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世界

防空洞裏的沉吟

◎謝寶慧

這是發生在屏東地區的一則個案,
由於楊東穎師兄覺得付出甚是微薄,
且是本分該盡的職責,以致一直婉拒採訪報導。
而今故事披露,師兄、師姊們的用心自不需多言,
其可貴處在於起而力行的身行付出,
也讓周遭的人感受到一種愛的交流。

這已是一年多前的事了。某日一早約八點多,楊東穎師兄接獲一會員打來的電話說:「XX防空洞裏有一退伍老兵快斷氣了,你們快過去看看吧!」

闃黑陰溼的防空洞

老兵是個流浪漢,平日只是喝酒買醉,並無任何親人,他窩在防空洞裏,生活起居全在那兒。東穎師兄伉儷知道情況後,立刻準備一些更換的衣物和洗澡的工具,欲先替老兵沐浴更衣後,再送他到醫院。

沿著闃黑的沙石通道進入,令人止息欲噁的惡臭不斷強撲襲來,地上散滿了紙、布、水……等陰溼的雜物,踩起來軟虛虛的,在厚實的堡壘中,卻讓人有著惶惑難安的不安全感。

那個老兵從隔壁廟裏牽了一條電線,引了一盞小燈光過來,年約七十歲左右的老兵癱在那兒,說不出一句話,昏暗的燈火映著他枯瘦、泛黃的臉頰,和一雙更顯無助的眼神。

洗淨歲月塵埃

師姊們開始燒熱水,東穎師兄則偕同另一位退役軍人先轉往管區派出

所,欲查明老兵身分並與管區警員取得聯繫、配合。警員知道事情梗概後,熱心地願親自至戶政事務所,查詢老兵的背景資料。師兄接著又到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報備。

東穎師兄折回防空洞時,師姊們已替老兵清洗好了上半身,然後由師兄接手為其擦洗下半身。

老兵這樣躺在防空洞已不知有多久的時間了;而他羸弱的沉吟是經過了多久才傳到人們的耳裏?早年征戰,馬革裏屍的豪情壯志,而今已淹沒在歲月的塵埃中。師兄輕輕地為其拭去一層又一層的污垢,甚至用手指摳沾滿排泄物的身體各部位……。為了顧及對方的人格尊嚴,他們忍著異味不敢戴口罩,好幾次師兄終還是忍不住劇臭而跑出防空洞欲噁,一次、二次,第三次師兄暗自祈求上人願力加持,願自己能忍辱負重完成這任務。

聞訊前來的附近居民不少,有頗感贊同的;也有頗不以為然的,而不管各方的聲音如何,師兄師姊只是盡心地做著該做的事。

十方愛的匯聚

幫老兵換穿了乾淨的衣裳,師兄將他揹出防空洞,送往屏東的婦嬰醫院治療。辦完住院手續,好幾位師兄、師姊都發心願負擔老兵的醫藥費,並協議白天將輪流照顧老兵,晚上則請看護負責照料事宜。老兵由於酗酒之故,整個肝功能都喝出了問題,眼睛、皮膚皆呈現了黃疸症狀。

該院副院長得知事由後,曾前來探視,感於師兄、師姊的無所求付出,表示醫療費用將全由醫院負責。

到了晚上六點多,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並派員前來,該員希望能將老兵轉往專門負責榮民醫護的高雄榮民醫院,並私下發心載送的救護車費用。而師兄姊仍定期前往照顧。

如侍家中長者

將老兵送往醫院後,師兄師姊們又到防空洞老兵的「家」打掃、消毒一番,把該清洗的衣物清洗,破舊已不堪使用的東西則丟棄,一位老兵的朋友也一同前往整理,而在整理的同時,找出了老兵的榮民證以及六、七千元的餘款。那位同袍擔心:東西都清理掉了,老兵回來怎麼辦?「放心!我們會為他買新的床單、被褥,日常所需的器物,我們都會為他添置、準備齊全的。」

師兄師姊們對待老兵,就如侍奉家中的長者一般,他們悉心地為老兵擦澡、悉心地陪在他的身邊,他們猜想老兵一人獨居如此久了,一定非常期盼享有兒孫滿堂、含飴弄孫之樂,一定是現實的孤寂逼迫他以酒來尋求解脫和麻木自己。一通不期然的電話,結下了彼此的緣份,他們祈禱老兵能夠痊癒,讓這分緣能夠延續,讓老兵能再重新走出有意義的人生路。

