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靜思晨語

盡本分,做好事

◎證嚴上人

做好事是「本分事」,並不是為了求名,也不是為了求功德。

抱著「盡本分」的心念去做好事,才是真正的好事,才是至誠無私的善事。

「善」--是適度、剛剛好;不偏不倚、不極端。愛得不會太過分,也不會產生怨恨;人與人之間沒有不平等的分別心。對自己所愛的人,能以智慧斷除佔有的感情;對自己不愛的人或不投緣的人,能盡量善解,以好的心念去待人。

菩薩行者說:「看待世間人,應該把年老者當作自己的父母去孝敬他們;年齡與己相近者,就視為兄弟姊妹去敬愛他們;年齡比較幼小的,則如同自己的子女一般去愛護他們……」

這是人性中最高潔、最真、最善、最美的愛!也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最具體善行。

▲社論

一滴水如何不乾?

「名利竟如何,歲月蹉跎,幾番風雨晴和,愁水愁風愁不盡,總是南柯。」

這是清代揚州八怪之一鄭板橋的詞作,字裡行間對人生的苦短與無奈,表現出萬千的情愁。

不僅是鄭板橋,所有會對人生問題做深入思考的人,都會有相同的感慨。曹操可說是歷史上的大奸雄了,但他也有「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心緒與哀愁。虛度人生不難,,洞破人生不易,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人在人生旅程中沈淪。

有位禪師曾寫下這樣的偈語:「未曾生我誰知我,生我之時我是誰;來時歡喜去時悲,合眼朦朧又是誰?普賢境界今猶在,雪滿長空花滿枝。」人生的一筆糊塗帳,恐怕只有像普賢菩薩境界的人,才能了然於胸,洞澈人生的真諦了。

有人問禪師:「一滴水如何不乾?」

禪師斷然回答:「滴入大海裡。」

人的壽命有時盡,而人的慧命無絕期,一滴水想要不乾,唯一的辦法就是投入大海裡,把一滴水化為漫無邊際的大海;又把漫無邊際的大海化為一滴水。禪師的應機與智慧,不得不令人敬佩。

趙州從稔禪師對眾弟子說:「如明珠在掌,胡來胡現,漢來漢現。老僧把一枝草為丈六金身用,把丈六金身為一枝草用。佛是煩惱,煩惱是佛。」

學佛的人要有「心包太虛,量周沙界」的徹悟。

能「心包太虛」,就能合天地為一如;能「量周沙界」,才能化萬物為一體。這不正是「一滴水即大海,大海即一滴水」嗎?不正是「把一枝草為丈六金身用,把丈六金身為一枝草用」嗎?

能把有限的生命,投入無限的群體中;把個人的生命化為群體的生命,把群體的生命化為個人的慧命,這樣,個人的生命那裡會乾枯,就像已經滴入大海的一滴水,那裡會乾枯的道理一樣。

但如果把個人視為一滴水,把群體視為大海,而要把一滴水滴入大海中,確實也不容易,因為每一個個人的「我執」,往往成為滴入大海的障礙。

執著「有我」,就難以「為人」;能夠「為人」,就不會執著「有我」。所以布施濟人,固有修福修慧的含義,但最重要的,布施還有「破我執、滅我相」的功用。

其實,「我」可分「小我」與「大我」,小我是自己,大我是群體。群體越大則小我越小,小我越大則群體就越小,因此,小我要越小越妙,大我要越大越好,如果每一個小我都能投入大我的群體中,這個群體的大我,才會壯闊流長,個人的生命才會藉大我的壯闊而永垂不朽。

大乘佛教千百年來一直在中國的土地上得到養分,在中國的土地上生根、發芽、茁壯,現在又在台灣大放異彩了。慈濟把大乘佛教的精義詮釋得貼切而動人。「慈濟人」把「滴水入海」的精神,匯聚到大乘佛法的教義中,讓大乘佛法的教義更光彩耀目,直接受益的是苦難的眾生,間接受益的是有限形體的個人。

我們還是要再強調一次:一滴水要想不乾,就設法投入浩渺的大海中吧!

