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師行記

1994.11.01 「小事善解,大事包容」,增進彼此間的尊重、和諧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四年十一月一日

今日是上人本月份行腳駐錫屏東分會的第三天,來自台中和台北的林美蘭、靜暘師姊,和屏東地區的各組長進行聯誼,彼此分享經驗,以期全省步調齊一。「大事要包容,小事要善解」,上人在開示時表示,對委員唯求「和」與「敬」,強調資深委員和新進委員間要相互疼惜、尊重。

十點,上人抵高雄分會,今日首次在此舉辦發放,眾人皆難掩興奮之情。上人慈藹的向照顧戶開示:「人生雖苦,但要在苦中找尋快樂,有歡喜心就快樂。與人為善,相扶相持,這樣的人生是多麼安然自在啊!」

「能夠互相照顧最幸福。每個人要照顧好自己的健康,房屋內外清掃乾淨,常念佛。」「有佛心、愛心的人,就是富有的人。」

隨後高雄委員帶領照顧戶念佛,並一一唱名發放。

上人回到會客室,對會員隨緣開示。

會員:旅澳期間接觸慈濟,開始學佛。回台後欲接引母親,唯母親執著於民間信仰,時起衝突。另母親懷恨父親,不知如何是好?

上人:勿為信仰而相互排斥,母親身體健康是最重要的,凡事急不得。做兒女的,要善盡孝養的本分,至於長輩的事,宜由他們同輩去勸解。

會員:任職法院推事,見吸毒者眾,憂心不已。

上人:監獄人滿為患,社會問題層出,人人皆有責任。應視吸毒者如病人,給予治療;若是毒販,則應嚴格防範其成為再犯。

會員:孩子在國外念書,信了基督教,不知如何是好?

上人:只要是正信的宗教,信什麼教都無所謂,只是要信得透徹才好,切忌迷信。

美蘭師姊笑言,曾接到會員電話問,妳們師父說:「要愛他所愛的人」,是否鼓勵做先生的娶姨太太?

上人:「我是希望每個家庭相安無事。如果『另外一分緣』已發生,就要面對現實,『愛他所愛』,否則必爭吵不休,雞犬不寧,大家都受害。其實我要求慈濟人不論男女眾,都應守『十戒』以防非止惡,這就是根本預防的工作。」

下午,委員、慈誠隊齊聚一堂。

「念佛要念『活』自己的心。念佛並非就能超脫生死,而是要警惕自我遠離是非。很多人努力做善事,可惜舊的習氣未盡去除;要藉事鍊心,才能轉凡為聖。」

「知識如果偏差,就是『所知障』;無如『大智若愚』,才能擁有自在的人生。」

上人並就「普賢十願」與「利供養、敬供養、行供養」,為眾作詳盡的開示,諄諄教誨、殷殷叮嚀。

在靜暘師姊、林美蘭師姊、陳美月師姊分別報告台北、台中功能組與委員配合的經驗後,高雄委員紛紛針對未來會務發展,提出問題請示上人。上人勉眾要珍惜因緣,主動參與,努力付出,福即能與歡喜平行而來,否則是自己的損失。

六點,啟程回屏東分會。

▲隨師行記

1994.11.02 力行「六和敬」,人圓、事圓、理圓,從付出中得歡喜、大自在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四年十一月二日

台南聯絡處今日啟用,南區慈誠隊師兄清晨五點多即啟程前來屏東恭迎上人。

十點半,下台南仁德交流道,不久便抵聯絡處。約二百坪的道場,除了文物流通處及會客處,其餘設計為開放式的大佛堂,可容七百人共修。

會場內外喜氣洋洋,十一點啟用典禮開始,主席莊慎私老居士致詞表示,八十一年底將一千三百坪的土地,包括慈佑幼稚園捐給慈濟,沒想到捐出來不是告一段落,反而是他參與慈濟的開始;他希望眾志成城,使慈濟南部的會務更加蓬勃。接著杜俊元、靜暘、連四川等師兄姊分別以「體解大道、發無上心」、「加強榮董聯誼,自利利他」與眾共勉。

近十二點,上人在眾人期盼中上台開示:「多一個聯絡處,就多一分歡喜,也多一分責任。慈濟人要做到『六和敬』、人圓、事圓、理圓;聽得歡喜,做得快樂,而得大自在。」

下午一點,會場擠滿了欲聆聽上人開示的會眾,由靜暘師姊主持,台北榮董陳金發現身說法。其間九十一高齡之陳連登老先生,發心捐贈一百萬元,另有小朋友捐撲滿,也有失明夫婦捐金飾,場面感人。慈師父講古後,約二點半,上人蒞會與會員見面,祝福大家後,驅車北上台中。

晚上七點半,台中慈誠隊共修,禮拜法華經後,羅明憲師兄報告慈濟赴大陸兩廣賑濟水災的情形。

▲隨師行記

1994.11.03 以感恩心普愛天下倉生,廣結善緣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四年十一月三日

八點半,上人前往太平鄉華雨精舍向印順師公上人請安。

今日上午於台中分會禮拜法華經,下午則舉行會員聯誼。

上人雖病體未癒,仍上台開示:「基於尊重生命,慈濟骨髓資料庫不斷宣導捐髓理念,目前已超過五萬六千人建檔。現在二百四十六人來尋求配對,其中有分布在九個國家的五十四名華裔。捐髓可救人一命,又於己無損,希望大家多加呼籲。」上人同時強調,慈濟國際賑災工作與四大志業同步進行,慈濟人要以感恩的心普愛天下蒼生,廣結善緣。

彰化師大曾漢榮教授和吳正勝教授,提出兒童精進班輔導媽媽成長營的成果報告。上人再三致謝,並言:「醫學院的教授謙虛的說:『我們是專家,但不是教育家,要請教育家來教育我們的孩子』,感恩你們這些教育家!」

九點鐘,上人對慈青講話:「這幾天慈濟在花蓮、台東、屏東三地所辦的捐髓活動,有許多年輕人參加抽血檢驗,多有意義啊!慈濟是個學習如何『愛人』的地方。你們正處在人生的黃金時代,要好好珍惜時光用功讀書,孝敬父母師長,並發揮良能造福社會。」

「生活起居要用心,騎車要戴安全帽,法定年齡不足不可騎機車,機車是代步工具而非玩具。」

苗栗黃尚煌老師於其服務的聯合工專成立慈青服務社,黃老師今日與同學們將相關資料呈予上人。

▲隨師行記

1994.11.04 時間在智慧者手中如鑽石;應善加珍惜因緣,不教人生空過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四年十一月四日

