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四眼觀心

生命驛站

◎慈玫

「靜思精舍」對許多人而言,是重要的生命驛站;
我們在這一站下車,從此不再茫然不知去從,
從此生命開始發亮。

認識慈濟三年來,回精舍有十幾二十次了,每回坐火車過了新城站,我都保持一定的習慣,引頸向右張望,深怕錯過精舍一瞥,待灰白的屋脊和廊柱映入眼簾,我總不禁虔敬合十,內心升起感動和興奮。

找到自己的位子

說不出是何道理,如牽動心弦。從疾駛的火車上看,精舍樸實如民舍,毫不起眼。一向愛看山,蘇花公路的山脈壯麗,隨著雲煙的繚繞而千變萬化,但彷彿都比不上山腳下的精舍風景。

精舍不像一般的寺院道場,沒有五彩繽紛的華麗雕飾,好讓善男信女更覺熱鬧;也沒有層層院落,區隔在家與出家,好讓人生出「佛門深似海」的敬畏之情。

精舍周圍繞一圈,不到十分鐘,簡簡單單的建築,一目瞭然。人們來來去去,自由自在,你可以在大殿禮佛,在樹下喝茶發呆,也可以到廚房撿菜。

在精舍,每個人都有位子,從洗曬豆子、包裝蠟燭、打掃庭院到端茶洗杯子,人人都有插手的餘地。不是事情忙,需要人手幫忙,是精舍有最大的雅量包容十方來客。

人性善的源頭

精舍已少有寧靜的時刻,有時我不免會為我們這些來客的喧賓奪主而覺汗顏,例如:到醫院當志工回來,彷彿歸來的遊子,常常津津有味地把晚餐一掃而光;常住師父和師姊原可利用過年,享有幾天清閒,沒想到除夕團圓飯煮得多過平常。

其實,精舍已無主客之分,海內外慈濟人總說「回」精舍,而不是「去」精舍。即使道業荒疏,情怯生愧,常住師父的含笑招呼:「回來啦!」總令人有重新找到根的踏實感覺,不再飄飄蕩蕩。原來,精舍不會放棄任何人,除非是自己放棄了自己。

這般的人情濃郁,常令我想起鄉土的芬芳。現代文明光怪陸離,我們早已遺忘:在古早的時候,在人性的源頭,有人與人的相互體恤與謙讓。

生命開始發亮

有一次坐夜車回去,抵達精舍時才清晨三點多,一輪明月猶高懸在山巔,清輝普照大地,桂花暗香浮動,菩提樹影疏斜,好一幅似幻似真的人間仙境。

當然,隨著日頭的升高,這兒又將熙熙攘攘地忙碌起來,不是為自家忙,而是為天涯海角的苦難眾生付出,無怨無尤,日日年年,這分承擔是無聲說法,是慈濟人行菩薩道的力量源泉。

學佛學在平常心,處處是水月道場。只是,精舍對我們許多人而言,是一個最重要的生命驛站。有一天,我在寮房的高處遠眺,更悟出這個道理--像小盒子相連的火車嗚嗚向前奔馳,車上的人從一站到另一站,都是人間過客;幸好,我們懂得在精舍這一站下車,從此不再茫然不知去從,從此生命開始發亮。



▲上布施

愛的付出,善的合唱--「骨髓捐贈宣導片--成龍篇」的誕生

◎周淑美

當您從電視畫面上見到成龍操著一口廣東台語,
衝著您說:「慈濟和我在找一個人,那個人可能就是你」時,
請別小看了這支五十秒鐘的廣告,它,蘊含了
上人的悲智、赤子的純真、病家的宏願、朋友的真情以及
藝者的熱忱、專業者的投注……和一位女中豪傑的自我實現。

螢光幕上,成龍矯健俐落的身影在人群中穿梭尋覓,然後,他面對鏡頭,真誠而凝重的告訴觀眾:「慈濟和我在找一個人,那個人可能就是你!」……最後,畫面停格,出現「5月22日,慈濟捐髓驗血活動」等等字幕,成龍旁白:「台灣,每年有急切需要骨髓捐贈的血癌病患;你,是他們唯一生存的希望!」

