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

頭目髓腦 悉施於人

◎證嚴上人

佛陀教育弟子的方式,不只以口說法,同時更以身作則教化眾人。

佛陀為實踐慈悲救苦之心,而倒駕慈航,他過去生常以身體佈施,例如「割肉餵鷹」、「投身飼虎」等,都是很感人的事。經典中記載:「頭目髓腦悉施人」,亦是佛陀累生累世,捨身命、為眾生的「身教」。而現代人則有捐眼角膜或內臟以作為器官移植。

今日科學、醫術發達,救人的機會也增加了,若能發心捐血、捐器官、捐骨髓……立願救人,即是以菩薩心無畏施,行菩薩道。

然而,有些人卻太珍愛自己的身軀,捨不得利用它;另有些人則太輕視自己,不懂得發揮身體的功能。

佛弟子應勇猛精進,學習佛陀悲智願行,奉獻「身」與「心」,做一個救人的人,即是人間「活菩薩」!

▲社論

用慈悲撫慰蒼生 用智慧擁抱生命

有人問方會禪師:「雪路漫漫,如何化導?」

方會禪師答:「霧鎖千山秀,迤邐問行人。」

這則襌宗公案,看似打啞迷,實則含深義。襌師的應機與智慧,就在一問一答間顯露無遺。

研究這則公案的人,或許因根機的不同,而有不同的體悟。但可以肯定的是,襌師借此問答,要告訴我們一個理念與信仰,那就是:千山之秀,那怕霧鎖;欣賞風光之美,不怕路遙。

每一個人的人生旅途,並不總是春光明媚,也不總是一帆風順。人生的旅程,總難免有淒風苦雨際遇,也不免有雪路漫漫時候。但是「人身難得今已得」,淒風苦雨並不會影響生命的價值,雪路漫漫也不會降低人性的尊嚴,千山的秀麗當然更不會因霧鎖而失色。相反的,生命的價值可以因雪路漫漫而愈挫彌堅;千山的秀麗可能因煙雨而愈顯出眾。因此,雪路漫漫有何懼,霧鎖千山豈可憂,只要我們對生命的價值敢肯定,對人性的尊嚴肯認同,則人生的沿途風光,必然美不勝收。

「肯定生命的價值,認同人性的尊嚴」,是「慈濟」從事濟貧教富的理念依據。因為我們肯定生命的價值,所以我們不放棄任何「濟世活人」的機會;因為我們認同人性的尊嚴,所以我們勇於承擔「化成天下」的責任。

最近慈濟全力推動「骨髓捐贈」活動,也積極進行「國際賑災」勸募,基本理念就是出於對生命的尊重,對人性的認同。

不僅在國內,就是在海外,慈濟人的理念也是一致的,精神還是貫通的。本月五日,慈濟美國分會義診中心啟用了,這個免費服務低收人病患的義診中心,號召了八十餘位醫師、四十餘位護士、近三百位志工,不分國籍與民族、不分性別與膚色,義務輪班為拔除低收入病患的病痛而付出,這種「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大愛,只有在堅持「尊重生命,莊嚴人性」的信仰下,才能做出如此令人感動的貢獻。

美國如此,加拿大、日本、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澳洲、非洲、歐洲、中南美洲等,只要有慈濟人的地方也都如此。他們都不畏「雪路漫漫」,也不懼「霧鎖千山」。只要心懷慈悲,方向正確,心無染著,就會有「蓬萊定不遠,正要一颿風」的感覺,也才會有「俯仰兩青空,舟行明鏡中」的境界。

維摩詰經說:「深入緣起,斷諸邪見。」正知正見相當重要,人之所以有邪見,是因為不能「深入緣起」,因緣果報是佛陀的教化,也是正知正見的來源。「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三世因果,循環不失,此生空過,後悔無追。」人身難得今已得,我們豈能深入寶山空手而回。

