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師行記

1993.08.01 人人守好本分,立地即是淨土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三年八月一日

香港慈濟人一行三十餘人於昨晚抵精舍,她們帶十七位小朋友回花蓮參加暑期兒童及青少年學佛營。一早,即向上人報告香港慈濟會務如何落實慈濟精神。

香港慈濟人充分地將有限的成員規畫成文宣、財務組、少年組以及志工組。唐慧齡、陳恩妮師姊及張學敏居士分別將「我做到了耶」一書發送給許多小學,將「靜思語」發送給中學,並在各圖書館放置慈濟的文宣刊物,希望能讓更多人知道慈濟。目前當地的師姊們經常帶著子女去訪貧,也到老人院探訪。

新聚會所由唐麗蓉師姊發心提供,將於八月中旬啟用,地址在香港灣仔道一八七號景星大廈D座二樓。上人勉勵香港師姊們以佛心為己心,以師志為己志,不要忽視任何細微的力量,人人努力學習做個「普天三無」的人,做慈濟最重要的是淨化人心,引導社會大眾建立正確的宗教信仰。

上午七時三十分,南區電信學佛會三百多位會員由慈誠師兄王榮輝師兄帶領參觀精舍。上人以提升台灣形象、提高人格特質為重,勉勵大家成為有氣質的佛教徒:「行為言語,顯現精神文化的內涵,希望大家培養寬大的心量,心量大才能發揮大愛;能原諒別人就是最有福的人。」上人並以「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來提醒大家,莫因追求個人的私利而造成社會問題,如販毒者造成原本完整的家庭,轉變成問題家庭,而有問題家庭就有問題社會,上人提醒大家謹守本分,勿從事不法工作,以免傷人傷己,造成終身的遺憾,「守好自己本分,則社會就能一片祥和,立地即淨土,希望大家能知福、惜福、再造福。」

▲隨師行記

1993.08.04 提昇自我人格,確立服務的人生觀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三年八月四日

上午八點十分,慈濟教師學佛營五十位教師,在精舍中庭舉行開營典禮。在每位老師自我介紹之後,上人開示:「把活動安排在精舍,是希望大家有機會體受簡樸的生活並探溯慈濟精神。從日常生活的三餐開始,到讓家家充滿天倫之樂,所有的一切都要用心,期盼大家能集賢妻、良母、良師於一身。」

最後一梯次的慈濟兒童學佛營學員今日入精舍,照例獻唱了「慈濟小菩薩」和「我做到了耶」兩首歌給上人,同時上台講述自己把「靜思語」落實在生活中的故事。

常有人和上人提起人事管理或組織管理企業化的概念,而上人的理念是「人性管理,自我教育」,他希望人人能提升自我人格,確立服務的人生觀,善盡本分,而在團體中分工合作可以發揮「同事度」的精神,「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多做多得。大家都是慈濟大家庭中的一分子,所以要彼此關心,當共識產生後就能成為一個不用條例、也不受侷限,還可以讓每個人發揮良能的局面,這就叫做『人性管理』。」「與其被人管,不如自己管理自己,真正的人性管理能啟發人的本性,發揮良能,讓每個人都人盡其才,不致浪費資源。」

▲隨師行記

1993.08.06 世間慾愛皆無常,學佛要向本性探索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三年八月六日

精舍最近人潮洶湧,除了志工和大專生外,又有教師學佛營和從香港來的大小菩薩。大專志工每天在晨間座談會中報告心得,都令學佛營的教師們聽得熱淚盈眶;而委員們視大專生如自己子女般關懷,也感動了這些年輕人。

來自香港的小菩薩們雖然中文說得不太流暢,但也都盡力表達出他們的心聲:「如果不到醫院做志工,不會知道世界上有這麼多可憐的人,所以很感謝能有這個自我成長的機會。」「看到身體有缺陷的人,才發現自己很幸福,從現在開始要把握每一個當下。」「當志工一個星期,猶如上了一次人生大學,受益良多。」

十時,上人為三位近住女舉行圓頂儀式,賜給他們的法號分別為:程麗錦--德昀;張美英--德曉;邱麗華--德曜,除了家屬外,很多學佛營的幹部同來觀禮,並虔誠祝福這三位法王子。上人開示:「佛陀說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每一個凡夫都具有和佛陀一樣的本性和智慧。佛法雖然深廣無邊,卻蘊含在日常生活中;有心的人,可以體會佛法,迷惘的凡夫,則永遠沈淪在六道中。」「世間一切欲愛皆為無常,既然發心出家,從今天起要好好覺悟自己的本性,努力超凡入聖;以釋尊的智慧和毅力堪稱世間離塵入聖的覺者,學佛就是在學得去凡俗遠無明,走向覺道。」

「出家乃大丈夫事,將身奉獻給佛教救度眾生。父母生我、養我,成就我們的道業,要感恩父母、感佛恩、師長恩、眾生恩,永遠守好道心,為佛教、為眾生,奉獻己能。」

▲隨師行記

1993.08.07 勉馬來西亞委員將千手千眼菩薩精神帶到南洋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三年八月七日

今天是第一梯次教師學佛營結營典禮,上午九點在慈院二期講堂舉行教師心得報告及傳心燈,每位教師報告心得時的真誠感動,每每引得在場的許多人士熱淚盈眶,大家把這幾天來在精舍的見聞感受及領悟都盡情表露出來。大家都牢記上人開示的「要把握因緣,善用分秒」,「將佛法落實在日常生活中,才能有所擔當。把握當下的一念心,就是智慧。」

在心得分享後,上人為他們掛上心蓮及傳心燈,並發給結營證書。

即將成立的馬來西亞聯絡處,負責人郭秋明師兄在慈濟部從上人手中接過一尊觀世音菩薩像。上人期盼郭師兄將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的精神帶到馬來西亞,而在當地散播慈濟精神的目的是淨化人心。一方面要努力破除迷信,導引大家趨向正信的佛教;一方面對當地諸山長老要敬重,不可貢高我慢,或他非我是。上人勉示:「要自度度人,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不要有階級之分。對照顧戶要心存尊重感恩,同修之間要善解、包容,人和才能團結。人多力大,才能成就大事。」

隨後上人對慈院一批醫學實習生開示:「醫師看病不是看病而已,是要看病人,語言溝通很重要,說病人聽得懂的話,才能和病人貼心。人生最苦的是病,可以解除病苦的就是醫師和護士,醫師是病人心目中的活佛,我期待台灣能有多一些類似馬偕、史懷哲等的仁醫出現。」