九點整,召開組長幹部會議,上人向大家致辛苦、感恩之意;接著埔里徐瑞宏師兄報告信義鄉三十九戶遷村其土地取得尚有困難,師兄姊們積極從中調解,希望能圓滿解決。沈順從師兄亦報告南投仁愛鄉災後重建事宜。上人示:加快腳步,但願過年前可將新居交給災民。

下午二時,舉行委員聯誼會,各功能組組長向大家報告目前推展的會務工作,讓大家對各組工作有更明確的瞭解。

晚間七點舉行榮董聯誼會,台北李正富居士專程前來參與。他表示:愈瞭解慈濟就愈投入,愈投入就愈瞭解。只捐錢是不夠,還要捐「心」。

會中有段「溫馨時刻」,乃是以小組方式進行,每個與會者均有發言機會,今天的主題靜思語是:「最平凡的人最富有」,大家紛紛發表心得,場面熱烈。

「人有情而時間最無情!」上人見大家欲罷不能,開示道:「時間,在智慧者手中猶如鑽石,在愚者手中如泥土,要珍惜時間,把握因緣,好好作一趟人生之旅。」

▲隨師行記

1994.11.05 探訪新莊樂生療養院,笑談言歡敘舊誼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四年十一月五日

早餐後,李阿利師姊帶中區慈濟快樂兒童精進班的孩子來見上人。小朋友們即將參加兒童精進班演講比賽,今早在師公面前「預演」一次。小朋友們小小年紀以一口流利的閩南語演講,內容豐富有趣,加上手勢動作,贏得眾人熱烈掌聲。

七點多,自台中分會出發北上。

下午一點半,到達正在裝潢中的桃園分會預定地,上人囑內部設計以簡單、莊嚴為要:「簡單就是美,單純就莊嚴」。

離開桃園,順路來到新莊樂生療養院。深秋的小山上,涼風習習,陽光燦爛。棲蓮精舍的老菩薩們聞訊已齊集佛堂前頂禮恭迎上人。金義楨阿伯等八十一位院友曾於十月十六日應邀到花蓮參加慈濟醫學院開學典禮,老菩薩們難得出門,尤其是到花蓮,更是興奮。

「師父慈悲,讓我們能夠去參加盛會。」金阿伯回憶當日自大門至靜思堂,每位慈誠隊和委員都虔誠合掌,在陽光下一站幾個小時,大家都那

麼心甘情願,那麼歡喜。「這不是行政命令可以做得到的,是師父的威德感召啊!」

宋金緣老菩薩年事已高,住在山坡山的朝陽舍。上人移駕上去拜訪時,只見宋老菩薩已在德宣師父攙扶下徐徐走來,上人忙迎上前去,一起到涼亭椅坐下。

上人發現眼盲的蔡玉治和宋老菩薩都因跌倒而擦傷,疼惜的說:「要小心保重啊!年紀大了,早晚要加添衣服。」七十八年宋老菩薩將得自祖產的兩百萬元喜捨出來,捐建慈濟醫學院,此清淨之發心,在慈濟世界傳為美談。

談到花蓮之行,宋老菩薩說:「我們雖然沒去,但心已跟著去了。」蔡玉治老菩薩說:「那一天我們一直計算著,大家大概到那裏了?該到達了?該回來了?心真的跟著出去旅行了一趟呢!」

林葉師姊說:「去花蓮的人歡喜,沒去的人也歡喜。」

離開樂生院,抵台北分會正值推動組長開完會。北區第四組組長羅美珠師姊向上人報告,幫三重一戶個案打掃房子的情形。

七點,慈誠隊在地下二樓講經堂共修。上人開示:「醫學院開學前,感恩慈誠隊動員整理環境,風雨交加中大家做得無怨無悔,也因此令許多醫學院的教授讚歎地表示,他們捨棄在海外奮鬥多年的一切回來,是值得的!慈誠隊的團體之美,展現了慈濟精神。」

▲隨師行記

1994.11.06 「一步六腳印」意涵六度波羅蜜;發心如初,力量無限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四年十一月六日

晨,美國德州支會負責人濟恩師兄以越洋電話向上人報告濟助德州東南部水災的現況。

基隆委員游孟堅老師向上人發願,擬再加強推動力量,希望近期內讓會員人數呈倍數成長。上人示:「專心、用心、誠心去做,不計量才是無量。」

吳翠鑾師姊部同陳氏姊弟前來拜謝上人。陳氏姊弟為緬甸華僑,來台次日即發現陳先生罹患血癌,因無法負擔龐大的醫療費用,乃向慈濟求助。由於本會及時伸出援手,經骨髓移植後,陳先生目前健康狀況穩定。

九時整,召開組長幹部會議,上人首先開示:「時間可累積道業。回顧慈濟這十年來的腳步,更體會因緣要珍惜--發心如初,力量無限。願你我來生來世也是同一顆心,切勿加加減減,進進退退。」「以往的作為沒有差錯,未來更要加緊腳步。『一步六腳印』意涵著六度波羅蜜--做慈濟,首先要提起布施、忍辱、持戒的精神,爾後以精進入禪定得智慧;六者缺一不可。」

下午一時三十分,慈青共修,上

人開示:「有那麼多人疼惜你們,當珍惜此情此恩,在學業上善盡本分,合群為首,守規矩,並且做父母的好子女。」

近五點,香積組來告假,上人讚道:「汝等結大善緣。」師姊們歡喜的說:「宛如打一天的佛一。」上人開示:「天天是佛一才好。」

▲隨師行記

1994.11.07 人人心和,安分守己,及時行善,以善業合力扭轉共業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四年十一月七日

旅居西雅圖的高明善師兄陪同高齡父母拜見上人。對目前蜂湧的移民潮,上人開示:「做好自己分內工作,淨化社會第一。」

侯博文居士等人請示上人,坊間有一本「一九九五年閏八月」的書,猜測中共武力犯台時間表,使台灣人心甚為不安。上人開示:「要有信心,若有共業也要大家合力扭轉。人人安分守己,心要和,及時行善,尤其企業家更要負起安定社會的責任。縱有一惡人,用千萬善人的力量也可改變他。」

下午,赴兩廣賑災的團員報告所見所聞與心得。李宗吉居士認為,透過愛的交流,他相信不久的將來,兩岸勢必有良好的互動;以後若有賑災,他仍將把握機會前去。陳黃金色居士感言:「我是人老心不老,把握人生使用權。在西江農場發放大米時,我剝了一顆牛奶糖給一位老者吃,他竟然掉下眼淚……」