用家喻戶曉、老少咸宜來形容成龍先生知名度是不為過的;這位動作派的國際巨星,無論是銀幕上的形象、或私下的言行舉止,在在都成為眾人的焦點。而身為偶像級的公眾人物,他也頗能愛惜羽毛,並深暗「回饋」之道--他成立獎學金嘉惠年輕學子;加入香港影視名星足球隊,不定期的為慈善機構募款;為台灣觀眾拍攝了一支呼籲捐血的公益廣告……而今,他又二話不說的,在臨去加拿大拍片之前,軋期替慈濟的骨髓捐贈廣告片義務演出。

是怎樣的因緣際會,使當紅的金馬影帝成了慈濟呼籲骨髓捐贈的新代言人呢?細說它的前後緣由,真似一齣溫馨動人的精彩好戲……

頓悟無常,參與推動捐髓宣導

去年十二月,財政部前政務次長何顯重先生因病棄世,何老的女公子

美頤師姊喪父之慟的同時,又獲知多年摯友罹患急性白血病,若是化學治療失效,則需做骨髓移植以挽救生命……

美頤師姊的摯友是位熱愛生命、才智過人又古道熱腸的傑出律師,在三十八歲,事業成功、婚姻美滿、生活順遂如意的時刻,突然就陷落在生死存亡的關頭中。而這位堅毅的女士在驚震之餘,沒有憤世嫉俗,未曾怨天尤人,反而滿懷鬥志去面對死神的挑戰--發下大願,以積極的行動,全力投入、支持慈濟的「捐髓活動」。

接受化學治療的痛苦是難以言喻的,美頤師姊眼見摯友在劇烈的療後反應,體力大量損耗的情況下,仍強撐虛弱不堪的身軀,躺臥在病榻上構思、起稿,認真設計捐髓的宣導手冊,並印發了七萬份信函給許多公司行號的企業負責人,希望透過另一層管道,帶動更多人加入捐髓行列;甚至對每一位前來探病的親朋好友大力鼓吹:「把對我的關愛,擴展向所有的白血病患--請去響應慈濟主辦的骨髓捐贈活動!」

摯友推己及人、無怨無悔的愛心展現,深深撼動美頤師姊:「父親的走,使我體會到人生的無常;好友的病,使我更感受到我們應該珍惜自己所擁有的。而我們若有能力幫助另一個生命,又是多麼的難能可貴!」於是,她義無反顧的「與友同行」--

一月二十三日,她和夫婿出現在台北分會,成為當日參與「慈濟台灣地區骨髓捐贈資料中心」正式成立以來,第十一場捐髓驗血活動的成員之一;然後,一手承接摯友推展骨髓捐贈呼籲的心願。

兒子說:「寫信給成龍啊!」

眼見母親鎮日記掛骨髓捐贈的呼籲,美頤師姊就讀小學六年級的兒子開口了:「媽媽,您應該找成龍來替慈濟拍一支捐髓廣告,就像他叫大家捐血一樣,一定會感動很多人來參加的。」成龍一直就是兒子心目中的偶像。

「找成龍?怎麼找?」美頤師姊直覺反應著。

「寫信給他啊!」

「寫信?那怎麼可能成呢?」

「您不試怎麼知道不成呢?」

美頤師姊是財經界的女強人,做事向來積極明快、劍及履及,兒子一派純真的提點,不由得令她默想:「是啊!不試怎麼知道呢?」

心念既起,隨即付諸行動,果真振筆疾書,寫下了摯友的狀況、寫下了慈濟的美善,也寫下無限期待的邀約。只是,在託人轉交信件的當兒,她心中是不存一絲兒奢望的……

事過兩週,居然收到香港來的傳真--成龍影業公司的蘇總經理表示,希望能更詳細瞭解所謂「捐髓活動」事宜,以及成龍該如何支持?

