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

富在天倫之樂中

◎證嚴上人

我們希望家庭吉祥、和睦,就應天天為家人祝福,常常起歡喜之心。

做父母的,須善盡養育之責,但切莫強求子女依照父母要求的模式成長;而為人子女者,應體念父母恩情,時時承歡孝敬。夫妻間相處的言行,對下一代不僅是直接的身教,無形中亦是子女們處世的範本,所以,家庭應著重禮儀,禮儀乃是人生至真至美的形態。

很多家庭問題,總是離不開財、利、慾、愛。一個家庭不該只是追求豐富的物資生活,更應著重心靈的溝通,使得親子、夫妻之間的關係和諧圓滿。

須知,若家庭和諧,即使物質貧乏,仍是富在天倫之樂中;反之,則再多的錢財亦抵不過家庭失和的苦惱和缺憾!

真正的愛不是一味要求對方,而是要去除我執、我相,擴大心胸,由自身的付出、無條件的奉獻,做到事事圓滿。

總而言之,「家和萬事興」啊!而且,我們於安家立業的同時,應鼓勵家人多行善助人,發揮菩薩精神,將整個社會常做自己的大家庭,像對自己的小家庭一般地去關心、照顧,使得多方皆能圓融;這確實是每一個人的義務與責任!



▲社論

竹密不礙流水過

天下那一條路最應走?「菩薩道路」最應走。

天下那一條路最難行?「菩薩道路」最難行。

應走而不走,非智;難行而能行,是勇。勇者但知「行所當行,為所應為」,故無懼,在他們的眼中,沒有一個「難」字。

迷情眾生,捨「菩薩道」而不行,令人惋惜。利根種性,一聞千悟,栖栖皇皇於菩薩道上,令人讚歎。

菩薩道者,利濟天下蒼生之道路也。「拔眾生苦,予眾生樂」,是行菩薩道者的本懷;「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是行菩薩道者的心願。在他們的心中,只知「克己利人」,全無半點「私」字。

慈濟的志工,都是栖栖皇皇於菩薩道上的社會工作者,他們大慈大悲、大智大慧,以「利濟眾生」的宏願,奔走於長街陋巷。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在工作的過程中,當然有苦、有樂、有笑聲,也有淚水。

「慈悲喜捨」四無量心是他們的中心理念。因為有「慈悲喜捨」四無量心的修持,所以他們才能「尊重生命」,才能「肯定人生」,才能放下私情,實現人性昇華的大愛。

大慈無怨、大悲無悔,大喜無憂、大捨無求。慈濟志工以四無量心為起點,以建造人間淨土為終點,他們用勇猛精進的精神,走在這條難行能行,難忍能忍的菩薩道上,雖然長路漫漫,但他們無怨、無悔、無憂、無求,讓人敬佩。

我們說「菩薩道」難行能行,是因為這條通往人間淨土的道路,時而崎嶇,時而荊棘,障礙重重;我們說「菩薩道」難忍能忍,是因為這條利濟天下蒼生的道路,時而風雨,時而陰晴,冷暖難測。

所以,行走在菩薩道上,必須有很大的慈悲與智慧,很堅強的耐心與定力。沒有慈悲與智慧,就不能昂首闊步於菩薩道上;沒有耐心與定力,就會耐不住外界的冷潮與熱諷,容易在菩薩道上懈怠退轉。

「尊重生命」是慈濟人的信仰;「肯定人性」是慈濟人的理念,有了堅定的信仰與理念,才能不辭勞苦,為拔苦而奔走;也才能無怨無悔,為予樂而付出。

所謂「尊重生命,肯定人性」就是:有形的生命要尊重,無形的人性要肯定。佛陀告訴我們:「眾生平等,人人具有佛性」;也就是說每個人都平等地具有成聖成佛的善良本性。

或許有人會問:既然人人都具有成聖成佛的善良本性,何以社會上作奸犯科的人還到處可見,何以會有那麼多的人,行為偏離正道?答案很簡單,那是受到後天不良環境的薰習與污染。就像明珠蒙塵,明珠的本質晶瑩剔透,但外來的灰塵與污泥,讓明珠蒙塵而黯然失色,只要把覆蓋在明珠外面的灰塵清拭乾淨,就能還明珠以本來面目,讓明珠的光芒再現。

為了能夠人盡其才,也為了讓慈濟志工能夠有更多的參與機會,我們把志工分成很多「功能組」,每一個功能組都賦予特殊的使命,對慈濟精神的發揚與慈濟志業的落實,都有不可忽視的貢獻。

國際扶輪社有一句名言:「做我們所信的,信我們所做的。」慈濟精神與尊重生命的理念既然是我們所信仰的,我們就應義無反顧的去實踐;我們既然實踐了慈濟的精神與理念,就應該堅定信心,相信我們的所作所為不會向歷史交白卷。

慈濟志工是慈濟志業的尖兵,大家矢志在菩薩道上永不退轉,風雨越大,他們腳跟越緊;困難越多,他們信心越足,相信歷史會為志工們悲智雙運的作為做見證。慈濟人的心永遠光風霽月,晴朗如洗。「竹密不妨流水過,山高那礙白雲飛」,相信慈濟人在菩薩道上,永遠信心十足,永遠經得起風雨的考驗。