上人開示:「世間的苦難不見便罷,見了怎忍心不救呢?賑災同時也是『藉緣教富』。」

五點半,高信譚先生與葉樹姍小姐連袂來訪。榮董會上,高先生說:「賺不到錢是悲哀,賺到錢而不會幫助別人是羞恥。」

自稱「過去不可一世,進了慈濟才覺渺小」的高明善師兄亦在榮董會中表示,曾經失去事業,幸而沒有失去鬥志,一年多東山再起,如今不為金錢物質而煩惱,做慈濟最歡喜。

「慈濟人要有世界觀,搭起愛心的橋樑,人心才能和諧,世界也能免於戰亂。大家手牽手,再困難的路也能走。」上人如是結語。

▲隨師行記

1994.11.08 只要有一分真誠的心,世間無所謂真假之分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四年十一月八日

七時許,林幸惠師姊陪同黃書瑋先生前來拜會上人。黃先生表示,聖印法師關心盧安達難民,因為慈濟的救援深入難民營,因此他特代法師前來瞭解。上人向其簡述慈濟盧安達救援計畫現況,並託黃先生代向聖印法師問安。

鄭良夫、李明香夫婦向上人述說昨日回花蓮與醫學院的孩子們共度快樂的一天。鄭師兄說:「師父把這個責任給我,真是任重道遠,而經昨日的相處之後,亦使我信心大增。孩子們的素質很高,跟孩子們接觸後,不知不覺地跳脫了塵世的煩憂,令我重溫三十年前念書的景象。雖然我未育

有半子,但感謝師父送給我這麼多孩子,他們就像我的親生孩子般。」

上人示:「只要有一分真誠的心,世間沒有所謂的真、假之分。」

上午八時許,上人離開台北分會,啟程返花。

中午十二時四十分,上人座車抵羅東,游適嘉師姊的辦公室早已擠滿了熱心的委、會員恭迎上人到來。

簡略用過午餐後,上人為眾開示。上人感恩大家對慈濟的護持,並祝福宜蘭地區慈濟人早日能有一固定共修、聚會之所。

車子行駛在蘇花公路途中,本會刻在柬埔寨勘災的工作人員來電,上人於車上用行動電話與之通話,研議賑災對策。下午五點上人返抵精舍,常住二眾弟子於大殿頂禮接駕,結束了本月為期十天的全省行腳。

▲隨師行記

1994.11.09 人生最大意義是愛人和被愛,應多用一點時間愛人、關懷他人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四年十一月九日

「有責任的人生,才是寶貴的人生,不要怕責任重,只怕沒有及時發揮良能。」上人於志工座談時間勉勵大家珍惜人身,好好把握人生的責任與良能。

十點三十分,台北榮董陳寬博、李憶慧伉儷及郭琦玲師姊,陪同聯合報記者陳碧華小姐來花蓮瞭解慈濟發祥地及志業概況。

上人談到濟貧教富工作時表示:「濟貧容易,教富難。有錢的人,如果能經由引導,將錢用在造福人群上,那將是一股很大的善力量。否則單只濟貧,並無法徹底解決社會問題。」「慈濟委員實在令我敬佩,他們無怨無悔地長期從事濟貧教富的工作,這是社會的一股清流,也是很好的社會教育。」

有人對慈濟從事大陸賑災感到不解,上人再度重申:「基於『尊重生命』的理念,慈濟的救濟工作一向是不分國籍、種族與地域的。以佛教徒而言,不管多卑微的生命,也不管其形體為何,我們都會平等尊重,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佛教徒都茹素,其用意在『護生』;對動物尚且如此尊重,何況是對人!」

上人讚歎擔任醫學院慈誠爸爸、懿德媽媽的陳寬博師兄與憶慧師姊對孩子們的付出,並言:「人生最大的意義是愛人和被愛,我們應該多用一點時間去愛人,給更多人愛的關懷;假如自我封閉,會產生許多煩惱。像慈濟醫學院、護專這些孩子,給我們的擔心少、歡樂多,他們是待成就的未來菩薩,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端正他們的人生方向,使其不致有所偏差,這是很重要的輔導責任。」

▲隨師行記

1994.11.10 諾斯博士讚許慈濟慈悲濟世的宗教情懷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四年十一月十日

「社會需要每個人發揮愛才能祥和,這分祥和的力量,缺少不了任何一個人的努力。人群和合才能構成祥和、富足的社會,所以,對人要抱持一分尊重、讚歎、歡喜、恭敬的心,每一個人的力量都不能輕忽。」

「會欣賞人生之美的人,他的人生才會快樂,如果常常認為我是他非,這樣的人生就很痛苦!生活的藝術、人生的美感,都在於自心的體會,所以要時時『多用心』。」上人於晨語中向眾人開示。

九點三十分,一九九二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諾斯博士,在吳三連文教基金會祕書長吳樹民及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教授吳得民夫婦與慈濟醫學院李校長夫人陪同下,入精舍拜會上人。

諾斯博士表示,在美國即非常景仰上人慈悲濟世的宗教精神,他對上人能以宗教家的精神,發揮如此巨大力量造福人群,表示由衷敬佩。

上人言:「宗教是以一分愛的情操,結合大家愛的力量,做有益社會的事。台灣是很有愛心的地方,在各界人士『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理念支持下,才能於十年內陸續成立慈濟醫院、慈濟護專、慈濟醫學院,這不僅是各界經濟力量的投入,最重要的,是來自於眾人長期愛的熱忱支持,方能達成。」

諾斯博士表示:「愛的力量比所有經濟力量更能對社會有所貢獻。」

十一點,上人與本會及台北分會文化工作人員座談。

「人的力量無限,我們要尊重每一個人,不要常常有『沒有我不行』的心理;但是也要不輕己能,充分發揮自我的一分力量為社會投入、付出

;能力要真正『用』出去,才有價值可言。」

上人指出,慈濟努力烙下累積二、三十年的史蹟,是要對未來的人有所交代;而慈濟四大志業、六個腳印,以佛法來講,就是「一心」「六度」。「『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是佛教徒要踏出的腳步,而這些都是出於『一心』。我不斷重複所說過的話,堅持同樣的目標,這就是『一心一志』。」

上人期勉每一位工作同仁「小事善解,大事包容」,面對任何境界都要感恩。

▲隨師行記

1994.11.11 以穩健腳步承負重任行菩薩道,自度度他發揮教化力量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四年十一月十一日