意外的回音,讓美頤師姊歡喜異常,四月二十日,她傳真了一份文稿給蘇先生:「……誠懇地盼望成龍先生能撥冗拍攝三十至九十秒的公益廣告。五月二十二日在台北將有一次大規模的捐髓驗血活動,若能趕上在前

兩天於電視上播出,相信一定可以激發更多有愛心的人來響應。當然我可以想像,在這樣緊迫的時間,要實現這個願望,似乎是困難重重。無論如何,我親愛的好友這一週以來白血球只有一百,為了幫助她完成大願,以及救助我們識與不識、在生死邊緣掙扎的白血病患,希望成龍先生能夠發心共襄盛舉。所謂『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我聽說成龍先生也曾在香港為一位白血病的小朋友盡力。事實上,若在台灣成立一個十萬人的骨髓資料庫,是可以嘉惠海內外中國血統的白血病患,在往後歲歲年年,幫助一些面對死神挑戰的青少年,及時找到他們可以相合的骨髓。我個人覺得,這實在是非常有意義;但是捐髓真的比捐血還難,所以,很需要成龍先生幫忙推動這個活動……」

四月二十二日,接到對方答覆:「成龍樂意支持!」並言明成龍即將赴加拿大開拍新片,一切,得加速進行。

國際巨星義務贊助廣告拍攝

四月二十七日,再次收到傳真:「請如期於五月五日到港拍攝。」

接著,就像動作片一般緊湊、密集,美頤師姊在短短一週內,完成一連串的聯繫工作;五月五日,和拍攝小組準時出現在香港--行前,她還特地交代朋友前往榮總,請醫護人員代遞一張卡片給已轉入隔離病房的摯友:「請安心靜養,我會替您完成心願。」

片子開拍前數日,香港的氣候一直是陰雨綿綿,氣象預報也不樂觀,負責拍攝這支片子的王念慈小姐有些擔心,因為壞天氣將影響外景部分,到時勢必增加製作成本。美頤師姊告訴她:「不用考慮預算,無論如何都得把握時機,圓滿因緣,一切費用,我會負責設法。」

「五月五日晚上我打理行裝,從香港來的電話還說那兒正下著滂沱大雨,沒想到第二天抵達香港時,竟然是風和日麗、陽光普照的大好天氣!連老天爺都幫忙成全這椿好事!」

慈濟香港聯絡處十餘位師兄師姊,五月六日大清早就前往尖沙咀,大夥權充臨時演員,認真專注的接受導演的調度、指導。十一時三十分,成龍依約而來,和王念慈小姐稍加溝通後,隨即投入拍攝的作業中。

「成龍不愧是位國際巨星,態度謙和、親切,並且十分敬業,不厭其煩地遵照導演的要求,不斷重複相同的動作,一直到導演滿意為止。尤其是王念慈小姐突發奇想的臨時請成龍加上一段台語發音,對他來說,這真是『最高難度』的演出,而他仍勉為其難的接受;為了廣告效果,他真的是不計形象--雖然當他經過一番惡補,NG了十餘次而煞有介事的用台語說出『慈濟和我在找一個人,那個人可能就是你』時,在場人員全笑翻了--因為那句廣東台語實在太『可愛』了!但每個人也都知道,雖然這句話的發音有些走樣,但他已經全力以赴了。」

「而每當休息時間,一旁圍觀的

遊客和影迷們蜂擁而上,紛紛挨著他合照留念,但見他也都能來者不拒,還提醒大家:『別擠壞了』『小心受傷』『別急,慢慢來』。在四個小時的工作過程中,他真是一刻都不得閒,但卻能自始至終綻露微笑的面對任何人。」

「最難得的是他具足回饋人們的愛心。聽王念慈小姐說,上一個呼籲捐血的廣告,成龍不但義務演出,連往返港台的機票都還是自費的。」

成龍拍廣告的片酬是港幣三百萬(約合台幣一千萬元),為了感謝他「為義捨利」的豪情,美頤師姊巧心尋購一方雕飾龍鳳的明代玉珮,連同上人的數冊著作,一起致送給這位有心的藝人,而他也欣然悅受--自古寶劍贈英雄,人間的至善至美,盡迴蕩在彼此的相應之間。

只要是好事,就要勇於嘗試

腳本中有一段患者在醫院中診療的鏡頭,原本準備做實務拍攝的,但一則擔心增加病人的負擔(血癌患者無論是生理或是心理狀態,大都非常衰弱),再則不願干擾院方的醫療運作,於是,找人串演成了當務之急,只是臨時上哪兒去找適當人選呢?美頤師姊靈機一動,就讀二年級的小女兒頓時成了最佳童星--八歲的立琳聰慧可人,經母親的言行薰染,知道這是「做善事」,她也極其樂意的接受這個安排。五月九日,在榮總的協助下,完成了此段影片的拍攝。

