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師行記

1994.05.01 慈濟志業是由無數真誠力量恆長付出所匯聚而成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四年五月一日

中國大陸江蘇省一佛學院法師來函表示,每次閱讀慈濟刊物,都有如獲至寶的喜悅,慈濟精神理念猶如生命中的一泓泉水不斷湧現,滌除習性,再現清淨的智慧與慈悲的心懷,提昇了修為的境界。

近來由於資訊交流發達,因而時有各方法侶藉由慈濟文物,以深入瞭解慈濟的人文理念。

北區慈誠隊柯武雄師兄,陪同友人林姓夫婦前來拜見上人。林先生夫婦倆正因財物糾紛而心生困擾,上人勸勉:「夫妻同心、同志、同道,是人生一大幸福,不管遇到再大的困難,都能攜手突破。」

柯師兄亦坦言自己加入慈濟後的心路歷程--初期礙於習性難改,曾萌生退卻之心,但是經由親身的參與和投入,如:資源回收、國際賑災……等工作,讓自己在活動中體悟、反省、學習成長,終於堅定心志,而今只要遇到休假日,就是投入慈濟的志工時間。

「社會上一些破碎的家庭、無奈的人生,或是突遭意外,呼天喚地無人關懷的家庭,他們是真正的『弱勢』。今天我們社會上欠缺的並非金錢,而是精神;所以不論社會潮流所稱的『弱勢』、『強勢』慈善團體,都應『踏踏實實』做好事,一腳步一烙印。」上人有感而言。

在一旁的顏惠美師姊也舉近來輔導成功的個案與眾分享。「昨天志工們前往女子獄所,當我們教唱『普天三無』歌選時,許多人都感動得流淚;而師姊們當著受刑人,懺悔昔日錯誤迷惘的心路歷程,許多受刑人更發願要痛改前非、改過向善。」也因此,獄所典獄長再度極力邀請慈濟志工,定期、持續性的前往傳播慈濟人文理念,宣揚人性本具的良知與良能,引燃更多人的人生新希望。

近午,東區慈誠幹部會議恭請上人開示。上人期勉:「慈濟志業是由無數真誠的力量匯聚而成,所憑藉的不只是一股熱忱,還有一分持久的恆長心。每個人從自我轉化、惕厲做起,再影響周遭的人。」至於「共修」的定義,上人明示:「共修並非執著於念佛、拜佛能有何種功德,而是要禮出心中清淨的善念,務實地發揮救人的功能,才是真正的消災植福。」

五月份全省委會員聯誼會於慈濟紀念堂舉行。因母親節將至,榮董、

慈誠隊、委員及志業體同仁代表等,人手一束鮮花獻給上人。

上人欣言:「母親的愛是天下最偉大、最清澈的,每個人若能以『媽媽心』寬容、體恤對方,並以菩薩的智慧教化他人,相信這就是最美的人間景象。」

「慈濟人不管面對任何事,當全力以赴、難行能行,不為自身求安樂,只願眾生得離苦;這分視天下眾生皆為己親的愛,也正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至高人性美的展現。社會就是需要這股汨汨不絕的清流。」

▲隨師行記

1994.05.02 「陸空救難聯合演習」衛生署長張博雅親蒞指導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四年五月二日

由於花東地形特殊、高山險嶺、道路迂迴曲折,沿途的宜人風光渾然天成,吸引中外遊客駐足遊覽;但也因為地形的險峻,山難事故特別多。為了在意外發生時,能迅速搶救每一條寶貴的生命,降低傷亡,並加強警政、衛生等相關單位及責任醫院聯繫,提昇花東地區的醫療救護及到院前緊急救護能力,因此,行政院衛生署、花蓮縣衛生局及慈濟醫院會同區內十四個協辦單位,藉由無線電通訊系統及救難直升機,今日隆重舉行「東部地區緊急醫療網陸空聯合演習」。

全程參與演習活動的衛生署張博雅署長,於三小時的演習後立即講評。她除了對演習成果以及醫護人員同心協力參與這項有意義的工作表示肯定,更希望眾人在救助病患時,不僅是施予身體、生理的救護,同時亦是心理的救護。

上人陪同張署長、花蓮縣王縣長參觀興建中的慈濟紀念堂及醫學院建築工程。對於慈濟在教育建設投注的用心,張署長不禁稱羨的表示:「將來這裡的學生真是有福。有良好的醫療設備和優異的師資為根基,再加上眾人的祝福與期許,相信未來必定能陪育出無數仁心仁術的良醫及人世間的大醫王。」

晚,自南非返台的施鴻祺師兄入精舍。南非近年因政治紛亂等因素,許多黑人在烽火戰亂下失去家園,更不易找到謀生機會,以致居無定所、衣食無繼,殘缺簡破的難民收容所於鄉野間隨處可見。南非的慈濟人曾前往德本附近的三處難民收容所發放食品。由於位處南半球的南非正值寒冬,許多難民們衣不蔽體、飢寒交迫的景象,令人堪慮。

經常往返兩地經商的施師兄,深察當地人民的需要,擬乘返台之便為難民募集舊衣。消息傳開,北區的慈濟人奔相走告,不到一星期的時間,即匯集大量衣物,其中不乏樣式新穎的新衣;慈濟人及左鄰右舍熱心人士並

通力合作,迅速將之分類整理,一共裝載了兩貨櫃衣物,藉由船運,希望儘速將台灣同胞的愛心傳輸至南非,為難民帶來溫暖。

對於身處紛亂不安、戰火蔓延的南非慈濟人,仍不忘發揮體恤疾苦、尊重生命的無私大愛,上人深表敬佩與讚許,但仍不免殷切叮嚀著:應以安全為要。

「人生為何有這麼多的苦?就如尼泊爾,從佛陀住世至今仍然擺脫不了窮苦,這是為什麼呢?」在一旁的何國慶居士質疑著。

上人言:「佛陀演經說法從不離苦,苦是現實人生的真相。也因為人生有『苦、集、滅、道』四聖諦,所以要行六度波羅蜜,才能由迷轉悟,由苦轉樂;至於人生來去之間,因果循環,則言十二因緣。『四聖諦、六度、十二因緣』,佛法的重點即在於此,若能通盤信解、力行,方得透徹證悟。」

▲隨師行記

1994.05.03 人生之苦,苦在七上八下「心」不安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四年五月三日

清晨三點多,花蓮地區委員三步一拜朝山入精舍,虔誠、莊嚴的佛號聲喚醒黎明。曙光綻露,二、三百人齊聚大殿前,恭聆上人開示。「一心不亂,心中沒有雜念,此即是精進心、精進行。佛法能透澈、照亮凡夫心的黑暗,讓光明照耀人生,並讓我們日日月月更加精進。」「人生之苦,苦在七上八下心不安。今日不知明日事,此時不知來時事;再縮短些來說,此刻不知來刻事、此秒不知來秒事。所以在這分秒之間,我們要好好把握人生,釐清人生方向。」