▲甘露清涼

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20)

◎證嚴上人

報父母、眾生師長與三寶恩

佛弟子真正要報父母恩而行大孝,就必須從奉持如來的教法開始,如來的教法不只是報父母恩,也要報四重恩--除了對我們有生育、養育、教育、關心、愛護的父母恩外,還有眾生恩、師長恩、三寶恩,合稱四重恩。

要發揮良能,需要教育,教育分兩種,一種是世間法,一種是出世間法。

世間法如現在所辦理的教育,聘請老師來教授人生的功能,培養人們知恩知禮的常識。但現在的社會,有很多當老師的人,他們在教育孩子時都會教他們要有愛心,要孝順父母,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佔為己有……這些道理他都會說,可是卻不一定能以身作則。所以社會教育會有偏差,很重要的因素之一,是因為教育別人的人無法教育自己。

另外一種教育是出世的教育,佛陀給我們的教育是出世的,我們要實行出世精神,必定要打好入世的基礎--行為光明正大就是基礎。「人」如果都做不好了,要成「佛」做「菩薩」,那是不可能的。這就如同我們要入學一樣,國中基礎沒打好,要考高中就很困難,唸高中時如果不用功,要考上大學是比登天還難的。既然大學考不上,要想當博士、教授,就更不可能了。

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業,這是佛陀生生世世不捨娑婆,不斷倒駕慈航來人間的目的,所以稱他為娑婆教主。諸位,你們不要以為佛陀是二千多年前的那位悉達多太子,其實在這之前,佛已經無數劫在人間來回了。

法華經中說得很清楚,二千多年來,佛陀去而復返,雖然只活了八十年的壽命就示滅了,其實他這一段人生的過程,也只不過是示現給大家看,讓大家了解他雖然身為太子,在榮華富貴當中,卻能體會富貴如浮雲,視名利如草履,心心念念只繫在苦難眾生的身上。

眾生最可憐的就是在世間顛倒、煩惱,心有千千結,因此佛陀放棄名利地位,以身作則,教人們不要貪、不要鬥,要看清人生本來就是無常的,這是一種以身作則的教育。甚至他現比丘相讓我們了解,人生就是因為一分癡迷情愛,所以常常過著愚癡懵懂的生活,永遠墮落在六道的漩渦當中;佛陀視怨親皆平等,辭親割愛現出家相以度眾生,這也是佛陀用身教育我們。

佛到八十歲示滅,就是要向大家宣告--佛和大家一樣都是平常人,同樣是父母所生的身體,同樣必須依賴社會人群生活,佛只不過思想和看法跟一般人不一樣。一般人的思想,只是在自己家庭中的幾個成員而已,只放在父母、子女、家業、名利上面,所以有時不免爭取爭鬥,而佛

的心是在眾生群中,不斷的付出。佛抱著這種態度在世間生活,經過了八十年的時間,跟一般人一樣會老,會病,也會死。這就是佛在平凡中現出他的不平凡,也是在不平凡的超然思想中,現出與人生同等平常的人生,這就是佛陀的身教,也是教我們要把人做好,然後提昇思想、生活、智慧,這就是出世的教育。

如來的教育是這麼的超然,我們應該拳拳服膺,除了報師長之恩外,還要報三寶恩,如果沒有三寶引導我們,我們的心就無法解脫,只不過在社會上學些功能來競爭,無法啟發我們的良知,去發揮這股良能,所以我們還要報三寶恩。

父母給予子女的愛實在太多,子女應如何報答父母恩呢?佛陀講說種種方法,除了物質孝養之外,還要從內心由衷的恭敬;除了在身行與心念對父母付出之外,更要普遍施大愛於大地眾生,並且要供養三寶,不論是今生或未來世,都要有奉行聖教的心念。

業上加惑,果報可畏

「寧以鐵鉤,拔出其舌,長有由旬,鐵犁耕之,血流成河,經百千劫,誓不違於如來聖教」--發願修行者,應該修身、口、意三業以報父母恩。

有些人會感覺自己好像運氣特別差,做事時經常遇到許多障礙,其實這些障礙是自找的--一個人如果在過去生中曾造口業,今世所聽的雜音就會很多;在今生如果不小心說了不好聽的話,也會惹來很多是非啊!

學佛的人要修正語業,所謂「正語」,也就是要說真正的話、實在的話、誠懇的話。假如有人要我們幫他說些不實在的話,我們寧可口含鐵丸,也不說一句不實在的話,意思也就是寧可受苦,也不去造業。

一個人的「業」存在於過去、現在、未來,現在的業是承過去的惑(無明--不透徹道理,不去實行道理)而來。由於過去生在無明當中造了業,延伸到今世,而發生了種種的不如意;也由於現在的不如意,又沒有因緣接觸正法,就會在「業」上加「惑」;惑中再造煩惱業,所以現前的業報實在令人可畏。