在大好傳播公司戮力的拷貝剪輯,以及國內三家電視台的義務提供時段下,「骨髓捐贈--成龍篇」終於趕在五月二十日於螢光幕上播,出為二十二日大台北地區「捐髓驗血」活動及時暖身。而在送往電視台播放之前,上人特地抽空觀看試片,等看到成龍一臉認真、慎重的表情,卻是一口「廣東台語」的畫面時,也不禁莞爾的建議:「加上對白字幕吧,這樣大家會更清楚地感受到他的美意!」

五月二十二日,全省第十二次「捐髓驗血」活動分別在慈濟台北分會、新店能仁家商、西區憲兵隊、馬明潭憲營區及興德里憲兵營區舉行,當日響應此項活動的人數共有二千九百零七人,也因此讓資料庫的總累計人數,達三萬六千五百七十人。

對於見多識廣,學養、能力、才情兼具的美頤師姊而言,順利完成「骨髓捐贈--成龍篇」的拍攝,使她一向豐厚的生命,更增添喜悅的高峰經驗;尤其令她雀躍的是,摯友的病

況竟在片子完成之後獲得控制,並且日漸起色,除了「不可思議」、「美夢成真」的直覺反應之外,她深深感恩每一位參與其事的人,她謙稱:「我只是居中穿針引線讓大家的力量、心意結合在一起而巳;實在是太多貴人相助了!他們總是適時出現助我一臂之力。」

「一椿看似不可能的事,竟然就意想不到的完成了,這個美妙的過程和結果,清楚的告訴我:做好事是需要勇於嚐試的,只要我們執持的是好心念,萌發的是大悲願,凡事必能心想事成。」美頤師姊的這番體會,可也明明白白印證上人常說的--「有心就有福、有願就有力。」

上人樸實話語觸動內心深處

提到上人,美頤師姊有著無限的孺慕之思、崇仰之情。初見上人,是在今年三月陪摯友隨「慈友會」前往精舍。「上人就像大家的媽媽一樣,是那麼的慈藹柔和,體受到從他身上散發出來的慈愛的感動,是無法用言語形容的!」當時,上人正向懿德媽媽開示:「能捨才能得,要擴展小愛為大愛,從愛自己家人進而去愛普天下眾人。」簡單的兩句話,卻如雷霆萬鈞般地將她從喪父之慟中喝醒。而當她以一位「客人」的身分和大家分享心得時,她是那麼情難自禁的淚如雨下--糾結已久的心就此抒放。

離開精舍回到台北,她提筆寫下了「溫柔的慈悲」--

溫柔的慈悲父親走後,我竟無法大哭一場,自己都感到萬分訝異,多少次,在眼眶中打轉的淚珠被忍住,其實,有時真想好好痛哭一場,但不知為何總將淚水流入心底,大約真是「大悲無淚」。遇見一些感動的事,內心仍然是十分起伏,只是竟不知為何總是下意識地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讓淚水泛濫開來。一直到陪好友去花蓮見證嚴上人,忽然,所有壓抑心坎的眼淚都奔流而出,雖然是第一次見證嚴上人,她句句真誠樸實的話語,卻那樣巧合地觸動了我內心深處,那淚水卻不再是悲傷的淚,而是「深得我心」的震撼與感動!終於能從喪父之痛的哀傷中走出來。心懷著父親給我們無盡的愛,衍生為對所有病患的「同體大悲」,心中雖仍有無限的思念,但那錐心的疼痛,似乎已因擴散昇華的愛心,而不再那麼刺骨,父親,您一定也會在九泉之下含笑吧!美麗,原來不盡是美好,而眼淚,也不盡是悲傷,倏然又參悟了好多!也肯定了那持續大愛的真諦,我的心豁然開朗,