▲隨師行記

1993.08.08 以理求事易生「所知障」,在人群中磨鍊才是真修行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三年八月八日

今天是宜蘭、台東地區委員共修會的日子,上人以普賢警眾偈開示。「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魚少水,斯有何樂--平常說過年就年長一歲,其實我們是隨著日、月、年而增長我們的『業』。生命在呼吸間,業則在瞬間不斷地累積。人來到世間,存活多久是一生下來就注定的,過一天就是少一天的壽命。」「當勤精進,如救頭燃,當念無常,慎勿放逸」--上人勉眾要趕緊精進,以有限的時間去把握學習的機會,就像眉毛被燒到時,馬上動手熄滅並不稍加考慮,「今天做得到的就是今天累積的善,當下做就是分秒不斷地累積善業。」

「菩薩道要靠雙腳去行,走路要一步接續一步,前腳跨,後腳進,才能愈來愈接近目的地--佛的境界。

精進要靠時間和動作的配合,時間絕不會為任何人停頓,我們要很謹慎的攝護心念。」「佛陀示現人間旨在教育我們如何發揮良知智慧,盼望大家在修行中體會人生的真理。」

上人又示,提婆達多障礙佛陀,而佛陀以感恩心接受磨鍊,反而成就佛道,因此「只要有心,天下沒有難事;心虔誠就能勇猛,有勇猛心就無阻礙。大多數意志柔弱的人就是懈怠心勝過勇猛心,無法堅固道心。」

「在人群中磨鍊才是真修行,在理中求事易生『所知障』,要在事中求理;若能知不能行,道理就失去意義。要努力發揮生命的使用權,創造正確純良的人生。希望慈濟人都能及時善用時間累積福緣,做一位真正的學佛者。」

「一棵果樹也是由一粒種子而發;有善因善緣,才能成就善果。」上人祝福人人以「善種子」自期,累積福緣,造福人群,如此必能日日法喜充滿。

▲隨師行記

1993.08.09 偶像明星劉德華先生「靜思」之旅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三年八月九日

首梯次青少年營的孩子回精舍尋根,上人示:「你們的父母都是慈濟的委員、人間的活菩薩,你們應該感到光榮,要更加自愛。」「小時候,是由父母來照顧你們,如今你們逐漸成長,將來要去照顧別人,假如你們現在沒有好好照顧自己的心,將來怎麼照顧別人呢?」這個階段的孩子有別於小學生的天真爛漫,輔導員也一直不斷調整活動的進行方式及帶領的方法。

上人開示後,由孩子們發表心聲。來自香港的孩子用生澀的「普通話」道感謝;一位注重成績的女孩子原本擔心來參加夏令營耽誤上輔導課,恐怕功課落在人後,然而,幾天下來,她發現在這兒所學的一切比書本上所學的更珍貴;另有兩個男孩當眾發露懺悔。

近十一時,港星劉德華及其經紀人,在洪祖杭先生陪同下進入精舍拜上人。劉德華先生曾響應五月份尊重生命活動「偶像靜思語」單元,後礙於演出檔期所限,無法參與義演晚會,這次適逢在台北舉辦兩場個人演唱會,特抽空專程前來,先至慈院大致參觀後,隨即入精舍。

「原諒別人就是善待自己」是劉德華所選的靜思語,上人進一步解說這句話的含意:「用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生氣的是自己,最痛苦的也是自己。」

有感於偶像明星在青少年心目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份量,其言行舉止都是孩子們模仿的對象,上人建議明星們該多說好話、多拍一些好片。劉德華目前在影歌界之名可謂如日中天,上人期勉他在事業之餘,能開始做「志業」--也就是做了之後,一生都會感到歡喜的事。劉德華表示,他個人戒菸已有十個月,且不飲酒,此外,在其歌友會中也舉辦獎學金,希望鼓勵歌迷用功讀書。

午後近四時,韓裔惠學法師偕日本長照寺住職石井英雄先生,在曾院長夫人、顏惠美師姊陪同下入精舍拜會。

惠學法師在慈院住院期間,曾閱讀日文版靜思語,過去對於慈濟事蹟也有所了解,適逢幾十年老友石井先生行腳至台灣探視他的機緣,便向他介紹慈濟並偕其前來。石井先生本身是個作家,足跡行遍世界,他認為慈濟經驗是他遊歷各地所見聞的一個特例,希望能夠進一步了解。

▲隨師行記

1993.08.10 省府社會處唐處長蒞會作社會工作交流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三年八月十日

「你們自己的母語,也要會說呀!」上午,上人到慈院巡視病房時,走近一位八十二歲的泰雅族阿嬤床,前原想透過在旁照顧她的兩位孫女兒與其溝通,沒想到,她們也只會說國語……

外科ICU外,被高壓電嚴重灼傷的少年趙家慶,其家屬正焦急地在外等候。由於家屬探視的時間還未到,上人先入內替他們看望其傷勢。上人到達他的床,前兩位護士正為他服務,上半身已裹上層層紗布。這位今年十四歲的小菩薩,從小學四年級起,即開始捐零用錢護持本會,並曾自繪觀音法相贈送上人。

對復健部的病患做了一番鼓勵,上人即由志工引領至各病房區探視。一個半小時之後,上人進入二樓辦公室。於本月五日赴大陸全椒、興化,與當地官員磋商的兩人先驅小組已於八日返回,成員之一的徐祥明特就此行的會談重點做一簡報。

針對九月中旬組團赴大陸參加慈濟中小學啟用典禮及參觀慈濟社區、敬老院,同時舉辦作文比賽的構想,對方代表透露,相當歡迎並將大力配合此饒富教育意義的作文比賽。

不久前,揚州鑑真醫院曾由該院院長帶領,共出動八位醫師至興化慈濟社區舉辦八天義診。由於當地民眾不曉得這批身著白衣的人士是醫護人員,更沒聽說過看病不要錢的事,所以裹足不前,然而,當醫師們表示「慈濟」的朋友時,居民們紛紛安下心來,呼朋引伴前來看診。

徐祥明表示,此行成員人數精簡,且為本會負責大陸救災工作的資深人員,雙方都能坦誠溝通以面對問題癥結,有助於掌握實際執行時的狀況。對方的基層官員,在與我方近兩年的工作接觸以來,已了解並確信慈濟乃秉持大愛,無所求的投入救災工作,因而在能力範圍內,都願竭力配合工作的進行。