佛陀與提婆達多的業緣

佛陀的過去生也曾有「惑」。「本生經」中引述,佛陀在未修行、未成佛,前也難免有煩惱和障礙。

佛在世時社會的生活條件不比現在,當初佛陀講經的場地常常是在大自然中,不論有多少人,只要有樹蔭的地方,大眾圍坐下來,佛就開始說法。

有一次,佛陀為了讓聽經的人都看得到他,所以坐在石頭上,而弟子們全部席地而坐。佛陀一坐就是幾個小時,等到講完經要站起來時,因為腰背疼痛難當,竟然無法站立,只好又坐了下來!從他臉上的表情,弟子們可以體會到那分疼痛。

當時,舍利佛坐在最前面,他趕緊上前扶持佛陀站起來,佛陀臉上露出了安慰的微笑,意思也就是告訴弟子:「沒事了,不要擔心。」

舍利佛是一位很有智慧的人,他不因看佛露出笑容就放下心來,他知道佛陀的笑容只是在安慰弟子,其實他的腰背還是疼痛不堪的。舍利佛因此問佛說:「佛陀啊!您是大覺者,您應該具有超越一切苦痛的能力,為什麼還會受這種身痛的業呢?」

佛陀伸伸雙腳、動動身體說:「既然你們心中有此疑問,我就為你們解釋吧!」佛陀說完這句話,又坐了下來說:「你們聽好,現在所受的一切果報,都是承過去無量劫延伸到現在的業。雖然我已經成佛,智慧已經開啟,能夠透徹宇宙的真理,可是我的餘業仍然未除。」

佛說,在無量劫之前,有個

小國家舉行一個祭典,國王下令大家做競賽活動,其中有個節目是展現體力互相打鬥,如同現在的摔角一樣。大家選出一位剎帝利的貴族,和另外一位婆羅門的宗教者,讓他們對決,這對人選彼此都孔武有力,勢均力敵,而看起來婆羅門勝過剎帝利。

他們一上場,剎帝利就向婆羅門低聲說:「請你稍微禮讓我一些,如果我勝利了,我會重金報答你。」婆羅門認為禮讓一些也沒有什麼關係,何況又有重金要禮謝。因此正當打鬥到最緊要關頭時,婆羅門真的禮讓一些,因此兩人打成平手,都獲得了國獎賞。

當第二回合要開賽前,剎帝利又要求婆羅門讓他,婆羅門也答應了,因此由剎帝利獲勝。

第一、二回合比賽完畢,剎帝利雖獲得了很多的得勝獎金,但卻沒有一點要報答婆羅門的心態,婆羅門心中有些不舒服。在第三回合要開始前,剎帝利又向婆羅門說:「在第一、二回合時你都已經禮讓我了,第三回合也請你繼續讓我,結束後,我再一起報答你,賞賜你。」但婆羅門心中卻不這麼想,他認為:「連續二回合都讓你了,你不但未表示感謝,還要我讓第三回合?」因此他只是笑一笑,沒有答應。

上場後,剎帝利認為婆羅一定會讓他,但婆羅門卻是有備而來,步步逼進,直到剎帝利招架不住被撲倒在地,婆羅門一手抓住剎帝利的脖子,一手抓住他的腰椎,把他抬起來;拉拉扯扯的弄斷了他的腰椎,也扭斷了他的脖子,然後把他摔到地上,剎帝利因而往生了。

但這種比賽不管對方是傷是死,只要是贏方,就是英雄。

佛陀說完這件事時向弟子說明:「那位婆羅門就是我,剎帝利也就是提婆達多。我過去生因一時的無明,對提婆達多下毒手,所以無量劫來,不管我到那裡,提婆達多的怨氣總是跟隨著我,如影隨形般的到處都有他報復我的業障。」佛陀說:「現在我的腰椎疼痛,那是因為餘業未盡。」

謹慎身口意,不造惡業

佛陀提及他過去生中與提婆達多的過節,他雖已開悟證果,但因過去的無明,造成今生的業報現前。過去生中既然已造了業,今日他也只有歡喜受報啊!

現在遭受種種的不如意,是過去的無明所造的業,我們千萬不要因為現在的不如意而再造身口意業。學佛就是學不要再造惡業,以免未來再遭受果報。

法華經中,曾提到不要輕易讚歎別的好,也不要動不動就說別人的過惡。為什麼不要輕易讚歎別人的好呢?有時候你讚歎別人也會生出毛病的--因為對方到底對不對?有沒有這麼好?我們其實並不知道,萬一誤導別人盲從也不好。

所以我們一定要深入了解別人的好或不好,是否確實值得我們讚歎?以免造成錯誤,這是佛陀對我們的教育。

以我個人來說,我對對方沒有完全了解之前,絕對不會輕易去讚歎他,因為如果不分青紅皂白的隨意讚歎,那等於是自己迷惑了,而且不夠誠懇。自己迷惑再去誘導別人跟著迷惑,那真是一件很危險的事;反之我也絕對不去說對方有多不好,要知道話一出口,若是說錯了,則無論怎麼彌補、怎麼修飾,也不一定能挽回我們的口業。所以經文說:「寧以鐵鉤,拔出其舌,長有由旬,鐵犁耕之而血流成流,經百千劫,誓不違於如來聖教。」

這段經文的意思是要我們守好口業,無論遭受再大的苦,我們也要報答父母恩情。即使把我們的舌頭用鐵鉤鉤出來,拉到四十里長,而且用鐵犁從上面犁開割破,所流的血成了一條河,經過了長久無可算計的時間,再怎