所有的迷惑都煞時雲消霧散。回到台北,心情仍久久迴盪,那正是我內心所憧憬嚮往的「真善美」,卻那麼真實地呈現在證嚴上人身上,原來那延綿不斷清流的源頭,真真是那麼清新可喜的大愛,那能常在她左右聆聽教誨的師姊們真是有福之人;也難怪她們那麼歡喜地付出,我也衷心期盼有緣能沐浴如此之師恩。

生命湧現定靜安寧力量

而早在一月二十三日,她到台北分會參加「捐髓驗血」活動的當晚,就已深品「捨得」的意味;兩段文字併現,映呈美頤師姊由悸動、激越,趨向安穩、平和的心境轉折。

捨得

有捨才有得。
朋友,也許你現在不能明白
我想要告訴你的,
但是,我衷心希望
你慢慢能夠懂得,
也真誠地期盼你終究能夠體會。
人生,
有什麼是我們真正捨不下的呢?
但是,
我們終歸還是要捨下這一切。
在父親真正化成骨灰的剎那,
我在感傷中突然悟出--
生死愛恨得失,均在一念之間。
我忽然了解
所謂「遺愛人間」的道理。
人如果在悲傷痛苦中不能
頓悟人生的真諦,
那麼,豈不是真正
白白受了這番苦楚?
在得失之間,
我們究竟是得還是失?
亦是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
那麼我們到底在計較什麼呢?
名或利?富或貴?痛苦或快樂?
我在百思中倏然明白:
人生豈不如四季--
春光明媚,夏陽燦然,
秋意清涼,冬景蕭瑟。
若不知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道理,
自然晚景淒清,難耐酷寒。
朋友,行到中途,
我想我們都歷經了一些人生的悲歡離合,
也更能體會「惜緣惜福」的重要,
但在生活中真正能做到幾分?

卻也只有點滴在心頭。
「施比受更有福」的蘊意,
如何在我們生命中去深刻體會,
而不只是掛在嘴邊的
「老生常談」,
如何去原諒
別人的無知、貪婪與猜忌,
如何去啟發
人性內在的善心與潛能,
這又是多麼知易行難的道理。
看到社會的亂象,
民主的污濁與人心的迷失,
我們在憂心沮喪之餘,能做什麼?
這時候,看到諸如慈濟的善心付諸行動,
真如心頭一股暖流,
久久不能自己,
就從身邊的一點一滴開始也好!
不是嗎?

「記得一月二十三日到分會參加捐髓驗血活動時,看到當時的場面真是驚訝極了,我詫異於台北都會竟潛居著這麼多的愛心人!而看到師兄師姊們無怨無悔的無私付出,人與人之間的氣氛是祥和的、歡喜的,我衷心好奇--能調教出這樣的弟子,是什麼樣的師父?」

直到見著了上人的慈容,她豁然得解:「上人悲懷,所以有教無類;上人智慧,所以應機度化;上人實踐,所以風行草偃!」

「到目前為止,自己也見過如布希、柴契爾等具有影響力的許多人物,但唯有在見到上人時,才最觸動我的心弦--他那既出世又入世,捨塵緣卻不離眾生的襟懷,自然會令接近他的人受到感召。聽上人談話,沒有華麗的語詞,但是句句都能穿透人心,因為他說的佛法是那麼明澈、口氣是那麼誠懇、神態是那麼專注。」

「每每在親近上人之後,再度面對生活中諸多紛擾人事時,內心總會湧現一股定靜安寧的力量--想想上人肩挑眾生苦難尚且不退,自己的承擔算得了什麼?」

僅此一念,美頤師姊把所有的壓力化為助力,全部的危機轉成契機,接著而來的變化是家庭關係更融洽了,事業的發展更順遂了,連她自己都覺得:「最近怎地好運連連,在任何狀況下都能心想事成。」而當初擔心她既要營管事業,又要照顧家庭,還要從事公益活動的推展,哪來三頭六臂可用的朋友們也嘖嘖稱奇:「你是怎麼做慈濟做成這樣的?」言下之意