省政府社會處處長唐啟明先生一行人,在靜淇師姊陪同下,於下午四時進精舍拜會上人。唐處長甫上任,極欲了解慈濟的社會工作何以能夠受到各方的肯定。

上人云:「慈濟擁有一群二十四小時待命,不受上下班限制的志願工作者,秉持誠正信實的原則,以發自內心最誠懇的態度,體察個案所需予以協助,並有定期的複查,視案主實際情況而適時調整濟助方式。」從慈濟的經驗裏,上人認為台灣喜歡做好事的人其實很多,然而,必須拿捏好「慈悲」與「智慧」的分寸,才能夠善用資源。

唐處長認為,慈濟二十多年來所從事的慈善工作,與政府在該方面的工作有許多類似之處,然而,慈濟的觸角或許較多,他希望今後能夠與慈濟繼續保持聯繫,把政府社服單位應該且能夠擔負的案例承接過來,以盡到政府應有的責任。不過,社會工作並不僅止於慈善,因此唐處長希望若有理念相同的工作,也能夠與慈濟合作。

▲隨師行記

1993.08.11 教師應學習佛陀恆久不變的耐心,認清自身責任擔當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三年八月十一日

「菩薩--我從前認為是能跨越陰陽兩界的人,這幾天在醫院裏,我們幫助病人寬心,也為剛往生的人助念,這不就是跨越陰陽兩界嗎?」

「菩薩,就是度化我們的人;他沒有特定的形象。」

青年學子們在晨間的志工座談時,提出了他們對於「菩薩」的體悟。

自有大專生組隊至慈院從事志工服務,期間即不斷有醫學院的學生前來參與,今年暑期更有夏令營、志工隊兩種性質的活動可提供報名。有些已是「準」醫師,他們到這兒來觀察將來可能的工作環境;有些則是到此尋覓何謂「好」醫師的解答;有些人初上醫學院,還不是很明白自己學醫的意義何在;有些人基於父母的期望考上醫學院,心中並無學醫的意願……

且不論各人的心態如何,他們都跨出了自己腳步。這一梯次的大專志工,即有多位就讀醫學院的學生,前來慈濟探尋更進一步的人生意義。

「我自己讀醫學院,常有機會解剖人體,覺得死亡也不算什麼。真的到了病房裏,看到了活生生的人在承受著病痛,猛然驚覺,自己不能置身事外……。」

另有一位醫學院的學生請問上人心目中的「好醫生」的標準?上人回答:「要具有『同體大悲』的情懷。」

第二梯次教師學佛營的開營典禮,在志工座談結束後隨即於男眾寮房展開。只因對於教師們的期許深遠,上人除了點醒學員們此行的目標是為了「學習佛陀歷久不變的耐心,認清自己肩負的責任擔當」,更指出以精舍的場所供營隊使用,無非是希望透過整個道場的氣氛與環境,幫助學員們往內心深處攝受精神之餘,也重新調整、端正自己日常行住坐臥的形象,方能於內在外在皆符合「為人師表」的身分與託付。

舉辦教師學佛營,一方面是藉由學員們同為教師的因緣,進一步地探討如何在教育的崗位上精進,然而,這個營隊的根本精神是「學佛」,是學習如何好好地在世為人,適切地扮演每一個落在自己身上的角色。

應邀為教師演講的游祥洲博士,在正式開講前的空檔,與上人有一段對話。

游博士的佛學造詣有其獨到之處,對於未來慈濟大學人文學院規畫的宗教系所相當關切,他認為現存佛學院的授學內涵,還未出現與慈濟因緣相契的,他期待慈濟自己辦學,也好接引諸多有緣人潛心修習。

隨後他並提起,在明年元月上旬,將有二十多位來自海內外的佛學教授學者聚集在台開會,屆時希望能有機會與上人會面。據悉,這批學者定期聚會,每次輪流在其成員中擇一國度舉辦會議,這次選定在台舉行,主要原因之一是對慈濟相當感興趣。

耗費了十個月編輯而成的慈濟年鑑,終於在今晨送抵精舍、慈院。首版精印八千冊,封皮有藏青、棗紅兩種版本,預計作為慈院七周年慶致贈給每位嘉賓的別緻獻禮。

二十八載悲歡歲月,豈是七百多頁白紙黑字所能備載?「方才翻閱年鑑,一幕幕當年我親自探訪個案的情景,又被重新喚回……」藥師法會後,上人升座開示:「二十八年來曾有許多的坎坷,但是,每一天都有感人的事情發生;當初經歷過的諸多艱辛,如今想來只覺溫馨……」

近七年來,慈院醫療體系加入志業體運作,分分秒秒都在發揮救人的功能;當慈濟志業邁入國際化之後,

散居東西兩半球的慈濟人跟著太陽的作息輪番聞聲救苦,在這地球上,每天每時每刻都有慈濟人在散發愛的精神、傳誦愛的故事,「不久前孫震部長參訪慈院,他說:『假如沒有慈濟,這些病人要怎麼辦呢?』」「好在有慈濟!」上人欣慰地說。

▲隨師行記

1993.08.12 中華民國骨髓病友協會蒞臨現身說法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三年八月十二日

一位定居在美國南加州聖地牙哥,常赴美國分會幫忙的女士,今來皈依上人,並請示:「如何增長智慧?如何長保菩提心不退轉?」

「菩提心本具,無須外求,對於本有的應珍惜,使其功能充分發揮。無所求即是智慧的表現,能夠照顧好一念心,智慧自是油然而生。」

旅居法國,在巴黎第三大學攻讀大眾傳播的林斐文小姐,隨同擔任見習委員的母親前來拜會。林小姐去年曾在MDM(世界醫師聯盟)擔任翻譯工作,也曾其翻譯一封給慈濟的中文信,不過當時她尚不知曉母親已是慈濟人。林小姐居所與MDM總部約一個多小時地鐵車程,她表示,若有需要,相當樂意協助雙方的聯繫溝通工作。

上午十一時,五位「中華民國骨髓病友協會」的成員由總管理中心祕書室專員徐祥明陪同進精舍,向上人說明各自「捐髓」與「被捐髓」的生理狀況。

來訪的五位人士,都是近親捐髓的例子,其中一位接受移植手術已逾七年,手術時間距今最近的也有一年十個月的時間。捐贈者除了在抽髓後兩週至一個月內,身體較虛弱易感疲累、腰痠,不宜從事會大量出汗的劇烈運動以及上半身必須保持直立之外,並無其他異狀產生。

拜醫療科技的進步所賜,該類病患目前只要找到白血球組織抗原相同的基因,即可接受移植手術。由於社會大眾對這方面的認知不足,仍有重重心結有待打通,上人認為,透過成功實例案主的心路歷程分享,會是最有力的現身說法。

