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大愛走入國際社會

◎張瓊齡

【慈濟志業年度回顧】一步六腳印之二〈國際賑災〉

二十世紀末的今天,
當台灣還不斷在找尋一個可以被國際社會認可的名號,
慈濟以民間慈善組織的身分,與國際慈善組織並肩,
投入跨國際救援行動的行列。
當台灣人民被國際媒體諷喻:居住在「最昂貴的貧民窟」時,
慈濟人正努力讓台灣成為一個愛心密度最高的島嶼。
慈濟,用大愛走入國際社會……

伸出援手

⊙尼泊爾北疆與中國大陸峰峰相連,南與印度往來無國界,這兩個國家與尼泊爾政經關係微妙,長久以來,尼泊爾境內多項建設是經由兩國提供財力、技術建造而成。然而,當尼泊爾南部平原在一九九三年夏日,因暴雨連綿致使河堤潰決,造成四十多萬人民流離失所的災情後,在一九九四年夏、秋完成一千四百戶愛心屋,供「災民中的災民」獲得安住的,是經由台灣的慈濟人。

⊙台灣海峽兩岸各自發展四十餘年,自一九九一年大陸華東世紀洪澇發生之後,著眼於協助廣大的水患災民盡速回復生活常軌,台灣慈濟人陸續完成安徽、江蘇、河南三省中災情特種四縣的建房、發放工作;並於一九九三年十二月,再為湖南湘西山區桑植、永順水患災民發放紓困。一九九四年夏季的華南水災,慈濟人又赴廣東、廣西的重災區發放米糧、為建房破土。三年多以來的賑災因緣,開啟了雙方人民在經貿、旅遊、探親交流之外的新經驗。

⊙依索匹亞歷經長期內戰、天災,於一九九一年後政情趨穩,慈濟人與法國世界醫師聯盟(M. D. M.)自一九九三年起展開一項協助伊索匹亞醫療網重建的三年期方案,在這個第三世界國家欲奮力振作的時際,給予一臂之力。一九九四年,本合作方案已邁入第二期,當地民眾在健康狀況提升之後,逐漸出現從事開墾、憑己力改善生活的現象。

⊙客居泰北的六萬多名中華兒女,歷經四十多年的歲月,仍舊為著保存一脈中華文化傳人的實質身分,在與地主泰國強勢的同化力量做拉鋸戰。經由一九九四年四月及十一月的兩次實地勘訪,台灣慈濟人擬定了以慈善、醫療、教育、文化為援濟方向的三年扶困計畫--因為不忍見到一份持續了四十多年的堅持,因後繼無力而化為泡影。

⊙一九九四年八月四日,一架載運三十四噸醫療物資及二十三位不同國籍醫療人員的蘇聯製 EW-76836 軍用貨機,自法國巴黎飛往盧安達;那也是一部滿載台灣善心人士愛心的救援專機。一九九四年八月十日,兩位慈濟代表搭乘聯合國的救援運輸貨機經肯亞飛抵盧安達。這個行動,使得亞洲人、亞洲的救援組織,也為盧安達的慘劇做了見證,同時,使得國際友人開始知道有「台灣」;知道這個他們印象中的「貪焚之島」,原來有「愛心」的一面;知道台灣雖非聯合國會員,並未忘卻自己作為一個地球村民的責任。

⊙一九九四年秋,慈濟接獲一封來自柬埔寨王國(即「高棉」)內務部的求援信,期望本會能夠對該國自六月起連續三個月豪雨所造成的水災,及接續而來的旱災伸出援手,期以度過難關。十一月份,慈濟代表前往勘災,立即提供二十部大型抽水馬達以紓積水及灌溉之困,並於十二月初盡速前往發放米糧及稻種。柬埔寨與台灣並無邦交,僅有經貿往來。

只因「甘願做」

三年多的歲月裡,慈濟用大愛走進國際社會。

這段歷程,走得並不輕鬆。

曾經,我們徘徊在阻隔了四十多

年的意識形態圍牆前,苦苦地傳達一分清淨無染的心念;

曾經,我們被「犀牛終結者」、「貪焚之島」的陋名所累,險險被阻斷與國際救援組織攜手合作的機會;

曾經,我們因為沒有具體的邦交關係,而讓待援的對方遲疑不已;

然而,我們從不曾因此,放棄過「直接、重點、尊重」的救災原則。

曾經,我們從被援助者轉為自助

者,進而成為救援者的過程中,遭受到來自於本土的質疑與壓力;

曾經,我們在跨出門檻,推動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救援行動時,承受到一些肇因於不同觀念的批評;

曾經,我們因為肩上的擔頭加重了,在奔忙於長街陋巷的當下,無暇再與眾人細細分享一己的心得,使得

人們誤會我們減少對本土的關心;

但似乎,這些也都是必經的過程,我們從來也不曾因為誤解,而耽誤了我們去承擔的使命。

曾經,我們在達成救援的基本協議後,卻受阻於彼此辦事績效的差異,一顆急切送援的心,飽嚐了如坐針氈的滋味;

曾經,我們在擬定了分配發放的行程,卻礙於對方政局不穩,屢屢更改既定的時日;

曾經,我們甘冒四伏的危機,自願前往那已無法紀、無政府、無道理可說的殺戮國度,妻小在家中膽戰心驚;