平靜合上了眼

距發現老兵約三、四天光景,病入膏肓的老兵終於支撐不住了,那天他一直等待,一直等到師兄來的時候,他終於合上了眼--。

對於老兵生前的許多事,追溯已然多餘,這些點點滴滴的事,也將隨著他的逝去而入土埋藏。

他的喪葬費用由軍中負責,師兄利用他的遺款買了些水果祭儀,而剩下的錢,老兵的朋友一致決議交由師兄處理--捐做慈濟建設基金。

東穎師兄回憶說:「當初只是無所求的付出,但在整個過程裏,因為我們的行動和心念而影響了周遭的人,願全力支援、配合我們,這似乎也是另一種無形的回向。」

防空洞內老兵的故事早已落幕了,但愛心的故事卻永遠沒有落幕的時候……。

▲琉璃世界

三十年仇怨一筆勾

◎李錦源

為「叔叔」封釘的當時,我放聲大哭--
三十多年來,瞋念佔據我的內心,
為了這個復仇的惡誓,
把我自己縛得這麼痛苦,
我又得到了什麼?

上人時常教育我們,人要做到「普天三無」--普天之下,沒有我不愛的人;普天之下,沒有我不能信任的人;普天之下,沒有我不能原諒的人。

身為弟子的我,雖然謹記在心,但是,畢竟還是一個凡夫,加入慈濟才短短二年而已,在這二年當中,我很認真地在學,但是,是否能夠真正做到上人所教育的「普天三無」?尤其是「普天之下,沒有我不能原諒的人」這一點,老實說,我沒有把握,因為我的瞋恨心一向很重。

三十年前惡誓

在我十四、五歲的時候,我曾發了重誓--在我有生之年,一定要找到一個人,這個人如果還活著,我一定要他的命;他如果已經死了,我也要到他的墳上敲三下。於是三十年來,我用了盡了精神、耗費了很大的力量,動員了很多朋友,甚至動用了法院傳票,就為了找到這個人。

加入慈濟之後,受到上人的教育,和一些師兄、師姊們的薰陶,「要他死」的這個念頭雖然已經沒有了,但是,是否能做到完全原諒他呢?是否能達到上人所教育我們的「普天之下,沒有我不能原諒的人」呢?這對我是個很大的考驗。