「一個人在學佛的過程中,如果覺得佛法很遙遠,脫離日常生活,那就是『不務實際』。真正的佛法就貼切在日常生活的行住坐臥間,絕對沒有離開我們身邊。」

上人舉佛陀在法華經中「三車」的譬喻,說明佛法最重要、最終的目標,在於自救救人:「因眾生一時無法體悟什麼是『一乘理』的道理,所以佛陀開出方便門,用羊、鹿、牛三部車做譬喻。」

「有的眾生不止自私,甚至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去陷害別人,像這種對世間無益又有傷害的人,佛陀為了教導他們去惡向善,便以『造如是因、得如是果』的因果業報道理,讓他們心生恐懼,不敢造惡。這就是佛陀開示的『羊車』之法,也就是小乘法。」

「佛陀不只要我們獨善其身,更希望我們用心投入佛陀的教理後,有朝一日也有能力去教人,因而佛陀以『鹿車』來譬喻。」

「佛陀覺得人生無常,若停留在自學的階段,要等到什麼時候才學會去救人?所以佛陀教我們要『一理通,萬理徹』,知道佛性人人本具,若能善用因緣啟發他人,則他人也可以理解頓悟,進而發菩提心,行菩薩道,發揮良能、及時救人。這就像一頭健壯的牛,以穩健的腳步走在道路上,並且可以承載很重的東西到達目的地,這即是真正學佛的目標。」

上人進一步說明,修行是很辛苦的,這種辛苦,來自面對群眾的困難:「如果因世間眾生難度,就閉門自修,這就像『鹿車』、『羊車』一樣,無法發揮自救救人的力量。即然學佛,就要發大心、立大願,如『牛車』般腳踏實地,擔負重任。」

上人強調,學佛不應獨善其身或自以為是,而要能善用時間、因緣,踏穩每一步伐,如此定能到達目的地。「學佛最重要的,是要在每一個當下照顧好心念。如果能夠顧好心念,就能發揮教化的力量。」上人於晨語中對眾開示。

隨後的志工時間裏,播放台北一百零四位師兄姊在十月三十一日為一戶照顧戶打掃的錄影帶。上人示:「他們擁有太多有形的垃圾,而我們的心,同樣堆積很多無形的煩惱,這就是凡夫--他們是凡夫家,我們是凡夫宅。」上人讚歎慈濟人為照顧戶打掃的這分大愛,「心中有愛才能付出愛,慈濟的菩薩們都不是用言語論佛法,而是用行動做出來;只要有心,處處是菩薩道場。」

▲隨師行記

1994.11.12 實踐就是佛法,實踐就是菩薩,實踐就能造就立地淨土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四年十一月十二日

有感於柬埔寨的災情,上人於志工座談時間對眾開示:「慈濟所做的國際賑災,不只是為幫助受災的人,實在是希望台灣能因愛心清流的潤澤而變得更好。『和則興』,人民能和,則國家能興,最煩惱的是人不和。慈濟人努力普及這股清流,以喚醒每個人的覺知,讓大家能節省平日無心浪費掉的錢,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生活在世間,就要為別人設想,處處有待援的苦難眾生,而慈濟要走的路還很長,要知福、惜福、再積極造福,如此才能讓社會少一些紛爭,多一分清流。」

「面對社會各種現象,應好好把持自我,不要人云亦云。慈濟人能放下身段不畏髒、臭的為照顧戶打掃,就能運用這分智慧與功夫去分析事理,堅定地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好本分事,行菩薩道。」

「應儘量把時間用在利益人群上,實際去幫助人群;社會若能多一個慈濟人,就能多一分安定的力量。」上人勉勵眾人要以智慧分析事情,莫輕易受社會外在現象影響。

一位在加拿大求學的年輕人欲放棄學業返台出家修行,其家人甚為擔心,陪同其來到精舍,上人說:「想修行很好。然而,你是『心』要修行或是『身』要修行?」

年輕人答:「當然是想修『心』。我對看書非常有興趣,特別是有關佛學方面的書,現在對普通世間的學問都提不起精神。佛法難聞,我想要珍惜已聞。」

上人:「不要斷章取義,以為一頭栽進佛學就是修行的目標。所謂佛法難聞,是指在人生道上,很難得地得到啟發本性、觸發本心的法。真正的修行不是鑽在文字堆中,很多人對字面上的道理都很清楚,但還是滿心煩惱,即是因為他們吸收了法,卻不能身體力行,反倒成了『所知障』,因而比什麼都不懂時更加煩惱。自己都無法解脫煩惱,怎麼幫助別人呢?儘管他懂很多道理,充其量也只能『獨善其身』。」

上人勉這位年輕人用佛法修心養性,解脫煩惱,進一步投入人群服務,如此才是真妙法。上人希望其繼續完成學業讓家人放心,並在當地發揮同學度--協助離鄉背井的年輕人找回迷失的心,發揮人生良能以回報父母。上人亦希望其家人能以平等愛對待自己的子女,切勿淪入「寵愛」或「愚愛」。

下午三點三十分,東部地區委員、慈誠隊共修,上人在開示時對眾人於醫學院開學典禮前所發揮的團隊精神,表示讚賞。「在我的生命世界,時時刻刻都是感恩的聲音,時時刻刻都有感動人的事,所以我感覺到--這個世界真美。慈濟的路是人人走出來的,慈濟的事,也是大家共同做出來的。」

「國以家為重,家以人為本;修身、齊家,才能治國、平天下。因此天下要太平,必須家家都是好家庭;要有好的家庭,必須人人都做好人。」

「總之,『做』就是了--實踐就是佛法,實踐就是菩薩,實踐就能造就立地的淨土。」

▲隨師行記

1994.11.13 法國世界醫師聯盟期與慈濟建立長期合作關係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四年十一月十三日

「佛陀教導弟子們:善惡業緣不離『開口動舌』,不離『舉手投足』,不管面對什麼樣的人,我們都要用行動表達一分真誠的關懷。」上人在晨語中對眾開示。

七點,高雄委員蔡榮東帶七台遊覽車及台南四台遊覽車的會員入精舍參訪。上人對眾開示:「如果心不滿足,一直向外比較,那永遠比不不完,永遠也不會滿足;比不完的心是很苦的;知足的心,才能擁有快樂。」