唐朝的名士李翱問惟儼襌師:「如何是道?」

襌師以手指上下說:「領會了嗎?」

李翱說:「還沒有領會。」

惟儼襌師說:「雲在天,水在瓶。」

是的,「雲在青天水在瓶」,各盡本性,各安本分,清澈明朗。陶淵明詩亦云:「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多麼朗爽無私的大愛,這就是慈濟人的理念,也是慈濟人的作為。只要能用慈悲之心撫慰蒼生,用智慧之愛擁抱生命,則千山競秀,又何在乎風風雨雨。

▲甘露清涼

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14)

◎證嚴上人

有些人成家立業之後,雖然有錢勢、有名望與地位,但他只會一心愛顧妻兒、子女,寧願為他們付出,即使很辛苦,仍然很歡喜。他跟妻兒子女之間的約定、承諾很少忘掉,事事順著他們、忍讓他們;但是對於父母親所交代的話卻很快就忘記,甚至犯了錯誤,父母親說他二句,他就不耐煩。所以現在有很多老年人都會說:「我的話他都聽不進去,乾脆交給他太太去管好了,反正他只聽太太的話。」此即經文所說:「妻妾約束,每事依從;尊長瞋呵,全無畏懼。」

或復是女,適配他人,
未嫁之時,咸皆孝順,
婚嫁已訖,不孝遂增。

又或者有些女兒,在未嫁之前,都很孝順,嫁出去以後,卻愈來愈不孝。

對一位母親來說,不管是生男生女,在懷孕的過程中所受的苦是完全一樣的。即使現代的醫學科技發達,思想進步,但仍難以完全避免重男輕女的觀念,面對公婆丈夫想要得到一個傳續香火男丁的期待,那種壓力是可想而知的;而一旦懷孕了,確定懷的是女兒時,失望歸失望,做母親的仍是付出同樣的謹慎、耐心與愛心啊!

慈母心,生男生女一般疼

普天之下的父母,絕大多數是不會放棄子女的,既然是自己的親生骨肉,一旦出世,不管是美是醜,是健康或是孱弱,做父母的都會很用心地把他帶大,好好的照顧他,這是普天之下一般父母的心啊!

「或復是女,適配他人,未嫁之時,咸皆孝順」--父母對子女,不管是男是女,都是以同等的心態來照顧,但是子女對父母呢?男孩子比較陽剛氣、較獨立,年紀稍大一些就會和父母有點隔閡;而女孩子天生就是嬌柔的形態,也比較乖巧,做事時較細膩,由於女生內向,因此和父母親相處的時間比較多,能夠體會父母的愛,做父母的也會覺得女兒真貼心。

有些男孩子到了適婚的年齡,父母親便讓他自己去找對象,只要他中意的就好了。但女兒就不一樣了,做父母的都會很仔細的挑選對象,因為媳婦娶進門,要疼要教,都是自己可以做主,但女兒是嫁出去的,在家凡事疼她依她,一旦不在身邊,要顧前看後也就難了,因為怕她嫁到夫

家會受苦,當然就要替她好好選擇結婚的對象了。因此父母對女兒從生活起居,到終身伴侶的選擇,都會比較用心去照顧關心。

女兒也知道父母對她的這分關心,所以未嫁之前都很黏著父母。但這種情形一等到出嫁之後,往往就不一樣了。

嫁為人婦難兩全

「婚嫁已訖,不孝遂增」--等到出嫁之後,不孝的情形就慢慢增加了。以前的人就常有「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的說法。

以前的女人講求三從四德,既然嫁到夫家,就必須孝敬公婆,順從丈夫,甚至等到兒子長大了,還必須順從兒子。

為人女兒的,小時候很貼心,時時依賴在父母的身邊,等到年紀大了嫁人之後,為了遵守三從四德,所以儘管在家時父母多疼愛她,她出嫁之後還是以夫家為重,孝順公婆、輔助先生、全心教育子女。一旦夫家與娘家之間有了糾紛或衝突,她到底要援靠那邊呢?