曾經,我們在海外展開工作,家中發生變故,是靠家鄉的師兄姊們鼎力照應家務,而繼續完成任務;

曾經,在寒天雪地的國度,一碟鹽、一碟糖,是我們佐食的配菜;

曾經,為了簽訂一紙建屋契約,有人一直孤零零地留守到年節前夕;

曾經--

哪怕有再多「曾經」,全都因為出自心甘情願,而顯得理所當然。

一分清淨緣

三年後的今天,在海峽兩岸人民的接觸經驗不免「言必及利害關係」的時際,慈濟人與華東、華南、湘西的二十餘萬百姓,締結一段清淨無染的好緣。

在二十世紀末的今天,當台灣還在不斷找尋一個可以在國際社會被認可的名號,慈濟則以民間慈善組織的身分,投入跨國際救援組織的行列。

當台灣人民被國際媒體諷喻居住在「最昂貴的貧民窟」裡的時候,慈濟人正努力讓台灣成為一個愛心密度最高的島嶼。

當這個世界上有許多人,無法再安住在自己家鄉,經由合法的管道成為移民,或者透過非法的管道成為偷渡客,甚至,迫於戰火不得不流離失所,成為難民的時候;慈濟人正逐漸明白--有大愛的地方,才是安住的所在。

八十三年度慈濟「國際脤災」工作重點:

┌──┬─────┬─────────┬─────────┬───────────────────────┐
│月份│賑災地區 │災情 │援濟方式 │工作進程 │
├──┼─────┼─────────┼─────────┼───────────────────────┤
│一 │尼泊爾 │一九九三年七、八月│於災情最重的薩拉衣│第三梯次工作團於1月1日至1月8日八天,完成: │
│ │ │間,該國南部平原因│縣、勞特哈特縣和馬│.與尼泊爾政府進行工作備忘錄換文儀式。 │
│ │ │暴雨造成河堤遺決,│克萬普縣建一千八百│.確立敍卡波卡理、寶拉衣、桑塔普、齊泰因四塊 │
│ │ │四十多萬災民流離失│棟房舍 │建地。 │
│ │ │所 │ │.社會福利委員佰公開徵求甲級建商,以招標工程。│
│ │ │ │ │.政府派員著手土地丈量,預計三個月完成。 │
│ ├─────┼─────────┼─────────┼───────────────────────┤
│ │中國大陸湖│一九九三年七、八月│擇定湘西桑植、永順│第二梯次賑災團於1月18日至1月25日八天,完成: │
│ │南省 │間,湖南遭洪水肆虐│兩縣為賑災重點,發│.湖南永順龍寨、毛壩、塔臥共8村發放大米。 │
│ │ │,全省六千多萬人口│放冬衣、棉被、大米│.湖南永順兩岔鄉3村共二九八戶發放大米。 │
│ │ │有四千一百多萬人受│,並舉辦義診 │.訪湖南桑植縣空殼樹、瑞塔鋪、赤溪三鄉民眾,瞭│
│ │ │災,其中以大陸特貧│ │解去年12月大米發放情形。 │
│ │ │的湘西最為慘重 │ │.至桑植縣竹葉坪發放七十八戶大米;赴汨湖鄉發放│
│ │ │ │ │一八九戶大米。 │
│ │ │ │ │.慈院趙凱醫師隨行義診。 │
├──┼─────┼─────────┼─────────┼───────────────────────┤
│二 │尼泊爾 │水災 │建房 │第四梯次工作團,延續前階段工作,並繼續就建地問│
│ │ │ │ │題進行討論。 │
├──┼─────┼─────────┼─────────┼───────────────────────┤
│三 │尼泊爾 │水災 │建房 │第五梯次工作團於3月1日至3月8日停留期間,主要針│
│ │ │ │ │對災民住房施工品質與進度進行瞭解。四處建地已有│
│ │ │ │ │敍卡波卡理、寶拉衣兩處動工興建。 │
│ ├─────┼─────────┼─────────┼───────────────────────┤
│ │中國大陸湖│水災 │發放米糧,義診 │第三梯次賑災團於3月8日至3月15日八天,完成: │
│ │南省 │ │ │.湖南永順龍寨、毛壩、塔臥鹽井、兩岔大米發放。│
│ │ │ │ │.湖南桑植瑞塔鋪、赤溪、空殼樹、竹葉坪、汨湖、│
│ │ │ │ │麥地坪、馬合口、走馬坪、四方溪大米發放。 │
│ │ │ │ │.慈院蔡伯文、王英偉醫師隨行義診。 │
│ ├─────┼─────────┼─────────┼───────────────────────┤
│ │衣索匹亞 │該國自一九七四年王│在非洲從事醫療重建│3月9日至3月18日,祕書室專員徐祥明及慈院林堅熙 │
│ │ │權解體以來,內戰、│工作達十年的M.D.M.│醫師赴方案計畫區視察醫療站重建情形。 │
│ │ │天災頻仍,生靈塗炭│於該國北部偏遠區預│.目前方案進入第二年,硬體設備多於第一年修建完│
│ │ │;一九九一年後,政│定以三年為期,建立│成,醫療站除發揮治療功能,並展開健康調查、水源│
│ │ │局漸有穩定之勢,其│十四處醫療站及兩處│開發、衛生教育等工作。 │
│ │ │於戰時毀損之醫療網│醫療中心;本會出資│ │
│ │ │路亟待重建 │,M.D.M.提供人力及│ │
│ │ │ │醫療物資 │ │
├──┼─────┼─────────┼─────────┼───────────────────────┤
│四 │尼泊爾 │水災 │建房 │第六梯次工作團出團,監督施工品質及進度。 │
│ ├─────┼─────────┼─────────┼───────────────────────┤
│ │泰北 │四十多年來,當地六│首度派員實地勘察 │4月17日至4月25日考察28個難民村。 │
│ │ │萬多名華人因無公民│ │ │
│ │ │身分,生活困頓,難│ │ │
│ │ │有提升之轉機。 │ │ │
├──┼─────┼─────────┼─────────┼───────────────────────┤
│六 │尼泊爾 │水災 │建房 │第七梯次工作團出國,驗收工程,並研商發放分配住│
│ │ │ │ │屋日期 │
├──┼─────┼─────────┼─────────┼───────────────────────┤
│七 │中國大陸華│水災。廣東、廣西、│勘災後決定發放大米│.7月6日赴廣東湛江市勘查4鎮9村。 │
│ │南地區 │福建、江西、浙江、│2個月,每月每口15 │.7月18日赴廣東英德市,廣西省西江沿岸及福建省 │
│ │ │湖南六省受災 │公斤 │將樂縣勘災。21日再次赴廉江勘察。 │
└──┴─────┴─────────┴─────────┴───────────────────────┘