▲甘露清涼

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12)

◎證嚴上人

或復聞子,
不崇學業,明逐異端,
無賴粗頑,好習無益,
鬥打竊盜,獨犯鄉閭,
飲酒樗蒲,姦非過失,
帶累兄弟,惱亂爹娘。

人生一切的成就都是時間的累積,我們一定要好好把握時間,分秒必爭。

時間是成就心智的豐富資源

幾年前有位委員,她有個兒子非常喜歡運動,但讀書較不專心,做媽媽的很擔心,帶他到台北分會來看我。我問他唸什麼科系?他說:「讀貿易。」我跟他說:「你讀貿易,應該對數目字很有概念。」他回道:「學賺錢啦!這是個學賺錢的行業。」

我說:「你知道嗎?需要有『經濟觀念』才能賺錢。」「我既然是學國貿的,經濟方面我當然知道啊!」

我說:「好,但有一種能使你絕對成功的『經濟』之道,你是否知道?」他說不知道。我說:「不是財務方面的經濟,而是『時間經濟』啊!時間是成就心智的豐富資源,但你如果不會好好把握時間,經濟地利用,這項經濟資源就會隨著時間而消逝。」

我再向他說:「人生就是在分秒中累積經驗,學業亦然,你想儲備賺錢的常識,就必須在求學期間好好把握時間。」

「世間的財物賺來了也會有失去的時候,但失去的還可再賺回來,唯有時間一消逝是永遠無法再追回來的。我們如果有這分『時間經濟』觀念,在求學時好好把握住分秒的時間,利用時間的功能,則不但學業能有所成就,將來事業也會成功而穩定。所以說事業的基礎在學業,學業的資源則在於分秒的時間。」

這位年輕學子聽了我說的這些話,回去之後真的改變了,充分把握住時間。他媽媽向我說:「他真的改變了人生的觀念,現在非常用功,如果稍微浪費了時間,就會說『時間要經濟,時間要利用』。」

人的行為繫乎於觀念,觀念如果正確,人生道路的方向就正確;觀念不正確,人生的方向就會偏差了。

觀念偏差,好習無益

有的孩子愛玩、不專心學業、好交朋友,如果交到好朋友還可以互相鼓勵,偏偏結交的是遊蕩嬉戲的損友。結交了不好的朋友,不但荒廢了學業,也走上歧途。求學就是要學禮義,既不好好學,當然就會變得粗魯無禮節了。

「無賴粗頑」--「頑」是固執的意思,他自以為是,不肯接納別人的意見,為反對而反對,從不肯聽別人的忠言勸告。既不尊重父母長輩,何況是親朋師友呢?他橫逆霸道,開口動舌都是無義恐嚇,態度蠻橫毫不講理。

「好習無益」--也就是說所學的都是異端邪行、不利群眾,對人生一點益處也沒有。平常一個有良知的人,他要追求的是良能效用,他所要學的也都是對人生有益的事;然而,現在的人大多只想學怎樣可以賺更多錢,很少想到要如何付出良能效用,對社會有利益。

尊重己能,利益人群

人生來世間最大的目標是服務人群,互相付出。如果每個人都能站在自己的崗位上,盡一己的良能來利益社會,就是好的人生。

現在有一種很普遍的情形:子女要考大學的時候,做父母的就很擔心他考不上,一旦放榜知道分數可以錄取時,又想分發到理想中的科系,希望將來有出路、最吃香。我曾問一位母親為什麼要兒子學醫科,她說:「以後當醫生可以賺大錢啊!」

說實在的,如果單單只為名利而選讀醫科,觀念就錯了。做父母的如果能有「人生最苦莫若病苦」的觀念,希望子女去唸醫科,將來學成能身負救人的功能,這種觀念就對了,也是從事有益社會人群的學業。

得人尊重者必先自我尊重,也就是說啟發自我良能,把它發揮在人生最需要的地方,這種人生才是可貴的人生。如果只為賺錢而學醫,那就是不尊重自己,把自己變成為賺錢的工具。

人生的價值應該是要把人生的良能發揮在最需要的地方,及最需要的人身上,那就是佛教中所說的「尊重己能」。學佛如果能有佛陀的精神、菩薩的志願,再來專心社會上所需要的學業,這種人生就是時時有益於人群,也就能好習有益,而不是「好習無益」了。