舉個例子說,娘家與夫家如果有了生意上或金錢上的往來,一旦有了糾紛,對簿公堂時,女兒處在娘家與夫家之間,到底要護衛何方呢?大致說來,替夫家講話的情況比比皆是。

即使在目前的社會,類似這種情形也到處可見啊!儘管與娘家父母有股難分難捨的感情,但既然已嫁為人婦,就不能不顧先生、夫家,因此孝順的女兒就成了石磨心一樣,難以兩全;而也有一些女兒,不念父母恩,不論父母在她未出嫁時是如何疼她,一旦出嫁了,就不再感念父母養育之恩。甚至有為人女婿的想要表達對岳父母的孝思,竟被太太以不偏袒娘家為由而拒絕,反對夫家照顧她的娘家,這種情形也是存在的。

莫忘體貼娘心

有一次一位剛結婚沒幾年就離婚的年輕婦女來看我,從她的表情就可體會出她心中的痛苦,她自己也承認:「每天都以淚洗面。」雖然她人回到娘家,心卻仍繫掛在夫家,因為她還有幼小的子女啊!

我對她說:「既然離婚這麼痛苦,又何必當初呢?既然已經離婚了,何必再這麼痛苦?」她答:「沒辦法呀!我的心每天都牽掛著先生和孩子,甚至最近聽說我的婆婆生病了,我也很想回去照顧她。」

我說:「有這分心很難得啊!你何不快回去照顧她呢?」她回道:「他們全家人到目前為止還在咒罵我,我如果回去他們非但不接納,反而會更生氣。」她和夫家之間感情已演變得如此惡劣不堪,而她雖然人在娘家,心卻仍留在夫家,無法得到心靈的解脫。

話說回來,她的父母看到她這麼痛苦,婚姻不美滿,也一定為之煩惱操心啊!天下父母心,無論子女是否犯錯,他們仍然永遠庇護著他(她),所以,在她不見容於夫家的情形下,父母還是把她接回家中同住。

父母親對子女的未來,都充滿了期待,甚至為他們規畫好方向,女兒未嫁時,就用心地為她選擇對象,希望女兒能幸福;對兒子也是相同,一切的打拼、辛勤,就是想多置一些家產留給兒子。甚至有些人在子女剛出生時,就已經計畫好將來兒子的教育,為他存了一筆教育基金。

一位有智慧的母親

曾有位年輕的太太,哀痛地流著淚向我說:「師父,我有一個兒子七歲,突然去世了,剛做完百日沒多久。」她說,孩子的身體向來不太好,也檢查不出有

什麼病,有天突然昏倒,送到某大醫院急救,卻回生乏術,經過病理檢驗,發現孩子的病例十分罕見,是台灣第一個罹患這種病的人。「由於我希望孩子將來能學醫,所以很久以前就為他存了一筆教育基金。如今孩子再也當不了醫生了,現在我要把這筆錢捐給師父蓋醫學院。」

我覺得很奇怪:「為什麼孩子還這麼小,你就存著讓他學醫的念頭呢?」她答:「他從小多病,我很早就體會到為人父母者要照顧一個多病的孩子是多麼的辛苦,因此我期待他長大之後當醫生,不但可以照顧自己,也可以發揮醫療的功能,去照顧那些被病苦纏身的人。」

總而言之,這個孩子從小多病,整整七年的時間,做母親的朝夕呵護,絲毫不敢掉以輕心,結果孩子就這麼走了,可以想像,這位媽媽的心是多麼地哀傷痛苦。

那天,她交給我一張支票做為建設醫學院的基金,票面的金額極大,可見她是下了一番決心要以這個方式來紀念她的孩子。我問她怎麼會知道慈濟?為什麼想到這樣做呢?

她說:「是女兒接引我的。」原來她有三個女兒,去世的兒子是老么,也是唯一的兒子;她的大女兒已經唸高中,最小的女兒也已經上國中。女兒們看到媽媽每天以淚洗面,痛不欲生,因此拿了《靜思語》和《淨因三要》給她,她們向媽媽說:「媽媽不要再哭了,請看看這兩本書吧!」

當她讀完了這兩本書,書中的一些觀念喚醒了她--自己應該化小愛為大愛,化悲憤為力量,用媽媽的心去愛普天下的眾生,「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把要栽培兒子的錢,拿去栽培普天之下的人子,自己的兒子雖然形體消失了,卻可擴展大愛讓他遺澤人間,精神長存啊!