志工座談時間,顏師姊報告,五月一日發生在鹽寮路段客、轎車相撞,造成三死四傷的重大車禍,傷者分別送往慈院及省立花蓮醫院,志工們立即投入援助工作:安撫家屬焦躁、悲慟不安的情緒;悉心協助料理善後事宜,一直到深夜,家屬得以安下心時才離去。事後家屬對於志工們宛若親人般的體恤和關懷,深表感激。

近十一時,洪美惠師姊陪同在台經商的日人山田先生來訪。山田先生僑居台灣近三十年,在台從事醫材研發生意已達十三年之久,秉持「取之社會,用之社會」的理念,今特來訪見上人表達回饋之意,並表示:慈濟所為均為社會之最需,而慈濟的公信力亦普獲各方肯定。

香港張學敏、陳恩妮伉儷向上人報告當地會務。上人對於海外慈濟人熱切奉獻的精神相當讚許,然初任執行工作的張師兄,則謙稱自己能力不夠、智慧不足。上人勗勉:「心、佛、眾生,皆有平等的智慧。真正的智慧在於坦誠的愛和彼此間的信賴,而不涉及任何利害關係。」

傍晚,台中、台南、高雄等地慈

濟人的朝山隊伍,陸續湧入精舍,將原本不大的空間擠得水洩不通。午后的一陣雨,猶如甘露法水普潤大地,同時也洗滌了朝山者身心煩惱,因此縱使師兄師姊全身溼漉,每個人臉上仍綻露著歡喜與自在。而常住師父們擔憂眾人受寒,立即為眾人準備乾淨的毛巾擦拭,熱薑母茶以驅寒,加上熱騰騰的羅漢素麵以飽寒飢……。

▲隨師行記

1994.05.04 走過二十八年坎坷路,「誠正信實」是慈濟志業一以貫之的精神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四年五月四日

今日是慈濟功德會成立二十八周年紀念日,來自台北、台東、宜蘭等地慈濟人浩蕩長的朝山隊伍,朝精舍迤邐緩行,發自內心虔誠低誦的佛號聲,使靜謐的大地充滿祥和莊嚴的氣氛。

從深夜到黎明、從黑暗到光明、從凡夫到聖人地,面對回歸「心靈故鄉」的各方慈濟人,上人殷殷期勉:「古諺說『肝膽相照』,唯有心地光明一片,才能彼此映照,讓人生清澈、無染。學佛若能時時像朝山時抱持的一念本心,身、口、意三業合齊朝向佛的境界、目的行進,如此即是最精進的菩薩道。所以要能日日、月月、時時刻刻以這一分清淨、專注、精進的心念,發揮人生大愛--大愛的心就是最光明的心。」

志工座談中上人再次重申,心明才能覺悟人生的道理,道者「理」也--「理」乃是最清淨無染的的情。「明鏡與水的清朗,能照出我們原來的面目,人不能離開水生活,猶如慧命不能欠缺『理』,也唯有真理才能啟發我們的慧命。」

今日來自海內外慈濟人約計四千多人齊聚一堂。由於精舍空間有限,為免人眾太多過於擁塞,造成諸多不便,因而今年首次於紀念堂佈置莊嚴的佛堂,與精舍同時舉行藥師法會。上人親領大眾虔誠禮誦藥師經,祈願眾生得離苦,並將功德回向給普天下人,祝福人人健康、家家平安。

會後上人對眾開示:「廿八年的路走來,坎坷、辛苦是難免的,但頗值得歡喜與安慰的是:從功德會創立至今,慈濟所堅持的『誠正信實』理念,已切實貫徹在四大志業中,成為慈濟的形象風格。」

「慈濟的精神文化已落實在整體中,這股善的循環,漸漸形成浩蕩長的隊伍。這浩蕩長的菩薩道侶,彼此互相鼓勵、互相包容,形成社會的一股清流,時刻發揮生命的良能,去做救人的工作--包括物質、醫療的濟助,和心靈精神層面的啟迪。」

「對於國際賑災工作,我們要做的事還很多。記得幾十年前我們是伸手等待『美援』的國家之一,今天,我們有能力了,也應伸手幫助他人。我很希望世界上有慈濟人的地方,就

有人在那裏散播愛的種子,匯聚點滴愛心,讓貧困的人離苦;讓富有的人得到快樂自在。為『擁抱地球,建設地球慈濟村』而努力,這也是我們的『願』。」

「希望大家再接再厲,秉持如來的大愛,散播善種子,開拓一股清流,如同地藏菩薩的大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讓台灣充滿祥和之氣,成為世間淨土的開端。」

「你是針,我是線,針線永遠黏相偎……」餐後,許多委員齊聚會客室,真誠的以手語歌向上人呈獻這首「針線情」,祝賀本會周年慶。看著多位阿嬤級的師姊們,依舊比畫著纖細、柔美的手語時,上人欣悅地說:「這是今天最豐富的禮物。」原來此刻圍繞在上人身邊的,正是早年開拓北區志業工作的資深委員們:靜銘、靜蓮師姊……等,時至今日,她們仍默默地承傳志業工作,讓心燈相續,綿延不斷。

午後,慈院曾文賓院長、總管理中心林副總執行長、護理部溫主任,率同醫護、行政人員;護專張校長亦偕同教職人員、學生等,近百位志業體員工入精舍慶賀廿八周年慶,共同期許在新的里程中,能更加落實慈濟精神於各志業體。上人勉眾堅守崗位共同成就慈濟志業,心懷知足、感恩、善解、包容,做個快樂、知足的有福人。

▲隨師行記

1994.05.05 無所求付出大愛的智慧,是清淨佛性的展現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四年五月五日

晨,上人勉示志工:「在雨後黎明之際,聽聞鳥語花香,大地一片寧靜而又蘊含無限生機,這是個很美的境界。誠如每個參與慈濟的人,都有最簡單的心、純淨的大愛和恆長的情,就像佛心一樣,清淨無染。」

「慈濟就是有這麼多人用簡單的心來參與,所以活潑、自然、美好。這就是無所求付出大愛的智慧,也是最清淨佛性的展現。」

「其實『簡單』就是最深奧的大道理。廿八年來慈濟人以最簡單的心成就一切志業,這就是最純淨的菩薩行。第廿九年正要起步,我們仍要抱著廿八年來的那念初心,以過去的經驗作為今天的起步,回歸佛陀的本性--大愛、清淨的佛心裡。」