午後,李明亮教授就醫學院第一、二學年排定的課程表,及慈濟人文課程內容安排,對上人做一說明。共計八個學分的慈濟人文課程,將分四個學期修習完畢,每位學生在進入醫學院後的前兩年,在充實專業知識的同時,便開始為涵養其成為一名良醫做準備。

護專人文室洪素貞主任向上人報告,今年度五專部招收九十六名新生,加上六名自學方案分發者,共有一百零二名新生。榜首成績高達六百七十八點五分,據悉聯招分數最高的前幾名,多以本校為第一志願。

▲隨師行記

1993.08.13 慈院心導管術為花東心臟疾病患者減輕病苦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三年八月十三日

來自大陸,以「指畫、指書、易學」號稱三絕的高峰先生,於昨日抵花蓮,今晨託友人將一幅以大拇指為筆寫就的「佛法無邊」,及一幅「牡丹圖」獻給上人。這兩幅作品是高峰先生昨晚即興揮就而成,分別花費了三分鐘及二十分鐘的時間。稍後,高峰先生本人親自來到護專,隨即當眾揮灑以指寫就「佛心」、「佛法無邊」等四幅指畫,贈予上人及護專誌念。

近十時,上人到達護專,輔導員正忙著準備「中國童玩」單元道具。這個梯次的學員與上梯次相較之下,顯得含蓄些,擔任小隊輔的小姊姊們也稍稍鬆了一口氣。今夏後五梯次青少年學佛營的隊輔工作,仍由慈濟護專學生擔綱,少部分學員的年紀甚至較輔導員年長。

午後,上人信步在慈院二樓巡視,行至心導管室,即為王志鴻醫師親切迎入,並以一則於今晨掛急診,隨後以氣球擴張術疏通心血管的案例,向上人詳述各項儀器的操作方式及功能。

慈院以心導管術為病患進行治療約有三個月的時間,這期間有八十多位患者受惠,其中二十多位施以氣球擴張術。以往,心導管只能供檢查用,近十五年內,各種心導管治療術陸續地發展並使用在病人身上,某些在傳統中僅能以外科手術治療的心臟疾病,如今透過心導管術的逐漸發展、運用,使得病人不需承受開刀的苦楚。隨後,上人至隔壁的內科ICU探視該位病患,王醫師表示,病人目前情況良好,已經可以進食。

自明日下午起,一系列的院慶慶祝活動即將陸續展開,醫學院、紀念堂工地已完成部分也規畫出路線開放參觀,上人在工地主任陪同、說明下,沿線巡走一回。

▲隨師行記

1993.08.14 為病患服務的大專志工與委員志工以愛相交流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三年八月十四日

「我的孩子曾說過,受完三個月憲兵訓練後,要再來當志工,然而,他已在五月九日往生;這次,我來替他圓滿心願,見到了這麼大專志工,就如同見到了我的孩子……」郭馨心師姊說。

暑假期間,志工隊撥出名額、騰出周一至周五的時間供大專生參與,僅在每周六的早晨,讓委員志工提出一周的服務心得會報。經常有大專志工表示,一周的志工生活,受到師姑、師伯如同父母般的照撫與愛,是他們頗受感動之事。殊不知,也因著年輕一代的出現,使得師姑伯們得有展現大愛的機會。

院慶的腳步近了,部分配合院慶而舉辦的儀式、活動,將於今天陸續展開。對於青少年學佛營回精舍尋根的

隊伍開示後,上人隨即趕赴慈院二期講堂,參與第二梯次教師營及大專志工隊結營典禮。

「菩薩道並非三、五天所能成就的,若是孩子們來到此地有任何好的表現,並不是他們參加了幾天的學佛營,主要還是在於他們父母的愛心教育,平日耳濡目染所致。」

「小菩薩所能展現的真愛並不較成人為少,大菩薩所展現的良能也不比孩子為多。」上人示眾人,在生活中、在工作崗位上,恆常、真誠地付出關愛,則心中本有的愛,便如泉湧源源不竭,唯有「這不生不滅不老不死的愛,是永駐、不變,亦不分年紀,人人皆可付出、享有的。」

午餐過後,台大凝態科學研究所中心主任黃昭淵教授在李明亮教授、方菊雄教授、王志鴻醫師、王明德榮董列席陪同下,與上人漫談有關培養原住民醫療人才、環保、東部開發等問題。

下午兩點起,慈院二期講堂舉行優良員工表揚典禮,其中服務滿五年的資深員工五十六位,表現優秀的員工三十位,特別貢獻獎三位。

「我曾自問,假如我和你們處在相同的境況,每天固定在一個小範圍裏工作,工作的對象是病人,我不知道自己還能不能覺得生活是一種享受?……我經常可以間接地從許多人身上聽聞到發生在慈院中的動人故事。我常想,假如沒有了我們這所醫院,失去了醫師、護士,病人們要怎麼辦呢?……慈濟不是企業,也不是為營利,最重要的是救人,聽到病人得救的消息,我每每由衷生出感激,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同仁們努力的成果;慈院能有今天,也都是大家的心血結晶。……縱然,同仁們終日埋首斗室中,但實際上,你們胸懷寬闊擁有四方。」上人致辭時,做了如是感言。

三時三十分起,從慈院大廳傳出一陣清揚的旋律,由宋茂生教授指導的台北委員合唱團暨兒童合唱團,準備了一小時的節目,與眾人共度院慶前的周末午後,上人亦蒞場聆賞。

九月份赴大陸訪問團的行程及工作重點,在今天下午做了最後的討論與決定。整個大陸華東澇災賑濟工作,將隨著這一梯次的啟用、驗收工作的結束告一段落,日後再有慈濟團體赴大陸參訪,重點將是落在精神文化的交流。

▲隨師行記

1993.08.15 泯除種族、膚色的分別,南非慈濟人用心播撒愛的種子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三年八月十五日

每兩、三個月便飛往南非進行貿易的施鴻祺師兄,向上人報告當地近期會務概況。目前慈濟在約翰尼斯堡有一百多位會員,其中七、八位是來自中國大陸的人士,亦有白人加入,另有十五位特別熱心人士在推動勸募工作。近日甫舉辦完畢的四場茶會及一場義賣,許多人不辭路遙,自四、五百公里遠的居處開車前來參與,盛情可感。由於黑人社區內,彼此攻擊暴動甚烈,外人難以靠近,慈濟人還在等待適當時機,再次前往表達關切之意。