目前的社會中,家家都有一本難唸的經,我們一方面要確立為人子的孝道,一方面也要培養為人父母者應有的智慧,且要努力發揮大愛給普天下的眾生,如此,才不枉來人間為人子女、為人父母的一番因緣啊!

報父母恩是善的根本

佛陀教導天下為人子女者應報父母恩,也要報又天下眾生恩及師長恩,對一切存有感恩心;然而最根本的,是要從父母開始。

父母親生養孩子是非常辛苦且不計代價地付出,上面的經文是針對女兒來說,有些女兒長大了,一旦嫁出去就忘了父母的恩情。所以經文說「婚嫁已訖,不孝遂增」,孝心如果減少,不孝的心就增加。當然相夫教子是本分事,但也不能忘掉父母對她的親情啊!

父母微瞋,即生怨恨。
夫婿打罵,忍受甘心,
異姓他宗,情深眷重,
自家骨肉,卻以為疏。

「父母微瞋,即生怨恨」--有些嫁出去的女兒,以前父母罵她,甚或打她,她都能體會父母是愛她才會罵她,因此心存感恩;但是等到婚後,女兒若犯錯,父母再說她幾句,她剛開始還能接受,但一次兩次之後她就反感了,認為「我已嫁人了,你管我那麼多。」不但父母講她她不接受,還當面反目,甚至還會懷恨在心,不回娘家。

「夫婿打罵,忍受甘心」--對於父母的微言呵責不能接受,然而,不管先生怎麼打她罵她,她卻都甘心忍受。

古代的女性,在夫家被丈夫打罵,被公婆虐待,甚至把她從家中趕出門,包袱丟出門外,她還是忍氣吞聲地把包袱撿起來,從後門再進去;這是以前的女人嫁夫隨夫的貞節觀念,也是一種美德,無論如何她都不敢回娘家去,為的是怕父母操心,也顧及娘家的顏面--以前的女孩子嫁到夫家去,如果得不到公婆、丈夫的歡心,別人都會譏笑女方家

,為了顧到娘家的面子,她是死也不敢回去見父母。另一方面為了保持貞潔,不管先生怎麼打罵,她還是再從後門進屋。

這就是感嘆一些女孩子嫁出去冠了夫姓,對夫家顯得情深意重,一切以夫家為重,反過來,與自己娘家的人卻愈來愈疏離。這是不對的,女兒雖然已經嫁出去了,但對父母的恩德仍要常常記住,父母的關心,女兒更應該時時警惕,錯了要趕快改,如果沒有錯,也要和顏悅色接受父母的教誨,千萬不要因父母親說了兩三句,就生氣懷恨。

年輕太太的苦惱

有位年輕的太太常常來看我,她告訴我她剛結婚時,先生對她很好,把工廠和財務都交給她管。由於先生愛她、對她好,所以無形中她疏遠了娘家,好長的一段時間,從不與娘家來往。

她一直以家中的權威者自居,先生在外面應酬晚點回來,她就興師問罪,要先生把在外的時間和相處的對象一五一十交代清楚,有時她也會照先生所說的時間地點去查證,結果證明先生所言不虛,因此非常信任先生。

沒想到這些狀況都是她先生一手安排的,原來他早就在外金屋藏嬌,後來她知道這件事後,信心完全崩潰了,不管先生說什麼,她一概不相信,積壓久了,變成了一種心理病態,一天到晚與先生吵鬧,鬧到連子女都看不過去。

後來她來找我,我分析給她聽。事情既已至此,而她又看不開這分情,因此我要她擴大愛的空間,培養對眾生的清淨大愛,甚至愛他所愛的人,如能這樣,就可以皆大歡喜。

剛開始時她還能接受我的建議,二、三個月後她又來了。她告訴我說:「師父,你叫我要去愛他所愛的人,我實在無法接受他所愛的那個人啊!」我告訴她:「那妳就把愛一個人的心,換成愛四個人吧!」因為她有四個孩子。