這個人就是小時候對他「叔叔長、叔叔短」,叫得很熱絡的人。他雖然不是我爸爸的親弟弟,但是先父對他就像是親兄弟一般,有福同享,還提拔他擔任公司總經理的職務。

先父當年的生活,是比較浪漫型的,喜歡過著風花雪月的日子。所以,他將公司所有的財務、一切證件,甚至印鑑,全部交給我這位「叔叔」保管。

沒想到,這位和我們親如家人的「叔叔」,竟因一時的貪念,利用先父只顧自己浪漫的生活,沒去照顧生意時,捲款潛逃了,並且還用父親名義開了一大堆空頭支票,留下大筆債務。

我的父親受了這麼大的打擊,整個人就垮了!後來又犯了票據法,憂

憤而死。

父親過世時,咬著牙唸著他的名字,眼睛不肯合起來,那死不瞑目的情景,深印在我心裏,我心痛如絞,一個十四歲的孩子,就發下重誓--今生,我一定要找他復仇。

一通陌生電話

就在今年五月底的某一天,我下班回家,洗好澡,準備要休息時,忽然接到一通電話。電話中傳來一個陌生的聲音:「你是不是李錦源?」

我說:「是呀!」

「你爸爸是不是XXX?」

「是的。」

他問:「你明天X點X分可不可以到XX地方來和我見個面?」

我說:「對不起,請問你是誰?你怎麼知道我的名字和電話?又怎麼知道我爸爸的名字?而且為什麼要約我出去見面呢?」

「你一定要來和我見面。」他說,他到電信局查,查出三個李錦源,一通一通地打,打到第二通,就找到我了。

我問他:「你約我明天出去,有什麼事嗎?」

他說:「你出來就知道了。」

「除非你告訴我你是誰,否則我不可能和你出去的。」說完,我就把電話掛斷了。

不到一分鐘,他又打過來說:「如果你要知道我的名字,我現在就告訴你,我叫XXX--是XXX的兒子!」

那一刻,我非常地激動--他就是我那個叔叔的孩子!我馬上問他:「你爸爸現在人在那裏?」

我今年四十八歲,從十四歲到現在,這個人已經讓我找了三十幾年了,想到這三十四年來的心路歷程,我很激動地再次喊著:「你一定要告訴我你爸爸現在人在那裏?」

他說:「你如果想知道,明天來了就知道。」

禁不住我再三追問,他才說:「我爸爸昨天往生了!」

不知道是聽到過去和我那麼親的叔叔死了,或是上一代的仇恨沒辦法報了……煞時,我就在電話旁放聲大哭起來……

情緒稍平後,我對他說:「好,明天我一定來和你見面。」

兒時玩伴今憔悴

隔天,我就向公司請假,去和他見面。

見面時,這位和我三十幾年沒見面的兒時玩伴,也已經是將近四十幾歲的人了,我百感交集……甫遭喪父之痛的他,看來很憔悴,我抑住紛亂的心緒先安慰他。

轉入正題之後,我說:「三十幾年來,我一直在找你們,你們都沒理我。不論我動用了多少人,甚至法院的傳票,你們都不出面,為什麼現在會忽然來找我?」

「因為我爸爸往生了。」他說:「自從我爸爸侵佔了你爸爸的財產遠走後,他非常地後悔,也聽到風聲說你在有生之年一定要找到他,把他殺死,甚至就算他死了,也要找到他的墳墓。」

他表示,他父親知道我長大後曾與「黑道」來住,和我很多「朋友」千方百計在找他,所以他更怕了,一直不敢用本名出現,幾十年來過著東躲西藏、驚惶的日子,到最後的十幾年,竟因而精神分裂。

而他為了要醫父親的病,把所有的錢都花光了,加上他又賭輸六合彩,所以,雖然他父親侵佔了我爸爸很多財產,現在他卻是一貧如洗。

「是不是你父親的喪葬費用發生困難?」我看他困窘的外貌,猜測他來找我的原因。

他說:「不是。老實說,在我爸爸侵佔你家的財產裏,有一塊土地,是他倆三十多年前合買的,一直沒辦法變更名字。現在我爸爸已經往生了,如果所有人要變更登記,你也是合法的繼承人之一,所以一定要你蓋章。」

當時我沒有心情和他談論財產的事,我說:「這些暫且不談,你可不可以先帶我去看你爸爸?」起初我要求他時,他並不敢答應,我知道因為他怕我真的會到他爸爸的靈前敲他三下,也很怕我以後對他的孩子會有什麼不利的地方。

我告訴他,我只是要到他父親的靈前上香。我仍猶豫不決,於是我說:「我已經參加慈濟,我是慈濟的委員,我不可能再想殺你們、害你們。」經我再三地要求與保證,他終於答應了。

我一到他家,看到簡陋的房舍,才了解這些年來,他們是怎麼樣過日子的,當時我心裏很難過。他拿了一本他爸爸過去寫的日記給我看。日記裏寫著他的反悔--只因一時貪念想不開,拐走我爸爸所有的財產。而其中有二件事,更讓我詫異--

第一,他知道我爸爸一時氣憤往生的消息。出殯那一天,他也來了,躲在遠遠的地方,悼念他親如兄弟的朋友。

另一件給我帶來更大的震撼--原來,我小候叫「阿姨」的那個二媽,是這個叔叔的初戀女友。在他的日記上寫著:「你奪我的女朋友,我奪你的財產!」

人生好比採花蜂

看完後,我整個人像是癱軟了,淚流不已,為什麼在電影裏才會發生的故事,竟然會發生在我身邊!