而無賴粗頑、好習無益的人,他們所學的都是「鬥打竊盜」--學怎樣和人打架,學怎樣去佔別人的便宜,學怎樣去搶去偷……那些對人間沒有利益的事。

作奸犯科,惱亂父母

「獨犯鄉閭,飲酒樗蒲」--樗蒲就是賭博的意思。以前的人都賭滾豆,也就是一顆顆四四方方的東西,上面刻有一點一點的,放在大碗中賭輸贏,賭博一定會有輸贏,有輸贏就會有恩怨。

除此之外,還「姦非過失,帶累兄弟」--不只飲酒賭博,還沈迷於色,作奸犯科及不法的事,諸如此類都會拖累了他的兄弟,因為家中出了一個這麼卑鄙的人,做他兄弟的人會覺得很煩惱,做他父母的人也會覺得太丟臉。

不只是父母兄弟,連同村的人也覺得臉上無光,認為這是村中的不幸。像這樣的人生有什麼用呢?簡直可以說是世間的害蟲啊!這種人不但對社會沒有用處,而且還污染了這個世間和他的

家鄉。

人生難得來世間,也難得有這分人生的功能,應該要向好的方面去學,做有益人群、福利社會的工作。

時間可以累積學業、事業,也可以累積道業,當然也會累積惡業,一切的一切都是時間來成就的,一個人如果能把握時間向好的方面去學,一定會有成就,反之則造業無量。

有些為人子女者,在年紀輕輕時不會把握時間,學業不專不正,交友不慎,常常犯罪或惹是生非,讓父母不能安心,讓兄弟覺得沒面子。這些都是從小沒有培養正確的觀念。

晨去暮還,不問尊親,動止寒溫。
晦朔朝暮,永乖扶侍,
安床薦枕,並不知聞。

有些子女不只在外面惹是生非、蠻橫霸道,在家中也不能盡孝道,晨間出門直到深夜才回來。

他出門並不是為了營生,也不是為了做工、做生意,而是出去喝酒、賭博,或是作奸犯科。父母看他出門去,就擔心受驚,怕他出門又不知會做些什麼損人的事,讓父母度日如年,操心不安。

日夜顛倒,不侍父母

以前的人早上一起來一定要先去向父母請安問好,晚上睡覺之前也一樣。而有些人不只是一早不請安、晚上沒問好,即使父母坐在眼前,他出入也不願意和父母打一聲招呼,所以說「不問尊親」。

「動止寒溫」--不管天氣是寒是暖,做子女的從不向父母噓寒問暖,不問看看天冷了有沒有加衣服,天熱了會不會不舒服,從不表達為人子女關懷父母的孝心。

「晦朔朝暮」--晦就是夜晚,朔就是沒有月亮的時候。這句話也就是日夜顛倒的意思。也就是說不只早上一大早出去,晚上很晚才回來,有時候更是晚上出去天亮才回來,日夜顛倒。目前有很多人就是這樣子啊!這些人過著日也顛倒的日子,又那談得上侍奉父母呢?

「永乖扶侍」--乖就是違背。侍奉父母是做子女的本分,但是做子女的人在父母睡覺時出門,父母在白天工作時他睡覺,雖然在同一個屋簷下,卻不管父母的生活起居。

連住在同一屋簷下都無法侍奉父母的生活起居,何況是「安床薦枕」呢?古時候的孝子如果在冬天,父母要睡覺之前,一定燒個熱水袋或火籠,放在被子中,等棉被暖和了再請父母去休息。如果家境較差的人,買不起取暖的工具,就用自己的體溫,先鑽到被中,使被子溫暖了之後再請父母上床。