我說:「妳剛結婚時只愛先生一個人,而他也愛你;現在妳既然已生了四個孩子,妳愛孩子,四個孩子也會愛妳,把對一個人的愛,換成四個人來愛妳,用一換四,妳也不吃虧啊!」

她聽了覺得滿有道理的,因此高高興興地回家。沒想到過了一段時間,她又來找我說:「師父,雖然孩子也是我的最愛,但我只要想到先生過去表示那麼愛我,現在竟然是這麼無情,就很傷心啊!」她說:「以前公司都是我指揮,錢財都是我在支出,支票也是由我開,可是現在這些管理財物的權,他都收回去了,連房子也過戶到他名下,現在的我真是一無所有啊!」

像這位婦女,如果她想回娘家也不可能了,因為她在得意時把娘家給忘了,現在失意落魄又怎敢回去呢?

這是因為自種不念親恩的「因」,所以她的親緣斷了,這就是「果」,此外還與先生結下了仇恨的心態。

女兒從結婚後,就認定夫家才是她的親,忘卻了娘家的恩情,這就是「異姓他宗,情深眷重,自家骨肉,卻以為疏。」

當然嫁夫就要隨夫,公婆也是孝順的對象。女兒出嫁了,是她多了一對父母,公婆多了一個女兒;兒子結婚了,也是他多了一對父母,岳父母多了一個兒子。如果在結婚時夫妻雙方就有這種想法,不論是對父母公婆,或是對父母岳父母都一樣的孝順,做到人圓、事圓、理圓,如此才是最美好的人生。

▲慈濟訊息

比肩齊步,讓人生時時皆美

◎證嚴上人/主講 弟子靜淇/記

【聯誼會講話】

國曆八十二年十月三十一日
農曆八十二年九月十七日

各位大德、各位同學,阿彌陀佛:今天是慈濟護專創校四周年的紀念日,不只我歡喜,每個人也都很歡喜;不只人歡喜,連天氣也呈現風和日麗,好像一切都很歡喜啊!

剛剛張校長說過,慈濟護專就像是一幅很美的圖畫,尤其畫中的每個人都很真純;剛才醫學院李院長也說過,護專有如一個「四歲的孩子」,四歲的孩子是怎樣的形態呢?四歲的孩子是最可愛、最純真的形態啊!

護專創校四年,目前已經有了三屆畢業生,每位畢業生在外面工作的表現,從她們服務單位反應回來的評語,都說她們不愧是慈濟的孩子,不愧是慈濟教育出來的「白衣大士」。每每聽到慈濟護專的學生在工作單位上發揮愛心,就感覺所有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再辛苦的心路歷程也都一筆勾銷了。

慈濟是個大家庭

每次遇到同學們時,不管距離有多遠,同學們總是拼命地招手,大聲地說:「師公上人,您好!」「師公上人,我愛您哦!」這種表現,令我看到了發自內心的欣慰。

看到你們那充滿朝氣的外表和純真的內在美,我就覺得人生充滿了希望。想當初我建校的目的,也就是要啟發每個人的良知,把埋在心底的愛心引導出來,然後用這分「大愛」和「良能」去服務人生。

分佈在海內外的三百多萬慈濟人,都是以最誠懇的心在祝福各位同學,祝福每位畢業生都成為人間的活菩薩。

護專的學生有「懿德媽媽」照顧,學生中年齡有五專班十六、七歲的,也有在職進修班三、四十歲的,有些年紀較大的學生,也許會覺得稱年紀相近的人為「媽媽」多難為情,其實人與人之間的稱呼並不是用年齡來區別,而是用「心」。懿德媽媽們真的都很疼愛妳們,每次回精舍,總是提到你們的生活情形。

有些同學畢業後就結婚,這些媽媽們會告訴我說:「師父,我女兒要結婚了。」我有時意會不過來而問她們說:「奇怪,我從來就沒聽過妳有那麼大的女兒。」她們就會回道:「師父,您忘了嗎?您給了我九個女兒啊!」可見得這分母女之情有多親啊!