「慈濟四神湯--善解、包容、感恩、知足,若能發揮這四種精神,就能有解脫、自在的人生;這種人生不僅能利益自己,也有餘力去付出、幫助別人。」上人再三強調人生的幸福與不幸,就在一個觀念而已,如果能轉變心念,就能擁有幸福的人生。

十點三十分,法國世界醫師聯盟(MEDECINS DU MONDE,簡稱M.D.M.)三位代表專程來花蓮拜會上人。此次該聯盟的總裁貝納.剛融、亞洲顧問米榭爾.郎頌及發展部主任菲利浦.勒維格來台訪問六天,主要目的是想更進一步瞭解慈濟,並希望今後建立起長期的合作關係。

總裁剛融先生向上人表示:「慈濟慈悲救人的情操和精神很偉大,因此我們很願意和你們緊緊的結合在一起,共同為世界苦難人類做一些有意義的事。」

上人讚歎該組織辦事效率迅速及仔細,能和他們一起援助衣索匹亞和盧安達,對台灣人而言,也是一個很大的鼓舞,很感恩能和他們一起發揮直接的救援工作。

發展部主任菲利浦則表示,「此次與慈濟人一起工作,對慈濟人的印象非常深刻:「從英國前來配合的委員,給我台灣的人蔘,補給我們的精神及體力,這分熱誠、關懷的心,令我們很感動。」

菲利浦主任也提到慈濟醫院的王英偉醫師,在災區非常投入救援工作,「雖然我們沒有相同的語言,但是卻都同樣發揮專業技能,以行動解除災民的病痛。」

上人言:「我們是抱宗教情懷做救濟的工作,不分種族、宗教,皆以『尊重生命』為原則,無所求的付出。」

剛融總裁表示,他四度出入盧安達,深深瞭解當地的悲劇是因種族內戰而起,「我回法國後也告訴我們的總理,像這樣的危機也很可能會在我們的國家發生,這是一個活生生的警惕;同時也提醒本國的民眾注意這件悲慘的事實,進而支持我們去做世界救援的工作。」

剛融總裁並提到該組織長久下來

的工作經驗:「從事國際賑災工作,有一點很重要,也就是是否符合對方的需要?如果不是對他們有足夠的瞭解,無法切合他們的需要,有時候反而適得其反。」

上人表示,慈濟和他們有相同的理念,也就是給對方愛的同時,還要去尊重、感恩對方,而且做到救援物資點滴不浪費。

隨後上人又向眾人解釋慈濟救災的原則和理念,總裁聽後表示很敬佩上人,雖然不曾跑遍全世界,卻有如此清楚的觀念以及正確的賑災方向。上人言:「慈濟的目標是『尊重生命』,所有救災工作必須做到重點與直接的原則。而你們的組織最讓我敬佩的,也就是重點與直接的落實。」

最後剛融總裁說:「健全的架構和鞏固的基礎,可以讓花朵盛開。而慈濟和M.D.M.若能合作,在強有力的架構和鞏固的基礎下,一步一步穩健的走下去,將會使慈善事業如恆長盛開的鮮花。」

晚上七點,在上海推動慈濟精神的邱玉芬師姊入精舍。邱師姊向上人報告,原本在上海郊區只設一處義診區,因反應良好,明年將再增加一處,為更多貧困孤老殘疾的人服務;另外在每個月的第二個星期,她也會帶領志工到敬老院慰問老人。邱師姊並向上人報告將協助當地的兩件個案。

上人示:「慈濟的工作務必要做到誠正信實,只要是對的事,要站穩立場去做,真的需要我們幫助的人,就去幫助。」對於邱師姊在異地的用心,上人甚表欣慰與稱許。

▲隨師行記

1994.11.14 全球慈濟人積極開拓福田,重建台灣愛的形象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四年十一月十四日

上人於晨語開示中提及大陸全椒縣「神稻」之事。

九一年華東世紀洪澇,安徽省全椒縣是慈濟援助的特重災區之一;今年安徽省發生嚴重旱災,許多地區都沒有收成,唯當初慈濟援助全椒縣的稻種,仍有良好的收成;全椒縣殷縣長認為這是他們學習慈濟的精神,學著用慈濟的大愛,把愛播送給全縣的人民,所得到的善果。

「聽到這消息我很高興,當初我們去救災時抱著一分大愛的心,用我們的精神文化帶動,現在已經有成果了,那裏的人民在生活穩定之餘,又布施救助別人,這就是我當初說的:及時給他們米、稻種、肥料,則能『一粒米中藏日月』,如今真的每一粒米都藏著無窮盡的日月光明大愛!」上人表示。

「能把有餘的力量來幫助別人,是最幸福的人;被幫助的人得救了、解脫了,這就是我們的目標,也是最大的安慰。」上人強調學佛的目標也在於此,若能時時刻刻照顧好心念,將良能發揮出去,眾生就可以得救。上人力勉慈濟人將愛的種子遍撒娑婆世界。

昨日甫自泰北、柬埔寨勘災返台的德然師父,清晨六時餘向上人報告此勘災概況。慈濟所捐的二十部抽水馬達及一萬公升柴油與機油,已發揮極大協助災後復甦的功能。該國總理那拉烈先生親自分配、教授此二十部馬達的使用方法,讓所有受水澇之災的十三省輪流使用。總理並一再強調這二十部抽水馬達是來自「台灣慈濟」、「台灣佛教徒」的愛心,叮嚀所有的災民好好使用、愛惜。

至於部分至今水仍未退的災區,上人也指示要繼續瞭解、關懷,並準備發放白米及榖種等事宜。

八時餘,志工座談時間後,美國

華盛頓地區鄭李實先老菩薩、自阿根廷返台的鄭桂雲師姊,與在大陸上海地區積極遍撒慈濟種子的邱玉芬師姊,不約而同返回精舍,就不同地區的慈濟人、慈濟事、慈濟文化,向上人報告。

阿根廷的鄭師姊談及今年八月在阿根廷猶太會館爆炸案發生之後,當地慈濟人立即投入緊急救援行動,以最快速度提供急救品;而阿根廷慈濟人也於此次意外事件中發現,部分罹難者在送往醫院途中,因救護車內缺乏氧氣器材而不幸往生……,為此,阿根廷慈濟人發起募款,捐贈價值近二萬美元的醫療急救器材予當地最具公信力的一家醫院。透過此次捐贈醫療器材的具體行動,以及對罹難者家屬發放撫恤慰問金的溫馨舉動,無形中讓當地人瞭解慈濟精神並肯定台灣人的愛心。