┌──┬─────┬─────────┬─────────┬───────────────────────┐
│月份│賑災地區 │災情 │援濟方式 │工作進程 │
├──┼─────┼─────────┼─────────┼───────────────────────┤
│八 │中國大陸華│水災。廣東、廣西為│勘災 │.8月16日,第二梯次廣西勘災團,以6天時間勘視貴│
│ │南 │重災區 │ │港市、藤縣、融水市、西江農場等地。 │
│ │ │ │ │.另赴平南縣上渡鄉木圭村37戶全倒戶,予以關懷。│
│ ├─────┼─────────┼─────────┼───────────────────────┤
│ │盧安達 │該國於四月份發生政│與法國世界醫師聯盟│.7月25日向M.D.M.提出合作援盧建議。 │
│ │ │變後,形成大屠殺,│(M.D.M.)合作,於│.7月27日M.D.M.擬定合作草案,經我方同意後,立 │
│ │ │百姓紛紛奔離家園,│薩伊邊境的戈馬地區│即著手作業。 │
│ │ │棲居在邊境的難民營│進行醫療救助,於戈│.7月28日英國聯絡處代表赴法國M.D.M.總部協助作 │
│ │ │中。由於生活環境惡│馬至盧國首都吉佳利│業。 │
│ │ │劣,傳染病、痢疾肆│沿途,設活動醫療站│.8月3日本會代表徐祥明及王英偉醫師抵法國M.D.M.│
│ │ │虐,造成難民大量死│,提供返鄉難民 24 │總部,準備前往盧安達。 │
│ │ │亡 │小時全天候的醫療救│.8月4日本方案23位醫護人員及34噸醫療物資飛往盧│
│ │ │ │護及營養補給 │安達。 │
│ │ │ │ │.8月5日醫療團抵達後,展開架設醫療站工作。 │
│ │ │ │ │.8月6日醫療站開始運作。 │
│ │ │ │ │.8月11日本會兩名代表抵盧安達,王醫師加入救援 │
│ │ │ │ │工作。19日返台。 │
│ ├─────┼─────────┼─────────┼───────────────────────┤
│ │尼泊爾 │水災 │建房 │第八梯次工作團於8月30日至9月6日七天,完成: │
│ │ │ │ │.9月1日薩拉衣縣敍卡波卡理五百戶社區移交。 │
│ │ │ │ │.9月2日勞特哈特縣寶拉衣三百戶社區移交。 │
│ │ │ │ │.9月3日赴刻在趕建的勞特哈特縣桑塔普六百戶社區│
│ │ │ │ │勘視工程進度及品質。 │
├──┼─────┼─────────┼─────────┼───────────────────────┤
│九 │盧安達 │戰亂、疫疾肆虐 │提供醫療援助,減緩│此緊接救援方案於9月中旬告一段落,因該國局勢緊 │
│ │ │ │難民死傷速度,以便│張,戰火蓄勢待發,方案執行單位M.D.M.暫不投注開│
│ │ │ │民眾返鄉 │展新方案,待適當時機再施以救援。 │
│ ├─────┼─────────┼─────────┼───────────────────────┤
│ │中國大陸華│水災 │於廣東湛江市轄內的│.9月3日於廉江市營仔鎮首度大米發放,計二萬八千│
│ │南 │ │廉江市四鎮一八五村│餘人獲糧。 │
│ │ │ │發放大米六四0噸 │.9月4日於廉江市橫山鎮、龍灣鎮、河堤鎮發放。 │
├──┼─────┼─────────┼─────────┼───────────────────────┤
│十 │中國大陸華│水災 │.廣東─發放大米 │.10月20、21日在廣東廉江鎮發放第2個月大米。 │
│ │南 │ │.廣西─建房、發放│.10月23日廣西藤縣和平鎮大心坡村36戶建房奠基。│
│ │ │ │大米 │.10月24日廣西西江農場建房奠基及大米發放。融水│
│ │ │ │ │17鄉五萬兩千一百六十九位災民發放。 │
│ │ │ │ │.10月25~27日完成紅水、同練、洞頭、桿洞等山地│
│ │ │ │ │鄉發放。 │
│ ├─────┼─────────┼─────────┼───────────────────────┤
│ │衣索匹亞 │戰亂、天災後的家園│.醫療重建 │進入方案第二階段中期,依照原訂計畫循序執行,當│
│ │ │重建 │.開發潔淨水源 │地民眾健康已見提升,醫療站周邊並出現農耕、人口│
│ │ │ │.訓練當地醫療助理│聚集現象。 │
│ │ │ │.營養方案 │ │
├──┼─────┼─────────┼─────────┼───────────────────────┤
│十一│泰北 │長期困頓 │.再度派員前往勘察│.11月3日至11月8日勘察10多個難民村。 │
│ │ │ │.三年扶困草案擬定│.團員蔣科尼留駐泰北,為三年扶困計畫作協調。 │
│ ├─────┼─────────┼─────────┼───────────────────────┤
│ │柬埔寨 │一九九四年七、八月│.捐贈抽水馬達及迆│.11月9日抵達,赴干拉、婆羅門、茶膠三個重災省 │
│ │(高棉) │間發生嚴重澇害,全│油紓緩積水並灌溉缺│分勘察,12日立即提供抽水馬達20部救急。 │
│ │ │國十三省受災,尤以│水之旱地 │.預定12月初前往發放米糧、種子。 │
│ │ │茶膠、婆羅門省、干│.針對兩個重災省發│ │
│ │ │拉、磅針四省為最 │放大米及種子 │ │
├──┼─────┼─────────┼─────────┼───────────────────────┤
│十二│柬埔寨 │水災 │發放米糧、種子 │.12月5日至12月10日在婆羅門省及茶膠省發放大米 │
│ │ │ │ │與穀種。 │
│ │ │ │ │.在勘察馬德旺省後,決定緊急援助抽水機救急。 │
└──┴─────┴─────────┴─────────┴───────────────────────┘