有些懿德媽媽的先生會告訴我:「師父,您不只送我女兒,還送我好幾個孫子呢!」原來這些學生們結婚後生了寶寶,這些「爸爸」也就跟著升級了。這就是慈濟大家庭的溫馨,也是來自心靈上的親情啊!

剛才校長說過有位居住在香港的人士,帶著他的女兒到學校來,希望女兒能在慈濟護專唸書,為的是什麼呢?只因為我們學校有懿德媽媽可以照顧她、疼愛她,做父母的就會很安心。由此可見,身為護專學生的你們,是多麼有福啊!

惜緣惜福,造福人群

真正有福的人會懂得知福、惜福,尤其惜緣。老師對你們傾囊相授,所以你們必須尊師重道,這就是惜福惜緣。而懿德媽媽打從心底的疼愛、關心大家,大家也一樣的要惜福惜緣。

不管是老師或是懿媽媽,他們的付出並不要求回報,只希望你們將來能奉獻人群--人生最無奈的就是有了病痛,病痛是每個人都難以忍受的,當病人痛苦的時候,也正是他們最需要愛的時候,你們如果及時奉獻出這分愛,就是在惜緣造緣、惜福造福。

人生有愛才有幸福,你們現在要歡喜地接受師長和懿德媽媽給你們的愛,將來再把愛奉獻給人群,這才是美好的人生。

慈濟「愛的啟發」式教育

慈濟四大志業可說是無限量愛的呈現,慈善和醫療是開端,至於教育並非只傳授知識的功能,而是要啟發每個人的愛心,有了愛心,所發揮出來的功能才能自助助人,這種「愛的啟發」式教育,就是慈濟的文化。

今天在校園內有很多的靜態展覽,其中包括脊髓損傷患者聯誼會的畫作展出,那些病友的精神實在值得我們敬佩:有很多手腳無法動彈者,甚至有用嘴巴咬住筆完成一幅幅畫,反觀我們擁有健全的四肢,更應該提起精神學習,不要浪費求學的時間,也不要放逸自己的身心,一定要好好把握現在。

看到那些脊髓損傷者的畫,我內心好感動,也很慚愧,我們四肢健全尚不能畫出如此的畫,而他們卻能做得這麼好,我們應該把他們當成學習的榜樣,學習他們這分自立自強、殘而不廢的精神。

慈濟國際慈善救濟工作的對象,涵蓋尼泊爾、衣索匹亞、外蒙古、大陸等地,現在急需我們去幫助的是尼泊爾和湖南的災民。昨天,在護專校園內也舉辦了園遊會,為國際救災工作募款,看到大家的熱忱,令我非常感動。

把握因緣發揮愛的力量

生活在台灣的我們是幸福平安的,就是因為我們富裕有餘,所以更應該關懷貧困的國家,幫助那些受災的人民;愛不分遠近和國籍,只要是眼睛看得到、手伸得到、腳走得到的地方,我們都應該把握因緣,發揮一分愛的力量。

最近,我除了呼籲國際賑災外,同時發起骨髓捐贈活動,這是為了突破白血病在台灣醫療上的黑暗期,希望慈濟人能發揮愛心,讓罹患白血病者得一線光明。

我曾說過幾十年前彰化基督教醫院蘭大弼醫師夫婦的故事:英國籍的蘭醫師夫人為了救一位燙傷孩童,讓先生將她的皮割下來移植到那位孩子身上,這是多麼偉大的舉動啊!我們現在呼籲骨髓捐贈,對我們本身健康沒有損害,卻可能挽救血癌患者的生命,這種付出是多麼有價值啊!

現在的醫學非常發達,血癌或惡性貧血等血液病患者,只要有人願意將相配合的骨髓捐給他,對方就有得救的希望。不過骨髓捐贈也不是輕易就可以完成,而是必須經過篩選配對,要有很特殊的因緣才做得到啊!它的比率是一萬人中才能找到一個,可見能配對相符而做骨髓移植的因緣,是多麼殊勝啊!