前天隨同高雄地區委員、慈濟隊回花蓮的見習慈誠隊員陳進賢師兄,因體內肝腫瘤突變,緊急送醫急救後發現:直徑九公分大的腫瘤已破裂,另還有五、六個小腫瘤潛伏在體內,情況相當危急。在加護病房的陳師兄,心心念念希望能見上人一面。上人一早即趕往慈院探望他。

氣若游絲的陳師兄見到上人,頓時精神為之一振,喜悅漾在臉上。他緩緩說出希望皈依上人的心願。上人慈慰:「將心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從今天起你就是師父的弟子,要努力做好佛弟子和慈濟人。師父給你法號『濟生』--希望你有個

歡善,健康的人生。」

上人又言:「人生難得、佛法難聞、善知識難遇,能經歷人世一遭,並聽聞佛法,又與慈濟結下法緣,這分難得的緣,成就最有福的人。現在最重要的就是放下一切,安心虔誠念佛,好好靜養。」

十時,葉淑美師姊向上人報告馬來西亞會務,及四月底全大馬慈濟人巡迴居家關懷,探訪照顧戶的活動成果。號稱「慈濟列車」的四十人座大巴士,由檳城出發駛向吉隆坡痲瘋病院、馬六甲老人院、怡保桂花村老人院,並探訪華裔寡居的阿嬤、印度青年殘缺的家庭……。

在這清新、美好的慈濟世界裡,遠居馬來西亞的慈濟人正細心地扶持、護翼著每一個需要照顧、關懷的人們,如同陽光帶來生氣與溫暖,為生命體燃起無限的希望,一同擁抱光明、一同享受生命的喜悅。葉師姊說:「此行不僅豐富了我們的視野、胸襟,也讓慈悲心、柔軟心相對地成長。」

午後,中央通訊社劉德昌、高人傑、黃兆平等三位記者來訪。足跡遍及全球的黃先生說:「走得越廣,越加感受慈濟人無所不包的愛的光芒,照耀世間苦難眾生。」身為媒體工作者的他,關切地詢問是否有任何幫得上忙的地方。

上人:「慈濟慈善工作的原則向來秉持『直接、重點、尊重』三原則,我們所募集的款項一直是專款專用,務必讓善款發揮最大的效益。新聞工作者對此若有所瞭解,相信就能以更平實、客觀的角度,報導慈濟人踏實力行的工作。」

黃先生問:「台灣現在有很多年輕人開始學佛,不知上人有何期許?」上人答:「有宗教觀念的引導,人生方向就不致偏差,但是在學佛的過程中,要懂得將道理運用在日常生活裡,能『身體力行』方為『學佛』。慈濟致力『佛法生活化、菩薩人間化』的推展,即是希望大家在力行中成長、提昇,經由彼此的惕厲,共同預約人間淨土。」

▲隨師行記

1994.05.06 修行要時刻「藉境鍊心」,遠離凡夫習氣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四年五月六日

晨語中,上人開示:「自然環境中,『有』與『無』都可能帶來煩惱。佛陀曾言:『產業為五家共有。』而『有』怕五件事--一怕貪官污吏;二怕強盜;三怕不肖子孫;四怕火、風、水;五怕重稅--這即是眾生『有』的煩惱。而佛陀的煩惱,則是憫懷普天下眾生是否離苦得樂。對佛陀而言,不管是『有』或『無』都是一樣的,因為空即妙有,妙有即空啊!我們若能改變觀念--『有』的時候是普天下共有;『無』的時候安貧樂道,則不論何時都能安然自在。」

「佛陀所耕作的是『心田』--內心的良能本性,不能讓它消失。良能一旦消失,便無法見『如來本性』。」上人如是勉許。

九時許,台北傅涓涓師姊陪同華航座艙長方秋燕,空服組員李靜玫、張中君等人來見上人。他們首先對名古屋空難事件中,慈濟人適時協助善後處理:安撫家屬的傷慟,並協助罹難家屬認屍,為亡者念佛、更衣、化妝……等,代表華航同仁們向慈濟致上無限的感激。上人言:「慈濟人只是秉持『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精神,盡良能、做本分事,儘速讓亡者安靈、生者的悲慟降到最低。」

方座艙長慨嘆有位要好的同事也在此次事件中罹難了,「在突然劇烈的爆炸中,不知亡靈可否安住?而親人認屍時,遺體為何會流出眼淚?」他疑惑地問。

上人答:「事情發生的剎那,他們沒有煩惱、沒有痛苦,說走就走;雖然沒有肉體的苦痛,但因事出突然,所以他們心裏仍執著天人永隔的不捨,此時,在旁的家屬應提起正念,勸慰亡者一切放下,勿讓傷慟羈絆彼此。」

問:「需要為之誦經做懺嗎?」

上人:「經、懺,是人生的指引與警惕,因此誦經拜懺最大的意義在於『力行』,以此突破人生迷茫。」

上人前往加護病房,探視高雄地區見習慈誠隊員陳進賢師兄。陳師兄已覺身體舒暢許多,五臟六腑也不再疼痛難捱。歷經肝腫瘤突發爆裂,在生死垂危一線之間卻又奇蹟般地重生,陳師兄精神奕奕地表示:「感謝師父給我重生的機會,這條命是師父救回來的,我下定決心要做永永遠遠的慈濟人,只要師父需要,我必定全心奉獻身命;感謝師兄、師姊的愛護、關心……」

▲隨師行記

1994.05.07 與伊甸殘障福利基金會配合,宣導小兒痲痺預防接種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四年五月七日

「晨曦時刻萬物復甦,大地充滿生機與活力,也有了生命的希望。有了『活』『動』的人生,還必須要有一分可進、可退、可讓的心,這樣的人生才會得到真正的安然、自在。」上人言。

顏師姊對眾報告,昨日來自全省各地由八所大醫院院長組成的參訪團體,在顏師姊的引導、解說下,對慈院「視病如親、人傷我痛、人苦我悲」的人文特色,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與瞭解。而醫師、護士、行政人員、阿嫂、志工等團體,秉持慈懷柔腸的理念,形成一股愛的力量,時時發揮團隊精神,也讓他們印象深刻。眾人一致表示,慈濟能由地方演進為國際性,甚至普獲海外人士讚許的團體,原是有其深厚的根基。