▲千江映月

關懷與祝福之旅--柬埔寨發放行記

◎靜淇

帶著慈濟人的愛心和祝福來到柬埔寨,
也帶著災民們無奈及苦難的神情回到台灣;
想到那綿延無盡、崎嶇顛簸的黃沙路、用樹糖葉和竹子搭建成的高架屋,
還有全身光溜溜望著陌生人直看的孩子,還有……

在柬埔寨發放的現場,我問災民:最大的願望是什麼?「希望大家都能吃得飽!」他們說。

看災民走了好幾公里的路,餓著肚子坐在炙熱的太陽下,問他們是否支持得住?

「只要可以領到米就很高興了,我們不怕熱。」人們告訴我。

⊙十二月五日

清晨六點自台北分會前往桃園中正國際機場,搭乘泰航班機經曼谷轉機,於當地時間下午三時五十分(台灣時間下午四時五十分)抵達柬埔寨金邊市波士東機場。

關懷與祝福之旅

從機艙往外看,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柬國國王施亞努 (Sihanouk)伉儷的巨幅照片;波士東機場雖是國際機場,但規模及設備尚不及台北松山機場。十一月三十日抵達柬國的發放先遣人員羅明憲、陳金發、陳義明、楊明達等四位師兄,已在機場等候多時,看到他們黝黑的臉龐不亞於「黑人牙膏」,就不難想像位處於熱帶地區的柬國,驕陽是如何的熱情了。

柬國內政部副部長何速將軍等官員以及華僑張豐隆、台商黃福得先生,均在機場熱烈歡迎我們。為了感謝

慈濟的援助,柬國政府以貴賓儀式迎接賑災團,連每人二十元美金的落地簽證費也免了。在等候落地簽證的同時,王副總執行長與何將軍在機場簡單的貴賓室中,對此次發放的行程做了一番晤談。

何將軍轉達了柬國兩位總理對慈濟雪中送炭義舉的感恩與謝意。王副總執行長除了表達慈濟人視救苦救難的工作為本分事之外,也強調慈濟的救災工作一向是本著「重點、直接、尊重、務實」的原則,深入災區實地堪察,經過審慎評估,親自發放。

王副總執行長並關心地問及上個月慈濟所捐贈抽水馬達使用情形。何將軍雙手合十感恩的說,二十部抽水馬達分發在五個區域使用,三個多星期來已搶救了七百多公頃秧苗。眾人聽了這項消息都感到非常欣慰。

王副總執行長也表示,柬國有豐富的資源、礦藏,人民善良、純樸,相信只要內亂不再、社會安定,國家便能循序發展,建設一方樂土;而慈濟此行前來,不單是提供物資的援助,也帶來精神上的祝福。

貴賓室內洋溢著溫馨、感恩、關懷,等候在外的賑災團成員們,也忙著和十七位協助此次發放事宜的華文翻譯人員親切交談著;雖然彼此住在不同的國度裏,過著不一樣的人生,但源自同文同種的血脈,在異地相匯,分外熱切。