,頗耐人尋味。殊不知若以慈濟人的眼光來看待,它其實是有著一個很好的詮釋,那是--愛和善的良性循環。

付出愛,讓社會多一分溫暖

「父親留下最珍貴的東西是他人格典範,他老人家做事的態度是:衝勁十足、鍥而不捨;做人的原則則是:隨時隨地助人,且為善不欲人知。在父親往生後,家中經常出現一些陌生人在父親的靈前涕泣、默哀,相詢之下,才知道他們都曾受過父親的幫助、照顧。」承襲父親的特質,美頤師姊相待於友人也是義氣干雲,而對於自己承擔的事務,無論難易,她都能不諉不讓,而且極有效率的圓滿完成--以參與推動呼籲「捐髓驗血」的活動為例,她運用曾任花旗銀行副總裁的關係,寄發兩百份相關資料給她過去的同事和部屬;身為美僑俱樂部的會員,她把資料譯成英文,邀約有緣者前來共輸愛心。

「呼籲骨髓捐贈和呼籲捐血的結果不同,它無法立竿見影,一蹴可幾。我努力透過慈濟團體之外的其它工作、社交管道,對社會大眾做訊息的傳遞和觀念的植入,提醒大家:人人都可以對識與不識的人給出一分關愛和實質的幫助,而更重要的,是希望藉由這個接觸,激發更多人的愛心,好讓我們的社會多一分可愛、溫暖。」也因此,每當有人對美頤師姊說:「我不敢捐髓,捐錢可以吧!」或「我雖然不是慈濟的會員,但一直在幫助某些殘障團體」時,她總是誠懇地回道:「請繼續做你們在做的善事,無論如何,做一點遠比沒做好。」而對於某些質疑的聲音,她也任由它去,因為她知道,由觀念到具象行為,由呼籲到蔚為風氣,這中間必須經過無形的潛移默化,一切,有待時日的累積來呈現。

確立生命意義與人生方向

先是為了朋友才投入捐髓呼籲,再從而認識慈濟、接觸上人,幾番體會,幾番成長,甫過不惑之年的美頤師姊更確立了自己的生命意義和人生方向:「眼中一向堅強、受尊敬的父親,在晚年因外界流言中傷,加上老病所苦,看著老人家心結糾纏,難以平氣,為人子女的我們卻只能在一旁心疼卻又愛莫能助。父親的抑鬱以終,帶給我極大的省思,原來,人應該學習用智慧體會生活,有智慧的生活是明朗、飽滿的,面對任何外來的挫折打擊,都能安然過關,而上人正是一位最好的學習榜樣。」……

※※※

改日,當您從電視畫面上見到成龍操著一口廣東台語衝著您說:「慈濟和我在找一個人,那個人可能就是你」時,請別小看了這支五十秒鐘的廣告--它,可是蘊含了上人的悲智、赤子的純真、病家的宏願、友朋的真情、藝者的熱忱、專業者的投注……和一位女中豪傑的自我實現。



▲千江映月

快,準,好--慈院急診部全面強化服務品質

◎張輕安

隨著急診病患人數的激增,
及慈濟醫院在花東地區醫療體系中扮演角色的日趨重要,
慈院急診部在軟、硬體方面不斷擴充,
近來並建立主治醫師專任制度,逐漸朝獨立成科的方向發展;
加上在「東部地區緊急醫療網」的救護系統中,
擔任了基地醫院的重要角色,因此巳配合醫學院的成立,
規畫出未來的短、中、長期目標,
以期達到質與量雙方面的提升與強化。

慈濟醫院地處邊陲,在民國七十五年開業之初,由於醫招募不易,並沒有固定的急診部主任。曾由神經外科主任蔡瑞璋兼代加護病房及急診部主任、泌尿科主任張世忠也曾代理過一年。雖然他們本職巳相當繁忙,能花在急診的時間及精神有限,但在醫護人員用心且無所求的付出下,也逐漸取得病患的信心。

擴大編制,獨立成科

直到七十九年四月,趙凱主任到職專任急診部主任,積極擘畫,逐漸架構起目前的體制與規模。他非常用功地積極汲取國內外急診醫療新知,去蕪存菁,配合慈院及花東地區的現實狀況調整後,落實在慈院急診部中實施,其中最立竿見影的措施為:

■成立「外科急救小組」:

將相關醫師及急診部所有資深護理、行政人員全部納入編制待命;並安排急救護理的在職訓練課程,所有小組人員全員參加;而資深人員隨身攜帶呼叫器,即使假日也需隨傳隨到,機動支援值班人員,以支應緊急或大量傷患之需。