如在夏天,父母要上床睡覺,做子女媳婦的,一定拿把扇子搧涼趕蚊蠅,等到父母睡著了,才輕輕地把蚊帳放下。這是以前的人侍親之道。

然而,現在有些子女卻忽視了這些,本身生活都日夜顛倒了,又如何能對父母晨昏定省呢?所以經文說「永乖扶侍,安床薦枕,並不知聞」。

一切罪由不孝心態開始

現在社會像這種不懂得侍親禮的人很多,不只子女不會侍奉父母,反倒是做父母的侍候子女。怕子女房間太熱,就為他裝冷氣;怕太冷就裝暖氣,蓋房子時首先想到的就是子女的書房要設在那裏較為方便起居。對父母的起居則認為老人家睡眠的時間不多,房間簡簡單單弄一下就好。

看看現在的人,對父母要住的房間就簡單隨便,而對子女要住的房間卻用盡心思,這是現在社會上見怪不怪的普遍事。不過這種情形如果換成以前的人,認為一個人既不懂得孝思禮節,對朋友能有仁義嗎?所以人人會輕視他,不恥與他來往。

孝的表現,是人生最有價值也是最美的,也會受大家的尊重和敬愛。人一切的罪惡都是從不孝的心態開始,對父母不孝的人,對社會朋友不免也就有那分相鬥相害的心。

參問起居,從此間斷,
父母年邁,形貌衰贏,
羞恥見人,忍受欺抑。

父母的生活起居孩子都不理會,子女對父母似已斷了這分親情形態,這對父母來說,是一件很羞恥的事。

子女乖違,父母蒙羞

以前的人把子女能孝順、有成就,當作是一件光耀家門的事,人前人後把子女的孝順掛在口中,津津樂道。如果子女不孝,他們會覺得很羞恥,因為有句話說:「養子不教,父之過」,好像子女不孝或不乖的過失都是在父母,所以父母會很羞於見人。

父母年紀既老,形態容貌會衰老,再有讓他傷心煩惱的事,他會老得更快,顯得更憔悴不堪。做子女的如果不孝,又在地方上惹是生非,會使父母萬念俱灰,不敢外出見人,所以說「羞恥見人」。

「忍受欺抑」--子女不肖,易遭受鄰人親友的指指點點,說他是某某人的父母,他兒子有多壞多惡……讓人評頭論足、遭人輕視,像這樣父母怎敢出去呢?做父母的真是有苦難言啊!

子女從小做父母的就用心養育他、栽培他,等到子女長大成人,卻帶來了很多的羞恥,多可憐的父母啊!

我們學佛就是要報父母恩,父母的精血結合成子女的身體,又不知用了多少心血培養,使子女有健全的身體,今天能有這樣的生活,完全是父母所賜啊!

大孝是讓父母慧命增長

父母恩是我們幾生幾世也報答不完的,所以佛陀會向一大堆白骨恭敬跪拜頂禮,表示那分報恩的心態,這些枯骨是幾百生、幾千生以前的父母所累積起來的骨頭。他對幾千生以前的父母還是抱著那分感恩的心來恭敬禮拜,何況我們對今生此世的父母呢?千萬不要等到父母都不在了,才想盡孝道,那就長留遺憾了。

為人子女者要報答父母恩,除了物質的供養禮敬外,最大的報恩就是讓父母能無煩惱而得解脫。所以蓮池大師說:「親得離塵垢,子道方成就」,父母能夠解脫,做子女的孝道才算真正成就。物質的供養,只不過是資生養命,人的生命只有幾十年,供養物質也只是幾十年的時間而已。學道者之孝,最主要的就是要讓父母慧命成長,所以我們修行要修得三恩俱報--三恩就是佛恩、父母恩和眾生恩。父母給我們的身體,我們當然要報恩;佛陀給我們的精神慧命,我們應該向佛感恩;在日常的生活當中,都需要靠群眾,當然我們也要回報眾生恩。

我們對人群的貢獻如果能讓父母覺得光榮,那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報恩,也是精神上的報恩。學佛要學得讓父母以子女為榮,這就是在報父母恩了。請諸位多用心啊!