上個月我行腳西部時,很多大專青年都很支持這項活動,十月二十四日在彰化八卦山的淨山健行活動中,這些大專青年們挽起袖子,抽血參與檢驗,他們甚至表示要回學校呼籲同學一起來響應。

骨髓是可以再生的,只要我們骨髓和他相合,並且願意捐贈,白血病患者將可能因此而有了恢復造血、免疫功能的生機。捐贈骨髓對我們身體並沒有任何損失,但卻可能讓一個病人健康起來,無損己身,救人一命,我們何樂而不為?

在場的每一位同學、老師、所有的慈濟人,只要你們的年齡在五十五歲以下,十八歲以上,都有資格做個快樂的捐髓人。

並肩齊步,讓生命更美好

總而言之,菩薩的大愛是一條長期要走的路,我們必須手牽手、心連心、肩並肩的齊步走,只要大家心行合一,彼此鼓勵、扶持,則慈濟世界無時不美啊!

非常感謝張校長把慈濟精神融入校園中,建立慈濟校風,感謝每位老師對學生所付出愛的教育和關懷,更要謝謝懿德母姊們,對學生女兒的那分貼心、窩心……,實在無法用言語描述,相信同學們自己一定都能感受得到。此外,我還要感謝所有的慈濟人,大家不分力量大小,總是竭盡所能的來幫助我。

千言萬語也無法說出我的感恩,我只有再發心發願,把教育辦好,希望各位同學能多用心、用功,將來的慈濟醫學院設有護理系、護理研究所,只要大家有心投入,我會盡力去培育人才。我與所有慈濟人和你們的父母一樣,對你們都有共同的期待,希望各位同學多努力,也希望各位同學與我一樣抱著感恩心,感謝校長、老師、懿德母姊和所有的慈濟人。祝福大家福慧雙修,阿彌陀佛!

▲慈濟訊息

佛心流泉--慈濟的「婆婆媽媽經」

◎靜暘

慈濟委員以女眾居多,年齡平均逾四、五十歲,
有為人妻、為人母,甚至已當了婆婆或奶奶;
上人時時刻刻都以「婆婆媽媽經」來教誨這群婆婆媽媽們,
期望我們能扮演多角色、發揮多功能,善盡各人在家庭的職責。

很多人常常懷疑:慈濟委員又要收善款,又要當志工,還要參與各項活動,每天忙忙碌碌(非庸庸碌碌),如何才能讓家裏的人肯定和信服,讓你跨出家門,造福人群?

感恩上人的妙法,深入淺出,平易近人,能藥到病除,使我們的凡夫習性層層解脫,使原本「隨心所欲」的行為,趨於「隨心教育」,教育我們「守本分、知進退」,認清自己的角色。

一盆花要插得美,每一枝花各有適當的位置,而且紅花還需綠葉相扶持,否則互相爭豔,互不相讓,將無法插出一盆美輪美奐供人讚賞的花;一如人們的煩惱,往往來自於把自己擺錯了位置。在上人明睿的教誨下,我們不斷的找尋思索,希望找到最恰當的位置,安置自己。

「犬犬」與「大大」

上人要我們當個好太太,提醒我們不要把「太太」的那一「、」擺錯了地方,如果把它搬了家,放在「大」的上面,豈不是變成為「犬」了嗎?家中有「犬犬」--吠聲震天,唯恐不喋喋不休、不嘮叨不停的話,先生就不會就範,孩子就不能成器……使家人雞犬不寧,惹人討厭,還以「一0一忠狗」自居。

殊不知有句俚語說:「十竹不疼,十罵不驚。」所以任憑你使出「猛犬」叫吼,也是適得其反。如能運用智慧,轉吼叫聲為輕聲細語、口吐蓮花,必能收「一言為重,千言無用」之效。

