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

心正意誠,心開運通

◎證嚴上人

人生在世,不免時常會接觸到複雜的人事;行走菩薩道,必須時時接受考驗,遇有困難危險的環境時,要保持心無怖畏、志不退縮。

有些人遇事就求神問卜,這樣並不能解決困難;正信的佛教徒,論法一定要合情近理,不可談神通、怪力……等令人惶恐的言論,應該要鼓勵人們培養面對現實的勇氣和毅力,以歡喜心接受一切逆境。如此才能提高正信的智識水準,引導眾生向善的道路走;否則求神問卜,招神惹鬼,此即「苦」中帶「迷」,心在迷中,自然無法自主。

「宗教」是人生的宗旨與教育,是精神的昇華,若能真心接受此教育,力量即源源不絕,毅力自然產生。逆境現前不能只求佛菩薩庇佑,最主要還是在於自己的信心與毅力,憑著這分心力,才能破除任何困難。

心外無魔,靜氣、養心就不會招惹外鬼。佛教講「因緣果報」,該來的總會來,以歡喜心接受,業報很快就會過去。

眾生隨業而轉,人人心有千千結;但求一心正念,心正意誠,心開運通,即能結結解開、處處吉祥。



▲社論

為自己的面孔負責

林肯是美國歷史最偉大的總統之一,他解放黑奴的偉大貢獻,至今猶讓人津津樂道。

林肯不僅是位偉大的政治家,也是位偉大的哲學家,如海的睿智,改變了美國的歷史;無量的慈悲,樹立了人道思想的典範。

在擔任美國總統任內,林肯有一則軼聞逸事,令人傳頌,也令人深思。

林肯當了美國總統後,他的朋友為他介紹一個人,說這個人頭腦靈活、反應敏捷,足以做為林肯的親信幕僚。於是林肯接見了那個人,可是會面之後,林肯居然拒絕錄用那個人。

他的朋友覺得非常奇怪,就問林肯:「他出了什麼差錯,你為何沒有錄用他?」林肯回答:「我不喜歡他的臉。」朋友很訝異:「你身為總統,豈可以貌取人!」林肯說:「告訴你,一個人活到四十歲,就應該對自己的面孔負起責任。」

從這一則故事中,我們不知道林肯朋友所介紹的那個人,究竟是一副怎麼樣的臉孔,但我們可以知道,那副臉孔必然是讓林肯受不了的臉孔。

讓人受不了的臉孔,不一定是醜陋的臉孔。以林肯對人權的尊重和對人觀察入微的智慧,關鍵絕對不是那個人相貌的美醜,恐怕是在那個人氣質的有無,與謙和形態的多少。

美國憲法起草人之一,也是文學家兼具哲學家特質的富蘭克林就曾經說:「再自負的人,也受不了別人的自負。」臉孔是一個人涵養的櫥窗,那個人因為面孔而斷送前程,實在不會讓人感到意外。

恃才傲物是一般人的通病,其實,一個人的涵養越深厚,為人會越謙和,飽滿的稻穗如此,深邃的大海亦復如此。

雖然孔子曾經說過:「以貌取人,失之子羽。」民問俗諺也說:「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這是告誡我們不要被表面的外相所迷惑。但是一個人的言談舉止、表情聲色,如果表現得那樣膚淺而自負,那麼他的人品與才能,應該是不問可知了。

日本文學家大宅壯一曾經說:「男人的臉,就是一張履歷表。」其實,何止男人的臉是一張履歷表,女人的臉也是一張騙不了別人的完整履歷表。一個人過去的所做所為,都會有形或無形的刻畫在臉上,他的涵養與智慧也會在臉上表露無遺。

林肯的名言與大宅壯一的雋語,有異曲同工之妙,都值得仔細玩味與深省。

有人說:「慈濟人的臉孔,是最美麗的臉孔。」這句話確實不虛。因為慈濟人的臉永遠充滿知足、感恩、歡喜、自在的謙和,同時也表露了關懷天下蒼生的慈悲與智慧,這樣的面孔,說老實話,不美也難。