麼痛苦,也不敢向父母說一句不好聽的話,絕對不敢違背佛陀的教誨。

「寧以百千刀輪,於自身中,自由出入,誓不違於如來聖教」--不只是舌頭,即使在我身上,用千百支刀組成的刀輪在我身上輾轉穿插,雖然身心遭受的痛苦萬般難耐,也不敢違背佛陀教育,仍會時時對父母保持應有的恭敬形態。

「寧以鐵網周匝纏身,經百千劫,誓不違於如來聖教」--即使全身被鐵絲網網住,刺痛不巳,經過百千劫的時間,也不敢違背佛陀的教育。這意思也就是:不管環境多惡劣,也心甘情願孝順父母,絕對不敢有一絲絲違背佛陀的教育。

「寧以剉碓斬碎其身百千萬段,皮肉筋骨悉皆零落,經百千劫,終不違於如來聖教」--我願意全身被橫切直斬或是被剁被割,直到皮肉和筋骨分成一段段一塊塊的散開來,即使如此經過了百千劫的長時間,也心甘情願,不敢違背如來的聖教。

凡夫都是帶業而來,在現世承過去的業因,於現在的人群中會互相造緣,有了過去的因,才會有現在的果,現在果加上現在的緣,將來的報仍是源源不息,如是因緣果報,相互循環!

我們與父母不管是因於好緣或是因於惡緣,我們總是要很歡喜的感恩報恩。

爾時,阿難從於坐中安詳而起,白佛言:
「世尊,此經當何名之?云何奉持?」
佛告阿難:「此經名為父母恩重難報經,
以是名字,汝當奉持!」
爾時大眾、天人、阿修羅等,聞佛所說,
皆大歡喜,信受奉行,作禮而退。

佛陀的比喻說畢,在座的弟子將內心的感動化為最誠懇的懺悔,立願永不違背如來的聖教,所以阿難站起來問佛陀說:「佛啊!這部經典要稱為什麼經呢?而我們要如何把這部經的精神流傳下去呢?我們要如何來奉持這部經呢?」

佛向阿難說:「既然你們要知道這部經的名字,那我就把它命名為『父母恩重難報經』,此後你們一聽到這部經的名字,就要好好奉持,而且要很恭敬的依照這部經的方法去實行孝道。你們要感念母親十月懷胎的辛苦、父親用心教育我們的恩德,以後聽到這部經的名字,就一定要懂得知恩報恩。」

這時候除了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等佛的四眾弟子外,天龍八部等在場的人與非人等,聽佛說了這部父母恩重難報經後,都很歡喜,立誓立願要照佛陀的教法去實行,他們歡喜立願之後就作禮而退。

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何況在聽法呢?話已說完,聽的人又已明白,當然大家都高高興興的向佛陀頂禮,而後退席。

眾生皆我父母眷屬

父母恩重難報經到此全部結束,希望大家在聽聞此經後,能夠及時把握因緣,孝敬父母,在家人固然要避免「子欲養而親不在」,及時孝順父母;出家人也一樣要發揮大孝--視普天之下老者皆如我父母,年紀相當的就像自己的兄弟姊妹。

要知道,今生此世和我們相處在一起的人,都是過去生無量劫當中,與我們互為父母、互為子女,現我們對人人好,也就是在對人人行孝道,任何一個對象,都可能是我們過去生中的父母,也許也是未來生中的父母,所以我們要好好的和對方結緣,抱著那分孝敬天下眾生的心態。不管是出家或在家,孝道同樣不可抹滅啊!

希望大家以父母恩重難報經作為我們日常生活的教法,如此就能人圓、事圓、理也圓,皆大歡喜。

請諸位多用心!(完)



▲慈濟訊息

慈母心,永遠愛、相信與原諒

◎證嚴上人/主講 弟子靜淇/恭錄

【聯誼會講話】

國曆八十三年五月一日
農曆八十三年三月二十一日

諸位大德,阿彌陀佛:下星期日是母親節,在此我以最虔誠的心,祝福普天下的母親。

媽媽心是普天下最貼切的愛

母愛的偉大,從我懂事以來,就有很深刻的感受;人要知恩感恩,尤其是母恩,因為媽媽給予子女的愛,是普天下最貼切的愛。

幾天前有位媽媽帶著兒子、媳婦來到花蓮,他們已留了兩天,由於那兩天我很忙,根本沒有時間和他們談話。但這位媽媽表示,這次好不容易把兒子帶來,所以非見到師父不可。

乍看之下,這個兒子靜靜的,應該是個孝順的孩子才對啊!可是他母親對我說,這兒子從子到大,甚至成家立業了,還讓她非常操心。到底問題出在那裡呢?原來她兒子沈迷於賭博。

他們的家境很好,父母親對這個兒子一向非常疼愛,要什麼給什麼,從不欠缺。後來他受到壞朋友的引誘涉足賭場,每次輸贏都在千萬元;最近一次又輸了五、六千萬元,做父親的甚至向兒子下跪,要求他別再賭了,可是兒子卻說:如果不給錢,就準備為他收屍好了。

「賭」是個無底深坑,隨著父母親年歲一年一年的增加,這個家庭又有多少產業可讓他繼續賭下去呢?