台北藝術家合唱團指揮郭孟雍先生在慈濟部與上人會面。藝術家合唱

團是全國唯一在六年國建中,正式編列預算支持培養的合唱團體。自創團以來,一直朝向發揚本土音樂的目標努力,前不久赴美國紐約表演,更以一齣台語歌劇表達台灣社會流變的歷史,引起莫大迴響。郭先生曾閱讀上人的著作,並從錄音帶聆聽過上人的法語,上人所闡述「愛心,就是愛自己的心」以及「善解」的意義,深深震動了他。他相信慈濟世界的成就,其背後必有值得追溯探索的深度意義,此番前來,即是希望開啟這扇探索之門,潛心了解,並期待日後有機會能以慈濟精神從事音樂劇的創作,將慈濟事跡搬上舞台,以流芳樂界。

稍待空檔,上人又循著路線往醫學院、紀念堂工地巡了一回,但見參訪人潮一批一批地跟進。隨後回到慈濟部,遠方的歸人川流不息地前來話家常、敘近況。

李六秀師姊提到,日前港星劉德華於精舍參訪之後,曾透露有意以「生命之歌」為慈濟灌製唱片,洪祖杭先生表示將盡力促成此事。

海霸王連鎖餐廳董事長夫人莊師姊,引領七、八十名員工及家屬,赴花蓮展開兩天一夜的自強活動。莊師姊表示,今後為員工舉辦的自強活動,皆會將參訪精舍、慈院以及各項慈濟建設列為活動內容。

十二時三十分,上人進入紀念堂參加本月份全省委員聯誼會。適逢院慶,在大會開始之前,台北委員合唱團先上台獻唱兩首歌曲,並由台中委員引導大眾教唱手語歌。待上人一一致贈本月份壽星紀念蠟燭後,接下來的時間,則交由曾院長、李院長以及各部門優秀員工代表,一一上台發表內心感言。其中,特別安排台大醫院陳耀昌醫師以及一對接受骨髓移植的姊妹,說出親身實例對眾呼籲響應骨髓捐贈,以挽救血癌患者的生命。會場上,榮董李宗吉與王明德,分別捐出所屬企業的部分股份,作為長期護持慈濟志業之用,另有多人當埸圓滿榮董。

陳耀昌醫師相當珍視這次當眾傳達骨髓移植觀念的機會,他相信透過慈濟委員的傳播力量,有助於將捐髓觀念逐漸推展至社會各階層,對於骨髓資料庫的建立亦是有力的助緣。

會後,出國開會十餘日,於昨天返回的陳幸一教授,與上人略談此行點滴。陳教授提到,美國愛荷華大學自從數年前發生一起中國大陸留學生槍殺教授並自殺的事件後,當地人對於華人印象大打折扣,此番美國慈濟人積極為該校學生溫文玲尋找合適骨髓以進行移植之事,無疑地也提升了華人在當地人心中的正面印象。

▲隨師行記

1993.08.16 「恆持信心,不斷付出愛心」,是淨化人心與安定社會的法門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三年八月十六日

又是新的一批大專志工報到,同學們在自我介紹中紛紛細述加入慈濟志工隊的因緣:「現在年輕人都有心也有力想對社會付出一分關懷,卻不知從何著手?如何推動?因此走入慈濟學習力行服務。」「來慈濟找到平靜的心,不若以前的浮躁。」「在其他社團活動中得到的是知識和經驗,然而在慈濟則是學到如何付出,如何

把歡喜快樂帶給他人。」「參與學佛社兩年裏,深深感覺知行合一的重要。佛法貴在身體力行、行解相應,來慈濟即能在付出關懷中,學習大愛與成長。」「來慈濟不僅圓了志工夢,這裏更提供同學一個充分付出愛心和學習人格成長的機會。」

上人勉示:「信為道源功德母,有信心,耐心才能持久。持有恆常的信心,不斷的付出愛心,就能淨化人心,安定社會。」「現在各科系的同學,都將是往後各行各業中的精英分子,只要人人牢記今日的初發心,就能在不同的角落裏發揮不同的功能與良能。」

八時十分,上人對南部委、會員開示:「感激諸位不辭遠路的回來歡度院慶,只因地域上的區分,所以有了東西南北慈濟人的稱呼,實際上,大家都是密不可分的一家人。」「長久以來,你們跟隨師父的腳步未曾停歇,這股由內而發的愛念、耐心、毅力,正是慈濟人的特質。」

澎湖離島因地理位置所限,許多訊息的傳遞不若本島快速,然而這未減低當地慈濟人濟貧教富的熱忱,近年來慈濟精神落實在澎湖的成果已具體可見。上人勉勵在座的澎湖委員:「越偏遠的地方,越有黑暗角落的眾生等候我們的關懷和照顧。大家要持之以恆的發菩提心、行菩薩道,才不會像水中月一般的虛浮;一切,都是時間的累積。」

▲隨師行記

1993.08.17 以包容心關懷戒毒者,勿任其在自卑中毀掉自己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三年八月十七日

為落實反吸毒、消弭煙毒品的行動,法務部長馬英九先生特來慈院拜會上人。馬部長提及當前煙毒及濫用藥物的人口日益增加,其嚴重情形令人震驚,以澎湖、雲林兩處煙毒犯而言,每假釋十人即有七人再犯,另外兩人則因吸毒致死。吸毒人口的暴增、犯罪型態的改變及高度的再發率,顯見煙毒及濫用藥物的犯罪問題之嚴重性,以及防治工作的迫切性。

法務部經過多方的分析研究,發現唯有借重醫療、宗教信仰的力量,才能真正達到戒毒的成效。馬部長表示,現在各界皆肯定慈濟對社會具有良好的善導功能,若能匯集慈濟人的力量加入防治工作,定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上人表示,預防重於治療,慈濟向來用心於預防的工作,如「慈濟十戒」中不抽菸、不吃檳榔、不飲酒、不吸毒,正是防治的根本工作。許多人往往因來自於家庭、學校、社會的壓力太大,一時意志低落、空虛煩悶,在比不上別人的心態下,產生很大的挫敗感,進而藉助毒品獲得一時解脫的快感和逍遙的幻覺。即使有些人有悔心知改過時,社會卻以異樣的眼光看待;「自首」、「監獄」字眼也大大阻礙了他們改變自己的毅力和勇氣;被指責成「罪惡的人」會令他們

抬不起頭而一再續犯,「吸毒本身已經造成身體的傷害,而我們又何苦忍心再度傷害其心靈呢?」

「戒除毒癮要有一股強力的群體包容力,以『同事度』的力量幫助他們走過黑暗期,不要任其在自卑中毀掉自己。若是以『病人』的角度來看待他們,付出愛心關懷他們,可能對事情比較有幫助。」