曾經有人問慈濟委員:「妳們每個人看起來那樣親和美麗,妳們是怎麼做到的?」慈濟委員回答:「我們都擦『慈濟面霜』!」問的人很興奮的說:「慈濟面霜那裡可以買得到?」慈濟委員說:「『慈濟面霜』沒有地方賣,但我們把秘方告訴妳,妳可以如法炮製,日擦三次,保證容光煥發,青春永駐。秘方是--知足、感恩、善解、包容。」

或許有人會說:這樣的秘方太抽象了,抽象得難以令人理解。其實,「親和」、「美麗」、「氣質」等,也很抽象,也只是一種感覺。

修養不僅要由外而內,也要由內而外,甚至要內外一如。有涵養的人,表現在外的,除了內斂的人格外,還要有讓人心悅誠服的外表。這些都要從日常生活中的聲色做起,平時就要注意對自己的面孔負起責任。



▲甘露清涼

孝養父母為百行之先--淨因三要(1)

◎證嚴上人

【淨因三要】

「甘露清涼」專欄繼「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後,自本期開始,連載證嚴上人開示之「淨因三要」。
此系列演講,是上人自民國七十五年十一月開始,至七十六年二月間,每日在靜思精舍對學佛弟子的朝會講話。
經弟子整理成文,證嚴上人親自審閱,現將全文陸續刊出以饗讀者。

前言

「淨因三要」之主要義理體系,係以「修淨因」為其實踐基礎;蓋欲諸弟子於領悟佛家四諦十二因緣、三法印之原始佛法之外,能對佛陀之遺教,有所身心力行之憑藉。

所謂「修淨因」者,乃謂箴諸學佛之人,人人以修「清淨因」、行「清淨因」,為其修身之準則,以「人格成即佛格成」之理念,期其登於佛性之堂奧也。

「修淨因」之綱目有三:

一、孝順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毅,修十善事。

二、受三皈依、具足十戒,不犯威儀。

三、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

吾人若能以「清淨心」,行此三事,則「人成」矣!「人成」之後,「佛

成」則指顧之間可待矣。

期凡一讀此文之慈濟法侶,能體念佛陀教導吾人之悲心,而有以己立立人,自度度人,則所勉於我諸弟子「人成佛成」之願足矣。

修學佛法,主要是為了去除內心的污染,清淨自我的心地。

所謂情淨心,即人性本來沒有沾染污穢的這分善性-善良的本性。既然本來就是善性,本來就清淨,為什麼還需要淨化呢?又為何有污染與清淨的分別呢?

所謂污染心,即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受人我是非所薰染、薰習,而生起計較的心理,使良善的本性慢慢趨向惡念。

修行的意義,就是要接受佛陀的教育,洗鍊自我的心地,將已經沾染塵垢的心,用佛陀的甘露法雨洗滌清淨;也就是要在人與人相處之中,時時提起正念,修養自己的言行。

要達到清淨的修養,必定要「藉事鍊心」修淨因。在人間現實生活中,修學佛法不離三件要事:

一、孝順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事。

二、受三皈依、具足十戒,不犯威儀。

三、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

如是三事,名修淨正因。

以關愛子女的心對待雙親

第一是孝養父母。

修學佛法,不離「世間法」。世間說「百善孝為先」,修淨因、淨業的目標,是要達到佛與聖人的境界,但仍然要從做人開始。做人要飲水思源:我的身軀從那裡來?父母如何為我付出愛心,我應該如何回報父母?

回報父母就是孝養父母。論語中告訴我們如何孝養父母,儒家所講的孝養父母是盡人事、盡形態,要殷勤、順從,不讓父母煩惱,這就是孝。

讓父母操心的,有自我的行為和身體方面的。多數父母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希望子女能在社會好好從事行業、成就事業。然而,有的子女卻不能安分,將自己強健的體力用在不正當的行為,困擾自己,破壞社會,使父母心煩、心急,換來社會人群的唾棄辱罵,讓父母蒙羞,這就是「行為的不孝」。