當這位母親向我數落兒子的這些情形時,她兒子在旁說:「我不會再去賭了。」媽媽說:「你每次也都這麼說。」我說:「相信他吧!既然他說要改,我相信他一定會改的。」

媽媽說:「本來我是不相信他會改,不過既然在師父面前答應要改,我就再相信一次。」我向這位年輕人說:「你看,你媽媽從你小時候到現在,為你操了多少心?難道你還要媽

媽繼續為你操心嗎?」年輕人回道:「我就是有心要改才會來。媽媽請你不要再說了,我一定會改的。」

媽媽聽了兒子這麼說,終於露出了欣慰滿足的笑容。

當時我的內心很震撼也很感動,僅僅是兒子一句:「我就是要改才會跟你來」,她就滿足了--媽媽心就是如此容易滿足,但兒子是否真的就此改過呢?這需要時間的考驗。

慈母心,永遠愛、相信與原諒

人之所以會痛苦,是因為不滿足、對別人要求太多,而且不肯輕易原諒別人;我想這個世間如果每個人都有像慈母般的心--能夠原諒別人,不對別人要求太多;如此一來,人生不知會有多美啊!

「普天之下沒有我不愛的人,沒有我不信任的人,也沒有我不能原諒的人」,這三句話唯有媽媽對兒女才能圓滿的做到。而菩薩心就是媽媽心,每個人都可以學做菩薩,但要做菩薩就必須做到如上的「普天三無」。

諸位,如果你們的媽媽還健在的話,從今天起要感恩媽媽,因為唯有媽媽能夠無條件原諒我們、相信我們,也唯有媽媽永遠愛護我們;如果你們巳經有了孩子,也必須以「普天三無」去對待孩子,這就是菩薩的智慧啊!

對待子女必須以菩薩的智慧去付出,對芸芸眾生也必須以媽媽的心去愛他們,所以我常常告訴慈濟委員,假如能夠「以菩薩的智慧去教育子女,用媽媽的愛心去愛普天下的眾生」,如此就是人間的活菩薩。

剛剛有那麼多慈濟志業體的同仁,抱著歡喜、恭敬的心獻花給我,其實他們是要獻給普天下的媽媽,只不過是由我代表接受而巳;所以我要以最虔誠的心,再把這些花獻給普天下的媽媽,祝福她們福慧雙修,也祝福普天下每一位為人子女者。

做個拔苦予樂的人間菩薩

大家坐在這裡很久,聽到了很多感人的事,也看過慈濟國際賑災評估小組「泰北」之行的錄影帶,泰北難民村的生活確實很苦,四十多年前,他們為了保衛國家,在槍林彈雨中且戰且走,輾轉流落到泰北,現在生活在那裡的中國人已經是三代了。

他們的生活和我們比起來,簡直是兩個不同的世界!台灣人太有福了,能夠生長在台灣,我們應該要知福、惜福,更要把握機會造福。

我們也聽到宜蘭委員訪視個案的報告,他們以人間菩薩的心,去探視暗角的困苦眾生。看看那位生活環境像人間地獄的「番仔伯」多可憐啊!他精神狀態不好,卻有慈悲的本性,問他有幾個孩子?他說有八個。你們知道他的孩子在那裡嗎?原來他的孩子是八隻豬,每隻都有六百多斤重,他每天跟這些豬、狗吃睡在一起。沒有戶籍,也沒有人知道他是那裡的人、從什麼地方來,只知道他每天撿餿水帶回去,不但給豬吃、自己也吃。直到他病了,沒人照顧,終於被慈濟人發現。

從照片上看到他住的地方簡直是人間地獄,而慈濟人不怕髒不怕臭,幫他清掃,幫他洗澡,然後送他到醫院;等到病好了,又接洽遊民收容所把他送進去。這個個案並不是到此就結束了,其實這才是開始,委員們接著又展長時間的輔導和照顧。若不

是有慈濟這些人間的菩薩,這位原住民老阿伯的人生,又將怎麼辦呢?

另外一位是活在人間的天堂,他就是「可愛的邱阿伯」,雖然他生病了,但他很樂觀。慈濟人把普天下父親都當成是自己的父親一樣,當他們知道邱阿伯的病需要開刀,把他送到醫院後,幾位委員日夜輪流守候在加護病房外。現代的社會上,子女對父母的孝也不過如此,而我們的委員竟能對一位非親非故的老人如此貼心的照顧,難怪醫護人員會向阿伯說:「你老人家很好命!有這麼多孝順的兒子、女兒。」邱阿伯向他說:「他們都不是我的子女,但卻比親生的子女還要好,他們都是『阿彌陀佛』的。」

邱阿伯所住的地方沒有電,問他沒有電的生活好嗎?他說:「很好啊!沒有電燈可以早早上床睡覺。」委員問他:「如果幫你接電,裝電燈好嗎?」他說:「那也不錯。」諸位,他多可愛啊!隨遇而安,人生多快樂啊!看他那麼的樂觀可愛,真是處在人間的天堂!雖然他已八十歲了,但所穿的衣服都是自己剪裁縫製的,實在難得,連我都自嘆不如。試問人生什麼是快樂?其實快樂只在一念心境,天堂地獄都由心起。

父母的愛是子女心中的活泉

今天我們也看到三位慈濟護專的孩子,她們每個人都很可愛,不只臉蛋可愛,連心都可愛,也很乖巧。為什麼說她們乖巧呢?因為她們每個人都知道感恩,口口聲聲都是愛媽媽。媽媽把子女都當成是心中的一塊寶,子女如果能把父母當成是心中的一股活泉,如此的人生不知有多好啊!