▲慈濟訊息

造福人群即是救自己

◎證嚴上人/主講 弟子靜淇/記

【聯誼會講話】

國曆八十二年九月五日
農曆八十二年七月十九日

諸位大德,阿彌陀佛:

現在是農曆七月,台灣人對七月有很多忌諱,其實在佛教中,七月是最歡喜自在的。

七月是佛教的吉祥月。佛陀成佛後領導僧團,佛弟子每年從農曆四月十五日到七月十五日足不出戶,有三個月的時間共聚在一起修行,專心研究佛陀的教理,聽佛講法;由於僧眾們能專心修行,在這段期間內很多修行人都悟道證果。七月十五這天,結夏安居圓滿日,佛陀會把弟子全部召集在一起,讓每個人來發表他們在這三個月內修行的心得,這三個月中,每位弟子都有心得,以此心得透徹世間的道理,而獲得開悟。因此,在七月中能證悟的人很多,看到弟子有了成就,佛就很高興,所以說七月是佛的歡喜月,也是吉祥月。

七月是大願地藏王菩薩的紀念月,大家都很嚮往地藏菩薩偉大的精神--地藏菩薩發願,不只是人間貧窮多難的地方他要去救度,甚至連地獄那麼苦的地方他也要去,這就是佛教中最偉大的精神。所以很多要出家的人會選擇在七月出家,也是警惕自己要像地藏菩薩般發大悲願,現身於娑婆世界救度眾生。

歡喜、善解、感恩

今天早上,有來自高雄、台南地區的委員會員朝山進來,我請大專青年和他們見面,也談談他們在醫院的心得。其中一位女同學說,她第一天到醫院就碰上一位不肯吃飯也不肯吃藥,更不肯說話的阿公,她纏在他的床邊,一直親暱的叫:「阿公吃飯、阿公喝牛奶……。」但這位老人家都不理她。

最後她把牛奶捧到阿公面前請他喝,沒想到阿公卻開口罵她「壞女人」。現在的孩子很多都聽不懂台語,她並不完全了解阿公罵她什麼,但稍微知道是罵她,不過她還是很歡喜的繼續叫他。

當他想去扶阿公坐起來喝牛奶時,阿公又罵她「大面神」。同樣她也聽不懂這句台語,可是她想「神」是好話,是稱讚人的話,因此很高興地回阿公說:「阿公!我是大面神,那您是老太爺。」

當時有一位志工,聽女同學說阿公不肯起床吃飯,因此就到病房看他。阿公一見這位志工馬上坐起來,並向志工說:「妳們這位女孩子很大面神。」

女同學再次聽到「大面神」這句話,就到病房外問人什麼是大面神?人家

告訴她:「大面神」的意思就是「不要臉」。她聽了之後內心非常難過。一個女孩子被人家罵「不要臉」,實在很難堪。

不過她仔細地想想之後認為:「我必須再為他付出愛心」,因此當天下午再進病房時,嘴巴更甜的叫阿公,要他喝牛奶,結果這位阿公馬上回她說:「小孩子不懂禮貌!要說『阿公!請您喝牛奶』。」

她說:「對啊!我真不懂禮貌,現在我知道了,阿公,請您喝牛奶。」

從此她學到了與人相處之道:做任何事一定要掛上「請您做……」「請您吃……」。

她被罵之後能善解,阿公教她的話她也能接受。今天早上我聽了她的心得後,實在非常感動。

將愛心散布到需要幫助的地方

諸位應該記得兩年前大陸水災,台灣同胞發揮了最高的大愛,慈濟當時發動賑災活動,街頭巷尾家家戶戶,每個人都為了救濟大陸同胞而付出心力,也有很多家庭主婦甚至少奶奶,走上街頭賣玉蘭花,賣碗粿、油飯……,只要能付出的,大家都盡量去付出,終於我們並沒有辜負大家一點一滴的愛心。

我們在大陸三省四縣,為災民建了三千多戶房子,讓災民能在浩劫之後享有安定的生活。

除了建房屋之外,我們還建十幾所敬老院,以及十一所學校。再過幾天我們又有一梯次的人員要到大陸去「圓緣」--在興化市我們為他們建了八所學校,這學期正式啟用;在安徽省全椒縣的三所學校去年啟用後,這次我們去為他們辦作文比賽。兩年前慈濟為大陸災區所做的建設,到現在工程全部圓滿完成。