除了不把「太太」的「、」搬到上面變成「犬」之外,更不能任意擦掉它,否則「太太」成為「大大」,更不得了--自以為是一個不可一世的女強人,在家中時時擺出「哼!誰怕誰呀!」的姿態,膨脹自己,隨心所欲,為所欲為,瞧不起先生和他的家人。自己放錯了位置,角色扮演錯誤,使先生對「大大」起畏卻之心,也許會因此去找一位「小小」來替代「大大」的位置,使你失去「太太」的寶座。果真如此,更會惡性循環,一片叫罵抱怨聲不絕於耳。

找到自己最恰當的位置

接受上人的教誨之後,太太們乖乖的趕緊把那一「、」搬回到原來的家,守本分、知進退,懂得如何「輕聲細語、縮小自己」,懂得要「誰比誰更愛誰,更尊重誰」,再也不敢「誰怕誰」了。

也因為改變自己,影響別人,使得先生更愛你,公婆更喜歡你,孩子們更敬重你,所以他們才會支持你,讓你在慈濟道上,順暢無阻的走下去--奉獻微薄之力,服務社會人群。

▲慈濟訊息

如是我聞--行菩薩「上布施」

◎靜淇

為了讓每一個等得奇蹟出現的生命都有延續的希望,
上人連日來馬不停蹄的從東到西,
由南而北的呼籲大家能夠尊重生命、發揮愛心,
建立共識來成立一個至少二萬人的骨髓資料庫。

二十幾年前,當我還是一位面臨升學壓力的高三生時,在一個模擬考的前夕,班上林姓同學突然因血癌而死亡;對十七、八歲花樣年華般的少女而言,她的生命是何其短暫!當時所帶給全班同學的哀傷和震撼,直到現在仍令我記憶猶新。那是我第一次聽到「血癌」這個名詞。

六年前,好友在近晚年才盼到的麟兒,也因「血癌」永別了所有愛他的人;短短的五年生命,對一位剛上幼稚園的孩子來說,上天似乎對他太不公平了!但是,生命本來就是來來去去的過程,在無常的面前,富貴貧賤、男女老幼,卻都是完全的平等。

在台灣,每年都有不少白血病患者,正和他們一樣倒數著日子,一步步的接近死亡。雖然現在的醫學技術非常發達,但卻無法有效的控制這類疾病,「骨髓移植」是唯一可能挽救病患生命的希望。然而要找到相符的骨髓,若非「一大事因緣」,是無法強求強給的。

目前在台灣,骨髓捐贈無法像捐血一樣普遍,最主要的原因,是一般人對骨髓捐贈仍存有觀念上的偏差和誤解。很多人都誤認捐骨髓就是「抽龍骨水」,萬一有了閃失,會造成癱瘓……等,其實只要詳細瞭解捐髓的過程和結果,相信很多人會接受捐髓活動的。

在這個月的全省慈濟人聯誼會上,有三位骨髓移植成功的患者現身說法,他們有的人才移植一年多,也有人已移植了八年,健康狀況非常良好,其中一位受髓者吳佳蕾小姐,將在明年三月步上紅毯的那一端。

在賀喜他們的同時,不禁讓人想到,像他們如此幸運能從自己的兄弟姊妹中獲得可以配對的HLA的人畢竟少數。國內每年約有五百人正引頸翹首的等待有緣人出現,根據統計,無血緣關係的人能有相同的HLA型的機率,大約只有萬分之一。

為了讓每一個等待奇蹟出現的生命都有延續的希望,上人連日來馬不停蹄的從東到西,由南而北的呼籲大家能夠尊重生命、發揮愛心,建立共識來成立一個至少二萬人的骨髓資料庫。

目前國內首座「慈濟台灣骨髓捐贈資料中心」已經成立,我們誠懇的呼籲社會大眾都能響應捐髓活動,誠如上人所說的:「菩薩行布施:上布施是以頭目髓腦,盡用布施。器官捐贈就是菩薩上布施,但是要往生後才能捐;骨髓捐贈則可以在現世知道對方因我們的付出而有痊癒的希望,是非常有價值的,何樂而不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葉方良 Rex-YEH 的頭像
    葉方良 Rex-YEH

    葉方良-LINE@商業教學:【盛鐸電商文創 O2O行銷】

    葉方良 Rex-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