護專的孩子不只感恩自己的媽媽,也感恩她們的懿德媽媽。不但孩子感恩懿德媽媽,我也很感恩這些媽媽們--她們都是慈濟委員,不但要謹守委員本分,做教富濟貧的工作,而且還要將普天之下的老者,都當成是自己的父母,也把普天之下的孩子,當成是自己的孩子一樣的照顧,所以我很感恩他們。

我們也聽到林委員喪子之慟的心聲,但她能善解、知足、原諒,實在難得。人人能夠原諒別人,社會才會詳和。

看到她的情形,讓我想到自己的弟弟。約在十五年前,我弟弟在軍中被人失手打死了,那時我已經出家了,媽媽很傷心的打電話給我說:「你弟弟發生事情了!」我問:「發生什麼事?」她哭的很悲慘的說被人打死了。

我告訴媽媽:「死,在佛教中叫做『往生』,也就是『捨此投彼』。人生『死是生的開頭,生是死的起點』。他和您的緣就是如此的短,緣盡了他就走了,您心痛是難免,但若換個立場仔細想想--對方的媽媽看到自己的兒子打死人,她的心一定會很內疚、很痛苦,除此之外,她還要擔心兒子被判處重刑。這種心比您還痛苦啊!所以您要原諒他!原諒別人我們的煩惱才能解脫,心才會輕安!」

母親說:「難道就如此作罷?」我說:「最好是這樣,因為能這樣就彼此解脫了。」媽媽回道:「好吧!我儘量做就是。」我說:「最好在上軍法庭時您也能出面,如能減輕對方的罪刑,您也是功德無量啊!您把這些功德迴向給往生的兒子,比請人來誦經還有功德--救人一命,功德無

量。」

結果媽媽在軍法庭上主動站出來為對方說話……如此不但減輕了對方的罪,也讓軍方減少了很多的麻煩,整個事件就如此落幕。

解開怨、恨、煩惱就是解脫

因為媽媽有這分寬大的心來原諒對方,所以受到軍方非常的敬重,這就是肯付出,就能得到別人的尊重。否則人已往生,再去計較、爭執,只徒增人與人之間的怨恨與煩惱罷了;我們如果能把這些恨、怨、煩惱解開,也就是解脫了。

很多人遇到類似的事件來問我,我都會把這個故事告訴他們,他們聽了也都有同感。我們有位委員的父親在路上行走時被轎車撞死了,她想:師父的媽媽在兒子被人打死時,都能以寬大的心胸去原諒別人,我的父親已經八十幾歲了,如果再讓我的兄弟去和對方爭執計較也徒增煩惱。所以她苦口婆心的規勸兄弟,她的兄弟感到很疑惑--真的能如此寬大的去原諒對方嗎?

那天我正好上台北,這位委員邀了她的兄弟一起分會看我。他們說:「對方開口要賠償多少錢,可是我方要求多少錢……」我問:「你爸爸一條命價值多少?為什麼要談價格呢?」他們聽了也有同感--為什麼要將爸爸的命拿去和別人討價還價呢?因此他們不再堅持賠償金額的多寡,只是要求對方以後開車務必要小心,千萬不能再喝酒。對方看他們很寬大的原諒他,非常的感動;而這位委員的家屬們,也把對方所賠償的錢,捐出來做濟貧的工作。

令我更感動的一件事,是二個月前我上台北,有位老菩薩她的女兒也是我們的委員,她來看我說:「師父,我又存了一萬五千元了,我特別交代我女兒,您來時一定要告訴我,我要來看您。」

她離開之前,臉上流露出依依不捨的表情,我問她是否身體不舒服?她說:「沒有啦!我只是很高興看到師父。」我說:「已經看了那麼多年了啊!」她說:「反正我也不知道為什麼,看了您我就很高興又很想哭。」我說:「你愛慈濟要愛永遠的喔!」她說:「會的,我要生生世世愛慈濟。」我說:「你要記得……」

結果她剛出門不久就出車禍,送到醫院巳回生乏術了。我聽到這件消息時內心非常難過,但我相信她去了馬上會再來,因為她最後要離開時還說:「我不只這世愛師父,生生世世也都要愛慈濟。」她最後還發下這個行菩薩道的大願。

那天我從台北要回花蓮時,她的女婿告訴我一件事,他說撞到他岳母的那位先生,現在已受他鼓勵參與慈濟活動了,而且有心成為一位慈誠隊員。我說:「你們真偉大啊!」他說:「師父您不是說要原諒別人嗎?這一切都是緣!既然有緣,就要把惡緣轉為善緣。」你們看,他們有著寬大的心胸,這就是慈濟世界的美啊!