我拿著三炷香在靈前,雖然三十多年來,我一直懷恨他,但在這當下,我禁不住放聲大哭,我還是叫了他一聲「叔叔」,跟他說:「您好好去吧!上一代的恩恩怨怨到此為止!我不再恨你了!沒想到一時的貪念,卻毀掉兩個家庭--不僅使你這三十多年來,一直躲躲藏藏地,無法過正常的日子;也因為這番仇怨,使我這些年來,這般瞋恨的活著……,但是,究竟有誰得到什麼?到頭來,什都是空的啊!」

我當時的心境,就像以前唸過的一首「空空詩」--

「天也空、地也空,人生茫茫在其中;日也空、月也空,東昇西沉為

誰功;屋也空、田也空,換走多少主人翁;金也空、銀也空,死後何曾握手中;妻也空、子也空,黃泉路上不相逢;朝走西,暮走東,人生好比採花蜂,採得百花成蜜後,到頭辛苦一場空。」

我站在叔叔靈前,深深體會到「萬般帶不去,只有業隨身」。

無條件讓予土地

關於這塊土地,是我父親和叔叔合買的,如果照我以前的想法,依理、依法,我都有合法的繼承權;而且這塊土地變賣後,對我目前的生活、目前的處境,都有很大的幫助。但是,我自己靜靜地想了很久。

我想:我既然都已經原諒他了,上人曾經開示過:「既然你給了他九十九分,何不給他一百分?」

又想到,上人的親弟弟在軍中被人不小心錯手打死,上人不但不追究,反而還勸媽媽站在對方家屬的立場,原諒他。我坐著一直想,想到上一代的恩恩怨怨;想到這三十多年來,自己是如何懷恨地過日子,我到底得到了什麼?若是我堅持要和他對分這塊土地,他不肯,是不是又要打官司?如此上一代的仇怨豈不是又要延續到我這一代,甚至我們的下一代?想到最後,我終於知道該怎麼做了。

隔天,我帶著所有的證件再去看他,我什麼都沒說,只說:「走,我們一起到土地代書那裏,我無條件將這塊土地讓給你,該蓋什麼章、該辦什麼手續,我完全配合你。」

貪瞋仇怨一筆勾

「叔叔」出殯那一天,我又去了。在出殯的過程中,叔叔的兒子竟然從十幾公尺遠的地方,跪著捧個盤子,上面放著一條紅色毛巾、一條青色的布,還有一把斧頭,跪行到我的面前--請我為他父親封釘。

在本省的風俗,除了死者母舅或德高望重的長輩外,其他人不能為人封釘;那有可能讓一個姪子輩,來為叔叔封釘呢?但是我這個兒時玩伴一直跪著不肯起來,他說:「請你一定要為我父親封釘。」

「為什麼?」我很為難。

他說:「第一,你放棄了所有的繼承權,讓我不用賣房子,不必流連失所;但是,最重要的是,你三十多年前發的誓--如果我爸爸死了,也要在他屍體上敲三下。現在,希望你為我爸爸封釘。這也是我爸爸在還沒瘋以前,一再交代的:如果他死後,找到了你,一定要請你在他墳上敲三下。我希望這些恩恩怨怨都讓它過去,所有仇恨能一筆勾銷。」

當時,我放聲大哭--三十多年來,我把這個瞋念放在自己的內心,為了這個惡誓,把自己縛得這麼痛苦,我又得到了什麼?

我受不起他一再要求,只好拿著斧頭為他父親封釘。封好釘後,我親自送叔叔到火葬場,當他靜靜地躺在火葬場的檯上,我在內心告訴他--希望這一把火,能燒掉他所有的貪念;也希望這把火,可以燒掉我所有的瞋念。

普天下沒有不能原諒的人

加入慈濟才將近二年,我該學的地方還太多,但是,至少上人所說的「普天三無」裏--「普天之下,沒有我不能原諒的人」,我想,我可以做到了。阿彌陀佛!(王淑玲整理)

▲琉璃世界

認識家以外的世界--十四歲開始識字的張小妹妹

◎凌雲

十四歲的張小妹妹從未進過學校唸書,
近半年來,在兩位慈濟教師聯誼會老師義務家教下,識字能力已逐漸提昇。
目前師姊們迫切要解決的問題,除了極力勸導張父讓她接受正規學校教育外,
更要加強張小妹妹的程度,希望讓她參加明年的資格檢定考試。

「姓名:張XX,十四歲,略有識字能力,表達能力尚佳,但從小至今未曾上過學……」

看到這樣的個案資料,不免感到狐疑:在政府實施九年國民義務教育的現今,怎麼還會有孩童無法上學的情況產生呢?