上人言:「慈濟人總是抱著一分最單純、最清淨的愛,奉獻與付出,力行於菩薩道上,這分透澈、貼切的愛,是無法言喻的。」

「當年慈濟醫院是我們扛鐵條、搬磚運沙,匯集無數心血灌注創立起來的。它,是我們每個人的,這分感情更是殊勝而非比尋常。」

十時,伊甸殘障福利基金會副總經理尹可名、資源運用委員會主任林錦川、高級專員王榮璋及殘障聯盟代表陳明里、楊朝成等人,聯袂造訪上人,針對如何加強小兒麻痺預防宣導工作進行研討。尹可名先生表示,今年乃台灣地區小兒麻痺症每十年一次

高感染的周期,衛生署將五月十四日的一週定為宣導週,希望全國零歲至六歲以下尚未接種疫苗的兒童,能在這七天內接受口服疫苗。為徹底消除小兒麻痺症,國內外相關殘障福利團體對此活動均寄予厚望,因此專程前來敦請上人代為呼籲、協助宣導,促請家長於期間內配合防疫工作,以徹底根除小兒麻痺症,減少國內殘障人口。

上人允言,時間雖相當緊迫,但仍將利用此次外出行腳的機會,盡量請慈濟人配合宣導、傳遞訊息。

林錦川主任亦提出近期計畫。為發掘殘障朋友潛能,讓他們的生活更有意義,目前伊甸著手籌設「資源再生殘障庇護工場」,在發揮資源再生效益的同時,也為殘障朋友提供一個就業的機會。但草創時期資源回收的網路,還需靠社會大眾從個人、家庭開始全面配合。

上人勗勉:「這是一項很有意義的工作,只要朝既定的目標務本踏實的做,必能做出成果。慈濟也會義不容辭協助工作的推展。」

三時,花蓮地區委員、慈誠隊共修,上人開示:「慈濟在大家的愛護下,已邁入第廿九個年頭;慈濟是一個實踐佛陀教化的佛教修行團體,也是力行菩薩道的慈善團體。綜觀第三世界國家人民生活的窘況、物質的貧瘠、生命的無奈……,深覺慈濟要做的事還很多。佛菩薩的世界是以幾百、幾千萬年計,因此走過廿八年歷史的我們,亦不過如天地宇宙間的微塵般;大家仍要更努力,共同為慈濟歷史留下豐碩的史蹟。」

▲隨師行記

1994.05.08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以天天過母親節的心,感恩、報答四重恩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四年五月八日

又逢上人每月外出巡視會務的日子,此行上人將先南下屏東,再從西部北上,全程預計十天。八時許出發,隨行二十餘人中,包括自馬來西亞、美國西雅圖回來尋根的慈濟人,以及來自大陸的壁畫藝術工作者唐暉先生。

抵達鹿野時,眾多台東委員早已帶著子女或孫兒在場守候,每人襟上別著紅色康乃馨--原來今日是母親節。

眾人同登上人昔日展讀經書的小山坡,即今已搭建起來的「靜思亭」,弟子們並向上人獻上一束束鮮花。大家圍聚在上人身旁獻唱「上人的心」,以感念上人創造無數慧命的恩澤,唱著唱著,許多人都熱淚盈眶。上人欣慰地表示,能知恩報恩,便是社會希望的泉源。

由於行程繄湊,上人停留二十分鐘即又上路。

扺達屏東時已是下午四點半,上人先前往上月十二日因車禍往生的翁張金英委員家拈香,並安慰其子女:「媽媽的人生很有價值,是大菩薩的人生。在車禍發生前,她還跟著師姊們唱『快樂志工』,她是抱著歡喜心瞬間而去。」

老菩薩的子女為紀念母親,特別以母親的名義捐出三十萬元遺愛人間。對於上人親來上香,亦表示感恩。老菩薩長子疼惜母親一輩子都為別人著想,自己不斷的捨,卻「什麼都沒得到」,也對母親未留下半句話就離去而深以為憾。

上人隨機闡釋言:「她是以生前

的行動,時時刻刻向你們示法。有捨就有得,她得到許多無形的資產;這就是她要留給你們的。」上人對其大媳婦已出任慈濟見習委員,繼承母親未了的心願,表示讚許。

扺屏東分會後,上人對近百位參加南區慈青精進佛一的同學們開示。

「各位同學生在這個不虞匱乏的年代,可說是天之驕子,放眼天下,第三世界有很多貧困的人,因物質欠缺而苦;而我們卻因患得患失而苦,年輕人尤其常因莫名的情緒而煩惱,這些煩惱如火宅;要能堪忍世間苦。如能學習過簡單的生活,就沒有煩惱,無煩惱就無苦可言,也就能更快樂、精進。」

上人並期勉慈青同學,以天天過母親節的心,感恩父母親;同時以快樂感恩的心,面對人生。

傍晚,任教於高雄市新興國中的教師聯誼會成員劉郁秀和張美嬌兩位老師前來,向上人報告該校這學期成立的學生社團「慈幼社」的活動成果。每週一次的活動均有二、三百位學生參加,慈濟委員除到校演講,並帶領學生做淨山、資源回收和訪貧活動,學生尤其喜歡訪貧服務,有位常翹家的學生,經由訪視,而觸動了心中善念,同時知道自己的富足,因此下決心以後不再任性的離家出走。

看完活動照片後,上人稱讚老師們的用心,勉示:「腳踏實地去做,就會做得很歡喜。」上人並建議,跟隨訪貧的家長也可以和學生們做心得分享,以促進親子交流。

晚上六點半,南區慈青同學在白天的精進佛一後,又繼續分享訪貧感想。之後,慈青同學和輔導爸爸媽媽一一走到上人面前,恭敬獻呈康乃馨紙花給上人,四周亦響起「母親像月亮一樣……」的歌聲。

從鹿野到屏東,一路受到弟子們虔敬感恩與祝福的上人,神情慈悅地上台對眾開示:「這是我近來最快樂輕鬆的一天。只要心中有愛,沒有你爭我奪,這世界上就沒有什麼複雜的事,相信淨化人心、預約人間淨土的願望,很快就會達成。」「慈濟的本質是誠正信實,我們要踏踏實實地做到讓人家信任。『信』不只是宗教上的信,還有人格的信,亦即人格要得到別人的肯定。」

稍後,有四十五位同學皈依上人,上人勉其從今以後心中應該光明、坦然,除去無明,拳拳服膺佛陀教化,先淨化自我心地,再以身行帶動他人。

▲隨師行記

1994.05.09 海外慈濟人出錢出力,珍惜為眾生付出大愛的因緣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四年五月九日

晨七時許,即有兩三位女士前來向上人請示先生外遇或個人家庭感情問題的解決方法。上人舉慈濟委員拋開私情小愛,快樂做慈濟的例子,勉勵她們不要關閉自己,要學習大愛。「眾生心,千千結,很難解。」經常接受淚眼婆娑的人來到跟前傾訴心中苦楚,上人不禁慨言。