惜福造福,能捨一切諸難捨

我常說,人生要能知足,看看尼泊爾、衣索匹亞、孟加拉、泰北難民村……貧窮、多災多難,可憐啊!當一個人有福、有力量的時候,如果不趕快把握福報,發揮使用權,有朝一日由不得自己的時候,豈不感到遺憾!

諸位,我們要知福、知足,目前台灣什麼都不缺,只欠缺愛和祥和--台灣現在最需要的是祥和,最重要的是人與人之間那分坦誠的大愛、彼此的原諒。只要我看到慈濟的活菩薩有這麼多,能把這分大愛奉獻出去,我就覺得台灣很有希望。

慈濟四大志業其實正同時推動六大工作,除了慈善、醫療、教育、文化之外,我們還有尊重生命的工作--國際賑災和骨髓捐贈。其中建立骨髓資料庫是一項很龐大的負擔,必須動用很多的人力、精神去說明,才能讓對方能接受,願意捐獻骨髓去救人命。我很感恩台灣有這麼多愛心人士響應,從去年到現在短短七個月內,就巳呼籲到三萬多人加入志願捐髓者的行列。而國際上需要我們捐贈骨髓的已經有一百二十一人登記,包括了美國、加拿大、日本、香港、新加坡等,他們知道慈濟成立骨髓資料庫,所以紛紛要求能從這個資料庫中找到有緣人。

雖然這是一項龐大的負擔,但想到有那麼多人把希望寄託在慈濟的骨髓資料庫上,我想我們的辛苦是有意義的。

前不久才發生大陸千島湖事件,上星期又發生華航名古屋空難,實在是件令人痛心的事,人生無常啊!我很感恩在日本的慈濟委員,在華航空難事件發生的隔天一大早,馬上從各地趕到名古屋。有位台灣的榮董看到消息,馬上打電話給日本的委員,因為擔心很多台灣去的家屬在匆忙中無法兌換日幣,因此她準備了五十萬日幣,請她們帶到機場,如果家屬有需要,趕快供給。她這麼細心,我實在很感恩。

日本的委員一到名古屋,馬上趕到醫院,希望探訪生還者,然後又到機場充當翻譯,二十多位的慈濟人整整三天在現場陪伴家屬認屍、助唸,甚至能幫死者化妝。我們的委員真的很偉大,她們只要家屬滿意、只要家屬需要,就能克服恐懼,勇敢的接下工作,實在令我感動。

獻出力量擔負人生愛的使命

人間真美啊!美在這分無緣大慈、同體大悲。跟我無親無故的人,只要他們需要,我們就願意盡力幫助他們度過最困難的時刻。

慈濟因為有你們的結合,才能把力量從台灣發揮到國際間,讓每個只要有慈濟人在的地方,都能及時發揮愛的功能。

醫療志業方面,現在東部地區空中急救醫療的任務,慈濟也扮演了重要角色,前幾天才進行陸空救難聯合演習,演練得非常的逼真,在慈濟醫院左邊有個停機坪,那就是要停直昇機的地方。今後將發揮更大的救人功能。

慈濟醫學院今年就要參加大學聯招了,看看護專的學生們多幸福,在家有父母疼愛,在學校又有懿德媽媽和這麼多人愛護,所以你們如果今年有孩子要考大學、考高中,歡迎他們來慈濟醫學院、護專報考。

諸位,慈濟四大志業需要大家的關心,一步六腳印的工作是需要人間菩薩去付出大愛才能落實;而人間大愛的使命;捨你們又有誰呢?希望大家一起來參與這分大愛的付出。

感謝你們長年來對慈濟的支持,也祝福普天下的母親人人健康、祝福大家福慧雙修,功德無量!


▲慈濟訊息

佛心流泉--絲絨與牛仔布

◎靜暘

「絲絨」有如在安逸順境中,溫室裡的蘭花;
「粗布」有如路邊的小草,任憑風吹雨打都不怕;
「牛仔布」則耐穿、耐磨、耐髒、耐洗、耐刷……
在艱難坎坷的人生道上,我們必須抱持著牛仔布的精神,
克服逆境的衝擊,磨練出一分毅力、信心和勇氣。

記得四、五年前的農曆春節期間,我穿一套絲絨衣裙回花蓮向上人拜年,當時上人正在慈院開會,於是我坐在慈濟部的沙發椅等待,直到會議結束,才追隨上人回精舍。

絲絨嬌貴細緻,容易「倒毛」

在客廳裡,大眾圍繞著上人聽法,我也端端正正的站在一旁,忽然,上人看看我,又看看籐椅,問我:「可以坐嗎?」上人問話敏利,我一時啞口無言,心想:上人問話,弟子不答是失禮的態度,於是趕緊恭敬回上人的話:「剛才在慈濟部就是坐著的。」「那是沙發。」上人說。當時,我摸摸頭、眨眨眼,不太明白,心想:上人這八個字,其中必「緣故」。

回到台北,腦海中一直浮現上人說的八個字--「可以坐嗎?」「那是沙發。」經過多日,仍然百思不解上人話中的涵意。於是打長途電話向靜淇師姊討教,她是慈濟圈內大家公認智慧第一。經我「如是我聞」描述一番後,兩人終於解開了謎底。

原來,穿絲絨要看場合,喜宴慶典穿著較合宜,因其質料嬌貴細緻,適合坐在「沙發」上;而坐在硬的籐椅,則容易「倒毛」,失去光澤--就如同出身顯赫的太太小姐,養尊處優,常常被人捧得高高在上,稍微吃些苦、受點挫折,就受不了而一蹶不振,豈不是像穿著絲絨坐在硬的籐椅上,因「倒毛」而失去光澤嗎?