■擴充編制:

由於急診病患急遽增加,且人數及情況均極難控制,隨時可能有各種情況發生,於是急診部積極增加醫護人力,目前除醫師編配全面由七位主治醫師專任、住院醫師支援外,急診部的護理人員共二十三人,包括:急診護理長一人、副護理長一人,臨床教師一人,其餘護理人員二十人。

■建立分科制度:

將急診部的診療室區隔為外傷科、非外傷科及小兒科,護士們也輪流到各科值班,熟習各科作業狀況,其中一科特別忙碌時,他科的護士就會前去支援;如此,在責任清楚且密切支援配合下,建立了良好的團隊默契與共識,成員感情濃郁,良好的氣氛使得該科護理人力流動率較小,護理人員也因此累積了豐富的急診護理知識及應變、判斷的能力。

■建立主治醫師專任制度:

過去,由實習醫師為急診室第一線主力、住院醫師擔任第二線主力,無法應付時,才由主治醫師出馬支援,幾乎是國內各大醫院急診系統的普遍體制。事實上,急診病患很多是重傷、急症或因種種原因而生命垂危者,判斷、處理的過程非常重要,急救時間抓得越緊、效率越好,判斷越準確,病患的存活率越高;是故,急診室的醫護人員更應有豐富的經驗、精湛的醫技及應變能力,才能協助病患以最好的條件對抗死亡。

因此,慈濟急診部在趙主任積極規畫下逐漸朝向專業化、獨立化發展,自去(八十二)年七月一日起,慈院急診部的醫師做了突破性的調整,完全由急診部專任的各科主治醫師值班應診,住院醫師居第二線,以輪值方式排班,由主治醫師指導,俾使瀕臨死亡邊緣的急診病患能獲得最快、最好的醫療及照護,住院及實習醫師也能得到快速的成長。

■成立「檢傷站」及「急門診」:

以往各大醫院的急診服務是有限度的,需達到相當標準,如:非達三十八度高燒不收……而慈院急診部為方便病患,並不設限;但為使有限的急診資源用在最需要之處,因而成立「檢傷站」及「急門診」因應。檢傷站由資深護士負責,前來急診的病患均由檢傷站立即檢查、分科,非重傷或緊急情況(如拆線、感冒久病不癒……),均分科到「急門診」處理。急門診開放時間從下午三點到晚間十一點,由家醫科資深任院醫師輪值;以便在不影響急診的作業下,達到急診病患快又有效的要求。

■改變硬體設備:

為免過度影響開刀房正常作業,慈院急診部的外科治療室中,巳有人工呼及器、麻醉機、手術燈、超音波

及各種先進的導管等開刀房設備,嚴重的病患經急救後,若需開刀而開刀房一時排不出空檔時,在醫、護人員緊密的配合下,立刻就可以在外科治療室中從事緊急救命手術了。目前,急診部對於特殊的心肺急症、嚴重創傷、燒傷、脊椎挫傷、高危險新生兒、精神科疾病、食道異常、蛇毒及其它中毒,均有處理能力。

■教育訓練:

急診部醫護人員除每人均具備急救操作技能外,在職主治醫師全年均安排在職專業訓練,如外傷主治醫師訓練計畫等,並依地方特色派遣醫師到其他醫學中心接受專業訓練,如蛇毒及其他中毒專業課程等等。

在護理人員方面,除個案討論及院內定期上課外,並配合需要,安排人力前往台大、榮總等醫學中心接受如外傷病人處理等課程的訓練。而趙主任也會不時的設計許多作業,不斷對護理人員進行考試,因此科內護理人員的判斷、應變處理能力均極強。

而為因應東部地區緊急醫療網的空中直昇機救護之需,急診部並希望能派兩名護理人員赴國外接受航空醫護訓練,以使急救網的功能得以發揮得淋漓盡致。

此外,急診部並對院內非醫護人員定期授予心肺甦醒術訓練。為配合緊急醫療網之需,急診部自四月份起甄選三十五名花蓮本地的慈誠隊志工,進行為期三至五個月的初級急救員訓練,訓練結束後將固定排班,在一一九指揮中心支援。未來並將視成效增訓初級急救員,且挑選時間、能力許可並表現優良者,繼續進行中、高級急救員訓練,期對地方做更深、更廣的服務。