內戰造成百姓生活匱乏

辦好簽證,一行人分成六部車前往下榻的獨立飯店。沿路觸目所及的景象,令人深深感到這個國家宛如大病初癒般,是那麼的虛弱、無力,似乎不堪一擊。

我們所居住的獨立飯店在金邊市算是據普通水準的,但設備簡陋,且沒有供餐;由於該飯店的通訊設備及房間不足,部分工作人員為了作業需要,住另外一家設備較齊全且供餐的旅館-金門酒店。

在金門酒店用過晚餐後,王副總執行長及羅明憲師兄接著對往後三天的發放工作,向大家做了一番說明。由於先遣人員對事前的準備工作及行走路線做了完善的規畫,使得在分組及交付任務方面進行得很順利。

餐後,何速將軍拿著當天下午五點多剛從德旺省傳過來的文件,向王副總執行長說明。位處柬國北方與泰國邊境的馬德旺省,住著從紅色高棉(Khmer Rouge) 逃出來的難民約十二萬人,目前已完全斷糧,甚至有一戶十四口人家,因受不了飢餓而自殺,希望慈濟能再伸援手。王副總執行長決定後天親往馬德旺省勘災。

⊙十二月六、七、八日

此行,我們將以三天的時間,分十二組赴婆羅門省及茶膠省發放,每組配有兩位翻譯人員,柬國的軍隊並隨行保護、維持發放秩序。

當地幣值一日數貶

各個發放地點距離賑災團下塌的金邊市,最近的也要兩個小時以上的車程,為配合工作所需,團員們每天早上四點起床,五點摸黑出門;且為爭取時效,團員均在車上用早餐。

當地時間慢台灣一個小時,每天清晨六時,曙光漸露時,想到幾天前的此刻,我正奔馳在上班途中,而現在竟置身萬里外一個語言不通、生活習慣完全不同的國度裡行菩薩道,不禁感歎科技的發達,縮短了世界的距離,這是所謂的「地球村」吧!

天未亮的街頭,四周一片幽暗。路過鐵橋頭市場,這是一處類似台灣的批發市場,但見熙熙攘攘的人群已在進行交易。他們所交易的物品,經常只是幾把蔬菜、幾粒椰子,但對生活簡樸、長期窮困的柬國人民來說,已足以換取生活所需了。

沿途到處可見大水洗劫後的殘痕,有些地方的積水仍未退;眼目所及之處,無論是馬路、住屋的建材、人民的穿著……一切,似乎尚不及四十年前的台灣。

透過翻譯人員熱心的介紹,大家對柬國的風土民情、社會環境,有了些許的認識。歷經了二十幾年的內亂,原有的建設破壞殆盡,也阻礙了工商的發展及人民受教育的機會;通貨膨脹的結果,導致柬幣的幣值一日數貶,人民普遍存有「持美金最保險」的危機意識。

三雙手交會的剎那

湄公河的河良渡口是金邊市(位於干拉省)往婆羅門省的唯一通道,來往的人車定要渡船過河,行程約十分鐘。我們經此渡口抵婆羅門省的發放地點Tirocam時,已是八時二十五分了。

發放前舉行簡單的儀式,省長儂得利先生致詞時表示,他代表所有的省民對台灣慈濟表示萬分感謝,除了感謝慈濟及時送來大米和穀種外,上個月所捐贈的抽水馬達,已發揮效用,他們對於慈濟的大恩大德將銘念在心。

王副總執行長表示,世界各地,只要有苦難的地方,慈濟都願伸出援手,雖然物資援助的力量有限,但祝福的心意是無量的,我們以最誠懇的

心來祝福大家。

接著,德安師父和王副總執行長親自將第一份糧票送到災民手中,當我目睹三雙手交會的那一刻,淚水不聽使喚地流下來--這一刻,是為歷史點燈的時刻,也是台灣同胞對沒有邦交的國家、不同膚色的人民,再次發揮清淨大愛的一刻。

迫不及待就地炊煮

也許是民風的純樸,也許是長期的苦難,災民們個個穿著破爛,面露飢容,但他們知足、溫馴、聽天由命。當他們領到一大包一大包的白米時,黝黑削瘦的臉上露出驚喜、感激的表情,有位老婆婆甚至還直要向德安師父下跪禮拜!

有災民一拿到米,馬上迫不及待地就地炊煮,一鍋飯配一包鹽,就吃將起來,那種滿足的表情,令我們汗顏--想想生長在富裕的台灣,在不知不覺中,我們浪費了多少資源?

第二天的路程不但遙遠而且黃沙滾滾,路況的顛簸就如陳金發師兄形容像「百摺裙」一樣,李宗隆師兄還因此而扭傷了腰。除了陸路之外,有些地方需要水陸並行……雖然路途如此險阻,但慈濟人總是難行能行。

即便在言語不通的情況下,春桂、美華師姊們還是有辦法和災民唱歌同樂,比手畫腳的談天,災民們綻出的笑容,就如當地的陽光般燦爛。

發放現場,曾經看到一個光著身子的小男孩在撿掉落地上的米粒,後來見著他累得在椅子上睡著了,手中卻還緊抓著那包米,酸楚不禁湧上心頭;記得前不久才在援助盧安達的照片中看到這樣的景象,而今卻活生生的呈現在眼前,戰火無情,稚子何辜?