平凡粗布,平易近人

於是我和靜淇師姊得意洋洋的做了結論:粗布是極為平凡的布料,上人說:「平凡則平穩」,粗布平易近人,而且人人買得起,人人穿得起。上人是啟示我們不要當絲絨,期許我們「修行」要能把自己當粗布使用。

下一次回精舍,我改穿一套粗布做的衣裙,頂禮上人後,迫不及待地向上人揭開謎底:「上人,我知道您期待我們修行能當粗布,不要當絲絨,是嗎?」上人微笑的說:「當『粗布』還不夠,要當『牛仔布』才耐磨呀!」

牛仔布!豈不是更上一層樓嗎?當時,我眼睛一亮,像個如獲至寶的孩子般,拍手說:「太妙了,太妙了!」

修行路上,要能「耐磨」

絲絨、粗布、牛仔布,三者同樣可供人穿著的布料,只是質料不同,就有不同的特性--絲絨有如在安逸順境中,溫室裡的蘭花;粗布有如路邊的小草,任憑風吹雨打都不怕;牛仔布則耐穿、耐磨、耐洗、耐刷……有著無比的耐力,象徵著在寒冬冰雪中綻開的梅花。

修行路是難行能行、難忍能忍,卻窮千里目,當要更上一層樓;我們必須抱著牛仔布的精神,在艱難坎坷的人生道路上,克服逆境的衝擊,磨練出一分毅力、信心和勇氣。



▲慈濟訊息

如是我聞--好好愛自己的心

◎靜淇

人生順逆無常,上人常說要「藉境鍊心」、「藉事修心」,
不論面對順境或逆境,我們最重要的是要惜福、惜緣,
時時刻刻照顧好自己的心。

前幾天和佩華師姊等人帶領靜宜大學的孩子們,到彰化縣芬園鄉幾個個案家中進行居家關懷。途經一處山坡,佩華師姊告訴我們,附近就住著我們的一位長期照顧戶。

一個「不甜」的人生

這位老太太名叫「不甜」,性情孤僻,只要開口就是罵人。聽說她早年非但未盡奉養公婆之責,甚至連婆婆到外面向人乞討回來的食物和錢,她也佔為己有。她惡口罵人和貪得無厭的習氣,並未隨著公婆、丈夫先後的去世,以及她年齡的增長,稍加收斂,反而變本加厲的終日潑婦罵街,處處與人結惡緣,使得親友、鄰居也與她形同陌路。慢慢的,她的世界孤立了,沒有人理她;雖然本身育有子女各一,也都互不往來;連師姊們去訪視關懷時,她也是口中罵個不停。

此情此景,多麼令人感慨啊!難得擁有人身,卻無法善用此身,廣結善緣,竟被自己的習氣牽制,越陷越深……。

沒有永遠的晴天

聽了她的故事,不禁讓我想起二十幾年前慈濟曾幫助過的個案--那是一位待人苛薄寡情,與人結惡緣,落到最後竟殘廢且無家可歸的人。

案主原本是一位擁有好幾座礦山的大老闆,財大氣粗,恃富而驕,做人處事橫行霸道,視員工和親友如草芥,當時就有很多受過他氣的人,暗暗咀咒,看他能風光到幾時?

人生無常,就在一次的宴會後,他發生車禍,腿被撞斷了。沒想到,這種平常人頂多治療幾個月就痊癒的傷害,他找遍名醫,竟藥石罔效。

為了醫治腿疾,他陸續變賣家產,在所不惜。礦山、房子一個一個失去,那條腿仍在繼續腐爛中;屋漏偏逢連夜雨,昔日他所結下的惡緣,也在此時一一發生效應,最後落得無家可歸,連吃飯都成問題,渾身髒兮兮的流落街頭,腿痛時只好在傷口上抹鹽巴,讓椎心刺骨的劇痛來痳痺腿痛……求生不得、求死不能。親友間沒有人同情他,更別說幫助他、收留他了,只因為大家都曾吃過他的虧、受過他的氣,這下子,正想眼睜睜的看著他受現世報。

最後,還是慈濟委員發現了他,送他就醫。雖然必須截肢,但總算保住了命,就此成為慈濟長期濟助關懷的對象。

照顧好自己的心

相信他在風光的時候,做夢也沒想到竟會有落難的一天吧!人生無常,他的故事警惕我們--時時刻刻要照顧好自己的心念,也要處處惜福惜緣!

誠如上人時常告誡我們的:要藉鏡鍊心,也要藉事修心,不管外境是順暢,是橫逆,最重要的是要照顧好自己的心,懂得惜福、惜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葉方良 Rex-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