鄭李實先師姊也向上人報告在華府馬地母地區有一位黃錫勳醫師,對當地黑人持續關懷並提供醫療上的照顧已二十七年之久,最近他往生了,在此之前,慈濟人曾給予臨終關懷。黃醫師的往生,對馬地母地區的黑人而言,是一莫大的損失。慈濟人將繼續黃醫師生前所付出的愛,今年冬季來臨之前,將發放睡袋協助黑人度過嚴冬。

在聽完海外慈濟人的志業推動之後,上人欣言:「都是有心人!到那麼遠的地方去開拓慈濟福田。」上人並再次語重心長地談及慈濟人做國際賑災的目標之一,是重建台灣人愛的形象。

▲隨師行記

1994.11.15 人心和社會即興,每人多做一分本分事,社會將減少一分亂相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四年十一月十五日

凌晨近四時,天未破曉,法國世界醫師聯盟總裁剛融先生及發展部主任菲利浦先生,前來精舍參與早課。

雖然宗教信仰不同,兩位遠道而來的友人,也跟著大眾禮拜法華經。不諳中文的他們雖不瞭解上人近三十分鐘的晨語開示內容,卻也耐心地安坐於大殿,跨越語言隔閡,用心體受早課的氣氛和上人的精神。

「學佛就是要照顧好自心,心念若沒有照顧好,人生的方向就會偏差。最能影響人的心念莫過於貪欲,貪欲的殺傷力,小則毀掉個人的一生、毀掉一個家庭;大則擾亂人民、毀滅國家,這一切只緣於一念貪慾之心!」

上人進一步開示:「守好志節,照顧好心念,是修學佛法最重要的法門。佛陀用種種方式讓我們知道凡夫慾心的可怕--世間人往往慾念一起,不論是面對多麼親近的人,也無法控制偏差的行為。知道慾心的可怕,就要防止它的起因,修行人最重要的是顧好心念,遠離貪慾。」

志工時間,上人提到,柬埔寨王國長達二十多年的內戰,為該國所留下的除貧窮之外,別無一物。「天下之亂,從人心而起,所以救世應從救心做起。」上人進一步言:「我們有福生在四季如春、富足的台灣,要好好珍惜,有能力的人伸出援手去幫助沒有能力的人;富有的人去幫助貧困的人。只要人人和睦相愛,就可保有平安富足的生活。」

對於社會偶發的失序現象,一些人在示威的時候丟雞蛋,上人哽咽地說:「台灣現在豐衣足食,我們要惜福啊!看到一車車的雞蛋就這樣丟掉,想到世界上有很多在飢餓邊緣的人

卻沒有東西吃,甚至在他們的生活中,從不敢奢望能吃到一個『雞蛋』……,看了真令我心痛。這是社會讓我最感隱憂的!」上人誠懇呼籲:「如果每個人都可以站在自己的本分上多做一分我們該做的事,相信社會將減少一分亂相。」

八時三十分志工時間結束後,上人前往慈院參與佛教慈濟基金會與「世界醫師聯盟」共同舉辦的記者會。

剛融先生在記者會中表示,目前M.D.M.沒有台灣的醫師,也沒有佛教徒,因此很高興能與慈濟互相學習。

用過午齋後,雙方又就國際賑災工作進行心得交流,並瞭解彼此合作的可能性。菲利浦先生提及,「世界醫師聯盟」十分瞭解證嚴法師所帶領的慈濟團體,是非常中立的團體,具有絕對的獨立性,不是為了政治或名利,而是將慈悲具體化。「我們深信慈濟與世界醫師聯盟具有相同的精神--『人傷我痛』,而且我都認為在盧安達的那些小孩就是我們的小孩!」上人則一再感恩世界醫師聯盟對苦難眾生的扶助。

下午五時許,連四川伉儷帶來「台南地區榮董工作企畫書」予上人,擬將當地榮董們加強組織起來參與慈濟活動,以便落實慈濟精神。

一位懷疑自己被「佛」附身的會計師前來向上人請法。這位會計師表示,自參加某一道場的佛像開光儀式之後,體內即「感覺」到一股不可思議的力量,可以為人看病……。他深深被此種「能力」迷惑,特來請示上人,應如何自處。

上人誠懇且慎重地坦示佛法不談怪力亂神,身體有病應該透過科學有憑有據的方法治療,以免耽誤治療時間。「正信的佛教徒觀念、思想要正確。正業--『正當的行為』非常重要;平常人行平常事即是『正業』。」上人強調學佛端在「學做人」,應以現代社會背景的人、事、物,作為學習環境,切莫偏離正途,而致「差之毫釐,失之千里」。

▲隨師行記

1994.11.16 學佛需求正思、正見、正念、正業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四年十一月十六日

晨語時間,上人就昨日一位南部人士前來請示有關「佛附身」的事,應機開示:「我們長期不斷追求佛陀的教化,是為了要體會真理。『體會』兩個字不只是『知道』,而是『心』與『法』互相交融體會--將法用在身上、體會在心裏;否則即使懂得再多或者看得很多,無法從心裏去體會,再好的法對自己也無幫助。」

「現在社會有很多人生活富足卻心靈空虛,於是到處跑道場,打坐、參悟文字的道理……追求宗教的寄託;但往往差之毫釐、失之千里。佛陀是開導者、說法者、行道者,佛陀給我們的是精神上的輔導教育,引導我們走上道德的正確方向,學佛要學正思、正見、正念、正業;若說佛陀的靈附在凡夫身上,那是對佛陀的不敬。信要正信,要有正確的觀念,而最重要的,是要有正業。」

「佛法不尚神通,平常人要有平常人的行為,不要超越平常人所做的,才不會惹來煩惱。」

那位會計師說他很惶恐、很迷惑

,因為不能控制這股會幫人治病、不可思議的力量。上人示:「這種力量很可怕,但如果一直繼續下去而又信以為真,將來會有更多不可控制的力量產生,更多事你都將無法控制,那就變成不正常了,也就是所謂的走火入魔。學佛若有疑惑惶恐之心,就不是正信。」

上人強調,學佛是學自在、學收放自如,否則不只害了別人,也會誤了自己。上人舉譬喻經中一段故事,敘述學佛者要是沒有真智實力就想度人救人,那是害人害己的事。

晨七時,志工時間,上人提及目前國際災難很多,而大多數的災難並非來自外患,而是內亂。「柬埔寨內戰近三十年,造成了整個國家的貧窮;而泰北難民村學校教室沒有門、沒有窗……」上人見這些人世的無奈悲情,不禁強調:「世間如此多的災難,正需要更多人的投入,共同啟發人人心中的大愛。」