從美國西雅圖回來的黃鳳嬌師姊向上人報告,五月一日當地慈濟人為籌募國際賑災與骨髓捐贈資料中心基金,舉行一場義賣會;因為慈濟在海外受到肯定,使得義賣品順利地提前賣完。上人言:「海外慈濟人在異邦出錢出力還做得那麼歡喜,身在台灣的慈濟人,更要珍惜為眾生付出大愛的因緣,行菩薩道。」

高雄台灣新聞報主筆陳鳴經先

生來訪,他表示,非常贊同慈濟對政治保持中立的立場。上人言:「我只有一片為眾生而做的心,因此希望做得很自在超然。慈濟醫學院就要開始招生,孩子們要學的東西很多,我希望他們能專心學習,將來發揮良能照顧病苦者的身心。所以我同樣希望校園清淨,不涉及政治,讓學生專心投注在課業上。」

下午二時卅分,上人對高雄區慈誠隊開示:「你們是家庭、社會的棟樑,責任很重大。平日要把慈濟精神帶到生活環境裏,譬如看到別人丟菸蒂、吐檳榔汁,不要只是憤慨,慈濟人要聲色柔和地用行動影響他人;同時也要用心把『柔和』帶到家裏,二十四小時不離慈濟十戒。」

晚上八時許,上人續為高屏地區教師聯誼會教師開示:「教育是國家的命脈,最重要的是教學生如何做人,因此除了課堂上的教育,還應配合實務教育,讓學生們投入生活的大環境中,瞭解實際的人生百態,將來他們長大,才懂得如何為人付出。」

新興國中校長孫明霞女士從該校「慈幼社」社團的表現,也深覺身體力行的重要,「與其說一堆大道理,倒不如帶學生實地瞭解苦是什麼、貧是什麼,讓他們知道社會上還有許多需要關心的人。」

上人聽了老師們的心聲,與眾共勉:「讓我們一起挑起教育的擔子,我疼年長的,你們疼年幼的,使普天下眾生『人人疼,疼人人』。」

▲隨師行記

1994.05.10 慈濟教師聯誼會致力以生活教育開啟孩子純良本性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四年五月十日

晨七時半,上月十二日因車禍往生的黃金寶委員,其子張慶豐先生來見上人。張先生對肇事的年輕人避不見面,僅由父母前來道歉之事,身為法界人士的他,對此耿耿於懷,難以諒解,因此考慮循法律途徑解決。上人示:「原諒他,但也要藉此教育他。如果他愛喝酒,就藉此機會教育他戒酒,這樣救他一個人一生,也等於救他一個家庭,你媽媽一直在做的也是這些。」

今早,上人閱覽昨天一些中小學老師帶來的學生作文,學生的純潔善良和敏銳的感受,讓上人覺得教育很有希望,如果慈濟教師聯誼會的功能再加強,必能影響更多的學生和家長。隨行師姊朗誦其中兩篇作文--新興國中一位同學寫訪貧心得道:「想像有一天,光潔手臂也將滿是皺摺……人真的好脆弱……,短短人生,何苦貪求無饜……」「當我們在縱情享樂之際,有多少人卻在漆黑陰暗的角落哭泣發顫……。我們應心存警惕:『吃苦了苦,享福消福』。」另一位屏東大同國小五年級的同學描述,他以上人的話「原諒別人是美德,原諒自己是損德」、「生氣是把別人的過錯拿來懲罰自己」,寫信勸爸爸不要再和媽媽吵架,也不要再打媽媽了。他的父親看了後寫了一封信向他道歉,懺悔不該讓他小小心靈受到傷害,並保證以後不再傷害媽媽。

乘著空檔,上人與八位隨行的馬來西亞慈濟人聊起各自的近況。其中多人半年前就向工作單位申請假期;也有位師姊資助一位鄰居旅費邀其同來。面對這些排除困難,暫時放下一切,迢迢而來尋找心靈故鄉的海外慈濟人,上人讚言:「『放得下』的人

才『提得起』。」

近午,六、七位小琉球的會員前來拜見上人。小琉球總人口數一萬多人,現有一位慈濟委員、一位見習委員和百餘位會員。上人關切詢問小琉球八個照顧戶的情況,並提醒眾人:若屬於政府社會福利救濟範圍者,要協助其辦理政府的貧民補助,同時慈濟人輔以精神慰藉;而真正需要我們幫助的,則要盡力做到使其身心安頓,「濟助工作要做的徹底、落實。」上人強調。

下午二時四十分,屏東區委員和慈誠隊在看過泰北勘災錄影帶後,和上人座談。上人讚許這半年來三度來到屏東,感覺南區慈濟人越來越精進,令他很放心。「人身難得,佛法難聞,菩薩道難有。佛法是在生活中磨鍊修習而得,意念要顧好,並且口說好話、身行好事,多一分發心,就多接近佛的境界一分。好好把握有限的人生,修行也需要道侶,才能互相鞭策,鼓勵並進。」

晚七時,上人為數位南區新榮董授證。新榮董之一--屏東農業技術學院孫樹根老師發表感言表示,去年參加教師學佛營,從吃飯、開門、走路等行住坐臥中,體會到什麼叫「多用心」,也覺察到以往的煩惱,就是未照顧好自己的心。他感激上人使他家成為快樂的慈濟家庭,發願要更精進,分擔上人重擔。

上人並向榮董報告,全球各地慈濟人如何「就地取材」,運用在當地募集的資源,濟助當地待援的眾生;以及醫療志業的發展現況:如投注東部緊急醫療救護網,和規畫中的大林分院;而醫療與教育志業相結合的慈濟醫學院,亦招生在即。「為了接引更多的人,同耕福田,達到淨化人心的目標,就要不斷擴大慈濟志業。希望各位多來關心參加,我們懇切希望的不是諸位錢出多少,而是心力投入的多少。」

▲隨師行記

1994.05.11 愛,是人生最重要的價值觀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四年五月十一日

上午七時,上人驅車赴高雄前,仍再三向屏東委員詢問訪視照顧戶的情況,並叮嚀:對於孤老無依的個案,應多了解其背景;至於照顧戶家中的子女則要多輔導,耐心啟發其良知以孝順父母。「不要計較工作量多少,或考慮我能做到多少;一定要盡心盡力付出。就像口渴的人來到河邊,他不會想應從那裏取水來喝,就地蹲

下掬起來就是了。」

離開屏東分會,九時二十分抵達高雄市九如二路即將成立的高雄聯絡處會址。

上人停留一個半小時後離去,近午抵達台南縣仁德鄉慈佑幼稚園。小朋友排列整齊,夾道唱念「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歡迎上人蒞臨。上人欣喜地招呼這些天真可愛的孩子。午餐後並應莊慎私老先生之邀,與三班畢業班師生,在鳳凰樹旁合影。