災民跳起舞來

十二月八日,全體團員分成五組赴茶膠省進行最後一天的發放工作,沿途路況更加難行了,有水路、陸路;陸路好像坐跳跳車,水路的船是迷你船,每部都僅能容納六、七人,大夥兒得爬著進去,腳彎腰地坐著才成。

茶膠省的發放總點在 Borey Cholsa ,省長蘇培倫先生看到慈濟為省民們送來大米,直說:「今天是個好日子!」並在發放現場即興編了一首歌曲,表達他心中的謝意,希望能藉由慈濟所送的大米,讓柬國的人民盡快站起來。許多等候發放的民眾也情不自禁跳起舞來,整個現場氣氛相當熱絡。雖說語言隔閡,種族不同,但超越國界的「愛」,已將彼此的心交融在一起了!

三天的發放工作順利圓滿地結束,十二月九日晚上八時二十分與近二十位台商在金門酒店舉行聯誼茶會,陳金發、溫春蘆、林智慧等人與大家分享慈濟人歡喜自在的人生觀;雖然只有短短一小時,卻滿室法喜。

何速將軍告訴大家:這次的賑災,慈濟人不管在秩序或是行程安排、做事的方法及態度,都帶給他們很大的教育和啟示,慈濟精神正是他們在行政上必須學習的,希望能以慈濟精神,來帶動柬國的行政革新。

娑婆世間示現苦相的菩薩

帶著慈濟人的愛心和祝福來到柬埔寨,也帶著災民們無奈及苦難的神情回到台灣;想到那綿延無盡、崎嶇顛簸的黃沙路,用樹糖葉和竹子搭建

成的高架屋,還有全身光溜溜望著陌生人直看的孩子,還有……再也不忍心繼續回顧了。

我終於瞭解到「一枝草一點露」的道理,在那麼惡劣的環境中,他們仍能善良、樂天知命的生存下去,我想這就是趙文瑞師兄所說的:「他們不是上帝遺棄的子民,而是娑婆世界示現苦相的菩薩。」

每天我們都在行走,也處處留下足跡,雖然一步的腳印剎那間即消失,可是我知道,慈濟踏在柬埔寨的足跡,是不磨滅的,將永遠烙印在柬國人民的心版上,也永達留在慈濟的史冊中……

柬埔寨王國位於中南半島上,三面環山,北與泰寮兩國毗鄰,東南緊接越南,西南面臨暹邏灣;湄公河發源於中國大陸青海省,全長四千五百公里,貫穿柬國中央平原,是該國生命動脈。

柬國總面積十八萬一千一百二十五平方公里,約為台灣的五倍大,目前全國總人口數約九百萬人,其中百分之二十為華裔,行政區域畫分為二十一省、三市、一百七十三縣。

帝國主義下的殖民地

柬埔寨(Cambodia),原為東南亞中南半島的古國,在西元第九至十三世紀時期,勢力達到鼎盛,整個中南半島(含越南、泰國)均為其文化披被的範圍。高棉 (Khmer)是該國最主要的民族,由其演繹的文化型態,亦是該國的文化主流,是以「柬埔寨」與「高棉」,幾乎是同義詞。十四世紀之後,該國曾淪為葡萄牙、荷蘭、英國殖民地,西元一八六三年起為法國所統轄。

一九三O年代,中南半島上的共產勢力建立,越南、寮國、柬埔寨等地的共產勢力結合起來,為反抗帝國主義而戰。

歷經了二次世界大戰、越戰,列強顧此失彼,柬埔寨遂趁機逐漸脫離殖民母國求獨立,然而,這段時期也是該國內部不同陣營的勢力為取得領導權,而形成內戰的開端。

紅色高棉時代

一九七0年,儂諾將軍(General Lon No1)取代柬國皇室施亞努(Sihanouk )執政;而具有左傾意識的流亡皇室施亞努,則在共產勢力「紅色高棉」(Khmer Rouge)支持下,東山再起。

一九七二年,由施亞努領導的「柬埔寨國家統一陣線」(NUFK) 控制了全國百分之八十五的領域。一九七五年,「紅色高棉」獲得壓倒性的勝利,於次年成立民主共和國;從此,施行了十六年的閉鎖

政策,與外界杜絕往來,對內,則極力脫離殖民地依賴式經濟生態,並將大量的都市人口遷往農村,強行回歸自給自足式農業生活。在這段全面整肅時期,政局又幾經嬗遞,死於饑饉、病癘、客死異鄉者,少說有百萬人。

一九八九年,實行共產主義十多年的高棉,開始容許非軍方的企業成立,集中式的農業允許變成小農耕作,土地可以代代相傳,並有民營交通運輸;同年六月一日,更改國名為「柬埔寨王國」(State of Cambodia)。

結束閉關自守組成聯合政府

一九九一年之後,該國創設國會,並在聯合國協助下,正式結束了「紅色高棉」時代,於一九九三年舉行大選,由自由獨立黨和人民黨組成聯合政府,該國也重回世界舞台,結束閉關自守的時代。