十四歲,未曾進過學校

個案住在苗栗縣南庄鄉,今年二月台中分會接獲提報後轉介到苗栗。

苗栗委員們原本以為僅是單純需要濟助的個案,然而,當師兄師姊們前往調查時,才赫然發現潛藏於後的問題--今年已十四歲的張小妹妹,因為父親的緣故,無法與同年齡的孩童般無憂無慮地上學,盡情揮灑屬於她該擁有的天空。

原來,當張小妹妹尚在襁褓之時,母親便已離家出走,之後父母終至仳離;張父受此打擊之下,精神恍惚,一方面不願承認已離婚的事實,再者,在已失去太太的情況下,為免又失去唯一的女兒,因此自小即不准女兒外出,深怕女兒接觸外面絢爛的世界後,會重蹈母親覆轍,棄他而去。

在旁敲側擊的了解後,師姊們發覺張父仍停留在舊式的觀念裏--問他為何不讓女兒受教育,他的回答竟是:「女孩子讀那麼多書幹什麼?十、七八歲就要嫁人了,懂得賺錢才是最重要的。」因此,張小妹妹自小便需幫忙負擔家計,除了整理家務,更

須在家做電子零件加工以賺取外快。

到了就學年齡時,鄉鎮的強迫入學委員會及附近的管區、張家的親友等,均曾向張父說明需讓張小妹妹上學的迫切性,然而張父仍固執己見,堅持不讓女兒步出家門,孩子的就學問題,就此延宕至今。

慈濟老師義務任家教

苗栗黃捷增師兄多次與張父溝通無效後,決定改弦易轍,聯絡頭份地區教師聯誼會的兩位老師--服務於竹南國中的林瑞珍及後庄國小的陳淑媛老師,利用每星期日上午九時至十一時,親自到府為張小妹妹上課。

為了讓張小妹妹知曉知識及做人處事的道理,師姊們可謂用心良苦。

每週兩小時的上課,除了由林瑞珍及陳淑媛師姊發心輪流前往外,每次並有師兄隨行。由於張父並不贊同女兒受教育,隨行師兄的重任就是分散張父的注意力,以便能讓孩子順利上課。猶記得今年二月廿日首次為張小妹妹上課時,黃捷增師兄特地帶著年紀相仿的女兒同行,一方面讓張小妹妹學習如何與人相處,再者扭轉張父認為「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觀念。有時遇到張父精神狀況不是很好時,師兄、師姊們還得託言是到附近獅頭山遊玩,順道過來看看,再伺機為小妹妹上課。

林瑞珍師姊特地將女兒以前的課本帶來充當教材,雖然張小妺妺稍有識字能力(父親曾經很粗淺且又不太正確地教過她),然而對所有的拼音筆畫,她完全不懂,師姊們只好從最基礎的注音符號教起;此外,師姊們並用心地準備一本家庭聯絡簿,將每次上課的情形詳細記錄下來,以瞭解她吸收的程度,並作為每一次上課的修正。

幫助她認識家以外的世界

有一次,當師兄、師姊們前去時,發現上週規定的作業張小妹妹並沒有做完(每次她都會準時完成),追問之下,才知她做手工忙著加工趕貨而無暇顧及,而且今天又必須趕著交貨。為了讓她可以專心上課,隨行師兄當仁不讓地幫她做手工,讓她可以安心無後顧之憂。

「老師,昨天晚上嚇死我了!」有一天,當林師姊前去上課時,張小妹妹突然冒出這句話。「怎麼啦!」林師姊緊張的問道。原來當晚爸爸出去,只留她一個人在家,六點多時,她聽到外面有人在叫門,是表哥帶了一位朋友要來找爸爸喝酒,兩人待到九點多才走。幸好未發生什麼事,不過卻也令人捏了一把冷汗。