下午一時卅分,上人對三百餘位台南和嘉義委員、慈誠隊開示時指出,籌設中的台南聯絡處建築工程很快就可著手進行,上人勉慈善工作是慈濟的一大重點,但慈濟更是佛教、修行團體,「我們不為名、不為利,要多用心,立志自度度他。」

台北靜暘師姊特來向上人報告,日前一些委員前往華航名古屋空難家屬家中慰問,有的家屬受「渡」錄音帶感動,還捐款回饋慈濟。台中盧春安老師亦由衷感恩百餘位師兄師姊為其大哥的女兒--即此次罹難的空姐之一助念;並轉述其兄長的話:這次慈濟人在名古屋協助家屬翻譯與認屍,對家屬情緒有很大的安定作用。

東勢罹患先天性肌肉萎縮的劉家兄弟,由母親和叔叔揹來見上人,三兄弟中老大佳鴻已於十天前往生,臨走前還安慰母親不要傷心,他會回來做慈濟人。上人安慰玟鴻和佳訓二兄弟:「我們借人身而活,雖然有所不足,只要努力修習佛法、種好因,業消福自來,要自我訓練讓心保持快樂。媽媽很辛苦,要感恩。」

▲隨師行記

1994.05.12 菩薩道天長地久,永不止息,因此修行的腳步不能停止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四年五月十二日

自馬來西亞回來尋根的師兄師姊將返回僑居地,上人勉勵他們,努力在馬來西亞散播慈濟種子。上人表示,慈濟的慈善工作以濟貧為起點,委員從中體會人生疾苦,而後在從事教富工作時,也更能深入闡釋踏實的人生真義;因而推動志業工作,宜濟貧與教富平行並進。

八時許,上人前往太平鄉華雨精舍向印順導師請安。印老雖體力較弱,但精神仍清明爽朗。印老聽取上人報告慈濟赴泰北難民村勘察情況,以及目前尼泊爾建屋工程進度,對慈濟慈善工作的推展甚表支持,因為「生命平等,愛需普遍」。

晚七時,中區慈青聚會共修。上人聞知逢甲大學四、五十位同學積極推動紙類回收,二月至今已累積兩千多公斤的紙類,欣慰地對杜唯詩及楊雅文兩位同學慈示:「資源回收看來簡單,其中蘊含很大的道理,只要有心,便能悟出惜福的意義;但勿太過熱切投入而影響功課。」「藉著活動的推展,更可以磨鍊人與人之間的契合,你們不同科系不同學校,透過慈濟而將無數顆心連結在一起,真是難

得!學佛就是要從人與人之間的共事修行開始。」

上人亦勗勉所有與會慈青:「人生在世,需要仰賴他人相互扶持鼓勵才能相互成就;如何利用時間、如何付出,一切要多用心。如果能把慈青的這股清流引導至各校園,社會亦能充滿如湧泉般的新氣象。」

▲隨師行記

1994.05.13 上人指示慈善工作中,特殊個案的處理要切實掌握時效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四年五月十三日

九時,分會志工一百五十人在二樓開會,多位志工師姊提出諮詢、清潔、醫療服務的心得報告。難能可貴的是,有幾位師姊都已上了年紀,他們以豐富的人生閱歷引導後輩,表現最大的耐心和愛心。例如,六十幾歲的諮詢志工陳秀珠師姊說,即使接到不諒解的電話也沒關係,因為修行本來就是要忍辱;七十五歲的陳赤珠師姊,常接到許多女性來電傾訴先生外遇或婆媳問題,老菩薩言語輕柔地傾聽、規勸,也幫忙化解許多家庭的衝突。此外,亦有很多家境不錯的老太太來做清潔志工,用心地擦拭木格窗子的每一小格;而清洗分會廁所近一年的徐彩瓊師姊,則感恩有此機會洗廁,也把心洗淨。

上人聽後開示:「我感到很歡喜,你們所做的,就是尊重己能的表現。詢問台的志工運用智慧和大愛,以人生閱歷為人釋疑解惑,發揮人生功能,真是福不唐捐;清潔志工以有形勞力的付出,換來無形的心靈收穫,不僅自我肯定,也得到家人、社會的肯定。」

下午二時,一般組和功能組各組長及組員共六、七十人,和上人座談,以慈善工作個案為討論重點。上人聽取特殊的個案報告,督促應成立「特殊個案處理小組」,並和社工人員密切配合,以爭取處理時效;對於重病患者更要積極主動地瞭解處理。

晚八時舉行中區慈誠隊年會,靜暘、靜盟、林美蘭等師姊,和沈文振、黃思賢師兄都應邀致詞。沈師兄幽默的說:「從前留兩撇鬍子,現在『沒半撇』(已剃掉,台語意指沒什麼功夫),一切要從頭學起,要多用心。」

▲隨師行記

1994.05.14 幸福人生系列講座,上人為「情」作詮釋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四年五月十四日

七時,每月上人台中行腳最後一天早上的「感恩時刻」又到了,台中委員、慈誠隊坐滿大廳,上人亦輕鬆地坐在台階上,與眾人分享心路風光。蔡素蓮師姊談到去清泉崗軍營宣導骨髓捐贈活動,備受禮遇,她感動地說:「這是社會對慈濟的肯定,也讓我們有信心要付出更多。」

美國分會黃思賢師兄亦提出最近巡迴訪問美東幾個聯絡處的心得;現在的他,努力修「微笑法門」與「認錯法門」,非常受用。

感恩時刻結束後,上人隨即前往香雲精舍拜訪達宏法師。

傍晚,上人抵達桃園聯絡處,和

自台北搭遊覽車前來的眾多榮董交談片刻後,即動身前往巨蛋體育場,準備主講今晚「祥和社會、親情天地--幸福人生系列講座」。

行政院長連戰到場致意,內政部長吳伯雄、勞委會主委趙守博、桃園縣長劉邦友等,均蒞場聽講。

上人以「情的詮釋」為主題,向場內場外近兩萬名聽眾開示,情可分:佛菩薩清淨、覺悟的情,與凡夫迷茫的情。佛陀不為私情的長情大愛,是圓滿的大有情,菩薩「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亦是解脫煩惱的聖人之情,小乘聖人放下凡情俗愛,與世無爭,則是清淨的情。至於凡夫的情,是指人常常跟著內心的感覺行動,心如不好好調理,情緒不定,就會產生迷情,常因走錯一步而鑄成大錯。