台灣實在是福地,幾年來一直都是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尤其最近二十年來,幾乎人人豐衣足食。但你們是否知道,離台灣千萬里外的一些落後國家,卻是天災人禍不斷。

去年我曾呼籲援助外蒙古的兒童,我們為他們買衣服、食品、棉被,趕在冬天之前及時送到外蒙古去,那時候他們去勘災回來向我報告,我得知外蒙古的人自尊心很強,他們之所以陷入困境,是因為原本外蒙古是依附著蘇聯生存,蘇聯解體後,把一切的民生物資全部撤回蘇聯,所以蘇聯一垮台,外蒙古也隨之倒下。

外蒙古的土地面積是台灣的四十倍大,人口只有台灣的十分之一,掙扎在飢餓邊緣的人實在令人同情,所以去年我們發動募款,援助外蒙古的兒童。他們很有自尊,我相信他們要自立是很快的,除了去年的援助之外,今年還要去訪視。

正當我們要去之前,接獲外蒙古正流行黑死病的消息,黑死病亦即「鼠疫」,病菌是由老鼠傳播的。慈院曾院長曾告訴我,在日據時代,嘉義縣的朴子曾流行此病,當時政府把全村的人民遷出,然後放火燒掉整個村莊,才把黑死病撲滅。

現在外蒙古正流行此病,我打算派團去看看。由於台灣幾十年來黑死病已絕跡了,很多年輕醫師可能也不知道這種病的情形,因此我徵詢院長,是不是請他老人家跑一趟?院長很爽快的答應,我實在很感動。

九月還有一個團要到尼泊爾和孟加拉。從新聞媒體中我們都知道,尼泊爾和孟加拉這兩個地方從六月底開始鬧水災,直到現在水才慢慢退。

尼泊爾是釋迦牟尼佛的出生地,但當地的人民如今卻長年累月生活在貧窮災難的邊緣,有很多人寫信來求救,雖然聯合國亦有援助行動,但每天餓死的人還是很多,我想派員去了解,若真正需要幫助的話,只要我們每個人節省一點點錢,他們就可以得到繼續生存的力量。

我希望勘災團這次去,能把當地受災的情形、人民生活來源、文化背景,以及目前受濟助情形,都能蒐集詳細的資料回來,讓我們謹慎評估後,再來決

定做法。

善業共聚才能風調雨順

要救世之前須先從救心開始,長年累月生活在貧窮中的人,難免想要「得」,有了求「得」的心,就會有「失」的煩惱,所以我們必須運用智慧,才能真正使他們受益。原本他們所住的都是用四根木頭架起來,上面覆著茅草的茅屋,這麼簡陋的茅草屋,一旦水來就會倒塌,我一直想如何讓他們有較堅固的房子住,身心安定下來後,再來輔導他們的生活,進一步讓他們發揮愛心去關心別人。

佛陀告訴過我們,善業共聚才能風調雨順,善才能改變天然的災害,所以我們要將善的種子撒播在他們的心中。

和尼泊爾緊鄰的孟加拉,整年不是乾旱就是水災,不然就是傳染病,一天當中不知死多少人,昨天我看了新聞報導,聽說全國有三分之一浸泡在水中,受災人數達八百多萬人,感染霍亂的人超過了十萬人。

要去尼泊爾和孟加拉的勘災團有常住師父、管理中心的人員和委員,他們必須很辛苦的去了解貧困災難的情形,到時候我還要極力呼籲大家:「愛,再多發揮一點,再多給一分心」,如此就可以普救天下的蒼生啊!