十四歲的小女生,正值青春期,張小妹妹又長得眉清目秀,而住家附近人煙沓至,教導她如何自我保護,是除了為她上課之外,另一件刻不容緩的事。

因此,陳淑媛師姊特地拿了一本由婦援會所印製的小冊子--擁抱陽光,內容除了認識自己的身體外,更教導女孩子遇到事情時,如何保護自己免於受傷害。師姊們並再進一步加強她對這方面及社會現況的認識,讓她有多一層的瞭解,以防患於未然。

已進步到國小三年級程度

從頭份到張家,車程約需一小時,近半年來師兄、師姊風雨無阻、持之以恆,如今張小妹妹的識字程度已逐漸提昇中,根據師姊們的評估,她目前已有國小三年級的程度。由於她已十四歲,根據教育部的規定,年滿十五歲以後只能上夜補校,因此師姊們迫切須解決的問題,除了極力勸導張父讓她接受正規學校教育外,更要加強張小妹妹的程度,希望讓她參加明年的資格檢定考定,假如通過檢定考後,她便可進入國中,和其他孩子一樣,接受學校正規教育,這是所有師兄、師姊最終的期盼!

播下一顆善的種子,願它日後枝葉繁茂,庇蔭更多人!

▲琉璃世界

以佛心為己心--一位精進一甲子的中醫師

◎張瓊齡

「你到這裏來,就是要看病,心情放輕鬆,什麼都不要多想。」
這是林葉師姊初次求診時,復一先生對她說過的話。
今日,師姊當著奚大夫的面,將這幾句話複述一次的時候,
一滴清淚順著她的面頰滑了下來。

林葉師姊是慣於小心的。除了那批她一手拉拔大的「孩子」、「孫子」,以及少數幾位知交之外,只要面對「樂生院」以外的人,只要是踏出了樂生院的範圍,她就會自覺地謹慎起來,小心翼翼地--說話的時候盡可能與人保持距離,堅持不喝旁人端來的茶水(即使是用紙杯盛裝的),能夠席地而坐就不坐椅子,避免用手去握門把,非到必要不輕易借用他人的洗手間……即使當身體有了病痛,非得投醫求治,在面對醫師時,她也是時時察顏觀色,委屈求全。

且不要訝異於她這種過度反應的心態,探明原委,也只是不願因著自己的存在而造成眾人的罣礙,就她經驗所及,即使身為醫師,也沒幾人是真的不怕痲瘋病的。

一天,與林葉師姊談話的時候,她說起,近來,遇見了一位老中醫,經他悉心調理之下,心臟宿疾漸有起色,而,意外地,「他也調理了我的『心』」……

懸壺在人境

四月的春陽,洩洩地灑在車水馬龍的木柵路上,下車之後,穿過馬路,一面「國醫奚復一診所」的招牌高懸巷口,指引來人去處。

奚大夫今年七八高壽,一週猶固定撥出四天時間為人看診,這次的訪問安插在休診日,林葉師姊專程權充病人,為今日的訪談穿針引線。

診所與住家合為一體,位在河堤畔一片新建住宅大樓某棟的八樓,單從外觀,任誰也想像不到,竟有一位八代家傳的中醫師,在此廣廈之中,懸壺濟世。

步出電梯,經掛號小姐延入室內,剎時眼目為之一亮:一組古雅典麗的木質中式長椅,與兩張同質地的太師椅相對;長椅靠著的一方粉牆,當中懸掛著溥心畬手繪奚大夫尊翁可階公畫像,兩旁是溥氏親題對聯;望向陽光來處,則是一整片落地窗,有一

女士佇立長窗前,聞得人聲到來,轉身笑面盈盈,告知來客奚大夫還在做功課,請來人稍候。我探了一探錶面,果真是早到了一刻。

這大廳,想當然也就是病患的候診室了--在此,絲毫聞不到藥味,眼目所及,在在顯示此處是一儒雅的起居之室,教人難以與「診所」聯想在一塊兒。

而方才所見的女士,現下則親自端上茶水,招呼我們慢用--原來,這位就是奚夫人曾琇琦女士。

不多時,奚大夫功課完畢,我們一行三人即被延入書房,也就是診療室,展開今日的訪談。

學佛與行醫,密不可分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奚大夫身著筆挺西裝,一見到我們即雙手合十。