也有人雖然很孝順,但卻讓父母非常操心,為什麼呢?因為不會愛惜生命,把身體毀傷了,結果使父母為其擔憂操心。看看我們醫院有些掛急診的人,大部份都讓父母操心:有的人打架的,有騎飛車去撞到人或被人撞的……這些做父母的為孩子肝腸寸斷,除憂煩自己的子女外,又要擔心子女打傷人、撞到人等種種心理負擔。

病在兒身,痛在娘心

更有憂慮子女生病的。例如慈濟醫院加護病房曾有一位四歲半的孩子,體弱多病又患腦水腫症,由他的母親照顧。這位母親生有二子,大兒子八歲,健康活潑,小兒子卻患腦水腫症;為了這個孩子,造成婆婆與先生對她的不諒解,認為是怪胎,她不斷受到諷刺、指責,先生更是向外求逃避。最後這對年輕夫妻不得不離婚,大兒子由先生撫養,小兒子由她照顧。

為了這個兒子,除金錢的付出外,她還不眠不休地照料。有一天,兒子忽然從椅上跌落,送到慈濟醫院急救。年輕的媽媽一個人孤孤單單地守在加護病房外,憂心如焚地以淚洗面,那雙無助哀傷的眼神,讓人看了實在深感同情。

孩子離開加護病房移至普通病房時,我去探望他們母子。媽媽因為徹夜未眠,伏在孩子床上睡著了,我走近床邊伸手摸摸孩子,這小孩天真無邪又可愛,臉

上時時綻露笑容,還伸出兩隻小手讓我摸摸。他的母親抬起頭看到我,我告訴她:「你看!你的兒子己經清醒了,你的兒子這麼可愛,應該不要緊的,你不要傷心啦!」做母親的看到兒子會對我笑,還伸出手和我玩耍,安慰地笑了。

但是,過了一天,孩子又再度昏迷送入加護病房。有位臺北的委員告訴我:「這個媽媽非常可憐,日不食、夜不睡;為了這個孩子,都快生病了。」

你們看看,一個孩子從小養到大,做父母的要付出多少代價?為了孩子,她寧願犧牲夫妻之愛,寧願割捨健康的大兒子,來保護這個多病不幸的小兒子,這就是天下父母心啊!我們小時候,是否也讓父母付出同樣的愛來對待我們呢?我們該不該孝養父母呢?「孝」是人的本性啊!

父母愛子女的心是無微不至的,這就是「慈母心」,我們若能以關愛子女的心,來孝養父母,即是真正至高的孝心。

有一次慈濟發放日,全省各地許多會員回來本會,大家聚集在這裡,每個人所提出來的困難,及希望我提供意見的,都離不開「如何使子女專心讀書、品學兼優、增長智慧……」「如何才能讓子女得到真正幸福?」「如何做回向,才能讓子女得到父母福德的庇護,得到福報」……每個人的話題,都圍繞著子女,大家所關心的,都是自己的子女,卻很少見希望為親長父母造福,將功德回向高堂的。

有一位年輕的婦人,因信仰宗教的方式未獲家人認同,也提出問題問我。我告訴她:「學佛不可整天跑道場,只顧拜佛、聽經,置家事而不管,對子女不盡母愛,對公婆未盡孝道,如何叫家人不反對。」年輕的婦人回答:「幾天前我還寄半斤人參給我的婆婆哪!」

我說:「孝順並不是用半斤人參就能表現的。『孝』,必須以恭敬心來對待父母、公婆,不是只提供物質來奉養他們--他們不是讓我們用『養』的,是必須孝敬的。將內心的恭敬形於外就是『順』,為人子女者應和顏悅色,順從父母,讓父母得到心靈上的歡喜,而不是供給豐富的物質就算了。」

只有物質奉養,非孝

現代人所說的孝,往往只限於物質奉養而己,以為把物質拿給父母,讓父母有得吃、有得穿,就算是孝養父母了。反觀過去所謂的「孝」,除了要使父母衣食無缺之外,還要晨昏定省,問候尊親。說任何話,一定要先察顏觀色,仔細思量自己說的話,會使父母歡喜還是生氣?若看到父母的眼神含有怒氣,則要說的話到此為止,趕緊轉移話題,不令父母生氣。