另外衣索匹亞我們已經在今年初協助他們醫療建設。除了增加醫療建設外,也幫忙改善水質,從山上引水經過濾水槽,使當地的人民漸漸有乾淨的水喝。談到這裏,讓我想到孟加拉會流行霍亂,主要原因之一是他們的水源,他們用那些水洗澡、洗東西,也喝那些水。聽他們說鑿一口井約新台幣二千多元,我想要防止傳染病,首先要改善他們的飲用水源。

還有一個小國家也來求救,這個很小很小的國家,除了貧病之外,有一種致盲蟲,當地有一條河,孳生致盲蟲,人一旦被蟲咬了就會失明,他們的人口只有二十幾萬人,平均壽命才三十幾歲,他們的死亡率都已經這麼高了,再加上失明的殘障人,實在是很可憐啊!我也請人去評估勘查,說不定這個地方也需要我們去幫助。

造福人群其實是救自己

總而言之,你們都很愛慈濟,愛慈濟的原因是因為愛全人類,慈濟把大家的愛點點滴滴累積起來,結合富有的人的力量來幫助貧窮的人。我們的愛不要分國家,也不要分種族,應該要尊重生命,只要是有生命的東西,我們都要去關心、去愛。

我把你們的愛心集合起來,散布到全球需要我們幫助的地方,你們應該不會反對吧!這個世界要做的事太多了,交通的發達,使地球慢慢縮小--以前想去孟加拉或尼泊爾也不知怎麼去,現在交通便捷了,八個小時的飛機就可到達。古代玄奘大師從中國大陸要走到佛的誕生地取經,不知要走幾十年啊!

現在的人很有福,只要有心就可以把福的種子遍撒全球。有些人可能會說:台灣都救不完了,為什麼還要救到外國去?諸位,眾生共業,我們只要往善的路上走,時時抱著造福人群的心,就是在救自己。

讓台灣成為「愛的標幟」

有句話說「捨得」,能「捨」就能「得福」,我們的愛心要普遍,不要將愛心限於救台灣;也期待各位不要說「救台灣」,而是希望「台灣去救別人」--但願台灣永遠都不需要被人救,永遠是「台援、台援」;讓外國人一提到台灣就會說那是「愛的標幟」,那有多好啊!

節儉是美德,只要不影響我們的生活,節省一點點即可造福人群。千言萬語還是需要各位愛心的付出,沒有你們的力量,我是做不成的。期待諸位的愛心,永遠永遠支持慈濟、愛護慈濟,則功德無量矣!

祝福大家福慧雙修,功德無量,阿彌陀佛!

▲慈濟訊息

如是我聞--做個尊重生命的人

◎靜淇

人生的「寸步難行」與「暢行無阻」,都只存乎一心,
就如同苦與樂的感受,也只在於我們是否願意歡喜接受一樣。

禪宗有個公案:有一位失明的人去拜訪朋友,二人談得非常投機,竟忘了回家的時間,直到天黑了才告辭,朋友點燃了一支蠟燭給他,失明的人說:「我的眼睛看不到,天色的明暗對我而言沒有任何差別,你給我蠟燭也沒什麼用啊!」

朋友回道:「雖然燭光對你沒有任何影響,但在黑暗處,卻可讓眼明的人因為有光而不會撞到你呀!」他想想也有道理,因此接受了朋友的好意。

走了不久,突然有個人撞到他,他喊道:「難道你沒有看到我的燭光嗎?」撞他的人看清楚他是失明的人後說:「你的蠟燭已經熄滅了。」

「心眼明」的老菩薩

這個故事給我非常深刻的感受,我常想,眼明的人在正常狀況下,做起事來可以得心順手、來去自如,但在黑暗中卻可能會撞到失明的人,是因為他無法適應黑暗的環境,一旦處於黑暗中就寸步難行,甚至昧了良心造下諸多惡業。

而失明的人長久生活在黑暗中,以常人的心態來看,他們是不方便、甚至是痛苦的族群,但他們很多卻可以樂天知命,生活得很自在,天候的明暗、道路的寬窄對他們來說,是絲毫不受影響的。

記得去年有位失明的老菩薩,拿了儲存多年的二條十兩重金條交給上人,做大陸賑災工作,上人問她:「為什麼要給我這些東西?妳看得到我嗎?」老菩薩回道:「師父,您說過人生沒有所有權,只有使用權。這些東西留著也沒有用,不如交給師父運用,變成有益人群的建設。雖然我的眼睛看不到,但師父的錄音帶我都很專心聽,用耳朵聽,用耳朵『看』,所以不管師父到那裏我都看得見。」看看,她的人生是何等的自在啊!