▲隨師行記

1993.08.18 南非約堡狄緒市長推崇慈濟開發人際間坦誠關懷的情操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三年八月十八日

第三梯次教師學營始業式中,上人開示:「慈濟人行於菩薩道,要上求佛道、下化眾生。每日的志工座談會上,聽聽年輕人來此的學習心得,感受之深、力行之切,足為老師們效法。慈濟也是一個菩薩的訓練場,要不斷的上求、不斷下化--將所聽、所聞延續傳遞出去。菩薩道上只要不叫停喊累,終有抵達佛境的一天。」

上午十一時三十分,南非共和國首都約翰尼斯堡市狄緒市長(Les Dishy)暨夫人,由台北市政府交際科田中光科長陪同參訪精舍。刻在南非積極推動各項關懷人類和平活動的狄緒市長,推崇上人以一己的力量,帶動大團體中人與人間坦誠關懷的情操,啟迪人們的愛心,使社會更祥和。他表示這項啟示,使得他對關懷、和平的信念,更堅定不移。

狄緒市長對於慈濟的緣起感到好奇,並探詢上人成就慈濟世界的奧妙何在?上人表示:「啟發人人心中原就蘊藏的愛,本是一個宗教家的責任。台灣有非常多愛心人士,我只是將他們組織起來,共同推動社會救助的工作而已。很感恩社會大眾給我的支持力量,一同成就慈濟。」

狄緒市長再問上人:「慈濟志業推展得如此廣大,不知上人對未來的希望是什麼?」上人答:「祈求世界和平。」狄緒市長請上人給予一句法語,好讓他帶回去與市民分享,上人強調:「人人要以至誠大愛相交融,彼此間要互相關懷照顧。」狄緒市長對在南非推動慈善救助的慈濟人表現極度關切,決定返國後即進一步和他們聯繫。

四時,林偉賢陪同法籍記者尹可凡先生前來向上人辭行告別。尹可凡先生即將離台,此行前來主要是再次感謝上人派人至衣索比亞,實地救助、改善當地的困境。尹可凡先生並呈上一座由當地擦鞋孩童親手做的模型小屋給上人以示感激之意。他表示,將秉一分無私的愛,繼續為第三世界的和平安定而努力。上人祝福他,並希望他不論身處那個角落,記得與慈濟人保持聯絡。

▲隨師行記

1993.08.19 生命是成佛的寶貴工具,卻也是造業的源頭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三年八月十九日

晨,上人在志工座談時間開示:「生命是世間的無價之寶,也是成佛最寶貴的工具,而生命卻同時也是造業的源頭;所以,它可貴可賤。懂得尊重生命,人生就會顯得光明可愛,反之,就是晦暗可惡的人生。」

現今社會有許多年輕人因一時迷失而染上吸毒惡習,有關單位表示,即使經過戒毒所輔導,戒毒後再犯者的比例仍高達百分之七十,可見要斷毒是非常困難的。「在我看來,吸毒者本身也是被害者,不僅傷害了自己也牽累了家庭,他們對毒品的依賴從無意到無奈,所以我們別將他們視作『犯人』予以異樣眼光,應該將他們視為『病人』而付出關懷;同時對於從戒毒所出來的人,我們應該給予包容和幫助,千萬別把他們當成『罪人』,那會讓他們的身心再次受傷害。」

上人又說:「染上吸毒比得癌症還要可怕。一位癌症患者還可能得到許多人的關心及同情,但若是吸毒,不但很難得到他人的同情,同時也是自我毀滅生命,這實在是很可悲的人生。」

預防重於治療,有健康的人類,才能創造良好、繁榮健全社會。「生命可以歌頌,也可以厭棄,要如何呈現自己的生命,就端看我們如何『尊重生命』。」上人對大專志工殷殷期許。

八點廿分,第八梯次青少年夏令營學員入精舍尋根,上人對學員們開示,鼓勵大家要以具體行動回報父母的關愛,做個讓父母親安心的子女,這才是真正的孝順。而將來若要做一個成功的人,現在就該恪守本分,做個尊師重道的好學生。

由於昨日媒體報導上人獲得內政部吳伯雄部長提名推薦角逐諾貝爾和平獎,今日一早,國內三家電視台即前來精舍守候,希望能做進一步的報導。由於本會也是在看到報導後才得知此事,事前毫不知情,上人強調,慈濟的一切呈現是全體委、會員的共同成就,非他個人功勞;而不管得獎與否,希望大家都能秉持平常心,繼續做該做的事。

九時三十分,吳秀英、翁千惠委員入精舍向上人報告澳洲慈濟會務。澳洲MOUNT DRUITT醫院是當地的天主教醫院,該院院長安琪兒修女預定於九月二十二日專程來台拜訪上人,屆時將在精舍安單五日。

MOUNT DRUITT醫院在雪梨西部偏遠的低收入區,居民生活貧困,單親家庭極多;該醫院已成立十二年,為西區唯一的公立醫院,但因經費不足,院內設備不全,能發揮的醫療功能有限。三年前自台南移民的慈濟委員吳照峰師姊,曾發心捐了一部掃描器給予該院,這台儀器在院內發揮了很大的醫療功能。

今年七月十日,該院特別開放供華人前往參觀,安琪兒院長為感恩慈濟人的幫助而學了半年的中文,以便和慈濟人直接溝通。在澳洲的林勝勝師姊經常帶領當地的委、會員到該院做志工、服務病人,由於師姊們除了給予物質的資助,更加上人力的協助,多少也改變了該國人對當華人「只有享受福利,沒有付出回饋」的不良形象,安琪兒院長表示:「自創院以來,慈濟是華人義工的先鋒。」

上人聽完澳洲委員的報告後表示:「救人本就不分宗教、種族;只要是對的、該做的事就要去做。受到當地人的肯定,更要謹慎自己的言行舉

止,凡事以團體為重,目標、行動均需一致。處眾以和為貴,要有『甘願做,歡喜受』的心態,能時時心存『善解、感恩及包容』三寶,定會事事圓融無礙。」

德宣師父向上人報告,此趟香港之行,曾前往香港中文大學逸夫學院拜會陳佳鼐院長,轉達上人對該校擬頒授榮譽博士學位的美意之謝忱,及無法前去受獎的歉意。陳院長表示,上人的成就殊偉,雖無法親臨香港,該校仍決定授予榮譽學位,而此舉將是中文大學創校三十年來的特例。