現在有很多為人子女者,當父母跟他說話時,他連回個頭看看老人家的臉,都覺得是多餘的。甚至很多人為了提高生活水準,離鄉背景,遠離父母,在外打天下,以自己的事業、家庭為重,忘棄了在故鄉時時倚門望子歸來的雙親。

現在有很多父母常常往國外跑,為什麼要時常出國呢?因為他們把子女送到國外念書。不論是美國、英國,即使路途多遙遠,他們都不辭辛勞地去看子女。然而,在本土台灣,從都市到鄉村去看父母,他們卻感覺路程很遠,認為自己的事業要緊,沒有空閒時間……,若是對子女的愛念,則不會沒有空閒時間,每一次出門看子女,都是一個月或幾十天,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因

為親情難捨嘛!

所以,如果能夠以愛子女的心來孝養父母,則是人性本能的崇高表現,也就是人之初、性本善的清淨善心。

孝養父母是百行之先

佛教說:「念佛乃諸法之要,孝養父母為百行之先」。想入佛法門,要先學會念佛,因為念佛能時時刻刻警惕自己「以佛心為己心」;培養慈悲愛念,也是要從念佛開始,所以,念佛即是入佛門學諸法的重要法門。

而孝養父母是百行之先、萬善之門--沒有孝養父母的心,而想追求佛心,是不可能的事,要修持學習佛心,必須先培養孝養父母的心。所以說「孝心即佛心」--孝養父母之心,就是清淨的佛心。捨離「孝」則沒有「佛」,不念父母也無佛可念。這是佛陀教育眾生非常強調與重視的一點。

學佛修行者,「孝行即是佛行」,一切孝行無不是修學佛法的行為。由此可體會,孝與修行是多麼密切的事,我們要修行學佛,希望達到與佛同樣的境界,必定要先從孝養父母開始。

所以說,「孝」字實為眾妙之門,所有無上甚深微妙法,都由「孝」入門。如果沒有「孝」,我們的心門就是封閉的-因為欲念及貪、瞋、癡等污染心,障蔽了我們的心門;唯有以孝開啟心門,才能走入真正學佛之門。

總之,佛陀所說的教法、所施的教育,可以說是以「孝」為宗;佛教的一切經典,也是以「孝」為戒--做人要如何守規矩?如何不冒犯眾生?必須先從「孝」做起。不犯上是做人的根本,也就是成為君子的根本;想做一個坦坦蕩蕩的君子,必定要從「不犯上」開始做起,漸次便能上敬下愛,不冒犯一切眾生。

不念父母,無佛可念

孝,有「在家之孝」與「出家之孝」。

「在家之孝」是指社會人士孝養父母應該勵行、持守的事。佛教與儒家皆講孝道。論語中所講的孝養父母,是盡人事、盡形態,要殷勤、順從,不讓父母操心,這就是孝。父母對待子女,雖同樣是自己的子女,也難免有特別喜愛或次要的,也有比較不喜歡的子女。這是凡夫心所難免的--愛子女的心同樣有分別。

以子女而言,如果能得到父母的愛,應該感恩、歡喜;假設與父母比較緣淺,即使我們做得非常辛苦,還被父母厭嫌、責備不是時,也要做到不怨懟,這就是「愛而不忘」、「勞而不怨」--父母愛我們,要心生歡喜,不可忘記父母的恩惠;父母怨我們時,要任勞任怨,絕對不可有怨恨的心理。

中國歷史上有很多孝子的例子:舜是古代的聖賢,從小就受母親百般虐待,但是他一點都不埋怨、記恨,這也是聖人之所以成為聖人的根本。我們對父母一定要盡一項責任,即是「承順顏色,以盡孝養」--順從父母,察顏觀色,盡量讓父母歡喜、安心,這就是盡孝。如果讓父母煩惱、擔心,觸怒父母,這都是不孝。

父母是子女的模範,希望人人把握此時,克盡孝道,以做為將來教育子女的根本禮法。(一)



▲慈濟訊息

打開心眼,換個角度看世間

◎證嚴上人/主講 弟子/靜淇恭錄

【聯誼會講話】

國曆八十三年五月二十九日
農曆八十三年四月十九日

諸位大德,阿彌陀佛:

剛剛是慈濟大專青年的手語帶動唱,看到這些年輕人,讓人覺得我們的社會充滿了希望。因為這些大專青年畢業後,進入社會從事各行各業,並將回饋社會的理念帶入其中,他們可說是國家、社會未來的棟樑,如此我們將來的社會又怎不充滿光明和希望呢?