案前置放一部經典,奚大夫剛剛做完功課。每日早晚,除了安排固定時間課誦之外,「我心裏面,隨時持念經文,數十年如一日。」奚大夫如是說。問起他個人學佛與行醫的歷程是否有相輔相成之效,他肯定地表示:「學佛與行醫,密不可分」。

奚復一先生,字佛一,名銘圭,法號心了,原籍浙江省平胡縣。奚氏係當地望族,書香門第,儒醫世家,其先翁可階公為遜清御醫,先生幼承庭訓,耳濡目染,弱冠即在平湖及上海行醫,名噪一時。民國三十七年隻身遷台復業,懸壺濟世迄今已逾半世紀,乃奚氏世醫第八代傳人。

先生所學,源自家傳,輔以數十載無數臨床經驗,潛心研究,特擅長婦女專科、男女不孕症、心臟、內科、肝腎胃科及各種腫瘤。

試問先生:「習中醫,是否有賴天賦?」

大夫略略思索,隨即答覆:「天分也是有的,但最重要的,是一付菩薩心腸。」

環顧案頭,在靠近求診者一側,躺著一方牌子,上有「信心、耐心、恆心」三心,起初望見,原以為是大夫用以自勉的座右銘,加以詢問,才知那是對病患提出的呼籲。奚大夫明言:此三心若不能長持,則大可不必求治於中醫。而不論中醫、西醫,大夫認為僅是方法上的區分,彼此一致的目的,是「救人」。

問起大夫目前每日看診人數,他爽朗笑曰:「我精神很好,但精力有限,為保持醫療品質,每日掛號以三十人為限。」

奚大夫的兩雙兒女皆已成長,長子源清學貫中西醫理,去年在美國洛杉磯開設診所「佛濟堂」,奚氏第九代傳人已接下濟世家業;兒女們嘗奉勸父親今後可安享含飴弄孫之樂,然而復一先生卻認為,醫師的天職是救人,能多看一人,即多救一人。再問先生:這救人的天職,預計發揮至何時?他笑說:「八十歲以後,每日只看半天,十五人為限。」看來,在有生之年,奚大夫要將一己功能發揮到

淋漓盡致。

致力發揚中國醫學

民國三十七年,大陸變色之際,望族出身的復一先生,為保奚氏家學命脈綿延不絕,遂離鄉出奔。

在台復業後,求診病患絡繹不絕,每日病號均百號以上,當時僅開立處方箋,由病人自行至藥舖抓藥。早年,也為病患做針灸治療,然而針灸一事,非同小可,穴道、手勁的拿捏不能稍有差池,年屆四十,先生自覺氣力有所減退,遂不再為人做灸之事。

清末民初以降,受西方科技文明刺激影響,國人對於傳統文化,或抱持質疑態度,或主張「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或力主全盤西化,或全力護持固有文化,眾說紛云,莫衷一是,於醫療方面,亦受此風波及,凡有見識、有器宇的知識份子,莫不試圖在混亂中,釐出一條可行的道路。

復一先生認為,為求我國醫藥學理能有長足進步,面對西風強勢衝擊猶能保有一席之地,應袪除過往「家學寧藏諸名山亦不外傳」的心態,主張將既有成果予以公開研究,因此,曾在故里獨資創設平湖國醫圖書館一所,供同業研讀,並創辦平湖醫報及平湖國醫改進研究會,積極展開國醫研究與改進工作。渡臺之後,又先後創辦中西醫藥綜合性雜誌「醫界春秋」、東方醫學雜誌社、醫學書局及遠東製藥廠股份有限公司,從中醫藥學理之探討,直至現代科學國藥提煉之製造,無不親身投入。

先生除了在臨床方面直接嘉惠病患,在醫理學理上與同業實質交流外,在中醫醫學教育方面,他曾任中國醫藥學院中醫教材編審委員,美國東亞大學中醫學院客座教授,教育部醫學教育委員,國立中國醫學研究所顧問;也曾兩度出任同業公會理事長,受政府禮聘為考試院中醫師特種考試委員、內政部中醫藥審議委員。近年來,並擔任中華文化復興運動委員會中西醫合作研究推行委員會委員、美國東方醫學總會理事長、美東針灸醫師公會顧問等職。