柬國擁有豐富的礦藏,以及肥沃的土地和無限的天然資源,然而,二十幾年的內戰和天災,足以使該國經濟、建設破壞殆盡,民不聊生。

今年六月起,柬埔寨豪雨不斷,造成湄公河氾濫,全國有十三省低窪地區頓成水鄉澤國,尤有甚者,大水淹過的農田禁不起強勁東北風的吹襲,土地嚴重龜裂,下種的秧苗幾近枯黃;這對方才走過長年內亂,百廢待舉的苦難國家而言,無異是雪上加霜。柬埔寨政府雖全面展開救援,然而卻無力負擔龐大復建工作,因此柬國內政部透過「中柬文經貿發展協會」轉來求援信函。

本著「尊重生命」的理念,慈濟總管理中心王副總執行長、德然師父等人,十一月九日首次前往柬國實地勘災。在瞭解災情的嚴重性後,緊急捐贈柬國二十部抽水馬達及一萬公升的柴油、機油,及時施水灌溉稻田、搶救秧苗。

懷抱著上人對國際慈善工作的理念和叮嚀,也帶著慈濟人對災民無限的祝福,慈濟賑災團一行三十九人,在王端正副總執行長率領下,十二月五日來到了遙遠又陌生的柬埔寨。在短短的幾天內親手遍布施,發放了一百六十四萬八千公斤的大米與六百公噸的穀種,和婆羅門省、茶膠省八萬多人結下了異國的善緣。

▲千江映月

探索台灣人性之美--世界醫師聯盟代表慈濟行

◎徐祥明

去年元月,世界醫師聯盟的代表與慈濟簽定援助「衣索匹亞三年期醫療重建方案」合約,據說,代表們回到法國巴黎的總部後,在內部高層會議裡,這項合作關係曾引發常務董事們強烈的爭議,其中最主要的反對論點在於--台灣在國際社會上聲名不佳,與台灣的組織合作,會不會損壞世界醫師聯盟的聲譽?

事隔年餘,世界醫師聯盟總裁一行三人於今年十一月中旬,專程前來台灣,以數日光陰專心了解慈濟,並於臨別前的聚會中,表達願與慈濟成為長期的工作伙伴。

究竟,是經由怎樣的歷程,使得情勢扭轉,使得既存的成見改觀呢?

世界醫師聯盟總裁貝納.剛融醫師 (Dr. Bernard Granjon),在該聯盟亞洲顧問米榭爾.郎頌醫師(Dr. Michel Lancon)及發展部主任菲利浦.勒維格先生(Mr. Philippe Leveque)陪同下,於十一月十二日自法國巴黎飛抵臺灣,專程前來慈濟進行為期六天正式訪問。來訪期間,除參訪慈濟各志業體,與志業體主管及代表進行座談以外,並數度與證嚴上人交換慈善工作的推展經驗。

愛,不受國界阻隔

慈濟於民國八十二年一月間與世界醫師聯盟共同簽定合作計畫,雙方攜手對衣索匹亞進行三年期醫療重建工作,開啟雙方合作首頁。方案展開之後,本會曾兩度派員前往衣索匹亞,隨著駐衣工作人員,深入方案中預訂進行醫療站重建的區域,與世界醫師聯盟人員有過相處的經驗。

世界醫師聯盟任務部門副主任比亞崔斯小姐與筆者在衣索匹亞工作時

,曾告訴我她的信念,她說:「人類的愛不該被抽象的國界所阻隔」;從那些長年留駐衣國的工作人員身上,我感受到這樣的信念被具體地實踐。

今年七月底,為了救助盧安達難民,雙方再度攜手合作,共同在薩伊邊城戈馬鎮及盧安達首都附近敘仰基鎮設立臨時醫院及醫療站。

在雙方併肩合作救助地球村苦難鄰居的過程中,無論是世界醫師聯盟的全職工作人員或是志工群,對慈濟人的慈悲心與工作態度留下深刻印象,讓法國人甚至其他國籍的醫療志工,對臺灣根深柢固的惡劣印象產生一百八十度的轉變。

而慈濟與世界醫師聯盟合作的消息披露之後,聯盟在法國巴黎的總部更陸續接獲十六封來自台灣醫護人員的書信,表示願意投入救援前線,這些激發他們親赴臺灣深入瞭解慈濟的強烈動機。

來台灣探尋愛的根源

曾與慈院家醫科王英偉主任及總管理中心秘書室徐祥明主任一同前往盧安達的菲利浦,於訪台期間,特別提起一段深刻的記憶。

他提到在盧安達工作時,有天晚上他與王英偉醫師工作告一段落,於返回住宿處途中,遇見一位內戰後浴火殘存的小孩急需救治。當時他們不顧盧安達首都吉佳利市黑夜裡的驚慄與危險,立刻將小孩送到醫院。當時醫院已是漆黑無人,王英偉醫師在簡陋的設備中進行急救工作,而菲利浦則在旁充做助手,經過一陣忙亂,終於幫這位可憐的孩子度過危險期。菲利浦說,當時他望著懸掛蒼穹的星斗,內心無限悸動--想著一位來自東方的醫師,一位來自西方的慈善工作人員,在此之前互不相識,卻能同時奮不顧身地在非洲大地上,救活了一位從不相識的盧安達劫後孤雛,這是多麼感人的一刻!這樣的結合真是不可思議,唯一能解釋的理由便是--「愛」。

因相同奉獻的心而相遇

為了探尋這分愛的根源,促成了他們的遠東之行。

在前後六天的行程裏,M.D.M.的友人們用了三天半的時間待在花蓮,半天的時間在台北參訪,並參與外語隊共修。這是他們三人首度的台灣行,此行的行程安排,他們希望全用以瞭解慈濟。

當上人在早課時間見到他們,事後詢問是否習慣早起,是否覺得疲累時,剛融總裁告訴大家:住在法國南部的他,經常要搭四小時的高速火車到巴黎M.D.M.總部參與早上八點的會議,出門的時候,還看得見星星呢!