二十八年來,慈濟在台灣各個角落遍布菩薩網,只要有苦難待援的眾生,慈濟委員一定馬上走到那裡,並且儘速伸出援手。慈濟從事救濟工作不只是物質的救濟,最重要的是精神的輔導。

一樣人生,兩般境遇

剛剛你們都聽到高雄委員的現身說法,也從電視螢幕上看到幾張照片。

婚前的案主是那麼的美麗,婚後她也有個美滿的家庭,然而好景不常,因為第三者介入,使得她們夫妻的感情發生了風波。做太太的無法容忍先生有外遇,就如同眼睛容不下一粒砂一樣,於是叫人去查去捉。而先生的心早己被另一個人迷住,他無法忍受太太的吵鬧,最後竟然向她潑硫酸,就這樣毀掉了一個幸福的家。

這就是凡夫的迷情與私愛!一個學佛的人,必然要擔起大丈夫的責任--結了婚就必須負起家庭的責任做個良夫,養育子女則必須做個良父,這才是清淨的愛。

這個婦人被毀容的顏面全部糾結在一起,只剩眼睛的二個洞,平常人的眼淚是從眼睛流出,但她卻是從臉頰的毛細孔流出,真是有淚無處流啊!

類似這樣的個案,我們並不是只給予物質濟助就夠了,物質並不能完

全解決她的苦難。

人生的機緣有時也很巧合,關懷她的委員正好是她以前的同事,以前兩人是好朋友,後來各自結了婚,也分別走上完全不同的人生際遇--這位慈濟委員不但有個幸福的家庭,更且有能力為社會付出;而她卻在結婚後遭遇此種不幸,弄到「面目全非」,甚至需要我們的委員--也就是她以前的同事,給予她心靈的慰藉。

要輔導她並不件簡單的事,必須花很長的時間,鍥而不捨地關心她、聽她傾訴。直到現在,她好不容易才把痛苦的往事和滿腔的怨恨放下,勇敢地走出陰影,面對現實,同時還能敞開胸懷和大家一起參加自強活動。雖然她的面容被毀掉,但她卻能把心眼打開,重新活出生命的意義與價值。人如果能時時善解,且能放開心胸去包容一切人和事,則人生何處不光明?

慈濟在台灣從事慈善工作,遇到過類似的個案實在是不勝枚舉。

換個人生角度看世間

剛才我們也聽到張美麗委員的現身說法,她對個案的輔導非常用心,做到了無微不至的程度。以前她曾耽溺在酒國生涯中,一個特殊的因緣,讓她猛然醒覺過往的不是。這種由迷轉悟的人生,也等於是她生命的重生。她換個人生角度看世間,並在心中發願:要陪伴一些生命垂危的病患,走完人生最後旅程,並將菩提善種植入他們的心田,讓他們帶著這分善念快去(善終)快回(快來投生),重來人世間做個「能救人的人」。

剛剛她提到五月八日那天,通往陽明山的仰德大道發生大車禍,很多人受了傷,她接到訊息後馬上趕往現場,為傷者記錄下姓名、電話,再一一聯絡他們的家人。此外,她若遇到一些無親無故、孑然一身的老榮民,也會用心照顧他們,並幫他們妥善打理日常用品。

目前全省的慈濟委員遍布在各個角落,發揮觀世音菩薩聞聲救苦的心懷,對周遭所有需要關懷的對象施予援助--身與心的雙向照護。我常說台灣是寶島,也是淨土,因為慈濟人抱持志業精神,無所求的歡喜付出;如此菩薩雲集的地方,正是清淨的人間!