上人強調:「眾生有覺悟的本能,如能啟發,就能轉迷情為有情。人把本身的佛性、清淨的大愛發揮出來,就是有情。」上人舉慈濟的訪貧與國際慈善工作為例,闡釋天下大愛的真義,並提示大眾:「現在社會欠缺感恩的情操,如果人人能打開心胸,彼此包容善解,感恩他人提供我們生活所需,如此一來,社會一定更祥和,人間也就是極樂世界了。」上人最後勉勵大家心中情愛淨化,開發心中清泉,做一位不斷上求佛道的覺有情。

九時許結束演講,返達台北分會已夜十時多了。

▲隨師行記

1994.05.15 國際家庭日,慈濟「畫說親情」關懷三代情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四年五月十五日

上午八時,三軍總醫院外科主任魏崢醫師和腦神經外科蘇泉發醫師同來拜會上人。談話中上人表示,慈濟建醫院的最大目的是救人,學術研究固然重要,生命更重要,因此不希望慈濟醫院是醫學院實習的對象,或是醫師因為把學術研究放在第一位,而疏忽了對病人最妥切的照顧。

稍坐片刻後,上人即起身前往國泰醫院探望罹患癌症的紀桂英師姊,上人慈示:「不要放棄希望,但也要隨緣,心開即是重生。」接著又轉往仁愛醫院安寧病房,探望已近彌留狀態的蘇溫雀師姊,上人以堅定有力的語氣開導她:「世緣已盡,不要勉強,身體已壞,沒什麼好留戀,記住要快去快回,再去找一個很好的緣、一個很好的身體,為社會奉獻,做一個可以救人的人。」蘇師姊盡力從喉嚨回答幾聲「好」,中午即安祥往生。

上人接著前往青年公園,參觀國際家庭年系列活動「畫說親情--三代同堂寫生、造型、趣味競賽」。近十時到達時,公園已滿是人潮,處處可見三代同堂的全家福畫面,許多慈濟人亦換上運動服裝,洋溢著輕鬆活潑的氣息。

上人親切地與大眾打招呼,對於

在樹蔭下專注寫生的孩童,多次駐足觀賞,慈祥地和他們交談所畫為何,並且神情愉悅地與許多家庭分享親情的溫馨。上人停留半小時才離開。

回到台北分會後,骨髓捐贈資料中心成立以來,第一位透過中心運作,順利捐出骨髓的志願捐髓者,由本會副總執行長林碧玉陪同來見上人。這位小姐一週前捐出一千西西的骨髓給素未謀面的一血癌患者。才二十出頭的她始終笑容滿面,對於上人關切的問詢,她表示身體並不覺得痛,只是近日睡眠稍多而已。上人讚歎其勇氣可嘉,無所求的付出愛心,可以做為年輕人的表率。

今日是北區慈青精進日,三百六十四位來自台北、台中的慈濟大專青年參加。下午近三時,上人蒞臨地下二樓講經堂開示,勉勵同學們:「各位想成就智慧,就要把握時間,要存過秒關的心情努力精進--『精』是心要專,『進』是不退。將來你們投入社會服務,在各行各業引導同事為人群付出,將使社會充滿祥和之美。」

上人向今天皈依所有慈青說明皈依意義,並示:「不要受小愛迷情束縛;沐浴在佛陀的大愛中,心地才能光明。佛陀給我慧命,我也希望你們把慧命傳承下去,勇猛地承擔如來家業。」

▲隨師行記

1994.05.16 社會資源可大可小--愛心無限,資源即源源不絕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四年五月十六日

晨八時,上人抵李明香委員婆家,向其往生的婆家致祭。上人勸慰李師姊的先生鄭良夫道:「要讓母親灑脫地捨此投彼,不要過於牽念難過,你捨不掉,她會煩惱執著;真正的孝道是讓她心無罣礙地去。你要擴大情懷做天下事,做天下父--我們要把天下的兒女都當做自己的兒女,不要局限在一般父母子女的小愛中。」面對喪葬事宜的處理,親友間常有不同的禮俗,莫衷一是,各有堅持。上人答:「生,是死的起點,死,是生的開端。生死之間的一段人生路要怎麼走,才是最重要的。」

隨後上人又轉往新光醫院,探望因心臟血管阻塞而住院的加拿大多倫多委員張朝銘。張師兄開刀甫四天,情況良好,見到上人一臉笑嘻嘻。張師兄說起何國慶師兄教他念心經,他覺得對精神十分有幫助,但開刀前念起「觀自在」,以下就忘記了。上人說:「能夠『觀自在』就足夠了,心裏觀想自在,所有藏經的精華就在其中。」

華航名古屋空難罹難者家屬之一陳秀英女士,由朱文儀委員陪同前來,對在日本的慈濟人協助家屬善後的愛心展現,向上人表達謝意。她說,以前對慈濟的慈善工作半信半疑,這次親身體驗到慈濟周到的服務,很受感動,因而和慈濟委員成為朋友,今後願意加入慈濟的行列。上人答:「天下一家親,每一個人都關心每一個人。人生沒有所有權,要把握有能力的時候,多去關心別人。」陳女士的姊姊、姊夫和一個甥女,都在此次空難中往生,上人很關心其所遺兩個子女的心理調適問題,囑咐懿德媽媽前去關懷他們。

下午二時,上人在北區委員、慈誠隊的組長與幹部會議上開示指出,國際家庭年活動值得推擴,目前社會

就是缺乏這股祥和的氣氛。關於慈善工作的精神面,如關懷照顧戶的家庭與心理非常重要;慈善也有教育功能,像大專生訪貧,無形中生出感恩父母的心態,並學習付出,而不再如溫室裏的蘭花。

「台灣慈善工作有這麼多人在做,很幸福。離開台灣很遠的天空下,還有很多貧苦眾生需要我們。我們一定要本著佛陀精神,以尊重生命為目標,讓愛廣被在每一個有生命的地方。國際的慈善工作要去推動,本地的慈善工作要更用心。」上人剴示。

加拿大分會執行長何國慶和美國分會執行長黃思賢居士,向上人報告兩國分會進展情況;本會副總執行長王端正,則說明此次泰北勘災結果。慈濟的救援將從人道觀點出發,以慈悲喜捨的精神評估協助的項目。

王師兄並針對部分人士批評慈濟吸收社會資源一事,回應分析道:「社會資源可有可無,可大可小,有愛心就會有資源;佛教徒愛心無限,資源亦無限。慈濟啟發人的愛心,是在拓展社會資源;社會上好人不怕多,好事不怕做。」王師兄勉委員們為台灣兩千萬人的福祉更努力。

四時,華航總經理袁行遠和副總經理樂大信專程來向上人致謝,感激慈濟對華航名古屋空難台籍罹難者家屬的援助。上人答:「慈濟的精神是天下一家,慈濟人視此為每個人的本分事。」