快、準、好的服務要求

佛陀說:「人命在呼吸之間」,這句話在急診部中,日日、時時、刻刻都在印證。慈院急診部同仁秉持佛陀的理念,爭取分秒剎那間的服務機會,期能做到快、準、好的標準。而對急診部未來的發展,趙主任也做了許多規畫。

短程計畫中,自今年七月一日起,急診部將區分為「外傷科」、「非外傷科」、「小兒科」及「急門診」四科,走向更獨立化、更專業化的目

標。屆時外傷及非外傷科(包括一般內科、胸痛科、職業傷害、毒物及老人病等)將各有四位主治醫師的編制,小兒科三位;其他各科亦均採二十四小時待命方式支援一名值班醫師。如此一來,將更利於學術上的疾病分類及患者的需求,做到「快速評估、快速檢查、快速治療」的目標;同時,也可以減少院內各科的負擔,不必經常被召到急診部支援,而可以專注於病房的照顧及門診的服務。

為配合服務量的成長,急診部最近將大興土木,讓「辦公室地下化」,所有的行政辦公室均移入地下室,一樓平面完全做為診療用途,醫療器械也將重新擺設,以方便急診作業。

在中程計畫方面,急診部將自七月一日起,每週開會進行品管控制及監督制度,針對急診死亡患者做個案分析,評估其到院前的急救是否妥善、運送過程及到院後的處理有無耽誤、診斷是否正確,用藥是否妥當、有無副作用,手術有無缺失、加護病房的照顧是否妥善……所有的醫療行為均將做完整的評量,針對缺失檢討改進。對外,也將評估患者的滿意程度與需求,以患者的反應做為未來政策的重要參考;並對急診部編制內的成員進行觀念、態度與精神層次的再教育。

延伸至到院前的救護

同時,慈院急診部也希望能擴大服務範圍,將院內的急診、後勤、一一九,乃至整個「東部地區緊急醫療網」的責任醫院及救難組織,視為一個團隊,做整體性的協調與支援,並願意主動提供民眾及其他醫院做得到的服務,以回饋地方及社會。

慈濟從事的是慈善志業,慈濟醫院非但是宗教性醫院,也是服務性的醫院,並朝向醫學中心及花東地區的後送醫院定位,於緊急醫療網中又是責任醫院兼基地醫院,在花蓮地區的醫療急救事業中地位日趨重要。而花蓮地區限於狹長封閉的地理限制,在客觀條件上必然需善用現有的人力、資源,在區域內建立起自立自強、自給自足的醫療體系,尤以到院前的救護處理至關緊要。

目前,「東部地區緊急醫療網」無線電通訊系統的中繼站北達天祥、大禹嶺,南到富里,均在通訊範圍內,配合配備完整、可施行小型手術的加護型救護車,加上慈濟具有豐富的人力資源,尤其有觀念、態度均佳,服務病患心態積極的急救員志工參與。救護車每次出動均配置有住院醫師

、護士及急救員各一位,可將急診的「室內」作業延伸到現場,對傷重病患及早展開救護,提升緊急醫療及救護品質與時效,使傷、病、殘、亡人數減到最低,以保障在花東地區民眾的生命安全,提高人口素質。

所有生命平等尊重

在遠程目標方面,為配合未來慈濟醫學院「急診醫學科」的設立,急診部巳未雨綢繆,編列計畫對急診住院醫師施行嚴格的訓練。也希望慈濟醫學院招進來的學生及其他對急診醫學有興趣者的參與,集思廣益,群策群力,向醫學先進國家吸收新知,修正為自己合適的模式,發展出慈濟的特色,而能給予未來的急診醫學科學生最好的師資、最好的設備與最好的訓練,以造福病患。

凡此種種,均是完全付出而沒有回收的投資,慈院急診部以尊重生命、醫療人權及生命尊嚴平等為基點,希望能提供民眾最好的服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葉方良 Rex-YEH 的頭像
    葉方良 Rex-YEH

    葉方良-LINE@商業教學:【盛鐸電商文創 O2O行銷】

    葉方良 Rex-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