八時許,朱文儀師姊陪同目前定居於加拿大溫哥華的大陸畫家余家樂先生來見上人。余先生表示:「慈濟愛的力量無遠弗屆,慈濟人將法師的愛,推展到世界各地。」余先生表示,今日將跟隨志工去居家關懷,以更加瞭解慈濟所做,體會慈濟精神。上人對擅長繪畫的余先生言:「慈濟是現代人文,在慈濟可以看到很多很美的人生畫面,不妨嘗試將真人實事的畫面留予下一代。」最後余先生向上人表示:「慈濟世界落實了慈悲、大愛,是人類最寶貴的資產。」

八時三十分,北區黎逢時師兄、呂茂元師兄、龔福連師兄及慈璧師姊,向上人報告「慈濟環保小組」的現況。對於龔福連師兄三年如一日發心提供場地做資源回收的精神,上人深表讚歎:「垃圾放在家門口卻不受影響,這是因為你有『歡喜做』的心,這就是真功德!」

上人對因壓力大而倍受煩惱困擾的一師兄慈示:「凡間--凡夫與凡夫之間,不可能沒有煩惱。佛心與凡夫心的不同,就在於一為清淨心,一為污染心。人世間正因為煩惱多,所以才可以發揮菩薩精神;面對逆境考驗,要心存感恩。」

「在娑婆世界要『堪忍』,不只要忍,還要到達『忍而無忍』的地步,如此才可能有再接再厲的力量。」上人以此勉其面對一切橫逆要勇於承擔,只求增加力量與勇氣,不求減輕壓力。

十時三十分,因參與「星光照人間」義演活動進而接觸慈濟的歌壇藝人蘇芮小姐,這兩年來一直想拜訪上人,今在文素珍師姊的陪同下圓滿所願。

▲隨師行記

1994.11.17 慈濟扮演「點燈的人」,讓心燈相燃,承傳不息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四年十一月十七日

志工時間,上人言,身體殘缺不是真缺陷,「有一缺九」的殘缺心理,才是真殘缺。「面對一切事情,要有善解、包容的心,如此人生即無所謂障礙與困擾。」上人強調人惟有心理健康,方是真正的健康。

近十時,上人抵慈院後,先至病房區探視病患。二期病房區一位已臥病年餘的二十四歲林姓年輕病患,其年逾半百的母親見到上人,已哭乾涸的雙眼不禁又流下眼淚,一再請示上人:「我的兒子會好起來嗎?」上人慈言:「要用平常心過生活,不要一直煩惱,我們一起來祝福他!」

十時三十分,上人至第一會議室參與「慈濟兒童發展復健中心」建築工地會議,許常吉設計師、王本榮醫師等近十人參與。建築設計師一再向上人建議,因時代所趨,應興建養老院以解決目前社會的老人問題。上人表示:「我希望提倡三代同堂、四代同堂,讓已為社會奉獻一生的老人,在年老的時候可以與家人共聚。」

會中也討論大林分院的內部規畫。對於病房大小,上人希望儘可能給予病人舒坦、寬敞的空間;上人另建議將醫院的「太平間」以「助念堂」取代:「應將助念堂的氣氛設計得莊嚴,尊重『人生的最後』。」對於婦產科的育嬰房,上人期望採用「復古」方式--每位嬰兒出生後,就將孩子抱回母親的身旁,讓孩子睡在母親的懷抱中,以增進母子之間的情感。

下午於慈濟總管理中心例行策動會議上,對於最近候選人以慈濟作為競選宣傳的訴求,上人不禁嘆言:希望社會大眾給予慈濟一個可以專心推展慈善、醫療、教育、文化四大志業的清淨空間。

王端正副總執行長也向上人報告,昨日接到自柬埔寨王國傳真來令人欣慰的消息:因為慈濟人迅速的賑災效率,感動當地台商及此行擔任翻譯的華僑張先生,他們分別捐出二十部與二十四部的抽水馬達給柬埔寨災區,讓災區輪流使用。上人欣言:「慈濟所扮演的角色是『點燈的人』,只要點燃了當地人心中的燈火,他們就可以再繼續點亮其他人的心燈……。」此乃是慈濟落實各項賑災工作的基本精神。

▲隨師行記

1994.11.18 能發揮愛心就是福,心存感恩就是慧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四年十一月十八日

「修學佛法要懂得感恩。人與人之間,不管是付出者或接受者,都應相互感恩;有感恩之心才會知足,能知恩感恩的人多麼有福啊!這樣的人也必定具有『大德』。這一切只在於一個觀念而已!佛陀教育弟子就是要大家調正心中的觀念,在人群之中懂得彼此感恩。」

「當我們付出愛心的同時,必定還要有感恩之心,如此才能真正福慧雙具--能發揮愛心就是福,心中有感恩就是慧。」晨語時間,上人勉眾:唯有時時懷抱感恩心,才是真正美好的人生。

上午七時,上人於志工時間提及柬埔寨地區因為慈濟人的迅速賑災,帶動當地華僑與台商捐贈四十四部抽水馬達給災區:「感恩的力量多麼大!人人手中都握有火把,只是沒有點燃而已;人人手中都有一盞燈,只是沒有發光。因為慈濟人心中有愛,使得人生處處有愛。慈濟人所做的,是愛的播種,要啟發人人心中無量的大愛。」

隨後,靜暘師姊、護理研究所邱豔芬所長以及五位護研所學生來見上人,上人言:「『護理』所研讀的是護理人的身體,而慈濟委員要進一步做到『護心』!」高雄分會甫成立,靜暘師姊請示上人是否需請慈濟「名嘴」去帶動活動氣氛。上人示,全省各地的慈濟分會、聯絡處,應以培養當地人才為主:「『名嘴』沒有用,要『明心』才有用。不要忽略近在眼前的人才,應培養本地的人才,把中心力量結實起來。」

十一時餘,名珠寶設計師陳婉君小姐前來見上人。其先生最近發生車禍,所幸人無損傷,她特來就車禍發生當時,所看到的一些不可思議境界請示上人。

陳師姊描述當天清晨七時許,仍在睡夢中時,接到先生的電話,表示他發生車禍,人從被撞得半毀的車上爬出。陳師姊表示,得知先生平安,她第一個念頭即是「感恩」。

上人慈示:「因為將利益眾生的事視為本分而無所求的投入,所以無量功德隨處而有。擁有大愛就是福,要常保大愛的心懷,多發心,多發願。」陳師姊請示上人,要如何發願,如何發心?上人坦示:「有能力就儘量為眾生付出;且做了無所求,做了不掛礙。不求福即有福;若為了求福而造福,則所得的福一定有限。」