八時四十分,上人到地下二樓講經堂,在北區六至十組榮董聯誼會上隨緣開示:「現代人的煩惱太多了,能捨才能得--得無形無量的歡喜。非洲、泰北很多地方需要我們去幫助,希望大家在不影響生活的原則下,把愛心奉獻出來。」上人並向榮董們介紹四大志業的近況,期勉他們本著「宏觀大愛」,繼續給予慈濟支持。

▲隨師行記

1994.05.17 人生若能「對人有益,對己無虧,對事圓滿」,即是「成功」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四年五月十七日

早上八時,中視新聞部導播王廣玉女士,偕警廣「三代同堂一家親」主持人蒙京溥女士來訪。從大眾傳播工作者的立場,他們慨言現代社會需要倡導回復良善--傳統是「為善不欲人知」,現在的善事應廣為傳播,以鼓勵人心。蒙女士最近計劃在節目中,加一段上人的靜思語,提供聽眾省思空間。

淨化人心的工作需要多管齊下,如許多中小學教師在各自的崗位上,用慈濟精神教化學生;又如許多大專生關懷孤老無依者,也是無形的教育。因此鼓勵她們在傳播界發揮善的力量。

九時,上人向台北分會員工開示。上人說到對文化工作的寄望:

「人與人相處的空間有限,文字

聲音如更普遍,影響的範圍可更拓寬。很多人因為慈濟精神而扭轉行為,你們要把這些人事轉變的痕跡留下來,為社會留下一面光明的一面鏡子,讓後人知道,七、八0年代不是那麼動盪不安,而是還有光明面。為了教育下一代的人,希望能將好人好事深度地發掘報導出來,慈濟有這份責任。」

《講義雜誌》社社長林獻章先生和主編董笑珠女士,來對上人做簡短訪問,以下是問答大要:

林先生問:「人生最有價值的事是什麼?」

上人答:「能為人服務。」

問:「成功的定義為何?」

答:「理想能達到。不過理想看人而訂,對我而言是『對人有益,對己無虧,對事圓滿』。」

問:「您人生最大的挫折是什麼?」

答:「挫折?有挫折感也是一閃而過,無法真正體會到挫折。很多事情有因緣,也要有心;如有信心就沒有挫折感。」

問:「慈濟未來還有什麼理想?」

答:「理想很難說,能讓每個人的心簡單、淨化就好。簡單就是美,就是真,就是善;如何使人回歸純樸最重要。」

問:「您最敬仰的人是誰?」

答:「人人都是我所敬仰的,佛教說以佛心看人,人人是佛,佛是我最敬仰的人,所以我敬仰人人。」

一上午的活動緊湊,用過午齋後,上人一行人離開台北分會,搭乘下午一時二十分的火車返花,結束十天來全省一周的奔波腳程。

▲隨師行記

1994.05.19 世界國民外交協會總會執行長,讚許慈濟大愛拉近人心距離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四年五月十九日

九時,世界國民外交協會總會執行長 Dr. Grogory Wiun 及 Dr. Thomas Boyd,由中國國民外交協會理事長王靄芬女士、李子文博士等陪同,至精舍拜訪上人。他們對於上人創辦慈濟四大志業,從事「濟貧教富」,以化導人心向善的工作,表示相當讚許;且慈濟無分種族、國籍、宗教,秉持「親手遍布施」的直

接原則,對全球苦難蒼生伸出援手,不僅增進人與人之間心靈的溝通與了解,也對促進世界和平有莫大的貢獻。

上人表示:「事情是大家合力做出來的,我只是凝聚眾人的力量,期許在每個有慈濟人的地方都能發揮愛的功能。感謝諸位給予我們精神上的鼓勵與支持,我與所有慈濟人會更努力、再精進。」

執行長溫先生及包先生為表示對慈濟的認同,並捐獻建設基金。

▲隨師行記

1994.05.21 人生為人群付出多少,就得多少踏實感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四年五月二十一日

在師兄師姊不斷的耕耘、推動下,近來,不管是慈濟精神在校園,或在獄中慈濟清流的傳播,慢慢的已有了相當的成果。上人於志工座談言及:「除了學校課堂上的教育外,現代的孩子,更需要校園外生活實務的啟發教育。讓孩子體會多樣化的人生型態,他才會真正體會到自己的幸福與富足,並且明瞭父母對他的疼愛與關心,這是人生教育的基礎工作。」「對於在生命歷程中犯下錯誤的人,我們要關愛他、開導他,讓他們出獄後有個全新的自我,這是人生教育的補救工作。」

高雄羅千枝師姊報告一則輔導受刑人的個案。該受刑人因父母分居,得不到家庭的溫暖,而逐漸步入歧途以致身繫囹圄。一日無意中聽到「慈濟世界」廣播節目上人的開示,「原來世間有這樣美好的團體!」於是他開始聆聽「慈濟世界」。受上人甘露法語的浸潤,心也慢慢變柔軟了,他並將每個月三百元的勞動金或母親給他的零用錢省下,悉數以家人的名義捐做慈濟基金。他希望有一天也能成為慈誠隊的一員。

四月底,羅師姊曾帶領明德國中的學生回花蓮參訪,上人的鼓勵,給同學帶來很大的影響,一些原本過動、行為偏差的學生,亦有相當明顯的轉變。該校校長十分欣慰,因此希望師兄師姊六月份能再度前往,帶動這股校園清流。

上人得知後嘉勉羅師姊:「你們是最好的褓姆,從孩子幼年開始保護;孩子們的心理健全起來,將來在社會就很安全。大家要多發心。」

台中會員乘十部車進精舍參訪,上人開示:「精舍過去的生活雖然苦,但回憶起來很甜美,那時白天做事,晚上讀書、研究,日子逍遙自在;現在為了推動志業工作,要付出很多

的精神、體力和時間,相形之下,似乎不如從前自在。但是逍遙自在只不過是獨善其身;兼善天下雖然很辛苦,但看到大家那麼愛護、支持四大志業的推動,聽到慈濟人不斷在救人、以慈濟文化感化人,心裏有無限的安慰。有多少的付出,就得多少的踏實感,有心就有福,有願就有力,希望大家一起發大心成就大願。」

▲隨師行記

1994.05.23 慈濟志工長期關懷觸角,延伸至原住民學校與監獄受刑人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四年五月二十三日

晨,志工座談上人開示:「慈濟之所以有今日,是很多人的耐心、熱心共同成就,我們步步踏實的做事,事事重點放在娑婆世界的苦難眾生身上,目標是到達佛的境界。只要方向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葉方良 Rex-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