▲隨師行記

1993.08.20 法親之情是清淨無染、無分別的平等大愛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三年八月二十日

晨,大專志工們表演阿美族的「歡樂歌」舞蹈,讓上人、教師學佛營的成員和委員志工們欣賞。悅耳的歌聲及輕快的舞步,令眾人感受到歡愉與輕鬆,一曲跳罷,又在大家的安可聲下續跳一次。

由於慈院中住著許多上了年紀,只會講山地話的原住民,志工們為了能突破語言障礙,而想到改以肢體語言--舞蹈來誤樂老人們,因此本月份的大專志工,特地安排了山地歌舞練習,讓志工們在醫院病房服務及做居家關懷時能派上用場。

有委員提及,慈濟是一個大家庭,人員不斷增加,不論男女老少,彼此都相處得極為融洽,近來聽聞有委員、會員們依年齡大小而認作乾媽、乾爹、乾兄、乾姊等情形,請示上人的看法?上人明示:「進來慈濟,大家都是師兄弟、師姊妹,既是法親,就都一律平等,我們追求的是清淨無染的大愛,不需要再有所分別,刻意攀緣。」

▲隨師行記

1993.08.21 珍惜、感恩「同心、同志、同道」的慈濟因緣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三年八月二十一日

九時,上人前往慈院二期講堂,參加第三梯次教師學佛營及大專志工心得分享並傳心燈。上人開示:「人生,在緣會時相聚,待時間到時,就要散開,天下無不散的筵席。人生要同心很不簡單,而能相遇在同一條道路上更是稀少,更何況我們又立下相同的志願,如此同心、同志、同道,真是稀有難得。所以,我每一天都抱著惜緣、惜福、感恩的心態去面對大家,因為我們過去生都曾結下善緣,才會相處得這麼歡喜自在。」

「平日讀書,再動人的故事也不過是白紙黑字的描述而已,來到這裏,那些主角都從白紙黑字中跳出來,

將他們各種人生型態活生生的呈現在你們面前,是看得到、接觸得到的真實人生面,讓你們由內心去感受、去警惕、去反省,所以應好好感恩。」上人勉眾返回各自崗位後,要互相聯絡、互相勉勵來延續這分善緣,人人以佛心為己心,以師志為己志,在菩薩道上精進不停。

中午,榮總腫瘤科主任陳博明先生攜其甫考上中國醫藥學院的公子來拜訪上人。

▲隨師行記

1993.08.23 慈濟人恆久的必修課是:救人、善解、包容與感恩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三年八月二十三日

晨,上人對大專志工開示:「每一個人都擁有一股清純的心泉,只要能將心泉開啟,這股清泉就能源源不絕地淨化人間、美化社會。」「人之初、性本善,每個人的本性都是純善的,它與佛性同等,無任何差別,只是眾生在成長的過程中,受到社會中不好的觀念所污染,慢慢遮蔽了原有的清淨佛性,漸漸積存貪瞋癡三毒,對利害得失心生計較。」「獲得名利而產生歡喜的時間並不會長留在心中,因為人心是無常的,是貪求無度的,有一缺九。由於不斷的貪求不得,就會愈加痛苦。」

上人說:「世上最美麗的臉孔,就是病人的笑容,若是在病人最痛苦的時候,能為他服務,解開他的心結,讓他能敞開煩惱的心胸,自內心流露出笑意,解除病人身上的痛苦,那將是我們最快樂的時刻,這種歡喜便是常駐心中的滿足。」

「有人說醫院是人間地獄,但我們也可把它當作修行的道場。在醫院若能用心的去關心病人的身心病痛,也無不是體會佛法--讓我們知道人生無常,應該要尊重生命。」「生命若能善用,則能創造世間的幸福,若不尊重生命,也等於毀滅了人生幸福。所以,要好好善用時間、善用生命。」上人再次強調:「慈濟團體沒有寒、暑假,也永遠沒有做完的功課,這個恆久的課題就是要教你怎樣去救人、如何去開展心胸、如何去善解人生、去包容及感恩周遭的一切--這即是慈濟恆久的必修功課。」

下午,圓光佛研所宗嵐法師帶領前中國災胞救濟總會石課長、任先生、錢小姐入精舍拜會上人,向上人說明目前泰北的狀況,並希望慈濟能夠給予援助。

據悉,當地的流亡人數約有十萬人,散居在六十多個難民村中,這批因戰亂由中國大陸逃難而流落該處的人士,如今已經有第三代了,但是泰北軍方政府仍稱他們為「中國難民」,不輕易給予合法的身分,目前只有百分之卅的人士取得合法公民權,而每天仍不斷有從緬甸逃到難民村的非法難民。這些人大都參加過游擊隊,有許多人在戰爭中失去肢體,所以處處可見行動不便的殘障人士。

當地是台灣中國災胞救濟總會中「泰北工作團」的救濟對象,主要援助項目著重在改善公共設施及學校教育上。難民村中設有一間中文學校,但因老師的薪資極低,所以師資不易尋覓,而形成難民營內高中畢業學生教中學生,中學生教小學生的現象,使得教育品質愈來愈差。

錢小姐是台灣人,在當地創辦了三間幼稚園。她們今日前來,是希望慈濟能實質資助當地的教育工作。

上人請他們提供更詳細的資料,以便慈濟深入評估。

▲隨師行記

1993.08.24 清淨己心、對事不執著,是修行的基本態度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三年八月二十四日

「當醫師宣佈我得了脊椎側索萎縮症,且無法復原時,我幾乎快崩潰了,因為這等於是宣判了我下半生注定殘障的命運。但是當天晚上,我就想通了--罹患這種病症的人很少,所以我也算是應列入『保護』的稀有動物囉!既然如此,我就應先好好保護自己才是。」「雖然我的脊椎已經萎縮,但是我的心不能再萎縮,當我走路必須用雙手撐著扶助架,且行走速度很慢時,就會想到上人所說的『慢慢來,慢慢走』。因此,別人是用腳走路,而我卻是用心走路,走得雖慢但仍會到達目的地。」

「自從得到這種病後,我常鼓勵自己,要快快樂樂的善用我未來的人生,身體已經病了,不能再生心病,憂煩自擾地浪費人生。」「我曾想像自己原來是一個在地球外面的人,為了要排隊來做人,所以就一直站,才會站到兩隻腳都站壞了。但是等了這麼久的時間才能等到這個難得的機會來做人,所以無論如何,一定要好好的做個有用的人。」