對父母的愛要表現出來

希望慈濟這股清流能流入每個人的心中,讓每個人在日常身行中,都能為人群奉獻和付出,就像終身志工陳淑麗一般。

記得兩年前我第一次見到她時,她是為董氏基金會推廣戒菸活動而來,她告訴我她長期擔任義工,我一聽說她在當義工,開始對她產生了興趣。在她進入慈濟前的這段時間,她已開始研讀《靜思語》,同時將《靜思語》所言力行在日常生活中。

她很孝順母親,只是不知如何表達對母親的那分敬愛。為了要對母親說句「媽媽我愛您」,她在心裡頭反

覆思量這句話足足兩年,仍然不出口,當然她的母親也無法直接感受到女兒愛媽媽的那分心。直到最近,她終於鼓起勇氣透過電話說出:「媽媽我愛您」,媽媽雖然驚喜,卻也嚇了一跳,擔心她是不是發生了什麼事。由此可知,她的舉動帶給母親多大的震撼與歡喜。

子女對父母的愛,可以直接表現在行動上,不要怕羞,如:走路時主動伸手攙扶父母親,以肢體行動表達孝心,這也就是慈濟一直在提倡三代同堂、四代同堂、五代同堂的目標。

發揮真正生命價值所在

其實,與其向外求佛菩薩,倒不如向內求堂上活佛,也就是家中的父母、公婆。古人說,如果父母對我們祝福,那比求佛賜福還要有福,因為能受到父母的祝福,表示我們的所作所為讓父母歡喜,所謂「百善孝為先」,對父母若不懂得孝養、恭敬,不管布施多少,或做了多少善事造福人間,只是虛假而不切實際,仍是違背做人的基本道理。

佛教有句話說:「直心是道場,不虛假故」。學佛應該貫徹由內心到外在真正的真誠與直心,在言行舉止中表現對父母親的孝道。

最近很多人向我建議:慈濟為什不建養老院呢?每次我聽到這句話,心裡就覺得很難過,難道人老了就必須被送到養老院嗎?為什麼他們不能留在家中享受天倫之樂呢?我覺得如果不提倡孝道,光蓋更多的養老院,只是製造更多的老人問題,老人們居住在養老院中,那種心靈的空虛並不是任何物質所能彌補的,他們需要的是兒孫承歡膝下的天倫之樂。所以我一直希望每個人都能把年老的父母親留在家中,晨昏定省,好好孝養雙親,這也是我努力呼籲、推動的理想。

我們難得來人間,既然生為人身,就該負起人生的責任,各位不妨回想自己小的時候,父母是如何的疼愛我們,就算子女己經八十歲了,但是在一百歲的父母眼中,他們永遠只是個孩子。

你們多已為人父母,相信更能體會父母對子女的那分心。剛才在慶生會中,大家齊聲為今天的壽星祝福,其實應該祝福的是生身的父母,因為我們的生命來自於父母。

我常說人生只有使用權,而沒有所有權,難得來人世間,更要善加利用人生使用權,負起人生的責任。今天我們有健康的身體、有正確的思想,就應該把這分智慧、功能奉獻給人群,發揮父母親賜給我們的生命功能,這才是真正生命的價值所在,也是回報父母生育之恩的最佳表現。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學佛的人應把普天下的老者都當成是自己的父母,時時抱著一分孝心敬愛他們、恭敬他們、關心他們,這也是慈濟人

的本分事。其實今天的社會能如此繁榮,也是因為這些老者當年年輕時,辛苦奮鬥打下的根基,沒有他們,我們怎能得享今日幸福美滿的日子呢?