「歡喜受」則人生暢行無阻

想到目前很多男盜女娼、吸毒、販毒、作奸犯科的社會問題,幾乎都是眼明手快、四肢健全的人做出來的,不禁令人感嘆他們空有健全的外表,卻比失明的人更不如啊!

當我們再更深入的體會,我們也會發現,其實,人生的「寸步難行」與「暢行無阻」,都存乎一心,就如同苦與樂的感受,也只在於我們是否願歡喜接受一樣。

其實重要的是,生命不管以何種形態出現,我們都要尊重它、愛惜它,發揮它的良能,誠如上人所說的:「生命不管以何種功能為社會人群付出,都值得讚歎,也值得珍惜。」

▲慈濟訊息

佛心流泉--感恩之旅

◎靜暘

有幸參與「第六次大陸訪問團」的「圓緣之行」。行前上人慇慇的叮嚀:要「用心、專心、細心」,將此「三心」謹記心頭。

橋樑

慈濟人的言行舉止皆是慈濟精神的無聲說法,我們一行六十多位團員,在團長陳紹明先生的帶領下,時刻不忘:「左肩擔著佛教的精神,右肩擔著慈濟的形象,胸前表現著個人的氣質」,七天的「愛心之旅」,每個人的心靈都豐收歸來。

「菩薩所緣,緣苦眾生」,兩年多前,大水肆虐,華東地區受到空前的災難,上人在得悉災區的種種不幸遭遇,一刻也無法寬心。於是慈濟展開了救災的行動。從萬般艱難裏,讓災民能親手接到來自台灣同胞的愛心捐贈,房舍復建了,校舍完工了,敬老院也從瓦礫堆中重新矗立起來。

從一無所有到現在住房、學校、敬老院的落成啟用,短短的兩年中,從彼此不認識到相識、從不了解到現在彼此有了深厚的感情,建築這座愛的橋樑是艱辛的,但卻是如此的堅固牢靠。

知足

在江蘇省興化市,八所慈濟中小學啟用典禮時,當我看到學生和當地居民們扶老攜幼,夾道歡迎我們時,從他們的眼裏,從他們一聲聲「感謝,感謝,衷心感謝」中,我看到了他們內心的感恩之情,不知不覺我熱淚盈眶--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我在心裏默念:「感恩上人!」

「我們有了新學校」是此次舉辦作文比賽的題目之一,從小朋友們的文章裏,一再提到當大水沖毀了學校,校長和老師、家長和孩子們,不知道流了多少次淚,擔心害怕再也沒有地方讀書了。當他們知道慈濟要為他們重建學校時,那分期盼的心靈滿懷希望,在在流露於字裡行間。

無論是到敬老院探望阿公阿婆,或是到建房去拜訪新村裏的居民,我們看到了他們有個安全的棲身所在,知足的神情洋溢在他們的臉上。雖然物質生活相當匱乏,但安貧樂道、知足認命是他們的寫照。當我牽著老人家的手時,他們顫抖的聲音伴著顫抖的手,說出對證嚴法師的感恩。

惜福

在台灣的富裕環境中,「知足」似乎祇是一句普通的名詞,每個人的生活,仍舊在汲汲營營當中,迷失於物質的追求;看到新村裡的人們,和敬老院的老人們,在簡樸的生活中,示現真正「知足」的心境,不覺讓我內心慚愧萬分。

回到了家,感受到自己要什麼有什麼,有如置身於天堂之中,我合掌默念:「感恩!感恩!衷心的感恩!」

當家人聽我敘述此次大陸之行的所見所聞,他們都異口同聲的說:「上人為了教化你們,給你們這個機會到大陸上了非常寶貴的一課。」

一點兒也不錯,今後我將更懂得知足、感恩,更重要的是要「惜福」--珍惜福報,再播善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葉方良 Rex-YEH 的頭像
    葉方良 Rex-YEH

    葉方良-LINE@商業教學:【盛鐸電商文創 O2O行銷】

    葉方良 Rex-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