這是參加慈濟教師聯誼會的一位侯老師志工座談會中的現身說法,在場人士莫不敬佩他堅強的毅力及勇於面對現實的勇氣。

上人開示:「人身難得,菩薩道更是要用心去走,要將心念照顧好,才能走向光明大道。」「做人就是為了要行菩薩道,切記要一面接受他人的教導,一面去教化他人,這也是『上求下化』。」

八時卅分,第九梯次青少年夏令營入精舍做尋根之旅。上人對這群充滿朝氣的孩子開示:「要用心將在此所體會到的,帶回去感恩及回報給父母。在學校能用功讀書、端正行為,就是不負父母的期待;而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大家要做到尊師重道。同學與同學之間不要存有計較心,有計較心就會產生煩惱,要學習用寬廣的包容心來待人。能做到這些,才是真的回報父母和師長恩。」

下午,上人對台北一位執著形式上的「修行」、「出家」,甚至去墓地修白骨觀,而置家庭、事業都不顧的委員開示:「慈濟這條路是讓大家投入人群中去奉獻良能。一定要顧好事業、安頓家庭,沒有後顧之憂才能專心做慈濟。人的生命有限,應分秒必爭的做利益人群的事。在家居士絕對要負責建立一個健全的家庭。」「所謂百善孝為先,連為人最起碼的本分都做不到,還談什麼出家修行?只是消極的在過人生、逃避現實而已。自度尚且不能,又如何來度人?」

上人強調:「學佛切忌偏差和執著。而智慧要在人群中才磨鍊得出來,絕非光靠打坐觀想或去墓地觀白骨而來的;能清淨自己的心,對事不執著,才是正確的修行態度。」「偏差的修行,不但使父母、家人沒有辦法

接受,而且因你不正常的行為,更會損害父母妻子的菩提心。在因緣不具足之外,你的行為不但於己無利,也不能兼利他人,更損害親恩,如此實有違佛菩薩慈悲本懷。」

「佛法實無顯密之分,佛陀的本懷就是要引導我們如何回歸本性,所以要好好使用時間、使用生命。能奉獻自己的良能就是行大乘道的修行人。佛法不離世間法,離開人群,無法可修,希望你由迷轉悟,莫在迷情的人生裏又投向另一個迷法中,那樣的人生就太可悲了。」上人期許這位委員回歸本性,善盡本分。

六點,慈院八位主治醫師入精舍用晚餐,餐後與上人閒話家常,上人鼓勵大家:「人生最寶貴者就是救人,而醫師可以直接發揮救人的力量,因此,能認真用心去愛人、幫助人,是每一位醫師的神聖職責。」

▲隨師行記

1993.08.25 以愛、真誠、恭敬與人相處,社會才能真正祥和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三年八月二十五日

晨,上人對眾開示:「現在的社會雖然到處充滿熱情的氣氛,但人與人之間卻不見得能和睦相處。宗教就是在教育我們:除了發揮真誠的愛以外,彼此還要能夠恭敬和睦,禮節有度。愛、真誠與恭敬要同時並存,社會方能祥和美善。」

下午一時三十分,一位七歲的小朋友--許書桓由母親及姊姊帶領,專程由彰化前來拜見上人,終於如願的見到了師公。每個月農曆初一,上人必和台中委、會員固定見面,書桓每次都和母親到場恭聆上人開示。本月上人結夏安居,取消行腳,而書桓在初一未見到上人,即每日吵著家人他要見師公、要聽師公講話,其家人被吵了十幾天,終於在今日圓滿其願。清晨三點多,書桓就隨著母親和姊姊出門,輾轉來到花蓮已經是中午時分,適逢上人正在休息,書桓就一直耐心的等到午休後的板響,才見到師公。他欣喜的唱了慈濟功德會歌獻給上人,還答應上人要好好用功,以後要唸醫學院。離去前,上人特地贈他精舍自製的「乖乖」。雖然見面匆匆,時間短暫,但小書桓說,只要能見到師公的面,他就心滿意足了。

四時,台中林美蘭師姊帶領埔里高工七名老師入精舍,請示上人對目前青少年行為規範的看法。

上人開示:「從吸毒人數不斷增加的情形來看,有太多的青少年被引誘以致身心遭受戕害,這是一件很嚴重的事。其實,造成吸毒的因素很多,而吸毒者本身也可算是被傷害者,我們應該去關心、幫助他們。」上人慈示眾人,應以無限的慈心悲念,去引導走上歧途的青少年,尤其為人師長者、更要樹立自己的良好形象,以誠正的行為去教育學生、與他們溝通,而非只叫學生聽話,自己卻言而不行,那是無法令學生信服的,唯有以身作則,才能真正影響他人。

有位老師請教上人:「我們想成立人文社,不知該如何做才好?」

上人回答:「人文只是個名詞,最重是落實對『人』的教育上。孔子曰:『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在日常的待人接物中落實教育,是最重要的。所謂人文,不外是呈現人的特質,使每個人都可以發揮良能、受到尊重,因此最主要還是在人的部分;文,不過是一種裝飾而已。」

老師:「想安排學生練習靜坐,不知是否適宜?」

上人:「靜坐很好,但必須指導正確。若能讓學生在靜坐時把心定下來,那就很好,否則坐得心起疑惑,進而生怪,那就不妙了。」

▲隨師行記

1993.08.27 每一個角落都有受苦的眾生,愛沒有地域、國界之分

◎撰文/善慧書苑

一九九三年八月二十七日

由泰國來精舍參訪的蘇壎居士,熱衷慈善工作的推動,上人關心泰北難民狀況,請教蘇居士難民營目前的情形。得知泰北山坡地形公路不暢,難民散居在四十幾個村落中。難民因無國籍,無法到鄰國謀職,連泰國政府也不准他們進城市謀生。由於當地生活困苦,老師的薪水無法扶養家庭,加上居民散居偏遠,學校裏學生不到六位,辦起教育困難重重。

現今,國際間受難國家很多,孟加拉、尼泊爾最近洪水、颶風為患,外蒙又發現疑似「黑死病」的病例。據慈院神經內科林堅熙醫師表示:以往黑死病來自於鼠疫的傳染,症狀是常發燒,傳延性很強;過去都是以放火燒村的方式控制蔓延。

九月份本會將有三團出發赴各地瞭解災情,第一是尼泊爾、孟加拉兩個地方,第二是外蒙古,第三是大陸訪問團。這是今年慈濟在國際間,又一波的關懷行動。

▲隨師行記

1993.08.28 「時光流逝,信心不移」,林洋港院長重蒞慈濟抒感

◎撰文/善慧書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葉方良 Rex-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