巢」了。

然而,體內不安定的因子,依舊躁動不歇。

工作之後,仍經常更換職業,十做九不成,一年換二十四個老闆;直到當完兵回來,我才覺得似乎該安定下來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葉方良 Rex-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