十一月十五日在慈濟醫院第一會議室的正式簡報會中,世界醫師聯盟總裁剛融醫師臨時決定送給上人一份特別的禮物。

他從西裝前緣取下了一枚跟了他十五年的世界醫師聯盟徽章,這個徽章打從世界醫師聯盟起創之初便跟著

他,甚至跟著走遍所有他曾參與賑災工作的地方,這徽章對他而言自是彌足珍貴,但唯有這麼珍貴的禮物,才足以充分表達他對慈濟的感動與敬意。

這幕感人的畫面,除了展現剛融先生的至情至性,也更令人體會到:一個抱持犧牲奉獻精神,義務推動慈善工作的長者,當他遇見證嚴上人,有緣與同道知音攜手合作時,他內心是多麼地興奮與踏實。

尊重生命,肯定人性

在隨後的致辭中,剛融總裁就他對於慈濟理念的認識與體會,理出四項與M.D.M.的共同特質:

首先,雙方均是獨立於政府體系的組織,所從事的工作,常是政府力所不及的範圍。救援者與救援的對象之間,不牽涉任何利益關係,也決不基於利益去從事援救,救援的對象均是苦難的人們,且不分國籍、種族。

其次,「尊重」原則是雙方共同強調的,希望給予對方合乎需要的援助,而不是基於錯誤認知的給予;並且,著重對方日後是否可因此而自立,可繼續讓硬體設備發揮功能並完好地維護。

第三,是對於責任感的堅持。所有的行動均抱持著負責任的態度,尤其是在基金的運用方面,更要用其所當用,發揮每一分錢的作用。

第四,是一種慷慨的心。彼此的成員,絕大多數是志工,即使有少部分的人,因著行政組織運作的需要,而成為支薪的工作人員,然而,由於他們的工作量及工作態度,遠超過於薪水所能夠給予的程度,因著這分志願的心,參與者均被視之為志工。這份慷慨,也展現在廣邀有心人來共襄盛舉的行動中--不是只有我們自己去從事救援,也希望有志一同的人都可以同來參與。

M.D.M.雖然不是一個宗教團體,參與者也不見得都有宗教信仰,然而,志工們均是基於人道主義及對於人的價值的肯定而相聚集,這些,從信仰佛教的慈濟人身上,也感受得到。

多角度省思國際賑災

筆者在世界醫師聯盟代表來訪期

間,主要協助部分翻譯工作,並安排各項參訪與會議行程;在六天的相處中,筆者除了在會議中,就正式的議題與代表們進行討論,私下也廣泛地與他們交換各類觀念與心得,個人覺得獲益良多,在此僅就他們所提出的若干國際賑災工作心得,與諸位分享,希望能藉此給予彼此多角度省思國際賑災的機會。

⊙尊重原則

「賑災工作的目標,是為了解決被幫助者的困難,而不是為了遂行捐助者的行善動機」--這是亟須倡導的觀念。

賑災必須尊重被幫助者的生活模式、意識型態及文化背景,以被幫助者最覺受尊重的模式賑災,且針對所需提供援助,這才是正確的國際賑災態度;否則解決了災民物質的困難,卻造成災民心靈創痕,這樣的賑災意義何在?

美國政府是目前全世界參與國際賑災工作最為盡力的政府,我們卻也發現,曾接受美國政府幫助過的許多地區,當地民眾不但沒有感謝美國政府,反倒是掀起強烈反美情緒,這是值得深思的現象。

國際賑災涉及不同地區的種族、文化、宗教、語言、意識型態、生活

水平及習俗等等差異,我們必須尊重其間的差異,而不能一味地或一廂情願地以自我模式,強加諸於受助者身上。美國政府在賑災同時,過分強調其民主制度與人權思想的優越性,或許在無形中讓受助者感到難堪,甚至忽略了受助者的自尊心。

⊙慈悲要有智慧

國際賑災工作的方法必須特別講究,如果不經深思熟慮,貿然進行,常常會發生愛之適足以害之的結果。

舉例來說,非洲一些地區發生饑荒,某些知名國際賑災組織立即運送大量食米前往,糧食供應量非常充沛,幾乎可以滿足每個居民一年的糧食需求,這表面看起來似乎是件功德圓滿的好事,實則造成了這個地區第二年發生更大規模、更嚴重的饑荒,餓死了更多的居民。

原因是救援組織給了當地太多糧食,造成這些習慣了難民生活的民眾不再從事耕作--他們以為外國人還會再來救助,接受外援比自己耕作有保障,因為即使辛勤耕作,如果遇到旱災依舊化為烏有,索性不耕種了。結果田野荒蕪,土質惡化,耕地淪為瘠土,造成萬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葉方良 Rex-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