積極呼籲振興醫德

思及先生一生行醫,以前輩、先進之身份,或有金玉良言可供後學做為借鏡,而奚大夫不假思索,僅言:救人第一。

其實,先生嘗自撰醫德建言,並付印隨緣分贈,除表明一己心態,亦有呼籲振興醫德之苦心。

先生所倡共有九項。首為抱持痌瘝在抱、己飢己溺之精神,務使患者早日解除痛苦。不得無故拒絕應診,若遇己力不能治療之病症,應為病患介紹其他同道或囑入院詳細檢查,不誤人病機。

其次則須有精進不懈之心,一面不斷自我進修,吸收新知,辨症準確,以期對症下藥。倘所投之藥未能成效,亦須多方考察,以求「方外有方」,或有奇蹟出現。

第三則是敬業樂業精神,專心一意從事此行,心無旁騖。醫師雖屬自由業,實則最不自由,每日在不見太陽下工作,然既身為醫師,當安之若素。

第四是常存濟困救貧之心,遇清寒患者,儘量避免使用高貴藥品而以功能相當之他藥代之,若萬不得已,則不惜工本,救人為先。

第五用藥宜謹慎,不用逾期霉腐之品,切勿暗中摻用西藥,又對人說是純中藥,此乃欺騙之舉。依現行法律,中西藥欲混合使用,應聘藥師管理,不可在未充分了解藥性的情況下自行擅加。

第六要為病人省錢,方求精當,藥必適量,務求達到病無閒方,方無閒藥。當今時代與古時不同,核子幅射、空氣、水質、農藥、污染、毒霧、七情六慾,五光十色,交織戕害而不自知,如遇錯綜複雜之病,不妨以複方治之,務求藥到病除。

第七莫隨便批評同道,對於前醫處方用藥,須加參考,縱使前醫或有缺失,亦當向病者婉言解釋。

第八為病人隱秘。人或有隱疾,不願為人所知,醫師有為其保密之義務。

第九須知補報天地。人類歷史文化,貴在累積傳遞,日新又新,承先啟後,苟秘其方,則辜負親師養育之恩,且使中醫藥永不前進,故步自封!

對於這最後一項,奚大夫身體力行,將一生臨症應驗之心得,編寫成書數冊以公諸社會;同道間或有求教,則有問必答;而全國各地病家以書函詢問醫藥問題,亦逐件審閱,一一詳覆,不任令積壓。雖未若尊翁可階公廣收門生,然而,先生一生隨緣解惑,貢獻所能已不餘遺力。

以「佛」心,「濟」眾生

民國七十一年間,復一先生得知慈濟功德會欲建造一所佛教的綜合醫院,身為一名佛弟子,他由衷感到歡喜,除了護持建院基金,加入功德會會員,並一心期盼慈濟醫院亦能設置中醫門診;慈院落成之後,他也曾向證嚴上人表達這分期待。去年(八十一年)十一月二日,慈院中醫科終於成立,先生歡喜之餘,並將此喜訊廣傳於同道之間。

先生次子奚望清師兄,皈依證嚴上人,法號思道,現旅居美國洛杉磯,平日對美國分會事務多所投入,原已完成學業為執業建築師,因有感於慈濟志業日益拓展,各式人才所需甚多,經審慎思慮,遂決定再往「教育心理」領域進修,目前正潛力攻讀該項碩士學位,在不久的將來,當可依照心願,為志業投入。

去年,先生長子源清在美洛杉磯的診所「佛濟堂」啟業,連續三日,先生親自看診,以示傳承之慶。三日看診所得,盡數捐作慈濟建設基金。

視病如親,善加體念

「你到這裏來,就是要看病,心情放輕鬆,什麼都不要多想。」這是林葉師姊初次求診時,復一先生對她說過的話。今日,師姊當著奚大夫的面,將這幾句話複述一次的時候,一滴清淚順著她的面頰滑了下來。

每一回,當奚大夫在寬慰病人心緒的時候,並不能事先設想會在對方心中激起何種反應,然而,就是在這種「於人隨緣體念,於己一無所求」的情況下,奚復一國醫師將一生奉守的座右銘--以「佛」心濟世為天職,置「一」己辛勞於度外;推「愛」視同病在己,悉「心」學到老為難--具體實踐於無形之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葉方良 Rex-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