骨髓捐贈是「一大事因緣」

慈濟志業工作現在是「一步六腳印」的往前邁進,而教育志業中的慈濟醫學院,今年也將要加入大學聯招行列,九月份就要正式開學了。醫學院中的護理研究所四月份時已舉行過考試,雖然只招收十名學生,卻有二百六十七人前來報考。面對各方的肯定,我們要期許自己做得更好,才不辜負眾人的支持。

至於骨髓捐贈的推展活動,到五月底為止,總共有三萬六千五百七十人響應,我很感恩台灣有這麼多的愛心人士。現在包括國內以及美國、日本、新加坡、香港、英國……等地,希望透過慈濟骨髓資料庫找尋配對的患者,已多達一百四十九位。

而非常值得慶幸的,首位經由慈濟骨髓資料庫找到合適骨髓捐贈者並進行移植的個案,於五月七日完成移植,成為國內非親屬間骨髓移植的首宗成功個案。這位捐髓者是位大學女生,個子瘦瘦的,給一位十七歲大塊頭的男孩子。

這位小姐很有愛心也很勇敢,她在五月六日住進醫院,五月七日進行骨髓的抽取,五月八日就出院回家了,我見到她時,正好是她捐髓後的一個星期,我問她:「妳一向都這麼瘦嗎?」她回答:「我本來就是這樣」我又問:「捐了之後有什麼感覺呢?」她回道:「沒什麼感覺啊!假如要說有感覺的話,應該是很歡喜、很安心,因為我一下下的痛,就能讓一個生命延續下去。」

她又對我說:「為了不讓父母親擔心,所以沒讓他們知道,只有哥哥陪我簽下捐髓同意書。我知道醫師要從我的腸骨中抽取骨髓液,它可以很快的再生,對身體一點損害也沒有,所以就很放心地去捐了。五月八日那天正好是母親節,出院後我仍一如往常-幫媽媽做家事、去兼家教。直到現在,媽媽都不覺得我有任何異狀。」

血癌等血液疾病患者的生命,就有捐髓者稍稍痛一下的情況下就可以延續、得救,希望大家能發揮菩薩心,熱烈響應後續的捐髓驗血活動。

其實,想捐髓未必人人都能如願啊!因為「人類白血球抗原」配對相合的機率只有萬分之一,這還需要「一大事因緣」才能成就,所以行善也要及時啊!

諸位大德,今天大家有這份心,從台灣的東、西、南、北各地聚集在這,在此我祝福大家福慧雙修,人人平安,家家吉祥。

阿彌陀佛!


▲慈濟訊息

佛心流泉--忙碌法門

◎靜暘

暑假來臨了,精舍上上下下又是一片忙碌的景象。

菩薩雲來集

暑假中,有委員的「精進佛一」,有老師的「教師學佛營」……為了讓大家專心修行,精舍的新教室正趕工裝潢。暑假中,更有許多不同的營隊,在護專設立營區,如兒童學佛營、高中親子營、大專學佛營……等等,每天陸續回精舍尋根;也有不少海內外有緣人,成群結隊回來尋寶……精舍人來人往,彷彿是一幅「雲來集菩薩」的圖畫。

為了使所有的活動能辦得盡善盡美,擔任指導的常住師父們,無不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為設計課程、編排教材、選定適當的輔導爸爸或媽媽、邀請講師、營區佈置、事前的模擬和演練……等等,費盡心思,全力以赴。大家忙得不亦樂乎,更忙得歡喜自在。

忙出人生的活水

記得有人問上人:「慈濟到底是修什麼法門?」上人幽默問答:「忙碌法門。」一點也不錯,只要有慈濟人的地方,就有忙碌的足跡,大家為「濟貧」、「教富」而忙;為尊重生命、拯救生命而忙;為推動四大志業而忙……一連串的忙碌,忙出了人生的活水--利人利己,自度度人。這和一般人庸碌一生,最後卻忙得茫茫然、不知其所以然,相距甚大。

上人說:「閒人無樂趣,忙人無是非。」世間有許多人每天總是匆匆忙忙--忙著應酬、打牌,忙著觀光旅遊……為了個己的需要而忙忙碌碌,往往心胸難以開闊,甚至有人沈醉於溫柔鄉中不能自拔。

我想,他們在飽樂之後,接踵而來的是疲倦與空虛,於是又把寶貴的光陰空拋在無所事事的是非無聊中,而無法觸及宇宙真正善良可貴的人性。這樣的人生是痛苦而毫無樂趣的。

用毅力安排人生時間

慈濟的工作是奉獻自己,利益人群,從付出中得到歡喜;心生歡喜就能把煩惱拋棄,拋了煩惱,即產生智慧。同樣的忙碌,卻忙出不同的價值,也讓人更深體「忙人無是非」的含意。

上人教育我們:「用智慧探討人生真義,用毅力安排人生時間。」因此我們窮我們的智慧,去探討人生;憑我們的毅力,去把握短暫的生命。惟有遠離是非之地,不把生命浪費在人我是非中,才有更多的時間和空間投入慈濟工作。