陳師姊向上人表示,也有人建議她要為亡者超度……。上人誠示:「不要掛礙!心中常存『大愛』,時時刻刻關懷社會上活著但需照顧的人,如盧安達、柬埔寨……的災民,這就是超度的意義啊!」

下午五時三十分,榮董林先生伉儷前來向上人請示有關最近遭遇一連串無法理解的事,家人為其至廟裏問「神」。上人為其開示正信、正知、正念的重要:「人心如工畫師,你的內心如何,外境就如何,心定則外境莫能轉。」林師兄說:「問『神』一次才五百元……。」上人示:「花的錢也許不多,但是我們浪費在其中的精神智識遠超過此。」上人再次叮嚀:「人生之愚莫過於『迷』,我們的智慧、智識一定要清澈、明朗。」上人強調,明瞭宗教的正信,才是人生最大的智慧泉源!

▲隨師行記

1994.11.19 分秒剎那生滅無常,精進追求「常、樂、我、淨」境界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四年十一月十九日

上人於晨語中開示:「念念之間,無不是生滅無常。每天日出、日落,時間的腳步分秒不停;世間沒有永恆的一秒,分秒生滅,這也是無常。佛陀苦口婆心地教導我們,無非是要讓我們瞭解無常之理。」

「但是,凡夫往往只從文字和理論上去瞭解無常,沒有真正的體會與深刻的警惕,才會在生死輪迴中不斷地空過時間、不斷造業,這都是因為看不透生滅的實相。」上人再三叮嚀大眾,學佛乃是從力行中學習,而非著眼於理論的研討。

「有的人具有一聞千悟的智慧,有的人則很愚癡,但愚癡和智慧沒有絕對的分別,只要肯用心,智慧就能顯現。」上人談及佛陀時代的一則公案:佛的僧團中有位梵德比丘,出家後很長一段時間跟著大眾起居修行,平日都很守規矩,但只有一項缺憾,就是記憶力很差。大家聽完經後都能理解,而他在聽聞時似乎能瞭解,可是聽完後卻全忘了。佛陀耐心地教導他,告訴他:「你要耐心、用心地學,現在只要記得一偈就好。」佛陀叫梵德比丘眼睛注視著他,要他記住:「守口攝意,身莫犯非,如是行者,得道是。」

「佛陀是梵德比丘--口業要守好,意業要攝住,行行不要犯規矩;如果能夠這樣,修行自然能得道。像佛陀對梵德比丘的教法,就是依序讓他知道人生無常,不只是大自然的生滅不定,凡夫的心念也同樣生滅不定。如果能體會瞭解分秒剎那無不是生生滅滅的道理,對人生就會很用心體會,也自然會愛惜時間,精進提昇,進而追求『常、樂、我、淨』的境界。」上人如是期勉大眾:「人的心念常落在無明中而不自知;要時時多用心,秒秒不空過。」

八時許,美國分會慈濟人文學校副校長吳慈盛師姊偕中文注音老師返回精舍,向上人報告人文學校的招生情形及課程安排。

上人對於海外慈濟人文學校的成立表示欣慰,並示:「也不要忘了加強台灣話的教授,讓在國外長大的孩子也有認知鄉土文化的機會。」

十時許,陳幸一教授陪同台、港、大陸的中藥研究學者前來拜訪上人。其中包括國立中國醫藥研究所陳介甫教授、大陸中國醫科學院藥理研究所張均田所長,和香港中文大學畢培曦教授等人。張所長表示,久聞慈濟與上人之名,而慈濟在彼岸所做的賑災工作,更令他們深感敬意與謝意。

近十一時,許金鳳師姊向上人報告菲律賓慈濟人對當地震災災民的慰問行動,請示上人進一步救災方針。上人慈示:「菲國人民貧富懸殊,當地慈濟人要努力用心,在貧與富間搭建愛的橋樑。」

下午三時,陳美羿師姊帶列車回精舍,上人為眾開示:「我們要做一個能救人的人,不要做一個等人家來救的人。可以去救人代表我們力量有餘。佛陀普愛天下眾生,而阿彌陀佛接引眾生,也沒有人種或地域的分別。」上人勉眾發揮大愛,用尊重、感恩的心,去幫助苦難眾生。

稍晚,李宗吉居士偕陽明早覺會

四十餘位會員前來精舍。晚間七時,眾人在中庭聆聽上人開示,上人述及功德會成立的緣起與早期慈善工作的推動狀況;最後,上人懇示:「我們要在社會中推廣『濟貧教富』的慈濟精神,讓人們真正有心付出,並且從付出中得到真快樂。」

▲隨師行記

1994.11.20 祥和的社會,應從教育下代感恩、愛人的扎根工作做起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四年十一月二十日

晨七時,上人對慈青輔導爸爸、媽媽們開示,勉勵眾人彼此鼓勵、扶持,將感恩、大愛的心散播到校園,努力淨化青少年的心靈。「整體的美是從個體開始,形象亂也是從個體開始。國家、社會要安定,家庭要幸福,都必須從下一代的教育工作做起,為社會添一分清流。」

昨日台灣省長公辦政見會移師東部,省長候選人蔡正治、陳定南、宋楚瑜先生,今日先後來訪。陳定南先生希望透過上人的呼籲,建立祥和社會的風氣。

上人言:「祥和社會的理念一直是我平日所提倡的;無論什麼黨執政最重要的是上下能『和』。在發表政見時,每位候選人如能多講自己的理想、多讚歎別人的優點,自己的優點也就能浮現出來;若能如此,雖然互相競爭,社會仍能呈現一片祥和。為了愛護我們的社會,一定要有健康的選舉方式。」

九時許,上人前往慈院將參加本月份全省聯誼會。十時左右,宋楚瑜先生來訪,他對慈濟功德會近年來投入國內外社會的付出,深表肯定。

十二時四十分聯誼會正式開始,此次參加人數約三千一百多人,上人先頒發感謝狀給協助醫學院順利開學的廠商;接著醫學院的慈誠爸爸呂芳川師兄、醫學系林冠鴻、杜育薰同學和李明亮校長分別上台,將開學一個多月來的心得與眾分享。台北委員羅美珠師姊、宜蘭委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葉方良 Rex-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