慈濟人的忙碌法門--人人腳踏實地,身體力行,盡一己之力,廣結眾生緣,勤植福田。慈濟人的忙碌,使人人能清清楚楚、分分明明的會人生的真義,忙出「忙人無是非」、「人忙心不盲」的境界,這正是智慧的發揮。

感恩上人賜給慈濟人「忙碌法門」,讓我們在學佛道上福慧雙修,有個豐收的人生。



▲慈濟訊息

如是我聞--簡單即是真善美

◎靜淇

很早就聽過南部地區的委員提到黃月華師姊的名字,而第一次見到她本人,是六月底在嘉義縣梅山鄉「幸福人生講座」的會場上。

滾滾紅塵中的「大姊大」

看到她時,深深被她姣好的容貌、身材,以及溫婉的氣質所吸引,真難想像三年前的她,竟會是一位菸、酒、檳榔、跳舞、賭博……樣樣都會,而且生活奢靡,甚至會拿扁鑽傷人的「大姊大」。

從她的現身說法中,深入了解她的過去,除了讚歎她「覺今是而昨非」,知錯能改的毅力外,也更令人感佩她先生的智慧。

月華師姊生長在南部的鄉下,父親早逝,家境貧寒,自小她即養成自卑、剛強,見不得別人好的怨天尤人的心態;在左鄰右舍眼中,她是一位無藥可救、惹人討厭的女孩。十四歲國小畢業那年,她不再升學,去學習美髮技藝。在學習技藝的過程中,因為偷拿老闆的錢,被逐出師門,她在傾盆大雨中,拎著一個包袱徘徊在公車招呼站,那時,她才十六歲。

錯誤人生觀在心中萌芽

為了彌補樣樣得不到的心理,她告訴自己:要賺很多錢,不擇手段的賺錢。就在這一刻,錯誤的人生觀已在她的心田萌芽,從此她迷失了。她利用自己的美貌和新潮的裝扮,迷戀圍繞在她身旁的眾多男士,讓他們樂於為她拼命、效勞,爭先恐後地以能獲得她的青睞為榮。

二十二歲時,她結婚了。婚後她並沒有收歛不當的行為:她從不正眼看公婆,不和他們說話,並且也不尊重自己的丈夫。由於走回老本行開理容院,她接觸的對象更複雜了,她可以和一群男人去吃喝玩樂,直到三更半夜才回家,面對心急如焚、無奈等候的丈夫,她不但不知理虧,反而惡人先告狀的鬧自殺、鬧離婚……十幾年的婚姻,就在她為所欲為、霸道無理的波濤洶湧中度過。

由污濁淬鍊成純淨

面對這樣的情況,她的先生想:慈濟世界裡有許多由黑反白、慢慢淬鍊成純淨的例子,要挽救破碎的家庭,恐怕唯有「慈濟」。

於是,他親身參與慈濟活動,甚至運用智慧巧思,讓慈濟刊物出現在太太眼前。終於,慈濟刊物中一篇篇的感人故事,慢慢打動了她的心,頑石終於被上人「普天三無」這句話感化了。她為了做慈濟,開始徹底改變自己的言行,改變對公婆的態度,同時以真摰、懺悔的心,向許多曾被她傷害的人致歉。一切的怨、恨、不滿、錯誤,都已成過眼雲煙,她的內心由複雜回歸到簡單。

其實,「簡單」就是最深奧的人生道理。記得上人曾說過:「慈濟世界的美,就是美在參差不齊。而每個參與慈濟的人,都有一顆最簡單的心、最純淨的大愛和恆長的情。」我想慈濟世界就是因為有好多好多由迷轉悟的真人實事,所以處處充滿了活潑、自然與美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葉方良 Rex-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